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关东参王 第六十九章 延边镇守使

小说:民国:关东参王 作者:参娃 更新时间:2025-04-05 15:01:5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接到消息,曲绍扬立刻就命人传信,将韩登举夫妻请到吉林城来小聚。

  前几年,曲绍扬帮着韩登举从国外进口了先进的淘金设备,还聘请了一些技术人员。

  解决了夹皮沟金矿矿井冒水开采困难等问题,产量大幅提升。

  之后,曲绍扬又带着韩登举一起开办三姓金矿,办厂子,两家都挣了不少钱。

  不光他俩拜了把子,俩人的媳妇也结为金兰姐妹,两家的孩子更是一起念书一起玩。

  可以说曲、韩两家的关系,那是相当铁了。

  曲绍扬其实并不担心韩登举会跟那些革命的人搅在一起,以韩登举如今的家业、地位,除非是脑子坏掉了,才会冒死起义。

  找韩登举过来,纯粹就是联络联络感情,叙叙旧。

  韩登举接到消息,立刻就领着妻子来了吉林城,面见曲绍扬。

  当天晚间,曲绍扬在将军府设宴,款待韩登举一家子。

  “大哥,我有意向朝廷举荐,让你出任延边镇守使,协防图们江一带。不知道大哥意下如何?”

  酒过三巡之后,曲绍扬提起了正事儿。

  这两年,倭人在背后指使高丽,蠢蠢欲动,一直觊觎延边地带。

  去年天志他们勘界的时候,高丽和倭国就横加阻拦,虽然勘界顺利进行,可那些人贼心不死,肯定还会出幺蛾子。

  曲绍扬管的范围太大了,吉省加东边道,沿着鸭绿江、长白山、图们江这一线,正好与高丽相邻,边线太长,各处都需要派重兵把守。

  当然,曲绍扬手底下不缺能人,定边军更是骁勇善战,但他也不好太明目张胆的提拔心腹,培植势力。

  所以,曲绍扬才想着,找一个不是定边军统领,但是又跟他关系不错的人,镇守图们江沿岸。

  选来选去,就韩登举最适合了。

  韩登举身为南山团练总领,团练总会下设夹皮沟、金银别、古洞河、帽儿山、黎子沟、棒槌沟、那尔轰、头道流河、大沙河九个分会,人数不少,势力很大。

  由韩登举出任延边镇守使,再合适不过。

  韩登举一听这话,拿着酒杯的手一抖,杯中酒差点儿洒了出来。“此话当真?”

  人非圣贤,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谁能抵挡得了升官发财的诱惑啊?韩登举也不例外。

  “那是自然,只要大哥点头,明日便奏报朝廷。”曲绍扬闻言笑了起来,他还能骗人不成?

  “能得将军抬爱,下官感激不尽,往后韩登举唯将军马首是瞻,凡将军所命,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韩登举站起来,郑重行礼说道。

  “哎呀,大哥,你看你这是弄的哪一出?咱们兄弟肝胆相照,用不着这些虚的。

  快坐下,坐下,我敬大哥一杯。”曲绍扬拽着韩登举坐下,二人推杯换盏,越喝越高兴。

  今晚的宴席,就是曲、韩两家,没有外人,所以也不用男女分席,都坐在一起。

  孩子们也是一样,按照大小分成了两桌。

  两家的孩子在一起念书,一起玩,都非常熟悉,吃饭的时候,韩绣堂挨着曲佳玲。

  这小子对佳玲可好呢,不停地给佳玲夹菜,还帮着把鱼刺什么的都挑出来,照顾的无微不至。

  俩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也不知道韩绣堂说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把佳玲逗的抿着嘴直乐。

  孩子们的互动,两家的大人都看在眼里,陈秀芸和刘凤芝相视一笑。

  “姐,绣堂今年十五了吧?”陈秀芸开口问道。

  “对,十五了,跟你家振武同岁,比佳玲振杰大一岁。”刘凤芝点头应道。

  “说亲了没有?”陈秀芸貌似不经意的打听。

  “没有,婚姻大事不能儿戏,我和你姐夫商议着,咋地也得找个绣堂自己喜欢的姑娘才行。”

  刘凤芝说这话的时候,目光不由自主朝着自家大儿还有佳玲的方向看去。

  “嗯,也对,像凤芝姐和姐夫这样的神仙眷侣,确实让人羡慕。”陈秀芸点头。

  据传,韩家老当家在世的时候曾经严令子孙后代,不许纳妾。

  所以别看韩家那么有钱,从老当家到韩登举,都只守着一个媳妇过日子。

  当然,这只是外间传说,韩家后人里头,肯定也有纳妾的,

  “咳,这有什么可羡慕的,就是寻常过日子罢了。”刘凤芝一听,忙摆手笑道。

  陈秀芸跟刘凤芝聊的挺热闹,中间孟兰心也偶尔说几句,女人们说说笑笑的,席间气氛自然很融洽。

  两家人难得聚在一起,酒菜其实吃的不多,主要就是唠嗑了。

  等宴席结束,韩登举一家回西关的宅子去休息,曲家众人也是各自回各自的院子。

  “绍扬,你看绣堂那孩子怎么样?

  我瞅着咱闺女跟绣堂走的挺近,今晚上吃饭的时候,俩人挨着坐,绣堂一个劲儿给佳玲夹菜呢。”

  陈秀芸怀孕五个多月,已经显怀了,曲绍扬不放心妻子,最近都住在陈秀芸院中。

  “咋地?你相中绣堂那孩子了?”曲绍扬一听这话,就知道媳妇啥意思了。

  “绣堂这孩子倒是不错,处事周全,也挺稳当的,就是缺少点儿魄力。

  以他的性格,守成没问题,要说闯出一片天来,感觉够呛。”

  曲绍扬略微思索了一下,给了一个很中肯的评价。

  “嗯,你看人挺准,绣堂这孩子确实少了点儿闯劲儿。

  不过,韩家到韩大哥这一代,我觉得也算是很不错了,子孙后代能守住家业不败,已经很不容易。你说是吧?”

  陈秀芸对韩绣堂倒是挺喜欢的,觉得这孩子稳重得体,找女婿嘛,就该找这样的。

  “再说了,一门父子,不可能都那么出类拔萃,能闯能拼。

  真要是那样,家里就没个消停,父子成天互相较劲去了。

  韩大哥能拼能闯,儿子坐守家业,也不错。”

  看来看去,陈秀芸就觉得闺女很韩绣堂挺相配。

  毕竟韩家长房人口少,就兄弟俩,往后没那么多罗乱。

  “我算是看出来了,你是真心稀罕绣堂那孩子。

  行,等着回头我跟韩大哥商议商议,你也问一问闺女的意思。

  她要是不烦绣堂的话,两家找个时间,先把亲事定下来。

  要是绣堂成了咱家的姑爷,回头正好安排他跟振业、振武一起出国留学。”

  曲绍扬对孩子们的未来已经有规划了。

  振业这小子从小就爱财,对数字敏感,念书后也对算数非常感兴趣,成绩很好。

  所以曲绍扬打算把老二送去美国,学数学或者经济学、金融一类。

  振武天生力气大,从小就对舞枪弄棒感兴趣。

  等他中学毕业了,先去武备学堂练两年,再安排到德国军校留学几年。

  回来就安排到定边军中,慢慢历练,将来能替曲绍扬管着军队。

  振杰和佳玲从小都对医学感兴趣,目前来看,学医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俩才十四,等他们中学毕业后,如果想学医,可以去德国,德国的医学还是满不错的。

  至于振文、振民、振全、振生等人,只要他们肯学习,有目标,曲绍扬也会尽力培养。

  不管是读书还是留学,待遇都跟振业他们一样。

  若真是学不进去,反正曲家那么多产业,过去当个管事也可以。

  剩下振堂、振宗等人还小呢,眼下也看不出来怎么样。

  反正孩子有出息,那就拼尽全力供养托举,要是没那么大的本事,定边军也好,家中产业也罢,总有他们的安身之处。

  再不然,做个富贵闲人也不是不行,只要别出来汉奸、败家子儿,其余的都能接受。

  “行,那回头我先问问闺女,你也打听打听绣堂和韩大哥啥意思。

  咱闺女十四了,也该早点儿定下来,省得以后闹心。”

  闺女大了,早晚都得嫁人,选一个家境相当,闺女也喜欢的人,早点儿定下来,都安心。

  两口子絮叨了一会儿,陈秀芸就困的不行,先睡着了。

  曲绍扬晚上喝了些酒,这会儿酒劲儿上来,也昏昏欲睡,于是搂着媳妇也睡着了。

  转过天,曲绍扬写了折子上奏朝廷。

  因近日来高丽和倭人动作频频,延边地带动荡不安,欲在图们江沿岸一带,设立延边镇守使。

  参将韩登举骁勇善战,通晓军事,特保奏其为延边镇守使。

  折子呈递朝廷,需要不少流程,一时半会儿的不能回复。

  将军衙署各种事情,曲绍扬只通知韩登举耐心等候,他这边抓紧办理其他事情。

  清廷农商部下达指令,要求吉省商务总会选出本省名特产品三十二种,送往京城劝工陈列所展览。

  商务总会这下可忙了起来,经过几番挑选后,最终选出来长白山红参、鹿茸、平贝母、细辛、雪蛤,以及虎骨膏、鹿角胶、虎骨追风酒、利心丸等中成药,还有各类珍贵皮张。

  这其中,长白山红参、虎骨追风酒、利心丸等,都出自曲家的产业。

  那长白山红参,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人参蒸熟晒干。

  而是在加工的过程中,加入了二十几种中药材,通过浸泡和蒸熟等工艺,使药性完全进入人参之中。

  制成的长白山红参,提神醒脑、增强记忆力、提高性生活质量、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这些产品送到京城展览后,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尤其是长白山红参和那几种中成药,一下就打响了名头。

  国内外客商,争相赶到吉林城,跟药厂签下订购合同。

  仅此一项,曲家的药厂就能增加不少收入。

  三月中旬,朝廷的回复到了。

  鉴于延边地区形势,准许吉林将军所请,任命韩登举为延边镇守使,负责延边地带防御和治安。

  韩登举夫妻一直在吉林城没回去,得知消息后,夫妻俩带着厚礼,到将军府致谢。

  借着机会,曲绍扬就提起了两家儿女的亲事。

  这事儿,曲绍扬已经明里暗里的点了韩登举好几次,韩登举夫妻私底下也询问了儿子的意思。

  韩绣堂十五了,这个年纪啥不懂啊?韩绣堂确实喜欢佳玲,要不怎么总往佳玲身边凑?

  另一边,陈秀芸也拐弯抹角跟闺女打听过了。

  佳玲对韩绣堂印象也挺好的,觉得跟韩绣堂在一起特别有意思,并不反对这门亲事。

  既然孩子们都没意见,大人自然是乐见其成,就这么,当场说定了亲事。

  当然,两家的孩子还小呢,学业和前程要紧,不用着急成亲。

  挑个好日子,先定了亲,等他们都大了,该学的也都学成了,再成亲不迟。

  结义兄弟成了亲家,这关系又近一层,当天晚上,韩登举和曲绍扬俩人推杯换盏喝了不少酒。

  喝着喝着,韩登举就说起来,前两天有个挺奇怪的人来找他,劝说他参加革命,率众起义的事情。

  “净特么瞎扯淡,韩家早就不是当初的金匪了。

  从我祖父那时候起,就受朝廷招安,封六品官职。

  如今,我又受将军提拔,晋升为延边镇守使,韩家深受皇恩,我怎么可能跟那些逆党搅合到一起?”

  韩登举说着,重重拍了下桌子。

  这话,自然有表忠心之意,却也是实情。

  眼下韩家势头正盛,韩登举前程锦绣,夹皮沟金矿更是日进斗金,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跟那群人搅合到一块造反去?

  “大哥,此事在我跟前儿提也就提了,你我兄弟,断然不会泄露出去。

  但是当着外人,可千万不能再提。

  如今朝廷十分忌惮这些革命派乱党,四处抓捕,万一被人知道,他们找过你,就怕大哥会被牵扯其中。”

  曲绍扬自然晓得宋某人找韩登举的事情,也知道韩登举严词拒绝了对方的游说鼓动。

  他这么说,就是给韩登举提个醒儿,这些事儿,拦在肚子里最好。

  韩登举连声称是,俩人转换话题,谈论起延边地带的防御和治安等事宜。

  朝廷的旨意下来,韩登举就不能在吉林城久留。

  第二天韩登举带人离开,回夹皮沟率领民团,赶往延吉厅,刘凤芝则是留在了吉林城,筹备着两家孩子定亲的事宜。

  宋策动韩登举团练反正一事宣告失败,革命派在东北活动的消息泄露,清廷下令,让奉、吉两省全力搜捕桃源宗介一行人。

  曲绍扬接到命令,也装了装样子,贴出去告示,派人抓捕。

  宋在吴昆、柏文伟等人的资助下,离开了东北,返回倭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关东参王,民国:关东参王最新章节,民国:关东参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