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179章 一不小心就忘了

小说:巅峰学霸 作者:一桶布丁 更新时间:2024-12-21 00:14:2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下午的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在一堆的数学书上画下一道光斑。

  詹姆斯·梅纳德正坐在沙发前,戴着眼镜,仔细阅读着手中的论文。

  旁边的小桌上,咖啡还依稀冒着一点点热气。

  他的对面,拉里·古斯则正在办公室里支起的一块小白板上,手中拿着一只马克笔,正皱眉做着一些简单的推导。

  毫无疑问,詹姆斯·梅纳德此时手里正捧着的文章就是乔喻的《黎曼猜想在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下的几何化映射》。

  其实从他们接受审稿人的身份已经有两天了。两人也都已经对乔喻的大概思路有了一定了解。

  但正如约翰·亨利所怀疑的那样,两位教授对于乔喻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了解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深入。

  所以在阅读论文的时候需要的时间会稍微更长一些。好在想要理解其中的关键定理证明,所需要阅读的前置文献并不多。

  毕竟广义模态公理还是个很新的方向,乔喻主要引用的也就是他之前写的关于模态公理体系的第一篇论文。

  “哎……黎曼假设本质上是一个关于复平面上的分布问题,之前我们一直认为他的模态空间没有足够的维度来捕捉复数域的对称性,现在看来我们错了!”

  在白板上演算了一通之后,拉里·古斯叹了口气后,说道,也打破了办公室里安静的氛围。

  詹姆斯·梅纳德闻言抬头看了眼拉里·古斯推导的内容,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后说道:“我刚刚在思考一个问题。”

  “哦?你在想什么?”拉里·古斯问道。

  “我在想如果他的方法既然已经能几何化黎曼猜想,那么这套理论是否可以推广到更一般的狄利克雷级数?”詹姆斯·梅纳德反问了句。

  拉里·古斯闻言怔了怔,然后拿起他手边的论文,翻到了最后一页。

  “他最后一段这里写了,嗯,模态密度函数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调整来适应更广泛的情境,我觉得这个更广泛的情境应该包括了狄利克雷级数甚至是其他L函数。”

  “好吧,我承认了!这家伙真是个天才!”

  詹姆斯·梅纳德点了点头,说了句,然后将手中的论文放下,看着拉里·古斯在白板上推导的内容说着。

  “我昨天看到数学年刊官网上显示四个月前他刚发表那篇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论文,引用量已经破千了。

  现在他又把整个体系跟黎曼猜想绑定,你觉得如果这篇论文发出去,他那篇论文到今年十一月,也就是发表满一年后,引用量会达到多少?”

  拉里·古斯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说道:“我不知道,詹姆斯,不过我觉得你关心这个问题有些无聊。你可不像这么无聊的人。我现在只关心他的这套方法是不是真能解决黎曼猜想。”

  詹姆斯·梅纳德笑了,说道:“别想了,拉里,我现在还不敢断言他的办法能否有效,但有一点我敢肯定,他肯定能解决黎曼猜想。”

  拉里·古斯诧异的看向詹姆斯·梅纳德,两人在一起合作多年,他是了解自己这位老同事的。

  虽然平时看起来很好打交道,但骨子里是极其骄傲的。连看好的后辈都不多。

  当然詹姆斯也的确有骄傲的资格,毕竟他这位同事可是菲尔兹奖得主。

  “你这还是第一次这么看好有人能解决黎曼猜想!所以你认为哪怕他这条路走不通,也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为什么?”

  詹姆斯·梅纳德站了起来,走到拉里·古斯身边,随手从他手中接过马克笔,在白板上改动了几下。

  嘴里则念叨着:“很简单,因为这家伙甚至还不到二十岁!该死的,你还记得你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在做些什么吗?

  说了你可能不太信,我那个年纪还在思考着如何才能偷偷溜进隔壁玛丽婶婶家里,能顺利偷看到她怎么洗澡!

  但他在这个年纪起码已经完全理解了黎曼猜想,甚至对于数学有了自己的定义。所以我对他很有信心!真的。”

  拉里·古斯看了眼白板上被詹姆斯·梅纳德修改过的内容。

  嗯,刚刚他忘掉了一个参数,现在被补上了。这样整个结构看起来果然变得优雅了。

  不过他还是用复杂的目光看了眼詹姆斯·梅纳德,问道:“那个……詹姆斯所以你们英国人年轻时候思考问题跟行动的方式都这么直接吗?”

  詹姆斯·梅纳德看了拉里·古斯一眼,闷声道:“这才不是重点!拉里,不管乔喻的方法有没有用,他起码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而且就目前来说,我并没有发现论文中有明显的逻辑上的漏洞,起码他在逻辑上是自洽的。至于细节有没有问题——我还要深读两遍。”

  这番话如果让某位数学生听到,大概会钦羡到流口水。

  众所周知审稿人大都是义务劳动。尤其是对于一些大佬级人物来说,如果不是他们感兴趣的稿子,一般根本不会接的。

  有时候碍于各种情况接下了审稿任务,其实也没那么多时间去看稿子。大都是交给自己的学生看,或者用碎片时间瞅几眼最后给个意见。

  能让这些大佬深读的文章当然有,但绝对不多,每年可能也就那么寥寥一、两篇。而且大都还是同等级大佬的最新成果。

  像这种已经通读了之后找不到明显逻辑漏洞,还打算细读的文章,对于论文作者来说,也是无上荣耀了。

  这足以说明身为审稿人对于这篇论文的审慎态度。

  当然乔喻并不清楚这些。

  对于他而言,论文要写的足够严谨属于基操。因为在他还没怎么接触论文的时候就见识过如果论文写的不严谨,会是什么样的。

  是的,说的就是秦镜儒那篇文章,着实让他一言难尽。也就是薛松来燕北的时候,只带了博士生,没带硕士生。

  不然乔喻好歹要请这位秦师兄多吃几顿饭,感谢他提供的反面教材,为他在学术方面的成长提供了诸多帮助。

  当然对他来说,年初发表了一篇论文并不就是万事大吉了。真要说起来,他最近还挺忙的。一堆的事情都离不开他。

  两边实验室在收尾阶段,而且因为陈卓阳要做些其他的验证工作,所以燕北大学这边实验室的一些收尾计算工作也压到了张晓身上。

  乔喻觉得这也算是在帮陈师兄了。毕竟异地恋最大的敌人就是在空虚的时候身边没人陪着,然后被人趁虚而入。

  但现在只要工作量够大,就能让张晓忙到根本没时间空虚下来,每天都能过的非常充实。根本不可能想七想八。

  真的,能为陈师兄做到这种程度,乔喻都觉得自己可能是个大圣人来着,只是之前他跟身边人都没发现他这闪光的一面而已。

  华清那边的公司他也得看着。

  不对,应该说公司不用看,但存储中心他得盯着一点。

  公司名起的很低调,叫京城细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这个细雨,其实就是乔曦跟乔喻的名字,各取了一个字,然后挑了个还算有意境的词出来。

  主营业务就是为各大实验室、工程团队提供数据处理跟仿真计算服务。

  于总工那边给钱爽快,这边建设的速度也挺快。随着第二期一千万的资金到位,基本上设备都已经铺设得差不多了。

  说实话,初期投资的两千多万的设备听起来很多,但在对于机房来说里面其实就只有两个标准的42U的机柜。

  再加上各种存储设备、内部交换机、网络布线跟一套冷却系统。这大概就是科研都是靠钱堆起来的原因了。

  这些东西的确挺贵。

  这也是乔喻压根没打算提供算力支持的原因。一般能用得起他这个平台的实验室或者工程团队,基本上都不缺算力,缺的只是能帮到他们的计算平台。

  硬件布置得差不多了,他就得调试软件了。

  陈卓阳跟张晓都没时间,老薛也忙于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升级没空帮他做前期的调试,乔喻也只能拉着乔曦一起,帮他一起做调试。

  这又不得不说计算所那边的帮助了,那边是真有海量的脱敏数据用来帮助乔喻做训练。

  托上次去计算所做讲座的福,乔喻在那边认识了几个挺不错的助理研究员。

  既然已经把数据提供了,自然也不介意顺便帮他做一些处理。反正对面也习惯了做这些基础性工作,而且跟着乔喻做事,还能学到些东西。

  比如未来的细雨计算平台的调参方法。

  不能小看这项技术。毕竟调参也是个技术活,模块化设计的基础正是对不同任务参数需求的精确理解和适配。

  比如优化反应动力学的主模型参数,也可以为优化天体轨道模型提供服务,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动态调整。

  当然,前期平台的能力肯定不如他带人跟着数据那么出众,但不要紧,平台核心就是算法跟数据驱动的。

  只要高质量数据样本不断增加,再加上合作者反馈优化迭代,平台的能力肯定是能以指数级增长的。

  而且现在机器学习框架已经发展的特别成熟,再加上乔喻没打算接科研范围外的数据,所以机器学习模型的复杂度也很低。

  不像是那些所谓AI大模型,过于强调场景的通用性跟复杂性,搞的花里胡哨的,却连数据的有效清洗都做不到。

  这种专用的平台学习能力搭建就简单的多……好吧,也只能说是相对简单。

  起码乔喻为了敲代码,已经也差不多有一个多月没能睡上一个完整的好觉了。

  但没办法,平台核心代码乔喻还真不放心交给别人。毕竟每一个逻辑节点,都直接决定了平台底层计算的稳定性。

  别人敲的代码他怕自己看不懂。

  至于非核心的代码……嗯,那就更不用专门找个人去写了。

  程序员常去逛的开源社区溜一圈,那些功能性模块是真的太多了,用不完。

  逻辑简单,不涉及底层稳定性,只需要复制黏贴,然后稍微改动一下,就能直接用上了。

  毕竟这不是针对普通用户的界面,UI设计?不存在的!能跑,稳定,不出错就可以了。

  基本上跟平台做专业对接的都是理工男。这个人群的审美从来就是简单、清晰、一目了然,就足够了!

  跟口红色号都搞不清楚的人去聊按钮太方会不不会显得太有棱角,不太好看,无异于对牛弹琴。

  之所以很多软件的代码都被称之为屎山,无非就是想实现的功能太多了。什么都往里加,久而久之,能跑就万岁。

  真正小而美的程序,往往就是那些大众软件最初的样子。就好像很多人早已经忘记了,最初微信就是单纯用来聊天的。

  而那时的,只要手机还有2M的空间就能安装,到了现在光是安装包大小已经超过了700MB。

  不管如何,在已经推出了主要函数,确定了框架,还有许多人间接帮忙的情况下,把平台的基础框架搭建起来也花了他一个半月的时间。

  真的,从小到大,乔喻感觉从没对一件事如此上心过。

  毕竟这个计算平台是否能真正做到高效,直接决定了未来的口碑。能不能接到一些大客户。

  这段时间乔喻还顺便了解了一番华夏目前的科研现状。然后发现他之前的预估太过乐观了些。

  原来华夏百分之九十的课题组都属于那种苦哈哈,没什么钱的。尤其是那些基础研究课题。

  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教授或者研究员想要报销点钱难度也极大。毕竟哪怕拿到了项目,也是打到单位账户上。

  支出还得单位领导签字。对于那些苦哈哈科研人而言,太贵的计算服务根本用不起。

  像张教授那样,他随便做个顾问,就敢给200万的顾问费,已经属于业内鲜有的那种财大气粗型老板了。

  难怪刘浩一条心打算跟着自家老板混。

  所以真想要赚钱,那些小课题组最多只能混个口碑,还得是那种知名的大课题组来支持。

  大的科研课题组,大都是大佬亲自负责的,而且人家往往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想要撬人家墙角,肯定就对平台本身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起码前两次就能让人家意识到用自家模型的好处,才能接更多的单子。

  就这样一晃就到了四月底。

  平台的系统框架终于搭建完毕,当然接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慢慢的进行调试。

  好在这部分主要工作可以由计算所那边的助理研究员负责。

  乔喻只需要每天盯着后台等着问题反馈再及时做一些处理就行了。

  终于觉得松了一口气的乔喻还没来得及想好该如何庆祝一番,就接到了田言真的电话。

  刚接听,他都还没得及报喜,就听到电话对面劈头盖脸一顿训斥。

  “乔喻,你在投稿系统里留的电话跟中心专门给你的邮箱都是摆设吗?你给人家期刊投稿,人家编辑联系不上你,都找到我这里了?”

  听到田言真的训斥,乔喻才想起来一个多月前他给JAMS投了稿的。

  最近他的确是忙忘记了。

  邮箱的确是很久没看过了。或者说乔喻一直都没养成定期翻看邮箱的习惯。

  至于电话号码……前段时间觉得垃圾电话太多,他干脆启用了白名单功能。果然觉得世界都变得安静了。

  毕竟思考过程总被乱七八糟的电话打断是件很不痛快的事情。

  好吧,这的确是他的错。最近太忙了,以至于忘了他还投了篇论文出去。

  但乔喻又觉得有些委屈,田导就不能先检讨一下自己吗?如果他愿意当通讯作者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

  至于大晚上专门打个电话训斥自己吗?

  当然最后这句话乔喻也就是在心里想了想,没敢真的说出来。

  “哎呀,田导,我忘记了。您知道的,最近我都忙糊涂了。邮箱的确没空看,至于手机。嗯……白名单,您知道吧?那个,JAMS的编辑联系您干嘛啊?难道论文还要修改?”

  乔喻问了句。

  “论文不用修改,而且已经校对定版了!不过在正式刊载前,需要你登陆JAMS在线投稿系统个人中心账户中签一份正式的电子版著作权转让协议。

  人家已经通过电子邮件给你发了签署协议的链接跟说明,你这边一直没动静。打电话又打不通,如果不是四月急着要上刊,你看别人理不理你!

  JAMS可是季刊!这意味着你这个月论文如果赶不上发表,就要等到七月才能上刊了!我真是活久见了!人家发论文,每天都要去后台看看状态!你倒好,编辑的邮件不回,电话不接的……”

  乔喻回忆了一下,这好像的确是标准流程。

  只不过之前给普林斯顿的数学年刊投稿之前,好像是投稿的时候就直接签署了。

  下意识解释了句:“我以为审稿还要一段时间,谁知道审稿人效率那么高啊!毕竟我也是开学那会才投的稿。”

  “行了,你赶紧把协议签署了,然后跟人家解释两句,不然编辑都以为你不打算发表了。你这孩子,一天天的……”

  说完,田言真挂了电话。

  乔喻汗颜,连忙登陆了邮箱,果不其然JAMS的官方邮箱总计已经给他发了六封邮件……

  之前每次改状态都有一封邮件提示,之后提醒他去签署著作权授权协议,更是发了三封。

  甚至那位编辑还深怕是工作邮箱因为不明原因被屏蔽了,还尝试用私人邮箱给他发了一封同样的邮件……

  好吧,不爱看邮箱这个坏习惯得改了。

  连忙通过官网邮件链接进入在线投稿系统的个人中心,按照提示签署了版权转让合同。

  乔喻又通过编辑的私人邮箱,发了一封极为诚恳的道歉信,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毕竟哪位编辑好意思为难一个才十七岁,还不懂科研规则的孩子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巅峰学霸,巅峰学霸最新章节,巅峰学霸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