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耶和华 第6章 和阿尔斯兰的各种闲聊

小说:吾父耶和华 作者:千翅万瞳 更新时间:2025-02-07 00:31:3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对于盖里斯来说,单纯的取得军事胜利,已经不再是迫切需求了。

  以当下耶路撒冷王国的整合情况,取胜并不困难。

  即便没有盖里斯的出现,内部矛盾严重的埃及王国败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十字军埃及并没有建立一个明确的中央集权政府,各地领主分而治之,领下民族矛盾问题,比之原先的耶路撒冷王国还要严重。

  并非什么比萨拉丁更棘手的敌人。

  盖里斯的重点,放在了自己的教团事业上,以及想要依托教团建立一个和谐互助的地区国际秩序。

  近东地区、包括中东地区,复杂的民族情况,独特的地理条件,都使得此地政权往往支零破碎。

  在这片土地上,以国家为本位进行领土扩张,大多都很快进入一个边际效益快速衰减的状态。

  一旦处理内部问题所消耗的精力,高于领土扩张所能得到的收益,那么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实也就是虚胖。

  受限于内部矛盾,复杂的自然环境。

  在中东地区,不能够有效调动国土内人力资源的国家,不论人口多么庞大、资源多么丰厚,在处理外部问题的时候,都难以高效。

  这个问题萨拉丁其实就遇到了,他一个统治人口千万的大国,将十字军国家三面包围,可真正能快速调动的主力部队,却极少超过三万人。

  要知道,楚汉争霸时期,双方总人口应该是不超过两千万,但相继投入战场的总兵力,怎么说都是几十万这个量级。

  两者相比较,这已经足见中东地区的特殊情况了。

  如此动员能力,在面对游牧民族西迁的时候,难以做出有效抵御,其实就很正常。

  更别说如果历史线没有出现大幅度变动的话,说不准如今蒙古高原上,正在诞生一个前所未有的怪物。

  盖里斯已经开始试图通过阿拉伯人的贸易网,了解远东地区的信息,但想要得到确切信息的回馈,可能还要一两年,或者更长。

  如果以可能出现的蒙古西征为假想敌,那么盖里斯就需要找到一个真正能够快速调动中东地区资源的方式。

  耶路撒冷王国只是其中计划的一步,王国所要做的便是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对埃及发动解放战争,这是耶路撒冷王国高层所达成的共识。

  埃及地区人口集中,信仰清晰,相对来说较为单一,距离耶路撒冷王国本土并不遥远,具备协调起来的可能性。

  而安纳托利亚地区,确切说是安条克以北,作为一个泥潭,则尽量远离,以扶持出新的友好国家作为缓冲国为目标。

  如果该计划完成,那么差不多相当于后世15世纪马穆鲁克的版图。

  想要完成该计划,在王国层次,需要将国力投入进同十字军埃及的竞争、边境摩擦、信仰传播……

  安纳托利亚地区,则需要盖里斯亲自来一趟了。

  第四次十字军,恰好为盖里斯提供了一个机会。

  一个举起罗马旗帜,以罗马为中心,重新构建认同体,建立新国家的机会。

  东帝国还存在的时候,这么做自然是事倍功半,可一旦东帝国灭亡的话,这就方便许多了。

  毕竟,盖里斯怎么说,也是塞浦路斯的Duce,作为前罗马行省,参与进安纳托利亚即将举行的罗马大逃杀,似乎也挺正常的。

  不过,在具体抽调人力北上之前,盖里斯一如既往的选择优先独行。

  在真正建立一个社会前,盖里斯需要了解这片残破的土地,以自己的脚步丈量道路。

  才能走近群众,在与群众共处中,了解他们所需要的,给他们以方向,让他们改变自己原先无法改变的困境。

  并由此钉下一颗钉子,为后续人手的支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

  血色夕阳泼溅在嶙峋山脊,风蚀岩柱如断矛刺向铁灰云层。

  安纳托利亚的大地与天空,亦如此地的政局,总是带着铁腥味。

  驼队踏过干涸河床,不时还夹杂几声马鸣。

  优素福的商队规模壮大了,阿尔斯兰在面对盖里斯的拳威下,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

  虽然他还没有承认盖里斯的宗教先知身份。

  但他承认强者,盖里斯就是毋庸置疑的强者。

  在这个时代,这个民族主义尚且未诞生、未成为共识的时代,为异族的强者服务,其实理所应当。

  甚至于当初罗姆苏丹国建立的时候,面对这个在罗马人土地建立的苏丹国家,阿莱克修斯都去主动支持,从而将其作为与塞尔柱帝国之间的缓冲国,好反对塞尔柱的西进。

  罗马尚且能和罗姆合作,那么一伙突厥人替盖里斯服务又怎么样呢?

  刚好,初来乍到的盖里斯需要向导,他在询问过阿尔斯兰几个问题后,也就将对方留在了身旁。

  其中一个问题便是:“你认为劫掠是一种高尚的战士行为吗?”

  面对这个问题,阿尔斯兰这个年轻人没有立刻回答,反而是犹豫了很久。

  显然,面对盖里斯的问题,阿尔斯兰是有想法的,可那种想法他自己又不太能说服自己。

  在这个时代,许多民族,都天然将劫掠视为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

  早期突厥社会中的战士就以劫掠为荣,认为这是一种证明勇武、积累财富、赢得荣耀的方式。

  想要成为成功的战士不仅要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还要能带回战利品,他们对于成功人士的定义便是如此。

  到最后,阿尔斯兰才给出自己的答案:

  “如果我是苏丹的话,我必然会抨击对领土内的劫掠,可我还不是苏丹,我的族人中,也并没有苏丹。无论如何,我们总归是要活下去的。”

  盖里斯有些意外阿尔斯兰会给出这个答案,或许这就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缘故,毕竟年轻人的总归是能更放肆的去思考世界。

  劫掠会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影响农业税收和粮食供应。

  劫掠商队过多,会降低商人进入该地区的意愿,影响经济发展。

  这些问题,其实是明摆着的。

  但很多人都会刻意忽视,甚至加以否认,要去粉饰吹嘘劫掠的荣耀。

  因为对于游牧生活方式而言,不去进行劫掠,就难以获得物资、牲畜与奴隶。

  确实,相较于种地来说,牧民的财产增值是相当快的,甚至于可以说能做到每年成倍的增长。

  但只要一次灾害,那么牧民的畜牧群就会消失,一切从头再来。

  面对疾病与灾害,游牧民要比定居的农夫更加脆弱。

  在这种情况下,劫掠被太多的游牧民视为理所应当,甚至应当是一种该被推崇的行为了。

  阿尔斯兰能够不去贸然肯定,就已经比他的族人要更加有志向。

  在他的理解里,劫掠是艰难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值得吹嘘的事。

  其他的几个问题,都无足轻重,但也足以让盖里斯能够接纳了。

  就比如:“那如果让你种地就能活下去,你会去种吗?”

  阿尔斯兰的回答是:“种不了一点。”

  “为什么?”

  “种地太累,而且到那个时候,就轮到我被人劫掠了。”

  ……

  干旱、饥渴,烈日将峡谷岩壁晒得发白。

  作为本地人,阿尔斯兰走在队伍的前面,给盖里斯带路。

  他们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正是阿尔斯兰部族所在的地方,那是阿尔斯兰他们的来处

  对于优素福而言,这其实没什么,如果说能恰好借着阿尔斯兰的关系,去做一笔生意,那也挺不错。

  驼铃不时惊起秃鹫与渡鸦,盖里斯这么一行人走在盐碱地上,路途上所见,大多都格外荒芜。

  在这路上,盖里斯也与阿尔斯兰他们简单闲聊了几句。

  就比如说,询问对方先前的时候是要去哪里。

  毕竟,他们这支突厥人队伍,并非是刻意为了劫掠,之所以出现在优素福商队面前的,更多是因为巧合。

  “是苏莱曼陛下,他征召了我们部族,说是要与亚美尼亚人,或者说格鲁吉亚人作战……”

  此苏莱曼自然非后世的奥斯曼苏莱曼,而是基利杰·阿尔斯兰之子,又一位统一了罗姆苏丹国的强权苏丹。

  但他所统治的时期,恰巧与格鲁吉亚王国的黄金时代重叠,在塔玛拉女王的统治下,格鲁吉亚一次又一次取得对周边穆斯林小国的胜利,并且扶持亚美尼亚人夺取地盘。

  “苏莱曼陛下想要遏止贪婪的格鲁吉亚人,所以他在动员整个国家。”

  听到这里的时候,优素福的面色相当不适,他下意识的看向了盖里斯。

  要知道这个消息他先前的时候可不知道,自己这怎么就一头撞进泥潭里了?

  这兵荒马乱的时节,商人行商是最容易被乱兵袭击的。

  “陛下还说了,如果塔玛拉女王愿意皈依伊斯兰教,他可以娶对方为妻,否则让她成为自己的小妾。”

  说到这里的时候,阿尔斯兰反正是发出了一点男人都能理解的细微笑声。

  听得出来,要不了多久,又一次大战,将会在安纳托利亚这片土地上爆发。

  而那一次战争,将会决定谁是这片土地真正的霸主。

  究竟是罗姆又或者格鲁吉亚。

  ……

  当阿尔斯兰带着商队回到他部族附近的时候,已经是双方相遇后的第三天了。

  盖里斯站立在山脊上,身后是潮湿的晨雾,随着阿尔斯兰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草原与山丘交界的地方。

  一些零散破碎的聚落散布在那里。

  有些是简陋的羊毛毡帐篷,有些是土坯和木材搭建而成的临时房屋。

  总的来说数量也并不是很多,或许也就百户不到。

  安纳托利亚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意指东方或日出之地,而小亚细亚则可以简单理解成小亚洲。

  两者在地理层面上是相当重叠的。

  盖里斯如今所处的东安纳托利亚地区,便是对应着后世土耳其的东部边疆。

  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这片地区的地形格外多样,兼具山脉、高原、河谷等地貌,森林与草原相间。

  在历史上,既可以作为农耕区,也可以依靠放牧为生。

  因此,大量的伊斯兰化突厥部族西迁后,在相当长时间里,依旧保留着游牧传统。

  当然,也可以说随着罗姆苏丹国的建立,许多部族开始逐步转向定居。

  阿尔斯兰所在的部族,便处在这么一个过渡。

  “我们已经不再长距离的迁徙了,而是按夏冬季节还有各户划出了草场,驱赶着牧群围绕着这里转场。”

  “春秋的时候,这里人会很多,一个是方便售卖牲口,一个是好能来播种与收割。”

  “这附近不少地方,都已经被我们部族开辟出农田了。”阿尔斯兰的语气有些复杂,谈不上喜悦或者不满。

  听到这里的时候,盖里斯有些意外。

  “你们人如果都在放牧的话,这里的田地怎么照看?”

  阿尔斯兰的回应则是:“有些人受不了放牧的苦,情愿吃种地的苦,也就一直在这里打理田地,除去春秋之外,其实要不了多少人手。”

  “你们这些地里种出来的粮食,是全部算部族的?”

  “嗯。”

  在这样的闲聊中,商队开始靠近定居点,也从那些阿尔斯兰口中的田地旁经过。

  然后盖里斯意识到,阿尔斯兰口中的田地,其实放在天朝与生地没啥区别。

  虽然谈不上刀耕火种吧,但也就真的是随便洒些种子,等到秋天能种出来多少,都是老天爷送的礼。

  如此简陋、原始的农耕模式,大多数时间,自然不需要多少人力。

  而这样的生产模式,也势必做不到土地私有化。

  相较于巴勒斯坦地区较为发达的农业,阿尔斯兰他们部族所处的阶段实在是过于原始了。

  但不论怎么原始,随着土地能够稳定产出粮食后,他们部族也会愈发转型。

  在此过程中,部族逐渐变得更加依赖农业生产,开始定期耕种、储存食物,并建立更稳定的社会结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吾父耶和华,吾父耶和华最新章节,吾父耶和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