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仓的其他业务出现问题,比如海港城、正在开建的写字楼、住宅,甚至天星小轮,这些都是小事情,后续也可以弥补;
但港口这边跟航空一样,属于一个区域最重要的基建设施,还可能涉及海外业务,所以必须谨慎。
股东大会结束后,不少记者连忙上前想要采访杨文东,考虑到人设需要以及安稳九龙仓内部的英资员工,杨文东也就回答了部分记者的问题;
特别是关于九龙仓未来员工的,他也做了详细的回答,表示不会随意动任何员工,以保证九龙仓未来的正常运营;同时还会调集资金,加大速度修建海港城,以促进更多建筑工人就业,缓解如今香港建筑行业大量的失业问题。
一番回答,顿时让九龙仓股民及记者觉得未来满是希望。
大会结束后,杨文东便返回公司,整个康乐大厦内部的员工也知道自己公司获胜了,到处都是笑容,不少人看到杨文东后,也是纷纷打着招呼;
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后,却发现苏依依已经来了,看到杨文东后笑道:“我带了一点吃的过来,是我妈烧的。”
“郭婶年纪也不小了,就别亲自做事了。”杨文东笑着回道。
其实郭婶的年龄也不算很大,毕竟40年代的人结婚比较早,生苏依依的时候还不到20,如今的郭婶,其实也才不到50岁;整个年龄不算大不算小,可郭婶年轻的时候过于辛苦,导致如今身体较差,杨文东也是找了最厉害的中医,一直给她调养。
苏依依回道:“没事,医生也都说了,要适当的做点什么事,总不能天天坐在家里看电视吧?”
“也对。”杨文东点点头,生命在于运动,这个运动不是说要每天跑步多少公里,或者撸多少铁,而是要做一些事情,同时在心理层面,也有一些目标。
郭婶准备的菜也很简单,一盘红烧肉、一盘青菜、一盘胡萝卜炒肉丝,外加一碗西红柿蛋汤;
不算多好,但二人也是吃的津津有味,这也让他们二人回想起了当年的情景;
快吃完的时候,苏依依询问:“九龙仓你都收购到手了,感觉半个香港都是我们家的了;现在外面可是有人将我们杨家称为杨半城啊。”
“这是必然的,我早就有心理准备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原先历史上的李嘉成,在90年代也被称为李半城,但其实他巅峰时候的成绩,还是比不过如今的杨文东的;
长兴地产在67年前后借助实际扩张,外加后续几年的发展,还动用了长兴航运在海运市场的巨大利润,购买了大量物业以及地皮,连中环的大厦,在数量上,也是仅次于置地了;
如今九龙仓到手,虽然九龙仓在港岛这边物业差了点,但在九龙半岛上的地皮,位置就真的是太多了,海港城能够成为未来香港第一商场,本身位置自然也是顶级的,除了不在中环,其他也可以说是毫无缺点。
苏依依接着道:“想想当年我们都是住在寮屋的木房里,如今15年时间,变化居然如此之大。”
杨文东点点头道:“是啊,都15年了,时间真快。”
从1958到1973,这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借助“先知金手指”,他也成功的在香港打造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了;
苏依依又道:“好多时候,我都怕这一切是一场梦啊,但又觉得,以我那个时候的见解,估计也做不出这样有水平的梦了。”
“是啊,普通人哪有这样的野心。”杨文东笑了笑说道:“别想太多,以后说不定,我们杨家的成就会更高。”
苏依依好奇问道:“还会有什么更高的成绩?香港之外吗?”
对于杨文东的商业发展规划,苏依依一般不怎么过问,但大概也还是知道一些的。
杨文东道:“对,未来在香港,或许我还会发展一些,但主要还是进军海外市场了,别看我们今天在香港看起来很厉害,但对比欧美的大型公司,就差远了。”
在没有电子科技与互联网的时代,都是传统产业,即使有所创新,后来者想超过前面的巨头,几乎是不可能的;
唯独软件与互联网,它们的传播模式可以指数级增长,同时未来趋势被资本看好,所以财富才可以爆发式增长;
而之前,就真的只能一步一步的赶超,即使是穿越者的优势,借助各种机遇,也需要很久很久才可能成功;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汽车行业,在50年代之后,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巨头,只有一个现代杀入进去,但现代杀入进去的前提是韩国政府层面的全力扶持,外加老美为了打压日本汽车,特意给了韩国汽车行业很多技术、政策上的优惠,要不然也不可能成功;
唯独等到几十年后新能源时代,算是一场技术革命,才成功的改变了全球格局。
如今的长兴集团,对比海外的石油、汽车、重工、金融集团,还是差远了,甚至想达到这些层次的水平,唯一的机遇就是电子科技了;
只不过蝴蝶效应之下,他还能不能成功投资未来的电子巨头也不好说,自己本身产业能做到多大,也无法确定,所以自然要多条路一起走,香港内地的机遇不错过,海外市场也是一样。
苏依依则笑问道:“我们现在的财富,已经十辈子花不完了,为何还要这么辛苦经营呢?”
“这句话问的好啊,我其实有时候也这样问过自己。”杨文东回道:“但我们的人生,总是得有所追求的,没有追求,也就没有欲望,那人生就麻木了,没有意义,很快人也会颓废;
虽然钱花不完了,可目标还得有,到了我们这个层次,也就只能继续向前了;
再说,一个大型企业,不进则退,内部还有多少万名员工,很多时候,都在一条前进的船上,不可能停下来的。”
人都是要有生活的动力的,不然就太无趣了,那么多政界人士在追求最高峰位置、那么多商业人士,也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没有几个人会因为赚到了财富自由的钱就真的从此退休的。
苏依依点点头,道:“我是担心你的身体,古代的皇帝很多都是累死的。”
“放心,我不会很累的,这一点我很有分寸。”杨文东安慰说道:“对于健康,我比财富看的更重要。”
健康才是一个人永恒的需求,不然身体不好,那财富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
甚至很多人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后,人生观大为改变的结果。
苏依依这才道:‘好,你要注意,不要太累了,杨家目前还是需要依赖你的。’
“我知道,其实我也希望看到志文他们早点长大。”杨文东笑说道:“如果他们真的长大了,那就可以开始学习接手公司业务了。。”
不管是古代的王朝还是现代的企业,最核心的事物除了发展,就是培养接班人了,要不然,千年王朝也可能毁于一旦;
只是孩子们最大的也才十岁,还需要等个十几年,自己这边也还年轻,暂时也不急。
长兴集团成功收购九龙仓的消息,立刻成为全港最火爆的新闻;
《长兴集团智取九龙仓,避免了一场新的‘置地饮牛奶’》
《华英最大财团的决战,华资财团获得最终的胜利》
《香港第一财团位置易主,华资是否从此掌握香港经济?》
《怡和集团衰败,杨半城下一个目标会是何方?》
香港几乎所有的报纸公司,都对着九龙仓被收购这件事进行了全方面的报道,基本上都是封面标题外加后面几页黄金位置的内容评价;
无数对经济有着关注、甚至一些普通人士,也非常热衷于看这种报纸内容,因此,都买了不少报纸,因为虽然标题都差不多,可内容还是不一样的,看着很多评论者对于未来香港经济的评判、华英资本层面双方关系的分析,其中的内容都让人赞不绝口;
特别是如今香港经济仍然不是很好,长兴集团虽然收购了九龙仓,可并非跟置地饮牛奶那样在股市大量收购,而是利用股东大会,这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因此社会层面,很多人都希望杨文东能够继续在市场上再做点什么,好让香港经济好转一些,甚至从经济危机之中走出来。
不过,当记者涌向康乐大厦,想要进行采访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就没机会见到当事人,之前在股东大会上的发言,似乎就已经是极限了。
汇丰大厦:
沈弼看着眼前的一堆报纸,连英资报纸都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甚至还显得有些绝望,认为英资可能大势已去,也有一些报社还攻击了汇丰,认为汇丰没有插手这件事。
“这些困守在香港的小家伙,又怎么知道,杨文东在海外的资产有多少,就算汇丰出面,也注定赢不了的。”沈弼叹息说道。
在沈弼入主汇丰之前,就考虑过他上任之后,汇丰的核心任务会是走向国际,一方面避免几十年前的危机再现,另外一方面就是香港这个城市,对于汇丰来说,也实在没什么好发展的了。
而对海外市场的考察之中,沈弼也进一步收集到了长兴集团这些年来在海外的投资、市场收益等等,特别是在美国、东南亚等,这些地方的投资之大,比起香港本部还要强的多;
香港也有很多英资财团在海外投资,比如怡和,但投资的大部分属于稳定业务、效益不算很好,虽然规模看起来大,但没什么投资成果,甚至还会亏损;可长兴集团则是恰恰相反,大量的海外投资,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海外的工厂,也都是效益极高。
这还只是已知的,未知的就可能更多了,沈弼也已经知道,今日的长兴集团,在规模上已经远超过怡和与汇丰;
或许借助“准央行”的身份,汇丰能够帮怡和一把,但最终成功的概率也不高,且真的不计代价帮了怡和,对汇丰也没什么实际好处,甚至还可能担上极高的风险,那他自然不会答应。
一名女性助理道:“沈弼先生,这些媒体想的太简单了,如今内地与英国都已经建交了,加上67年的事情,香港这边的未来,跟以前必然是完全不一样了。”
“嗯,不用管他们了,我是要对汇丰的股东负责,不是对他们。”沈弼摇摇头道:“据我所知,杨文东在收购九龙仓后,可能会大规模开发九龙仓的一些项目,你安排人去询问下,看看我汇丰有什么可以与他们合作的,最近几个月,经济危机对我们汇丰的影响也不小。”
“是,沈弼先生。”助理答应说道。
PS:求月票
但港口这边跟航空一样,属于一个区域最重要的基建设施,还可能涉及海外业务,所以必须谨慎。
股东大会结束后,不少记者连忙上前想要采访杨文东,考虑到人设需要以及安稳九龙仓内部的英资员工,杨文东也就回答了部分记者的问题;
特别是关于九龙仓未来员工的,他也做了详细的回答,表示不会随意动任何员工,以保证九龙仓未来的正常运营;同时还会调集资金,加大速度修建海港城,以促进更多建筑工人就业,缓解如今香港建筑行业大量的失业问题。
一番回答,顿时让九龙仓股民及记者觉得未来满是希望。
大会结束后,杨文东便返回公司,整个康乐大厦内部的员工也知道自己公司获胜了,到处都是笑容,不少人看到杨文东后,也是纷纷打着招呼;
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后,却发现苏依依已经来了,看到杨文东后笑道:“我带了一点吃的过来,是我妈烧的。”
“郭婶年纪也不小了,就别亲自做事了。”杨文东笑着回道。
其实郭婶的年龄也不算很大,毕竟40年代的人结婚比较早,生苏依依的时候还不到20,如今的郭婶,其实也才不到50岁;整个年龄不算大不算小,可郭婶年轻的时候过于辛苦,导致如今身体较差,杨文东也是找了最厉害的中医,一直给她调养。
苏依依回道:“没事,医生也都说了,要适当的做点什么事,总不能天天坐在家里看电视吧?”
“也对。”杨文东点点头,生命在于运动,这个运动不是说要每天跑步多少公里,或者撸多少铁,而是要做一些事情,同时在心理层面,也有一些目标。
郭婶准备的菜也很简单,一盘红烧肉、一盘青菜、一盘胡萝卜炒肉丝,外加一碗西红柿蛋汤;
不算多好,但二人也是吃的津津有味,这也让他们二人回想起了当年的情景;
快吃完的时候,苏依依询问:“九龙仓你都收购到手了,感觉半个香港都是我们家的了;现在外面可是有人将我们杨家称为杨半城啊。”
“这是必然的,我早就有心理准备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原先历史上的李嘉成,在90年代也被称为李半城,但其实他巅峰时候的成绩,还是比不过如今的杨文东的;
长兴地产在67年前后借助实际扩张,外加后续几年的发展,还动用了长兴航运在海运市场的巨大利润,购买了大量物业以及地皮,连中环的大厦,在数量上,也是仅次于置地了;
如今九龙仓到手,虽然九龙仓在港岛这边物业差了点,但在九龙半岛上的地皮,位置就真的是太多了,海港城能够成为未来香港第一商场,本身位置自然也是顶级的,除了不在中环,其他也可以说是毫无缺点。
苏依依接着道:“想想当年我们都是住在寮屋的木房里,如今15年时间,变化居然如此之大。”
杨文东点点头道:“是啊,都15年了,时间真快。”
从1958到1973,这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借助“先知金手指”,他也成功的在香港打造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了;
苏依依又道:“好多时候,我都怕这一切是一场梦啊,但又觉得,以我那个时候的见解,估计也做不出这样有水平的梦了。”
“是啊,普通人哪有这样的野心。”杨文东笑了笑说道:“别想太多,以后说不定,我们杨家的成就会更高。”
苏依依好奇问道:“还会有什么更高的成绩?香港之外吗?”
对于杨文东的商业发展规划,苏依依一般不怎么过问,但大概也还是知道一些的。
杨文东道:“对,未来在香港,或许我还会发展一些,但主要还是进军海外市场了,别看我们今天在香港看起来很厉害,但对比欧美的大型公司,就差远了。”
在没有电子科技与互联网的时代,都是传统产业,即使有所创新,后来者想超过前面的巨头,几乎是不可能的;
唯独软件与互联网,它们的传播模式可以指数级增长,同时未来趋势被资本看好,所以财富才可以爆发式增长;
而之前,就真的只能一步一步的赶超,即使是穿越者的优势,借助各种机遇,也需要很久很久才可能成功;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汽车行业,在50年代之后,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巨头,只有一个现代杀入进去,但现代杀入进去的前提是韩国政府层面的全力扶持,外加老美为了打压日本汽车,特意给了韩国汽车行业很多技术、政策上的优惠,要不然也不可能成功;
唯独等到几十年后新能源时代,算是一场技术革命,才成功的改变了全球格局。
如今的长兴集团,对比海外的石油、汽车、重工、金融集团,还是差远了,甚至想达到这些层次的水平,唯一的机遇就是电子科技了;
只不过蝴蝶效应之下,他还能不能成功投资未来的电子巨头也不好说,自己本身产业能做到多大,也无法确定,所以自然要多条路一起走,香港内地的机遇不错过,海外市场也是一样。
苏依依则笑问道:“我们现在的财富,已经十辈子花不完了,为何还要这么辛苦经营呢?”
“这句话问的好啊,我其实有时候也这样问过自己。”杨文东回道:“但我们的人生,总是得有所追求的,没有追求,也就没有欲望,那人生就麻木了,没有意义,很快人也会颓废;
虽然钱花不完了,可目标还得有,到了我们这个层次,也就只能继续向前了;
再说,一个大型企业,不进则退,内部还有多少万名员工,很多时候,都在一条前进的船上,不可能停下来的。”
人都是要有生活的动力的,不然就太无趣了,那么多政界人士在追求最高峰位置、那么多商业人士,也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没有几个人会因为赚到了财富自由的钱就真的从此退休的。
苏依依点点头,道:“我是担心你的身体,古代的皇帝很多都是累死的。”
“放心,我不会很累的,这一点我很有分寸。”杨文东安慰说道:“对于健康,我比财富看的更重要。”
健康才是一个人永恒的需求,不然身体不好,那财富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
甚至很多人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后,人生观大为改变的结果。
苏依依这才道:‘好,你要注意,不要太累了,杨家目前还是需要依赖你的。’
“我知道,其实我也希望看到志文他们早点长大。”杨文东笑说道:“如果他们真的长大了,那就可以开始学习接手公司业务了。。”
不管是古代的王朝还是现代的企业,最核心的事物除了发展,就是培养接班人了,要不然,千年王朝也可能毁于一旦;
只是孩子们最大的也才十岁,还需要等个十几年,自己这边也还年轻,暂时也不急。
长兴集团成功收购九龙仓的消息,立刻成为全港最火爆的新闻;
《长兴集团智取九龙仓,避免了一场新的‘置地饮牛奶’》
《华英最大财团的决战,华资财团获得最终的胜利》
《香港第一财团位置易主,华资是否从此掌握香港经济?》
《怡和集团衰败,杨半城下一个目标会是何方?》
香港几乎所有的报纸公司,都对着九龙仓被收购这件事进行了全方面的报道,基本上都是封面标题外加后面几页黄金位置的内容评价;
无数对经济有着关注、甚至一些普通人士,也非常热衷于看这种报纸内容,因此,都买了不少报纸,因为虽然标题都差不多,可内容还是不一样的,看着很多评论者对于未来香港经济的评判、华英资本层面双方关系的分析,其中的内容都让人赞不绝口;
特别是如今香港经济仍然不是很好,长兴集团虽然收购了九龙仓,可并非跟置地饮牛奶那样在股市大量收购,而是利用股东大会,这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因此社会层面,很多人都希望杨文东能够继续在市场上再做点什么,好让香港经济好转一些,甚至从经济危机之中走出来。
不过,当记者涌向康乐大厦,想要进行采访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就没机会见到当事人,之前在股东大会上的发言,似乎就已经是极限了。
汇丰大厦:
沈弼看着眼前的一堆报纸,连英资报纸都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甚至还显得有些绝望,认为英资可能大势已去,也有一些报社还攻击了汇丰,认为汇丰没有插手这件事。
“这些困守在香港的小家伙,又怎么知道,杨文东在海外的资产有多少,就算汇丰出面,也注定赢不了的。”沈弼叹息说道。
在沈弼入主汇丰之前,就考虑过他上任之后,汇丰的核心任务会是走向国际,一方面避免几十年前的危机再现,另外一方面就是香港这个城市,对于汇丰来说,也实在没什么好发展的了。
而对海外市场的考察之中,沈弼也进一步收集到了长兴集团这些年来在海外的投资、市场收益等等,特别是在美国、东南亚等,这些地方的投资之大,比起香港本部还要强的多;
香港也有很多英资财团在海外投资,比如怡和,但投资的大部分属于稳定业务、效益不算很好,虽然规模看起来大,但没什么投资成果,甚至还会亏损;可长兴集团则是恰恰相反,大量的海外投资,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海外的工厂,也都是效益极高。
这还只是已知的,未知的就可能更多了,沈弼也已经知道,今日的长兴集团,在规模上已经远超过怡和与汇丰;
或许借助“准央行”的身份,汇丰能够帮怡和一把,但最终成功的概率也不高,且真的不计代价帮了怡和,对汇丰也没什么实际好处,甚至还可能担上极高的风险,那他自然不会答应。
一名女性助理道:“沈弼先生,这些媒体想的太简单了,如今内地与英国都已经建交了,加上67年的事情,香港这边的未来,跟以前必然是完全不一样了。”
“嗯,不用管他们了,我是要对汇丰的股东负责,不是对他们。”沈弼摇摇头道:“据我所知,杨文东在收购九龙仓后,可能会大规模开发九龙仓的一些项目,你安排人去询问下,看看我汇丰有什么可以与他们合作的,最近几个月,经济危机对我们汇丰的影响也不小。”
“是,沈弼先生。”助理答应说道。
PS:求月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