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安京侯已经去了。”
夏守忠顿了顿,又补充道:“皇后那边,正等陛下过去呢”
乾清宫御书房中,隆祐帝抚平宣纸,捋清着思路,微微叹息。
“朕知道了,这就过去吧。”
“摆驾还宫!”
不一会儿,隆祐帝便重回了坤宁宫。
一入宫门内,便见得皇后在外等候已久,连发丝都被风吹得有了些许凌乱。
隆祐帝和煦笑笑,从宫辇上走下来,将自己身上披着的大裳解下,系在了皇后身上。
“虽是三月,可天气仍有微寒,皇后何必在门外候着朕,若着凉则不好了。让御膳房煲份暖汤送来。”
隆祐帝偏头看向其身后的贾元春以及诸多宫女,露出些许不悦来。
宫女尽皆缩了缩脖子,没有冷风吹过,也不禁打起了寒颤。
束紧了大裳系带的皇后,抬手扶住了隆祐帝,温声道:“是臣妾非要在外面等的,并不关她们的事。”
“陛下的龙体更重要,非将大裳给了臣妾,还是快快进房来说话吧。”
两人携手往宫宇中走,皇后还又往后面探头看了看,“陛下不是去见岳凌了?那孩子难道误了时辰没到京城?”
“非也,朕见到他了。”
皇后抬起眼,疑惑问道:“那他为何没往宫里来?”
隆祐帝笑着道:“他舟车辛劳,朕本就不欲多留他,想他早些回去歇息。可后来谈的愈发深入,朕又改变了主意,让他先去尚书房见几位皇子了。”
说着,隆祐帝驻足在抄手游廊间,手扶着汉白玉的栏杆,仰头望天,叹道:“起初,朕以为朕得的是勇冠三军的冠军侯,如今再见了岳凌,朕却是变了念头。”
皇后跟在隆祐帝身侧,接口问道:“陛下如今以为他是什么人物了?”
隆祐帝负手而立,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道:“朕以为,他更像是初出茅庐的诸葛孔明。”
“方才在御书房,他刚与朕上了一课,朕大受裨益。”
缀在二人身后的宫女们,此刻皆是惊诧不已。
在众女之前的贾元春,更是连心尖都颤了颤。
大臣得宠也是分等级的,一时宠臣,做皇帝手中之刀后清算;又或是嘉奖功绩,恩泽不衰的。
隆祐帝却将岳凌比作诸葛亮,当然是更不一样了。
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典故,除了最有名的三顾茅庐,还有能够相提并论的白帝城托孤,再联想到隆祐帝让岳凌去了尚书房,那可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贾元春就不禁紧张起来。
轻抚胸口,贾元春暗暗安慰自己道:“岳凌在陛下心目中竟有如此独一无二的地位,幸好我早先送去了家书给母亲,让她不要轻易招惹,当真是明智之举!还多亏了皇后娘娘提醒。”
听了隆祐帝的话,身为老夫老妻的皇后,更能明悟隆祐帝所代指的意思,轻声道:“陛下正有陛下的考虑,岳凌虽没能早些安歇,但他定能体恤陛下的良苦用心的。”
隆祐帝微微颔首,又走回到游廊中间,往门内走去。
二人才迈过了门槛,皇后话锋一转,又问道:“既然岳凌没进宫里来,那是不是黛玉也没一道前来?”
隆祐帝思忖着道:“这倒是没见着同入府邸,夏总管,你可清楚?”
夏守忠往前一步走,偏头看了眼并肩的贾元春。
余光有察觉的贾元春忽得心中一凛,愕然的抬起了头。
“回陛下,奴婢与安京侯一同入京时,见着荣国府来人,将林家姑娘带走了。”
“带走了?”
皇后转过身来,望向门檐下,立在汉白玉石阶上的贾元春,语气转冷,“贤德妃,本宫可有叮嘱过你约束母族?如今安京侯刚一回京,贾家就迫不及待的派人来拦路,攀扯些情面?将本宫的话当做了耳旁风不成?”
“更有甚者,本宫还听闻黛玉每次进荣国府时,都曾受了委屈。贾家若真想和安京侯府有亲情往来,何须今日惺惺作态?早就在多年以前走歪了!”
隆祐帝本已是往房里走了,听到皇后的呵斥,又折返回来,诧异问道:“竟还有这样的事?”
贾元春哪里经受得住这样的拷问,额头霎时间便渗出了细汗,跪在石阶上,认罪道:“是奴婢的罪过,这……这便去书信呵责。”
皇后皱了皱眉头,道:“跪着做什么,还不快去?”
“是。”
贾元春再行了一礼,率着自己宫中的宫女抱琴,迅速脱离了队列,快步出了坤宁宫。
皇后舒缓下脸色,长长喘了口气,道:“陛下或觉得臣妾多管闲事了?”
隆祐帝扶着皇后往房里走着,安慰道:“非是多管闲事,牵扯到岳凌的身上,如今也是非管不可。朕本以为,赐婚的消息传出去,不知好歹的人也会收敛一些。”
“竟没想到还有今日之乱象,合该他们自取灭亡。”
说罢,隆祐帝又吩咐道:“夏总管,还是你遣人去一趟吧。将赏赐府邸的事情与林家的丫头说一声,也好让他们府邸早做准备。”
夏守忠面色为难,斟酌着问道:“陛下这一回赏赐,还没下圣旨到中书省,也没与群臣商议过。毕竟牵扯升爵之事,只是传一道口谕,不合规矩呀。”
隆祐帝皱了皱眉头,“何来不守规矩?朕想把朕的宅院赏给别人,还需要经过谁的允许?至于爵位,往宗人府补一道手续就是了,你先去做你的事!”
夏守忠连声应下,“是,是,是,奴婢这就派人过去。”
皇后面上转出笑意来,扶着隆祐帝转身,往里面走着,待房门一关,劝说道:“夏总管一心为陛下着想,陛下不可动怒。”
隆祐帝微微颔首,“朕心里自是清楚,只是这条条旧法约束朕,惹朕心里不快。”
皇后摇了摇头,不再过问政事,将话题扭转回来,问道:“陛下可问过了,岳凌打算何时成亲?”
隆祐帝片刻思考,摇头道:“朕还真是忘了问了,不过也该催一催他了。”
“是呀,陛下合该为他主持婚事了。明年黛玉便已及笄,待那时候陛下可有调林御史入京的念头?”
“皇后所言极是,林如海也合该入京来了。只留他在扬州改盐法,大材小用。为了嘉奖他的功绩,顶算将这赐婚,当做他入京的嘉奖吧。”
皇后眨眨眼,问道:“之前林御史不是来过信,说并不愿意纳这门婚事?”
隆祐帝随性的靠在梨木凤头椅上,揭开茶盏的盖子,浅浅啜了一口,吐出热气,才又回道:“他们这种学四书五经的儒生,最爱三推四请,非要朕再去几道私信,才能成礼,就不如岳凌这般,有什么话便说什么话的痛快。”
“朕嫌麻烦,不予理会了,只当他入京来时,给他个惊喜。”
皇后捂嘴轻笑,道:“因为陛下和岳凌一样,都是军伍出身,所以才脾性相投。满堂大臣,哪个不是学四书五经的?”
隆祐帝放下茶盏,连连摆手,罕见的否定皇后的话。
“皇后此言差矣,朕和岳凌可不尽相同。就算他有万般好,也不如朕专心如一。皇后不妨遣人打听打听,他房中如今有多少女子了。”
“自下江南前,便已有十数人,回京之后还带走了苏州的一个戏班子,养在了身边。”
皇后皱了皱眉,肯定道:“这的确不好。不过,人总也是要有些喜好的,若他十全十美,岂不是圣人一般,倒让陛下不敢信重了。”
隆祐帝轻笑,“皇后知朕。”
微微摇头,又道:“岳凌如此花心,朕主张早些将他的婚事定下来,林如海不谢朕,还推脱,实在不懂得朕的用心良苦。”
皇后再点了点头,“这确是林御史的不对了……”
……
出了坤宁宫,贾元春心底愈发慌乱,保持不住她十几年如一日,被教养极好的步态,改为提着裙摆,在小径中跑了起来。
身后跟着的抱琴,也忙跑了起来,一面追,一面喘着粗气道:“娘娘,娘娘你慢点,当心脚下!”
贾元春哪里肯听,反而愈发快起了步子,犹如一阵旋风刮进回了凤藻宫。
作为有封号的妃嫔,贾元春在宫中享有贵妃的待遇,自然也有了自己的宫殿。
“娘娘回来了。”
自己推开宫门,贾元春根本没心思与旁人搭话,连声唤道:“快,快来人伺候笔墨!”
见贾元春神色慌张,宫女们更不敢高声了,各自分工,迅速的备好了一切贾元春所需要的物事。
坐于案后,贾元春提笔沾墨,心急之下手臂都不禁连连颤抖,将墨汁甩出了不少。
深吸几口气,强压下心底的思绪,贾元春费力的在纸上写起了家书。
却也因为过于紧张,身子、手臂、手腕都在打颤,将字也写得歪歪扭扭,桌子都止不住晃动。
由此,让贾元春的呼吸愈发急促,“怎,怎么回事,这桌腿为什么不平?”
众宫女挪眼去看贾元春从贾家带来的丫鬟抱琴,抱琴微微抬头,看贾元春不安的模样愈发心疼,眼泪在眼眶中打起了转,“娘娘,不是桌子不平,是你在发抖!”
“是……是吗?”
贾元春愕然的抬起头,将书信卷了卷,推给了抱琴,道:“快,你将此信送去工部找我爹爹!一刻都不能耽搁。”
抱琴用袖口擦拭了遍眼泪,将信收到怀中,答应下来,“好,娘娘我去了。”
……
皇城外,工部衙门,
因荣国公贾代善临终前的上书,贾政作为二房未承爵的子弟,也因祖先功劳蒙荫授官,任工部员外郎,正五品官职。
除尚书外,一部公堂以侍郎,员外郎,主事为政事要员。且蒙荫最高可授五品,员外郎恰好居中,可以说在官途也有前景。
只是贾政,一个性子偏爱附庸风雅,不爱管事的,又不善于在官场打交道。因他非科班出身,蒙荫入仕,还融不进读书人的圈子。
所以这个员外郎,也变得没什么实权,更没什么功劳可做。
工部算不上清水衙门,是有大把的油水可赚,但贾政还不敢做些出格的事,这官就当得更加没滋没味了。
只是这一切,在贾元春获封贤德妃之后迎来了转机。
“诶呦,国丈爷,这是下衙了?”
工部侍郎司徒明远,热络的与贾政打着招呼。
贾政躬身行礼,羞涩道:“司徒大人说笑了,下官怎敢称国丈?今日衙门上已经没事了,下衙的铜锣响过,下官便打算回去了。”
司徒明远点头,笑道:“谁人不知荣国府的大姑娘被封了贵妃?国丈两个字,你当得起。”
“嗐,我就没生出这么好的女儿,选入宫中。还得是四王八公府中的底蕴更深,改日本官登门去拜访令堂。”
贾政连忙拱手,“承蒙大人垂爱,下官必定扫径相迎。”
“好,一言为定,国丈爷慢走。”
离开了司徒明远,贾政继续往院外走着,一路上遇见的同僚,无论官职高于他,低于他,还是平级,都会尊称他一声国丈爷。
虽然只有皇后的父亲,才是正式的国丈,但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也只低半级,也可在寻常俗语中如此称呼。
众人也唤的习惯了,贾政听得更是高兴。
往常根本不会与他攀谈,甚至不会正眼瞧他的同僚,如今都会停下来与贾政寒暄几句。
贾政本就是个爱面子的人,不然也不会养那么多清客相公在府中,听尽恭维之词。
角色的转变,让贾政满足了面子上的优越感,简直都要爱上了上班的感觉。
正得意的往外走着,与周围问候的人点头示意,迎面便撞见了披头散发跑来的宫女。
“二老爷,二老爷,有娘娘的信!”
贾政循声看过去,也愣在了原地,“抱琴?你怎得出宫来了?”
抱琴是跟着贾元春一同入宫的,两人感情深厚的无法衡量,通晓一切她,也不禁为贾元春鸣不平,恨贾府多做坏事。
当面,她更不愿意与贾政分说,还将事情夸大道:“二老爷,你还不知道府邸里做得好事呢!非得有一日看到娘娘被打入冷宫,你们才满意!”
此言,如同平地惊雷一般响在了贾政的耳畔,当即贯穿了大脑。
贾政刚还享受着国舅爷这一层身份呢,若是贾元春被打入冷宫,岂不是贾家的天也要塌下来了。
贾政不忍打了个寒颤,根本不敢细想,立即接过了抱琴带来的字条,迅速上下扫了一遍。
“安京侯即封国公!尔等还欲招惹林黛玉,非要叫我入冷宫不成?!”
字迹歪歪斜斜,不成形,若是以赏析的眼光来看,是贾政多看一眼的要啐几口的存在。
可这字条捧在手心,他只觉得身上愈发冷了。
不难想象,琴棋书画皆通的贾元春是在何等惊恐之下,写下的这些文字。
贾政越发后怕,根本不敢想此刻房中是生了什么事,更不敢耽搁时辰,当即在门外扯下了一匹马,连声道:“借马一用,家有急事!”
手中钻攥紧了字条,贾政咬牙与抱琴说道:“你先快些回宫里去,让贵妃娘娘安心,就说爹爹,不,臣一定将事情办妥当!”
说罢,贾政跨上骏马,一骑绝尘而去……
夏守忠顿了顿,又补充道:“皇后那边,正等陛下过去呢”
乾清宫御书房中,隆祐帝抚平宣纸,捋清着思路,微微叹息。
“朕知道了,这就过去吧。”
“摆驾还宫!”
不一会儿,隆祐帝便重回了坤宁宫。
一入宫门内,便见得皇后在外等候已久,连发丝都被风吹得有了些许凌乱。
隆祐帝和煦笑笑,从宫辇上走下来,将自己身上披着的大裳解下,系在了皇后身上。
“虽是三月,可天气仍有微寒,皇后何必在门外候着朕,若着凉则不好了。让御膳房煲份暖汤送来。”
隆祐帝偏头看向其身后的贾元春以及诸多宫女,露出些许不悦来。
宫女尽皆缩了缩脖子,没有冷风吹过,也不禁打起了寒颤。
束紧了大裳系带的皇后,抬手扶住了隆祐帝,温声道:“是臣妾非要在外面等的,并不关她们的事。”
“陛下的龙体更重要,非将大裳给了臣妾,还是快快进房来说话吧。”
两人携手往宫宇中走,皇后还又往后面探头看了看,“陛下不是去见岳凌了?那孩子难道误了时辰没到京城?”
“非也,朕见到他了。”
皇后抬起眼,疑惑问道:“那他为何没往宫里来?”
隆祐帝笑着道:“他舟车辛劳,朕本就不欲多留他,想他早些回去歇息。可后来谈的愈发深入,朕又改变了主意,让他先去尚书房见几位皇子了。”
说着,隆祐帝驻足在抄手游廊间,手扶着汉白玉的栏杆,仰头望天,叹道:“起初,朕以为朕得的是勇冠三军的冠军侯,如今再见了岳凌,朕却是变了念头。”
皇后跟在隆祐帝身侧,接口问道:“陛下如今以为他是什么人物了?”
隆祐帝负手而立,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道:“朕以为,他更像是初出茅庐的诸葛孔明。”
“方才在御书房,他刚与朕上了一课,朕大受裨益。”
缀在二人身后的宫女们,此刻皆是惊诧不已。
在众女之前的贾元春,更是连心尖都颤了颤。
大臣得宠也是分等级的,一时宠臣,做皇帝手中之刀后清算;又或是嘉奖功绩,恩泽不衰的。
隆祐帝却将岳凌比作诸葛亮,当然是更不一样了。
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典故,除了最有名的三顾茅庐,还有能够相提并论的白帝城托孤,再联想到隆祐帝让岳凌去了尚书房,那可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贾元春就不禁紧张起来。
轻抚胸口,贾元春暗暗安慰自己道:“岳凌在陛下心目中竟有如此独一无二的地位,幸好我早先送去了家书给母亲,让她不要轻易招惹,当真是明智之举!还多亏了皇后娘娘提醒。”
听了隆祐帝的话,身为老夫老妻的皇后,更能明悟隆祐帝所代指的意思,轻声道:“陛下正有陛下的考虑,岳凌虽没能早些安歇,但他定能体恤陛下的良苦用心的。”
隆祐帝微微颔首,又走回到游廊中间,往门内走去。
二人才迈过了门槛,皇后话锋一转,又问道:“既然岳凌没进宫里来,那是不是黛玉也没一道前来?”
隆祐帝思忖着道:“这倒是没见着同入府邸,夏总管,你可清楚?”
夏守忠往前一步走,偏头看了眼并肩的贾元春。
余光有察觉的贾元春忽得心中一凛,愕然的抬起了头。
“回陛下,奴婢与安京侯一同入京时,见着荣国府来人,将林家姑娘带走了。”
“带走了?”
皇后转过身来,望向门檐下,立在汉白玉石阶上的贾元春,语气转冷,“贤德妃,本宫可有叮嘱过你约束母族?如今安京侯刚一回京,贾家就迫不及待的派人来拦路,攀扯些情面?将本宫的话当做了耳旁风不成?”
“更有甚者,本宫还听闻黛玉每次进荣国府时,都曾受了委屈。贾家若真想和安京侯府有亲情往来,何须今日惺惺作态?早就在多年以前走歪了!”
隆祐帝本已是往房里走了,听到皇后的呵斥,又折返回来,诧异问道:“竟还有这样的事?”
贾元春哪里经受得住这样的拷问,额头霎时间便渗出了细汗,跪在石阶上,认罪道:“是奴婢的罪过,这……这便去书信呵责。”
皇后皱了皱眉头,道:“跪着做什么,还不快去?”
“是。”
贾元春再行了一礼,率着自己宫中的宫女抱琴,迅速脱离了队列,快步出了坤宁宫。
皇后舒缓下脸色,长长喘了口气,道:“陛下或觉得臣妾多管闲事了?”
隆祐帝扶着皇后往房里走着,安慰道:“非是多管闲事,牵扯到岳凌的身上,如今也是非管不可。朕本以为,赐婚的消息传出去,不知好歹的人也会收敛一些。”
“竟没想到还有今日之乱象,合该他们自取灭亡。”
说罢,隆祐帝又吩咐道:“夏总管,还是你遣人去一趟吧。将赏赐府邸的事情与林家的丫头说一声,也好让他们府邸早做准备。”
夏守忠面色为难,斟酌着问道:“陛下这一回赏赐,还没下圣旨到中书省,也没与群臣商议过。毕竟牵扯升爵之事,只是传一道口谕,不合规矩呀。”
隆祐帝皱了皱眉头,“何来不守规矩?朕想把朕的宅院赏给别人,还需要经过谁的允许?至于爵位,往宗人府补一道手续就是了,你先去做你的事!”
夏守忠连声应下,“是,是,是,奴婢这就派人过去。”
皇后面上转出笑意来,扶着隆祐帝转身,往里面走着,待房门一关,劝说道:“夏总管一心为陛下着想,陛下不可动怒。”
隆祐帝微微颔首,“朕心里自是清楚,只是这条条旧法约束朕,惹朕心里不快。”
皇后摇了摇头,不再过问政事,将话题扭转回来,问道:“陛下可问过了,岳凌打算何时成亲?”
隆祐帝片刻思考,摇头道:“朕还真是忘了问了,不过也该催一催他了。”
“是呀,陛下合该为他主持婚事了。明年黛玉便已及笄,待那时候陛下可有调林御史入京的念头?”
“皇后所言极是,林如海也合该入京来了。只留他在扬州改盐法,大材小用。为了嘉奖他的功绩,顶算将这赐婚,当做他入京的嘉奖吧。”
皇后眨眨眼,问道:“之前林御史不是来过信,说并不愿意纳这门婚事?”
隆祐帝随性的靠在梨木凤头椅上,揭开茶盏的盖子,浅浅啜了一口,吐出热气,才又回道:“他们这种学四书五经的儒生,最爱三推四请,非要朕再去几道私信,才能成礼,就不如岳凌这般,有什么话便说什么话的痛快。”
“朕嫌麻烦,不予理会了,只当他入京来时,给他个惊喜。”
皇后捂嘴轻笑,道:“因为陛下和岳凌一样,都是军伍出身,所以才脾性相投。满堂大臣,哪个不是学四书五经的?”
隆祐帝放下茶盏,连连摆手,罕见的否定皇后的话。
“皇后此言差矣,朕和岳凌可不尽相同。就算他有万般好,也不如朕专心如一。皇后不妨遣人打听打听,他房中如今有多少女子了。”
“自下江南前,便已有十数人,回京之后还带走了苏州的一个戏班子,养在了身边。”
皇后皱了皱眉,肯定道:“这的确不好。不过,人总也是要有些喜好的,若他十全十美,岂不是圣人一般,倒让陛下不敢信重了。”
隆祐帝轻笑,“皇后知朕。”
微微摇头,又道:“岳凌如此花心,朕主张早些将他的婚事定下来,林如海不谢朕,还推脱,实在不懂得朕的用心良苦。”
皇后再点了点头,“这确是林御史的不对了……”
……
出了坤宁宫,贾元春心底愈发慌乱,保持不住她十几年如一日,被教养极好的步态,改为提着裙摆,在小径中跑了起来。
身后跟着的抱琴,也忙跑了起来,一面追,一面喘着粗气道:“娘娘,娘娘你慢点,当心脚下!”
贾元春哪里肯听,反而愈发快起了步子,犹如一阵旋风刮进回了凤藻宫。
作为有封号的妃嫔,贾元春在宫中享有贵妃的待遇,自然也有了自己的宫殿。
“娘娘回来了。”
自己推开宫门,贾元春根本没心思与旁人搭话,连声唤道:“快,快来人伺候笔墨!”
见贾元春神色慌张,宫女们更不敢高声了,各自分工,迅速的备好了一切贾元春所需要的物事。
坐于案后,贾元春提笔沾墨,心急之下手臂都不禁连连颤抖,将墨汁甩出了不少。
深吸几口气,强压下心底的思绪,贾元春费力的在纸上写起了家书。
却也因为过于紧张,身子、手臂、手腕都在打颤,将字也写得歪歪扭扭,桌子都止不住晃动。
由此,让贾元春的呼吸愈发急促,“怎,怎么回事,这桌腿为什么不平?”
众宫女挪眼去看贾元春从贾家带来的丫鬟抱琴,抱琴微微抬头,看贾元春不安的模样愈发心疼,眼泪在眼眶中打起了转,“娘娘,不是桌子不平,是你在发抖!”
“是……是吗?”
贾元春愕然的抬起头,将书信卷了卷,推给了抱琴,道:“快,你将此信送去工部找我爹爹!一刻都不能耽搁。”
抱琴用袖口擦拭了遍眼泪,将信收到怀中,答应下来,“好,娘娘我去了。”
……
皇城外,工部衙门,
因荣国公贾代善临终前的上书,贾政作为二房未承爵的子弟,也因祖先功劳蒙荫授官,任工部员外郎,正五品官职。
除尚书外,一部公堂以侍郎,员外郎,主事为政事要员。且蒙荫最高可授五品,员外郎恰好居中,可以说在官途也有前景。
只是贾政,一个性子偏爱附庸风雅,不爱管事的,又不善于在官场打交道。因他非科班出身,蒙荫入仕,还融不进读书人的圈子。
所以这个员外郎,也变得没什么实权,更没什么功劳可做。
工部算不上清水衙门,是有大把的油水可赚,但贾政还不敢做些出格的事,这官就当得更加没滋没味了。
只是这一切,在贾元春获封贤德妃之后迎来了转机。
“诶呦,国丈爷,这是下衙了?”
工部侍郎司徒明远,热络的与贾政打着招呼。
贾政躬身行礼,羞涩道:“司徒大人说笑了,下官怎敢称国丈?今日衙门上已经没事了,下衙的铜锣响过,下官便打算回去了。”
司徒明远点头,笑道:“谁人不知荣国府的大姑娘被封了贵妃?国丈两个字,你当得起。”
“嗐,我就没生出这么好的女儿,选入宫中。还得是四王八公府中的底蕴更深,改日本官登门去拜访令堂。”
贾政连忙拱手,“承蒙大人垂爱,下官必定扫径相迎。”
“好,一言为定,国丈爷慢走。”
离开了司徒明远,贾政继续往院外走着,一路上遇见的同僚,无论官职高于他,低于他,还是平级,都会尊称他一声国丈爷。
虽然只有皇后的父亲,才是正式的国丈,但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也只低半级,也可在寻常俗语中如此称呼。
众人也唤的习惯了,贾政听得更是高兴。
往常根本不会与他攀谈,甚至不会正眼瞧他的同僚,如今都会停下来与贾政寒暄几句。
贾政本就是个爱面子的人,不然也不会养那么多清客相公在府中,听尽恭维之词。
角色的转变,让贾政满足了面子上的优越感,简直都要爱上了上班的感觉。
正得意的往外走着,与周围问候的人点头示意,迎面便撞见了披头散发跑来的宫女。
“二老爷,二老爷,有娘娘的信!”
贾政循声看过去,也愣在了原地,“抱琴?你怎得出宫来了?”
抱琴是跟着贾元春一同入宫的,两人感情深厚的无法衡量,通晓一切她,也不禁为贾元春鸣不平,恨贾府多做坏事。
当面,她更不愿意与贾政分说,还将事情夸大道:“二老爷,你还不知道府邸里做得好事呢!非得有一日看到娘娘被打入冷宫,你们才满意!”
此言,如同平地惊雷一般响在了贾政的耳畔,当即贯穿了大脑。
贾政刚还享受着国舅爷这一层身份呢,若是贾元春被打入冷宫,岂不是贾家的天也要塌下来了。
贾政不忍打了个寒颤,根本不敢细想,立即接过了抱琴带来的字条,迅速上下扫了一遍。
“安京侯即封国公!尔等还欲招惹林黛玉,非要叫我入冷宫不成?!”
字迹歪歪斜斜,不成形,若是以赏析的眼光来看,是贾政多看一眼的要啐几口的存在。
可这字条捧在手心,他只觉得身上愈发冷了。
不难想象,琴棋书画皆通的贾元春是在何等惊恐之下,写下的这些文字。
贾政越发后怕,根本不敢想此刻房中是生了什么事,更不敢耽搁时辰,当即在门外扯下了一匹马,连声道:“借马一用,家有急事!”
手中钻攥紧了字条,贾政咬牙与抱琴说道:“你先快些回宫里去,让贵妃娘娘安心,就说爹爹,不,臣一定将事情办妥当!”
说罢,贾政跨上骏马,一骑绝尘而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最新章节,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最新章节,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