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49章 《狂宴之后》

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更新时间:2025-04-05 23:23:1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嗯,这就都办好了。”

  北大的另外一角,江弦跟着李清泉,刚办理好鲁迅文学院操办的北大写作班入学手续。

  “江弦同志,这是您的证件,收好了。”

  “嗯。”

  北大中文系的主任孙玉石热情的握住江弦的手,“江弦同志,北大欢迎你,美丽的未名湖欢迎你!”

  “您客气。”

  江弦看着自己的证件,心里忍不住一阵开心。

  “这以后,咱也是北大的学生了?”

  “来了北大,就得好好听讲,可不能缺课,两年以后才给你发毕业证呢。”李清泉提醒说。

  “.”

  江弦哑然。

  “不能缺课?”

  “是啊。”

  “那这证件我还是退回去吧。”

  江弦把北大刚给他发的证件往李清泉那儿一推,“您也知道,我这人工作多、事情忙,估摸着是没什么空闲来听课的,别闹得回头北大还得给我寄劝退信。”

  “这”

  李清泉和孙玉石面面相觑。

  这主可够不好伺候的。

  “江弦同志,这哪是说退就退的,我们手续都给你办下来了。”

  “是啊是啊。”

  两人一齐上阵劝说。

  江弦这会儿一脸北大不值钱的表情,“唉,我是真没时间上什么课,和北大没有这个缘分,还是麻烦麻烦你们吧。”

  孙玉石急了。

  且不论今后,就说江弦如今在文学界达成的成就,就足以列入进知名校友当中。

  这名作家虽然年轻,但可是代表作无数,风靡海内外,而且担任着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首任馆长。

  他没了北大,那就是没了一纸文凭。

  北大没了江弦,那是巨大的损失啊!

  “清泉同志,照我看,有些能通融一下的地方还是要通融的。”

  孙玉石做起了李清泉的工作,“作家班的同志们大多缺少理论知识沉淀,听课是必然的,不过江弦同志在文学方面的研究,甚至得到了很多中文系教授的肯定,我看,让他来当个北大讲师也没问题,也就没必要循规蹈矩的来听课了。”

  “.”

  李清泉心里暗骂你个老六。

  当初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因为鲁院的作家班学生们很多都是各地干部,所以当初鲁院和北大商讨这件事的时候,就问过是否能够通融。

  孙玉石拍着桌子态度强硬,“不听课怎么能当北大的学生?这是原则!”

  如今看来,这原则可够灵活的。

  到了江弦这儿就是没必要循规蹈矩了。

  “老孙说的有道理。”李清泉心里如是想着,嘴上却帮着附和。

  “不过嘛。”

  孙玉石话锋一转,“上课可以通融,毕业时候你可得给我们交上来一篇毕业作品,作为学业考核的一部分,这事儿通融不得。”

  江弦一琢磨。

  只要不用上课,你就让我交几篇毕业作品我也不缺啊。

  见已经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最大好处,他也就不再推辞。

  “这个没问题。”

  海盐。

  余华已经回来一个多月了。

  作为“海盐历史上第一个到京城改稿的人”,一夜之间,他成了全海盐公认的人才。

  “我说这孩子,从小那作文写的就好,全让嗡嗡嗡给耽搁了。”

  “是啊,长得就跟文曲星似得,有才。”

  “余华,你那都是怎么写出来的?有啥经验,教教我们家臭小子。”

  “.”

  “呵呵。”面对众人的恭维,余华倒是表现得很平静。

  要说他这次去京城最大的收获,估计就是如愿离开了让他人生灰暗的牙医工作,被调到文化馆。

  多年来,余华始终无法适应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准时上班、下班,这简直太难受。

  在卫生院的时候,早晨7点上班,即使迟到1分钟都会被训斥。

  可他几乎每天都迟到,领导几番说教无果,干脆在医院的走廊里加了一个“上班铃”,提醒大家按时上班。

  于是每天清晨,铃声准时响起,余华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宿舍,而后在心里默问:到底是谁规定的,一定要白天上班?

  可到了文化馆以后不一样了。

  上班第一天,他就故意迟到了几个小时,快到中午才晃晃悠悠地走进文化馆。

  本想试探一下大家的反应,没想到他却成了整个办公室第一个来上班的人。

  他当时就知道,这个地方他来对了!

  他是在天堂找到了一份工作!

  不过余华仍然怀念在京城改稿的日子。

  海盐太小了,大家互相认识,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碰到熟人。

  可京城不一样,京城很自由,而且有着一种独特的“疏离感”。

  京城最大的优点,就是谁也不把谁当回事儿。

  大家需要你的时候,就重视你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算了,一直被关注也不好。

  而且余华很喜欢在《人民文摘》改稿的那段日子。

  绝对不是因为刘蓓。

  《人民文摘》刊物内部的那种氛围,那种宽松的、自由的氛围,令余华觉得自己脑海里的所有灵感每天都在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所以刊物停掉的时候,余华难过了好一阵子,也是带着这份悲伤,他离开了京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海盐。

  当然了,回来以后他也关注过,《人民文摘》是否还有复刊的希望。

  可当上个月,他在文化报刊上看到一众评论家对江弦新《你别无选择》的猛烈批评以后,余华就觉得复刊无望了。

  千万别小看这些批判的力量。

  为啥在80年代就大名鼎鼎的莫言,在获得诺奖的时候,大家竟然对这个名字陌生,甚至觉得这是个冷门作家。

  这是因为95年,他写出了一部《丰乳肥臀》。

  这采用家族史的方式,波澜壮阔地从清朝末年一直写到改革开放,语言极具爆发力。

  《丰乳肥臀》在杂志《大家》发表以后,很快便获得了首届“大家文学奖”。

  奖金空前地达到十万元。

  但是得奖的当日,莫言便遭受了“空前猛烈的袭击”。

  这边就不讨论这部作品了,只说这件事。

  因为《丰乳肥臀》内容的敏感,当即被盖上了一堆罪名,莫言还因此受到很多老作家写告密信的中伤。

  自此事件以后,莫言沉寂四五年,并基本在文坛消失。

  “小余,来这么早啊!”

  文化馆的同仁给余华打声招呼。

  余华看了眼手表指针指在十一点半,“哈哈,不早了。”

  对方竖起个大拇指,“不愧是在京城改过稿的,就是比我们这些小县城里的勤奋,那啥,你来的刚好,这有一份这个月的《文艺报》,你帮忙选出几篇质量高的供大家学习。”

  “成。”

  “千万别累着,这个月能给我就行。”

  “.”

  余华拿着《文艺报》在自己的位子坐下,先是倒了杯茶水,悠悠哉哉的喝个一口。

  虽说海盐不如京城,但这份工作,倒真是他梦寐以求的。

  铺开这个月的《文艺报》,余华扫一眼,马上看到醒目的《你别无选择》。

  “还在批?”

  余华扫了一眼,这篇文章名为《狂宴之后——读‘你别无选择’》

  文章一开篇便提出此前大量评论文章的错误性,而后又提出江弦在文学馆开馆典礼上对进行的作者角度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肯定了《你别无选择》这篇思想上的深刻性与积极性。

  “.回归到的题目。

  中的人物并不像贾教授所设想的那样‘别无选择’,而是都在选择自己的道路。

  这是一场青春的狂宴,有成功也有失败,森森的不获认可,直到最后他的获奖作品给人以无限的冲击:

  ‘远古的质朴和神秘感,生命在自然中显现出无限的活力与力量。好象一道道质朴粗犷的旋律在重峦叠嶂中穿行扭动、膨胀。’

  这段文字算得上是全篇最优美、细心雕琢过的一段,就如狂宴之后的宁静,是一种人性的回归。

  音乐最终要回到人性,森森的音乐有一种强烈的共鸣和冲击力,正是要表达人性的主题,更是这篇所要表达的,我们可以自己作出选择,并且,选择我们想要的那些。”

  《你别无选择》发表一个月有余,关注者众多,余华上个月也看到了各类报纸、杂刊上一些关于的评论,但这次的评论透露着一种不同寻常。

  首先是文章的作者阎纲,这位作家,也是老资格的文艺工作者,此前历任《文艺报》《人民文学》,在国内文学评论界享誉盛名,并且已有消息他即将调任文化部。

  这位的地位导致他的任何文字都代表着一份权威的认可与肯定。

  其次便是这篇评论发表的刊物《文艺报》,作为我国文艺领域最知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刊物,《文艺报》的地位毋庸置疑。

  《狂宴之后——读‘你别无选择’》这篇文章能够登上《文艺报》,说明主流文学界,尤其是官方组织认可了这篇文章的观点与角度。

  上个月,《你别无选择》刚刚发表的时候,《文艺报》上还在对这篇进行大面积的批判,这份来自权威的批判的舆论使得文学界都噤若寒蝉,任何人都没有能力站出来为《你别无选择》这篇正名。

  但这个月,同样是《文艺报》,竟然能在这份报纸上看到对《你别无选择》的重新解析与肯定。

  这无疑透露着官方的一份态度。

  此外,《文艺报》能允许这样的文章发行在刊物上,这绝对是给足了《你别无选择》这篇以及江弦面子。

  《文艺报》发表这篇文章,和否定自己并无区别。

  让官方刊物认错。

  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极难的事情,更别提这份刊物是堂堂《文艺报》了。

  因此,余华心中震撼之余,又赶忙看了一下报纸上的其他评论文章。

  果然又在其他版块上找到好几篇《你别无选择》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的风向齐刷刷都是肯定。

  且这些评论的作者,不乏在学界知名的评论家,李陀、雷达甚至连《人民文学》的主编王濛同志都亲自撰文,称:

  《你别无选择》这篇为新时期文学提供了可以与世界“先进”文学进行对话的可能性!

  “反转了!”

  “这下真反转了!”

  余华发自内心为江弦感到高兴,也为《你别无选择》这篇感到高兴。

  他当然读过这篇,毫无疑问是一部天才之作。

  当然,余华激动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现代派”或者说“先锋派”这一类在中国文学界并无生存土壤的作品,正式的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与肯定。

  这是一个信号。

  就如同小g村的事迹被报道出来一样。

  这篇的被肯定,代表着一度因某些事情被压抑的“现代主义”,终于能重新浮出水面,成为今后文学思潮演进的动力机制!

  这于文学界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余华作为一个先锋派的作家,甚至眼眶都渐渐湿热起来。

  “江弦给我们开创了一个自由写作的新时代!”

  “伟大的江弦同志!”

  “伟大的江弦同志!谢谢你!”

  京城。

  “陛下,贫僧的大乘佛法可够精妙?”

  “嗯啊.”

  一场鱼水之欢过后,朱琳理了理头发,满目娇嗔的瞪一眼江弦。

  “陪你试戏,能试到床上啊!你个东土大唐来的唐僧,真是胆大妄为!”

  “罪过罪过。”

  江弦有模有样的掐了掐佛珠。

  越融入唐僧这个角色,他就越觉得唐僧这个和尚伟大。

  忍不住。

  根本忍不住。

  一见到朱琳那千娇百媚的模样,他就要从金蝉子化身狼人模样。

  “不演了。”朱琳推开他,去哄哭了半天的小小陛下。

  江弦孤身进到书房写字。

  写字嘛,平心静气。

  “主编!”

  “主编!”

  正写着,朱伟冒冒失失的闯进来。

  江弦不满的瞪一眼他,“怎么回事?连气都沉不住。”

  “你看这个!”

  朱伟二话不说,一份报纸拍在江弦面前。

  江弦瞥了一眼。

  这是一份《人民X报》。

  而在其上一块很显眼的版块,发表着一篇关于《你别无选择》的简介。

  它评价道:

  “这部的主题揭示了告别一己私利,融小我于人民的事业中,是对文艺教育中的陈规的反抗。”

  江弦淡定不了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