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天风过处,苦海翻为红尘。
法碑兀立高崖,像一柄斩开天穹的剑,也能依律而横,刑慑人间。
十三字的法家真言,万万年来,鸣于仪声。
而三刑宫常以法碑为“仪门”。
出则为世,入则为法宫。
公孙不害背着荆棘笥,踏行在山阶,两手空空地回来。
就在这法家仪门之侧,遇到了正要出门的吴病已——
陨仙林那边的动静愈来愈大,姜望诸相成“我”、万界归“真”的那一步,更胜于以力证道,直接动摇了诸天。他也以二十九岁的衍道年龄,再次创造修行历史,打破冥冥之中的阻隔。
旧有的认知一再被打破。
那位被称之为“无名者”的超脱存在,已然不能遁身。
事实上,在祂进入人们视野,与凰唯真相斗,被以“无名者”代指的那一刻,祂就已经不再“无名”!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名者”即是祂的名姓,人们已经可以谈论、并且越来越多地谈论祂。每一次谈论,都是一次勾勒。这个过程就像剥鳞去羽,而祂也必将轮廓清晰。
这段时间【无名者】与凰唯真的大战,只是在不断地拉长时空,延缓清晰的过程。当然,超脱之快慢,瞬息或万年,都是一弹指。
凰唯真自然是希望在神霄开启前结束战斗,【无名者】则是要拖延到变化发生。
这段时间陨仙林的危险程度远胜于以往,就连楚国的驻军都紧闭营寨,取消了巡行——
不时会出现的时空乱流,顷刻叫青壮为朽骨,令名将复婴童。
陨仙林里天翻地覆,好多陈迹都消失。
两位超脱者并非是在陨仙林交战,而是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因果线里,不断地追逐逃遁。
但陨仙林是祂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交手的地方,超脱者对撞的余波,随着交锋的延续,不断地扩张,不断地体现威能。
超脱者的战斗无法观测。
即便是绝巅强者,也只能从陨仙林的变化,体察那场大战的波纹。
执掌矩地宫的吴病已,这段时间就频繁前往陨仙林,清理时空乱流,规序现世秩序,承担“矩地”之责。避免超脱者斗争的余波,影响陨仙林环境,进而动摇这个世界。
陨仙林虽然不是什么天规地矩的地方,从来凶名不衰,但也不好剧变太快。
“燕春回呢?”吴病已很直接地问。
公孙不害翻转一双手掌,显示它的空荡:“没有带回来。”
“燕春回再强,也未见得能胜你。李一执掌最初和最终,姜望诸相成我、万界归真,再加上太虚阁楼、荆棘笥,若是行动得当,困杀燕春回应该不成问题。”吴病已若有所思:“是谁走漏了消息?”
这是相当严厉的指控!
也是无回谷中,姜望一句都没有提的原因。
话一出口,就是裂隙。
三位真君之间的关系,虽然算不得什么亲密无间。但都是姜望所选择的围剿燕春回的队友,至少在扫荡无回谷这件事情上,是可以一致对恶的。
真要彼此生疑,只会令恶者快而善者悲。
在没有确定性证据的时候,姜望只会揽责于自己。
当然,吴病已这也是在私下里讲。
公孙不害沉默一阵,然后道:“若一定存在某个走漏了消息的人。这个人不会是姜望,他对人魔从不手软,从上到下几乎杀了个遍,没有最后掉头的道理。况且这次行动也是他牵头,燕春回一旦逃脱,就是他最大的麻烦——他没有任何理由放跑燕春回。”
这位刑人宫的执掌者又道:“也不会是李一,李一的出身、立场、性情,都没有支撑他这么做的理由。”
“钟离炎更不可能。他做不到。”
说到这里,公孙不害抬起头来,表情十分的怪异:“好像只剩下我了。”
他微仰在天光里:“难道我是忘我人魔的内应?”
威!
仪石适时的撞响。
仿佛律法威严的审判。
风也动,声也动,唯独吴病已不动。
他定在那里,声音也定着:“走漏消息并不一定出于主观的恶意,无意间泄露的情报也不需要理由。所以其他人也并不能排除。甚至这消息不一定要具体的某个人走漏。也许是燕春回被杀意触醒,或者被灵觉惊动,也许是因为某种不为人知的秘法神通——燕春回在当今这个时代,以忘我飞剑成道,不是常理可测。”
“是啊,不是常理可测。人魔之恶,流祸多年。他如果是个好杀的,不会留到今日。”公孙不害缄然片刻,而后道:“但姜望新证、出其不意的今天,都未能将他杀死。来日难再有期。”
两位法家大宗师,一个高冠博带,一个劲装武服;一个面无表情,一个眉眼豪烈;一个静如山石,一个炽如篝火。实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如此对立在法碑的两边,也在仪门内外。
一个正要走出去,一个正要回来。
吴病已惯来都是严肃的,在此刻也没有波动,只是道:“就算是一个警告吧。虽然没能杀了燕春回,也让他知道,这些年人魔的账都记在他那里,迟早会有清算的那一天。叫他不要再那么肆无忌惮。”
公孙不害并不能够被安慰,吴病已也不是个会安慰人的人。
“警告的威慑在于刑杀可以实现。”公孙不害道:“今日杀他不成,恐怕助长其焰。”
杀了燕春回则万事皆休,既然杀不了燕春回,所谓的警告,自然毫无意义。任是谁来开口,哪能吓得住燕春回半分?
“你说得对。”吴病已抬步欲走,但想了想,又停下脚步,忽地问道:“你和顾师义还有联系么?”
谁能想得到呢?
法家大宗师、刑人宫的执掌者,和天下第一豪侠顾师义,曾经是朋友!
那时候公孙不害还叫“孙孟”,亦是天下闻名的豪侠,与顾师义一见如故,相交百年。
后来他回到三刑宫,改回本名,世间再不闻“豪意”孙孟。
而顾师义独行人间,渐渐成长为天下所有游侠的精神领袖。
这事儿没几个人知道,但吴病已自然是少数之一。
今天他突然提起来,叫公孙不害也沉默当场。
曾经的“豪意”孙孟,站定在那里,仿佛沉默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最后只道:“荆棘笥在我的背后。”
刑人宫万古以来的责任,他都背着呢。
负棘悬尺,岂敢忘“法”?
顾师义是天下最自我、最随心所欲的人,而法家是最规矩、最严格、最威严的学问。
所谓“侠以武犯禁”,“侠”与“禁”,本就难相容。
顾师义轻天下,法却不容挑衅。
豪侠快意恩仇,行事但凭好恶,只求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不快打破头。
法家却要将一切都关到笼中。
代表“法”的公孙不害,和代表“侠”的顾师义,有某种基于“正义”的共存的时刻,但又天生不两立。
或许这就是他们曾为挚友,后来又分道扬镳的原因。
还有联系吗?
当然不会再联系了。
在风吹稻香的一百七十七年前,两个人不打不相识,第一次对饮,大笑酩酊。在山风萧索的九年前,两个人喝了最后一次酒,都未尽兴。此后再未相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公孙不害的回答,无疑是让吴病已满意的。
他只是点了点头,便往仪门外走。
公孙不害与他错身,也走进了仪门之中。
矩地宫的执掌者和刑人宫的执掌者交换了一个位置,就算是结束了这次聊天。而后各有各的事务,各有各的责任。
但公孙不害却停下脚步,却又开口:“伱怀疑顾师义?”
他没有回头,吴病已也没有。
两个人就这样背对着说话。
吴病已说话如凿石,一字一字的锤砸:“一个极度固执、极度自我的人,如果笃信自己是正确的,那么为了这份‘正确’,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有匪夷所思的、你觉得不可想象不可理喻的,在那种正确之前都不值一提。我想顾师义就是这么一个人。”
公孙不害回过身来,在法家仪门内,望着仪门外:“当初我的老师战死天外,是你写信召我回来。三座刑宫平等分立,无有高低。但我一直都很尊敬你。”
他一开始对吴病已是称“您”的。
但那个“心”字,被吴病已削掉了。
因为刑人宫的执掌者,在涉“法”的一切事务里,不可以掺杂个人的心情。
“你九岁通经典,十三岁能注《法经》。十六岁游学天下,九易荆棘,办案一千三百四十六起,无一件不公。为了探讨侠与法的边际,又化身孙孟,闯下‘豪意’之名,成为唯一一个不曾触犯任何法律的天下豪侠。同代之中,无人及你。前数百年,后数百年,也很难说有哪个法家门徒能跟你比。你能执掌刑人宫,是法理必然。”
吴病已也回过身,与公孙不害面对面:“这不是我或者韩先生说了算,这中间也并不掺杂什么情谊。我写的是公信,不是私信。”
刑是无情之事,人是有情之人。
刑人,就是以无情刑有情。
公孙不害当然不用谁来教他。
但此刻他看着吴病已,还是不自抑的生出几分恼意。
我敬你,如师如父。而你如铁如石。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不能习惯。
他开口道:“你盯着顾师义,是因为他是天下豪侠的精神领袖,一呼百应,足能撼动天下。还是因为他真的做过什么恶,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
“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他做了什么恶,所以我也不认可他做了恶。他当然触犯过不同地方的一些法律,但也都不是什么令人发指的恶行,只是生性自由,不受规束罢了。”吴病已很直接地道:“我盯着他,是因为他并不在乎‘法’。他有乱法的意愿,和乱法的能力。”
“那你也应该这样盯着姜望。”公孙不害说道:“炼魔,修朝闻道天宫,他根本蔑视秩序,对规矩并不敬畏。无论是世人的看法又或刑刀法剑,都不能框住他,他也极度自我,也一再挑战固有的秩序。”
“你说错了,你与姜望同行一路,但你并没有真正认识他。”吴病已毫无波澜地道:“真我姜望和豪侠顾师义,看似相类,都自我肆意,实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顾师义目无法纪,自行其路。而姜望恰恰是个很懂法,很敬法的人。你的《证法天衡》,他倒背如流,薛规的《万世法》,他一开始连名字都不知晓,后来已经可以同卓清如辩论书里的观点——他比你想象的更有认知。”
“有人给他魔功的消息,是希望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修炼魔功,但他炼而不修。他虽炼魔,而置自己于法宫,自戴枷锁,自驾刑刀。他修建朝闻道天宫,是一步一步推动,沟通诸方而后能成行。你认真审视他会发现,他很多看似狂肆的举动,都是在现有的秩序框架里前行。哪怕是震动天下的天京城那一战。”
执掌矩地宫的大宗师,就这样立在高崖,给出了自己关于‘姜望’的最后定义:“他其实很愿意尊重规则,也愿意在规则之下行事,只要规则是公平的。我想他已经懂得了‘秩序’的真义,明白它是一切安宁的基础。”
“或许你很了解姜望吧!”公孙不害摇了摇头:“但你并不了解顾师义。”
“我了不了解他们不重要。”吴病已毫无波澜地道:“我只看事实。”
公孙不害看着这样的他,终于说道:“你现在怀疑顾师义,但归根结底是怀疑我。”
矩地宫执掌者与刑人宫执掌者生疑!
这消息若是传出去,只怕会动摇法宫,震惊天下。
“你知道我不是针对你。”即便是这么严重的事态,吴病已也面无表情,他丝毫不做掩饰:“本该十拿九稳的行动,却败于一隙之间。燕春回逃走的确有许多的可能,但那些可能性都很小——我平等地怀疑你们每一个人。”
公孙不害道:“合该怀疑!但不是无端猜疑!”
吴病已身如铸铁,就连冠带都不许风来摇动:“在证据出现之前,怀疑只是怀疑。既然你说合该,又何来‘无端’?”
“你的怀疑有两点。”公孙不害抬起手来,竖起一根手指:“第一,你怀疑我和顾师义还有联系,是我泄露消息给顾师义。这件事我无法自证,因为以我和顾师义的实力,可以绕过任何已知的监察方式联系。”
吴病已淡声道:“你也不必自证,世上没有让人自证清白的道理。”
公孙不害并不理会,又竖起第二根手指:“第二,你怀疑是顾师义提前报信,以至于燕春回逃走。老实说,你的怀疑非常牵强,没有任何依据,有先射箭再画靶的嫌疑——这跟顾师义有什么关系?”
“首先,这是我的怀疑之一,不是我的全部怀疑。罗列所有的怀疑,再逐一排除,这也是正常的办案手段。你过于激动了,是觉得我不该怀疑你,还是不希望我怀疑顾师义?你应该知道,你的‘觉得’和‘希望’,对我没有任何影响。这同样不是针对你,你是否执掌刑人宫,是否认识我吴病已,都是如此。”
吴病已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他也没必要对公孙不害有什么掩饰,他相信‘法’是可以公开的道理,他的怀疑也完全可以晾晒于阳光之下。
世上没有阴私之真理!
“其次,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顾师义,我知道你也是,你对顾师义的追查力度,甚至是超过我的,你对他难道没有怀疑?他有很多解释不清楚的时候,我相信你比我还要清楚。”
他顿了顿,似是给公孙不害一点缓冲的时间,最后道:“我有我怀疑的理由,但鉴于你在顾师义这个名字之前所表现的不理智,我无法跟你分享。现在我只能说——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存在,姜望,你,顾师义,燕春回,这中间可以存在一条情报线。但在用证据确认这个可能性之前,我什么都不会对外说。”
山风静了。
仪石也缄然。
在许久的沉默之后,公孙不害开了口:“你觉得顾师义是平等国的人?”
吴病已道:“我没有这样说,我甚至都没有提到平等国,但为什么……”
他看着公孙不害:“你会这样想呢?”
(本章完)
法碑兀立高崖,像一柄斩开天穹的剑,也能依律而横,刑慑人间。
十三字的法家真言,万万年来,鸣于仪声。
而三刑宫常以法碑为“仪门”。
出则为世,入则为法宫。
公孙不害背着荆棘笥,踏行在山阶,两手空空地回来。
就在这法家仪门之侧,遇到了正要出门的吴病已——
陨仙林那边的动静愈来愈大,姜望诸相成“我”、万界归“真”的那一步,更胜于以力证道,直接动摇了诸天。他也以二十九岁的衍道年龄,再次创造修行历史,打破冥冥之中的阻隔。
旧有的认知一再被打破。
那位被称之为“无名者”的超脱存在,已然不能遁身。
事实上,在祂进入人们视野,与凰唯真相斗,被以“无名者”代指的那一刻,祂就已经不再“无名”!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名者”即是祂的名姓,人们已经可以谈论、并且越来越多地谈论祂。每一次谈论,都是一次勾勒。这个过程就像剥鳞去羽,而祂也必将轮廓清晰。
这段时间【无名者】与凰唯真的大战,只是在不断地拉长时空,延缓清晰的过程。当然,超脱之快慢,瞬息或万年,都是一弹指。
凰唯真自然是希望在神霄开启前结束战斗,【无名者】则是要拖延到变化发生。
这段时间陨仙林的危险程度远胜于以往,就连楚国的驻军都紧闭营寨,取消了巡行——
不时会出现的时空乱流,顷刻叫青壮为朽骨,令名将复婴童。
陨仙林里天翻地覆,好多陈迹都消失。
两位超脱者并非是在陨仙林交战,而是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因果线里,不断地追逐逃遁。
但陨仙林是祂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交手的地方,超脱者对撞的余波,随着交锋的延续,不断地扩张,不断地体现威能。
超脱者的战斗无法观测。
即便是绝巅强者,也只能从陨仙林的变化,体察那场大战的波纹。
执掌矩地宫的吴病已,这段时间就频繁前往陨仙林,清理时空乱流,规序现世秩序,承担“矩地”之责。避免超脱者斗争的余波,影响陨仙林环境,进而动摇这个世界。
陨仙林虽然不是什么天规地矩的地方,从来凶名不衰,但也不好剧变太快。
“燕春回呢?”吴病已很直接地问。
公孙不害翻转一双手掌,显示它的空荡:“没有带回来。”
“燕春回再强,也未见得能胜你。李一执掌最初和最终,姜望诸相成我、万界归真,再加上太虚阁楼、荆棘笥,若是行动得当,困杀燕春回应该不成问题。”吴病已若有所思:“是谁走漏了消息?”
这是相当严厉的指控!
也是无回谷中,姜望一句都没有提的原因。
话一出口,就是裂隙。
三位真君之间的关系,虽然算不得什么亲密无间。但都是姜望所选择的围剿燕春回的队友,至少在扫荡无回谷这件事情上,是可以一致对恶的。
真要彼此生疑,只会令恶者快而善者悲。
在没有确定性证据的时候,姜望只会揽责于自己。
当然,吴病已这也是在私下里讲。
公孙不害沉默一阵,然后道:“若一定存在某个走漏了消息的人。这个人不会是姜望,他对人魔从不手软,从上到下几乎杀了个遍,没有最后掉头的道理。况且这次行动也是他牵头,燕春回一旦逃脱,就是他最大的麻烦——他没有任何理由放跑燕春回。”
这位刑人宫的执掌者又道:“也不会是李一,李一的出身、立场、性情,都没有支撑他这么做的理由。”
“钟离炎更不可能。他做不到。”
说到这里,公孙不害抬起头来,表情十分的怪异:“好像只剩下我了。”
他微仰在天光里:“难道我是忘我人魔的内应?”
威!
仪石适时的撞响。
仿佛律法威严的审判。
风也动,声也动,唯独吴病已不动。
他定在那里,声音也定着:“走漏消息并不一定出于主观的恶意,无意间泄露的情报也不需要理由。所以其他人也并不能排除。甚至这消息不一定要具体的某个人走漏。也许是燕春回被杀意触醒,或者被灵觉惊动,也许是因为某种不为人知的秘法神通——燕春回在当今这个时代,以忘我飞剑成道,不是常理可测。”
“是啊,不是常理可测。人魔之恶,流祸多年。他如果是个好杀的,不会留到今日。”公孙不害缄然片刻,而后道:“但姜望新证、出其不意的今天,都未能将他杀死。来日难再有期。”
两位法家大宗师,一个高冠博带,一个劲装武服;一个面无表情,一个眉眼豪烈;一个静如山石,一个炽如篝火。实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如此对立在法碑的两边,也在仪门内外。
一个正要走出去,一个正要回来。
吴病已惯来都是严肃的,在此刻也没有波动,只是道:“就算是一个警告吧。虽然没能杀了燕春回,也让他知道,这些年人魔的账都记在他那里,迟早会有清算的那一天。叫他不要再那么肆无忌惮。”
公孙不害并不能够被安慰,吴病已也不是个会安慰人的人。
“警告的威慑在于刑杀可以实现。”公孙不害道:“今日杀他不成,恐怕助长其焰。”
杀了燕春回则万事皆休,既然杀不了燕春回,所谓的警告,自然毫无意义。任是谁来开口,哪能吓得住燕春回半分?
“你说得对。”吴病已抬步欲走,但想了想,又停下脚步,忽地问道:“你和顾师义还有联系么?”
谁能想得到呢?
法家大宗师、刑人宫的执掌者,和天下第一豪侠顾师义,曾经是朋友!
那时候公孙不害还叫“孙孟”,亦是天下闻名的豪侠,与顾师义一见如故,相交百年。
后来他回到三刑宫,改回本名,世间再不闻“豪意”孙孟。
而顾师义独行人间,渐渐成长为天下所有游侠的精神领袖。
这事儿没几个人知道,但吴病已自然是少数之一。
今天他突然提起来,叫公孙不害也沉默当场。
曾经的“豪意”孙孟,站定在那里,仿佛沉默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最后只道:“荆棘笥在我的背后。”
刑人宫万古以来的责任,他都背着呢。
负棘悬尺,岂敢忘“法”?
顾师义是天下最自我、最随心所欲的人,而法家是最规矩、最严格、最威严的学问。
所谓“侠以武犯禁”,“侠”与“禁”,本就难相容。
顾师义轻天下,法却不容挑衅。
豪侠快意恩仇,行事但凭好恶,只求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朝不快打破头。
法家却要将一切都关到笼中。
代表“法”的公孙不害,和代表“侠”的顾师义,有某种基于“正义”的共存的时刻,但又天生不两立。
或许这就是他们曾为挚友,后来又分道扬镳的原因。
还有联系吗?
当然不会再联系了。
在风吹稻香的一百七十七年前,两个人不打不相识,第一次对饮,大笑酩酊。在山风萧索的九年前,两个人喝了最后一次酒,都未尽兴。此后再未相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公孙不害的回答,无疑是让吴病已满意的。
他只是点了点头,便往仪门外走。
公孙不害与他错身,也走进了仪门之中。
矩地宫的执掌者和刑人宫的执掌者交换了一个位置,就算是结束了这次聊天。而后各有各的事务,各有各的责任。
但公孙不害却停下脚步,却又开口:“伱怀疑顾师义?”
他没有回头,吴病已也没有。
两个人就这样背对着说话。
吴病已说话如凿石,一字一字的锤砸:“一个极度固执、极度自我的人,如果笃信自己是正确的,那么为了这份‘正确’,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有匪夷所思的、你觉得不可想象不可理喻的,在那种正确之前都不值一提。我想顾师义就是这么一个人。”
公孙不害回过身来,在法家仪门内,望着仪门外:“当初我的老师战死天外,是你写信召我回来。三座刑宫平等分立,无有高低。但我一直都很尊敬你。”
他一开始对吴病已是称“您”的。
但那个“心”字,被吴病已削掉了。
因为刑人宫的执掌者,在涉“法”的一切事务里,不可以掺杂个人的心情。
“你九岁通经典,十三岁能注《法经》。十六岁游学天下,九易荆棘,办案一千三百四十六起,无一件不公。为了探讨侠与法的边际,又化身孙孟,闯下‘豪意’之名,成为唯一一个不曾触犯任何法律的天下豪侠。同代之中,无人及你。前数百年,后数百年,也很难说有哪个法家门徒能跟你比。你能执掌刑人宫,是法理必然。”
吴病已也回过身,与公孙不害面对面:“这不是我或者韩先生说了算,这中间也并不掺杂什么情谊。我写的是公信,不是私信。”
刑是无情之事,人是有情之人。
刑人,就是以无情刑有情。
公孙不害当然不用谁来教他。
但此刻他看着吴病已,还是不自抑的生出几分恼意。
我敬你,如师如父。而你如铁如石。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不能习惯。
他开口道:“你盯着顾师义,是因为他是天下豪侠的精神领袖,一呼百应,足能撼动天下。还是因为他真的做过什么恶,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
“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他做了什么恶,所以我也不认可他做了恶。他当然触犯过不同地方的一些法律,但也都不是什么令人发指的恶行,只是生性自由,不受规束罢了。”吴病已很直接地道:“我盯着他,是因为他并不在乎‘法’。他有乱法的意愿,和乱法的能力。”
“那你也应该这样盯着姜望。”公孙不害说道:“炼魔,修朝闻道天宫,他根本蔑视秩序,对规矩并不敬畏。无论是世人的看法又或刑刀法剑,都不能框住他,他也极度自我,也一再挑战固有的秩序。”
“你说错了,你与姜望同行一路,但你并没有真正认识他。”吴病已毫无波澜地道:“真我姜望和豪侠顾师义,看似相类,都自我肆意,实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顾师义目无法纪,自行其路。而姜望恰恰是个很懂法,很敬法的人。你的《证法天衡》,他倒背如流,薛规的《万世法》,他一开始连名字都不知晓,后来已经可以同卓清如辩论书里的观点——他比你想象的更有认知。”
“有人给他魔功的消息,是希望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修炼魔功,但他炼而不修。他虽炼魔,而置自己于法宫,自戴枷锁,自驾刑刀。他修建朝闻道天宫,是一步一步推动,沟通诸方而后能成行。你认真审视他会发现,他很多看似狂肆的举动,都是在现有的秩序框架里前行。哪怕是震动天下的天京城那一战。”
执掌矩地宫的大宗师,就这样立在高崖,给出了自己关于‘姜望’的最后定义:“他其实很愿意尊重规则,也愿意在规则之下行事,只要规则是公平的。我想他已经懂得了‘秩序’的真义,明白它是一切安宁的基础。”
“或许你很了解姜望吧!”公孙不害摇了摇头:“但你并不了解顾师义。”
“我了不了解他们不重要。”吴病已毫无波澜地道:“我只看事实。”
公孙不害看着这样的他,终于说道:“你现在怀疑顾师义,但归根结底是怀疑我。”
矩地宫执掌者与刑人宫执掌者生疑!
这消息若是传出去,只怕会动摇法宫,震惊天下。
“你知道我不是针对你。”即便是这么严重的事态,吴病已也面无表情,他丝毫不做掩饰:“本该十拿九稳的行动,却败于一隙之间。燕春回逃走的确有许多的可能,但那些可能性都很小——我平等地怀疑你们每一个人。”
公孙不害道:“合该怀疑!但不是无端猜疑!”
吴病已身如铸铁,就连冠带都不许风来摇动:“在证据出现之前,怀疑只是怀疑。既然你说合该,又何来‘无端’?”
“你的怀疑有两点。”公孙不害抬起手来,竖起一根手指:“第一,你怀疑我和顾师义还有联系,是我泄露消息给顾师义。这件事我无法自证,因为以我和顾师义的实力,可以绕过任何已知的监察方式联系。”
吴病已淡声道:“你也不必自证,世上没有让人自证清白的道理。”
公孙不害并不理会,又竖起第二根手指:“第二,你怀疑是顾师义提前报信,以至于燕春回逃走。老实说,你的怀疑非常牵强,没有任何依据,有先射箭再画靶的嫌疑——这跟顾师义有什么关系?”
“首先,这是我的怀疑之一,不是我的全部怀疑。罗列所有的怀疑,再逐一排除,这也是正常的办案手段。你过于激动了,是觉得我不该怀疑你,还是不希望我怀疑顾师义?你应该知道,你的‘觉得’和‘希望’,对我没有任何影响。这同样不是针对你,你是否执掌刑人宫,是否认识我吴病已,都是如此。”
吴病已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他也没必要对公孙不害有什么掩饰,他相信‘法’是可以公开的道理,他的怀疑也完全可以晾晒于阳光之下。
世上没有阴私之真理!
“其次,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顾师义,我知道你也是,你对顾师义的追查力度,甚至是超过我的,你对他难道没有怀疑?他有很多解释不清楚的时候,我相信你比我还要清楚。”
他顿了顿,似是给公孙不害一点缓冲的时间,最后道:“我有我怀疑的理由,但鉴于你在顾师义这个名字之前所表现的不理智,我无法跟你分享。现在我只能说——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存在,姜望,你,顾师义,燕春回,这中间可以存在一条情报线。但在用证据确认这个可能性之前,我什么都不会对外说。”
山风静了。
仪石也缄然。
在许久的沉默之后,公孙不害开了口:“你觉得顾师义是平等国的人?”
吴病已道:“我没有这样说,我甚至都没有提到平等国,但为什么……”
他看着公孙不害:“你会这样想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