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33章 还不突破传统?

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更新时间:2025-03-20 20:19:4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80年,是江弦先写了一份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发表在《人民X报》上,文学馆的事儿这才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前年冬天,为了拿万寿寺西院那块儿地,江弦同志忙前忙后,先是在四九城找到块儿合适地皮,又打通了总政歌舞团那儿的关系,这才终于有了馆址。”

  “还有馆里那些珍藏的手稿,绝大部分,都是从江弦同志介绍的一个叫赵一凡的人手里得来的”

  孔罗荪还在细数着江弦的功劳,讲了一大通,他推推眼镜。

  “我作为《文艺报》主编、中作协书记处书记,愿意推荐江弦同志为文学馆第一任馆长。”

  会议室内响起此起彼伏的附和声,有人轻轻点头,有人交头接耳表示认同。

  “.江弦同志毕竟还年轻。”

  贺井之手指在会议纪要上轻轻叩了两下,“我觉得,馆长还是需要一位既有专业背景,又能服众的学术带头人来担任。”

  “是,江弦同志是年轻。”

  孔罗荪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梗在水面浮沉:

  “可在文学上,他的《花环》开辟了军旅写作的新格局,除此之外,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意识流以及文坛最近流行的先锋,都有不小的建树。

  在思想上,江弦同志的《理解万岁》报告文学,在全国传播,在青年人中产生了共鸣,还去海子里讲过一遍。

  在工作能力上,他办的《人民文摘》,我看也办的很好,发行量非常喜人.”

  说着,他忽然转头看向斜对面的陈荒煤,“荒煤同志,听说你为了嘉奖他,还给他配了辆伏尔加是不是?”

  坐在窗边的陈荒煤笑着颔首。

  “我觉得,从江弦同志各方面的表现上来看,他都是出众的,所取得的成绩甚至超越了很多老同志,由他担任馆长,完全能够服众的。”

  孔罗荪一番话下来,贺井之听得眉头皱起,他抿了抿嘴唇,却没再说话。

  贺井之也觉得意外。

  平时没有注意过,可当孔罗荪这么一细点,江弦这小子,这才进入文坛几年,竟然在这么多方面取得这么多的成就?

  他忍不住看向角落里的那家伙。

  又年轻、长得又帅、成就斐然。

  贺井之不禁想到那个不能提起的平行时空黄轩。

  这可真是

  中作协来了个年轻人!

  “江弦,你自己觉得呢?”光未然这时候朝他看去。

  至于被点到的江弦,这时候正坐在长桌末端,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手中的搪瓷杯。

  “当馆长?”

  “这”

  迟疑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他自己。

  你给我个馆长当?那我还得考虑当不当呢。

  说起来,文学馆的每任馆长,都是文坛赫赫有名的名字:

  《花环》《芙蓉镇》的编剧李凖当过,老舍之子舒乙当过,北大的陈建功也当过

  “我精力有限,能管好《人民文摘》这一摊子事儿就已经挺不容易了,更何况,我还要腾出时间写作,文学馆这一摊子还要主持日常事务的话,我恐怕顾不过来。”

  “.”

  全场哑然。

  包括贺井之在内,刚才千方百计不想江弦去当这个馆长的人,这会儿跟被扇了一巴掌似得,全都傻眼。

  他们这么不想江弦当馆长,不想江弦拿下这一块儿。

  可在人江弦那儿,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什么馆长,人根本就不想当。

  一片嘈杂声中,丁凌反倒是最不意外的那一个。

  当初她邀请江弦来她的杂志任职,被江弦不近人情的婉拒掉了,而今看来,这小子还真不是针对她,这小子是平等的油盐不进,给他个文学馆的馆长都不想当。

  “要不这样。”

  冯沐皱着眉头开口,“先聘江弦同志为第一任馆长,聘任杨犁同志来主持日常工作,我们再请巴老这个真正的创始人,来担任名誉馆长的职务,如何?”

  杨犁是个老同志,是《文艺报》编辑部的副主任,也是《新观察》杂志的副主编,主要研究文艺理论这一块儿。

  “我看就这么定了!”陈荒煤拍了板,看向江弦,“文学馆这一块儿你比较熟悉,这个担子太重,那就让杨犁同志帮你减减负,但这一块儿,还是由你来挑起来吧。”

  “.”

  江弦也是无奈。

  这样的场合,既然陈荒煤都把话说成这样了,那他总不能这时候还要坚持推脱,这就显得有点儿做作了。

  “既然这样,那我争取不辜负同志们的信任。”江弦道。

  巴金笑了笑,“如果是这样的安排,那我也支持。”

  哗哗哗。

  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

  会议结束,江弦先是和自己将来的二把手杨犁碰了个头。

  这位已经五十出头了,头发花白,和江弦热情的握了下手。

  “江馆长。”

  “您平时喊我小江就行。”

  “那不合适。”

  “江弦同志总行了吧,这是我d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了。”江弦笑道。

  这是文联里一直沿用的称呼习惯,年纪大一点儿称老x,年纪小一点就叫小x,实在需要尊称,那就喊同志。

  比如没有人会对着巴金喊巴金主席,都是喊巴金同志的。

  “江弦同志,咱们开馆典礼的日子,您看定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

  “我好长时间没去万寿寺那边儿了,不清楚工程进度,您觉着什么时候?”

  杨犁想了想,“工程两个月以内肯定能结束,中间还要过年,我觉着最好是等到三月,那会儿天气也比较暖和。”

  江弦也觉得,放在三月是最合适的,“那就按您说的办,以后这些日常事务,还得多劳您费心。”

  “客气了,应该的。”

  徐晨辉这时候把车开过来,江弦拍了拍杨犁的肩膀。

  “您去哪儿?我送您回去?”

  “不用、不用。”

  杨犁受宠若惊的摆摆手,“我骑车了。”

  “这么冷的天,我送您。”

  “真不用。”

  客套半天,江弦这才坐上伏尔加离去。

  杨犁在路边儿目送车子,望着远去的伏尔加,忍不住啧啧感叹。

  “这么年轻的副厅啊.”

  文学馆成立以前,只有筹备处,是个处级单位,如今正式成立,行政级别便是副厅级。

  江弦这个馆长,水涨船高,级别自然也跟着提上了副厅。

  有人说伏尔加这车是四大败类,因为他耗油,但说实话,除了耗油,坐着确实很舒服。

  这年头路况基本上都不太好,但江弦坐在这车上,能感觉到悬挂系统优良,底盘稳重,坐着跟乘船似得,减震效果很让人满意。

  而且暖风系统也相当牛逼。

  不愧是苏俄那边儿造的车,暖风绝对是给足了,京城这么冷的天气,江弦浑身滋滋冒汗,不得已之下,只好打开窗户凉快凉快。

  车子在院门口停下,江弦还没进门儿,就听着院儿里朱琳的声音。

  “看看是谁回来了。”

  一抹身进去,瞅着他媳妇正拽着闺女学走路呢。

  小小陛下跟个企鹅似得,胖乎乎的,看见江弦就摇摇晃晃的朝他跑过来。

  江弦忙不迭地蹲下,张开双臂,膝盖刚沾地,就被“小肉团子”撞了满怀。

  “咯咯咯。”

  小小陛下笑着把脸埋进他中山装的前襟,口水蹭得深色布料洇出小片水痕。

  “哎呀,看给你爸爸的衣服弄的!”朱琳喊了一声。

  江弦满脸无所谓,抱着她家闺女,任由她拽啊扯啊,他趁机用胡茬蹭蹭闺女软乎乎的脸颊,惹得小陛下仰起脖子,发出奶声奶气的尖叫。

  “这丫头,这么小就这么黏人。”朱琳在一旁嘀咕一句。

  江弦笑了笑,一手抱起小小陛下,另一手环上朱琳的腰间。

  “怎么?还吃醋了?”

  “我哪吃醋。”朱琳撅了撅嘴。

  江弦凑去她耳边,轻声道:“现在疼她,晚上疼你。”

  “.堂堂大作家,没个正形。”朱琳把眼睛别去一旁,脑海中想到什么,脸上泛起一抹红霞。

  “今天开会开什么了?”

  “说了挺多事儿。”

  江弦抱着闺女回到屋里,他妈也在,就跟家里俩女人讲了讲会议上的事儿,包括北大的写作班,以及文学馆的事儿。

  相比于文学馆,饶月梅更关心北大这个学历。

  她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任何一个知识分子,都会自然而然的对北大这个字眼、这个学校着迷。

  这个学历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就像故宫太和殿的金砖。

  未必真比瓷砖实用,但所有人都想摸一摸。

  “江弦,你意思就是说,读两年这个写作班,你就有北大的毕业证书了?”饶月梅开口道。

  江弦点点头,“按照开会的内容,应该是能这么理解。”

  “好事儿啊!”饶月梅高兴起来。

  朱琳也一双妙目流转,“挺好的,你这个当爸爸的,给年年当个榜样,以后她也得考北大!”

  江弦忍不住笑,自己媳妇怎么还是个卷王?

  “现在就给咱闺女树立目标了?我看还得在家里挂个牌子,写上距离高考还剩几千天。”

  “你又拿我打趣儿。”朱琳拍他一下,俏脸浮上一层嗔意。

  “哎呀,你说这事儿真是。”

  饶月梅满脸喜色,“行了,我去买菜,晚上再庆祝庆祝。”

  说罢立马菜遁,江弦也知道,这又是出去炫耀了。

  他爹他妈俩人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家里这几个孩子的学历,一直都是心里的一块儿疤。

  江琴是高中毕业,江弦是初中毕业,江珂念得则是戏剧学校。

  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毕竟在时代的大潮下,这一代人的学历九成都是如此。

  就在饶月梅觉得一切已经无可挽回的时候,他儿子又有机会上北大了!

  这能不出去炫耀炫耀么?

  这事儿很快也传到朱虹耳朵里去,朱虹都懵了。

  “姐夫,那以后,我是应该叫你姐夫,还是应该叫你.学弟?”

  “胡说八道啥呢。”朱琳瞪她一眼。

  “我就问问嘛”朱虹嘀咕说。

  江弦笑了笑,“朱虹,你之前让我看的那篇文章我帮你看过了,文学性是够了,但是还缺点儿精神内核,问题我都帮你批注出来了。”

  “谢谢姐夫。”

  “对了,你不是快毕业了么,下半年跟你学校说说,就来我们《人民文摘》实习吧。”

  “真的?”朱虹惊喜道。

  朱琳有些迟疑,“江弦,不会添什么麻烦吧?”

  “没事儿。”江弦摆了摆手。

  他现在位置越上越高,也是时候得培养一些嫡系势力了。

  朱虹是他的小姨子,有着这层关系,加上朱虹可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不跟江弦一样靠着鲁迅文学院的努力才成为北大学子,她是实打实自己考上的中文系,是有真才实干的。

  有着这么多的原因,江弦不可能不培养她。

  这天晚上,京城又下了场雪。

  江弦从书房里出来,一个人到院子里头坐了会儿,吸了根烟。

  一晃,已经到了1985年,改革都到了第八个年头。

  以前的节奏,可以说是跑跑停停,上面一直在调控纠偏,有时天马火,有时踩刹车。

  不过到了今年,大家奉献想致富的野心已经按耐不住了。

  最热闹的事儿,就是南边儿倒卖汽车的疯狂。

  江弦也总结起自己重生这么多年的得失,部署接下来的发展。

  美国那边儿,《今天》杂志已经在赵振开、阿城俩人的经营下办了起来。

  随后便是往影视业继续进军。

  至于国内,因为环境限制,江弦不太敢乱来,而且他如今也算身居高位,一举一动,都必须得一步步稳着进行。

  翌日,《人民文学》编辑部开了场编委会议。

  王濛在会议上反思了这段时间的办刊心得,最后幽幽的丢出一句:

  “我极力希望《人民文学》能够兼收并蓄,天地宽阔。”

  偏左派的几名编委一听这话,都察觉到了那么一丝异常。

  果然,接下来的会议上,王濛开始大刀阔斧的调整起了办刊思路、改变起刊物风格。

  “王濛同志,这、这不妥吧。”

  编委石阳晖站了起来,“咱们可是《人民文学》!这么办?思想倾向会不会有问题?而且这也脱离了我们一直以来的传统办刊理念,我觉得,还是得先和作协打声招呼。”

  一向好说话的王濛,这次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

  他把桌子拍的砰砰响:

  “发行量都快比不上副刊了!”

  “还不大胆突破原有的传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