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22章 燕京饭店

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更新时间:2025-03-09 23:56:1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社长,那您的意思是?”

  “我觉得版税制挺好的,我们出版社的风险能小一点,成本也降低了一些,就按他说的试一试吧。”从维熙道。

  姚笑愚有些犹豫,“主编,要是从江弦这儿开了这个先河,以后的作家们都跟咱们提这个版税制怎么办?”

  这会儿上面对于稿酬这块儿盯的很紧,再加上受寒蝉效应的影响,对于作家稿酬的问题,各大出版社基本都是严格按照上面制定的那套标准来执行。

  他们作家出版社有胆量在江弦这儿搞特殊,却没办法给作家们人人都搞特殊。

  这样太招摇了,容易引起上面的注意,指不定招来什么祸端。

  “这个好说。”

  从维熙笑了笑:“哪个作家有胆量提这个版税制,我们就给哪个作家用嘛。

  这个制度,说到底是利好我们出版社的,而且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搞改革,我们出版行业的头脑也不能太死板。”

  姚笑愚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

  不是谁都能像江弦一样,对自己的商业价值判断的极其精确,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市场当中的分量。

  “那版税率我们给他多少合适?”

  “10%吧。”

  从维熙想了想道:“江弦的畅销作品多,我们不能给太低,10%应该就差不多了。”

  针对江弦版税的问题,作家出版社进行了一番讨论。

  在编辑们一番讨价还价下,最终终于敲定了一套他们觉得还算满意的方案。

  姚笑愚拿到这套方案,仔细看过以后,忍不住感叹一声。

  “江弦这可又创造了一个成就。”

  “什么成就?”众人不解。

  姚笑愚淡淡一笑。

  “要是没有意外,他江弦应该是新中国第一位拿版税的作家了。”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

  可不就是么?

  解放以前不提了,解放以后哪有过作家要版税不要稿费的事情?

  江弦这回算是真给国内开了条先河。

  “10%?”

  江弦从姚笑愚那儿得知版税率以后,稍微有些不满,“你们给的太低了,我在日本都有10%,在美国他们甚至能给我开到15%。”

  “我们也尽力了。”

  姚笑愚无奈道:“你要搞这个版税制,国内毕竟是头一遭,10%已经是个我们觉得还算是能接受的数字了,再多真的不行。”

  “13%吧。”

  江弦道,“打个对折,我们各退一步。”

  “这、这、这”

  姚笑愚一脸无奈。

  怎么谈个版税率还跟菜市场买菜似得讨价还价?

  不过姚笑愚早就听说过江弦这个人很“市侩”。

  在他刚写出《棋王》的时候,他就在创作谈中提到过自己写作目的,这厮理直气壮的写:

  “为了赚钱!”

  他向来对自己的野心和市侩直言不讳。

  有些人以此攻击江弦为“痞子”、“流氓”,而有些人则赞他是真性情。

  在姚笑愚看来,江弦只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写作动机以及藏在所有人心底的功利性。

  从前大家敢做敢想,却不敢大大方方承认。

  但江弦敢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内心,敢揭开那层遮羞布。

  此刻,作为要和江弦谈商业合作的出版方,姚笑愚对这个家伙,既爱不释手,又想敬而远之。

  爱他是因为他每一本书都堪称洛阳纸贵,绝对是出版社的一颗摇钱树。

  敬而远之因为江弦不怯于谈钱,张口就和他们出版社逐利,这种态度实在是让人感到棘手。

  “12%。”

  犹豫了半天,姚笑愚给出一个数字,紧接着补充一句:“这是我们作家出版社能给到的极限了。”

  “好,就12%。”

  江弦一拍即合,痛痛快快的答应:

  “我们签合同吧。”

  他还是挺开心的。

  能多2%,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别小看这两个百分点。

  10块钱的书,要是卖出去100万册,那多出的这2个百分点,就是足足20万块钱!

  20万,这会儿在京城能盘下来多少间四合院儿?

  这次作家出版社给他出版完这一套作品,估计这套丛书要在市面上流行很长一段时间。

  下一次有出版成套作品的机会,少说还要再等个七八年。

  这七八年的时间,市场有多大的变动,江弦比谁都清楚。

  所以他必须“锱铢必较”。

  翌日,姚笑愚拿来作家出版社准备好的合同,江弦把名字签上去。

  作家出版社预支付给了他首印量一半的版税,这就有一万多了。

  “哥,你也太厉害了!”

  江珂听说以后佩服不已,“轻轻松松什么都没做,就有一万块赚到手了。”

  “这算什么。”

  朱虹这两天也已听明白了版税制的意思,“这才刚开始呢,这套丛书今后每卖出去一本,姐夫都有稿酬赚。”

  一向和朱虹不对付的江珂,这回罕见的没和她拌嘴。

  她吃惊的张大嘴巴。

  “每卖一本都有钱赚?那这不是造钱机器么?只要这书一直卖,哥你就一直有钱赚。”

  “可不是么。”朱虹插嘴说。

  俩人一惊一乍,听得江弦有点儿头大,他把怀里的小小陛下抱给朱虹。

  “行了,你俩别在这儿吵了,我得出趟门儿,今天还要见个朋友。”

  “谁啊?”

  朱虹和江珂俩人都感到好奇。

  “徐小明。”

  江弦说了个名字,见俩人无动于衷,又补充一嘴,“就是拍《霍元甲》的导演。”

  “他?!”

  朱虹和江珂俩人立刻兴奋起来。

  《霍元甲》已经在国内热播多时了。

  当年,这部丽的电视制作的剧集在香港一经播出,立时受到狂热追捧,打得无线电视毫无还手之力。

  去年引入国内,先在广州台播,后来在全国电视台轮播,掀起了空前的收视狂潮。

  买了电视的人家每晚都是高邻满座,翘首以待,人人皆谈迷踪拳,无论妇孺,谁都能张口用蹩脚的粤语唱上两句主题曲“昏睡百年”。

  朱虹和江珂同样是《霍元甲》的忠实观众,每一集都不落下的看过,女生对武术不感兴趣,倒是关注演员,被梁小龙,就是后来演火云邪神的那个,迷得那叫一个晕头转向。

  “小徐、小徐!”江弦喊了两声。

  徐晨辉正在院子东边的厨房里头给饶月梅打下手。

  一听到江弦的喊声,忙放下手中的东西,擦擦手跑了出来。

  “怎么还干活去了?”

  “我闲不住。”

  徐晨辉笑了笑,一脸特别想进步的样子。

  “江主编,您要去哪儿?”

  江弦递给他一支烟,“以后就别喊我江主编了,工作时候称职务,私下里你就喊我江哥。”

  “好嘞江主.哥。”

  “走吧,带我去一趟燕京饭店。”

  俩人先后出了院门儿,门口停着的黑色伏尔加旁边围了不少的街坊。

  见江弦过来,纷纷不由自主的后撤一步。

  “江弦,这是你的车?”陈叔好奇的八卦。

  “不是我的。”

  江弦眯着眼笑笑,“单位的。”

  “单位都配车了,了不得、了不得!”陈叔竖起大拇指。

  在一片“人中龙凤”“生子当如此”的赞誉声中,伏尔加缓缓驶出景山东胡同,向着东长安大街,王府井那一块儿开过去,很快便有一栋浅黄色建筑映入眼帘。

  这就是燕京饭店了。

  这会儿京城没几栋能拿得出手的酒店,燕京饭店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新东楼,也就是后来的A座,有足足20层高。

  据说这楼盖到14层的时候,海子里那边就急了,过来通知不让盖了。

  理由很简单。

  你站在14楼上,海子里那叫一个一览无余,就连他老人家的书房都能看个清清楚楚。

  后来设计师们想了个办法,干脆在西华门那儿修一座30米高的屏风楼,对外宣称是故宫的配楼。

  这样就给海子里挡住了,也就不影响他们盖20层了。

  “你停好车,然后在楼下等我一会儿。”江弦拍了拍徐晨辉的座椅。

  “好。”

  江弦推开车门,这会儿六点多,天色已晚,虽然视线有点暗,但还是有不少人注意到了这辆伏尔加以及从车上下来的江弦。

  江弦也察觉到,自己已然成了人群中最靓的仔。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

  又让他尴尬,又让他颇为享受。

  “唉,权力的滋味儿总是让人着迷。”

  江弦迈步朝着新东楼方向走去,大楼外立面是浅黄色的马赛克图样,和白色柱子以及淡绿色的玻璃窗相映衬,楼顶上立着“燕京饭店”四字灯牌。

  听说这四个字还是小平同志给题的。

  他给不少酒店题写过店名。

  还有一家就是兆龙饭店,“船王”给京城捐的。

  前几年“船王”回乡探亲,来到京城以后发现京城没啥拿得出手的酒店,立马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在京城兴建一家酒店。

  但是有个条件,这酒店必须以父亲的名字命名。

  有了这个条件,这2000万立马成了烫手山芋。

  谁都担心给自己惹来麻烦,谁也不敢接,最后闹到上面,他看不下去了,亲自出面接收了这笔捐款,不光答应了“船王”的条件,还亲自题写了“兆龙酒店”的四字店名。

  “小明!”

  “阿江!”

  旧友重逢,免不了一番寒暄,毕竟上一次俩人相见,已经是三四年前。

  “唉,这么多年没见,你风采依旧啊。”徐小明用不标准的普通话道。

  “你也是嗯,没少发福。”

  “谁能像你一样保持的那么好呐,都当爹的人了,还那么帅。”

  徐小明摸了摸略显圆润的脸,又摸了摸象征着成功人士的小肚腩。

  “怎么想起来内地了?”

  “国庆那天央视组织了个晚会,我来为祖国献上几首歌曲。”徐小明解释道。

  是的,除了导演之外,这货还是个歌手。

  他的身份之多,恐怕也只有大冰老师能跟他比上一比。

  话说今年的国庆确实是很热闹。

  再加上今年好事儿连连:

  长3发射成功;

  许海峰拿到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土地包产到户;

  反正举国上下,都期待着为祖国所取得的傲人成果欢欣鼓舞。

  两人寒暄一阵儿,徐小明又给江弦介绍了几名最近一块儿在燕京饭店参加排练的歌唱家。

  “这位是施光南。”

  “这位是蒋大为同志。”

  “久仰久仰。”

  江弦和这两位握了握手。

  这俩人总没人不认识吧?光是看着这俩人,那些个旋律都在脑海里面打转儿了。

  施光南,代表作:《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蒋大为,代表作:《敢问路在何方》、《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你们二位有所不知。”

  徐小明给俩人介绍道:“《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首歌就是由江弦同志创作的。”

  “是么?”

  施光南和蒋大为眼前一亮,都有些意外的看向江弦。

  他们知道江弦的写的很好,但是都不知道,他在音乐方面还有这样的建树。

  “我只参与了词的创作。”江弦。

  “词是他先填出来的,然后我们俩一块儿把这首歌给合作了出来。”徐小明解释说。

  “了不起。”

  徐小明这么一透露,施光南和蒋大为看向江弦的目光登时充满敬意。

  这首《万里长城永不倒》,如今不论是香港还是国内,如今都传唱度极高。

  香港媒体认为这首歌的词曲水平,甚至不输“辉黄”组合。

  “辉黄”组合就是顾嘉辉和黄霑这一对儿黄金搭档。

  这来人是香港乐坛顶级的词曲作者,在一起创作了《上海滩》《当年情》《一生有意义》《世间始终你好》.

  后世星爷拍的那个《美人鱼》,邓超经常画风突变唱的那歌就是《世间始终你好》: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

  总之,《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首歌是毫无疑问的金曲。

  能做出这种音乐的江弦,马上被施光南和蒋大为看做是兴趣相投的音乐人。

  江弦又是个e人,很快和他们相熟,又恰好是晚饭时间,三人一块儿去餐厅吃饭。

  刚坐下来,江弦便注意到有几张面孔,看着特别奇怪,不像是中国人。

  施光南注意到他的异样,笑着解释说,“那些都是日本人,中间那位先生你应该认识,他是来自日本的演员。”

  “日本的演员?”

  江弦定睛一看。

  体型高大、面容冷峻、眼神寒锐,完全硬汉形象。

  “我去。”

  “高仓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