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銮是领着儿子张师黄一起来的,他就这么一个儿子,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主儿。
张锡銮如今告病在家,不知道哪年还能起复,所以就想趁机会领着儿子出来走动走动。
要是能给儿子谋个差事,混个一官半职,张家以后也就不用愁了。
刚才张锡銮只顾着跟曲绍扬解释,没给张师黄说话的机会。
这时,张师黄上前来,跟曲绍扬互相见礼。
张师黄没有曲绍扬年纪大,便称呼曲绍扬为兄长。
曲绍扬也十分热情的一口一个贤弟叫着,给足了张家父子面子。
曲绍扬只顾着跟张锡銮父子寒暄,自然就忽视了陈允哲兄弟俩。
不过那俩是自家人,也不在乎,只含笑在一旁看着。
众人寒暄几句,曲绍扬便将众人迎进城中,一路来到将军府。
将军府这边,陈秀芸和天志、新源、婉瑜,领着振邦、振业等几个小辈儿孩子,已经等在了府门外。
远远见曲绍扬等人走进,陈秀芸等人赶忙迎上前见礼。
这等礼遇,让张锡銮十分高兴。
尤其是振邦等娃,也一个个规矩懂事,乖乖上前喊爷爷,把张锡銮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好,好,都是好孩子,好孩子。爷爷给你们都带了礼物,等会儿拿给你们啊。”
张锡銮挨个儿抱了抱这些孩子们,笑道。
“爷爷,您来吉林城,合该是我们孝敬爷爷,哪还能要爷爷的礼物啊?
爷爷若是得空,就多在吉林住一些日子。
常听我爹说,爷爷武艺超群、弓马娴熟,尤其擅长马术。
爷爷得空了,可以指点指点我们,正好我们还愁着没有好师父呢,爷爷肯定比我爹强。”
振邦和振业一左一右扶着张锡銮,边走边说道。
“对,对,爷爷,你就在这边多住一阵子吧。
等着大江开化了,我去给爷爷钓鱼,松花江的开江鱼,最鲜了。”振业跟着附和道。
“哎呀,绍扬,你说你小子咋就这么好命儿呢?孩子个顶个儿的稀罕人。
瞅瞅,这一个个能说会道,咋教出来的?”
张锡銮被曲家这几个小子们给哄的,都快找不着北了。
张锡銮就一个儿子,这张师黄不务正业,还抽大烟,家中一妻一妾目前只得了俩女孩,子嗣不丰。
张锡銮都这个岁数了,还没抱上孙子,因此每每见到别人家那调皮捣蛋的小子,都格外喜欢。
曲家这几个孩子,聪明、灵透,说话处事又得体,不管谁见了都喜欢,张锡銮也不例外。
“义父,您可别夸他们了,这几个皮猴子,是见着您来,在这装乖卖巧呢。
平常日子,他们淘气的很,一个个恨不得把房盖儿都给我掀了。”
曲绍扬一听,忙笑着解释道。
“淘好啊,小子淘气聪明,你可别把他们给管傻了啊。
男孩子,太文气了不好,就得有这个机灵劲儿,敢说敢闯才行。”
张锡銮闻言哈哈大笑,少不得叮嘱曲绍扬夫妻一番。
曲绍扬夫妻笑着,将众人迎进了府。
前厅里,陈郎中、刘东山、曲老抠儿正等着呢,听见动静,几个人赶忙起身往外迎。
干亲也是亲,这都是亲家,许久没见了,一见面格外亲近,少不得寒暄客套一番。
曲老抠儿等人跟张锡銮年岁相仿,聚在一起倒是满有话聊的,一时间,屋子里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少不得要隆重招待,晚间曲家摆了六七桌,款待客人。
美酒佳肴在前,众人举杯欢庆,觥筹交错间,谈笑风生,喜庆又热闹。
宴席结束后,曲绍扬护送张锡銮父子去客院休息,转回头就跟陈家兄弟去书房议事了。
朝廷跟倭国签了条约,开放安东为商埠。
而且,吉安铁路也修了一大半儿,估计今年夏天就能完工,到秋天差不多可以通火车。
如此一来,安东即将成为继大连之后,东北另一个通火车、有港口的通商口岸。
曲绍扬的意思,等开春之后,就把东边道衙署挪到安东去,委任陈允哲为开埠总办。
凭借安东的地理优势,发展安东甚至东边道经济。
尤其是各种工业,要大力发展,尽可能扶持本地民族资本,抑制倭国资本的进入和发展。
“安东一带,柞蚕养殖业十分发达。
以前都是各地买办过来收购蚕茧,高价卖到国外,从中谋取暴利。
而蚕农忙活一季,获利极少,甚至有时候还倒欠买办商户的银钱。
我想,在安东开设几个缫丝厂,咱们自己雇佣工人缫丝,逐步减轻国外资本和买办对柞蚕的控制力度。”
最近这十来年,柞蚕丝的出口量一直在增长,已经超越了人参的出口量,仅次于大豆、豆饼,居于第三位。
随着柞蚕丝输出的不断增长,奉天南部和东南部一带的牛庄、盖平、岫岩、安东、凤凰城、宽甸、怀仁等地的柞蚕丝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东边道地区作为柞蚕丝的主要出产地,自然不能错过这么挣钱的行业。
“另外,还要大力发展重工业,比如化工、冶金、钢铁铸造、机械加工等等。
借着安东的便利条件,早早都发展起来。”
这事儿,曲绍扬琢磨很久了。
吉省也好,东边道也罢,要想在未来风云动荡的局势下站稳,就必须着重发展工业。
东北矿产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良好的工业体系。
趁着眼下倭国和沙俄对东北的剥削还没有那么深,抓紧时间发展起来,给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嗯,缫丝厂这个,我在安东还有宽甸建了两处,都交给家里人打理了。”
陈允哲是一个商业嗅觉十分敏锐的人,当初贩售大豆、猪鬃等,都是他先起的头。
柞蚕丝这么挣钱的买卖,他怎么可能不掺一脚?
目前陈家已经有两个大型的机械缫丝厂,挣钱不少。
“至于化工、冶金什么的,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眼下咱还是底蕴不太够,缺人才。”陈允哲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
“嗯,这一点我也明白,今年我打算在吉林城办一处实业学堂。
从各地挑选一批十四岁以上,勤奋好学的孩子,集中学习相关知识。
将来这些人,就是咱们发展工业化的基石。”
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教育为先,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是做不成事的。
这一点,曲绍扬非常明白,所以不光要办师范学堂,还要办实业学堂。
“二哥,有件事我得提醒你一下。这两年高丽越垦的情况越来越多,常与本地汉民发生纠纷。
这事儿你得多费点儿心,那些越垦的高丽,要严加管束。
既然过来了,就要服从咱们的管理,尽量不要让他们再与江对岸有牵扯。
自打倭国和沙俄干了这一仗之后,沙俄的势力退出半岛,如今高丽可以说是已经在倭国的掌控下。
就怕这群小倭子,会借着机会生事。”
说完建工厂、开商埠的事,曲绍扬又转头跟陈允瀚聊起了东边道防御的问题。
“过一阵子,小志会带人踏查长白山、图们江等地,勘定界限。
就怕到时候倭国知道消息了,又要生事,到时候还得二哥鼎力相助。”
“放心,到时候我亲自率定边军一起,哪个敢炸翅儿,我就让他们知道知道厉害。
小倭子,朝廷怕他们,老子可不怕。”陈允瀚闻言,撸起来袖子,拍着胸口说道。
“老二,绍扬只说是让你去帮忙,可没说让你去打架。
瞅瞅你,这一副撸胳膊挽袖子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去跟人干仗呢。
你好歹也是四品的镇守使,稍微注意点儿形象。”
陈允哲一看弟弟那架势,忍不住扶额,这个老二啊,真是跟他有操不完的心。
“大哥,无妨的,二哥本是性情中人。
再说了,这屋里就咱仨,怕什么?”曲绍扬闻言就乐。
“就是,这是咱亲妹夫,认识多少年了,我什么脾性,绍扬还不知道么?
在他面前儿,我装什么假啊?
不是我说,这官儿当的,就跟带了个面具一样,成天虚头巴脑,闹心得慌。”
陈允瀚歪在椅子上,各种吐槽。
郎舅三人难得相聚,自然有无数话要说。
可这么干唠也没啥意思,晚宴大家伙儿为了照顾张锡銮,都没多喝。
这会儿酒瘾上来了,索性让人置办点儿酒菜,仨人就在书房的炕上摆一张小桌,边喝边聊。
喝多了,三人索性就在书房睡下。
曲绍扬的弟弟要成亲,别管是亲弟弟还是义弟,旁人看在曲绍扬的面子上,肯定都要来贺喜。
因此,各处的官员等,都陆续到了吉林城。
身为滨江道道员的何厚琦,得知岳父来了吉林城,也领着妻子儿女,一同赶来。
其实这个时候,何厚琦的原配妻子,也就是张锡銮的闺女张秀英已经过世了。
但他续娶的妻子,是张锡銮的侄女,两家的关系依旧很好。
何厚琦的长子何泽濂,比振邦小一岁,今年十七,次女何泽雯十四岁,三子何泽霖十二岁。
自从生完何泽霖,张秀英就身体不好,没几年便过世了。
何厚琦知道岳父想念孩子,特地把这三个孩子都带过来,让张锡銮见一见。
张锡銮见到外孙、外孙女,十分高兴。
虽然心里免不了伤感闺女的早逝,可他一个大男人,也不好哭哭啼啼,只搂着孩子们,各种稀罕。
何家这三个孩子都挺懂事,围着外祖父各种嘘寒问暖,没多会儿,就把张锡銮哄的心花怒放了。
不过,这屋里人不少,又都是大人在聊天,时间一长,孩子们就觉得没意思了。
曲绍扬一见这样,便让振邦、振业、佳玲他们,领着何家三兄妹出去玩。
孩子们年岁相仿,加上振邦从小就是孩子王,很快就跟何家三兄妹熟络了。
曲家十来个孩子,再加上陈彦川兄妹、韩锦堂韩绣堂兄弟。
这么一大帮孩子,得亏将军府够大,随便他们闹腾。
何家三兄妹比较文静,但曲家这些孩子野。
有他们带着,渐渐地,何家三兄妹也放开了,跟着一起玩的挺热闹。
二月二十六,是张天志和刘新源成亲的正日子。
事先大家都商议好了,刘东山夫妻买下别院给兄弟俩成亲用,婉瑜从将军府出嫁。
二十六这天一大早,天志和新源各自带着迎亲的队伍出发,分别前往将军府和赵家迎亲。
将军府这边张灯结彩,曲振邦一早就领着弟弟妹妹们守在大门外等着了。
眼见着迎亲的队伍过来,振邦赶忙喊人点燃了门口的鞭炮。
紧接着,振邦就指挥弟弟妹妹们上前,拦住了迎亲的队伍,管小叔叔要红包,不给红包,今天就不许进门。
张天志早就料到了,提前让人预备了好多红包,这时有人拿出来,分给孩子们。
孩子们得了红包,自然不好再拦着,于是只能闪开,让张天志带人进门。
迎亲的一些规矩,都按照当地习俗来办,张天志过五关斩六将,在众人的帮助下,总算接到媳妇,上了花轿。
陈郎中夫妻、曲老抠儿夫妻,作为娘家客人一同去送亲。
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光是嫁妆就一眼望不到头,沿途的百姓见了,无不赞叹。
另一边,新源去迎亲也十分顺利,赵家经商多年,家底儿丰厚,给闺女陪送的嫁妆也非常多。
刘家这头也是张灯结彩,宾客络绎不绝,仆从、下人忙碌穿梭。
曲绍扬夫妻,连同陈允哲、陈允瀚兄弟,都在别院这边帮忙招待宾客。
接亲的队伍一前一后到了大门外,按照长幼顺序,张天志夫妻先进门,随后是刘新源夫妻。
两对新人在前厅拜了天地高堂,谢过满座宾客,然后张天志和婉瑜被送去东跨院,刘新源和赵颖兰被送去西跨院。
前院,各种山珍海味、美酒佳肴陆续上桌,宾客们纷纷入座,酒席开始。
曲绍扬跟张锡銮、何厚琦,还有几位副都统、知府、道员坐在一起。
张锡銮是老资历了,别看他现在没有官职在身,可在座的这些人,都很敬重他,纷纷敬酒。
“义父,何兄,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我有个不情之请,还望义父允准。”
酒过三巡之后,曲绍扬给张锡銮跟何厚琦倒上酒,笑着说道。
张锡銮今天挺高兴,想都没想,直接就说,“绍扬啊,有啥话你尽管开口,只要义父能办的,肯定给你办。”
曲绍扬瞅了一眼何厚琦,“义父,你儿媳妇相中何兄家雯丫头了,想结个亲,说给我家振邦,义父觉得如何?”
张锡銮如今告病在家,不知道哪年还能起复,所以就想趁机会领着儿子出来走动走动。
要是能给儿子谋个差事,混个一官半职,张家以后也就不用愁了。
刚才张锡銮只顾着跟曲绍扬解释,没给张师黄说话的机会。
这时,张师黄上前来,跟曲绍扬互相见礼。
张师黄没有曲绍扬年纪大,便称呼曲绍扬为兄长。
曲绍扬也十分热情的一口一个贤弟叫着,给足了张家父子面子。
曲绍扬只顾着跟张锡銮父子寒暄,自然就忽视了陈允哲兄弟俩。
不过那俩是自家人,也不在乎,只含笑在一旁看着。
众人寒暄几句,曲绍扬便将众人迎进城中,一路来到将军府。
将军府这边,陈秀芸和天志、新源、婉瑜,领着振邦、振业等几个小辈儿孩子,已经等在了府门外。
远远见曲绍扬等人走进,陈秀芸等人赶忙迎上前见礼。
这等礼遇,让张锡銮十分高兴。
尤其是振邦等娃,也一个个规矩懂事,乖乖上前喊爷爷,把张锡銮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好,好,都是好孩子,好孩子。爷爷给你们都带了礼物,等会儿拿给你们啊。”
张锡銮挨个儿抱了抱这些孩子们,笑道。
“爷爷,您来吉林城,合该是我们孝敬爷爷,哪还能要爷爷的礼物啊?
爷爷若是得空,就多在吉林住一些日子。
常听我爹说,爷爷武艺超群、弓马娴熟,尤其擅长马术。
爷爷得空了,可以指点指点我们,正好我们还愁着没有好师父呢,爷爷肯定比我爹强。”
振邦和振业一左一右扶着张锡銮,边走边说道。
“对,对,爷爷,你就在这边多住一阵子吧。
等着大江开化了,我去给爷爷钓鱼,松花江的开江鱼,最鲜了。”振业跟着附和道。
“哎呀,绍扬,你说你小子咋就这么好命儿呢?孩子个顶个儿的稀罕人。
瞅瞅,这一个个能说会道,咋教出来的?”
张锡銮被曲家这几个小子们给哄的,都快找不着北了。
张锡銮就一个儿子,这张师黄不务正业,还抽大烟,家中一妻一妾目前只得了俩女孩,子嗣不丰。
张锡銮都这个岁数了,还没抱上孙子,因此每每见到别人家那调皮捣蛋的小子,都格外喜欢。
曲家这几个孩子,聪明、灵透,说话处事又得体,不管谁见了都喜欢,张锡銮也不例外。
“义父,您可别夸他们了,这几个皮猴子,是见着您来,在这装乖卖巧呢。
平常日子,他们淘气的很,一个个恨不得把房盖儿都给我掀了。”
曲绍扬一听,忙笑着解释道。
“淘好啊,小子淘气聪明,你可别把他们给管傻了啊。
男孩子,太文气了不好,就得有这个机灵劲儿,敢说敢闯才行。”
张锡銮闻言哈哈大笑,少不得叮嘱曲绍扬夫妻一番。
曲绍扬夫妻笑着,将众人迎进了府。
前厅里,陈郎中、刘东山、曲老抠儿正等着呢,听见动静,几个人赶忙起身往外迎。
干亲也是亲,这都是亲家,许久没见了,一见面格外亲近,少不得寒暄客套一番。
曲老抠儿等人跟张锡銮年岁相仿,聚在一起倒是满有话聊的,一时间,屋子里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少不得要隆重招待,晚间曲家摆了六七桌,款待客人。
美酒佳肴在前,众人举杯欢庆,觥筹交错间,谈笑风生,喜庆又热闹。
宴席结束后,曲绍扬护送张锡銮父子去客院休息,转回头就跟陈家兄弟去书房议事了。
朝廷跟倭国签了条约,开放安东为商埠。
而且,吉安铁路也修了一大半儿,估计今年夏天就能完工,到秋天差不多可以通火车。
如此一来,安东即将成为继大连之后,东北另一个通火车、有港口的通商口岸。
曲绍扬的意思,等开春之后,就把东边道衙署挪到安东去,委任陈允哲为开埠总办。
凭借安东的地理优势,发展安东甚至东边道经济。
尤其是各种工业,要大力发展,尽可能扶持本地民族资本,抑制倭国资本的进入和发展。
“安东一带,柞蚕养殖业十分发达。
以前都是各地买办过来收购蚕茧,高价卖到国外,从中谋取暴利。
而蚕农忙活一季,获利极少,甚至有时候还倒欠买办商户的银钱。
我想,在安东开设几个缫丝厂,咱们自己雇佣工人缫丝,逐步减轻国外资本和买办对柞蚕的控制力度。”
最近这十来年,柞蚕丝的出口量一直在增长,已经超越了人参的出口量,仅次于大豆、豆饼,居于第三位。
随着柞蚕丝输出的不断增长,奉天南部和东南部一带的牛庄、盖平、岫岩、安东、凤凰城、宽甸、怀仁等地的柞蚕丝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东边道地区作为柞蚕丝的主要出产地,自然不能错过这么挣钱的行业。
“另外,还要大力发展重工业,比如化工、冶金、钢铁铸造、机械加工等等。
借着安东的便利条件,早早都发展起来。”
这事儿,曲绍扬琢磨很久了。
吉省也好,东边道也罢,要想在未来风云动荡的局势下站稳,就必须着重发展工业。
东北矿产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良好的工业体系。
趁着眼下倭国和沙俄对东北的剥削还没有那么深,抓紧时间发展起来,给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嗯,缫丝厂这个,我在安东还有宽甸建了两处,都交给家里人打理了。”
陈允哲是一个商业嗅觉十分敏锐的人,当初贩售大豆、猪鬃等,都是他先起的头。
柞蚕丝这么挣钱的买卖,他怎么可能不掺一脚?
目前陈家已经有两个大型的机械缫丝厂,挣钱不少。
“至于化工、冶金什么的,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眼下咱还是底蕴不太够,缺人才。”陈允哲提出了很现实的问题。
“嗯,这一点我也明白,今年我打算在吉林城办一处实业学堂。
从各地挑选一批十四岁以上,勤奋好学的孩子,集中学习相关知识。
将来这些人,就是咱们发展工业化的基石。”
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教育为先,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是做不成事的。
这一点,曲绍扬非常明白,所以不光要办师范学堂,还要办实业学堂。
“二哥,有件事我得提醒你一下。这两年高丽越垦的情况越来越多,常与本地汉民发生纠纷。
这事儿你得多费点儿心,那些越垦的高丽,要严加管束。
既然过来了,就要服从咱们的管理,尽量不要让他们再与江对岸有牵扯。
自打倭国和沙俄干了这一仗之后,沙俄的势力退出半岛,如今高丽可以说是已经在倭国的掌控下。
就怕这群小倭子,会借着机会生事。”
说完建工厂、开商埠的事,曲绍扬又转头跟陈允瀚聊起了东边道防御的问题。
“过一阵子,小志会带人踏查长白山、图们江等地,勘定界限。
就怕到时候倭国知道消息了,又要生事,到时候还得二哥鼎力相助。”
“放心,到时候我亲自率定边军一起,哪个敢炸翅儿,我就让他们知道知道厉害。
小倭子,朝廷怕他们,老子可不怕。”陈允瀚闻言,撸起来袖子,拍着胸口说道。
“老二,绍扬只说是让你去帮忙,可没说让你去打架。
瞅瞅你,这一副撸胳膊挽袖子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去跟人干仗呢。
你好歹也是四品的镇守使,稍微注意点儿形象。”
陈允哲一看弟弟那架势,忍不住扶额,这个老二啊,真是跟他有操不完的心。
“大哥,无妨的,二哥本是性情中人。
再说了,这屋里就咱仨,怕什么?”曲绍扬闻言就乐。
“就是,这是咱亲妹夫,认识多少年了,我什么脾性,绍扬还不知道么?
在他面前儿,我装什么假啊?
不是我说,这官儿当的,就跟带了个面具一样,成天虚头巴脑,闹心得慌。”
陈允瀚歪在椅子上,各种吐槽。
郎舅三人难得相聚,自然有无数话要说。
可这么干唠也没啥意思,晚宴大家伙儿为了照顾张锡銮,都没多喝。
这会儿酒瘾上来了,索性让人置办点儿酒菜,仨人就在书房的炕上摆一张小桌,边喝边聊。
喝多了,三人索性就在书房睡下。
曲绍扬的弟弟要成亲,别管是亲弟弟还是义弟,旁人看在曲绍扬的面子上,肯定都要来贺喜。
因此,各处的官员等,都陆续到了吉林城。
身为滨江道道员的何厚琦,得知岳父来了吉林城,也领着妻子儿女,一同赶来。
其实这个时候,何厚琦的原配妻子,也就是张锡銮的闺女张秀英已经过世了。
但他续娶的妻子,是张锡銮的侄女,两家的关系依旧很好。
何厚琦的长子何泽濂,比振邦小一岁,今年十七,次女何泽雯十四岁,三子何泽霖十二岁。
自从生完何泽霖,张秀英就身体不好,没几年便过世了。
何厚琦知道岳父想念孩子,特地把这三个孩子都带过来,让张锡銮见一见。
张锡銮见到外孙、外孙女,十分高兴。
虽然心里免不了伤感闺女的早逝,可他一个大男人,也不好哭哭啼啼,只搂着孩子们,各种稀罕。
何家这三个孩子都挺懂事,围着外祖父各种嘘寒问暖,没多会儿,就把张锡銮哄的心花怒放了。
不过,这屋里人不少,又都是大人在聊天,时间一长,孩子们就觉得没意思了。
曲绍扬一见这样,便让振邦、振业、佳玲他们,领着何家三兄妹出去玩。
孩子们年岁相仿,加上振邦从小就是孩子王,很快就跟何家三兄妹熟络了。
曲家十来个孩子,再加上陈彦川兄妹、韩锦堂韩绣堂兄弟。
这么一大帮孩子,得亏将军府够大,随便他们闹腾。
何家三兄妹比较文静,但曲家这些孩子野。
有他们带着,渐渐地,何家三兄妹也放开了,跟着一起玩的挺热闹。
二月二十六,是张天志和刘新源成亲的正日子。
事先大家都商议好了,刘东山夫妻买下别院给兄弟俩成亲用,婉瑜从将军府出嫁。
二十六这天一大早,天志和新源各自带着迎亲的队伍出发,分别前往将军府和赵家迎亲。
将军府这边张灯结彩,曲振邦一早就领着弟弟妹妹们守在大门外等着了。
眼见着迎亲的队伍过来,振邦赶忙喊人点燃了门口的鞭炮。
紧接着,振邦就指挥弟弟妹妹们上前,拦住了迎亲的队伍,管小叔叔要红包,不给红包,今天就不许进门。
张天志早就料到了,提前让人预备了好多红包,这时有人拿出来,分给孩子们。
孩子们得了红包,自然不好再拦着,于是只能闪开,让张天志带人进门。
迎亲的一些规矩,都按照当地习俗来办,张天志过五关斩六将,在众人的帮助下,总算接到媳妇,上了花轿。
陈郎中夫妻、曲老抠儿夫妻,作为娘家客人一同去送亲。
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光是嫁妆就一眼望不到头,沿途的百姓见了,无不赞叹。
另一边,新源去迎亲也十分顺利,赵家经商多年,家底儿丰厚,给闺女陪送的嫁妆也非常多。
刘家这头也是张灯结彩,宾客络绎不绝,仆从、下人忙碌穿梭。
曲绍扬夫妻,连同陈允哲、陈允瀚兄弟,都在别院这边帮忙招待宾客。
接亲的队伍一前一后到了大门外,按照长幼顺序,张天志夫妻先进门,随后是刘新源夫妻。
两对新人在前厅拜了天地高堂,谢过满座宾客,然后张天志和婉瑜被送去东跨院,刘新源和赵颖兰被送去西跨院。
前院,各种山珍海味、美酒佳肴陆续上桌,宾客们纷纷入座,酒席开始。
曲绍扬跟张锡銮、何厚琦,还有几位副都统、知府、道员坐在一起。
张锡銮是老资历了,别看他现在没有官职在身,可在座的这些人,都很敬重他,纷纷敬酒。
“义父,何兄,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我有个不情之请,还望义父允准。”
酒过三巡之后,曲绍扬给张锡銮跟何厚琦倒上酒,笑着说道。
张锡銮今天挺高兴,想都没想,直接就说,“绍扬啊,有啥话你尽管开口,只要义父能办的,肯定给你办。”
曲绍扬瞅了一眼何厚琦,“义父,你儿媳妇相中何兄家雯丫头了,想结个亲,说给我家振邦,义父觉得如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关东参王,民国:关东参王最新章节,民国:关东参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关东参王,民国:关东参王最新章节,民国:关东参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