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过来这么久了,赵孝骞从来不主动惹事,哪怕以他的身份,明明有惹事的资本。
前世时他便信奉一句话,“人狂必有天收”,身份再尊贵,事情做得过分了,欺负的人多了,终究会有恶报。
恶报是公平的,不以身份和财富为转移。
全国首富飘了,也能让他跌落神坛,千夫所指。
所以赵孝骞的性格一直很内敛,有些鸡毛蒜皮的摩擦或争端都懒得计较,笑一笑就过去。
这是一个成熟的心智健全的男人应有的人生境界,更何况是活了两辈子的他。
一遇到事就热血上头,抄刀杀人全家的,那是疯子,不是正常男人。
赵孝骞向来很冷静,极少有上头的时候,不论前世还是今生,他都在摸索世界的规则,尽量遵守规则,直到实力允许,能够打破旧的规则,建立新的规则。
然而这一次,已经不是鸡毛蒜皮了,也不是笑一笑就能过去的事。
为了对付他,不但上疏给赵煦施加压力,还煽动国子监学生闹事。如果任由他们闹起来,事情的后果不知怎样严重。
若是引发禁军与学生的冲突,甚至造成了流血伤亡,这口锅谁来背?
赵孝骞忍不住开始反省自己。
他在思考自己一贯以来的表现是不是内敛得太过分了,以至于给了别人一种软弱可欺的印象,什么阿猫阿狗都敢上来挠自己一下。
“暗中煽动国子监学生的,应该是某位官员吧?是国子监的官员,还是朝堂上的官员?”赵孝骞盯着蔡攸问道。
蔡攸笑了:“郡公明见,是朝堂上的官员。此人遮遮掩掩买通了几名学生,让他们在国子监煽风点火,自以为做得隐秘,但在下本就是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内的事,没有我不知道的。”
“谁干的这事儿?”
“监察御史,周秩。”
赵孝骞皱眉,喃喃道:“这名字……咋听着有点耳熟呢?”
蔡攸道:“郡公还在西夏为国征战时,周秩便在朝会上参劾郡公,说你纵兵抢掠,要求朝廷严惩,后来被楚王殿下顶回去了。”
赵孝骞愈发疑惑:“我得罪过他?”
随即赵孝骞想起了什么,立马放弃这个愚蠢的问题,又道:“周秩是什么来路?”
见赵孝骞问到点子上,蔡攸道:“周秩虽是七品言官,但他坐到这个位置上还不到一年。”
“去年,章相公奉诏入京,被官家任为宰相,章相公大肆清理朝中旧党,旧党既去,许多位置空了下来,新党官员立时补了上去。”
“周秩,元祐年间任宿州知州,后来因是新党而被贬谪,也就是去年就任御史,是章相公亲自提拔的,章相公对他,可谓有知遇之恩。”
赵孝骞明白了。
这前因后果一串起来,不就对上了么。
“所以,周秩想搞事,先拿我开刀,在章惇面前邀功劳?”
蔡攸笑道:“话说得不大好听,但事儿呢……确实是这么个事儿。”
“郡公被封签书枢密院事,跟周秩毫无干系,可他偏偏就要出这个头,因为真正看不得郡公坐到那个位置的人,是章相公。周秩若将郡公搞下去,逼官家收回封赏,他在章相公面前可不就立功了。”
赵孝骞都气笑了:“我在别人眼里,真特么成软柿子了,一个七品言官都敢来拿捏一下。”
在去年以前,楚王父子确实是软柿子。
身份虽然尊贵,但在朝堂上是没有发言权的,祖宗规矩十分严苛,这就使得宗亲虽然享受富贵,不过只是被朝廷奉养而已,说得难听一点,皇室宗亲基本等于国家的寄生虫。
宗亲最怕的是卷入朝堂里的是非,任何一点小风小浪,都有可能是压垮他们的一座大山。
然而,今年非去年。
赵孝骞也不是以前那个内向孤僻的楚王世子了。
拿去年的思路,来办今年的安乐郡公,只能说周秩想瞎了心。
“既然想拿我邀功,那么,不如让我先动手吧。”赵孝骞盯着屋外一朵绽开的桃花喃喃自语。
屋子里,空气骤然变得森然,温度都下降了几分。
蔡攸只觉得后脖发凉,看着赵孝骞平静的表情,却不知为何打从心底里生出一股惧意。
赵孝骞平日太温和,对人对事的态度向来淡然,蔡攸几乎很少见他激动或是发怒。
而此时此刻,赵孝骞的表情仍然平静,可蔡攸却感到了一股寒意,那藏在平静表象下的惊雷,已在电闪雷鸣。
“郡公接下来打算如何处之?”
“无他,清明将至,杀个御史祭天。过节要有过节的气氛。”
…………
皇城司突然忙碌起来。
他们接到了赵孝骞的调令,汴京的皇城司所属纷纷归建,然后统一着甲执戟,于皇城司官署前列队。
赵孝骞难得地穿上一身官服,站在官署的石阶前,环视面前数百名皇城司所属锐士。
魏节站在赵孝骞肩后,神情沉静,锐目如电。
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赵孝骞,等待他接下来的命令。
良久,赵孝骞缓缓道:“经查,监察御史周秩暗中结党,串联煽动国子监学生,意图裹挟民意,违抗天子圣意,有谋逆之嫌。”
“皇城司职命之系,纠缉不法,周秩之罪,罪在不赦,此案不必经开封府,不必经刑部和大理寺,由皇城司专案处之。”
身后的魏节上前一步道:“郡公,下官已查明,此刻周秩正在刑部侍郎邢恕的府上饮宴。”
赵孝骞嘴角上扬:“邢恕?好,正该如此,令皇城司当着邢恕的面拿人,邢恕若敢阻挠,以同案犯并处,一同拿下。”
转身望向皇城司数百锐士,赵孝骞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搞什么激昂人心的动员,只是淡淡朝众人一挥手。
一名勾押官当即举起右臂,暴喝道:“出发,拿人!”
数百锐士轰应,列队出发,杀气腾腾地离去。
魏节站在赵孝骞身后,颇为意外地睁大了眼睛,随即很快恢复了平静。
赵孝骞短短一句话,便给周秩定了性。
事涉谋逆,皇城司确实不必经刑部大理寺,可自主定夺。
魏节心中不由感到可笑,小小七品言官,居然敢招惹郡公,难不成他真以为在大宋“刑不上士大夫”?
那是大佬们才有资格享受的待遇,你周秩算老几?
皇城司今日摆出这般阵仗,也算看得起周秩了。
而周秩的下场,几乎不必猜。
他死定了,死之前还会身败名裂,冰井务的刘单正憋了一肚子窝囊气呢,这不,又有活儿上门了。
赵孝骞站在官署门外,看着空荡荡的门前空地,突然道:“魏节,以皇城司的名义,向国子监祭酒下函,请祭酒严厉约束学子,勿使纵容,否则皇城司不问来历,一律法办。”
前世时他便信奉一句话,“人狂必有天收”,身份再尊贵,事情做得过分了,欺负的人多了,终究会有恶报。
恶报是公平的,不以身份和财富为转移。
全国首富飘了,也能让他跌落神坛,千夫所指。
所以赵孝骞的性格一直很内敛,有些鸡毛蒜皮的摩擦或争端都懒得计较,笑一笑就过去。
这是一个成熟的心智健全的男人应有的人生境界,更何况是活了两辈子的他。
一遇到事就热血上头,抄刀杀人全家的,那是疯子,不是正常男人。
赵孝骞向来很冷静,极少有上头的时候,不论前世还是今生,他都在摸索世界的规则,尽量遵守规则,直到实力允许,能够打破旧的规则,建立新的规则。
然而这一次,已经不是鸡毛蒜皮了,也不是笑一笑就能过去的事。
为了对付他,不但上疏给赵煦施加压力,还煽动国子监学生闹事。如果任由他们闹起来,事情的后果不知怎样严重。
若是引发禁军与学生的冲突,甚至造成了流血伤亡,这口锅谁来背?
赵孝骞忍不住开始反省自己。
他在思考自己一贯以来的表现是不是内敛得太过分了,以至于给了别人一种软弱可欺的印象,什么阿猫阿狗都敢上来挠自己一下。
“暗中煽动国子监学生的,应该是某位官员吧?是国子监的官员,还是朝堂上的官员?”赵孝骞盯着蔡攸问道。
蔡攸笑了:“郡公明见,是朝堂上的官员。此人遮遮掩掩买通了几名学生,让他们在国子监煽风点火,自以为做得隐秘,但在下本就是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内的事,没有我不知道的。”
“谁干的这事儿?”
“监察御史,周秩。”
赵孝骞皱眉,喃喃道:“这名字……咋听着有点耳熟呢?”
蔡攸道:“郡公还在西夏为国征战时,周秩便在朝会上参劾郡公,说你纵兵抢掠,要求朝廷严惩,后来被楚王殿下顶回去了。”
赵孝骞愈发疑惑:“我得罪过他?”
随即赵孝骞想起了什么,立马放弃这个愚蠢的问题,又道:“周秩是什么来路?”
见赵孝骞问到点子上,蔡攸道:“周秩虽是七品言官,但他坐到这个位置上还不到一年。”
“去年,章相公奉诏入京,被官家任为宰相,章相公大肆清理朝中旧党,旧党既去,许多位置空了下来,新党官员立时补了上去。”
“周秩,元祐年间任宿州知州,后来因是新党而被贬谪,也就是去年就任御史,是章相公亲自提拔的,章相公对他,可谓有知遇之恩。”
赵孝骞明白了。
这前因后果一串起来,不就对上了么。
“所以,周秩想搞事,先拿我开刀,在章惇面前邀功劳?”
蔡攸笑道:“话说得不大好听,但事儿呢……确实是这么个事儿。”
“郡公被封签书枢密院事,跟周秩毫无干系,可他偏偏就要出这个头,因为真正看不得郡公坐到那个位置的人,是章相公。周秩若将郡公搞下去,逼官家收回封赏,他在章相公面前可不就立功了。”
赵孝骞都气笑了:“我在别人眼里,真特么成软柿子了,一个七品言官都敢来拿捏一下。”
在去年以前,楚王父子确实是软柿子。
身份虽然尊贵,但在朝堂上是没有发言权的,祖宗规矩十分严苛,这就使得宗亲虽然享受富贵,不过只是被朝廷奉养而已,说得难听一点,皇室宗亲基本等于国家的寄生虫。
宗亲最怕的是卷入朝堂里的是非,任何一点小风小浪,都有可能是压垮他们的一座大山。
然而,今年非去年。
赵孝骞也不是以前那个内向孤僻的楚王世子了。
拿去年的思路,来办今年的安乐郡公,只能说周秩想瞎了心。
“既然想拿我邀功,那么,不如让我先动手吧。”赵孝骞盯着屋外一朵绽开的桃花喃喃自语。
屋子里,空气骤然变得森然,温度都下降了几分。
蔡攸只觉得后脖发凉,看着赵孝骞平静的表情,却不知为何打从心底里生出一股惧意。
赵孝骞平日太温和,对人对事的态度向来淡然,蔡攸几乎很少见他激动或是发怒。
而此时此刻,赵孝骞的表情仍然平静,可蔡攸却感到了一股寒意,那藏在平静表象下的惊雷,已在电闪雷鸣。
“郡公接下来打算如何处之?”
“无他,清明将至,杀个御史祭天。过节要有过节的气氛。”
…………
皇城司突然忙碌起来。
他们接到了赵孝骞的调令,汴京的皇城司所属纷纷归建,然后统一着甲执戟,于皇城司官署前列队。
赵孝骞难得地穿上一身官服,站在官署的石阶前,环视面前数百名皇城司所属锐士。
魏节站在赵孝骞肩后,神情沉静,锐目如电。
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赵孝骞,等待他接下来的命令。
良久,赵孝骞缓缓道:“经查,监察御史周秩暗中结党,串联煽动国子监学生,意图裹挟民意,违抗天子圣意,有谋逆之嫌。”
“皇城司职命之系,纠缉不法,周秩之罪,罪在不赦,此案不必经开封府,不必经刑部和大理寺,由皇城司专案处之。”
身后的魏节上前一步道:“郡公,下官已查明,此刻周秩正在刑部侍郎邢恕的府上饮宴。”
赵孝骞嘴角上扬:“邢恕?好,正该如此,令皇城司当着邢恕的面拿人,邢恕若敢阻挠,以同案犯并处,一同拿下。”
转身望向皇城司数百锐士,赵孝骞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搞什么激昂人心的动员,只是淡淡朝众人一挥手。
一名勾押官当即举起右臂,暴喝道:“出发,拿人!”
数百锐士轰应,列队出发,杀气腾腾地离去。
魏节站在赵孝骞身后,颇为意外地睁大了眼睛,随即很快恢复了平静。
赵孝骞短短一句话,便给周秩定了性。
事涉谋逆,皇城司确实不必经刑部大理寺,可自主定夺。
魏节心中不由感到可笑,小小七品言官,居然敢招惹郡公,难不成他真以为在大宋“刑不上士大夫”?
那是大佬们才有资格享受的待遇,你周秩算老几?
皇城司今日摆出这般阵仗,也算看得起周秩了。
而周秩的下场,几乎不必猜。
他死定了,死之前还会身败名裂,冰井务的刘单正憋了一肚子窝囊气呢,这不,又有活儿上门了。
赵孝骞站在官署门外,看着空荡荡的门前空地,突然道:“魏节,以皇城司的名义,向国子监祭酒下函,请祭酒严厉约束学子,勿使纵容,否则皇城司不问来历,一律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