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关东参王 第三十七章 惊闻、噩耗

小说:民国:关东参王 作者:参娃 更新时间:2025-03-03 20:33:0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设立县治,说着好像挺简单似的,实际操作起来,乱七八糟各种事情麻烦的很。

  勘定县界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定县衙选址,规划县城布局,筑路、修城墙等等。

  以前,猫耳山地区人少,随意发展,街面儿乱七八糟。

  好在曲绍扬出任巡检之后,对原有的布局做了些调整规划,后续批土地建房的时候,也都尽量做到布局合理。

  如此一来,县城规划就能轻松些。

  不过,这县衙选址、修筑城墙道路等事宜,也够忙的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银子,没钱,啥都玩儿不转。

  朝廷有旨意,可以拨一部分银两,其他的,则是由当地税收中出。

  再不够,那就只能召集本都乡绅仕宦,共同出资了。

  曲绍扬跟何厚琦找了精通风水堪舆之人,踏查多日,最终确定县城范围。

  从猫耳山前,一直到鸭绿江边,东西宽,南北窄,随地形围起城墙来。

  城墙高一丈二,厚七尺,总长度大概二十里,一共设城门七座。

  东为长安门,东北为临抚门,北以卧虎山为屏障,修筑台安门,西北为临通门,西为通楫门,西南为西南门,南为临江门。

  城中布局东西向三条大街,以光华、中富、文成为名,中富街为主要街路,中富街两端,还有东、西市场两处。

  九条南北街道,其中正阳街居中,以西依次一、二、三、四街道,以东为五、六、七、八街道。

  另外,还有四条斜向街,官店街、兴隆街、蛮子街、得胜街。

  这些街道名称,多数是本来就有的,少数另外取名。

  县衙坐落在县城北边,西边就是巡检衙门,东边不远,便是曲绍扬的府邸。

  县衙正门前面,就是正阳街。

  规划布局图出来,曲绍扬跟何厚琦召集了县城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以及乡绅富户等,共同商议。

  以曲绍扬在猫耳山本地的威望,有他出面,这都小事儿,众人并无反对意见,一致赞同。

  曲绍扬当场表示,他可以捐一万两银子,用于修筑城墙等。

  其他乡绅富户、买卖商铺等见此情形,也都纷纷捐款,最终,当地筹集资金三万余两。

  再加上朝廷的拨款,以及未来三年的税赋,先建县衙,后建城墙、修路等,倒也够用了。

  这一忙活,就到了三月。

  三月初二,小志的信到了。

  小志在信里说,他已经进入武备学堂上课了。

  有张锡銮的面子,加上小志文化课功底够用,还会好几国外语,所以小志在武备学堂里很受器重。

  学堂里聘用德国军官,教授天文地舆、格致、测绘、算化,及西洋行军新法等课。

  并督率学生赴营演试枪炮阵式、建造台垒、操习马队、步队、炮队及行军、布阵、分合、攻守诸式。

  小志觉得,武备学堂里能够学到真东西,比他考科举有用多了。

  小志在信里,向曲绍扬建议。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从定边军,或者民团中,挑选一些合适的人选,送去武备学堂速成班学习新式操练法。

  对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很有用处。

  看完小志的来信,刘东山、林若兰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不管小志将来能干什么,眼下只求他平平安安就好。

  曲绍扬听了小志的建议,就安排人各处打听武备学堂的事情。

  也巧了,没过多久,吉林城那边传来消息。

  说吉林将军长顺,上奏朝廷,裁并靖边防军,同时添设武备学堂,并仿照西方训练炮兵。

  得知消息后,曲绍扬立刻带厚礼,前往吉林城,面见吉林将军长顺。

  “听闻大人要在吉林城设立武备学堂,编练新军。

  下官斗胆,想求大人恩准,赏给定边军一些学员名额。不知可否?”

  曲绍扬见到长顺,先是奉上厚礼,然后寒暄客套一番,最后才表明来意。

  “曲大人太见外了,此等小事,曲大人安排个人过来说一声儿即可,没必要亲自前来。

  这样吧,第一期先给定边军二十个学员的名额,曲大人回去挑选精明强干之人,前来学习即可。”

  长顺收了曲绍扬那么多好处,这点儿事情还能不同意么?

  当即就点头了,而且一下子给了二十个名额。

  “哎呦,那可就太感谢大人了。”曲绍扬闻言大喜,赶忙谢过长顺。

  “闻听曲大人又得了临江县设治帮办的差事,果然是能者多劳啊。

  不过,这天气逐渐暖和,猫冬的土匪绺子也都出动了。

  近日来,吉省土匪活动频繁,曲大人身为奉吉两省剿匪总办,这剿匪之事,还请大人多多费心了。”

  长顺少不得要提醒曲绍扬一下,别忘了剿匪的事儿。

  曲绍扬自然是满口答应,只说山林巡察队已经安排人手,前去剿匪了。

  只是土匪狡猾,行踪不定,不似冬日里那么好找寻踪迹。估计着,过一阵子应该就能有所收获了。

  曲绍扬跟长顺聊了一阵,然后告辞离开,返回驿站休息。

  晚间,曲绍扬带着人,前去会仙楼吃饭。

  这会仙楼,就是林玉环在吉林城开设的酒楼。

  会仙楼年前开业的,里面装修的十分豪华,而且请了两位手艺相当不错的厨子。

  加上林玉环经营有方,酒楼生意不错。

  曲绍扬出来的晚了会儿,等他到会仙楼的时候,已经是宾客满座了。

  跑堂的小二不认得曲绍扬,便说已经客满了,让曲绍扬他们另外找一家酒楼用饭。

  “去叫你们林掌柜,就说姓曲的人来找她。”曲绍扬并没有为难小二,只让他去传话。

  做跑堂的,要有一双好眼睛,小二见曲绍扬穿着打扮不像普通人,不敢怠慢,赶忙跑去楼上,通知掌柜。

  林玉环正在楼上一个包厢中应酬呢,听小二说是姓曲的,立刻就猜出了来人身份。

  于是,林玉环赶忙跟客人告罪出来。

  “呦,原来是曲老爷啊,你可好久没来了。

  来福,楼上最大的雅间收拾下,安排曲老爷一行。”林玉环见到曲绍扬,满心欢喜的上前行礼。

  当着客人的面,林玉环不好说别的,只热情的招呼曲绍扬,到二楼天字号雅间。

  会仙楼二楼有个最大的雅间,留给最尊贵客人,通常没有预定,那个雅间是不会安排客人的。

  跑堂小二一听,不敢怠慢,立刻安排曲绍扬一行上楼。

  曲绍扬到楼上雅间坐下,林玉环吩咐小二,上八个酒楼最拿手的菜,再来两壶好酒。

  之后,曲绍扬的随从出去守着,曲绍扬与林玉环在雅间中密谈。

  “最近,这边有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曲绍扬随口问了句。

  林玉环就把她知道的,最近发生的事情,说给曲绍扬听。

  比如吉林机器局的总办,前往三姓,就任三姓金矿矿务局总办。

  再比如农安一民户,在东街筑墙挖土的时候,发现了一枚官印。

  后来经人鉴定,那枚官印是元代的东西,上头用的是八思巴文。

  “哦,对了,我听人说,吉林将军最近身体不太好,府里经常请郎中。”

  林玉环是女人,关注点不一样,说的那些对曲绍扬未必有用。

  她只是把她知道的这些,都说给曲绍扬听而已。

  林玉环说的这些消息,有的曲绍扬之前就打听到了,也有一些,曲绍扬并不怎么感兴趣。

  唯独最后这句话,曲绍扬留心了。

  曲绍扬仔细回想他去将军府拜见时的情形,长顺的气色确实不太好,这是生病了?

  “玉环,你要是有门道,就帮我打听打听,这长顺将军的病情究竟如何,严不严重。

  以后也要多关注将军府,有什么事情,就让人给我送信。”

  假如病情比较严重的话,很有可能长顺就不能继续出任吉林将军了。

  接下来谁接任吉林将军,曲绍扬势必要跟对方打好交道,这个很重要。

  “好,回头我找人打听。”林玉环点头应道。

  “对了,临江门秦记烟麻栈,不知道什么情况,听人说他们家好像是出事了。”

  林玉环忽然想起来,之前何远志他们来吉林城找一个姑娘的事,忙说道。

  “秦记烟麻栈?”曲绍扬微微一愣,想起来那应该是杨四丫丈夫秦志高家的买卖。

  “出什么事了知道么?”

  “不太清楚,光听人说了一嘴,反正那烟麻栈现在黄了,掌柜和伙计都跑了,东家一直也没派人来。”林玉环摇摇头。

  “行,我知道了。会仙楼经营的不错,你做的很好。”曲绍扬点点头。

  正好这时候,跑堂的小二端着方盘过来,外头的随从咳嗽了一声儿。

  林玉环借机会告退,出去应酬其他客人了。

  曲绍扬领着人,在会仙楼吃了顿饭。

  不得不说,这会仙楼的菜品确实不错,口味什么的都很好。

  眼见着会仙楼生意兴隆,林玉环经营有道,曲绍扬也就放心了。

  家里还一堆事呢,曲绍扬也没在吉林城久留,小住两日,拜访了城中一些官员后,便动身离开。

  返回途中,正好经过林家大院,曲绍扬少不得过去拜访一下,叙叙旧。

  顺道,也打听打听梨树沟和放马沟的情况。

  “哎呦,大人你算是问着了。

  就在去年年根儿那几天,听人家说,放马沟秦家,不知道是得罪了什么人,他们家大儿子被人给杀了,脑袋挂在了大门上面。

  紧接着没几天,大正月里的,秦家上下三十多口人,不论男女老少,连小娃,全都死了。

  秦家大院被一把火烧掉,那大火烧了一天一夜呢。”提起这事儿,林家老爷子也有些不寒而栗。

  秦家是放马沟的大户,家里不少人呢,竟然一夜之间就被灭了门,太可怕了。

  曲绍扬听到这儿,心里咯噔一下子,他怎么觉得,灭了秦家的人,应该跟杨四丫有关呢?

  但杨四丫孤身一人,她是怎么做到一夜之间灭了秦家满门的?有点儿奇怪啊。

  曲绍扬在林家大院住了一晚,第二天动身继续往回走。

  途中路过梨树沟,曲绍扬还特地过去打听了一下。

  可村里人都说,自打杨家出事后,就再也没见过杨家四丫头了。

  曲绍扬也只是好奇而已,既然找不到人,也就算了。

  三月末,曲绍扬回到临江,刚到家便得知,兴业陪着曲老抠儿夫妻,从老家回来了。

  “大人,老家那头出事了。

  去年倭军攻破文城南门,进城烧杀抢掠,大人的大哥一家子,都没了。

  大人的二哥,夏天时候跟人出海打渔,正巧遇上了大风,船翻了,一船的人全都没回来。”

  兴家见到曲绍扬后,立刻把老家的情况,都向曲绍扬禀报了一番。

  闻听这话,曲绍扬也是吃了一惊,他怎么也想不到,大哥和二哥竟然相继出事。

  一想到,老爹兴冲冲回老家探望亲人,本打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结果一到家才知道,儿子没了俩。

  这老爷子,还不知道当时得多难受呢。

  想到这里,曲绍扬也没工夫再听兴家说别的了,急急忙忙就往曲老抠儿夫妻住的小院走。

  “爹,娘,你们回来了?”刚进小院,曲绍扬便大声招呼道。

  三月末,天气已经挺暖和了,曲老抠儿夫妻,领着曲河家的俩孩子,正在院子里玩呢。

  见到曲绍扬进来,曲老抠儿朝着儿子招了招手。

  “老四啊,来,过来看看你这俩侄儿,这是你二哥家的孩子。

  你二哥他,没了,你二嫂扔下俩孩子,跑了。你大哥大嫂,还有侄儿侄女,也都没了。”

  说到这儿,曲老抠儿没忍住,眼泪就掉了下来。

  本以为回到老家,父子亲人欢聚一堂,能好好过个团圆年。

  却不想,腊月二十八那天一到曲家庄,老两口就听闻了如此噩耗。

  曲老抠儿当场就晕死过去,要不是兴家及时喊来郎中救治,怕是曲老抠儿也要悬。

  曲老抠儿这一落泪,旁边的陈氏忍不住也哭了起来,曲绍扬瞅着爹娘这般,不由得心酸难过。

  “爹,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大哥怎么会在文城?”

  曲河出海打渔出事,这个还能理解,可曲海一家子,不在曲家庄呆着,跑文城去干什么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关东参王,民国:关东参王最新章节,民国:关东参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