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历七年十月十九,徐州利国驿铁矿东麓的一座崭新的火车站台上。
文咸爵士放下镀银单筒望远镜,镜片内的最后一点残影是一台刚刚从火车上卸下来的大型机器——他隐约记得在去年的巴黎博览会上见过一台同样的机器,叫什么“蒸汽水压机”来着,好像可以用来压制纯钢的铁轨没想到太平天国的徐州钢铁厂那么快就有了一台一模一样的设备!
他掏出鳄鱼皮封面的笔记本,在“工业设备”一栏中写下:“发现蒸汽水压机,至少有一台!”
写完之后,文咸并没有马上合起笔记本,只是站在那边呆呆看着本子上的记录
而站在他身边的白斯文目光从他的笔记本上扫过,发现“工业设备”一栏中已经写得密密麻麻了——这才刚到利国铁矿火车站,还没到徐州钢铁厂的厂区呢!
而徐州也仅仅是如今太平天国的两大工业中心之一(还有一个是上海),这要整个考察完毕,文咸估计得写满一整本笔记本了。
罗耀国在工业上的投入简直大的惊人啊!
“开饭啦,开饭啦!”一个车站搬运工工头一边敲着铜锣一边大喊。正在从一列由海州湾码头开来的火车上往下卸货的搬运工们纷纷停下手头的工作,向边上木板搭建的临时餐厅走去。
几个胖乎乎的厨子抬来的木桶里,新蒸的杂面馍馍冒着热气,猪肉炖粉条散发着诱人的油香。刚刚从山东或是淮北农村出来的小伙子们干了一上午的体力活,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一个个甩开腮帮子吃的那叫一个香啊!
工头大声嚷嚷着:“赶紧吃,吃完还有十个车皮的耐火砖要搬.”
一个工人快活地应道:“头儿,又是十车砖头啊.那可得加钱!”
那工头笑道:“咱什么时候在钱上亏过你们?好好干吧.徐州钢城一巷的房子可要开卖了,可以分期付的,赶紧攒个首付,买个两居室,然后就能娶上婆娘了!”
说到攒钱、买房、娶婆娘,车站上马上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原来搬砖也是可以很开心的
摩尔坐在站台的长椅上,手中捧着笔记本,快速记录着:“这里的工人没有监工的鞭子,却有足够的食物和相对而言丰厚的工资。他们的语气中没有疲惫和麻木,而是充满了希望。”他转头对弗里德里希低声说道:“这或许就是工业化的另一种可能——没有资本家的组织和资本,工人依然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很显然,劳动才是构成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
弗里德里希点了点头,用钢笔在自己笔记本上写道:“这里的工人虽然只有伦敦同行们三分之一的工资,但中国低廉的物价,让他们可以享受到比伦敦工人更多的生活资料.这也许就是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密码!”
白斯文站在一旁,冷言冷语道:“那么大的厂子,还有开矿山、修铁路没有几百万两银子怎么开得起来?”他摇着头,低声嘟囔着:“新罗的哪儿来那么多银子?一定是从北京城里抢的!炼出那么多钢又有什么用?还不是造枪造炮造兵舰?归根结底还是要抢啊!”
徐州利国驿车站候车大厅二楼的玻璃窗被蒸汽机车的震动震得嗡嗡作响。来自欧洲的冶金学泰斗贝色麦用沾满石墨粉的手指翻开铸铁封面的生产日志:“殿下,一号转炉本旬共产钢水一百二十炉,单炉容量八吨,总产量九百六十吨——硫含量已降至0.08%,磷含量0.12%您关于碱性炉衬的预言还真是准确无误啊!”
罗耀国摩挲着新淬火的钢铁样品,阳光在试样断口处折射出细密纹路:“炉衬寿命如何?”
“碱性炉衬损耗比预期快三成。”贝色麦从工装口袋掏出块蜂窝状耐火砖残片,“每冶炼四十炉就要更换内衬.但贾汪矿新发现的菱镁矿解决了大问题!”他将一块灰白色矿石放在罗耀国面前,“配合殿下提出的石灰石造渣法,我们终于攻克了脱磷难题.我估计,明年我们的一号转炉就能达成年产五万吨钢的设计产能!如果二号、三号转炉的建设过程一切顺利,1860年徐州钢铁厂的钢产量就能达到十五万吨!”
十五万吨好少啊!对于习惯了十几亿吨钢产量的罗耀国来说,十五万吨钢产量实在是不大够用啊!
“贝色麦先生,我的国家很大,非常大.要把它建设好需要非常非常多的钢铁!”罗耀国对身边的钢铁专家说。
“您需要多少?”贝色麦扶了扶自己的单片眼镜——他知道这位“天使”经常会说出让人大跌眼镜的话,所以他必须扶着点自己的眼镜。
罗耀国思索了一下:“我希望在1890年代时可以达到年产2000万吨!”
“什么?2000万吨”贝色麦连连摇头,“这个目标一百年,不,一百五十年都不可能达成啊!”
罗耀国扫了他一眼:“您保守了!一百五十年后,中国的一个县都能生产超过2000万吨钢!”
“一个县”贝色麦心说:“还好扶住眼镜了,否则非摔碎了不可。
这个时候,玛利亚的小牛皮鞋敲打地砖的声音传来了:“卡尔天师与弗里德里希天师已抵达火车站,他们现在就在3号站台上。”
罗耀国停止了和贝色麦的谈话,快步走到一扇窗户前,举起望远镜向外看去。透过镜片,他看见站台上两个蓄着浓须的身影——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真的是两位祖师爷!
“他们是您在天上的老师吗?”玛利亚的声音听上去有点小激动。
天上的老师罗耀国心说:“要是就好了!他俩的学生搞个选调生不难吧?再次也能去北大研究那什么主义.”
“北王已经想起来了,”玛利亚这时又说,“卡尔天师在天上的上书房里教他和洪天王、冯南王、杨东王一起读书!”
这个“韦犹大”真是会胡说八道啊!
他和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要跟两位祖师爷学过主义,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还能干扑了?
他刚想到这里,韦昌辉的大嗓门就传来了:“九弟,九弟咱们在天上的老师来了!你还不下楼去亲迎?”
候车大厅的铸铁大门轰然洞开,韦昌辉一人当先,快步冲出。这位北王“韦犹大”此刻满面红光,仿佛回到天庭上书房听讲的岁月,一边走一边嚷嚷:“九弟!两位天师驾临,还不速速见礼!”
罗耀国的皮靴钉在青石地面上,目光炯炯地看着那两位“天师”。十步外,摩尔正用在打量那架贝色麦高价从英国订购的水压机。而弗里德里希的笔记本摊在膝头,速写的水压机草图旁赫然标注着德文:“中国人用他们的勤劳换来了欧洲最好的机器——没有资本家。”
“学生罗耀国,见过”罗耀国喉结滚动着咽下“祖师爷“三个字,“见过马先生,恩先生。”
不管怎么说,这个师,罗耀国就是拜了!
摩尔和弗里德里希被罗耀国的话给惊到了,他俩用的可是化名啊!
罗耀国怎么就知道了?
“我们.”弗里德里希刚开口就被罗耀国打断。
“我想起来了,那是你们在天上的名字,”罗耀国也知道自己说漏嘴了,赶紧纠正道,“摩尔先生,弗里德里希先生,欢迎你们来到太平天国。”
怀疑.
摩尔和弗里德里希在心中怀疑!
“摩尔先生和弗里德里希先生有件事情想向吴王殿下请教!”白斯文这个时候忽然开口打破了尴尬。
罗耀国扫了这个大清前任驻欧公使一眼——他当然知道白斯文的真实身份,但人家现在是文咸使团的成员,是阿尔伯特亲王和维多利亚女王的座上宾。
所以罗耀国也不能让人做了他.这不太合适啊!而且这个货的危害也有限。
“白先生,请问吧。”罗耀国笑着道。
“请问.天下间的五万万人如何果腹?”白斯文望着罗耀国,“天下的土地就这么些,本来就吃不饱了,你办了工业还得划一部分去种棉花、种桑树而且工人收入高,吃的好,鸡鸭鱼肉吃得多了,耗粮就更多。土地一平均,本来该断子绝孙的贫户都有机会娶妻生子,人口增长也会更快。请问,将来这数万万人,当何以果腹?”
“你这满清余孽胡言乱语什么?”玛利亚也认识白斯文(她在伦敦就见过他),当场就吼了一嗓子。
罗耀国也抬手按住刀柄:“南洋有暹罗米、爪哇糖、吕宋蕉。太平天国已经有十几艘蒸汽运粮船跑南洋航线,每条船载粮一两千吨,以后南洋还要种更多的粮食,太平天国要造更多的蒸汽船,天国的移民也要大量南下。”
弗里德里希突然插话:“这是殖民!”
“是解放生产力!”罗耀国解释道,“南洋的生产力之所以不足,是因为那里的华人太少如果有5000万华人下南洋,南洋的生产会比现在多100倍,那将是巨大的市场和原料采集地!”
文咸爵士放下镀银单筒望远镜,镜片内的最后一点残影是一台刚刚从火车上卸下来的大型机器——他隐约记得在去年的巴黎博览会上见过一台同样的机器,叫什么“蒸汽水压机”来着,好像可以用来压制纯钢的铁轨没想到太平天国的徐州钢铁厂那么快就有了一台一模一样的设备!
他掏出鳄鱼皮封面的笔记本,在“工业设备”一栏中写下:“发现蒸汽水压机,至少有一台!”
写完之后,文咸并没有马上合起笔记本,只是站在那边呆呆看着本子上的记录
而站在他身边的白斯文目光从他的笔记本上扫过,发现“工业设备”一栏中已经写得密密麻麻了——这才刚到利国铁矿火车站,还没到徐州钢铁厂的厂区呢!
而徐州也仅仅是如今太平天国的两大工业中心之一(还有一个是上海),这要整个考察完毕,文咸估计得写满一整本笔记本了。
罗耀国在工业上的投入简直大的惊人啊!
“开饭啦,开饭啦!”一个车站搬运工工头一边敲着铜锣一边大喊。正在从一列由海州湾码头开来的火车上往下卸货的搬运工们纷纷停下手头的工作,向边上木板搭建的临时餐厅走去。
几个胖乎乎的厨子抬来的木桶里,新蒸的杂面馍馍冒着热气,猪肉炖粉条散发着诱人的油香。刚刚从山东或是淮北农村出来的小伙子们干了一上午的体力活,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一个个甩开腮帮子吃的那叫一个香啊!
工头大声嚷嚷着:“赶紧吃,吃完还有十个车皮的耐火砖要搬.”
一个工人快活地应道:“头儿,又是十车砖头啊.那可得加钱!”
那工头笑道:“咱什么时候在钱上亏过你们?好好干吧.徐州钢城一巷的房子可要开卖了,可以分期付的,赶紧攒个首付,买个两居室,然后就能娶上婆娘了!”
说到攒钱、买房、娶婆娘,车站上马上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原来搬砖也是可以很开心的
摩尔坐在站台的长椅上,手中捧着笔记本,快速记录着:“这里的工人没有监工的鞭子,却有足够的食物和相对而言丰厚的工资。他们的语气中没有疲惫和麻木,而是充满了希望。”他转头对弗里德里希低声说道:“这或许就是工业化的另一种可能——没有资本家的组织和资本,工人依然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很显然,劳动才是构成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
弗里德里希点了点头,用钢笔在自己笔记本上写道:“这里的工人虽然只有伦敦同行们三分之一的工资,但中国低廉的物价,让他们可以享受到比伦敦工人更多的生活资料.这也许就是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密码!”
白斯文站在一旁,冷言冷语道:“那么大的厂子,还有开矿山、修铁路没有几百万两银子怎么开得起来?”他摇着头,低声嘟囔着:“新罗的哪儿来那么多银子?一定是从北京城里抢的!炼出那么多钢又有什么用?还不是造枪造炮造兵舰?归根结底还是要抢啊!”
徐州利国驿车站候车大厅二楼的玻璃窗被蒸汽机车的震动震得嗡嗡作响。来自欧洲的冶金学泰斗贝色麦用沾满石墨粉的手指翻开铸铁封面的生产日志:“殿下,一号转炉本旬共产钢水一百二十炉,单炉容量八吨,总产量九百六十吨——硫含量已降至0.08%,磷含量0.12%您关于碱性炉衬的预言还真是准确无误啊!”
罗耀国摩挲着新淬火的钢铁样品,阳光在试样断口处折射出细密纹路:“炉衬寿命如何?”
“碱性炉衬损耗比预期快三成。”贝色麦从工装口袋掏出块蜂窝状耐火砖残片,“每冶炼四十炉就要更换内衬.但贾汪矿新发现的菱镁矿解决了大问题!”他将一块灰白色矿石放在罗耀国面前,“配合殿下提出的石灰石造渣法,我们终于攻克了脱磷难题.我估计,明年我们的一号转炉就能达成年产五万吨钢的设计产能!如果二号、三号转炉的建设过程一切顺利,1860年徐州钢铁厂的钢产量就能达到十五万吨!”
十五万吨好少啊!对于习惯了十几亿吨钢产量的罗耀国来说,十五万吨钢产量实在是不大够用啊!
“贝色麦先生,我的国家很大,非常大.要把它建设好需要非常非常多的钢铁!”罗耀国对身边的钢铁专家说。
“您需要多少?”贝色麦扶了扶自己的单片眼镜——他知道这位“天使”经常会说出让人大跌眼镜的话,所以他必须扶着点自己的眼镜。
罗耀国思索了一下:“我希望在1890年代时可以达到年产2000万吨!”
“什么?2000万吨”贝色麦连连摇头,“这个目标一百年,不,一百五十年都不可能达成啊!”
罗耀国扫了他一眼:“您保守了!一百五十年后,中国的一个县都能生产超过2000万吨钢!”
“一个县”贝色麦心说:“还好扶住眼镜了,否则非摔碎了不可。
这个时候,玛利亚的小牛皮鞋敲打地砖的声音传来了:“卡尔天师与弗里德里希天师已抵达火车站,他们现在就在3号站台上。”
罗耀国停止了和贝色麦的谈话,快步走到一扇窗户前,举起望远镜向外看去。透过镜片,他看见站台上两个蓄着浓须的身影——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真的是两位祖师爷!
“他们是您在天上的老师吗?”玛利亚的声音听上去有点小激动。
天上的老师罗耀国心说:“要是就好了!他俩的学生搞个选调生不难吧?再次也能去北大研究那什么主义.”
“北王已经想起来了,”玛利亚这时又说,“卡尔天师在天上的上书房里教他和洪天王、冯南王、杨东王一起读书!”
这个“韦犹大”真是会胡说八道啊!
他和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要跟两位祖师爷学过主义,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还能干扑了?
他刚想到这里,韦昌辉的大嗓门就传来了:“九弟,九弟咱们在天上的老师来了!你还不下楼去亲迎?”
候车大厅的铸铁大门轰然洞开,韦昌辉一人当先,快步冲出。这位北王“韦犹大”此刻满面红光,仿佛回到天庭上书房听讲的岁月,一边走一边嚷嚷:“九弟!两位天师驾临,还不速速见礼!”
罗耀国的皮靴钉在青石地面上,目光炯炯地看着那两位“天师”。十步外,摩尔正用在打量那架贝色麦高价从英国订购的水压机。而弗里德里希的笔记本摊在膝头,速写的水压机草图旁赫然标注着德文:“中国人用他们的勤劳换来了欧洲最好的机器——没有资本家。”
“学生罗耀国,见过”罗耀国喉结滚动着咽下“祖师爷“三个字,“见过马先生,恩先生。”
不管怎么说,这个师,罗耀国就是拜了!
摩尔和弗里德里希被罗耀国的话给惊到了,他俩用的可是化名啊!
罗耀国怎么就知道了?
“我们.”弗里德里希刚开口就被罗耀国打断。
“我想起来了,那是你们在天上的名字,”罗耀国也知道自己说漏嘴了,赶紧纠正道,“摩尔先生,弗里德里希先生,欢迎你们来到太平天国。”
怀疑.
摩尔和弗里德里希在心中怀疑!
“摩尔先生和弗里德里希先生有件事情想向吴王殿下请教!”白斯文这个时候忽然开口打破了尴尬。
罗耀国扫了这个大清前任驻欧公使一眼——他当然知道白斯文的真实身份,但人家现在是文咸使团的成员,是阿尔伯特亲王和维多利亚女王的座上宾。
所以罗耀国也不能让人做了他.这不太合适啊!而且这个货的危害也有限。
“白先生,请问吧。”罗耀国笑着道。
“请问.天下间的五万万人如何果腹?”白斯文望着罗耀国,“天下的土地就这么些,本来就吃不饱了,你办了工业还得划一部分去种棉花、种桑树而且工人收入高,吃的好,鸡鸭鱼肉吃得多了,耗粮就更多。土地一平均,本来该断子绝孙的贫户都有机会娶妻生子,人口增长也会更快。请问,将来这数万万人,当何以果腹?”
“你这满清余孽胡言乱语什么?”玛利亚也认识白斯文(她在伦敦就见过他),当场就吼了一嗓子。
罗耀国也抬手按住刀柄:“南洋有暹罗米、爪哇糖、吕宋蕉。太平天国已经有十几艘蒸汽运粮船跑南洋航线,每条船载粮一两千吨,以后南洋还要种更多的粮食,太平天国要造更多的蒸汽船,天国的移民也要大量南下。”
弗里德里希突然插话:“这是殖民!”
“是解放生产力!”罗耀国解释道,“南洋的生产力之所以不足,是因为那里的华人太少如果有5000万华人下南洋,南洋的生产会比现在多100倍,那将是巨大的市场和原料采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