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光绪三十二年过去,三十三年来到。
大年初一,振业领着弟弟妹妹们,前往刘府给刘东山和林若兰拜年。
不想孩子们刚到,还没等说几句话呢,下人来报,说是刘新源的媳妇,赵颖兰忽然肚子疼。
赵颖兰跟新源成亲后没多久,便诊出有了身孕,按照时间算,本应该是腊月下旬生产。
这些日子,林若兰如临大敌,成天惦记着儿媳妇的肚子。
却没想到,赵颖兰肚子里这娃倒是能沉得住气,愣是在母亲肚子过完了除夕,才想着要出来。
得知儿媳妇要生,林若兰哪里还顾得上跟孩子们说话?连忙让人准备东西,送赵颖兰去医院生产。
吉林公立卫生院有专门的妇产科。
里面的妇产医生,有不少就是当初曲家安排在施医院、女施医院学习的孩子们,婉瑜之前也在医院上班。
这些人将西医的接产方式,与李氏接生、保胎的秘法结合,拯救过不少难产的妇人。
但是这年月的人,极少去医院生孩子,大部分依旧是找接生婆,只有一些大户人家,才会找医生来家里接生。
林若兰自己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差点儿就没命。
所以她非常重视,早早就跟刘东山还有赵家那头说好了,赵颖兰不在家生孩子,去医院。
就这样,刘府一阵兵荒马乱之后,林若兰带着家里丫头媳妇们,护送赵颖兰坐车去了卫生院。
振业等人一看这样,赶忙回府,告知父母。
“新源媳妇要生了?哎呦我的天,总算是发动了,再没动静,师娘都快急疯了。”
陈秀芸听说之后,当时就乐了。
这小娃,太有抻头,愣生生晚了七八天。
“兰心,我现在身子不方便,你替我去一趟医院。
颖兰那头有什么消息,及时往回送信。”
是的,陈秀芸又怀孕了。
本来她跟曲绍扬都说好了不再生,这儿媳妇都快进门了,她都要当婆婆的人,再生孩子传出去让人笑话。
为此陈秀芸还用了药的,不想还是没防住,去年刚入冬的时候又怀上了。
孩子来了就是缘分,不能不要。
好在如今府里一切都步入正轨,丫头媳妇们各司其职,佳玲、泽雯也能打理家事,还有孟兰心帮衬着。
陈秀芸索性就放开手,把府里的事情交给众人,她安心休养。
陈秀芸都三十六了,这个岁数怀孕,必须多加小心。
医院那地方人多杂乱,她不能去,索性就安排孟兰心替她过去看看。
至于说为啥不派杨春红或者林玉环,很简单,那俩也怀着呢,月份不小了,挺着大肚子行动不方便。
“好,我这就去看看,大姐放心吧。
颖兰那丫头体格挺好,卫生院那些医生都是你亲自教出来的,医术不错。”
孟兰心含笑点头,起身带着人往外走。
医院那头,赵颖兰顺利办理的住院,随即肚子便一阵紧似一阵的疼。
等到中午,医生给检查,发现宫口开的差不多了,于是送进产房。
过了三刻多钟,产房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
又过了一小会儿,有护士从产房出来,告知外面守着的林若兰等人,赵颖兰生了个男孩,重六斤六两,母子平安。
林若兰一听,高兴极了,赶紧打发人往赵家送信报喜。
孟兰心也赶紧安排人,回将军府报喜。
得知赵颖兰顺利产子,曲绍扬夫妻也都松了口气。
“这回,孙子、外孙女都有了,师父师娘不得乐得睡不着觉啊?”
趁着这一波客人离开的空挡,曲绍扬回后院看了看陈秀芸,跟陈秀芸说笑起来。
“可不是?师父师娘成天就盼着抱孙子呢,这回如愿以偿了,肯定高兴。”陈秀芸也跟着笑。
“再过几年,就该咱俩盼着抱孙子了。
这日子啊,过的可真快,咱俩刚见面时的情形,就好像还在昨天呢,一转眼咱俩都成亲快二十年了。”
“是啊,当年我还是个放排的木把呢,哪成想这些年过去,倒是越混越好了。”
曲绍扬将妻子搂在怀里,伸手去摸媳妇的肚子。
陈秀芸怀孕还不太到三个月呢,没显怀,不过毕竟是生过五个孩子的人了,小肚子不可能像小姑娘那么平坦。
“我现在啊,倒是不想别的,只盼着你肚子里这个能平平安安降生。
我看,等你生娃的时候,咱也去医院吧,还是医院条件好些。”
要说曲绍扬现在最担心啥,那就是陈秀芸肚子里的孩子。
陈秀芸毕竟岁数在这儿了,这些年操劳家事,身体也不如从前,这一胎怀的很辛苦。
结发妻子,相濡以沫二十年,陈秀芸在曲绍扬心中非常重要。
别人或许盼着升官发财死老婆,但曲绍扬从没有那种想法,他只希望身边的人都好好儿的。
尤其是陈秀芸,不能有半点儿闪失。
“行,都依你,你说在哪儿生咱就在哪儿生。”
这事儿,陈秀芸不会犯傻,如今有这个条件了,那肯定是去医院。
两口子絮叨了一会儿,前面传信,又有客人登门,曲绍扬赶忙去前厅了。
赵颖兰正月初一生产,在医院住了三天,经过观察,各方面都没问题后,这才出院回家坐月子。
此时婉瑜还没出月子呢,家里俩产妇需要照顾,得亏府里人手够用,林若兰倒是不至于手忙脚乱的。
别看是大过年,将军衙署也不消停,曲绍扬只在家休息了几天,便回去处理公务了。
正月初五,吉林将军致电清廷外务部,倭人在吉林私贩枪支济匪。
其实,从日俄战争开始,倭国就收买了不少绿林土匪等,暗中提供各种资助。
这事儿,曲绍扬早就知道,毕竟他的眼线遍布东三省绿林,倭国有点儿什么举动,都逃不过曲绍扬的耳目。
事实上,目前倭国收买的那些绿林人士中,少说有一半儿,都是曲绍扬的人。
这些绿林人士受曲绍扬委派,故意渗透到对方阵营中,以便于替曲绍扬打探消息。
最近倭人活动的有点儿频繁,曲绍扬借机上奏,就是敲打敲打他们。
没多久,曲绍扬在朝廷授意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禁止倭人在居留地之外居住。
倭人也察觉出来了,清廷的这位吉林将军,始终对他们有敌意。
于是那些人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想要与曲绍扬交好。
对此,曲绍扬不表示任何态度,言明所做一切,皆是受朝廷指派,他个人对倭方没有任何意见。
紧接着,曲绍扬便委派吉林地方自治会会长松毓,带人赴倭国以及国内各省考察新政、学习经验。
这么一来,倭国那头也懵了,谁也摸不清曲绍扬究竟是什么态度。
正月十八,天志和婉瑜的孩子满月,天志特地告了假从天津赶回来,一家团圆。
天志都这个岁数了,才得一个闺女,简直稀罕的不得了,恨不得整天抱在怀里不放下。
夫妻俩商议之后,给孩子起名张曼舒,小名玥玥。
天志回来,曲绍扬就算是再忙,也得找机会聚一聚。
白天曲绍扬忙于公务没时间,晚上哥俩凑一起,弄几个小菜,来两壶酒,边喝边聊。
张天志从吉林回到天津后,因其勘界立功,被派到第四镇炮一标任标统,驻守天津静海。
当初天志从吉林离开时,曲绍扬和刘东山给了他大笔的银钱,于是在天津买了一处宅院,家里雇了丫头婆子。
只等过一阵子天气暖和了,玥玥再大一些,便把婉瑜和孩子接过去。
得知弟弟被提拔,曲绍扬也十分高兴,于是鼓励他好好干,争取将来能再往上升。
北洋第四镇虽然比不上第三镇纯粹老袁嫡系,但也相当不错了。
天志还不到三十岁呢,就能混到标统,前途不可限量。
张天志是告假回来探亲的,时间限制,不能久留。在家陪妻女几天,便急匆匆离开,返回天津了。
正月二十六,清廷与沙俄代表在哈尔滨召开税关特别会议。
滨江道道员何厚琦、黑龙江交涉局总办宋小濂,同沙俄驻哈尔滨代理总领事刘巴、外阿穆尔地区税关监督特拉金等进行会晤。
会上就哈尔滨海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制定了《北满税关试办章程草案》。
随后,沙俄撤销其驻长春军政署。
曲绍扬下令,禁止民间向外国人出售、出租土地,一旦发现,交易不作数,还要严惩。
二月初一,根据《中美通商条约》,在安东口岸设立安东税关,随即举行开关仪式,安东港正式成为对外贸易港。
各国纷纷在安东设立商埠、使领馆等,安东迎来又一次大发展。
新源家儿子满月,刘东山大张旗鼓的摆满月酒,款待亲戚朋友。
陈秀芸怀有身孕不能前去贺喜,由孟兰心代替,送上一份厚礼。
新源没在家,刘东山和赵秉璋俩人商议之后,给孩子起名叫刘松诚。
满月宴过后,赵家接了赵颖兰和小松诚回去小住,民间管这叫躲尿窝子。
新源媳妇生娃的消息,早就想办法往德国那头送信了,只是山海阻隔,一时半会儿的新源接不到。
再者,就算接到了消息也没用过,新源的学业还没完成呢,不能回来看孩子。
出了正月,将军府衙署的事情越发忙碌起来,曲绍扬每天早出晚归,忙的脚不沾地。
二月末,杨春红的义兄杨玉麟来到吉林城,借着看望杨春红的名义,实际上是来找曲绍扬。
“曲将军,我这有一封信,你看看。”书房里,杨玉麟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了曲绍扬。
曲绍扬接过信一看,赫然发现这竟是同盟会宋某人,写给三省绿林武装首领的。
宋在信中称赞杨玉麟等人,集义辽海之间,以扶弱抑强、抗官济民为志,有远大抱负。
号召众人统集辽河东西,黑水南北之义军,合为一团,共举大事。
信里还分析了两点,总体思想就是争取东北这群别人眼中的马匪,使其从分散斗争转为相互联合,从经济斗争转向革命。
南北交攻、共图大举,是宋联络东北“马侠”的根本目的。
“将军,我打听过了,收到类似信函的有李逢春、朱二角、杨国栋等不少人呢。
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咱的人。
你看这件事怎么办?是派人直接把他们抓起来,还是?”
杨玉麟接到信之后,立刻就来吉林城找曲绍扬了,从他本心来说,根本不想跟这些人有什么牵扯。
他们这些人,有曲绍扬在背后支持,提供粮饷和军火。
时不时的抢老毛子、小倭子,或者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日子过的别提多逍遥了。
那些人想着凭一封信,就让他们卖命,可能么?
就算信里头,把他们这些人夸成花儿,没有点儿实惠的,谁能出力啊?
曲绍扬的眼线五行八作都有,分布各地,其实他这几天也接到消息了。
宋化名桃源宗介,与倭人古川清从东京启程,到门司汇合白逾桓,渡过鸭绿江抵达安东。
看起来,这些人此次到东北的目的,就是联络各地武装,想要起义。
“大哥,眼下这些人的意图不明,咱们也不好轻举妄动。
这样,劳烦大哥回去后,给他们个回信,邀请这些人面谈,顺道摸清楚他们的真正目的。”
曲绍扬对这些人,没多少好感,也说不上反感。
怎么说呢,清廷腐败,有识之士觉醒,试图用各种方法救过图存,值得尊敬。
但是,曲绍扬并不想跟这些人搅合在一起,也不希望东三省闹出太大的动静来。
东北人民已经够苦了,连年兵灾,好不容易又有个喘息的机会,就消消停停发展得了,可别掺和那些事儿。
老百姓不关心谁当皇帝,他们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但是,曲绍扬必须得掌握那些人的动向。
所以他才给杨玉麟支招儿,想办法打入那些人的内部,探听消息,再做下一步打算。
杨玉麟听完点点头,“好,那我就明白怎么做了,回头我联系李逢春他们。”
就这样,杨玉麟没在将军府停留,只见了杨春红一面便悄然离开。
三月初,李逢春邀请宋、古川清等人到大孤山面谈,表示拥护盟会领导,共同成立支部。
同时,杨玉麟还了解到,宋有意亲自前往夹皮沟,拜访韩登举。
大年初一,振业领着弟弟妹妹们,前往刘府给刘东山和林若兰拜年。
不想孩子们刚到,还没等说几句话呢,下人来报,说是刘新源的媳妇,赵颖兰忽然肚子疼。
赵颖兰跟新源成亲后没多久,便诊出有了身孕,按照时间算,本应该是腊月下旬生产。
这些日子,林若兰如临大敌,成天惦记着儿媳妇的肚子。
却没想到,赵颖兰肚子里这娃倒是能沉得住气,愣是在母亲肚子过完了除夕,才想着要出来。
得知儿媳妇要生,林若兰哪里还顾得上跟孩子们说话?连忙让人准备东西,送赵颖兰去医院生产。
吉林公立卫生院有专门的妇产科。
里面的妇产医生,有不少就是当初曲家安排在施医院、女施医院学习的孩子们,婉瑜之前也在医院上班。
这些人将西医的接产方式,与李氏接生、保胎的秘法结合,拯救过不少难产的妇人。
但是这年月的人,极少去医院生孩子,大部分依旧是找接生婆,只有一些大户人家,才会找医生来家里接生。
林若兰自己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差点儿就没命。
所以她非常重视,早早就跟刘东山还有赵家那头说好了,赵颖兰不在家生孩子,去医院。
就这样,刘府一阵兵荒马乱之后,林若兰带着家里丫头媳妇们,护送赵颖兰坐车去了卫生院。
振业等人一看这样,赶忙回府,告知父母。
“新源媳妇要生了?哎呦我的天,总算是发动了,再没动静,师娘都快急疯了。”
陈秀芸听说之后,当时就乐了。
这小娃,太有抻头,愣生生晚了七八天。
“兰心,我现在身子不方便,你替我去一趟医院。
颖兰那头有什么消息,及时往回送信。”
是的,陈秀芸又怀孕了。
本来她跟曲绍扬都说好了不再生,这儿媳妇都快进门了,她都要当婆婆的人,再生孩子传出去让人笑话。
为此陈秀芸还用了药的,不想还是没防住,去年刚入冬的时候又怀上了。
孩子来了就是缘分,不能不要。
好在如今府里一切都步入正轨,丫头媳妇们各司其职,佳玲、泽雯也能打理家事,还有孟兰心帮衬着。
陈秀芸索性就放开手,把府里的事情交给众人,她安心休养。
陈秀芸都三十六了,这个岁数怀孕,必须多加小心。
医院那地方人多杂乱,她不能去,索性就安排孟兰心替她过去看看。
至于说为啥不派杨春红或者林玉环,很简单,那俩也怀着呢,月份不小了,挺着大肚子行动不方便。
“好,我这就去看看,大姐放心吧。
颖兰那丫头体格挺好,卫生院那些医生都是你亲自教出来的,医术不错。”
孟兰心含笑点头,起身带着人往外走。
医院那头,赵颖兰顺利办理的住院,随即肚子便一阵紧似一阵的疼。
等到中午,医生给检查,发现宫口开的差不多了,于是送进产房。
过了三刻多钟,产房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
又过了一小会儿,有护士从产房出来,告知外面守着的林若兰等人,赵颖兰生了个男孩,重六斤六两,母子平安。
林若兰一听,高兴极了,赶紧打发人往赵家送信报喜。
孟兰心也赶紧安排人,回将军府报喜。
得知赵颖兰顺利产子,曲绍扬夫妻也都松了口气。
“这回,孙子、外孙女都有了,师父师娘不得乐得睡不着觉啊?”
趁着这一波客人离开的空挡,曲绍扬回后院看了看陈秀芸,跟陈秀芸说笑起来。
“可不是?师父师娘成天就盼着抱孙子呢,这回如愿以偿了,肯定高兴。”陈秀芸也跟着笑。
“再过几年,就该咱俩盼着抱孙子了。
这日子啊,过的可真快,咱俩刚见面时的情形,就好像还在昨天呢,一转眼咱俩都成亲快二十年了。”
“是啊,当年我还是个放排的木把呢,哪成想这些年过去,倒是越混越好了。”
曲绍扬将妻子搂在怀里,伸手去摸媳妇的肚子。
陈秀芸怀孕还不太到三个月呢,没显怀,不过毕竟是生过五个孩子的人了,小肚子不可能像小姑娘那么平坦。
“我现在啊,倒是不想别的,只盼着你肚子里这个能平平安安降生。
我看,等你生娃的时候,咱也去医院吧,还是医院条件好些。”
要说曲绍扬现在最担心啥,那就是陈秀芸肚子里的孩子。
陈秀芸毕竟岁数在这儿了,这些年操劳家事,身体也不如从前,这一胎怀的很辛苦。
结发妻子,相濡以沫二十年,陈秀芸在曲绍扬心中非常重要。
别人或许盼着升官发财死老婆,但曲绍扬从没有那种想法,他只希望身边的人都好好儿的。
尤其是陈秀芸,不能有半点儿闪失。
“行,都依你,你说在哪儿生咱就在哪儿生。”
这事儿,陈秀芸不会犯傻,如今有这个条件了,那肯定是去医院。
两口子絮叨了一会儿,前面传信,又有客人登门,曲绍扬赶忙去前厅了。
赵颖兰正月初一生产,在医院住了三天,经过观察,各方面都没问题后,这才出院回家坐月子。
此时婉瑜还没出月子呢,家里俩产妇需要照顾,得亏府里人手够用,林若兰倒是不至于手忙脚乱的。
别看是大过年,将军衙署也不消停,曲绍扬只在家休息了几天,便回去处理公务了。
正月初五,吉林将军致电清廷外务部,倭人在吉林私贩枪支济匪。
其实,从日俄战争开始,倭国就收买了不少绿林土匪等,暗中提供各种资助。
这事儿,曲绍扬早就知道,毕竟他的眼线遍布东三省绿林,倭国有点儿什么举动,都逃不过曲绍扬的耳目。
事实上,目前倭国收买的那些绿林人士中,少说有一半儿,都是曲绍扬的人。
这些绿林人士受曲绍扬委派,故意渗透到对方阵营中,以便于替曲绍扬打探消息。
最近倭人活动的有点儿频繁,曲绍扬借机上奏,就是敲打敲打他们。
没多久,曲绍扬在朝廷授意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禁止倭人在居留地之外居住。
倭人也察觉出来了,清廷的这位吉林将军,始终对他们有敌意。
于是那些人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想要与曲绍扬交好。
对此,曲绍扬不表示任何态度,言明所做一切,皆是受朝廷指派,他个人对倭方没有任何意见。
紧接着,曲绍扬便委派吉林地方自治会会长松毓,带人赴倭国以及国内各省考察新政、学习经验。
这么一来,倭国那头也懵了,谁也摸不清曲绍扬究竟是什么态度。
正月十八,天志和婉瑜的孩子满月,天志特地告了假从天津赶回来,一家团圆。
天志都这个岁数了,才得一个闺女,简直稀罕的不得了,恨不得整天抱在怀里不放下。
夫妻俩商议之后,给孩子起名张曼舒,小名玥玥。
天志回来,曲绍扬就算是再忙,也得找机会聚一聚。
白天曲绍扬忙于公务没时间,晚上哥俩凑一起,弄几个小菜,来两壶酒,边喝边聊。
张天志从吉林回到天津后,因其勘界立功,被派到第四镇炮一标任标统,驻守天津静海。
当初天志从吉林离开时,曲绍扬和刘东山给了他大笔的银钱,于是在天津买了一处宅院,家里雇了丫头婆子。
只等过一阵子天气暖和了,玥玥再大一些,便把婉瑜和孩子接过去。
得知弟弟被提拔,曲绍扬也十分高兴,于是鼓励他好好干,争取将来能再往上升。
北洋第四镇虽然比不上第三镇纯粹老袁嫡系,但也相当不错了。
天志还不到三十岁呢,就能混到标统,前途不可限量。
张天志是告假回来探亲的,时间限制,不能久留。在家陪妻女几天,便急匆匆离开,返回天津了。
正月二十六,清廷与沙俄代表在哈尔滨召开税关特别会议。
滨江道道员何厚琦、黑龙江交涉局总办宋小濂,同沙俄驻哈尔滨代理总领事刘巴、外阿穆尔地区税关监督特拉金等进行会晤。
会上就哈尔滨海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制定了《北满税关试办章程草案》。
随后,沙俄撤销其驻长春军政署。
曲绍扬下令,禁止民间向外国人出售、出租土地,一旦发现,交易不作数,还要严惩。
二月初一,根据《中美通商条约》,在安东口岸设立安东税关,随即举行开关仪式,安东港正式成为对外贸易港。
各国纷纷在安东设立商埠、使领馆等,安东迎来又一次大发展。
新源家儿子满月,刘东山大张旗鼓的摆满月酒,款待亲戚朋友。
陈秀芸怀有身孕不能前去贺喜,由孟兰心代替,送上一份厚礼。
新源没在家,刘东山和赵秉璋俩人商议之后,给孩子起名叫刘松诚。
满月宴过后,赵家接了赵颖兰和小松诚回去小住,民间管这叫躲尿窝子。
新源媳妇生娃的消息,早就想办法往德国那头送信了,只是山海阻隔,一时半会儿的新源接不到。
再者,就算接到了消息也没用过,新源的学业还没完成呢,不能回来看孩子。
出了正月,将军府衙署的事情越发忙碌起来,曲绍扬每天早出晚归,忙的脚不沾地。
二月末,杨春红的义兄杨玉麟来到吉林城,借着看望杨春红的名义,实际上是来找曲绍扬。
“曲将军,我这有一封信,你看看。”书房里,杨玉麟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了曲绍扬。
曲绍扬接过信一看,赫然发现这竟是同盟会宋某人,写给三省绿林武装首领的。
宋在信中称赞杨玉麟等人,集义辽海之间,以扶弱抑强、抗官济民为志,有远大抱负。
号召众人统集辽河东西,黑水南北之义军,合为一团,共举大事。
信里还分析了两点,总体思想就是争取东北这群别人眼中的马匪,使其从分散斗争转为相互联合,从经济斗争转向革命。
南北交攻、共图大举,是宋联络东北“马侠”的根本目的。
“将军,我打听过了,收到类似信函的有李逢春、朱二角、杨国栋等不少人呢。
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咱的人。
你看这件事怎么办?是派人直接把他们抓起来,还是?”
杨玉麟接到信之后,立刻就来吉林城找曲绍扬了,从他本心来说,根本不想跟这些人有什么牵扯。
他们这些人,有曲绍扬在背后支持,提供粮饷和军火。
时不时的抢老毛子、小倭子,或者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日子过的别提多逍遥了。
那些人想着凭一封信,就让他们卖命,可能么?
就算信里头,把他们这些人夸成花儿,没有点儿实惠的,谁能出力啊?
曲绍扬的眼线五行八作都有,分布各地,其实他这几天也接到消息了。
宋化名桃源宗介,与倭人古川清从东京启程,到门司汇合白逾桓,渡过鸭绿江抵达安东。
看起来,这些人此次到东北的目的,就是联络各地武装,想要起义。
“大哥,眼下这些人的意图不明,咱们也不好轻举妄动。
这样,劳烦大哥回去后,给他们个回信,邀请这些人面谈,顺道摸清楚他们的真正目的。”
曲绍扬对这些人,没多少好感,也说不上反感。
怎么说呢,清廷腐败,有识之士觉醒,试图用各种方法救过图存,值得尊敬。
但是,曲绍扬并不想跟这些人搅合在一起,也不希望东三省闹出太大的动静来。
东北人民已经够苦了,连年兵灾,好不容易又有个喘息的机会,就消消停停发展得了,可别掺和那些事儿。
老百姓不关心谁当皇帝,他们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但是,曲绍扬必须得掌握那些人的动向。
所以他才给杨玉麟支招儿,想办法打入那些人的内部,探听消息,再做下一步打算。
杨玉麟听完点点头,“好,那我就明白怎么做了,回头我联系李逢春他们。”
就这样,杨玉麟没在将军府停留,只见了杨春红一面便悄然离开。
三月初,李逢春邀请宋、古川清等人到大孤山面谈,表示拥护盟会领导,共同成立支部。
同时,杨玉麟还了解到,宋有意亲自前往夹皮沟,拜访韩登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关东参王,民国:关东参王最新章节,民国:关东参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关东参王,民国:关东参王最新章节,民国:关东参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