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着急支援,军伍是轻装简从,以精锐骑兵野战尚可,但是攻城就力所不及了,而且兵力差距终究太大。
安阳君的五万大军是备好一切器械来的,可以从容攻城,并且有着李牧来去如风的精骑阻敌增援,燕军拿下的城池又一座座被稳稳的夺了回去。
对此燕军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是新拿下的城池,根本来不及修筑阻碍骑兵的要塞,来不及加固修防。
赵军虽是疲惫之师,可是赵军的战力实在比燕军强太多。在赵军稳扎稳打之下,虽然不快,却是稳步前进,燕军只能一步步败退,拿下的城池也一座座丢弃。
等到乐乘率兵支援赶到,丢的城池已经夺回来一半了。
面对赵军大军来援,城阳君和雁春君太叔栋一番商议,直接撤了。
本身就打不过,现在明显惹急赵国了,赵国都要拼命了,援军已至,趁着损失不大,还是赶紧撤吧。
不是不想打,实在是即便是兵力都已经不占优势了,还是及时止损吧。
然后就非常干脆利落的撤到了武阳、武遂、桑丘,有着河水为险,有着多年修建的要塞和长城,燕军也终于松了口气,李牧亲自率领的骑兵太可怕了。
燕王喜虽然极为不甘,却也有所安慰,那就是拿下了桑丘,桑丘乃是易水以西的大城,是燕赵东西往来的战略要地,紧邻武遂。
无论是在赵国手里还是在燕国手里,都是进攻对方的桥头堡。原本桑丘在赵国手中,现在被拿下,可以和武遂互为犄角,这下子易水两岸都在燕国手中,安全多了,并且随时可以攻向赵国,已经相对取得了战略攻势。
赵国自然不甘心被燕国趁火打劫,还打劫成功,占这么大一个便宜,但是赵国也不得不撤兵了。
粮草要断了。
开战的时候还不显眼,可是如今已经六月下旬,还是滴雨未下,地里的禾苗都已经死完了。
天下大旱,灾荒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嬴政打魏楚两国,明明已经占尽优势,却没有得寸进尺多拿城池,只是勒索了些许珍宝粮食就停下了脚步。
面对如此大灾之年,虚弱至极的赵国也根本没有任何进攻之力,别说汇集这十几万大军攻燕,能少饿死些人都算是一件难事了。
赵国也只能撤兵,然后就麻了。
赈灾,有钱,但不多。
粮食,没有。
年年打仗,狗脑子都要打出来了,能有多少存粮?
三年丰收,方有一年存粮。可是这么点儿存粮,只要打仗,立刻便是如流水一般消失了。
面对灾荒,能救,但是只能救一点点。
索性各国都很有经验,那就是放任不管。
草民们很聪明的,总有办法去自寻生路。
如果寻不到,那就说明他命有此劫,不该有生路。
等下辈子吧。
这一场大灾,除了早有准备的秦国损失极小,以及富庶的齐国受损较少,其余各国皆是死伤惨重。
一场大灾没有三五年根本就缓不过劲儿来。
不过这对大秦倒是个利好。
这一场大灾,嬴政早有准备,储蓄充足,救灾及时,原本的秦人秦地倒是习惯了大王的仁德。但是新得的城池,新内附的韩国,还是第一次真切享受到大王和朝廷的仁德。
这一次大灾让韩地的百姓都是心有余悸,后怕不已。
果然,韩国内附大秦是对的,若是顽强对抗,且不说打不过秦国后果如何,只差了这一年,这一场大灾又不知道要多饿死多少人。
根据他们祖祖辈辈的经验,朝廷的救灾粮不好等啊。往往等朝廷救灾粮的都饿死了。
大秦的高效和廉洁,保证救灾粮可以真切到灾民手里。
只要顶过去半年就好,八月后就该下雨来的,还能赶得上秋种。
这一场大灾倒是狠狠收了一波民心,大大增加了原本韩人的向心力,让韩人更加甘心融入大秦。
这世上什么都是虚的,能吃上饭饿不死才是最实在的。
这世上从来没有架起锅煮道理,只有架起锅煮好米之后才能讲道理。
当然,不只是韩国,近几年新拿下的赵魏楚诸国的子民,看看相邻的原本家国的惨状,也是深深庆幸成为了秦人。
凡事就怕对比。如果没成为秦人,今年怕是就要成为死人了。
凡是大灾之年,必然死人无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旱魃民大饥,征战方且休,糠秕既空尽,禾稼无所收。
贫者不蔽体,一粥不可得,面皆为菜色,形销骨干立。
男子多饿死,女子多为奴,易子相将食,僵尸互枕藉。
疫病随暑兴,死者不可算,生者无终日,闾巷尽萧然。
哀鸿遍野,啼饥号寒之声不绝于耳。十室九空,天地间似唯余悲风惨雾。
苍生之苦,莫此为甚。
不过现在赵悼倡后并不在乎,反正饿不到她。
现在赵悼倡后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李牧,你不忠啊。
大王继位便立刻封你为武安君,食邑三千户,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和恩宠?
可是你是用什么来回报?你想怎么回报?
你竟然想造反,想要扶持公子嘉继位!
你真该死啊!
在彻底停战以后,赵国需要忙碌的事就更多了。
士卒的封赏,死伤的抚恤,兵力的重新部署,军备的补充。
但是这一切,都赶上了灾荒,朝廷没钱,朝廷只能是先欠着,所有人先各回各家。
至于将领和臣子,现在也都要忙着整治灾荒(灾民),防止闹出乱子,至于救人,看着救吧,自然也是活下来越多越好。
李牧根本没时间回邯郸述职,战后又立刻回了北疆。北疆本就更为贫瘠,遇见大旱荒年,只会更惨,他根本不敢耽搁,立刻回去组织救灾生产。
而乐乘回了邯郸以后,将自己看到的都汇报给了赵悼倡后,赵悼倡后瞬间惊觉。
她脑海里最敏感的那根弦被拨动了。
李牧,和安阳君关系很好!
竟然带在自己身边培养,都让安阳君领兵做事了。
这是想要干嘛?
李牧在北疆深耕多年,势力雄厚,更是当世名将,用兵如神,他如果
恐惧笼罩了赵悼倡后心头。
但是毕竟事关重大,赵悼倡后也没有冲动行事,而是立刻派人去寻了郭开,听闻郭开的意见。
郭开早已经准备好大展身手了,早就在摩拳擦掌。
秦王的黄金早就到位,也该自己出手了。
郭开装作不知情入了宫,赵悼倡后屏退所有人,皱着眉头直接了当问道:“郭卿,你觉得李牧此人如何?”
郭开沉吟许久,缓缓说道:“武安君才情惊人,领兵打仗罕逢敌手,性情坚韧,深谋远虑,乃是当今天下一等一的强将。”
顿了一顿又说道:“不过,此人也倔强固执,甚至有些执拗,有时候做事,也颇为不合常理。还有就是此人性情桀骜,多有抗命之举,颇有居功自傲之意。”
“昔年武安君一直经略北疆,面对胡人一向怯战不出,任由胡人来去如风,肆意横行。先孝成王为之大怒,将其罢免。”
“后来想要起复他,他却一直称病不从,最后还是大王许了他掌管燕代大权,不多干涉的承诺,他才同意领兵。这些年下来,北疆已经只知李牧而不知大王。”
赵悼倡后听了这话,眉头更是紧了紧,接着问道:“郭卿,据你对李牧的了解,你觉得他对大王的忠诚如何?”
“这”郭开犹豫难言。
赵悼倡后也不逼他,缓缓道:“对于郭卿,哀家是一万个放心的,先王临终就说有事找你商议,哀家也就直言了。”
“哀家虽然不懂军事,可是却也知道,李牧确实是当世强将。封李牧为武安君本也是为了收他的心。”
“可是,这次大赵遇险,秦军都几乎要打到邯郸,以李牧之强,又是率领大军,其中有着数万精骑,为何被挡在石城一线不得寸进?”
“在大赵之危解除以后,应付燕军,却是势如破竹,无人可挡,这又是为何?”
“这”郭开欲言又止。
良久解释道:“武安君确实乃是天下强将,可是秦强燕弱,和秦军交战终是不同的,毕竟燕军薄弱,秦军强悍,面对秦军难有战果也是合理的。”
赵悼倡后冷笑一声:“到底是打出来战果重要?还是守护邯郸重要?一时之间无法击溃秦军,为何不先来支援?”
“而且,他还把安阳君带在身边,他想做什么?”
郭开大惊,面容失色,惊呼道:“什么?竟有此事?”
“不会,武安君虽然做事有些时候不合常理,但是总不至于坐视邯郸城破,大赵亡国。”
赵悼倡后柳眉倒竖,冷哼道:“谁说邯郸城破,大赵就会亡国?”
“咱们成为秦国阶下囚,甚至被杀,那时候他自可拥立安阳君为王,若是击退秦军,既有拥立之功,又有救国之功,岂不是彻底大权在握?”
“即便无法击退秦军,可是北疆仍有千里之地,大赵还有半壁江山,他拥立安阳君,身在北疆,自然更是彻底大权在握,时日久了,更是未必不能取而代之。”
安阳君的五万大军是备好一切器械来的,可以从容攻城,并且有着李牧来去如风的精骑阻敌增援,燕军拿下的城池又一座座被稳稳的夺了回去。
对此燕军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是新拿下的城池,根本来不及修筑阻碍骑兵的要塞,来不及加固修防。
赵军虽是疲惫之师,可是赵军的战力实在比燕军强太多。在赵军稳扎稳打之下,虽然不快,却是稳步前进,燕军只能一步步败退,拿下的城池也一座座丢弃。
等到乐乘率兵支援赶到,丢的城池已经夺回来一半了。
面对赵军大军来援,城阳君和雁春君太叔栋一番商议,直接撤了。
本身就打不过,现在明显惹急赵国了,赵国都要拼命了,援军已至,趁着损失不大,还是赶紧撤吧。
不是不想打,实在是即便是兵力都已经不占优势了,还是及时止损吧。
然后就非常干脆利落的撤到了武阳、武遂、桑丘,有着河水为险,有着多年修建的要塞和长城,燕军也终于松了口气,李牧亲自率领的骑兵太可怕了。
燕王喜虽然极为不甘,却也有所安慰,那就是拿下了桑丘,桑丘乃是易水以西的大城,是燕赵东西往来的战略要地,紧邻武遂。
无论是在赵国手里还是在燕国手里,都是进攻对方的桥头堡。原本桑丘在赵国手中,现在被拿下,可以和武遂互为犄角,这下子易水两岸都在燕国手中,安全多了,并且随时可以攻向赵国,已经相对取得了战略攻势。
赵国自然不甘心被燕国趁火打劫,还打劫成功,占这么大一个便宜,但是赵国也不得不撤兵了。
粮草要断了。
开战的时候还不显眼,可是如今已经六月下旬,还是滴雨未下,地里的禾苗都已经死完了。
天下大旱,灾荒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嬴政打魏楚两国,明明已经占尽优势,却没有得寸进尺多拿城池,只是勒索了些许珍宝粮食就停下了脚步。
面对如此大灾之年,虚弱至极的赵国也根本没有任何进攻之力,别说汇集这十几万大军攻燕,能少饿死些人都算是一件难事了。
赵国也只能撤兵,然后就麻了。
赈灾,有钱,但不多。
粮食,没有。
年年打仗,狗脑子都要打出来了,能有多少存粮?
三年丰收,方有一年存粮。可是这么点儿存粮,只要打仗,立刻便是如流水一般消失了。
面对灾荒,能救,但是只能救一点点。
索性各国都很有经验,那就是放任不管。
草民们很聪明的,总有办法去自寻生路。
如果寻不到,那就说明他命有此劫,不该有生路。
等下辈子吧。
这一场大灾,除了早有准备的秦国损失极小,以及富庶的齐国受损较少,其余各国皆是死伤惨重。
一场大灾没有三五年根本就缓不过劲儿来。
不过这对大秦倒是个利好。
这一场大灾,嬴政早有准备,储蓄充足,救灾及时,原本的秦人秦地倒是习惯了大王的仁德。但是新得的城池,新内附的韩国,还是第一次真切享受到大王和朝廷的仁德。
这一次大灾让韩地的百姓都是心有余悸,后怕不已。
果然,韩国内附大秦是对的,若是顽强对抗,且不说打不过秦国后果如何,只差了这一年,这一场大灾又不知道要多饿死多少人。
根据他们祖祖辈辈的经验,朝廷的救灾粮不好等啊。往往等朝廷救灾粮的都饿死了。
大秦的高效和廉洁,保证救灾粮可以真切到灾民手里。
只要顶过去半年就好,八月后就该下雨来的,还能赶得上秋种。
这一场大灾倒是狠狠收了一波民心,大大增加了原本韩人的向心力,让韩人更加甘心融入大秦。
这世上什么都是虚的,能吃上饭饿不死才是最实在的。
这世上从来没有架起锅煮道理,只有架起锅煮好米之后才能讲道理。
当然,不只是韩国,近几年新拿下的赵魏楚诸国的子民,看看相邻的原本家国的惨状,也是深深庆幸成为了秦人。
凡事就怕对比。如果没成为秦人,今年怕是就要成为死人了。
凡是大灾之年,必然死人无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旱魃民大饥,征战方且休,糠秕既空尽,禾稼无所收。
贫者不蔽体,一粥不可得,面皆为菜色,形销骨干立。
男子多饿死,女子多为奴,易子相将食,僵尸互枕藉。
疫病随暑兴,死者不可算,生者无终日,闾巷尽萧然。
哀鸿遍野,啼饥号寒之声不绝于耳。十室九空,天地间似唯余悲风惨雾。
苍生之苦,莫此为甚。
不过现在赵悼倡后并不在乎,反正饿不到她。
现在赵悼倡后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李牧,你不忠啊。
大王继位便立刻封你为武安君,食邑三千户,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和恩宠?
可是你是用什么来回报?你想怎么回报?
你竟然想造反,想要扶持公子嘉继位!
你真该死啊!
在彻底停战以后,赵国需要忙碌的事就更多了。
士卒的封赏,死伤的抚恤,兵力的重新部署,军备的补充。
但是这一切,都赶上了灾荒,朝廷没钱,朝廷只能是先欠着,所有人先各回各家。
至于将领和臣子,现在也都要忙着整治灾荒(灾民),防止闹出乱子,至于救人,看着救吧,自然也是活下来越多越好。
李牧根本没时间回邯郸述职,战后又立刻回了北疆。北疆本就更为贫瘠,遇见大旱荒年,只会更惨,他根本不敢耽搁,立刻回去组织救灾生产。
而乐乘回了邯郸以后,将自己看到的都汇报给了赵悼倡后,赵悼倡后瞬间惊觉。
她脑海里最敏感的那根弦被拨动了。
李牧,和安阳君关系很好!
竟然带在自己身边培养,都让安阳君领兵做事了。
这是想要干嘛?
李牧在北疆深耕多年,势力雄厚,更是当世名将,用兵如神,他如果
恐惧笼罩了赵悼倡后心头。
但是毕竟事关重大,赵悼倡后也没有冲动行事,而是立刻派人去寻了郭开,听闻郭开的意见。
郭开早已经准备好大展身手了,早就在摩拳擦掌。
秦王的黄金早就到位,也该自己出手了。
郭开装作不知情入了宫,赵悼倡后屏退所有人,皱着眉头直接了当问道:“郭卿,你觉得李牧此人如何?”
郭开沉吟许久,缓缓说道:“武安君才情惊人,领兵打仗罕逢敌手,性情坚韧,深谋远虑,乃是当今天下一等一的强将。”
顿了一顿又说道:“不过,此人也倔强固执,甚至有些执拗,有时候做事,也颇为不合常理。还有就是此人性情桀骜,多有抗命之举,颇有居功自傲之意。”
“昔年武安君一直经略北疆,面对胡人一向怯战不出,任由胡人来去如风,肆意横行。先孝成王为之大怒,将其罢免。”
“后来想要起复他,他却一直称病不从,最后还是大王许了他掌管燕代大权,不多干涉的承诺,他才同意领兵。这些年下来,北疆已经只知李牧而不知大王。”
赵悼倡后听了这话,眉头更是紧了紧,接着问道:“郭卿,据你对李牧的了解,你觉得他对大王的忠诚如何?”
“这”郭开犹豫难言。
赵悼倡后也不逼他,缓缓道:“对于郭卿,哀家是一万个放心的,先王临终就说有事找你商议,哀家也就直言了。”
“哀家虽然不懂军事,可是却也知道,李牧确实是当世强将。封李牧为武安君本也是为了收他的心。”
“可是,这次大赵遇险,秦军都几乎要打到邯郸,以李牧之强,又是率领大军,其中有着数万精骑,为何被挡在石城一线不得寸进?”
“在大赵之危解除以后,应付燕军,却是势如破竹,无人可挡,这又是为何?”
“这”郭开欲言又止。
良久解释道:“武安君确实乃是天下强将,可是秦强燕弱,和秦军交战终是不同的,毕竟燕军薄弱,秦军强悍,面对秦军难有战果也是合理的。”
赵悼倡后冷笑一声:“到底是打出来战果重要?还是守护邯郸重要?一时之间无法击溃秦军,为何不先来支援?”
“而且,他还把安阳君带在身边,他想做什么?”
郭开大惊,面容失色,惊呼道:“什么?竟有此事?”
“不会,武安君虽然做事有些时候不合常理,但是总不至于坐视邯郸城破,大赵亡国。”
赵悼倡后柳眉倒竖,冷哼道:“谁说邯郸城破,大赵就会亡国?”
“咱们成为秦国阶下囚,甚至被杀,那时候他自可拥立安阳君为王,若是击退秦军,既有拥立之功,又有救国之功,岂不是彻底大权在握?”
“即便无法击退秦军,可是北疆仍有千里之地,大赵还有半壁江山,他拥立安阳君,身在北疆,自然更是彻底大权在握,时日久了,更是未必不能取而代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明月之政,秦时明月之政最新章节,秦时明月之政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秦时明月之政,秦时明月之政最新章节,秦时明月之政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