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时间,对国内的新闻出版行业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机构萎缩、骨干队伍流失、新生力量得不到补充,新闻报道和言论遭到禁锢。
不过随着思想渐渐开放,国内的新闻行业终于冲破禁区,迎来了新闻工作的春天,各地新创办的报纸、杂志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
《八小时以外》便是在这样背景下于1980年正式创办的一本刊物。
这是一位天津的刊物,它的卷首语是:“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娱乐八小时。”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这份杂志和市面上的刊物想表达的信息都不一样。
这句卷首语,和某位同志的话对应:“我们要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另外的八小时留给我们自己。”
所以刊名所谓的“八小时”,指的明显就是工作的时间。
那么“八小时以外”,不就是休息和我们自己的时间吗?
这个时间是什么呢?
娱乐时间嘛!
《八小时以外》对外宣称的是:我们极具生命关爱意识,刊发的都是社会案件,婚姻、家庭、情爱故事,总而言之,雅俗共赏,巴拉巴拉。
其实仔细一琢磨,就类似于《知音》的杂志嘛,专注于情感故事,经常发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文章。
比如说,在交谊舞最时兴的时候,这刊物会发表一篇《话说跳舞和舞会》,看似很正经,是在科普一些关于舞会的知识,其实则是用“舞会”二字吸引人的眼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宣传,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打擦边”。
别看《八小时以外》在后世的名声不显,这本刊物自创办以来,广受读者们的欢迎,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巅峰时发行量甚至能达到140余万册。
动辄上百万份的发行量,在这个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着极大的名气。
此刻,编辑部里。
总编找到了副总编,一脸担忧,“老李,这文章写的这么粗俗,又涉及到了真实的人,这能通过么?可别因为这文章发出去,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咱们担待不起。”
“能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副总编倒是不太在意,“这人现在就是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咱们发这个,谁能说咱们下作?上面估摸着还乐得这样的文章发表呢,让老百姓看了,能出一大口恶气呢!”
“我觉得还是要再斟酌斟酌”
“您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这作者可是许非,这人神通广大,成天怼天怼地,从没出过事儿,咱们就把心放宽吧,这期发出去肯定得卖疯喽!”
现在她所期望的,就是事情被压下去,让她赶紧回到她朝思暮想的美国。
就在陈冲准备返回美国的时候,《八小时以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在我们美国,我刷马桶都能刷出快感》的文章,迅速引起了广大读者们的注意。
如今没有八卦杂志,《八小时以外》虽然号称是集纪实性和趣味性于一身,但在某种意义上,这就相当于是这个时代的八卦杂志,只是尺度没有后世那么大而已。
这篇《在我们美国,我刷马桶都能刷出快感》是一篇长达八千余字的长文,文章以揭秘的角度,讲述了“影后”陈冲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以及种种细节。
其实这文章拿给后世的人,一看就懂,这不就标准“知音体”么?
《知音》这杂志之所以爆火,一个大规模杀伤武器就是“明星故事”,还经常是“独家专访”。
像是揭秘“王家卫不肯摘眼镜”:
“有一天,陈以靳看到王家卫因为拼命熬夜,眼睛都熬红了,就买了一副RAYBAN的墨镜送给他,心疼地说:‘自己的身体自己要爱惜。’
一句话,说得王家卫流下了眼泪。
那一瞬间,他紧紧抱住陈以靳:‘我以后永远都戴你送给我的墨镜。’”
这故事广为流传,直到若干年后,网上还在流传为爱不摘眼镜的说法。
也不想想,什么墨镜的质量能好到戴一辈子?
其实拍《一代宗师》的时候,人王家卫就自己说过,一直以来戴墨镜是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用眼过度,导致眼睛对灯光很敏感。
除了这种揭秘,还有大量的明星“同人文”,什么《文章和马伊琍的两年之约》,还有《车祸过后胡歌薛佳凝伴爱归来:春风吻上了你的脸》:
“‘不要麻烦朋友,如果有可能,我只想见见佳凝的笑脸。’薛佳凝轻轻拉过胡歌的手,贴在自己脸上,温柔地说:‘我是佳凝,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相信你的感觉。’
薛佳凝一字一句地对胡歌说道:‘爱是没有理由的,我就是爱你,不管你是什么模样,这辈子我跟定你了。’”
连周杰伦也没法幸免:
“.带着失落的情绪,侯佩岑和朋友到酒吧去玩到很晚才回家。
刚到家门口,周杰伦气急败坏地窜到她面前:‘你去哪里了?电话你也不接,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啊?’
一连串的提问把侯佩岑吓愣了,委屈的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这一下,周杰伦手忙脚乱了,一个劲问她怎么了,被谁欺负了。
‘就是你,你永远是属于屏幕的,属于你的歌迷的。’
周杰伦明白了,他一把将侯佩岑抱进怀中,让她的脑袋贴着自己的胸口:
‘小傻瓜,对媒体的话怎么当真啊?你听听我的心在说什么,它在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
天知道《知音》都是从哪儿视奸来的这些明星生活,真实的就跟在他们家里装了摄像头似得。
总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百姓们看的是津津有味,并对此深信不疑。
而此次《八小时以外》上的这篇《在我们美国,我刷马桶都能刷出快感》,便是以这样的春秋笔法,写下了陈冲在美国的生活。
文章内容非常详实,从陈冲还没成名的童年讲起,说她是怎么怀揣着对表演的热爱,勇敢地踏上了大荧幕,19岁一举斩获百花影后,成为了影坛最耀眼的新星。
然后又讲陈冲的在美生活,读起来有种公主落难记的既视感,说她穷的吃不起饭,为了维持生计,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不得不放下身段,干各种粗活累活,当过餐厅服务员,在油腻的后厨洗过盘子,在街头发过传单,被路人冷漠对待,还扫过厕所
知道她明星身份的餐厅老板,甚至把她当成招揽顾客的噱头,向客人炫耀:“嗨!伙计!这位美丽的小姐是从内地来的影后!”
文章一会是第三人称视角,一会又跳跃至陈冲的主观视角,就跟真在采访她似得。
“我在刷马桶的时候,我没有半点自残形愧,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属于这个地方的,因此我做这种事的时候非常拼命。”
“做就要做到最好,尤其是刷马桶的时候。”
“我刷的马桶比所有刷马桶的人刷的都干净!”
“真的,刷得比脸盘子都干净!”
“你甚至都可以在那洗脸做饭!”
“.”
陈冲看着这篇文章,气的手都在抖。
如果你长得帅,别人骂你丑,那你是不会生气的,因为你知道他说的是假的。
如果你长得丑,别人骂你丑,那你一定会火冒三丈。
陈冲现在就是这样,她破防了。
因为文章里写的这些东西,都是真的,是她在美国真实经历的事情。
人,越是没什么,越要装作有什么。
陈冲这次回国,之所以在春晚上惺惺作态,从头到脚的优越感,以及满眼对老家人的看不起,就是想包装的她好像在美国过得特别光鲜亮丽。
为啥呢?
自尊心作祟么!
这心态就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孩子跑去大城市里当牛马,看到了大城市的热闹,可自己的生活跟这热闹压根就不搭调。
等过年回到家里,就装的跟上流社会似得开始显摆,说自己今年又谈了多少多少项目,认识了多少多少牛人,现在在某个大公司里担任adc。
陈冲也是如此心态。
要是让国内人知道自己放弃国内的大好前程,结果在美国是洗盘子、刷马桶。
那她不成了笑话么?
她小心翼翼的遮遮掩掩,哪怕顶上“数典忘祖”的骂名,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狼狈。
结果现在《八小时以外》上的一纸文章,就给她精心编织的归国精英人设直接撕了个粉碎。
她在美国的生活,就这么被扒出来,赤裸裸的暴露在公众面前。
尤其是陈冲最不愿意提起的,自己被两名校医欺辱的事儿。
陈冲也不知道这作者怎么知道的,连这事儿都给她写了出来。
真是把底裤都给她扒了个干净。
她哪还能不破防?
“我要告他!”
“我要告他们!”
陈冲身体颤抖着,脸都气的煞白。
可惜这年头,媒体话语权哪是个人可以轻易挑战的。
陈冲虽然是影后,可是去了美国那么多年,国内的人脉没了经营,早已经断掉了,如今想找个帮她的人都找不着。
更何况,这个时候,也没人敢站出来给她说话。
无奈之下,陈冲只好自己写信给《八小时以外》,要求他们撤掉这篇文章,并和这篇文章的作者一起公开给她道歉。
在对外的态度上,《八小时以外》表现得非常强硬,给她的回复是:
你说的情况我们知道了,我们会调查,希望你指出哪里有错误之处,方便我们处理这件事.
陈冲又气个半死。
是,这事儿是没写错一件,可是你们能这么给我扒出来么?
那边儿又回复:
既然没问题,内容都是实事求是的,那我们凭什么道歉?
言下之意就是,你陈冲如今人人喊打那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别找我们的茬,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陈冲郁闷的想吐血。
可如今她又能找谁去伸冤呢?
再往上闹?你猜上面是支持天津文联主办的《八小时以外》,还是她这个一句话惹怒全国人民的女星。
就在陈冲和《八小时以外》交涉的日子里,这篇揭秘的文章已经成了爆款,火遍全国,影响力越来越大。
文里所写的陈冲刷马桶的事儿,也成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一桩趣谈。
陈冲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医学专业人士。
可最近,俩人那叫一个抬不起头。
一下班就缩在家里,都不乐意出门,每次回家路上,街坊们的目光,都让他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单位的时候更狼狈。
时不时有人会过来跟他们求证,你们女儿在美国刷马桶是真的么?
即便脸皮再厚如城墙,听着这么一个问题,也要忍不住的红温。
工人阶级的王德发,三十晚上,因为陈冲那一通话,气的好些天愣是没吃下饭,一个年愣是没过好。
他年纪大了,家里人生怕给他气出什么毛病,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
直到这天,他儿子捧着一册《八小时以外》回到家里。
“爸,你看这个!”
“什么玩意儿?”
“说陈冲的,哎呀,您拿着,您看看。”
王德发这会儿听着陈冲这个名字,太阳穴就一阵突突。
“说她啥了?”
“您看看,看看就知道了。”
“卖啥关子。”
带着几分疑惑,王德发从他儿子手上接过这份杂志。
“咝。”
王德发读了一遍,乐了。
或者说他释怀了。
用后世的话描述就是:“她都那样了,你还跟她生啥气啊?”
王德发轻舒猿臂,眉宇间一扫往日的阴霾。
“让你妈弄口吃的给我。”
“饿了!”
江弦筹备着《芙蓉镇》首映式的事儿。
至于《八小时以外》上的那篇爆款文章。
没错,当然是出自他之手。
对此,江弦并无什么心理负担。
戳人伤疤的事情虽然下作,但是对付下作的人,也只能用下作的手段。
在原定的历史轨迹上,陈冲装死一阵儿,就又跑回她的美国了,最后让春晚扛了大部分火力。
可这一次,既然江弦来了。
那当然不会轻饶过她。
机构萎缩、骨干队伍流失、新生力量得不到补充,新闻报道和言论遭到禁锢。
不过随着思想渐渐开放,国内的新闻行业终于冲破禁区,迎来了新闻工作的春天,各地新创办的报纸、杂志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
《八小时以外》便是在这样背景下于1980年正式创办的一本刊物。
这是一位天津的刊物,它的卷首语是:“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娱乐八小时。”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这份杂志和市面上的刊物想表达的信息都不一样。
这句卷首语,和某位同志的话对应:“我们要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另外的八小时留给我们自己。”
所以刊名所谓的“八小时”,指的明显就是工作的时间。
那么“八小时以外”,不就是休息和我们自己的时间吗?
这个时间是什么呢?
娱乐时间嘛!
《八小时以外》对外宣称的是:我们极具生命关爱意识,刊发的都是社会案件,婚姻、家庭、情爱故事,总而言之,雅俗共赏,巴拉巴拉。
其实仔细一琢磨,就类似于《知音》的杂志嘛,专注于情感故事,经常发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文章。
比如说,在交谊舞最时兴的时候,这刊物会发表一篇《话说跳舞和舞会》,看似很正经,是在科普一些关于舞会的知识,其实则是用“舞会”二字吸引人的眼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宣传,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打擦边”。
别看《八小时以外》在后世的名声不显,这本刊物自创办以来,广受读者们的欢迎,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巅峰时发行量甚至能达到140余万册。
动辄上百万份的发行量,在这个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着极大的名气。
此刻,编辑部里。
总编找到了副总编,一脸担忧,“老李,这文章写的这么粗俗,又涉及到了真实的人,这能通过么?可别因为这文章发出去,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咱们担待不起。”
“能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副总编倒是不太在意,“这人现在就是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咱们发这个,谁能说咱们下作?上面估摸着还乐得这样的文章发表呢,让老百姓看了,能出一大口恶气呢!”
“我觉得还是要再斟酌斟酌”
“您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这作者可是许非,这人神通广大,成天怼天怼地,从没出过事儿,咱们就把心放宽吧,这期发出去肯定得卖疯喽!”
现在她所期望的,就是事情被压下去,让她赶紧回到她朝思暮想的美国。
就在陈冲准备返回美国的时候,《八小时以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在我们美国,我刷马桶都能刷出快感》的文章,迅速引起了广大读者们的注意。
如今没有八卦杂志,《八小时以外》虽然号称是集纪实性和趣味性于一身,但在某种意义上,这就相当于是这个时代的八卦杂志,只是尺度没有后世那么大而已。
这篇《在我们美国,我刷马桶都能刷出快感》是一篇长达八千余字的长文,文章以揭秘的角度,讲述了“影后”陈冲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以及种种细节。
其实这文章拿给后世的人,一看就懂,这不就标准“知音体”么?
《知音》这杂志之所以爆火,一个大规模杀伤武器就是“明星故事”,还经常是“独家专访”。
像是揭秘“王家卫不肯摘眼镜”:
“有一天,陈以靳看到王家卫因为拼命熬夜,眼睛都熬红了,就买了一副RAYBAN的墨镜送给他,心疼地说:‘自己的身体自己要爱惜。’
一句话,说得王家卫流下了眼泪。
那一瞬间,他紧紧抱住陈以靳:‘我以后永远都戴你送给我的墨镜。’”
这故事广为流传,直到若干年后,网上还在流传为爱不摘眼镜的说法。
也不想想,什么墨镜的质量能好到戴一辈子?
其实拍《一代宗师》的时候,人王家卫就自己说过,一直以来戴墨镜是因为长期高强度工作,用眼过度,导致眼睛对灯光很敏感。
除了这种揭秘,还有大量的明星“同人文”,什么《文章和马伊琍的两年之约》,还有《车祸过后胡歌薛佳凝伴爱归来:春风吻上了你的脸》:
“‘不要麻烦朋友,如果有可能,我只想见见佳凝的笑脸。’薛佳凝轻轻拉过胡歌的手,贴在自己脸上,温柔地说:‘我是佳凝,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相信你的感觉。’
薛佳凝一字一句地对胡歌说道:‘爱是没有理由的,我就是爱你,不管你是什么模样,这辈子我跟定你了。’”
连周杰伦也没法幸免:
“.带着失落的情绪,侯佩岑和朋友到酒吧去玩到很晚才回家。
刚到家门口,周杰伦气急败坏地窜到她面前:‘你去哪里了?电话你也不接,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啊?’
一连串的提问把侯佩岑吓愣了,委屈的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这一下,周杰伦手忙脚乱了,一个劲问她怎么了,被谁欺负了。
‘就是你,你永远是属于屏幕的,属于你的歌迷的。’
周杰伦明白了,他一把将侯佩岑抱进怀中,让她的脑袋贴着自己的胸口:
‘小傻瓜,对媒体的话怎么当真啊?你听听我的心在说什么,它在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
天知道《知音》都是从哪儿视奸来的这些明星生活,真实的就跟在他们家里装了摄像头似得。
总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百姓们看的是津津有味,并对此深信不疑。
而此次《八小时以外》上的这篇《在我们美国,我刷马桶都能刷出快感》,便是以这样的春秋笔法,写下了陈冲在美国的生活。
文章内容非常详实,从陈冲还没成名的童年讲起,说她是怎么怀揣着对表演的热爱,勇敢地踏上了大荧幕,19岁一举斩获百花影后,成为了影坛最耀眼的新星。
然后又讲陈冲的在美生活,读起来有种公主落难记的既视感,说她穷的吃不起饭,为了维持生计,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不得不放下身段,干各种粗活累活,当过餐厅服务员,在油腻的后厨洗过盘子,在街头发过传单,被路人冷漠对待,还扫过厕所
知道她明星身份的餐厅老板,甚至把她当成招揽顾客的噱头,向客人炫耀:“嗨!伙计!这位美丽的小姐是从内地来的影后!”
文章一会是第三人称视角,一会又跳跃至陈冲的主观视角,就跟真在采访她似得。
“我在刷马桶的时候,我没有半点自残形愧,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属于这个地方的,因此我做这种事的时候非常拼命。”
“做就要做到最好,尤其是刷马桶的时候。”
“我刷的马桶比所有刷马桶的人刷的都干净!”
“真的,刷得比脸盘子都干净!”
“你甚至都可以在那洗脸做饭!”
“.”
陈冲看着这篇文章,气的手都在抖。
如果你长得帅,别人骂你丑,那你是不会生气的,因为你知道他说的是假的。
如果你长得丑,别人骂你丑,那你一定会火冒三丈。
陈冲现在就是这样,她破防了。
因为文章里写的这些东西,都是真的,是她在美国真实经历的事情。
人,越是没什么,越要装作有什么。
陈冲这次回国,之所以在春晚上惺惺作态,从头到脚的优越感,以及满眼对老家人的看不起,就是想包装的她好像在美国过得特别光鲜亮丽。
为啥呢?
自尊心作祟么!
这心态就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孩子跑去大城市里当牛马,看到了大城市的热闹,可自己的生活跟这热闹压根就不搭调。
等过年回到家里,就装的跟上流社会似得开始显摆,说自己今年又谈了多少多少项目,认识了多少多少牛人,现在在某个大公司里担任adc。
陈冲也是如此心态。
要是让国内人知道自己放弃国内的大好前程,结果在美国是洗盘子、刷马桶。
那她不成了笑话么?
她小心翼翼的遮遮掩掩,哪怕顶上“数典忘祖”的骂名,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狼狈。
结果现在《八小时以外》上的一纸文章,就给她精心编织的归国精英人设直接撕了个粉碎。
她在美国的生活,就这么被扒出来,赤裸裸的暴露在公众面前。
尤其是陈冲最不愿意提起的,自己被两名校医欺辱的事儿。
陈冲也不知道这作者怎么知道的,连这事儿都给她写了出来。
真是把底裤都给她扒了个干净。
她哪还能不破防?
“我要告他!”
“我要告他们!”
陈冲身体颤抖着,脸都气的煞白。
可惜这年头,媒体话语权哪是个人可以轻易挑战的。
陈冲虽然是影后,可是去了美国那么多年,国内的人脉没了经营,早已经断掉了,如今想找个帮她的人都找不着。
更何况,这个时候,也没人敢站出来给她说话。
无奈之下,陈冲只好自己写信给《八小时以外》,要求他们撤掉这篇文章,并和这篇文章的作者一起公开给她道歉。
在对外的态度上,《八小时以外》表现得非常强硬,给她的回复是:
你说的情况我们知道了,我们会调查,希望你指出哪里有错误之处,方便我们处理这件事.
陈冲又气个半死。
是,这事儿是没写错一件,可是你们能这么给我扒出来么?
那边儿又回复:
既然没问题,内容都是实事求是的,那我们凭什么道歉?
言下之意就是,你陈冲如今人人喊打那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别找我们的茬,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陈冲郁闷的想吐血。
可如今她又能找谁去伸冤呢?
再往上闹?你猜上面是支持天津文联主办的《八小时以外》,还是她这个一句话惹怒全国人民的女星。
就在陈冲和《八小时以外》交涉的日子里,这篇揭秘的文章已经成了爆款,火遍全国,影响力越来越大。
文里所写的陈冲刷马桶的事儿,也成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一桩趣谈。
陈冲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医学专业人士。
可最近,俩人那叫一个抬不起头。
一下班就缩在家里,都不乐意出门,每次回家路上,街坊们的目光,都让他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单位的时候更狼狈。
时不时有人会过来跟他们求证,你们女儿在美国刷马桶是真的么?
即便脸皮再厚如城墙,听着这么一个问题,也要忍不住的红温。
工人阶级的王德发,三十晚上,因为陈冲那一通话,气的好些天愣是没吃下饭,一个年愣是没过好。
他年纪大了,家里人生怕给他气出什么毛病,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劝。
直到这天,他儿子捧着一册《八小时以外》回到家里。
“爸,你看这个!”
“什么玩意儿?”
“说陈冲的,哎呀,您拿着,您看看。”
王德发这会儿听着陈冲这个名字,太阳穴就一阵突突。
“说她啥了?”
“您看看,看看就知道了。”
“卖啥关子。”
带着几分疑惑,王德发从他儿子手上接过这份杂志。
“咝。”
王德发读了一遍,乐了。
或者说他释怀了。
用后世的话描述就是:“她都那样了,你还跟她生啥气啊?”
王德发轻舒猿臂,眉宇间一扫往日的阴霾。
“让你妈弄口吃的给我。”
“饿了!”
江弦筹备着《芙蓉镇》首映式的事儿。
至于《八小时以外》上的那篇爆款文章。
没错,当然是出自他之手。
对此,江弦并无什么心理负担。
戳人伤疤的事情虽然下作,但是对付下作的人,也只能用下作的手段。
在原定的历史轨迹上,陈冲装死一阵儿,就又跑回她的美国了,最后让春晚扛了大部分火力。
可这一次,既然江弦来了。
那当然不会轻饶过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