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内人头攒动。
江弦特地看了一下,都是外国人的面孔,中国人很罕见,就连一向热衷于参加各种文学报告的王安忆都没有出现。
在国内,科幻现在还不算主流。
后世大名鼎鼎的《科幻世界》,这部杂志在80年代初都活不下去,只能惨淡经营。
毕竟科幻文学作品里的飞船、虫洞、外星人和时间旅行离如今百废待兴的中国太过遥远。
想象力?这东西远不如更为现实的吃饱穿暖重要。
但是在美国,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从七十年代开始,科幻的发展迎来了真正的高潮。
据统计,1972年到1978年之间,精装本科幻从每年103种增加到412种,平装本从235种增加到777种,其中大约一半是新作,一半是重版。
这意味着,在这一年中,每出版八至九本新书中,就有一本是科幻。
江弦一琢磨都觉得很奇妙。
他现在处于1983年,国内研究的是怎么拍《红楼梦》,但是谁敢想,在六年前,也就是1977年,美国已经上映了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甚至可以说最伟大的电影——《星球大战》。
还是1977年,一位传奇大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完成了自己的科幻献礼作《第三类接触》。
毫无疑问,美国的70年代,是科幻创作狂潮席卷的年代,是个人人为科幻癫狂的年代。
“嘿,江!”
东德的女作家达妮卡和江弦打声招呼,“没想到你也会来,你们中国人也会对科幻感兴趣吗?”
“当然,我们那儿也有科幻,不过更多的是科普。”江弦说。
国内现在最有名的科幻作家应该是叶永烈老爷子。
叶永烈老爷子都知道吧?
对70后80后来说堪称国民级读物的《十万个为什么》,他就是主要作者。
叶永烈写《十万个为什么》写的不够过瘾,后来又写了一篇《小灵通漫游未来》。
结果因为里描述的未来生活和现实不符,拖了十几年,一直到1978年才终于得以出版。
不过也不能把叶永烈老爷子直接划分为科幻作家,毕竟他更多的写作在传记方面。
“海因莱因不是我感兴趣的范畴。”
达妮卡在江弦身旁坐下,“我读过几次他的,昂长又枯燥,我更感兴趣的是凡尔纳,你知道凡尔纳么?”
“《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
“没错,就是他。”
“他的作品确实好看。”江弦说。
这三篇在他小时候那简直是捧起来就放不下的读物。
江弦和达妮卡来的算比较早,不一会,会场的座位就坐了个七七八八,一个白人小伙拎着包走到江弦身旁的座位,他戴眼镜,脸上很多雀斑。。
“你好,请问这里有人吗?”
“当然没有。”
小伙子就在江弦和达妮卡的身旁坐下,看起来有点腼腆,像个i人,这倒是让江弦意外,看来美国人也不全都是社牛。
江弦和达妮卡低声交谈,小伙子默默从包里取出一本《时间足够你爱》(罗伯特.海因莱因)。
江弦瞥了一眼,主动和他搭话。
“蟹不肉,你是爱荷华大学的学生?”
小伙子点点头,“是的,我叫亚当。”
“你好,亚当,我是江,这位是达妮卡。”江弦介绍了一下。
“你好你们是留学生?”亚当很自然的问道。
“我可不是。”江弦笑道。
“那你们一定是海因莱因的忠实读者。”亚当说。
“实际上,也不是。”
江弦笑着摇摇头,“我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字,并没怎么读过他的作品,就是过来听听。”
“原来如此。”
亚当笑嘻嘻的挠挠头,“我读他的很多年了,罗伯特的我全都读过。”
“是么?哟,想必你对海因莱因一定是非常熟悉了。”江弦笑呵呵的恭维说。
“还好还好。”
“亚当,给我们介绍介绍嘛。”达妮卡抛个媚眼。
“如你所见,我俩对科幻这一类并没有太多的见解。”江弦笑着说。
亚当咕咚咽一口唾沫,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憋了半天分享欲,从听到江弦和达妮卡讨论科幻话题的时候,他就想讲了,如今有了机会,立马给二人滔滔不绝起来。
“海因莱因是最伟大的科幻家,他的写法是划时代的!”
“在别的家还是花大量篇幅来介绍设定的时候,海因莱因就开始直接呈现一个未来的世界,就好像它真实的存在。”
“现如今的所有科幻家,都在有意无意的模仿海因莱因。”
“.”
江弦和达妮卡津津有味的听着。
他俩都算是科幻门外汉,听了亚当的介绍,对海因莱因这位作家的认识又更充足了一些。
不一会,会场一静,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出现在台上,身穿夹克衫,身形佝偻,双目有神,与其说他是个作家,不如说他更像是个士兵。
“罗伯特!”
亚当兴奋的鼓起掌。
随着掌声渐渐停歇,兰伯特开始和学生们打招呼,然后讲他今天要讲的内容——未来主义。
长时间以来,大众对科幻的定义都纠缠不清。
就锁《星球大战》,原力这种超自然的力量算科幻还是奇幻呢?
严格意义上,这类作品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
不过大众习惯将其称为“科幻作品”。
至于未来主义,这在50-60年代非常流行,其引起了科幻的发展变化。
以前的习惯将背景放置在超常的世界里,而未来主义则是大量描写未来,直接预测未来的社会,对未来事物的推测是这一类的核心。
“让我举一个例子。”
海因莱因坐在位子上微笑着说:“44年底美国发表了一篇未来主义。
这篇平平无奇,但却在其中精确地描述了一种爆炸物,其能通过核裂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造成巨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
“原子弹!”有人喊了出来。
“没错。”
海因莱因继续讲道:“这篇当即引起了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军方迅速展开了一场调查,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并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中的描写只是作者幸运地‘推测’出来的。”
“.”
台下爆发出一阵惊呼。
海因莱因讲完,台下的学生们开始提问,因为是科幻的范畴,所以问题都比较天马行空,还问到了时空穿越上面。
在时空穿越的话题上,海因莱因给学生们讲了外祖母悖论。
“外祖母悖论?什么意思?”达妮卡不明所以。
“如果你回到过去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未来谁将成为你的母亲?这样又是谁杀死了你的外祖母?这些问题在逻辑上无法自洽,所以叫外祖母悖论。”江弦给她解释说。
“江,你懂得不少嘛。”达妮卡一阵奇异。
“懂一点科幻的对这些都很了解。”
江弦笑呵呵的看一眼亚当,“亚当肯定对这方面懂得更多。”
“啊?哈哈。”亚当忽然被捧这么一下,还颇感不适,尴尬的挠挠头,“我也是前不久了解到的,我前不久刚写了一篇未来主义。”
“是么?”
达妮卡惊奇的看向亚当,“讲什么的?”
“和时空穿越相关,投给了《模拟科幻与现实》,他们举办了一场征文比赛,一等奖有足足三万美金!”
“什么?什么?”
江弦一下子来了兴致,“什么三万美金?我是说什么征文比赛?”
“《模拟科幻与现实》,你不知道吗?”亚当反问一句,“老天,这可是美国最有名的科幻杂志之一了。”
“我又不是美国人。”江弦耸耸肩膀。
亚当便给他介绍了一下《模拟科幻与现实》这本杂志。
这杂志在过去叫《惊异故事》,在过去培养了一大批的科幻作家,很多科幻巨匠就是在这本杂志上投稿并出名的,包括台上的海因莱因。
可惜在50年代后期,不少杂志都消失了,图书市场也不断萎缩,加上苏俄的人造卫星上了天,科幻一下子被现实超越了过去。
与此同时,那些科幻巨匠的创作也到了平缓期,海因莱因作品开始大量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的观点,阿西莫夫则是去写科普文章,《惊异故事》这本杂志挑选的口味渐渐跟不上时代,走向黄昏,改了名字,成了《模拟科幻与现实》。
从70年代开始,科幻迸发出一场新的潮流,大量科幻杂志开始崛起。
这次的征文比赛,算是《模拟科幻与现实》这本杂志补充杂志质量,填充新鲜血液的一个手段,也是这会大部分的科幻杂志都在做的事情。
江弦对这次征文很感兴趣,报告会结束以后,他又问了亚当一些细节才和他告辞。
“江,你要写科幻?”达妮卡好奇的打听,“别浪费时间了,你刚才也听海因莱因讲了,他曾是一名工程师,所以对科学前沿非常了解,这是他创作的基础。”
“我倒没觉得这是不能写的范畴,难道一定是科学家才能写的出科幻?没错,这些东西我确实不懂,但我可以去了解。”
“你真执拗。”达妮卡翻个白眼。
江弦轻笑一声,“达妮卡,科幻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
“你们中国人好像总是信心十足。”
不远处。
刚结束报告会的海因莱因下着楼梯,想着明天在爱荷华大学报告的事情,他可不是来讲这么一场就走,还要在爱荷华留相当一阵。
这时候,耳边传来男人和女人的交谈。
“.
科幻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
”
海因莱因侧过头,向着楼梯下方看去,瞥见一张年轻的中国面孔。
“有点意思。”他沉吟一句。
回去的路上江弦还是乘坐校车。
达妮卡和江弦坐在一起,她是个话痨,抱怨着西德的那几名作家。
江弦则心不在焉,望着车窗外浑圆的落日,思考着征文比赛。
这比赛他当然是不能错过的,单说一等奖的三万块奖金,这就足够诱惑他写一篇科幻了。
那可是三万美元的奖金!
他在国内写的加起来也没赚过这么多稿费啊!
但是写什么呢?
要说科幻,江弦最熟悉的就是《三体》,但是《三体》的故事明显超出当下的时代。
思考着海因莱因讲的未来主义。
“未来社会.”
江弦脑中灵光一闪,马上想到一本畅销级别的科幻。
于是马上动用存了好几个月的自主合成次数。
在脑海中开始尝试。
在输入【真人秀】和【幸存者】这两个灵感时,脑海中一声脆响。
“合成成功!”
搞定了!
他心中大定。
以这篇的水准,去角逐《模拟科幻与现实》这本杂志举办的征文比赛,江弦觉得一等奖完全唾手可得。
要知道,他合成的这篇,当年可是曾经获选过《纽约时报》的最佳读物。
后来改编成电影以后,电影预售时预售票房超过《暮光之城》,开画首日票房超过《黑暗骑士》,连破多项记录,最后在全球狂揽七亿美元票房。
“江!”
刚回到家,江弦就看到客厅里坐着的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一见到他,就兴奋的站起来,朝他走来,“你的我看过了,那篇《漂流者》确实很了不起,你的才华的确惊人。”
《漂流者》这篇所流露出的文学才华是汉密尔顿生平罕见的。
这让他想起斯蒂芬.金。
可惜如今斯蒂芬.金的才华是被经纪人控制的。
美国作家们的写作都被这种经纪人机制毁了。
这是汉密尔顿非常气愤的一件事情。
这些经纪人会管束着作者的情节走向,细化到哪一页要出现一个高潮,抖一个包袱,转折点、笑点、泪点都要规划好。
搞得故事很“套路”。
“嗨,汉密尔顿。”
江弦热情的和他打个招呼。
“看样子,这次我们能好好谈一谈版税的问题了。”
江弦特地看了一下,都是外国人的面孔,中国人很罕见,就连一向热衷于参加各种文学报告的王安忆都没有出现。
在国内,科幻现在还不算主流。
后世大名鼎鼎的《科幻世界》,这部杂志在80年代初都活不下去,只能惨淡经营。
毕竟科幻文学作品里的飞船、虫洞、外星人和时间旅行离如今百废待兴的中国太过遥远。
想象力?这东西远不如更为现实的吃饱穿暖重要。
但是在美国,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从七十年代开始,科幻的发展迎来了真正的高潮。
据统计,1972年到1978年之间,精装本科幻从每年103种增加到412种,平装本从235种增加到777种,其中大约一半是新作,一半是重版。
这意味着,在这一年中,每出版八至九本新书中,就有一本是科幻。
江弦一琢磨都觉得很奇妙。
他现在处于1983年,国内研究的是怎么拍《红楼梦》,但是谁敢想,在六年前,也就是1977年,美国已经上映了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电影,甚至可以说最伟大的电影——《星球大战》。
还是1977年,一位传奇大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完成了自己的科幻献礼作《第三类接触》。
毫无疑问,美国的70年代,是科幻创作狂潮席卷的年代,是个人人为科幻癫狂的年代。
“嘿,江!”
东德的女作家达妮卡和江弦打声招呼,“没想到你也会来,你们中国人也会对科幻感兴趣吗?”
“当然,我们那儿也有科幻,不过更多的是科普。”江弦说。
国内现在最有名的科幻作家应该是叶永烈老爷子。
叶永烈老爷子都知道吧?
对70后80后来说堪称国民级读物的《十万个为什么》,他就是主要作者。
叶永烈写《十万个为什么》写的不够过瘾,后来又写了一篇《小灵通漫游未来》。
结果因为里描述的未来生活和现实不符,拖了十几年,一直到1978年才终于得以出版。
不过也不能把叶永烈老爷子直接划分为科幻作家,毕竟他更多的写作在传记方面。
“海因莱因不是我感兴趣的范畴。”
达妮卡在江弦身旁坐下,“我读过几次他的,昂长又枯燥,我更感兴趣的是凡尔纳,你知道凡尔纳么?”
“《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
“没错,就是他。”
“他的作品确实好看。”江弦说。
这三篇在他小时候那简直是捧起来就放不下的读物。
江弦和达妮卡来的算比较早,不一会,会场的座位就坐了个七七八八,一个白人小伙拎着包走到江弦身旁的座位,他戴眼镜,脸上很多雀斑。。
“你好,请问这里有人吗?”
“当然没有。”
小伙子就在江弦和达妮卡的身旁坐下,看起来有点腼腆,像个i人,这倒是让江弦意外,看来美国人也不全都是社牛。
江弦和达妮卡低声交谈,小伙子默默从包里取出一本《时间足够你爱》(罗伯特.海因莱因)。
江弦瞥了一眼,主动和他搭话。
“蟹不肉,你是爱荷华大学的学生?”
小伙子点点头,“是的,我叫亚当。”
“你好,亚当,我是江,这位是达妮卡。”江弦介绍了一下。
“你好你们是留学生?”亚当很自然的问道。
“我可不是。”江弦笑道。
“那你们一定是海因莱因的忠实读者。”亚当说。
“实际上,也不是。”
江弦笑着摇摇头,“我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字,并没怎么读过他的作品,就是过来听听。”
“原来如此。”
亚当笑嘻嘻的挠挠头,“我读他的很多年了,罗伯特的我全都读过。”
“是么?哟,想必你对海因莱因一定是非常熟悉了。”江弦笑呵呵的恭维说。
“还好还好。”
“亚当,给我们介绍介绍嘛。”达妮卡抛个媚眼。
“如你所见,我俩对科幻这一类并没有太多的见解。”江弦笑着说。
亚当咕咚咽一口唾沫,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憋了半天分享欲,从听到江弦和达妮卡讨论科幻话题的时候,他就想讲了,如今有了机会,立马给二人滔滔不绝起来。
“海因莱因是最伟大的科幻家,他的写法是划时代的!”
“在别的家还是花大量篇幅来介绍设定的时候,海因莱因就开始直接呈现一个未来的世界,就好像它真实的存在。”
“现如今的所有科幻家,都在有意无意的模仿海因莱因。”
“.”
江弦和达妮卡津津有味的听着。
他俩都算是科幻门外汉,听了亚当的介绍,对海因莱因这位作家的认识又更充足了一些。
不一会,会场一静,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出现在台上,身穿夹克衫,身形佝偻,双目有神,与其说他是个作家,不如说他更像是个士兵。
“罗伯特!”
亚当兴奋的鼓起掌。
随着掌声渐渐停歇,兰伯特开始和学生们打招呼,然后讲他今天要讲的内容——未来主义。
长时间以来,大众对科幻的定义都纠缠不清。
就锁《星球大战》,原力这种超自然的力量算科幻还是奇幻呢?
严格意义上,这类作品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
不过大众习惯将其称为“科幻作品”。
至于未来主义,这在50-60年代非常流行,其引起了科幻的发展变化。
以前的习惯将背景放置在超常的世界里,而未来主义则是大量描写未来,直接预测未来的社会,对未来事物的推测是这一类的核心。
“让我举一个例子。”
海因莱因坐在位子上微笑着说:“44年底美国发表了一篇未来主义。
这篇平平无奇,但却在其中精确地描述了一种爆炸物,其能通过核裂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造成巨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
“原子弹!”有人喊了出来。
“没错。”
海因莱因继续讲道:“这篇当即引起了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军方迅速展开了一场调查,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并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中的描写只是作者幸运地‘推测’出来的。”
“.”
台下爆发出一阵惊呼。
海因莱因讲完,台下的学生们开始提问,因为是科幻的范畴,所以问题都比较天马行空,还问到了时空穿越上面。
在时空穿越的话题上,海因莱因给学生们讲了外祖母悖论。
“外祖母悖论?什么意思?”达妮卡不明所以。
“如果你回到过去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未来谁将成为你的母亲?这样又是谁杀死了你的外祖母?这些问题在逻辑上无法自洽,所以叫外祖母悖论。”江弦给她解释说。
“江,你懂得不少嘛。”达妮卡一阵奇异。
“懂一点科幻的对这些都很了解。”
江弦笑呵呵的看一眼亚当,“亚当肯定对这方面懂得更多。”
“啊?哈哈。”亚当忽然被捧这么一下,还颇感不适,尴尬的挠挠头,“我也是前不久了解到的,我前不久刚写了一篇未来主义。”
“是么?”
达妮卡惊奇的看向亚当,“讲什么的?”
“和时空穿越相关,投给了《模拟科幻与现实》,他们举办了一场征文比赛,一等奖有足足三万美金!”
“什么?什么?”
江弦一下子来了兴致,“什么三万美金?我是说什么征文比赛?”
“《模拟科幻与现实》,你不知道吗?”亚当反问一句,“老天,这可是美国最有名的科幻杂志之一了。”
“我又不是美国人。”江弦耸耸肩膀。
亚当便给他介绍了一下《模拟科幻与现实》这本杂志。
这杂志在过去叫《惊异故事》,在过去培养了一大批的科幻作家,很多科幻巨匠就是在这本杂志上投稿并出名的,包括台上的海因莱因。
可惜在50年代后期,不少杂志都消失了,图书市场也不断萎缩,加上苏俄的人造卫星上了天,科幻一下子被现实超越了过去。
与此同时,那些科幻巨匠的创作也到了平缓期,海因莱因作品开始大量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的观点,阿西莫夫则是去写科普文章,《惊异故事》这本杂志挑选的口味渐渐跟不上时代,走向黄昏,改了名字,成了《模拟科幻与现实》。
从70年代开始,科幻迸发出一场新的潮流,大量科幻杂志开始崛起。
这次的征文比赛,算是《模拟科幻与现实》这本杂志补充杂志质量,填充新鲜血液的一个手段,也是这会大部分的科幻杂志都在做的事情。
江弦对这次征文很感兴趣,报告会结束以后,他又问了亚当一些细节才和他告辞。
“江,你要写科幻?”达妮卡好奇的打听,“别浪费时间了,你刚才也听海因莱因讲了,他曾是一名工程师,所以对科学前沿非常了解,这是他创作的基础。”
“我倒没觉得这是不能写的范畴,难道一定是科学家才能写的出科幻?没错,这些东西我确实不懂,但我可以去了解。”
“你真执拗。”达妮卡翻个白眼。
江弦轻笑一声,“达妮卡,科幻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
“你们中国人好像总是信心十足。”
不远处。
刚结束报告会的海因莱因下着楼梯,想着明天在爱荷华大学报告的事情,他可不是来讲这么一场就走,还要在爱荷华留相当一阵。
这时候,耳边传来男人和女人的交谈。
“.
科幻不是为科学家写的,就像鬼怪不是为鬼怪写的一样。
”
海因莱因侧过头,向着楼梯下方看去,瞥见一张年轻的中国面孔。
“有点意思。”他沉吟一句。
回去的路上江弦还是乘坐校车。
达妮卡和江弦坐在一起,她是个话痨,抱怨着西德的那几名作家。
江弦则心不在焉,望着车窗外浑圆的落日,思考着征文比赛。
这比赛他当然是不能错过的,单说一等奖的三万块奖金,这就足够诱惑他写一篇科幻了。
那可是三万美元的奖金!
他在国内写的加起来也没赚过这么多稿费啊!
但是写什么呢?
要说科幻,江弦最熟悉的就是《三体》,但是《三体》的故事明显超出当下的时代。
思考着海因莱因讲的未来主义。
“未来社会.”
江弦脑中灵光一闪,马上想到一本畅销级别的科幻。
于是马上动用存了好几个月的自主合成次数。
在脑海中开始尝试。
在输入【真人秀】和【幸存者】这两个灵感时,脑海中一声脆响。
“合成成功!”
搞定了!
他心中大定。
以这篇的水准,去角逐《模拟科幻与现实》这本杂志举办的征文比赛,江弦觉得一等奖完全唾手可得。
要知道,他合成的这篇,当年可是曾经获选过《纽约时报》的最佳读物。
后来改编成电影以后,电影预售时预售票房超过《暮光之城》,开画首日票房超过《黑暗骑士》,连破多项记录,最后在全球狂揽七亿美元票房。
“江!”
刚回到家,江弦就看到客厅里坐着的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一见到他,就兴奋的站起来,朝他走来,“你的我看过了,那篇《漂流者》确实很了不起,你的才华的确惊人。”
《漂流者》这篇所流露出的文学才华是汉密尔顿生平罕见的。
这让他想起斯蒂芬.金。
可惜如今斯蒂芬.金的才华是被经纪人控制的。
美国作家们的写作都被这种经纪人机制毁了。
这是汉密尔顿非常气愤的一件事情。
这些经纪人会管束着作者的情节走向,细化到哪一页要出现一个高潮,抖一个包袱,转折点、笑点、泪点都要规划好。
搞得故事很“套路”。
“嗨,汉密尔顿。”
江弦热情的和他打个招呼。
“看样子,这次我们能好好谈一谈版税的问题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