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就这么死了,结束了其颇为灿烂的一生。

  虽然比原本历史上早死了一年,可却避免了死于小人之手。

  面对逼死孙策的众人,周瑜和朱治自然恼怒。

  当朱治听得消息之时,就准备带兵前来将一众将校全部击杀。

  可周瑜却制止了朱治的举动,因为他很清楚,孙策不是被逼死的。

  毕竟要想给程普等人一个交代,又给自己家人和麾下将校留一条退路,孙策便唯有一死。

  孙策显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让他动手。

  他本想阻止,可阴差阳错却遂了孙策之愿!

  若是他们因为孙策之死而迁怒众人,那就是不尊重孙策的遗愿。

  所以周瑜冷静下来之后,就对想要发怒的朱治劝解道:

  “伯符之死,乃时势所逼,并非尔等之故,我等若倒戈相攻,反负伯符之愿。”

  “我等所能为之事,乃重伯符遗愿,保其家小,勿造杀孽。”

  朱治闻得其言,方才按下了心中怒火,不再多言。

  随着孙策一死,他们也没了抵抗的理由,没多久便开启城门,献城而降。

  不过投降这一举动仿佛抽去了周瑜的精气神。

  直到被带到刘备面前之时,他也没有任何反应。

  刘备本想试图拉拢一下这个天下奇才,但几番言语,周瑜都是沉默以对。

  无奈之下,老刘只得令人将周瑜带下去好生看管。

  可这时,周瑜无神的眸中却多出了一丝精神道:

  “我等今日降于明公,乃遂伯符之愿。”

  “但不知吴县夺取之后,明公欲如何处置伯符家小?”

  刘备见他主动问话,便犹豫片刻,坦然道:

  “若彼等皆愿降之,吾自当为孙郎养其家小。”

  “可若是彼等仍自顽抗,吾当为麾下将校性命而计!”

  这话就是明摆着告诉周瑜,孙策死了不算完,必须孙家全部投降。

  不然单凭孙策之死,并不能完全保住孙家所有人的性命。

  这时,在一旁的秦瑱上前又多补充了一句:

  “吾知孙家有些子弟性如烈火,公瑾若有意,可往劝降之。”

  “若彼等实在不愿降,日后之事也与公瑾无关!”

  他知道周瑜现在已然心死,但如果周瑜真想保住孙家所有人的性命,那就最好亲自去劝降。

  因为孙策那些家人,可有很多都不是省油的灯!

  无论是孙翊还是孙暠,以及碧眼儿孙权,都是祸乱之源。

  如果周瑜处理不了,他不介意亲自上手。

  而周瑜听着他的话,便皱了皱眉沉思片刻,方才对刘备拱手道:

  “请先往吴县一行,欲助将军劝降彼等!”

  刘备闻言,便看向了一旁的秦瑱,秦瑱微微点头,他便点头道:

  “可也,公瑾可先往之,我大军随后便至!”

  周瑜见之,又对刘备抱拳,看了秦瑱一眼之后,转身离去。

  待得周瑜走后,刘备便有些不解的看向秦瑱道:

  “如今周瑜还未降我军,军师何以便让此人前去劝降?”

  “若是此人一去不返,来日再与我军为敌,又当如何是好?”

  面对老刘的疑问,秦瑱微微一笑,对其解释道:

  “明公并不了解周瑜其人,他与孙策乃刎颈之交,今得孙策托付家小,方才肯降我军。”

  “虽说我军不欲杀孙策家小,可如今终究大事未定,不知彼等所想。”

  “若真有人叛乱,我等势必杀之,此人不知缘故,必然生怨。”

  “故当以此人前去劝降,若他能劝降来,我军自免得一阵厮杀。”

  “若他劝降不成,便知非我军之故,来日我军再杀孙家之人,他也无话可说。”

  “唯有如此,方可定下此人之心,周全我军之义尔!”

  对于周瑜现在的心态,秦瑱当然能理解透彻。

  简单来说,周瑜现在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孙策的家小还未稳定。

  这个家小,并不包括孙辅、孙贲等人,而是孙策的直系亲属。

  这些人有其母吴氏,其弟孙权、孙翊、孙匡、孙朗,其妹孙仁,还有其子孙绍,与三个年少的女儿。

  只要这些人一日没有安置下来,孙策的托付就没有完成。

  而这一大家子想逃出吴郡,显然是很困难的。

  如果弃军而逃,即便逃出吴郡,安危也无法保证。

  如果不弃军而逃,那接下来就是长达千里的追击战。

  所以周瑜如果想要帮孙策安置这一大家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投降他们。

  如此,以刘备名声,不至于会让孙策绝后。

  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控沿海的海船,不让这些人出海。

  想到此处,秦瑱又给了刘备一个建议,分兵先取娄县。

  等娄县夺取之后,再与张飞合军,彻底包围吴县。

  刘备听得此言,当下便令徐盛领其本部兵马前往攻占娄县。

  随后又起大军,带着孙策遗体和朱治等人,一道朝着南方行来。

  而在这时,远在百里之外的吴县显然还未收到孙策的死讯。

  先抵达此处的,乃是吴景兵败,导致无锡被张飞夺取的消息。

  此时,吴县城中,孙家的核心人员与一众臣属正坐在此处商议对策。

  只见堂内主位悬空,孙静与张昭一左一右,其下依次是虞翻、顾雍、孙暠、孙瑜、孙权、孙翊、李术等人。

  众人坐在一起,局势显得有些微妙,或者说有些凝重。

  因为现在的形势,对于孙家来说,已经极为不利。

  毕竟从他们收到的消息来看,孙策正在前线抵御刘备。

  可无锡却被刘备抢先一步夺取进入了手中。

  城内虽然还有万余兵马,但他们和孙策联系却已经被刘备切断。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该如何动作,这显然很难决定。

  依照张昭的建议,是直接发信孙策,劝孙策投降。

  这样,只要孙策一点头,再向刘备求求情,那保住他们的性命不成问题。

  然则他这建议一提出,就被孙静给否决了!

  孙静的理由是现在孙策还在前线奋战,现在一旦投降,刘备绝对容不下孙策。。

  作为孙策的亲叔父,他不能作视孙策死在刘备手上。

  这个理由自然不能说服张昭,因为张昭觉得老刘仁义之名在外。

  只要孙策真心肯降,那刘备就不会杀孙策。

  孙静却又反驳,刘备再仁慈也是雄主,不会妇人之仁。

  现在有兵马,他们还有选择机会,一旦投降,那就是任人宰杀。

  于是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导致堂内气氛越发紧张。

  而就在这时,孙暠忍不住了,起身沉声道:

  “父亲,请恕孩儿直言,眼下我军大势已去。”

  “如此坚守,只会导致我孙氏就此族灭!”

  “张公所言不差,现在我军若是投降刘备,或许还有生机。”

  “今有父亲尚在,孙氏不当以孙策为主。”

  “何不趁此机会献降刘备,以保我孙氏全族?”

  他一说出此言,孙静自是勃然大怒,指着他便道:

  “逆子,伯符乃是汝兄,安敢出此不敬之语?”

  孙暠见之,便是眉头一皱,硬着头皮道:

  “孙伯阳亦是我兄,何以孙伯阳能投降敌军,孩儿不能?”

  孙贲投降了张飞的消息也已传到了吴郡。

  这也是导致现在吴县之内混乱的原因。

  毕竟那可是孙贲,孙家最大的兄长。

  连这个大哥都已经投降,他们这些小兄弟自然有样学样。

  他一说出这话,孙静自然无言以对。

  可暴脾气的孙翊却起身指着孙暠大骂:

  “孙暠,未听叔父言说此举会害死吾兄?”

  “汝安敢如此妄为,竟欲擅自做主?”

  孙翊便是孙策的三弟,也是一众兄弟中脾气最像孙策的一个,极为火爆。

  可他毕竟年少,孙暠一听,便即冷笑道:

  “黄口小儿,汝兄我征战之时,汝还在学堂进学哩。”

  “而今不过学些雕虫小技,也来显眼,汝待如何?”

  孙翊见之,自是受不得激,当场起身便拔刀道:

  “莫以我年少便杀不得你,可敢与我外出一战?”

  “有何不敢,吾早有心教训汝,今日正好行事!”

  孙暠听着,也是腾的一下站起身来,怒目相对。

  孙静身体本就不好,见得子侄如此,一时气得捂住胸口:

  “两个竖子,速速与我坐下,今敌未至,尔等便如此为之,叫外人看了,如何视我孙氏?”

  说实在的,孙坚出身并不太好,其父以种瓜为生。

  这也就导致孙家子侄虽多,却多具草莽之气。

  但终究富贵久了,所以二人也要脸面,一时只得坐下生起了闷气。

  孙静好不容易止住了众人,这才将目光投向了孙翊旁边的孙权道:

  “仲谋,而今孙氏以汝兄为主,今汝兄不在,仲谋为何一言不发。”

  只见孙权其人,方颐大口,紫发闭眼,身材颇为健壮。

  面对孙静的询问,孙权面无表情,声音低沉道:

  “尊者不问,幼者不发,今得诸位在前,议事未定,故不敢言!”

  孙静见他如此懂礼,便怒视孙暠道:

  “汝尚不如仲谋远矣,真竖子也!”

  孙暠闻言,顿时别过头去,冷哼了一声。

  孙静看着自己儿子如此,顿时长出了一口气,又对孙权道:

  “今乃以国事为重,无需顾及虚礼,仲谋但有何言,只管开口既是!”

  孙权听此,这才装作沉思,过了一会儿才道:

  “若依孩儿之见,为今之计,当以张公之言为准!”

  “投降刘备,也无不可,然则叔父之论也是,我孙氏与刘备仇大,刘备恐难容之!”

  “如此观之,我等若是这般投降,兄长难以得免。”

  “当与刘备好生商议,议定条件,若他能免吾兄,我等再降,却也不迟!”

  他的意见也是投降,但并非单纯投降,而是要和刘备谈条件。

  孙静一听这话,自是一阵奇异,抚须沉吟道:

  “可眼下刘备已然占尽优势,如何会轻易答应赦免伯符?”

  “因为刘备想要尽快夺取江东,稳定此地局势!”

  见孙静不解,孙权便摇了摇头,细细分析道:

  “叔父只以为当前刘备占尽优势,并未着眼全局。”

  “依孩儿之见,当前曹袁两家已经势同水火,必要大战!”

  “刘备所以如此猛攻我江东之地,多半是想从中取利。”

  “若是我等现在执意不降,虽说兵败之后我孙氏必亡,但此举显然会耽误刘备的战机。”

  “故而我军越早投降,对刘备越有利,只要我军能提出条件,他多半会应!”

  别看孙权此时才十八岁,可其方十五岁,便已经担任县长,故而论起眼光,他反倒远超孙家其他子弟。

  孙静闻得其言,自是抚须沉思,而张昭见之,则是一脸喜色道:

  “仲谋此论颇有见地,若以此论,刘备必然许之。”

  眼见张昭也觉此事可行,孙静便有了打算,随之又问道:

  “虽说此议可也,然则若是伯符不许,又当如何?”

  而他一说出,便见孙权站起身来,躬身一拜道:

  “孩儿愿亲自前往毗陵劝说兄长,待兄长同意之后,孩儿便往刘备营中一行。”

  孙静看着他直接请命,便即欣慰一笑,当下应了他的请求。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最新章节,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