世子稳重点 第一百九十二章 边境敌袭

小说:世子稳重点 作者:贼眉鼠眼 更新时间:2024-09-10 21:40:0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今日校场演武,赵煦叫来了文臣武将,自然是有目的的。

  政事堂通过了兵役法,然而颁行之后仍然阻力甚大。

  文官们都明白兵役法是个什么性质,知道这是要挖文臣的墙角,自然不愿太配合。

  而兵役法的很多内容,必须要有朝堂和地方官员的推行,其中包括募兵的挑选,兵员的待遇,所属地的厢军和乡军的操练,武器配给,阵亡将士立碑,各地建忠祠供奉阵亡将士牌位等等。

  很多内容都与地方有关,而大宋的厢军和乡军,名义上的统兵者通常为文官。

  文官统兵,自古以来绝对是兵家大忌。

  所以兵役法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试着把统兵权下放给武将,真正能够统领操练兵马,与将士们同吃同住的武将,文官要渐渐退出兵营。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兵役法的精髓。

  当然,武将有统兵权,有操练兵马之权,但仍无调兵权。

  大营里你爱怎么操练都行,一旦未奉调令,擅自领兵出营,便是谋逆的大罪,全家人头整整齐齐吊在城门上供人观赏。

  这一点也是赵煦的坚持。

  提高武将和军士的地位和待遇,并不代表官家和朝廷愿意增加风险,重蹈唐末藩镇割据的覆辙。

  赵孝骞很满足,这样已经够了,朝堂和军队之间,确实也应建立起一条防线。

  如果说军队是一头猛虎,以前的大宋是索性将猛虎关在笼子里,它不能伤己,亦不能伤人,渐渐失去了战斗力,被养成了一头猪。

  而赵孝骞的兵役法,则是让猛虎出笼,但脖子上也得套上一根铁链,可伤人,但它必须认主。

  皇帝对军队的掌控仍然是至高无上的,这是赵煦的底线,兵役法的内容并没有触犯这条底线,这也是赵煦愿意排除阻力推行的原因。

  今日校场演武,文臣武将们都亲眼见到了龙卫营将士昂扬的战力,跟以往的颓势完全不同,可以说将士们的精神面貌简直脱胎换骨,哪怕只是静静地站在校场上,也散发出一股精锐难当的气势。

  赵煦和群臣不由暗暗惊叹。

  这才是真正的虎贲之师,这才像一支无坚不摧的精锐军队。

  “诸公,可见识兵役法之精妙否?”赵煦望向群臣微笑问道。

  诸公不吱声,承认军队战力提升是一回事,但提高武夫的地位,仍是文臣们的心结。

  赵煦冷笑几声,缓缓道:“可知禁军将士为何如此战意昂扬?兵役法里有一条,从今以后,朝廷无论禁军还是地方厢军乡军,但有杀敌立功者,朝廷可凭战功赏赐土地。”

  “斩敌首级一者,授地十亩,斩敌营将者,授地二十亩,万军之中斩敌主帅者,封开国侯,授三品武官,赐地五百亩……”

  在场的文臣忍不住皱眉,章惇的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忍住没出声。

  刑部侍郎邢恕却站出来道:“臣敢问官家,天下土地皆有其主,赏赐将士的土地从何而来?”

  赵煦眼神深邃望向北方,淡淡地道:“用他们手中的刀剑拼杀而来,大军所掠之地,皆为王土,朕自可赐之。”

  群臣目光震惊面面相觑。

  向来尔雅温润的官家,今日却出此惊世之言,言语里的锋芒似乎已不再掩饰了。

  所以,官家莫非想做个武皇帝?

  群臣各怀心思,神情复杂,久久没人出声。

  承平日久,苟安百年,大宋的文臣们似乎对开疆拓土早已失去了信心,他们在这片尚未统一的土地上,每日莺歌漫舞,诗词文章,好像大宋的疆土本就只有这么多,再多就不合适了,不合仁义之道。

  今日此刻,当赵煦说出“大军所掠之地”时,群臣终于忍不住感到震惊。

  年轻的天子雄心勃发,有拓土之壮志。

  似乎很多年没见过有如此进取之心的天子了,上一次还是在太宗时期,然而经过高粱河之败,签下澶渊之盟后,大宋的君臣和军队,仿佛彻底被打断了骨头,从此再也硬不起来了。

  所以,这一代的官家基因突变,又硬起来了?

  看着表情复杂的群臣,赵煦又缓缓道:“兵役法仍不完善,尚待更改,朝廷的军饷,将士的地位,战功的赏赐等等,仍待提高。”

  “朕要的是一支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为朕扫清寰宇,伐挞不臣,有生之年,朕希望见到华夏一统,蛮夷宾服。”

  “诸公若不愿助朕,不如趁早致仕归乡,诸公若愿助朕,便请放下对武夫的偏见,将兵役法顺利推行下去,无论朝堂或地方,任何官员胆敢阳奉阴违,与朝廷成法作对,朕必严惩治罪。”

  …………

  绍圣元年十月廿三,子夜。

  宋夏边境,石门城。

  石门城是唐朝的旧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西夏自立为国,在辽国的刻意挑唆下,西夏与大宋的两国关系日渐尖锐对立,边境常有摩擦,甚至小规模战争。

  元祐六年,章楶(jie二声)以直龙图阁学士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庆州,章楶上任后向朝廷提出,西夏嗜利而畏威,若不对其严惩,宋夏边境永不得休兵。

  于是章楶提出了蚕食法。

  以石门城为据点,向西夏方向不断修筑地堡城寨,以蚕食之法徐徐推进。

  元祐年太皇太后当政,旧党势力遍布朝野,而旧党的主张,是对外采取妥协退让,以怀柔岁赐为手段,安抚异国番邦对大宋的领土野心。

  章楶提出的蚕食法,也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只能在尽量不动刀兵的情况下,以修筑地堡城寨的方式做出防御姿态。

  而这个修筑地堡城寨的方法,对大宋来说确实是个好办法。

  深秋的子夜,西北的寒风凛冽,中原的士子百姓还在观赏满地金黄落叶之时,西北石门城已然是冰冷刺骨。

  这一日的子夜,跟往常一样平静无波。

  一队厢军蹲在地堡里,围着一堆篝火,一边瑟缩一边狠狠咒骂这该死的天气,然后互相打趣议论八卦,猜猜官家吃肉夹馍会不会夹两片肉,而且是大肥肉。

  呼号的寒风里,有些细微的动静被完美地掩饰下来。

  这样的鬼天气里,纵是警惕心高的大宋边军,此时也放松了戒备。

  距此地堡十里之遥,是西夏国的地界,两国如今处于敌对状态,但这样的天气里,想必敌人也不会顶着寒风过来偷袭吧,除非他们吃错了药。

  然而,西夏国确实吃错了药。

  鬼哭狼嚎般的寒风呼啸声里,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地堡的墙根下。

  毫无征兆,嗖的一声,一支利箭射出,将地堡上方城墙上站岗的一名宋军射下。

  利箭奇准,显然是军中神射手所发,那名宋军不偏不倚被射中了咽喉,连声音都发不出来,便一头栽下城墙。

  中箭的宋军双手死死握着插在咽喉上的箭矢,喉咙的鲜血汩汩而出,想拼命叫喊,却无奈怎样都发不了声。

  拼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宋军抓起身旁地上的一块石头,狠狠砸向城墙上方的箭垛。

  砰的一声闷响,终于在寒风凄厉呼啸声中传了出去。

  地堡内围着篝火的宋军有人耳尖听到了动静,顿时警觉地扬手,其余的人立马止声。

  “谁?”

  一名宋军从箭垛往外小心地望去,一眼扫过,顿时大惊失色。

  城墙外,一片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人头,皆着皮帽皮裘,弯刀长矛,每个人眼冒绿光,像旷野无人的荒漠里觅食的狼群,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座如同眼中钉的地堡。

  “西夏贼来袭!敌袭!快点烽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世子稳重点,世子稳重点最新章节,世子稳重点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