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秦瑱要他亲自拜见之人,诸葛亮自然十分好奇。
毕竟到了秦瑱这个地步,除了老刘和两位夫人需要用上拜见二字。
还能有谁能让秦瑱亲自带着他前去会见的?
故而下意识的,诸葛亮便觉得秦瑱是得到了什么大才。
唯有如此,才能让秦瑱这般礼贤下士的对待。
不过等他跟着秦瑱来到了郊外,见到要见之人,他便明悟了秦瑱之意。
合着要他见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老丈人黄承彦。
此时这老头正在一处钢铁工坊之中蹲着,两手一边拿着一块砖石,不断打量。
他们刚到,黄承彦便似有感应一般,扭过头来看到众人。
诸葛亮见之,急忙下拜见礼,不料黄承彦看也没看他,直接提着砖到秦瑱面前道:
“子瑄,你给的这耐火砖配方到底对不对?”
“怎的老夫依法制之,却总有裂纹出现!”
见得此状,秦瑱接过砖块一看,便笑道:
“不知黄公这批产了多少砖块,有多少合格?”
黄承彦一听,便往身后那堆砖块一指道:
“似我身后这批,皆是此次所产,合格者不足十分之一二!”
秦瑱见状,便上前查看了起来,诸葛亮抽空便行礼道:
“小子孔明,拜见黄公,不知黄公何时至此?”
他一说话,黄承彦这才注意到诸葛亮就在旁边,顿时奇道:
“汝不在淮南理事,怎的会在此处?”
诸葛亮闻之,急忙将自己来意说了一遍。
黄承彦一听,便点了点头,不以为然道:
“原来如此,既是调你南下,也见刘征东看重。”
“既来之,则安之,好生理事即可!”
言罢,他却没有多说,跟着秦瑱便朝砖块行去。
诸葛亮见状,顿时一异,心说莫非自己总不上门娶亲,黄承彦生怨了不成?
怎么现在对自己这般冷淡,到底谁是女婿啊?
他看那两人在那边研究砖块,便对周瑜问道:
“敢问公瑾兄,黄公与先生这是再做何事?”
周瑜见他吃瘪,自是暗笑,一指远处道:
“孔明至于此处,未见此地在产何物?”
诸葛亮听着,自是朝着远处扫去,便见此地乃是一座极大的工坊。
远处矗立着几座高炉,共有上百壮汉,正赤裸上身,不断鼓动气囊朝里面吹气。
随着众人一鼓气,炉内便冒出冲天火光。
饶是诸葛亮见多识广,见此也是愣了好一会儿才挑眉道:
“莫非是在此地炼铁冶金不成?”
而他一说罢,便见周瑜神秘的摇头一笑道:
“错矣,此非炼铁,而是炼钢!”
诸葛亮一听,自是恍然大悟,露出了一副了然的神色。
原来是在炼钢,怪不得秦瑱会如此重视,甚至让他老丈人亲自上手了!
这里便得说一句,钢铁对于汉末士人来说并不陌生。
因为远在春秋之时,我国就已经掌握了炼渗碳钢及淬火工艺。
而发展到了东汉末年,高炉炼钢和炒钢工艺逐渐出现。
这种工艺极大的降低了钢铁之中的含碳量。
只不过炒钢工艺比较复杂,对人力要求比较大。
使得钢铁一直处于一个产量较低的状态。
要获取纯正钢铁,需要不断淬炼和捶打,这也就是这个时代百炼钢刀由来。
一柄百炼钢刀不仅少见,且价值极为昂贵。
所以秦瑱便寻思改进炼钢工艺,提高钢铁产量。
而要提高钢铁产量,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转炉炼钢。
通过顶部灌入空气,不断与铁水里面的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辅以铁锈降低其中碳含量。
但转炉法需要不少前置科技,比如耐火砖!
秦瑱自然是没精力搞这些的,于是他便给黄承彦写了一封信。
邀请诸葛亮的老丈人来担任这些东西的督造。
本来黄承彦是有点不想来的,但架不住秦瑱在信后稍了一本结构力学。
看完之后,老黄只觉惊为天人,百思不得其解。
无奈之下,他只得先行一步,拖家带口来到了江东。
不为别的,就为和秦瑱讨论这些技巧之术。
可秦瑱却是个不当人的,老黄一来,就赶鸭子上架直接上岗。
好在黄承彦天生喜好此道,若是秦瑱让他治民,他也懒得去干。
可像现在这样给他提供材料和人力供他研究,他自是欣然应允!
这不,一旦碰到问题,老黄就会找到秦瑱,探寻其中之理。
两人在那边蹲着合计了一会儿,秦瑱就给出了问题答案——孔隙率不够。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现在烧制的砖块密度太高。
也亏得他是工科出身,一眼便知问题所在。
“砖块之所以出裂,乃因其内空隙不够。”
“如此受热膨胀,其内之物挤压,故而生裂。”
黄承彦一听这话,便一副长须思虑道:
“若是如此,我取料之前,令人多搅拌半刻,不知如何?”
“半刻不够,起码一刻,此砖还需承重,不然难以得用!”
秦瑱拿着一块砖,重重往地下一敲,砖块应声而断:
“抗折强度还不错,再烧几批,或许便能出产!”
见他判断还需要试验几批,黄承彦这才笑道:
“若是如此,老夫也就无须在此看顾矣!”
说罢他令人将砖块清理干净,跟着秦瑱来到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此时正在观看炼制钢铁,秦瑱见他一脸认真的模样,便笑道;
“怎么,孔明也颇喜观看这制钢之法?”
诸葛亮闻言,下意识便点了点头道:
“以往从未见之,而今观之颇为有趣。”
说着,他反应了过来,见二人讨论完毕,又再度见礼道:
“在下见此物高大,日夜轮转,不知产量如何?”
秦瑱毫不在意的介绍着,一指那几座高炉道:
“光是这工坊,三日可产两千一百,月产两三万斤吧!”
诸葛亮一听,顿时神色一异,惊道:
“此工坊却也不大,竟能月产两三万斤?”
须知一柄长剑约莫三到四斤左右,也即是光这座工坊,一月产量就能铸造至少五六千柄利剑。
光是这一座工坊,就能供起数万大军的钢铁用量。
但他一说罢,黄承彦便在旁抚须一笑道:
“此坊还算是小的,孔明想必未曾去过石头城!”
“秦君于此置钢铁所七座,日产可达两余斤,月产五十余万斤。”
“与之相比,此处只作为实验之所,规模不大!”
诸葛亮一听,更是大惊失色,月产五十万斤,这得锻造多少军械?养起多少大军?
思虑之间,他又想起周瑜刚才给他提起的转炉炼钢,忙道:
“那若是换作先生现在研制的新法炼钢,又能产出多少?”
而秦瑱直接就甩给了他一个数字,预计增产十倍。
实际上诸葛亮之所以惊讶,他自然能理解。
毕竟汉朝时期钢铁产量一年也就在一两万吨左右。
他现在设立的工坊,如果能增产十倍,那一年就是六千万斤的产量。
换算下来,光是他在石头城设置的工坊,年产量就能达到了整个大汉的水平。
可即便如此,秦瑱也嫌产量太少,不够用!
毕竟钢铁是工业之基,没有钢铁就难以增进生产力。
一年两万多吨的产量看起来不少,实际上洒下去,也就是一场毛毛雨。
别的不说,光是远洋舰船,就是耗铁大户。
他也不求增长多少,只求能增长到上百万吨。
这样以后获取东南亚的橡胶之后,就能顺势点亮蒸汽科技。
那样,时代的进步便会如洪流一般,再不可阻挡。
与之相对,改革军械,只不过是附带而已!
但见诸葛亮如此感兴趣,他又带着诸葛亮来到炼钢坊不远处的打铁坊中。
一到此处,便听坊内金鸣之声响个不停,显示其中忙碌。
而其内精壮的汉子于其中来来往往,虽已近秋季,却仍旧燥热不堪。
只见一个个工匠不停将铁水加热,然后灌注模具之中。
滋啦一声,随着一阵水汽升腾,铁匠就开始不断敲打。
诸葛亮作为士子,以往是很少看到这些景象的,此时入得坊内,见此地形貌,便是奇道:
“先生于铁坊炼钢,又带在下来到此处,不知何意也?”
他知秦瑱历来不会无的放矢,既然带他看来了钢铁坊。
那这铸造坊显然也有值得一看的革新之处。
而他问话之间,便见一个中年人上前见礼。
秦瑱见之,听得诸葛亮之言,便对中年人笑道:
“可有刚治好的横刀,可取一柄来观之!”
中年人一听,又去坊内急忙取了一柄细长的刀前来。
只见此刀与汉环首刀不同,此刀与之相比更窄也更为细长。
此时工坊之内灯火通明,光照之下,刀刃显得熠熠生辉。
“好刀!”诸葛亮一看下意识便脱口而出。
可当他细细观察刀刃,却又皱眉道:
“此刀虽利,其刃却窄,恐不耐用啊!”
他一说出此言,秦瑱便一指远处一根木桩笑道:
“耐不耐用,以此桩试试便知!”
说着,他就将横刀递给了诸葛亮,示意他试刀。
别看诸葛亮是个文人形象,实际上还是学过些许剑术的。
虽然难以上阵杀敌,但砍个木桩子还是轻而易举。
只见他接过刀刃,双手持柄,目光死死盯着眼前木桩,猛地一步踏出。
下一秒,咔嚓一声,长刀便嵌入了木桩之中。
见得此状,诸葛亮顿时眼睛一亮,瞬间意识到这个刀优点。
须知他眼前木桩可不细,若是环首刀砍上去,难以入木,顶多入木一寸。
可这刀却能直接入木三四寸之多,锋利无比。
而能砍入这么深却没有崩断,就显示出了其韧性。
如果换成在战场上,那这一刀下去遇到长兵器直接能砍断。
即便遇到身穿扎甲的精锐甲士,也足以破甲!
这种利器,一旦给精锐士兵装配上,那将无往不利。
思虑之间,他又忙拔出刀来,像是看宝贝一般的打量道:
“此刀看似易折,韧性却是不差,不知先生又是如何改进?”
秦瑱见之,自是又给诸葛亮讲解了一番其中变化。
其实现在他拿出的所谓横刀,便是后世的唐刀。
这又涉及到了三种新工艺,分别为夹钢、包钢、贴钢。
唐刀之所以是古代制刀工艺的巅峰,就是因为唐刀使用了领先时代的工艺。
其吸收了汉环首刀锋利的特点,以包钢工艺,使得唐刀便得更为细长耐用。
相比这个时代,砍十几个人就容易崩刃的环首刀,唐刀亦是极大进步。
如此听了一番讲解之后,诸葛亮自是连连点头道:
“先生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属实令在下佩服!”
实际上原本历程的中孔明就喜欢搞这些东西。
因为蜀国国力太弱,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器械上下手。
由此让蜀军装备上了超乎时代的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
现在由于刘备军势力强大,他自然也就没了这些想法。
见秦瑱如此革新利器,他一时佩服不已。
但秦瑱见此,却摆了摆手,摇头道:
“不止如此,还有他物,可随我来!”
诸葛亮一听还有,心中顿时一阵惊讶。
占领江东短短半年时间,秦瑱到底搞了多少东西?
毕竟到了秦瑱这个地步,除了老刘和两位夫人需要用上拜见二字。
还能有谁能让秦瑱亲自带着他前去会见的?
故而下意识的,诸葛亮便觉得秦瑱是得到了什么大才。
唯有如此,才能让秦瑱这般礼贤下士的对待。
不过等他跟着秦瑱来到了郊外,见到要见之人,他便明悟了秦瑱之意。
合着要他见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老丈人黄承彦。
此时这老头正在一处钢铁工坊之中蹲着,两手一边拿着一块砖石,不断打量。
他们刚到,黄承彦便似有感应一般,扭过头来看到众人。
诸葛亮见之,急忙下拜见礼,不料黄承彦看也没看他,直接提着砖到秦瑱面前道:
“子瑄,你给的这耐火砖配方到底对不对?”
“怎的老夫依法制之,却总有裂纹出现!”
见得此状,秦瑱接过砖块一看,便笑道:
“不知黄公这批产了多少砖块,有多少合格?”
黄承彦一听,便往身后那堆砖块一指道:
“似我身后这批,皆是此次所产,合格者不足十分之一二!”
秦瑱见状,便上前查看了起来,诸葛亮抽空便行礼道:
“小子孔明,拜见黄公,不知黄公何时至此?”
他一说话,黄承彦这才注意到诸葛亮就在旁边,顿时奇道:
“汝不在淮南理事,怎的会在此处?”
诸葛亮闻之,急忙将自己来意说了一遍。
黄承彦一听,便点了点头,不以为然道:
“原来如此,既是调你南下,也见刘征东看重。”
“既来之,则安之,好生理事即可!”
言罢,他却没有多说,跟着秦瑱便朝砖块行去。
诸葛亮见状,顿时一异,心说莫非自己总不上门娶亲,黄承彦生怨了不成?
怎么现在对自己这般冷淡,到底谁是女婿啊?
他看那两人在那边研究砖块,便对周瑜问道:
“敢问公瑾兄,黄公与先生这是再做何事?”
周瑜见他吃瘪,自是暗笑,一指远处道:
“孔明至于此处,未见此地在产何物?”
诸葛亮听着,自是朝着远处扫去,便见此地乃是一座极大的工坊。
远处矗立着几座高炉,共有上百壮汉,正赤裸上身,不断鼓动气囊朝里面吹气。
随着众人一鼓气,炉内便冒出冲天火光。
饶是诸葛亮见多识广,见此也是愣了好一会儿才挑眉道:
“莫非是在此地炼铁冶金不成?”
而他一说罢,便见周瑜神秘的摇头一笑道:
“错矣,此非炼铁,而是炼钢!”
诸葛亮一听,自是恍然大悟,露出了一副了然的神色。
原来是在炼钢,怪不得秦瑱会如此重视,甚至让他老丈人亲自上手了!
这里便得说一句,钢铁对于汉末士人来说并不陌生。
因为远在春秋之时,我国就已经掌握了炼渗碳钢及淬火工艺。
而发展到了东汉末年,高炉炼钢和炒钢工艺逐渐出现。
这种工艺极大的降低了钢铁之中的含碳量。
只不过炒钢工艺比较复杂,对人力要求比较大。
使得钢铁一直处于一个产量较低的状态。
要获取纯正钢铁,需要不断淬炼和捶打,这也就是这个时代百炼钢刀由来。
一柄百炼钢刀不仅少见,且价值极为昂贵。
所以秦瑱便寻思改进炼钢工艺,提高钢铁产量。
而要提高钢铁产量,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转炉炼钢。
通过顶部灌入空气,不断与铁水里面的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辅以铁锈降低其中碳含量。
但转炉法需要不少前置科技,比如耐火砖!
秦瑱自然是没精力搞这些的,于是他便给黄承彦写了一封信。
邀请诸葛亮的老丈人来担任这些东西的督造。
本来黄承彦是有点不想来的,但架不住秦瑱在信后稍了一本结构力学。
看完之后,老黄只觉惊为天人,百思不得其解。
无奈之下,他只得先行一步,拖家带口来到了江东。
不为别的,就为和秦瑱讨论这些技巧之术。
可秦瑱却是个不当人的,老黄一来,就赶鸭子上架直接上岗。
好在黄承彦天生喜好此道,若是秦瑱让他治民,他也懒得去干。
可像现在这样给他提供材料和人力供他研究,他自是欣然应允!
这不,一旦碰到问题,老黄就会找到秦瑱,探寻其中之理。
两人在那边蹲着合计了一会儿,秦瑱就给出了问题答案——孔隙率不够。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现在烧制的砖块密度太高。
也亏得他是工科出身,一眼便知问题所在。
“砖块之所以出裂,乃因其内空隙不够。”
“如此受热膨胀,其内之物挤压,故而生裂。”
黄承彦一听这话,便一副长须思虑道:
“若是如此,我取料之前,令人多搅拌半刻,不知如何?”
“半刻不够,起码一刻,此砖还需承重,不然难以得用!”
秦瑱拿着一块砖,重重往地下一敲,砖块应声而断:
“抗折强度还不错,再烧几批,或许便能出产!”
见他判断还需要试验几批,黄承彦这才笑道:
“若是如此,老夫也就无须在此看顾矣!”
说罢他令人将砖块清理干净,跟着秦瑱来到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此时正在观看炼制钢铁,秦瑱见他一脸认真的模样,便笑道;
“怎么,孔明也颇喜观看这制钢之法?”
诸葛亮闻言,下意识便点了点头道:
“以往从未见之,而今观之颇为有趣。”
说着,他反应了过来,见二人讨论完毕,又再度见礼道:
“在下见此物高大,日夜轮转,不知产量如何?”
秦瑱毫不在意的介绍着,一指那几座高炉道:
“光是这工坊,三日可产两千一百,月产两三万斤吧!”
诸葛亮一听,顿时神色一异,惊道:
“此工坊却也不大,竟能月产两三万斤?”
须知一柄长剑约莫三到四斤左右,也即是光这座工坊,一月产量就能铸造至少五六千柄利剑。
光是这一座工坊,就能供起数万大军的钢铁用量。
但他一说罢,黄承彦便在旁抚须一笑道:
“此坊还算是小的,孔明想必未曾去过石头城!”
“秦君于此置钢铁所七座,日产可达两余斤,月产五十余万斤。”
“与之相比,此处只作为实验之所,规模不大!”
诸葛亮一听,更是大惊失色,月产五十万斤,这得锻造多少军械?养起多少大军?
思虑之间,他又想起周瑜刚才给他提起的转炉炼钢,忙道:
“那若是换作先生现在研制的新法炼钢,又能产出多少?”
而秦瑱直接就甩给了他一个数字,预计增产十倍。
实际上诸葛亮之所以惊讶,他自然能理解。
毕竟汉朝时期钢铁产量一年也就在一两万吨左右。
他现在设立的工坊,如果能增产十倍,那一年就是六千万斤的产量。
换算下来,光是他在石头城设置的工坊,年产量就能达到了整个大汉的水平。
可即便如此,秦瑱也嫌产量太少,不够用!
毕竟钢铁是工业之基,没有钢铁就难以增进生产力。
一年两万多吨的产量看起来不少,实际上洒下去,也就是一场毛毛雨。
别的不说,光是远洋舰船,就是耗铁大户。
他也不求增长多少,只求能增长到上百万吨。
这样以后获取东南亚的橡胶之后,就能顺势点亮蒸汽科技。
那样,时代的进步便会如洪流一般,再不可阻挡。
与之相对,改革军械,只不过是附带而已!
但见诸葛亮如此感兴趣,他又带着诸葛亮来到炼钢坊不远处的打铁坊中。
一到此处,便听坊内金鸣之声响个不停,显示其中忙碌。
而其内精壮的汉子于其中来来往往,虽已近秋季,却仍旧燥热不堪。
只见一个个工匠不停将铁水加热,然后灌注模具之中。
滋啦一声,随着一阵水汽升腾,铁匠就开始不断敲打。
诸葛亮作为士子,以往是很少看到这些景象的,此时入得坊内,见此地形貌,便是奇道:
“先生于铁坊炼钢,又带在下来到此处,不知何意也?”
他知秦瑱历来不会无的放矢,既然带他看来了钢铁坊。
那这铸造坊显然也有值得一看的革新之处。
而他问话之间,便见一个中年人上前见礼。
秦瑱见之,听得诸葛亮之言,便对中年人笑道:
“可有刚治好的横刀,可取一柄来观之!”
中年人一听,又去坊内急忙取了一柄细长的刀前来。
只见此刀与汉环首刀不同,此刀与之相比更窄也更为细长。
此时工坊之内灯火通明,光照之下,刀刃显得熠熠生辉。
“好刀!”诸葛亮一看下意识便脱口而出。
可当他细细观察刀刃,却又皱眉道:
“此刀虽利,其刃却窄,恐不耐用啊!”
他一说出此言,秦瑱便一指远处一根木桩笑道:
“耐不耐用,以此桩试试便知!”
说着,他就将横刀递给了诸葛亮,示意他试刀。
别看诸葛亮是个文人形象,实际上还是学过些许剑术的。
虽然难以上阵杀敌,但砍个木桩子还是轻而易举。
只见他接过刀刃,双手持柄,目光死死盯着眼前木桩,猛地一步踏出。
下一秒,咔嚓一声,长刀便嵌入了木桩之中。
见得此状,诸葛亮顿时眼睛一亮,瞬间意识到这个刀优点。
须知他眼前木桩可不细,若是环首刀砍上去,难以入木,顶多入木一寸。
可这刀却能直接入木三四寸之多,锋利无比。
而能砍入这么深却没有崩断,就显示出了其韧性。
如果换成在战场上,那这一刀下去遇到长兵器直接能砍断。
即便遇到身穿扎甲的精锐甲士,也足以破甲!
这种利器,一旦给精锐士兵装配上,那将无往不利。
思虑之间,他又忙拔出刀来,像是看宝贝一般的打量道:
“此刀看似易折,韧性却是不差,不知先生又是如何改进?”
秦瑱见之,自是又给诸葛亮讲解了一番其中变化。
其实现在他拿出的所谓横刀,便是后世的唐刀。
这又涉及到了三种新工艺,分别为夹钢、包钢、贴钢。
唐刀之所以是古代制刀工艺的巅峰,就是因为唐刀使用了领先时代的工艺。
其吸收了汉环首刀锋利的特点,以包钢工艺,使得唐刀便得更为细长耐用。
相比这个时代,砍十几个人就容易崩刃的环首刀,唐刀亦是极大进步。
如此听了一番讲解之后,诸葛亮自是连连点头道:
“先生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属实令在下佩服!”
实际上原本历程的中孔明就喜欢搞这些东西。
因为蜀国国力太弱,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器械上下手。
由此让蜀军装备上了超乎时代的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
现在由于刘备军势力强大,他自然也就没了这些想法。
见秦瑱如此革新利器,他一时佩服不已。
但秦瑱见此,却摆了摆手,摇头道:
“不止如此,还有他物,可随我来!”
诸葛亮一听还有,心中顿时一阵惊讶。
占领江东短短半年时间,秦瑱到底搞了多少东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最新章节,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最新章节,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