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风沙又如幽燕的春天一般肆虐起来,吹得四下茫茫皆不见。
疏勒河在敦煌正北,正是归义军的兴奋之地。
半个世纪前,吐蕃国势江河日下,自小暗蓄反志如项梁的沙州豪强张议潮看准机会,率索、李、阴、曹诸部蕃汉豪强一夫作难,于是数十万亡国汉儿、突厥、吐谷浑、鞑靼、杂胡…………赢粮而景从,在疏勒河流域鼓噪而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一举颠覆了大蕃统治。从此大论造反,宰相火拼,节级暴死,平凉灭鄯,西收楼兰东越谷,成就至此五十年的浩荡事业。
三圣至今,归义军的统治也像统治它的野蛮吐蕃一样快速堕落。大将作乱,豪强林立,民生凋零,西方异族侵逼,但仍是东西世界的第一路口。在疏勒河沿岸有一路的军城、烽火台、馆驿建筑,正显示了此处的紧要地位。
多年混乱与兼并战争下来,归义军日渐残破,境内怨气冲霄,门庭往往有嚎哭。而河中地区与东亚大陆不约而同的群雄争霸极大破坏了生产,使得可供交换的物资大大减少,商业活动陷入前所未有的衰弱,这又让往来东西的商旅少了许多。
眼见就是山雪融溪,桃花烂漫的季节,流域动静也是稀少。
这么一条大河,此刻冷冷戚戚。鲜见贾人,也没什么市声人烟。
一座破败的军城里,只有一些满脸褶子的白发老卒操练,或在楼上晒太阳发呆。回想当年这左近百万鼓噪,最后形成的人山人海,誓死归国,簇拥着张议潮踏破军府,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景象,知者经停,不免恍若隔世。
这土城的镇将,却是在那场大中惊变依附张议潮的一个毛头汉儿。
这叫做段飞巢的小军头,本是个奴隶。
那日下克上爆发,忽然一群突厥人冲进家门,把他名上那个吐蕃人一家拉到大门口,也不分男女老婴,直接就乱刀全给剁成肉酱,然后扔给他和其他奴隶一根武器,拉着就走。
事后张议潮招揽汉烬,力推王政,他这个不过十二三的小孩,靠着一副形貌和张议潮无异的血统,汉语说得好,居然吃了军饷,当了个娃娃兵。
后来起义军被圣唐改编为归义军,一切按东方藩镇制度化,他糊里糊涂的又提了个外军差遣。只是他生来平庸,也没出身,武艺文化也一般,在乱世自然更就没混头。当了这么多年兵,官虽然升到十将,职务还这个离沙州城甚远的破败土城的镇将,领着几十个人混吃等死。
这部戍军,实有人数三十七,老登占三分之一,新编杂种占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十几岁的童子军,寒酸到了极处。
小小的土城里,一堆小孩和杂种们只是无精打采的站着。
老段旗号不停,聒噪得人耳朵疼,可谁也懒得认真练。老段嗓眼冒烟,站得手脚酸痛,啰嗦到最后,忍无可忍,把令旗一扔,骂道:“你妹的!夹着屁股站直了,枪拿稳了!花拳绣腿的要死不活,真是不想上阵活了。”.
骂完,他又转头望着城头:“几个老不死,下来操练这些犊子!凭俺资格,留在沙州上差也是一句话的功夫…………看犊子多,常人不着落,心狠手辣,俺好心来带,却换得这般对待!”
楼上的,都是和他一样的手脚全是皱纹的白发老登。
听到他叫,晒太阳的姿态动都懒得翻动,还有人在啐痰嘀咕:“练兵…………练个鸟。胳膊没槊杆粗的小孩,放回家才是正道…………”
“这光景,练了兵又如何?东边打不赢李仁美,他舔得一手好屁股,有他圣人爷爷撑腰。西边更别说。龙家也不听招呼…………就两个州的地盘,邑里闾间,也是死气沉沉。还练什么兵?也就是不屑歌胡声,穿妖服,不然老子黄土埋到脖子湾的人,早跑他娘!”
“你要练,自个承担吧。看你练一万兵,又能起什么作用。”
老段望了望半死不活的兵士,听听老登们的议论,想想各种处境,也丧气。在马扎坐了一会,越坐越烦,干脆一起身,披上已经烂糟糟的红披风,踏着草鞋出了土城。
风沙一下将他笼罩。
老段遮着眼睛回望土城。寂寥无声,人迹不见,里头就是荒村一样的两排棚子。归义军混到这步,真让人无语。归义军颓势渐显,他们也不过是在张家和几大豪强的统领下努力生存。结果越是奋斗,越是虚弱。折腾到如今这鸟样,真不知道将来各自死给谁!
那圣人,怎么就是不打过来呢?有长安支援,说不定还能重振荣光,可据说中原也是一团麻,他自顾不暇。想爬过凉州,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走在茫茫沙尘里,老登越想越恼火,干脆走到河边看风景。
才坐下,就看见树林边上,突然冒出一张蓬头垢面的年轻人面孔。
这年轻人戴着幞头,一对长带只是在脑后飞舞。身披绿油油的圆领袍子,躞蹀上被冲刷得锃亮反光,挂着匕首和各式各样的花活。手里一柄剑,脏兮兮的。
目光甫一接触,这人还对着他歪嘴一笑。
接着,剑锋就闪电般抵在他肚子上,这人缓步上前,左手牢牢扣住他的肩膀。老段心跳立刻加速到了极处。那年轻人拍拍他的膀子,嗓音比手中钢刀还要冷硬:“动一下,就流肠子。”
段飞巢一句话不说,只是点头。几十年无数势力混战厮杀出来的老鬼,晓得什么关头不能充好汉。他只是静静的看着年轻人卸下他的佩刀,看着在沙尘里,青衣人背后,又冒出一个青衣人和密密麻麻的披头散发的杂胡人影,人人携带利器,只是围上来,将他团团围住!
“你是谁?”老段见来者似乎并无恶意,沙哑问道:“李仁美的探子?”
“我。”年轻人将他按坐下,收剑入鞘,居高临下:“圣唐使者,门下拾遗崔玄。”
老登愣住。
好半天,才揉揉浊眼:“真的假的?怎么才来?”
崔玄脸色难看,只是怒道:“来看你们丢人的模样么?要不是出使而来,俺一个文官就能端了你们这土城!连头野猪都防不住……………难怪让回鹘人压着打。”
说着,把信物塞给老段。
老段看了一会,还要说些什么,崔玄膀子一使劲,将他提了起来。然后哈哈一笑,摆手转身走开:“老人,回去给你袍泽们带个信,就说帝国诏书到了,要征张大帅入朝。你们自然是改编为国家之师。可入禁军的入禁军。想入关为民的,只管来。”
走了几步,他回头盯着老段,语调冷酷:“这段时间,没我的命令,不许乱动。你们将来命运掌握在我手里!记住,我叫崔玄,是第一批使者!这西域,圣唐复定了!在我后头,还有数万虎狼,整装待发。我的死讯一到,他们会不会立刻出发长征,你们可以试试。”
……………
沙州城北门之外,张承奉魁梧的身形坐在马上,铁甲发黑,火红色的披风被大风吹得猎猎作响。
数千将官士卒,耆老百姓,豪强头领,只是穿戴严整,列阵在后。
这个画面,一如张承奉迎接西凉经略使徐彦若门客的时候。但每个人的表情,已不如那次惬意里带着一点夸耀,而是人人沉重。
疏勒河在敦煌正北,正是归义军的兴奋之地。
半个世纪前,吐蕃国势江河日下,自小暗蓄反志如项梁的沙州豪强张议潮看准机会,率索、李、阴、曹诸部蕃汉豪强一夫作难,于是数十万亡国汉儿、突厥、吐谷浑、鞑靼、杂胡…………赢粮而景从,在疏勒河流域鼓噪而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一举颠覆了大蕃统治。从此大论造反,宰相火拼,节级暴死,平凉灭鄯,西收楼兰东越谷,成就至此五十年的浩荡事业。
三圣至今,归义军的统治也像统治它的野蛮吐蕃一样快速堕落。大将作乱,豪强林立,民生凋零,西方异族侵逼,但仍是东西世界的第一路口。在疏勒河沿岸有一路的军城、烽火台、馆驿建筑,正显示了此处的紧要地位。
多年混乱与兼并战争下来,归义军日渐残破,境内怨气冲霄,门庭往往有嚎哭。而河中地区与东亚大陆不约而同的群雄争霸极大破坏了生产,使得可供交换的物资大大减少,商业活动陷入前所未有的衰弱,这又让往来东西的商旅少了许多。
眼见就是山雪融溪,桃花烂漫的季节,流域动静也是稀少。
这么一条大河,此刻冷冷戚戚。鲜见贾人,也没什么市声人烟。
一座破败的军城里,只有一些满脸褶子的白发老卒操练,或在楼上晒太阳发呆。回想当年这左近百万鼓噪,最后形成的人山人海,誓死归国,簇拥着张议潮踏破军府,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景象,知者经停,不免恍若隔世。
这土城的镇将,却是在那场大中惊变依附张议潮的一个毛头汉儿。
这叫做段飞巢的小军头,本是个奴隶。
那日下克上爆发,忽然一群突厥人冲进家门,把他名上那个吐蕃人一家拉到大门口,也不分男女老婴,直接就乱刀全给剁成肉酱,然后扔给他和其他奴隶一根武器,拉着就走。
事后张议潮招揽汉烬,力推王政,他这个不过十二三的小孩,靠着一副形貌和张议潮无异的血统,汉语说得好,居然吃了军饷,当了个娃娃兵。
后来起义军被圣唐改编为归义军,一切按东方藩镇制度化,他糊里糊涂的又提了个外军差遣。只是他生来平庸,也没出身,武艺文化也一般,在乱世自然更就没混头。当了这么多年兵,官虽然升到十将,职务还这个离沙州城甚远的破败土城的镇将,领着几十个人混吃等死。
这部戍军,实有人数三十七,老登占三分之一,新编杂种占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十几岁的童子军,寒酸到了极处。
小小的土城里,一堆小孩和杂种们只是无精打采的站着。
老段旗号不停,聒噪得人耳朵疼,可谁也懒得认真练。老段嗓眼冒烟,站得手脚酸痛,啰嗦到最后,忍无可忍,把令旗一扔,骂道:“你妹的!夹着屁股站直了,枪拿稳了!花拳绣腿的要死不活,真是不想上阵活了。”.
骂完,他又转头望着城头:“几个老不死,下来操练这些犊子!凭俺资格,留在沙州上差也是一句话的功夫…………看犊子多,常人不着落,心狠手辣,俺好心来带,却换得这般对待!”
楼上的,都是和他一样的手脚全是皱纹的白发老登。
听到他叫,晒太阳的姿态动都懒得翻动,还有人在啐痰嘀咕:“练兵…………练个鸟。胳膊没槊杆粗的小孩,放回家才是正道…………”
“这光景,练了兵又如何?东边打不赢李仁美,他舔得一手好屁股,有他圣人爷爷撑腰。西边更别说。龙家也不听招呼…………就两个州的地盘,邑里闾间,也是死气沉沉。还练什么兵?也就是不屑歌胡声,穿妖服,不然老子黄土埋到脖子湾的人,早跑他娘!”
“你要练,自个承担吧。看你练一万兵,又能起什么作用。”
老段望了望半死不活的兵士,听听老登们的议论,想想各种处境,也丧气。在马扎坐了一会,越坐越烦,干脆一起身,披上已经烂糟糟的红披风,踏着草鞋出了土城。
风沙一下将他笼罩。
老段遮着眼睛回望土城。寂寥无声,人迹不见,里头就是荒村一样的两排棚子。归义军混到这步,真让人无语。归义军颓势渐显,他们也不过是在张家和几大豪强的统领下努力生存。结果越是奋斗,越是虚弱。折腾到如今这鸟样,真不知道将来各自死给谁!
那圣人,怎么就是不打过来呢?有长安支援,说不定还能重振荣光,可据说中原也是一团麻,他自顾不暇。想爬过凉州,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走在茫茫沙尘里,老登越想越恼火,干脆走到河边看风景。
才坐下,就看见树林边上,突然冒出一张蓬头垢面的年轻人面孔。
这年轻人戴着幞头,一对长带只是在脑后飞舞。身披绿油油的圆领袍子,躞蹀上被冲刷得锃亮反光,挂着匕首和各式各样的花活。手里一柄剑,脏兮兮的。
目光甫一接触,这人还对着他歪嘴一笑。
接着,剑锋就闪电般抵在他肚子上,这人缓步上前,左手牢牢扣住他的肩膀。老段心跳立刻加速到了极处。那年轻人拍拍他的膀子,嗓音比手中钢刀还要冷硬:“动一下,就流肠子。”
段飞巢一句话不说,只是点头。几十年无数势力混战厮杀出来的老鬼,晓得什么关头不能充好汉。他只是静静的看着年轻人卸下他的佩刀,看着在沙尘里,青衣人背后,又冒出一个青衣人和密密麻麻的披头散发的杂胡人影,人人携带利器,只是围上来,将他团团围住!
“你是谁?”老段见来者似乎并无恶意,沙哑问道:“李仁美的探子?”
“我。”年轻人将他按坐下,收剑入鞘,居高临下:“圣唐使者,门下拾遗崔玄。”
老登愣住。
好半天,才揉揉浊眼:“真的假的?怎么才来?”
崔玄脸色难看,只是怒道:“来看你们丢人的模样么?要不是出使而来,俺一个文官就能端了你们这土城!连头野猪都防不住……………难怪让回鹘人压着打。”
说着,把信物塞给老段。
老段看了一会,还要说些什么,崔玄膀子一使劲,将他提了起来。然后哈哈一笑,摆手转身走开:“老人,回去给你袍泽们带个信,就说帝国诏书到了,要征张大帅入朝。你们自然是改编为国家之师。可入禁军的入禁军。想入关为民的,只管来。”
走了几步,他回头盯着老段,语调冷酷:“这段时间,没我的命令,不许乱动。你们将来命运掌握在我手里!记住,我叫崔玄,是第一批使者!这西域,圣唐复定了!在我后头,还有数万虎狼,整装待发。我的死讯一到,他们会不会立刻出发长征,你们可以试试。”
……………
沙州城北门之外,张承奉魁梧的身形坐在马上,铁甲发黑,火红色的披风被大风吹得猎猎作响。
数千将官士卒,耆老百姓,豪强头领,只是穿戴严整,列阵在后。
这个画面,一如张承奉迎接西凉经略使徐彦若门客的时候。但每个人的表情,已不如那次惬意里带着一点夸耀,而是人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