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周丽所说,这段时间的文学刊物版面几乎被《你别无选择》这篇霸占了。

  这篇《人民文学》《人民文摘》两部刊物同时以头条位置、超规格待遇刊发的,已在文坛激起千层浪花、万道涟漪。

  但凡和文学沾边的报刊,上面都能看到对这篇的讨论。

  不过和苏童、叶晓湘这些学生们的追捧不同。

  报刊上的发表的文学评论,大多是一些批判的声音。

  就连《文艺报》这部文艺界的权威报刊上面,也刊登了好几篇对《你别无选择》的批判性文章。

  京城,万寿寺西院。

  “就是这个皮箱?”

  江弦接过一只红色的旧皮箱,皮箱表面已然斑驳不堪,依稀可看见“朱自清衣箱到北平清华园”的恭楷毛笔手迹。

  “这是先父的一只衣箱。”

  中年男子客客气气道:“留在家里也没什么用,不如捐给文学馆保存。”

  “感谢您,朱桥森同志,感谢您对文学馆的帮助。”江弦热情的和对方握了握手。

  这位朱桥森的身份可不简单,他是朱自清的三儿子,正儿八经的书香世家后人。

  如今他身居学界高位,官职放到古代,就相当于太子师,因为他教过某位的孙子。

  “倒是我应该感谢你们,”

  朱桥森并没什么架子。

  除了这只衣箱,朱桥森又拿出一副黑边的圆圆的眼镜。

  “这是.”

  “这是先父的眼镜。”

  “哟。”

  江弦捧着这只朱自清戴过的眼镜,颇有几分唏嘘。

  对于一个戴眼镜的人来说,眼镜几乎是陪伴其时间最久的贴身之物了。

  因此,虽未能直接与这位文豪谋面,但此刻通过触碰他遗留的痕迹,江弦仿佛也隔着时空,与朱自清会了次面。

  “唉”

  他见猎心喜,恨不得把这眼镜偷回家里收藏。

  当然了,这样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

  江弦心里有数。

  接受了朱桥森的捐赠,江弦和杨犁又筹备起文学馆的开馆典礼,这事儿原计划是在3月执行,结果因为工程进度,不得不拖到现在。

  到了下午,朱伟过来了,参观了下文学馆,又拿出一份报纸,道:“主编,你忙着筹备文学馆,可能无暇顾及其他,最近《你别无选择》这篇,在文学界引起的反响很大,这上面有篇文章您看一下。”

  “.”

  江弦一瞧,立马瞧见上面登了一篇《你别无选择》的评论。

  收获评论文章,这是预料之中的。

  江弦接过报纸,细看文章,这篇文章出自于一名保守派的现实主义作家之手。

  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你别无选择》塑造的角色,是音乐学院里一群玩世不恭、行为怪诞的问题青年。

  他对这些角色的评语是:吃饱了撑出病来的,脱离群众的精神贵族。

  最后又指出,中都是黑色幽默,没有意义且荒诞。

  对于这样的评价,江弦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你别无选择》注定是一篇会对旧有风格产生冲击的,必然会引发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

  “老朱,不用太在意。”江弦一脸轻松的将报纸还给朱伟,转移话题问道:

  “第四期现在的发行量怎么样?”

  “特别好。”

  朱伟一说到这个,表情又变得精彩起来,“现在才发行不到一个月,发行量就快破百万了,比咱们之前几期卖的都好,主编,咱们这么好的发行量,真的就没有不停刊的希望?”

  “这次停刊对咱们也是个磨砺,你放心,困难是暂时的,我会想办法。”

  江弦给朱伟甩一张大饼过去,稳了稳军心。

  这次停刊的事儿,算是作协内部对江弦和王濛的一次反击。

  以江弦和王濛目前的力量还没办法抵挡这次反击的攻势,当然,他们也不可能毫无对策。

  于是江弦拿出了这篇准备已久的《你别无选择》。

  文学界的事儿,就用文学的方式来解决。

  这篇极富迸发力的,任谁都能看出,江弦这是竖旗插帜,摆开擂台。

  简单来讲就是,现在谁也别在暗处算计了。

  文以载道!

  你们既然觉得我们的道路是“错”的,那我们就拿出“错”到极致的这篇《你别无选择》,让整个文学界来共同讨论,究竟谁对谁错。

  “让你写的东西呢?”朱琳抱着江年年,一见着朱虹就朝她伸出手。

  “我写了。”

  朱虹一脸无奈,从包里取出一篇稿子,“你看看怎么样?”

  “年年,先跟着小姨。”

  朱琳把怀里的小小陛下递给朱虹,自己扭头捧着朱虹的文章仔细读了起来。

  她素来热爱文学,近段时间没少读到报刊上对《你别无选择》这篇的批评。

  在朱琳看来,这些文章已经脱离了批评的范畴,完完全全就是诋毁。

  说《你别无选择》是“垮了的一代”的文学,通篇都是形式狂欢与价值虚无。

  说创作存在误区,是对西方文学思潮的拙劣模仿,用一些音乐术语堆砌障眼法,来掩盖叙事逻辑的混乱。

  说这样的能发表,足以见现实主义在受难。

  更有其者,宣称这篇的价值取向偏差恐将误导青年,应该马上封禁。

  这可把朱琳气坏了。

  “胡说八道!”

  “断章取义!”

  “大扣帽子!”

  京城大妞儿向来敢爱敢恨,朱琳恨不得把说出这些论调的人嘴给撕碎。

  当然了,见江弦被批的这么严重,朱琳也跟着着急,她想撰文回击,可她又不是个钻研文学的人。

  于是只好找上自己那个北大中文系的妹妹,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到她的身上。

  此刻,朱琳将朱虹的文章通篇读个一遍,马上发出了甲方爸爸的不满:

  “我感觉写的还是差点意思,缺乏攻击性。”

  朱虹挠了挠头,“姐,我写的是文学评论,又不是骂人的话,要那么强的攻击性干什么?”

  “你俩说啥呢?”

  刚回到家的江弦,朝着正在密谋的姐妹二人发出了疑问。

  “害,没事儿。”

  朱琳知道江弦最近忙着文学馆开馆典礼的事情,不想让这种事情打扰他。

  “朱虹写了篇文章,我帮她看看。”

  “是么?”

  江弦凑过来,“用我看看么?”

  “不用了,你那么忙,有这功夫还不如多休息休息。”朱琳帮他脱下外套,体贴的搭在衣架上面。

  朱虹见状一阵吃味。

  我就很闲吗?

  忙着准备毕业的事情,还要被你催着写这么一篇文章。

  我到底是你妹妹,还是你的丫鬟。

  另一边,江弦扫一眼稿子,也大概看明白了这是篇什么文章。

  知道自己媳妇心思的他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你别无选择》如今在文学评论界处于一个被批判的位子,这事儿他当然也清楚。

  但江弦并不悲观,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过一次《你别无选择》这篇对文学的意义。

  这篇的优秀,是广大读者们有目共睹的,难道捂着读者们的嘴就能挡住浩浩荡荡的赞誉?

  捂的了一时,也捂不了一世。

  1985年4月24日。

  这一天,沉寂已久的京城西郊万寿寺终于热闹了起来。

  因为今天,这里将正式举行文学馆的开馆典礼。

  典礼举办在大悲坛的小礼堂里头,在江弦看来,这里肯定是简陋的不得了,各方面的条件都比不上后世。

  不过今天,这里真是蓬荜生辉。

  因为群星璀璨。

  作为整个文学界的盛会,几乎整个文学界人士都来出席了。

  巴金从上海赶到京城。

  除了他,还有夏衍、沙汀、盛成、周而复、唐弢、林默涵、骆宾基、冯沐、徐迟、林林、王濛等和各方面领导,加在一起竟然二百多号人。

  京城重要的媒体也几乎都来了。

  接待室里灯光闪烁,江弦、巴金被摄像师们紧紧地围住。

  “让一下、让一下。”

  有人嚷嚷着开了条道,一名身躯佝偻的老者在搀扶下朝着江弦走来。

  江弦瞥见他,赶紧迎过去,恭敬握手。

  “您来了!”

  老者笑笑,身旁的人给他介绍:

  “这位就是江弦同志。”

  “大才子啊。”

  老者上下打量他一眼,“出来以后看了你的很多作品,最近听说文学馆的事情,竟然不知道馆长就是你,见谅见谅。”

  “您客气了。”

  江弦讪笑一声。

  与此同时,老者的出现也成了典礼的一个小高潮,记者们的摄像机对准他一阵拍摄。

  因为这个老人叫胡凤。

  自他出狱以后,几乎不在公共场合露面,然而这一次,他竟然出现在文学馆的开馆典礼上,不可谓不令人震动。

  “我带大家参观一下。”身着中山装的杨犁引领着一群人逛起了文学馆。

  “大家注意门上的门把手。”杨犁提醒说。

  众人朝着门上去看,发现所谓的“门把”是两个手掌形状的铸铜件。

  “这个把手是江弦同志的创意,我们把茅盾、巴金两位同志的手形翻了个石膏模,再设计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铸铜件,推着两位同志的手印门把进门,便是与文学巨匠的一次接触。”

  众人啧啧称奇,纷纷朝着门把手看去,发现其上连手掌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个设计有意思。”

  “不失为一份巧思。”

  “江弦同志不光文章写得好,做设计也是天马行空。”

  一群人啧啧赞叹。

  但也有几人并未吭声。

  他们都是作协的内部高层,近几天被读者们的辱骂信攻击的苦不堪言。

  而这些信件的始作俑者便是江弦。

  因为他的一篇《你别无选择》,害得作协挨起了骂。

  看完门把手,又逛了书库、报刊库、档案库、手稿照片库、摄影室、复印室

  “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我们建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

  江弦介绍说,“这里是鲁迅文库,这里是郭末若文库,这里是茅盾文库.”

  他一一介绍一遍,从鲁郭茅巴老曹到光未然、刘白羽这些作家。

  因资料和文学地位的不同,文库大小也不一致。

  贺井之看的难掩心动,四下搜寻自己的文库位置,看来看去却怎么都没找着。

  又瞥见一间小屋,门口一片狼藉,竟然还有几只野狗出入。

  贺敬之眉头一跳。

  这江弦小儿,该不会.

  他过去瞥了一眼,才发现自己想多了,这间破屋子仍旧空着,并不是他的文库。

  “文库如今还在建设之中,以后会更加完善。”江弦补充一句。

  “.”

  贺井之脸色登时一变,惊恐起来。

  以后有没有自己的文库,那岂不是这小子说了算了?

  这.

  他俩一向不睦。

  《人民文摘》停刊的事,他也在背后多有出力。

  贺井之又瞥了一眼身边几人,发现他们脸上也多了几分沉重。

  再看向江弦,贺井之忽然发现这个小子有些棘手起来。

  古代有一种官职,虽然地位不高,但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得罪,那就是史官。

  这会江弦也有些形同于史官的形象。

  他们这些文学家,哪个也没办法做到不顾自己的身后名。

  而这个决定他们身后名的权力,偏偏落到了江弦的手里。

  典礼很快开始,巴金先上台发言。

  “今天我能来我心里很高兴,因为今天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开馆的日子,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应当有一个这样的文学馆,至少应当有一个。现在成立了,这是很好的事情,虽然规模很小,但是从今以后就会从小到大。”

  “.”

  “我相信中国现代文学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文学馆的存在和发展就将证明这个事实。我又病又老,可以工作的日子也不多了,但是只要我一息尚存,我愿意为文学馆的发展出力。我想,这个文学馆是整个集体的事业,所以是人人都有份的,也希望大家出力,把这个文学馆办得更好。将来不但办一个,而且还办两个、三个,各地大的省市都有分馆,这样发展,我相信这个前景是会实现的。”

  巴金发言结束以后,乔木又上去发言,他代表的是上级领导。

  最后轮到江弦。

  作为第一任馆长,也作为文学馆最早的筹建人,一共设了三个发言的机会,第三个机会理所应当的给了他。

  他坐在座位上,身边是一众大佬,对着麦克风开口道:

  “今天到会的各位前辈,各位作家同志们,我参加这次会感到非常兴奋,非常荣幸。”

  “这馆能够成立,能够在今天开馆,这毫无疑义地应该首先归功于我们大家所一致尊敬的,中国现代文学老一辈的巨匠巴金同志的倡议和大力的支持。”

  “没有他的倡议和实际的支持,文学资料馆的成立是不可能的。”

  江弦说了几句开场白,而后往更深层的方向讲去。

  “我相信中国的现代文学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我的新《你别无选择》当中,我写过这么一段:”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