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小皇帝登基,其父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入乾清宫听政。
当初西太后选中溥仪,其实也是出于让侄女隆裕皇后听政的需求。
溥仪年幼,载沣生性懦弱、顺从听话。
一般的军国政事由载沣在前面顶着,遇有重大事件,必须有隆裕太后的懿旨。
此时的隆裕太后已经四十岁了,比西太后听政时大了十几岁。
但凡隆裕有慈禧一半的手段,她完全有条件再像当年的慈禧一样,让大清的最高权利最终落于叶赫那拉氏之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慈禧把掌控最高权利的机会给了隆裕,她却没有这个能力。
这个人本身没有主见和决断,谁的话她都听。
而年轻的摄政王载沣,此时也一改慈禧在世时的懦弱听话,反而心怀壮志,打算一展身手了。
载沣之前就与老袁有矛盾,曾经有一次拔出手枪想要杀掉老袁。
他对老袁一直都有成见,认为老袁的眼里只有君主立宪,是对皇权的重大威胁。
因此,载沣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皇族集团,除掉心腹大患老袁。
但是光有皇族亲贵们的支持不够,载沣还要得到军机大臣的支持才行。
载沣与张之洞密商,张之洞强烈反对。
之后载沣又密电北方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六镇统制赵国贤征求意见。
二人都认为老袁羽翼已成,亲信遍及各镇,如果操之过急,反而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如先免其职,以免发生兵变,影响朝廷安危。
载沣见此情形,知道杀不了老袁,于是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
借口老袁身患足疾,行动不便,让其回乡养病。
其实在老袁得知慈禧太后逝世,载沣摄政之后,就跑去天津躲避了。
等朝廷上谕下达,老袁回京谢恩,然后乘坐火车,灰溜溜的回河南老家养病去了。
当然,载沣的目标不仅仅是老袁一个人,还有其背后的势力,只是需要时间,慢慢来处理。
“大哥、二哥,眼下朝廷这形势,恐怕又要起幺蛾子。
老袁被免职,回乡养病,接下来就是他的那些亲信故旧,摄政王势必要清除老袁的党羽。
我估计,徐大人这东三省总督的位置也够呛能坐得住,咱们得提前做打算。”
曲绍扬得知朝中局势变化后,打着去奉天面见总督大人的旗号,中途在安东停留两日,见了陈允哲兄弟二人。
“嗯,我也感觉,最近风向有变。
不过,咱们跟袁大人没什么深交,应该牵涉不到吧?”
陈允哲点点头,以他的政治敏感度,自然能感觉到不对。
不过,他并不认为这一场风波会涉及到东北,涉及到他们身上。
“你和二哥应该没事儿,我这头跟徐大人交情不错,又是张大人义子,或许会有牵扯,影响应该也不大。
我的意思,借着机会,大哥和二哥挪动一下位置。”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身在这乱世之中,就得有安身立命的本事。他们不去祸害谁,但也不能轻易被人拿捏。
旁人不知道,曲绍扬还不清楚么?大清已经没有几年寿命了。
不趁着这个时候想办法扩张实力,等着进了民国,各地军阀蜂拥而出,争斗不止,哪还有他们兄弟立足之地?
“你想怎么做?”
陈允哲在东边道道员的位置上,已经六七年了,按理早该升迁,要说他不着急,那是假的。
“我这趟去奉天,打算跟小志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走庆亲王的路子。
别管花多少银子,尽量给大哥谋个巡抚的位置。
黑龙江巡抚程德全因病出缺,眼下是周树模暂代,这个可以试试。
实在不行,也可以到奉天行省公署七司里,谋一个实权的肥差。”
曲绍扬在家时便谋算好了,他们兄弟不去别处,只要守住东三省,安心在东北发展就行。
奉天巡抚这位置比较尴尬,因为东三省总督基本上也在奉天城办公,督抚同城实际上是官场的忌讳。
之前奉天巡抚唐绍仪就被派去美国公干,巡抚一职由徐世昌暂代。
虽说唐绍仪从美国回来了,看这个架势,闹不好哪天,这奉天巡抚的职位就得撤掉。
曲绍扬在吉林巡抚任上做的相当不错,以他的政绩,按正理可以升到总督的位置。
不过以朝廷那尿性,很明显够呛,所以曲绍扬眼下不求升官,只求稳稳的在吉林待着。
三省巡抚之中,目前只有黑龙江巡抚出缺。
陈允哲这几年在东边道干的不错,尤其是安东开埠,发展的非常好。
以他的政绩,就算升不到巡抚,升到奉天行省公署,弄个度支司使,或者民政司使,也是可以的。
再说了,以清廷之腐败,升官儿的事,不在能力,主要还是看背景和手段。
那庆王可以说是晚清第一巨贪,他到底有多少家底儿,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庆王在汇丰等诸多外国银行里都有大笔的存款,即便是赶不上当年的和珅,也绝对可以说得上是富可敌国了。
而且这家伙还是军机大臣,西太后在时,他与老袁俩人把持朝政,权利很大。
本以为,新皇登基后,能拿这位开刀呢,真要是把这位给办了,估计朝廷能宽裕好些年。
就像嘉庆登基,处置了和珅那样。
却没想,这位年轻的摄政王却直接将刀口转向了老袁。
人都说庆王府名为庆氏公司,只要走了这位的门路,钱给的到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既然庆王爷屹立不倒,那就豁出去大笔的银子往里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嘛。
“至于二哥,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动一动,要是暂时没适合的位置,先等一等也行。”
曲绍扬扭头看向陈允瀚,笑道。
“行,你看着安排吧,咋地都可以。”陈家哥俩自然没啥意见,就这么定了下来。
曲绍扬没在安东久留,见过陈家兄弟之后,便带人坐着火车前往奉天了。
到奉天城先去总督府,面见徐大人。
徐世昌此时也知道老朋友奉旨回乡养病的消息,真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使他心惊胆战。
回想起当年与老袁等人出卖光绪帝的事情,徐世昌心中忐忑难安,生怕朝廷降罪于他。
徐世昌从到东北后,跟曲绍扬来往就很密切,而且十分欣赏曲绍扬的办事能力。
尤其是曲绍扬非常支持东北新政,对徐世昌实行的各种政策也积极响应。
两人对朝政时局的看法也很相近,因此被徐世昌引为知己。
徐世昌正愁着呢,忽然听说吉林巡抚曲大人来拜访,立刻将人请进府,二人在书房里商议许久。
曲绍扬给徐世昌出主意,让他主动上书请求离职,以退为进。
再想办法活动一下关系,或许事情没有那么糟糕。
徐世昌左思右想,最后还是采纳了曲绍扬的建议。
之后他果然上奏朝廷,自请离职。
其实朝中上下人人皆知徐世昌与老袁的交情,却并未将其视为出卖光绪的元凶。
徐虽然是老袁的心腹,但这个人处事圆滑周到,人称水晶心肝儿,极少与人结仇怨。
所以,朝中众臣并未对其喊打喊杀,载沣也没有批准他的离职奏折。
只是将徐世昌从东三省总督的位置上调走,回京任邮传部尚书。
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徐世昌与曲绍扬聊了一阵,心中倒是舒畅了不少,于是徐世昌命人摆下酒席,款待曲绍扬。
席间,二人边喝边聊,从国家大事聊到了妻子儿女等家庭琐事。
徐世昌此时已五十多岁了,虽前后娶了两房妻室,又纳了数个姬妾。
然而妻妾或是无所出,或是生子早夭,以至于到如今尚无亲生儿子,只能过继弟弟世光家的长子。
徐世昌的长女,是他五十一岁时所得,如今才四五岁。
曲绍扬早就了解到这些,所以他在徐世昌面前从不提儿女之事,就怕引得上司伤怀。
不过这次,徐世昌主动提起来,曲绍扬也只好实话实说。
“不瞒大人,下官目前有九子四女,家中妾室又有身孕,还未生产,不知是男是女。”
孟兰心继振武、振宗、佳莉之后,总算又怀上一胎,陈秀芸给计算的,应该是年后生产。
“多子多福,好,好啊,绍扬是有福之人,实在让人羡慕。”
徐世昌其实早就知道曲家的情况了,今天也不是无意提起。
“要是这么算的话,那你家长子应该不小了吧?眼下在哪里供职呢?”
“嗯,长子振邦过了年就二十一岁了,眼下在德国留学,我听说是学什么机械。
次子振业过完年十九,眼下在美国留学,学的是金融和工商管理。
老三马上十七,这个念书不好,有点儿随我了,就爱舞刀弄枪的。
我打算年后送他来讲武堂学习。”曲绍扬简单说了下家里几个大的情况。
“呦,可了不得,家中两个孩子出国留学,都是大才啊,你这教子有方,厉害。”
徐世昌少不得要夸奖几句,然后又问。“孩子们都大了,可说了亲事?”
“长子出国前已经定亲了,定的是黑省交涉使何大人家的千金。”
何厚琦在滨江道任职多年,政绩斐然,去年升任黑省交涉司使了。
“次子和三子,尚未定亲。”
曲绍扬如实回答,只是有些纳闷儿,不知道这位怎么突然问起孩子们的亲事了。
徐世昌点点头,也没再继续问下去,而是转移话题,聊起了别的。
曲绍扬在徐府待到了挺晚,这才出来,直奔张天志家里。
张天志夫妻已经知道曲绍扬来奉天的事情,所以始终没睡,正等着呢。
亲人见面,自然万分欢喜,少不得互相问一问近况等。
张天志出任奉天省新军统制,负责训练新军,协防奉天及周边。
婉瑜自打来了奉天城后,就在奉天公立医院妇产科任职,闺女玥玥有人照顾。
婉瑜前些时候又怀孕了,目前刚刚四个月。
夫妻俩感情不错,天志也很疼婉瑜和孩子。
婉瑜怀孕了,比较容易困倦嗜睡,这也就是知道曲绍扬来了,强打精神陪着。
曲绍扬看出来了,于是就让婉瑜回去休息,他跟天志聊一会儿。
兄弟二人在书房里聊到了半夜,曲绍扬跟天志提起,让他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回京城一趟。
想办法走门路托关系,替陈家兄弟活动活动。
最好,天志自己也再活动一下,能回北洋六镇中任职。
奉天新军,终究比不得北洋陆军有发展前途。
至于说活动需要的经费,不用天志操心,曲绍扬给拿。
天志也明白,哥哥这是为了大家好,于是爽快答应下来。
晚上,哥俩就在书房的炕上对付了一宿。
曲绍扬在奉天停留四五天,拜访了不少人,办完正事后,给家里人采买了些礼物,然后坐火车返回吉林城。
等他到家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六了。
因还在百日国丧期间,朝廷下令不许民间有庆贺活动。
旁人也就罢了,身为朝廷官员,必须要守规矩的。
所以今年这个年,曲绍扬特地吩咐府里,不要张罗操办,简简单单就好,别让有心之人挑出毛病来。
因此,府里没有张灯结彩,除夕晚上也没燃放鞭炮烟花。
当然了,那些都是给外人看的,除夕的团圆饭,比往年还丰盛。
陈秀芸还特地吩咐下去,阖府上下,都有双份的红包领。
因此,府里众人都挺高兴,欢欢喜喜过新年。
吃过除夕夜的饺子,新的一年到了。
因小皇帝年号宣统,所以新一年正式改元,称为宣统元年。
老百姓不管什么光绪还是宣统,大家伙儿只知道过好眼前的日子就行。
“爹、娘,几位姨娘,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振邦、振业不在,振武带头,领着弟弟妹妹们跪下,给父母和几位姨娘磕头拜年。
“好,好,都起来吧,起来吧。”曲绍扬和陈秀芸等人都面带笑容,赶紧招呼孩子们起来。
然后,陈秀芸让丫头端来一盘子红包,挨个儿发给孩子们。
“都拿好了,随便买点儿好吃的好玩的吧。”
陈秀芸发完红包,孟兰心、杨春红、林玉环几个也都给孩子们发一圈。
这下,把孩子们乐得直蹦。
看着眼前这些孩子欢蹦乱跳的样子,陈秀芸不由得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振邦、振业那几个,在外头啥样儿。”
当初西太后选中溥仪,其实也是出于让侄女隆裕皇后听政的需求。
溥仪年幼,载沣生性懦弱、顺从听话。
一般的军国政事由载沣在前面顶着,遇有重大事件,必须有隆裕太后的懿旨。
此时的隆裕太后已经四十岁了,比西太后听政时大了十几岁。
但凡隆裕有慈禧一半的手段,她完全有条件再像当年的慈禧一样,让大清的最高权利最终落于叶赫那拉氏之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慈禧把掌控最高权利的机会给了隆裕,她却没有这个能力。
这个人本身没有主见和决断,谁的话她都听。
而年轻的摄政王载沣,此时也一改慈禧在世时的懦弱听话,反而心怀壮志,打算一展身手了。
载沣之前就与老袁有矛盾,曾经有一次拔出手枪想要杀掉老袁。
他对老袁一直都有成见,认为老袁的眼里只有君主立宪,是对皇权的重大威胁。
因此,载沣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皇族集团,除掉心腹大患老袁。
但是光有皇族亲贵们的支持不够,载沣还要得到军机大臣的支持才行。
载沣与张之洞密商,张之洞强烈反对。
之后载沣又密电北方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六镇统制赵国贤征求意见。
二人都认为老袁羽翼已成,亲信遍及各镇,如果操之过急,反而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如先免其职,以免发生兵变,影响朝廷安危。
载沣见此情形,知道杀不了老袁,于是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
借口老袁身患足疾,行动不便,让其回乡养病。
其实在老袁得知慈禧太后逝世,载沣摄政之后,就跑去天津躲避了。
等朝廷上谕下达,老袁回京谢恩,然后乘坐火车,灰溜溜的回河南老家养病去了。
当然,载沣的目标不仅仅是老袁一个人,还有其背后的势力,只是需要时间,慢慢来处理。
“大哥、二哥,眼下朝廷这形势,恐怕又要起幺蛾子。
老袁被免职,回乡养病,接下来就是他的那些亲信故旧,摄政王势必要清除老袁的党羽。
我估计,徐大人这东三省总督的位置也够呛能坐得住,咱们得提前做打算。”
曲绍扬得知朝中局势变化后,打着去奉天面见总督大人的旗号,中途在安东停留两日,见了陈允哲兄弟二人。
“嗯,我也感觉,最近风向有变。
不过,咱们跟袁大人没什么深交,应该牵涉不到吧?”
陈允哲点点头,以他的政治敏感度,自然能感觉到不对。
不过,他并不认为这一场风波会涉及到东北,涉及到他们身上。
“你和二哥应该没事儿,我这头跟徐大人交情不错,又是张大人义子,或许会有牵扯,影响应该也不大。
我的意思,借着机会,大哥和二哥挪动一下位置。”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身在这乱世之中,就得有安身立命的本事。他们不去祸害谁,但也不能轻易被人拿捏。
旁人不知道,曲绍扬还不清楚么?大清已经没有几年寿命了。
不趁着这个时候想办法扩张实力,等着进了民国,各地军阀蜂拥而出,争斗不止,哪还有他们兄弟立足之地?
“你想怎么做?”
陈允哲在东边道道员的位置上,已经六七年了,按理早该升迁,要说他不着急,那是假的。
“我这趟去奉天,打算跟小志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走庆亲王的路子。
别管花多少银子,尽量给大哥谋个巡抚的位置。
黑龙江巡抚程德全因病出缺,眼下是周树模暂代,这个可以试试。
实在不行,也可以到奉天行省公署七司里,谋一个实权的肥差。”
曲绍扬在家时便谋算好了,他们兄弟不去别处,只要守住东三省,安心在东北发展就行。
奉天巡抚这位置比较尴尬,因为东三省总督基本上也在奉天城办公,督抚同城实际上是官场的忌讳。
之前奉天巡抚唐绍仪就被派去美国公干,巡抚一职由徐世昌暂代。
虽说唐绍仪从美国回来了,看这个架势,闹不好哪天,这奉天巡抚的职位就得撤掉。
曲绍扬在吉林巡抚任上做的相当不错,以他的政绩,按正理可以升到总督的位置。
不过以朝廷那尿性,很明显够呛,所以曲绍扬眼下不求升官,只求稳稳的在吉林待着。
三省巡抚之中,目前只有黑龙江巡抚出缺。
陈允哲这几年在东边道干的不错,尤其是安东开埠,发展的非常好。
以他的政绩,就算升不到巡抚,升到奉天行省公署,弄个度支司使,或者民政司使,也是可以的。
再说了,以清廷之腐败,升官儿的事,不在能力,主要还是看背景和手段。
那庆王可以说是晚清第一巨贪,他到底有多少家底儿,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庆王在汇丰等诸多外国银行里都有大笔的存款,即便是赶不上当年的和珅,也绝对可以说得上是富可敌国了。
而且这家伙还是军机大臣,西太后在时,他与老袁俩人把持朝政,权利很大。
本以为,新皇登基后,能拿这位开刀呢,真要是把这位给办了,估计朝廷能宽裕好些年。
就像嘉庆登基,处置了和珅那样。
却没想,这位年轻的摄政王却直接将刀口转向了老袁。
人都说庆王府名为庆氏公司,只要走了这位的门路,钱给的到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既然庆王爷屹立不倒,那就豁出去大笔的银子往里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嘛。
“至于二哥,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动一动,要是暂时没适合的位置,先等一等也行。”
曲绍扬扭头看向陈允瀚,笑道。
“行,你看着安排吧,咋地都可以。”陈家哥俩自然没啥意见,就这么定了下来。
曲绍扬没在安东久留,见过陈家兄弟之后,便带人坐着火车前往奉天了。
到奉天城先去总督府,面见徐大人。
徐世昌此时也知道老朋友奉旨回乡养病的消息,真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使他心惊胆战。
回想起当年与老袁等人出卖光绪帝的事情,徐世昌心中忐忑难安,生怕朝廷降罪于他。
徐世昌从到东北后,跟曲绍扬来往就很密切,而且十分欣赏曲绍扬的办事能力。
尤其是曲绍扬非常支持东北新政,对徐世昌实行的各种政策也积极响应。
两人对朝政时局的看法也很相近,因此被徐世昌引为知己。
徐世昌正愁着呢,忽然听说吉林巡抚曲大人来拜访,立刻将人请进府,二人在书房里商议许久。
曲绍扬给徐世昌出主意,让他主动上书请求离职,以退为进。
再想办法活动一下关系,或许事情没有那么糟糕。
徐世昌左思右想,最后还是采纳了曲绍扬的建议。
之后他果然上奏朝廷,自请离职。
其实朝中上下人人皆知徐世昌与老袁的交情,却并未将其视为出卖光绪的元凶。
徐虽然是老袁的心腹,但这个人处事圆滑周到,人称水晶心肝儿,极少与人结仇怨。
所以,朝中众臣并未对其喊打喊杀,载沣也没有批准他的离职奏折。
只是将徐世昌从东三省总督的位置上调走,回京任邮传部尚书。
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徐世昌与曲绍扬聊了一阵,心中倒是舒畅了不少,于是徐世昌命人摆下酒席,款待曲绍扬。
席间,二人边喝边聊,从国家大事聊到了妻子儿女等家庭琐事。
徐世昌此时已五十多岁了,虽前后娶了两房妻室,又纳了数个姬妾。
然而妻妾或是无所出,或是生子早夭,以至于到如今尚无亲生儿子,只能过继弟弟世光家的长子。
徐世昌的长女,是他五十一岁时所得,如今才四五岁。
曲绍扬早就了解到这些,所以他在徐世昌面前从不提儿女之事,就怕引得上司伤怀。
不过这次,徐世昌主动提起来,曲绍扬也只好实话实说。
“不瞒大人,下官目前有九子四女,家中妾室又有身孕,还未生产,不知是男是女。”
孟兰心继振武、振宗、佳莉之后,总算又怀上一胎,陈秀芸给计算的,应该是年后生产。
“多子多福,好,好啊,绍扬是有福之人,实在让人羡慕。”
徐世昌其实早就知道曲家的情况了,今天也不是无意提起。
“要是这么算的话,那你家长子应该不小了吧?眼下在哪里供职呢?”
“嗯,长子振邦过了年就二十一岁了,眼下在德国留学,我听说是学什么机械。
次子振业过完年十九,眼下在美国留学,学的是金融和工商管理。
老三马上十七,这个念书不好,有点儿随我了,就爱舞刀弄枪的。
我打算年后送他来讲武堂学习。”曲绍扬简单说了下家里几个大的情况。
“呦,可了不得,家中两个孩子出国留学,都是大才啊,你这教子有方,厉害。”
徐世昌少不得要夸奖几句,然后又问。“孩子们都大了,可说了亲事?”
“长子出国前已经定亲了,定的是黑省交涉使何大人家的千金。”
何厚琦在滨江道任职多年,政绩斐然,去年升任黑省交涉司使了。
“次子和三子,尚未定亲。”
曲绍扬如实回答,只是有些纳闷儿,不知道这位怎么突然问起孩子们的亲事了。
徐世昌点点头,也没再继续问下去,而是转移话题,聊起了别的。
曲绍扬在徐府待到了挺晚,这才出来,直奔张天志家里。
张天志夫妻已经知道曲绍扬来奉天的事情,所以始终没睡,正等着呢。
亲人见面,自然万分欢喜,少不得互相问一问近况等。
张天志出任奉天省新军统制,负责训练新军,协防奉天及周边。
婉瑜自打来了奉天城后,就在奉天公立医院妇产科任职,闺女玥玥有人照顾。
婉瑜前些时候又怀孕了,目前刚刚四个月。
夫妻俩感情不错,天志也很疼婉瑜和孩子。
婉瑜怀孕了,比较容易困倦嗜睡,这也就是知道曲绍扬来了,强打精神陪着。
曲绍扬看出来了,于是就让婉瑜回去休息,他跟天志聊一会儿。
兄弟二人在书房里聊到了半夜,曲绍扬跟天志提起,让他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回京城一趟。
想办法走门路托关系,替陈家兄弟活动活动。
最好,天志自己也再活动一下,能回北洋六镇中任职。
奉天新军,终究比不得北洋陆军有发展前途。
至于说活动需要的经费,不用天志操心,曲绍扬给拿。
天志也明白,哥哥这是为了大家好,于是爽快答应下来。
晚上,哥俩就在书房的炕上对付了一宿。
曲绍扬在奉天停留四五天,拜访了不少人,办完正事后,给家里人采买了些礼物,然后坐火车返回吉林城。
等他到家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六了。
因还在百日国丧期间,朝廷下令不许民间有庆贺活动。
旁人也就罢了,身为朝廷官员,必须要守规矩的。
所以今年这个年,曲绍扬特地吩咐府里,不要张罗操办,简简单单就好,别让有心之人挑出毛病来。
因此,府里没有张灯结彩,除夕晚上也没燃放鞭炮烟花。
当然了,那些都是给外人看的,除夕的团圆饭,比往年还丰盛。
陈秀芸还特地吩咐下去,阖府上下,都有双份的红包领。
因此,府里众人都挺高兴,欢欢喜喜过新年。
吃过除夕夜的饺子,新的一年到了。
因小皇帝年号宣统,所以新一年正式改元,称为宣统元年。
老百姓不管什么光绪还是宣统,大家伙儿只知道过好眼前的日子就行。
“爹、娘,几位姨娘,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振邦、振业不在,振武带头,领着弟弟妹妹们跪下,给父母和几位姨娘磕头拜年。
“好,好,都起来吧,起来吧。”曲绍扬和陈秀芸等人都面带笑容,赶紧招呼孩子们起来。
然后,陈秀芸让丫头端来一盘子红包,挨个儿发给孩子们。
“都拿好了,随便买点儿好吃的好玩的吧。”
陈秀芸发完红包,孟兰心、杨春红、林玉环几个也都给孩子们发一圈。
这下,把孩子们乐得直蹦。
看着眼前这些孩子欢蹦乱跳的样子,陈秀芸不由得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振邦、振业那几个,在外头啥样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关东参王,民国:关东参王最新章节,民国:关东参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关东参王,民国:关东参王最新章节,民国:关东参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