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在美原停留了两天。
十一月二十,他向东转入左冯翊的奉先县。
霖雨已经停了五日,但余威仍在发力。
道路基本瘫痪,满地枯腐和淤泥,不时还能看见泥石流蠕动。
“喀嚓喀嚓………”马车艰难前行,座下马毂不断传来碎石声和面杖轧肉的迸溅声,探头看,是路上铺陈着一望无尽的星星点点的白骨和颜色红黑深浅不一、混着糊浆黏液的烂肉肢体。
耳边的咔嚓声和令人浑身不适的轧肉声就是轮毂碾过这些骨肉的动静。
原野上也是人畜横陈。
冒着寒风外出觅食的鸦群踩在尸体上踱步扑腾,偶尔抬头盯着这一行不速之客。
至于那些尸体,脸和头皮已经被隆冬冻僵和虫鸟啄烂了。
头发、衣裳被凛风吹遍大地,在夕阳下形成一阵又一阵黑色的风。就掀帘的这么一会功夫,车里就被吹进了很多黑色的毛发和碎渣,吹得宇文柔、高明月脸上、身上和座位上、水碗里、香炉盖上到处都是。
有的头发还能辨认出亡者生前的发型、性别。
视线更远的一些田埂上,稀稀拉拉的形如僵尸的士民杵着木棍摇摇晃晃的走着。大白天的,还有全副武装的大量军队过境,野狼、丧家犬、老虎、鸟群也不避人,在天上,从地下,成群结队跟在这些灾民和车驾队伍后面游荡着,窥伺着。
黑风一吹,就能撂倒几个灾民。一旦倒下,立刻就有一群畜生扑上来,把人一路撕扯走。
人类活动减弱,动物就会进入人类活动区,所以天灾、兵乱往往伴发狼灾、虎患。
宇文柔在圣人和自己身上扒拉了几下,指尖捻出几股黑毛丢出窗外后,赶紧关窗制止:“快放下!”
圣人默然无语。
“别多想,这很正常。”宇文柔拉着他的手安慰道。
圣人耸耸肩:“我还撑得住。”
远远望见奉先城后,圣人跳下马车,登上一个丘陵眺望。
奉先人以党项、回鹘等胡种和关东流氓移民为主。
华夏群众对灾难高度敏感,十月中旬的时候,见雨还没有停的趋势,奉先有经验的男女第一反应也是跑。苗头发生后,奉先令立即出面,劝大伙不要跑,承诺朝廷一定会救灾。百姓见状,哗啦啦跪倒一片:“多谢好心,但即使每家都能领到饼麦,又能吃到几时?”
趁现在还有体力,还没染上瘟疫,能跑赶紧跑,去了安定的地方说不定还能捡条命,留下来就真的悬了。好吧,其实就算跑,活命概率也不大,但比起留在原地等待重建、荒年岁等未知命运的审判,活命概率高一点。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逃河南,填四川………主打一个撞运气,成了保命、发家,不成死在哪算哪,这就是华人的乱世生存之道。
说完大家以头抢地,哭声一片,奉先令也捶胸顿足。但哭也没用,到这会,士民死的死逃的逃,奉天城已然十室九空。
奉先令的尸首被军士抬到了他面前。其因无力阻止治民逃亡,早已自杀。
奉先尉及其他官吏不知所踪。
主持大局的是几十个前同州籍衙兵,但听说他来视察,吓得两腿发软,携家人逃之夭夭藏进了山里。
不过没跑也多大区别。
秩序荡然无存,人相食有半月了。
大概一个月前,一些破产农民开始抱团砸大宅门。可灾情如斯,地主家也没余粮,而且有粮也不能做慈善啊。砸门无效后,灾民就把死人脑袋砍下来,不给粮,就飞尸。
不过随着灾情恶化,这种行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城里人连哭都不敢哭,因为出现了抢尸充饥的现象。只要你家里有哭声,别人就认为这家死了人,就会来抢人。不论白天黑夜,还都有敲闷棍的事。把人打晕了,围杀了,就开煮。因此,随后也没人再敢出门。
有在路边卖“岁娃锅”的。
还有几十个男女攻入一户人家抢劫,结果刚翻下围墙就是几个趔趄。低头一看,脚下一层蚂蚁和黏液,院子里还有几座坟包。这是因为地主全家都饿的饿死病的病死了,但不敢声张,于是先死的被埋在家里,后死的尸体躺在床上,尸水流到床下,最后满门人畜一起烂在家里。
惊奇?建中大饥那会,长安城内的五姓家都大面积饿死过人,皇宫存粮不过数日。武夫们只能吃麦饭、咸菜。地主饿死,那都是司空见惯了。
总之,各种各样的人性拷问。
当然,这些事的主要责任不在暴民。长期的战争使得民间无积蓄,一遇到事,百姓非常容易破产。在求生的驱使下,即使是老好人,也难免尽显兽性。
在丘陵上驻足了一会,视线内开始出现或数十人一堆、或数百人一群的灾民,朝着李皇帝的旗帜中心靠拢,但彼此却不怀好意的互相看着。丘陵周围或站或坐或走的武夫无疑具有极大的威慑力。萧秀、张乘法分出数十队卫士下陂拔刀监视,防止他们继续自相残害。
这些灾民抵达后,奉先土著、熟党项和因为李仁美而内迁编户的回鹘人自发走到了丘陵西边,也就是圣人背后的方向,跟他哭哭啼啼。那些关东移民跟他亲热不起来,看到军队,远远就停下脚步,用期待、悲戚、可怜、疑惑的神色眼巴巴的看着周围军兵官吏和李某。
圣人也看着他们,宇文柔、高明月拎了个马扎一左一右在他身边坐下,三口子一起俯瞰而下,一句话不说。
“吃饱了就从贼造反,活不下去就来关中逃难。在朱温、黄巢治下活不下去就跑,在朝廷治下活不下去就来看着圣人。现在知道谁把尔辈当个人了?”郑延昌在山下背着手走来走去,垮着一张面无表情的老脸,数落着灾民:“今日之事,如何?”
“灾后朝廷不体恤,你们怎么活?”
“安史以来,几个大帅赈过灾?几个大帅在乎过尔辈的韭菜头?”
灾民们听了,讷讷无言。
有人心生感激。
有些忘不了朱温的,暗暗愧疚。
脸厚的,无耻之人,态度则很是随便,骂就骂吧,反正也少不了一块肉。
“以后有点良心。在关中再敢作乱,莫说下次遇到事救济尔辈,不杀光你们就是朝廷无能。”
训完话,郑延昌挥挥手,让官吏组织发粮,转身朝着丘顶扬长而去。
李某人看了这些百姓很久。
这帮人,心还是没收。求人救命,连声大圣都不肯叫。不过也无所屌谓,鄙人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手段对你们执行金式洗脑教育。
城内没跑没死的人在确认外面的军队是圣人带领、是来救灾的之后,也扶老携幼陆陆续续出了城,并推举了十几个地主、士人代表谒见。
为首是个叫邓衷的老逼登:“陛下。”
“奉先城还剩多少人?”
“不足万人。”
“其他人逃了多少,死伤多少?”
“死伤,城加上各乡里,估计至少万余,逃荒者不详。不过,霖雨既息,朝廷又在大力赈灾,等收到消息了,多数会陆续返乡。”邓衷答道。
圣人嗯了一声,又问道:“房子毁了几何。”
“被水淹被泥石摧毁的村庄只是少数,故而不多。”
听到这,圣人道:“粮食的问题,我带的是救急的干粮,并不多,只能管几天。但不用担心,渭桥仓、长安储粮甚足,只是灾疫尚炽,道路泥泞,人手也不充足,一时运不来。等收拾一番,过三五日便会大量向关辅各郡县输粮。你暂代奉先令,主持灾后事务,把我的意思给百姓描述清楚,让他们不要流窜。先就这样。”
说完,圣人捂着脸发了一会呆。
可以预见,救灾支出会很大,可能影响明年无法打大仗。再想想官吏、户口、财货种种损失,真是心里都在滴血。不过等积水汇入黄河,朱大郎、魏博、淄青的日子绝对也不会好过。
朱大郎一定也正在破大防。
毕竟发生地不是中原,而是因为黄河遭了池鱼之殃。
是的,圣人现在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我舍得下血本邀买人心,你朱大舍得吗。
十一月二十,他向东转入左冯翊的奉先县。
霖雨已经停了五日,但余威仍在发力。
道路基本瘫痪,满地枯腐和淤泥,不时还能看见泥石流蠕动。
“喀嚓喀嚓………”马车艰难前行,座下马毂不断传来碎石声和面杖轧肉的迸溅声,探头看,是路上铺陈着一望无尽的星星点点的白骨和颜色红黑深浅不一、混着糊浆黏液的烂肉肢体。
耳边的咔嚓声和令人浑身不适的轧肉声就是轮毂碾过这些骨肉的动静。
原野上也是人畜横陈。
冒着寒风外出觅食的鸦群踩在尸体上踱步扑腾,偶尔抬头盯着这一行不速之客。
至于那些尸体,脸和头皮已经被隆冬冻僵和虫鸟啄烂了。
头发、衣裳被凛风吹遍大地,在夕阳下形成一阵又一阵黑色的风。就掀帘的这么一会功夫,车里就被吹进了很多黑色的毛发和碎渣,吹得宇文柔、高明月脸上、身上和座位上、水碗里、香炉盖上到处都是。
有的头发还能辨认出亡者生前的发型、性别。
视线更远的一些田埂上,稀稀拉拉的形如僵尸的士民杵着木棍摇摇晃晃的走着。大白天的,还有全副武装的大量军队过境,野狼、丧家犬、老虎、鸟群也不避人,在天上,从地下,成群结队跟在这些灾民和车驾队伍后面游荡着,窥伺着。
黑风一吹,就能撂倒几个灾民。一旦倒下,立刻就有一群畜生扑上来,把人一路撕扯走。
人类活动减弱,动物就会进入人类活动区,所以天灾、兵乱往往伴发狼灾、虎患。
宇文柔在圣人和自己身上扒拉了几下,指尖捻出几股黑毛丢出窗外后,赶紧关窗制止:“快放下!”
圣人默然无语。
“别多想,这很正常。”宇文柔拉着他的手安慰道。
圣人耸耸肩:“我还撑得住。”
远远望见奉先城后,圣人跳下马车,登上一个丘陵眺望。
奉先人以党项、回鹘等胡种和关东流氓移民为主。
华夏群众对灾难高度敏感,十月中旬的时候,见雨还没有停的趋势,奉先有经验的男女第一反应也是跑。苗头发生后,奉先令立即出面,劝大伙不要跑,承诺朝廷一定会救灾。百姓见状,哗啦啦跪倒一片:“多谢好心,但即使每家都能领到饼麦,又能吃到几时?”
趁现在还有体力,还没染上瘟疫,能跑赶紧跑,去了安定的地方说不定还能捡条命,留下来就真的悬了。好吧,其实就算跑,活命概率也不大,但比起留在原地等待重建、荒年岁等未知命运的审判,活命概率高一点。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逃河南,填四川………主打一个撞运气,成了保命、发家,不成死在哪算哪,这就是华人的乱世生存之道。
说完大家以头抢地,哭声一片,奉先令也捶胸顿足。但哭也没用,到这会,士民死的死逃的逃,奉天城已然十室九空。
奉先令的尸首被军士抬到了他面前。其因无力阻止治民逃亡,早已自杀。
奉先尉及其他官吏不知所踪。
主持大局的是几十个前同州籍衙兵,但听说他来视察,吓得两腿发软,携家人逃之夭夭藏进了山里。
不过没跑也多大区别。
秩序荡然无存,人相食有半月了。
大概一个月前,一些破产农民开始抱团砸大宅门。可灾情如斯,地主家也没余粮,而且有粮也不能做慈善啊。砸门无效后,灾民就把死人脑袋砍下来,不给粮,就飞尸。
不过随着灾情恶化,这种行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城里人连哭都不敢哭,因为出现了抢尸充饥的现象。只要你家里有哭声,别人就认为这家死了人,就会来抢人。不论白天黑夜,还都有敲闷棍的事。把人打晕了,围杀了,就开煮。因此,随后也没人再敢出门。
有在路边卖“岁娃锅”的。
还有几十个男女攻入一户人家抢劫,结果刚翻下围墙就是几个趔趄。低头一看,脚下一层蚂蚁和黏液,院子里还有几座坟包。这是因为地主全家都饿的饿死病的病死了,但不敢声张,于是先死的被埋在家里,后死的尸体躺在床上,尸水流到床下,最后满门人畜一起烂在家里。
惊奇?建中大饥那会,长安城内的五姓家都大面积饿死过人,皇宫存粮不过数日。武夫们只能吃麦饭、咸菜。地主饿死,那都是司空见惯了。
总之,各种各样的人性拷问。
当然,这些事的主要责任不在暴民。长期的战争使得民间无积蓄,一遇到事,百姓非常容易破产。在求生的驱使下,即使是老好人,也难免尽显兽性。
在丘陵上驻足了一会,视线内开始出现或数十人一堆、或数百人一群的灾民,朝着李皇帝的旗帜中心靠拢,但彼此却不怀好意的互相看着。丘陵周围或站或坐或走的武夫无疑具有极大的威慑力。萧秀、张乘法分出数十队卫士下陂拔刀监视,防止他们继续自相残害。
这些灾民抵达后,奉先土著、熟党项和因为李仁美而内迁编户的回鹘人自发走到了丘陵西边,也就是圣人背后的方向,跟他哭哭啼啼。那些关东移民跟他亲热不起来,看到军队,远远就停下脚步,用期待、悲戚、可怜、疑惑的神色眼巴巴的看着周围军兵官吏和李某。
圣人也看着他们,宇文柔、高明月拎了个马扎一左一右在他身边坐下,三口子一起俯瞰而下,一句话不说。
“吃饱了就从贼造反,活不下去就来关中逃难。在朱温、黄巢治下活不下去就跑,在朝廷治下活不下去就来看着圣人。现在知道谁把尔辈当个人了?”郑延昌在山下背着手走来走去,垮着一张面无表情的老脸,数落着灾民:“今日之事,如何?”
“灾后朝廷不体恤,你们怎么活?”
“安史以来,几个大帅赈过灾?几个大帅在乎过尔辈的韭菜头?”
灾民们听了,讷讷无言。
有人心生感激。
有些忘不了朱温的,暗暗愧疚。
脸厚的,无耻之人,态度则很是随便,骂就骂吧,反正也少不了一块肉。
“以后有点良心。在关中再敢作乱,莫说下次遇到事救济尔辈,不杀光你们就是朝廷无能。”
训完话,郑延昌挥挥手,让官吏组织发粮,转身朝着丘顶扬长而去。
李某人看了这些百姓很久。
这帮人,心还是没收。求人救命,连声大圣都不肯叫。不过也无所屌谓,鄙人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手段对你们执行金式洗脑教育。
城内没跑没死的人在确认外面的军队是圣人带领、是来救灾的之后,也扶老携幼陆陆续续出了城,并推举了十几个地主、士人代表谒见。
为首是个叫邓衷的老逼登:“陛下。”
“奉先城还剩多少人?”
“不足万人。”
“其他人逃了多少,死伤多少?”
“死伤,城加上各乡里,估计至少万余,逃荒者不详。不过,霖雨既息,朝廷又在大力赈灾,等收到消息了,多数会陆续返乡。”邓衷答道。
圣人嗯了一声,又问道:“房子毁了几何。”
“被水淹被泥石摧毁的村庄只是少数,故而不多。”
听到这,圣人道:“粮食的问题,我带的是救急的干粮,并不多,只能管几天。但不用担心,渭桥仓、长安储粮甚足,只是灾疫尚炽,道路泥泞,人手也不充足,一时运不来。等收拾一番,过三五日便会大量向关辅各郡县输粮。你暂代奉先令,主持灾后事务,把我的意思给百姓描述清楚,让他们不要流窜。先就这样。”
说完,圣人捂着脸发了一会呆。
可以预见,救灾支出会很大,可能影响明年无法打大仗。再想想官吏、户口、财货种种损失,真是心里都在滴血。不过等积水汇入黄河,朱大郎、魏博、淄青的日子绝对也不会好过。
朱大郎一定也正在破大防。
毕竟发生地不是中原,而是因为黄河遭了池鱼之殃。
是的,圣人现在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我舍得下血本邀买人心,你朱大舍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