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是月刊,每月发刊时间是3日。
这个日期可不是说改就能随便改的,发刊日期提前,那印刷厂、发行部都得跟着调整工作。
但这一次,提前发行是上面的命令。
有多上面呢?
江弦跟王濛打听了一下。
只能说,在原定的历史轨迹上,聂卫平赢下中日围棋擂台赛以后,这个人特地请聂卫平去吃了顿饭。
“他老人家说了,虽然别人常给他讲,哀兵必胜,虽然我们处于劣势,但逆转局面不是没有机会。”
“但是他老人家觉得,‘哀兵都只有一个喽!’”
“千万不能让棋手觉得自己是罪人,不能让人家背负上这样的压力,赢了,是民族英雄,输了也没事,明年再来过嘛。”
“.”
江弦笑了笑,“这话还真是豁达。”
“诶,人家的境界,岂是咱们能比的?”王濛开口道。
“棋手们的压力确实大。”
江弦说,“我记得第一局的时候,汪见虹迎战依田纪基,下到一半,汪见虹还流了鼻血。”
顶着没人看好的形势出战,又是面对从未赢过的对手,这压力可想而知。
“那你就安排提前发表吧。”
江弦道:“我发表了这么多作品,还是头一次得到这样的待遇。”
“别说你是头一次了,我也是头一次见呢。”
王濛感叹道:“你小子,以前《人民文学》为你发专号,全刊刊登你的作品,这一次又为了你的,提前在发行日之前发表,真是极尽殊荣!”
“那得感谢领导们的厚爱。”
王濛听得嘴角翘起,“主要是你自己写的好,你这篇,已经在上面传开了,读到的人无不折服。”
“上面对围棋很关注?”
“当然关注了,棋运事关国运,棋运盛,国运盛,当然很关注,你别忘了首任围棋协会的主席是谁。”
王濛道:“另外呢,前两天,我去拜访了一趟陈祖德先生。”
“陈祖德?”
江弦听说过这个名字。
陈祖德是“国手”,比聂卫平老一辈,是老围棋冠军。
金庸是个围棋谜,里经常写围棋,他拜陈祖德为师,陈祖德生病了他请陈祖德去他们家休养,陈祖德还试着摆过“珍珑棋局”,不过现实中摆不出这种情况。
在60年代,陈祖德赢了日本九段棋手两盘棋。
虽然只是两盘棋的胜利,但对中国围棋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两盘棋。
因为在当时,日本九段对于尚在混沌之中摸索的中国棋手,几乎是天神一样的存在。
陈祖德这两盘棋的胜利,无异于打开了自信的天窗,日本围棋也就不再遥不可及。
另外呢,在60年代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的时候,陈祖德执黑的棋全部采用了一种特殊布局。
他的这种特殊布局,速度快,胜率高,后来就成为了国际最流行新型布局。
也就是“中国流”。
围棋界将陈祖德视作“中国流”创始人。
不过聂卫平后来澄清过,其实“中国流”不是陈祖德首创。
“中国流”是日本的安永一最先下出来的,但他没陈祖德有名,所以此事不为人知。
但因为60年代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陈祖德在实战中一鸣惊人地推出了他集大成的“中国流布局”,这才让“中国流”引起了围棋界的关注。
“我那天把你的那篇拿给陈祖德先生看了。”
王濛道:
“陈祖德说,这样的文章,就得被更多人看到,得被更多的围棋棋手看到!”
“你看过他的《超越自我》没?
“他在里面写过一件事情,是说1973年,日本九段棋手坂田荣男来到中国,参加中日围棋对抗赛。”
“当时的坂田荣男,已经超越了挡在他前面多年的吴清源,迎来棋力巅峰,成为日本棋界的多冠王,在棋界的地位如日中天。”
“那一次,坂田荣男在中国连战连胜,且一盘比一盘下得快,那种威势,甚至震慑住了大部分中国棋手。”
“输不丢人,丢人的是当时不少的中国棋手因为害怕他,甚至不敢上场和他对局。”
“陈祖德给我说,当时他看着坂田荣男穿一双拖鞋,在赛场上闲庭信步,走来走去,气的五内俱焚。”
“他说自己当时对中国围棋的那种期待,是无法形容的,但是你这篇把那种情绪全部写出来了,一定要拿出去给更多人看。”
“陈先生身体好点了没?”江弦问。
“还需要休养。”王濛说。
前些年,陈祖德查出了胃癌,不过他不仅战胜了病魔,还在病床上写出了自传名作《超越自我》。
这本书,若说文学水平,当然是比众大家差的远。
但可贵的是,这本书记录了半部新中国围棋发展史,记录了陈祖德带着老总的遗愿和嗡嗡嗡的创伤,扛着中国围棋往前走的全过程。
即便从自传角度来看,那种欲在生命之火不知何时熄灭之前掏尽自己所有放在人间的渴望,也足够打动人。
因此这本自传一经发行,就迅速在国内流行,还改编成了广播剧,感动了一整代人。
因此,能得到陈祖德的赞誉和肯定,这就足够让江弦感到自豪了。
“陈祖德说了,其实咱们中国围棋,不缺技术,缺的就是一个魂儿。”
王濛道:“就说小林光一和钱宇平的那盘棋,本来都赢了,结果钱宇平认输了,为啥呢?心境有问题,要是能拿出你里写的那个人物那种心境,未尝不能战胜小林光一。”
钱宇平和小林光一那一场棋,钱宇平开局不利,一直处于劣势,但到了最后收官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胜机。
聂卫平那天也给江弦讲了这件事的可惜。
当时他们在观局室看到钱宇平胜利在望,一下子炸了窝,全都跑到对局室,想亲眼看看小林光一失败的情景。
结果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们跑到对局室门口时,却看到了钱宇平停钟认输。
聂卫平说,当时钱宇平咧着嘴,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真想冲上去扇他一个嘴巴,臭骂他一顿:“傻瓜,怎么不走下去了,走下去不就赢了吗?”
这事儿过后,群众们给围棋国家队写了三四百封信,都是骂娘的,不理解钱宇平为什么会认输,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就连树哥都亲自过问了这件事。
不过后世有人拿AI跑了这盘棋,AI的观点是钱宇平后面一直没有机会。
只不过以当下的围棋技术尚且不能理解。
“这样的心境,说不定聂卫平就有。”
江弦打趣道:“我听说他为了这次比赛,戒了酒,戒了桥牌。”
1985年8月25日。
“嘿,您说这这天气怪不怪?”
徐晨辉在驾驶位上嘟囔,“这么热的夏天,咋能冷成这样,昨儿晚上那么大的风,那么大的雨,呼呼的,我今儿早上起来一看,我们家胡同口那树都让吹翻了。”
“没砸着人吧?”江弦在后座上问。
“没。”
徐晨辉叨叨说,“不过我听隔壁院儿搭的天棚让掀飞了,把老头儿心疼坏了。”
“.”
两人一边聊着,黑色伏尔加一边往机场驶去。
江弦去机场送人。
今天聂卫平要前往日本。
中日围棋擂台赛,先是江铸久过五关,又历经小林光一斩六将,比赛终于来到第十三局:
聂卫平对小林光一。
这次比赛安排在日本热海。
因此聂卫平要东渡日本。
江弦知道他要出发的消息以后,一早便起来去机场给他送行。
说来也怪,这么热的夏天,昨晚居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
今天天气也不算好,风起云涌,颇有种黑云压城的压抑感。
“江弦,你太客气了,还特地过来送我。”聂卫平见江弦到来,颇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就你一个人?”
江弦看了眼四周。
除了聂卫平的家人,就没看到更多人了,国家队的领导和队员是一个都没见到。
一眼望过去,特别冷清,聂卫平也看上去颇有些形单影只。
再加上今天的天气不好,风雨仍未停歇,气氛显得特别悲凉。
“你们队里人没来送你啊?”
“害。”
聂卫平摆摆手,“今天这不是国手战开幕么,棋院的人都忙着操办,我说那干脆就别来送我了,省的给我徒增压力。”
“也是,还能减轻点压力。”
说着,江弦从包里掏出一本杂志,递到聂卫平的手上。
“来送你,也不知道带什么礼物,想来想去,把我最新发的这篇送你吧。”
“新?”
聂卫平平时也爱,捧起手上杂志看了一眼,《人民文学》1985年第9期。
“第9期?不是还没到9月么?”
“情况特殊。”
江弦解释道:“就因为我的这篇新,刊物提前发行了。”
“还能这样?”
“你上次不是说,让我写一篇围棋的《棋王》么?我这篇写的就是围棋,是一篇关于围棋的。”
“你真写围棋了?”
“围棋和文学是分不开的,你知道川端康成有一篇叫《名人》么?写的就是围棋。”
“我知道,我看过。”
聂卫平说:“那写的是围棋史上最有名的棋局之一,本因坊秀哉的最后一战,你不看棋谱,可能不知道,在所有的棋谱中,都要将那一局棋收入其中,每个学围棋的都要去看那盘棋。”
《名人》是川端康成最好的之一,写的是日本围棋名人“本因坊秀哉”的引退棋赛:
大竹七段好胜心极强,向已达悟觉境界的围棋名人挑战,棋赛因名人生病不时中断,竟然下了长达半年才结束,赛后不久,名人因病去世。
这篇是纪实,这局棋也是现实中真实的一盘,正是“本因坊秀哉”告退棋界的一盘棋,只不过迎战的是还是新人棋手的木谷实。
而木谷实正是大竹英雄、加藤正夫、赵治勋、小林光一和武宫正树这些日本超一流棋手的老师,他亲手培养了一个“六超”时代。
“你这次去比赛的地方是日本热海,热海这个地方特别有名,在日本有名作家叫尾崎红叶,他写了一篇叫《金色夜叉》,里男女主人公诀别的地方就是热海。
这篇《金色夜叉》在日本,名气比川端康成的《名人》还大,差不多是咱们中国的《红楼梦》,在热海这个地方下棋,一定是件很愉快的事情。”江弦说。
聂卫平笑了笑,“作家说话就是不一样,虽然今天棋院一个人都没来,但是你一个人顶一百个,他们来了,配合着今天的天气,指定是要给我来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
“等你的好消息。”
“嗯。”
无需多言,两人告辞分别。
聂卫平没带多少行李,除了一些必需品,就只有江弦送的《人民文学》,还有氧气瓶,他身体不好,压力一大就得吸氧。
另外,他特地带了一件从女乒国家队借的队服,上面写着“中国”两字。
飞往日本并不需要太久,当晚7点,聂卫平便抵达日本热海。
日本那边还算客气,围棋国家队的主将藤泽秀行九段亲自过来慰问。
翌日,主办方组织观光。
聂卫平被带去一处旅游风景区,参观了下当地风景。
的确如江弦所说,从这里看,热海的风光的确很美。
看着壮阔的大海,蜿蜒起伏的群山,聂卫平心情顿时开阔了不少。
“聂桑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么?”同行的一个小胡子日本棋手这时候开口道。
“什么地方?”
聂卫平看着眼前。
他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平台,高立于海面之上,大约有70多米。
“我没了解过此地,我不知道,还望先生给我讲解。”
小胡子笑了笑。
“这里名叫扇崎展望台,以前许多被赶上绝路的日本人,都会来到这里,纵身一跃,葬身大海,所以,这里是日本有名的自杀圣地。”
“原来如此。”
一向口无遮拦的聂卫平笑了起来。
“你们日本棋院是想让我在这‘死’呀。”
“哈哈哈哈。”
小胡子笑了起来,“聂桑太会开玩笑了。”
“去你妈的。”
聂卫平骂了一句:
“谁会下去还不一定呢!”
这个日期可不是说改就能随便改的,发刊日期提前,那印刷厂、发行部都得跟着调整工作。
但这一次,提前发行是上面的命令。
有多上面呢?
江弦跟王濛打听了一下。
只能说,在原定的历史轨迹上,聂卫平赢下中日围棋擂台赛以后,这个人特地请聂卫平去吃了顿饭。
“他老人家说了,虽然别人常给他讲,哀兵必胜,虽然我们处于劣势,但逆转局面不是没有机会。”
“但是他老人家觉得,‘哀兵都只有一个喽!’”
“千万不能让棋手觉得自己是罪人,不能让人家背负上这样的压力,赢了,是民族英雄,输了也没事,明年再来过嘛。”
“.”
江弦笑了笑,“这话还真是豁达。”
“诶,人家的境界,岂是咱们能比的?”王濛开口道。
“棋手们的压力确实大。”
江弦说,“我记得第一局的时候,汪见虹迎战依田纪基,下到一半,汪见虹还流了鼻血。”
顶着没人看好的形势出战,又是面对从未赢过的对手,这压力可想而知。
“那你就安排提前发表吧。”
江弦道:“我发表了这么多作品,还是头一次得到这样的待遇。”
“别说你是头一次了,我也是头一次见呢。”
王濛感叹道:“你小子,以前《人民文学》为你发专号,全刊刊登你的作品,这一次又为了你的,提前在发行日之前发表,真是极尽殊荣!”
“那得感谢领导们的厚爱。”
王濛听得嘴角翘起,“主要是你自己写的好,你这篇,已经在上面传开了,读到的人无不折服。”
“上面对围棋很关注?”
“当然关注了,棋运事关国运,棋运盛,国运盛,当然很关注,你别忘了首任围棋协会的主席是谁。”
王濛道:“另外呢,前两天,我去拜访了一趟陈祖德先生。”
“陈祖德?”
江弦听说过这个名字。
陈祖德是“国手”,比聂卫平老一辈,是老围棋冠军。
金庸是个围棋谜,里经常写围棋,他拜陈祖德为师,陈祖德生病了他请陈祖德去他们家休养,陈祖德还试着摆过“珍珑棋局”,不过现实中摆不出这种情况。
在60年代,陈祖德赢了日本九段棋手两盘棋。
虽然只是两盘棋的胜利,但对中国围棋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两盘棋。
因为在当时,日本九段对于尚在混沌之中摸索的中国棋手,几乎是天神一样的存在。
陈祖德这两盘棋的胜利,无异于打开了自信的天窗,日本围棋也就不再遥不可及。
另外呢,在60年代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的时候,陈祖德执黑的棋全部采用了一种特殊布局。
他的这种特殊布局,速度快,胜率高,后来就成为了国际最流行新型布局。
也就是“中国流”。
围棋界将陈祖德视作“中国流”创始人。
不过聂卫平后来澄清过,其实“中国流”不是陈祖德首创。
“中国流”是日本的安永一最先下出来的,但他没陈祖德有名,所以此事不为人知。
但因为60年代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陈祖德在实战中一鸣惊人地推出了他集大成的“中国流布局”,这才让“中国流”引起了围棋界的关注。
“我那天把你的那篇拿给陈祖德先生看了。”
王濛道:
“陈祖德说,这样的文章,就得被更多人看到,得被更多的围棋棋手看到!”
“你看过他的《超越自我》没?
“他在里面写过一件事情,是说1973年,日本九段棋手坂田荣男来到中国,参加中日围棋对抗赛。”
“当时的坂田荣男,已经超越了挡在他前面多年的吴清源,迎来棋力巅峰,成为日本棋界的多冠王,在棋界的地位如日中天。”
“那一次,坂田荣男在中国连战连胜,且一盘比一盘下得快,那种威势,甚至震慑住了大部分中国棋手。”
“输不丢人,丢人的是当时不少的中国棋手因为害怕他,甚至不敢上场和他对局。”
“陈祖德给我说,当时他看着坂田荣男穿一双拖鞋,在赛场上闲庭信步,走来走去,气的五内俱焚。”
“他说自己当时对中国围棋的那种期待,是无法形容的,但是你这篇把那种情绪全部写出来了,一定要拿出去给更多人看。”
“陈先生身体好点了没?”江弦问。
“还需要休养。”王濛说。
前些年,陈祖德查出了胃癌,不过他不仅战胜了病魔,还在病床上写出了自传名作《超越自我》。
这本书,若说文学水平,当然是比众大家差的远。
但可贵的是,这本书记录了半部新中国围棋发展史,记录了陈祖德带着老总的遗愿和嗡嗡嗡的创伤,扛着中国围棋往前走的全过程。
即便从自传角度来看,那种欲在生命之火不知何时熄灭之前掏尽自己所有放在人间的渴望,也足够打动人。
因此这本自传一经发行,就迅速在国内流行,还改编成了广播剧,感动了一整代人。
因此,能得到陈祖德的赞誉和肯定,这就足够让江弦感到自豪了。
“陈祖德说了,其实咱们中国围棋,不缺技术,缺的就是一个魂儿。”
王濛道:“就说小林光一和钱宇平的那盘棋,本来都赢了,结果钱宇平认输了,为啥呢?心境有问题,要是能拿出你里写的那个人物那种心境,未尝不能战胜小林光一。”
钱宇平和小林光一那一场棋,钱宇平开局不利,一直处于劣势,但到了最后收官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胜机。
聂卫平那天也给江弦讲了这件事的可惜。
当时他们在观局室看到钱宇平胜利在望,一下子炸了窝,全都跑到对局室,想亲眼看看小林光一失败的情景。
结果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们跑到对局室门口时,却看到了钱宇平停钟认输。
聂卫平说,当时钱宇平咧着嘴,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真想冲上去扇他一个嘴巴,臭骂他一顿:“傻瓜,怎么不走下去了,走下去不就赢了吗?”
这事儿过后,群众们给围棋国家队写了三四百封信,都是骂娘的,不理解钱宇平为什么会认输,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就连树哥都亲自过问了这件事。
不过后世有人拿AI跑了这盘棋,AI的观点是钱宇平后面一直没有机会。
只不过以当下的围棋技术尚且不能理解。
“这样的心境,说不定聂卫平就有。”
江弦打趣道:“我听说他为了这次比赛,戒了酒,戒了桥牌。”
1985年8月25日。
“嘿,您说这这天气怪不怪?”
徐晨辉在驾驶位上嘟囔,“这么热的夏天,咋能冷成这样,昨儿晚上那么大的风,那么大的雨,呼呼的,我今儿早上起来一看,我们家胡同口那树都让吹翻了。”
“没砸着人吧?”江弦在后座上问。
“没。”
徐晨辉叨叨说,“不过我听隔壁院儿搭的天棚让掀飞了,把老头儿心疼坏了。”
“.”
两人一边聊着,黑色伏尔加一边往机场驶去。
江弦去机场送人。
今天聂卫平要前往日本。
中日围棋擂台赛,先是江铸久过五关,又历经小林光一斩六将,比赛终于来到第十三局:
聂卫平对小林光一。
这次比赛安排在日本热海。
因此聂卫平要东渡日本。
江弦知道他要出发的消息以后,一早便起来去机场给他送行。
说来也怪,这么热的夏天,昨晚居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
今天天气也不算好,风起云涌,颇有种黑云压城的压抑感。
“江弦,你太客气了,还特地过来送我。”聂卫平见江弦到来,颇有些不好意思。
“怎么就你一个人?”
江弦看了眼四周。
除了聂卫平的家人,就没看到更多人了,国家队的领导和队员是一个都没见到。
一眼望过去,特别冷清,聂卫平也看上去颇有些形单影只。
再加上今天的天气不好,风雨仍未停歇,气氛显得特别悲凉。
“你们队里人没来送你啊?”
“害。”
聂卫平摆摆手,“今天这不是国手战开幕么,棋院的人都忙着操办,我说那干脆就别来送我了,省的给我徒增压力。”
“也是,还能减轻点压力。”
说着,江弦从包里掏出一本杂志,递到聂卫平的手上。
“来送你,也不知道带什么礼物,想来想去,把我最新发的这篇送你吧。”
“新?”
聂卫平平时也爱,捧起手上杂志看了一眼,《人民文学》1985年第9期。
“第9期?不是还没到9月么?”
“情况特殊。”
江弦解释道:“就因为我的这篇新,刊物提前发行了。”
“还能这样?”
“你上次不是说,让我写一篇围棋的《棋王》么?我这篇写的就是围棋,是一篇关于围棋的。”
“你真写围棋了?”
“围棋和文学是分不开的,你知道川端康成有一篇叫《名人》么?写的就是围棋。”
“我知道,我看过。”
聂卫平说:“那写的是围棋史上最有名的棋局之一,本因坊秀哉的最后一战,你不看棋谱,可能不知道,在所有的棋谱中,都要将那一局棋收入其中,每个学围棋的都要去看那盘棋。”
《名人》是川端康成最好的之一,写的是日本围棋名人“本因坊秀哉”的引退棋赛:
大竹七段好胜心极强,向已达悟觉境界的围棋名人挑战,棋赛因名人生病不时中断,竟然下了长达半年才结束,赛后不久,名人因病去世。
这篇是纪实,这局棋也是现实中真实的一盘,正是“本因坊秀哉”告退棋界的一盘棋,只不过迎战的是还是新人棋手的木谷实。
而木谷实正是大竹英雄、加藤正夫、赵治勋、小林光一和武宫正树这些日本超一流棋手的老师,他亲手培养了一个“六超”时代。
“你这次去比赛的地方是日本热海,热海这个地方特别有名,在日本有名作家叫尾崎红叶,他写了一篇叫《金色夜叉》,里男女主人公诀别的地方就是热海。
这篇《金色夜叉》在日本,名气比川端康成的《名人》还大,差不多是咱们中国的《红楼梦》,在热海这个地方下棋,一定是件很愉快的事情。”江弦说。
聂卫平笑了笑,“作家说话就是不一样,虽然今天棋院一个人都没来,但是你一个人顶一百个,他们来了,配合着今天的天气,指定是要给我来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
“等你的好消息。”
“嗯。”
无需多言,两人告辞分别。
聂卫平没带多少行李,除了一些必需品,就只有江弦送的《人民文学》,还有氧气瓶,他身体不好,压力一大就得吸氧。
另外,他特地带了一件从女乒国家队借的队服,上面写着“中国”两字。
飞往日本并不需要太久,当晚7点,聂卫平便抵达日本热海。
日本那边还算客气,围棋国家队的主将藤泽秀行九段亲自过来慰问。
翌日,主办方组织观光。
聂卫平被带去一处旅游风景区,参观了下当地风景。
的确如江弦所说,从这里看,热海的风光的确很美。
看着壮阔的大海,蜿蜒起伏的群山,聂卫平心情顿时开阔了不少。
“聂桑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么?”同行的一个小胡子日本棋手这时候开口道。
“什么地方?”
聂卫平看着眼前。
他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平台,高立于海面之上,大约有70多米。
“我没了解过此地,我不知道,还望先生给我讲解。”
小胡子笑了笑。
“这里名叫扇崎展望台,以前许多被赶上绝路的日本人,都会来到这里,纵身一跃,葬身大海,所以,这里是日本有名的自杀圣地。”
“原来如此。”
一向口无遮拦的聂卫平笑了起来。
“你们日本棋院是想让我在这‘死’呀。”
“哈哈哈哈。”
小胡子笑了起来,“聂桑太会开玩笑了。”
“去你妈的。”
聂卫平骂了一句:
“谁会下去还不一定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