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令王献之回到建康,已是深秋十一月,东晋王氏在江东是豪门望族,王献之回到王府,只见临近道路车马拥堵,水泄不通。王府院墙外,更是有羽林卫仗剑把守,此时担任羽林监的正是谢安之子谢琰,谢琰一看是王献之走过来作揖道:“中书令怎此时才回京师?”

  王献之道:“我奉旨赶往东川,战事不利,桓豁病故,故而迟归。”

  “中书令晚来一步呀”

  “今日回京,王家大院戒备森严,究竟出了何事?”

  谢琰道:“实不相瞒,丞相昨晚过逝,今日太后前来吊唁。”

  丞相王彪之是王献之的堂叔,琅琊王氏最为德高望重的当家之人,一听叔叔过逝,王献之大惊失色,说道:“临行之时,叔父多病,未曾想往来一趟...阴阳两隔...”

  谢琰道:“中书令既有王命在身,请速往府上,呈报太后。”

  “多谢放行。”羽林卫让开道路,王献之匆匆来到府上,只见正堂白幡高挂,哭丧有声,多位随太后前来吊唁的大臣皆在院中等候。

  正好尚书仆射谢安在此,王献之道:“仆射大人,太后安在?下官有要事禀告。”

  谢安道:“不知桓豁怎样?”

  “大都督上月病故。”

  一听桓豁病故,谢安心中明白,西征蜀川之事,前功尽弃,谢安道:“既然如此,随我去见太后。”

  此时太后褚蒜子正陪王氏夫人说话,得知王献之回府,便转往前堂。谢安、王献之来到灵堂前,王献之奏道:“启奏太后,上月大都督桓豁病逝,东川兵马今已撤回荆州。”

  “桓豁他去了?”

  “去了,终年五十有八。”

  “王彪之离世,桓朗子又亡,文武二臣,皆撒手人寰,真让哀家痛断心肠。”

  王献之道:“丞相、大都督皆朝廷要职,先后病故,朝政荒废,奏请太后尽早议定人选,以免耽搁政事。”

  “此事可奏于陛下?”

  王献之道:“臣回京之时,已先往宫中,只因天子罢朝,未能奏报。”

  “天子罢朝?”褚蒜子眉间泛起一丝疑云。丞相病故,天子为表示哀痛,都有罢朝的惯例。褚蒜子说道:“昨晚丞相病逝,哀家让天子署理政事,哀家代为吊唁,几时传旨罢朝?”

  “这......”

  谢安道:“中书侍郎车胤,宿卫宫中,辅佐理政,本不该罢朝。”

  “哀家倒真想看看,陛下在宫里忙的什么?起驾,回宫!”

  含章殿是东晋皇帝批阅奏疏的地方,皇帝若不早朝,必在含章殿理政,谢安、王献之跟随褚太后来到含章殿外,大吃一惊。只见院子里站了不少宫女、太监,院子中间正是中书侍郎车胤,跪在殿外,地上摆着一堆奏疏,褚蒜子走到近前,问道:“车侍郎在此长跪,是为何事?”

  一旁小太监赶忙解释道:“陛下理政繁忙,暂不召见臣子......”

  “哀家没问你!”褚太后对车胤道:“卿家历来直言敢谏,厉声正色,为何跪在殿外?”

  车胤道:“回禀太后,悉闻丞相病故,臣尽心辅政,从清早至午时,陛下从未召见,臣也不知缘故。”

  褚太后目光犀利,直视小太监,呵斥道:“陛下安在?”

  “你这狗奴才,也敢欺瞒哀家,左右来人,拔其舌!”

  小太监不得已,带着褚太后和谢安、王献之、车胤三人又去往宝光阁,未到房檐下,已经听得曲乐绕梁,清音徐徐。

  小太监正欲进去禀报,褚太后伸手拦住,侧耳倾听,只听一曲弦音奏罢。陪酒侍奉的几个宠臣,击掌称赞,连声叫好。只听孝武帝道:“方才宫娥献舞,朕有几句诗词,诸公且听。”

  “陛下请言。”

  孝武帝看着献舞宫娥,一个个长得美貌如仙,妖娆妩媚,心中诗句欣然而生。张口吟诵道:

  “瞳眸媚传神,脂粉透香身。玉足莲步起,丰乳翘肥臀。

  腰肢舞浴火,纤指婉销魂。朝夕愿常伴,谁为梦中人?”

  一首香诗艳词,引得四座皆呼,交口称赞,这阿谀奉承正说的起劲,只见褚太后迈步进了宝光阁。说笑间一见太后,欢声戛然而止。孝武帝司马曜赶忙起身离座,众人纷纷跪倒,孝武帝道:“儿臣不知婶娘驾到,有失远迎。”

  “丞相故去,痛失贤臣,陛下既言罢朝,为何在此欢宴酒色,有悖大礼!”

  孝武帝道:“既然罢朝,闲来无事,儿臣才贪杯饮酒......”

  褚蒜子道:“请陛下跪下.......跪下!”

  孝武帝对皇嫂是既敬又怕,只得跪了下来,褚蒜子道:“哀家扶保陛下登基,摄政四载,还政于君,陛下一十五岁,正值华年,不思勤政,反与这群小弄臣,沉溺歌舞,做声色犬马,置社稷于何处?”

  “儿臣知罪,望嫂娘息怒。”

  “哀家岂能不怒?”褚蒜子道:“方才陛下赋诗,竟是枝腰莲足,肥臀丰乳,满口秽杂,小小年纪,不学无术!哀家受先帝托付,今日当严惩天子,取木杖来。”

  几个大臣一看,赶忙求情,谢安跪倒作揖道:“圣人有训,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与尊,古往今来,从无杖责天子的道理。”

  王献之也跪倒:“自盘古开天,只有君杖臣,从无臣杖君,殿上之人,皆不可杖责天子。”

  车胤也跪倒作揖道:“臣为中书侍郎,未能谏言陛下,其罪在臣,愿代受杖责。”

  几个陪酒的弄臣被宫使摁倒,当堂棍责,被打的连声求饶。孝武帝赶忙扶着褚蒜子坐下,一旁说道:“嫂娘暂息雷霆之怒,儿臣日后定当勤政奉公,清心寡欲。”

  “唉......”褚蒜子长叹一声,说道:“来日方长,愿陛下好自为之,勤政自鉴,社稷才有望重兴。”

  ......

  丞相王彪之、大都督桓豁相继去世,罢朝三日,王彪之入土为安,满朝文武,一起上殿,恢复早朝。孝武帝司马曜道:“丞相病故,但政事繁杂,战事未休,当另选良相,署理政事。”

  中书令王献之端朝板奏道:“满朝文武之中,尚书仆射谢安,与家父王羲之齐名江东,号称四俊,当以仆射大人为相,署理天下事。”

  中书侍郎车胤也道:“谢公名冠江东,久怀名望,非他莫属。”

  其他众臣,也纷纷附议,同意此举,唯有谢安低头不语。孝武帝问道:“百官举荐,人心所向,谢卿为何不发一言?”

  谢安端朝板道:“臣徒有其名,并无其实。”

  “爱卿乃江东四俊,闻名遐迩,因何拒不肯受?”

  谢安道:“臣之名望,无非诗词歌赋,为朝廷并无大功,倒是扬州大都督桓冲,功勋卓著,手握雄兵,威名犹在,相比之下,不如请桓冲入朝,辅佐为相。”

  文武百官听了,一个个瞠目结舌,众人对桓家久怀戒备,况桓温、桓济父子在时,窥探皇位,欲夺九锡,早已图谋不轨,若让桓冲入朝,倘若有谋篡之心,如何了得?一个老臣道:“谢大人,桓氏一族,轰都轰不走,还要请回来,岂不成了引狼入室?”

  谢安道:“京师建康与扬州一水之隔,桓冲战功卓著,名望不在谢安之下,且手握重兵,桓氏族人,又争强好胜,倘若生怨气,挥兵渡江,又能奈何?臣之愚见,逢事先想让三分。”

  一听这话,众人这才顿悟,暗自信服,孝武帝:“谢卿虚怀若谷,心存大局,难能可贵,但朕该派何人去请桓冲?”

  谢安道:“中书侍郎车胤,与桓家故交,可担此任。”

  孝武帝又问车胤:“车爱卿,有请桓冲之事,就有劳爱卿去请。”

  车胤道:“让下官前去,桓冲来与不来,我该如何是好?”

  谢安道:“车武子为人刚正,自然是恪守臣节,实言相告。来与不来,无关紧要。”

  “下官明白。”差遣车胤去扬州府,有请桓冲返回建康,担任丞相。扬州府与建康一水之隔,过江便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烟雨东晋,烟雨东晋最新章节,烟雨东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