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出城,百余骑踏着即融的积雪,彳亍而行。
赵孝骞骑在马背上,表情很从容。
殿中省少监黄尘相,确实是此案的关键人物,小皇子被下毒谋害,多半是出自他的手。
但赵孝骞此刻想得更多的,却是赵佶。
他在思考,能不能通过这桩案子把赵佶拉下马。
回想案发之后的种种线索,以及被卷入案情的太医局,尚药局,殿中省等诸多人物,整件案子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后,赵孝骞却发现,似乎很难定赵佶的罪。
哪怕把黄尘相活捉了,也不见得能定赵佶的罪。
事涉皇子,凶手还是当今天子的亲兄弟,证据链如果不完整,做不到“铁证如山”的话,对赵佶根本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反而会把赵孝骞拖入泥潭。
赵佶这个人做事太谨慎了,谨慎到基本没留下任何痕迹。
当然,赵孝骞是皇城司的一把手,麾下有刘单这位审讯小能手,理论上赵孝骞想得到任何供状,刘单都能炮制出来。
可还是那句话,案情影响太大,关注的人太多,万众瞩目之下,真就是真,假就是假,伪造的东西迟早会被戳穿,最后反噬己身。
夜半的寒风,吹得脸颊生疼,赵孝骞的头脑也清醒了许多。
他用力甩甩头,决定先把事儿办了再说,如果能够活捉黄尘相,至少不是一件坏事。
出永泰门,一行人直奔城外北郊,张小乙熟知地点,是在北郊外二十里的一处无名悬崖边。
奔行一个多时辰后,赵孝骞等人赶到了地方。
陈守和百余禁军下马,朝悬崖步行而去,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快接近悬崖时,陈守无声地打了个手势,百余禁军端起燧发枪,猫腰朝悬崖包抄。
片刻后,陈守走了过来,朝赵孝骞摇头:“世子,没发现任何人的踪迹,黄尘相的藏身之地应该不在此处。”
赵孝骞朝四周环视一圈,道:“让兄弟们潜藏起来,咱们守株待兔。”
此时已快天亮,目视的范围也更清晰了一些。
赵孝骞观察四周的环境,发现黄尘相选这个地方倒是很精明。
悬崖边有羊肠小道通往山脚,西面百步内有一片茂密的丛林,南面不远处,还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广济河。
观察一番后,赵孝骞不得不佩服,这个黄尘相选的地点实在不错,这货当太监可惜了,应该拉进军队当将军排兵布阵。
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黄尘相选的地点如此复杂,说明他对赵佶极度不信任,他约莫也猜到赵佶可能会将他灭口,所以才选了如此方便逃跑的地形作为见面的地点。
明知会被灭口,黄尘相仍然约见赵佶,看来确实是走投无路了。
逃出汴京后,黄尘相将会被天下的官府通缉,从此一生都要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如果没钱,那将难上加难。
今日的见面,黄尘相就是打算在赵佶身上大捞一笔。
思忖过后,赵孝骞见天色已亮,距离黄尘相和赵佶见面的时间快到了,于是在悬崖附近找了个地方潜伏下来。
“陈守,让兄弟们都藏好,等下听我号令再动手,告诉兄弟们,不可伤了黄尘相,此人有大用,死了就不值钱了。”赵孝骞吩咐道。
陈守眼中突然闪过一抹厉色,低声道:“世子,如果赵佶也来了,不如趁混乱之时将他乱枪击毙,反正赵佶出现在此地,跟谋害小皇子的凶手见面,这事儿他根本洗脱不了,死了也没人说什么。”
赵孝骞嗤笑:“想啥呢你?官家的亲兄弟不明不白的死了,你以为跟村里死一只鸡似的?没有十足的证据把他钉死,赵佶不明不白的死了,倒霉的人就会是我。”
“再说,以赵佶的谨慎性格,如此凶险的场合,你觉得他会亲自来吗?”
陈守面带惭色道:“是末将冲动了。”
“无妨,反正动脑子不是你的强项,说出多蠢的话都属于你的正常发挥。”赵孝骞安慰道。
半个时辰后,初晨的阳光刺破云霞,洒满大地之时,山脚下终于出现了十几道人影。
人影皆是黑衣蒙面,所有影视剧反派的标准出场服饰,就特么像是有固定的商家倾情赞助的服装似的。
与此同时,悬崖的北面山道上,一身衣裳凌乱破败的黄尘相也出现了。
黄尘相脚步踉跄,面容憔悴,显然逃出汴京后的这几日他东躲西藏,日子过得并不好,这模样都不知饿了几顿。
山脚的十几个黑衣人,以及另一边的黄尘相都在缓缓朝悬崖走去。
而赵孝骞陈守和麾下百余禁军,则静悄悄地埋伏在悬崖方圆附近。
肃杀的气息瞬间充斥悬崖四周,附近的山林里连鸟儿都仿佛被这股杀气所慑,不敢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赵孝骞看着双方距离悬崖越来越近,于是将蹲在草丛里的身子悄然下伏,保持暗中观察的状态,顺便一把拽住了一旁兴奋莫名跃跃欲试的张小乙。
“陈守,待会儿由你指挥,这么简单的小伏击战你应该没问题吧?”赵孝骞道。
陈守兴奋地拍胸:“交给我吧!”
赵孝骞拽着张小乙不松手:“咱俩看看热闹就行,千万不要逞什么英雄冲上去陷阵杀敌,外行人别干专业的活儿,杀人也是如此。”
张小乙被赵孝骞拆穿了心思,不由讪讪一笑:“大老远跑过来,总要干点什么吧?”
“保持呼吸,好好活着,别给干活的袍泽兄弟拖后腿,就是咱俩最大的贡献了。”
张小乙一脸苦笑:“汴京市井都说你是大宋第一好汉……”
“人设而已,别当真,怂才是我的本色。”赵孝骞很坦荡地道。
说话间,十几个黑衣人和黄尘相距离悬崖已不到百步,双方即将见面。
直到此刻,双方都没发现悬崖边有什么不对,毕竟古代这种荒山野岭的环境里,杂草灌木长得比人还高,百来号人想要埋伏下来实在太容易了,很难被发现,就跟吃鸡里穿着一身吉利服似的。
赵孝骞等人屏住了呼吸,陈守手里一柄特制的短管燧发枪已悄悄端平,只等他的枪声一响,伏击便发动。
狼狈不堪的黄尘相踉跄走到悬崖边,没来得及打量四周,第一眼便发现了对面的十几个黑衣人。
黄尘相一惊,接着露出冷笑:“赵佶没来,是吗?”
黑衣人不出声,只是目光冰冷地注视着他,仿佛在打量一个死人。
黄尘相似乎早有所料,冷冷道:“想杀我灭口?哈哈,好!早料到赵佶的心思了,不过我若死了,赵佶的麻烦也就来了。”
“你们不会以为我毫无准备,就这么傻乎乎地来赴约吧?这几年赵佶收买我的证据,来往的书信,还有被赵佶指使给小皇子下毒等等,所有的证据都被我藏在友人之处。”
“我今日若出了事,那些证据马上会被送进开封府和御史台,哈哈,我纵是死了,也要把天捅破,把赵佶拉下来垫背!”黄尘相哈哈大笑,笑得很疯狂。
不远处,赵孝骞伏在草丛里,听着黄尘相歇斯底里的疯狂笑声,不由暗暗瞠目,本以为黄尘相单人赴会,可能智商有点问题,但现在看来,倒也不笨,早就提前给自己留了保命的手段。
十几个黑衣人本来打算动手的,听到黄尘相这番话后,顿时有些犹豫了。
他们只是做事的人,不管不顾把人杀了就算完成任务,可黄尘相这番话分明是打算把赵佶也拖下水,现在这人到底杀不杀,确实让他们为难了。
黑衣人还在犹豫杀不杀黄尘相时,陈守这边却没什么犹豫的了。
时机已到,开始杀人。
平端枪口,瞄准了其中一名黑衣人,陈守毫不犹豫扣下扳机。
砰的一声巨响,一名黑衣人应声倒地,与此同时,噼噼啪啪的枪声响起,百余禁军同时开枪。
不到百步的距离,百余支枪对准十几个人,哪怕枪法再烂,只是碰运气乱射,这十几个人基本也没了生机。
一轮齐射后,悬崖边已只剩了黄尘相一人,傻傻地看着倒地不起的黑衣人。
一场小型的伏击,就这样轻松利落地完成了。
硝烟散尽,赵孝骞仍拽着张小乙没现身,而是朝陈守示意。
“先把人控制住,检查他的身上是否带了兵器,嘴里是否藏了毒,同时把他五花大绑,远离悬崖……”
一旁的张小乙愕然看着他。
赵孝骞耐心地解释道:“行走江湖,安全第一。切记防范几个狗血的情节发生,比如反派死于话多,比如主角大胜之时得意忘形,被反派临死反扑,同归于尽……”
“比如反派身处绝境,毅然跳崖,结果特么的老天瞎眼,被他捡到了绝世武功秘籍等等,这些狗血的事绝不能发生在我身上!”
张小乙傻傻地张着嘴,嘴唇蠕动几下,不知是不是想表达对他的崇拜。
赵孝骞则老神在在地依旧躲在草丛里,一切尘埃落定前,打死也不现身。
行走江湖,安全第一。
这十个字将来必须当作家训,传给子孙后代。
赵孝骞骑在马背上,表情很从容。
殿中省少监黄尘相,确实是此案的关键人物,小皇子被下毒谋害,多半是出自他的手。
但赵孝骞此刻想得更多的,却是赵佶。
他在思考,能不能通过这桩案子把赵佶拉下马。
回想案发之后的种种线索,以及被卷入案情的太医局,尚药局,殿中省等诸多人物,整件案子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后,赵孝骞却发现,似乎很难定赵佶的罪。
哪怕把黄尘相活捉了,也不见得能定赵佶的罪。
事涉皇子,凶手还是当今天子的亲兄弟,证据链如果不完整,做不到“铁证如山”的话,对赵佶根本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反而会把赵孝骞拖入泥潭。
赵佶这个人做事太谨慎了,谨慎到基本没留下任何痕迹。
当然,赵孝骞是皇城司的一把手,麾下有刘单这位审讯小能手,理论上赵孝骞想得到任何供状,刘单都能炮制出来。
可还是那句话,案情影响太大,关注的人太多,万众瞩目之下,真就是真,假就是假,伪造的东西迟早会被戳穿,最后反噬己身。
夜半的寒风,吹得脸颊生疼,赵孝骞的头脑也清醒了许多。
他用力甩甩头,决定先把事儿办了再说,如果能够活捉黄尘相,至少不是一件坏事。
出永泰门,一行人直奔城外北郊,张小乙熟知地点,是在北郊外二十里的一处无名悬崖边。
奔行一个多时辰后,赵孝骞等人赶到了地方。
陈守和百余禁军下马,朝悬崖步行而去,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快接近悬崖时,陈守无声地打了个手势,百余禁军端起燧发枪,猫腰朝悬崖包抄。
片刻后,陈守走了过来,朝赵孝骞摇头:“世子,没发现任何人的踪迹,黄尘相的藏身之地应该不在此处。”
赵孝骞朝四周环视一圈,道:“让兄弟们潜藏起来,咱们守株待兔。”
此时已快天亮,目视的范围也更清晰了一些。
赵孝骞观察四周的环境,发现黄尘相选这个地方倒是很精明。
悬崖边有羊肠小道通往山脚,西面百步内有一片茂密的丛林,南面不远处,还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广济河。
观察一番后,赵孝骞不得不佩服,这个黄尘相选的地点实在不错,这货当太监可惜了,应该拉进军队当将军排兵布阵。
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黄尘相选的地点如此复杂,说明他对赵佶极度不信任,他约莫也猜到赵佶可能会将他灭口,所以才选了如此方便逃跑的地形作为见面的地点。
明知会被灭口,黄尘相仍然约见赵佶,看来确实是走投无路了。
逃出汴京后,黄尘相将会被天下的官府通缉,从此一生都要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如果没钱,那将难上加难。
今日的见面,黄尘相就是打算在赵佶身上大捞一笔。
思忖过后,赵孝骞见天色已亮,距离黄尘相和赵佶见面的时间快到了,于是在悬崖附近找了个地方潜伏下来。
“陈守,让兄弟们都藏好,等下听我号令再动手,告诉兄弟们,不可伤了黄尘相,此人有大用,死了就不值钱了。”赵孝骞吩咐道。
陈守眼中突然闪过一抹厉色,低声道:“世子,如果赵佶也来了,不如趁混乱之时将他乱枪击毙,反正赵佶出现在此地,跟谋害小皇子的凶手见面,这事儿他根本洗脱不了,死了也没人说什么。”
赵孝骞嗤笑:“想啥呢你?官家的亲兄弟不明不白的死了,你以为跟村里死一只鸡似的?没有十足的证据把他钉死,赵佶不明不白的死了,倒霉的人就会是我。”
“再说,以赵佶的谨慎性格,如此凶险的场合,你觉得他会亲自来吗?”
陈守面带惭色道:“是末将冲动了。”
“无妨,反正动脑子不是你的强项,说出多蠢的话都属于你的正常发挥。”赵孝骞安慰道。
半个时辰后,初晨的阳光刺破云霞,洒满大地之时,山脚下终于出现了十几道人影。
人影皆是黑衣蒙面,所有影视剧反派的标准出场服饰,就特么像是有固定的商家倾情赞助的服装似的。
与此同时,悬崖的北面山道上,一身衣裳凌乱破败的黄尘相也出现了。
黄尘相脚步踉跄,面容憔悴,显然逃出汴京后的这几日他东躲西藏,日子过得并不好,这模样都不知饿了几顿。
山脚的十几个黑衣人,以及另一边的黄尘相都在缓缓朝悬崖走去。
而赵孝骞陈守和麾下百余禁军,则静悄悄地埋伏在悬崖方圆附近。
肃杀的气息瞬间充斥悬崖四周,附近的山林里连鸟儿都仿佛被这股杀气所慑,不敢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赵孝骞看着双方距离悬崖越来越近,于是将蹲在草丛里的身子悄然下伏,保持暗中观察的状态,顺便一把拽住了一旁兴奋莫名跃跃欲试的张小乙。
“陈守,待会儿由你指挥,这么简单的小伏击战你应该没问题吧?”赵孝骞道。
陈守兴奋地拍胸:“交给我吧!”
赵孝骞拽着张小乙不松手:“咱俩看看热闹就行,千万不要逞什么英雄冲上去陷阵杀敌,外行人别干专业的活儿,杀人也是如此。”
张小乙被赵孝骞拆穿了心思,不由讪讪一笑:“大老远跑过来,总要干点什么吧?”
“保持呼吸,好好活着,别给干活的袍泽兄弟拖后腿,就是咱俩最大的贡献了。”
张小乙一脸苦笑:“汴京市井都说你是大宋第一好汉……”
“人设而已,别当真,怂才是我的本色。”赵孝骞很坦荡地道。
说话间,十几个黑衣人和黄尘相距离悬崖已不到百步,双方即将见面。
直到此刻,双方都没发现悬崖边有什么不对,毕竟古代这种荒山野岭的环境里,杂草灌木长得比人还高,百来号人想要埋伏下来实在太容易了,很难被发现,就跟吃鸡里穿着一身吉利服似的。
赵孝骞等人屏住了呼吸,陈守手里一柄特制的短管燧发枪已悄悄端平,只等他的枪声一响,伏击便发动。
狼狈不堪的黄尘相踉跄走到悬崖边,没来得及打量四周,第一眼便发现了对面的十几个黑衣人。
黄尘相一惊,接着露出冷笑:“赵佶没来,是吗?”
黑衣人不出声,只是目光冰冷地注视着他,仿佛在打量一个死人。
黄尘相似乎早有所料,冷冷道:“想杀我灭口?哈哈,好!早料到赵佶的心思了,不过我若死了,赵佶的麻烦也就来了。”
“你们不会以为我毫无准备,就这么傻乎乎地来赴约吧?这几年赵佶收买我的证据,来往的书信,还有被赵佶指使给小皇子下毒等等,所有的证据都被我藏在友人之处。”
“我今日若出了事,那些证据马上会被送进开封府和御史台,哈哈,我纵是死了,也要把天捅破,把赵佶拉下来垫背!”黄尘相哈哈大笑,笑得很疯狂。
不远处,赵孝骞伏在草丛里,听着黄尘相歇斯底里的疯狂笑声,不由暗暗瞠目,本以为黄尘相单人赴会,可能智商有点问题,但现在看来,倒也不笨,早就提前给自己留了保命的手段。
十几个黑衣人本来打算动手的,听到黄尘相这番话后,顿时有些犹豫了。
他们只是做事的人,不管不顾把人杀了就算完成任务,可黄尘相这番话分明是打算把赵佶也拖下水,现在这人到底杀不杀,确实让他们为难了。
黑衣人还在犹豫杀不杀黄尘相时,陈守这边却没什么犹豫的了。
时机已到,开始杀人。
平端枪口,瞄准了其中一名黑衣人,陈守毫不犹豫扣下扳机。
砰的一声巨响,一名黑衣人应声倒地,与此同时,噼噼啪啪的枪声响起,百余禁军同时开枪。
不到百步的距离,百余支枪对准十几个人,哪怕枪法再烂,只是碰运气乱射,这十几个人基本也没了生机。
一轮齐射后,悬崖边已只剩了黄尘相一人,傻傻地看着倒地不起的黑衣人。
一场小型的伏击,就这样轻松利落地完成了。
硝烟散尽,赵孝骞仍拽着张小乙没现身,而是朝陈守示意。
“先把人控制住,检查他的身上是否带了兵器,嘴里是否藏了毒,同时把他五花大绑,远离悬崖……”
一旁的张小乙愕然看着他。
赵孝骞耐心地解释道:“行走江湖,安全第一。切记防范几个狗血的情节发生,比如反派死于话多,比如主角大胜之时得意忘形,被反派临死反扑,同归于尽……”
“比如反派身处绝境,毅然跳崖,结果特么的老天瞎眼,被他捡到了绝世武功秘籍等等,这些狗血的事绝不能发生在我身上!”
张小乙傻傻地张着嘴,嘴唇蠕动几下,不知是不是想表达对他的崇拜。
赵孝骞则老神在在地依旧躲在草丛里,一切尘埃落定前,打死也不现身。
行走江湖,安全第一。
这十个字将来必须当作家训,传给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