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二字回荡在空旷的禅房内,在慈航寺诸位高僧的耳中徘徊不散。
片刻之前,僧人们眼中有过的那些情绪被震惊与错愕迅速替代,紧接着是不敢相信的强烈怀疑,在心中不停告诉自己必然是听错了,怎可能会有这么一个事实呢?
然而那位弟子的喘息声是如此的急促,面容是如此的惊惧和慌张,以至于这世间最擅长装聋作哑的一群人,此刻都无法再继续盲目痴愚下去。
禅房里一片死寂。
气氛诡异的令人心颤。
下一刻,苦舟僧把这沉默打破。
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疲惫地闭眼片刻,再自顾自地推着轮椅往禅房外去。
无论魔主此行是为问剑,还是礼佛,甚至于荒谬如祭拜也罢,慈航寺终究需要有人站出来,而且必须是以平静的姿态。
如此方为禅宗。
……
晨光照着慈航寺的山门。
无冬雪之痕迹,坐在石壁里的尊者像沐浴天光,散发出清新的意味,让未入春便已郁郁葱葱的山树多出几分悠远的禅意。
若是往山中深处望去,有清澈溪水如绸缎般垂落,金光熠熠。
如斯美景,今日的游客与僧人们却毫无欣赏的念头,气氛寂静到如若乱葬岗。
事实上,很多人心中都认为乱葬岗这三个字,可以在不久后用来形容慈航寺的面目。
原因十分简单。
无数视线汇聚在那一袭黑衣之上。
绝大多数人能看到的只是背影,根本无法看到正面。
然而根本不需要四目相对,人们不过是看着那随风微飘的衣袂,便能感受到那渊渟岳峙般的宗师气度……不,仿若下一刻就要飘然离去的淡渺仙意。
偌大人间,除却魔主谁人能有这般气质?
人们紧张地沉默着,很多人有离开的想法,但却迈不出脚步,最终怀揣着忐忑的心情留下来。
慈航寺的正门早已打开。
上百位僧人站在门后,面色严肃到极点,哪怕是南齐国君前来礼佛也无此等待遇——前提是忽略那些在阳光映照下的苍白面色。
顾濯站在寺门前。
风吹衣发动。
在说完那句话后,他没有再做任何事情,静静地等待着。
直到人群后方传来声音。
“请问魔主此行所为何事?”
伴随着话音响起的还有轮椅碾过青石板的声音,站在寺门后的僧人们愣了一下,旋即有些慌乱地让开道路,把苦舟僧暴露出来。
顾濯看着这幕画面,眼里流露出些许怀念,与伤感。
不是因为苦舟僧,而是他想起自己那位坐在轮椅上的老朋友。
一年已过,他却仍未去到易水献上那一束花。
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
顾濯敛去幽思。
“来看看佛祖遗蜕。”
他礼貌问道:“方便吗?”
此言一出,阳光骤冷。
紧接着,哗然声冲霄而起。
人们震惊到无法形成言语的声音,在瞬息之间漫山遍野,如若燎原野火。
那些人下意识迈步往前,向慈航寺正门处靠拢,想要把这即将传遍整个人间的变故看得更为真切。
平静被彻底撕碎,气氛在眨眼间压抑到极点。
就连面容黝黑如苦舟僧也都愣住了。
他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在变白,像是覆着薄霜的茄子,不知道是愤怒还是惊惧。
顾濯再问道:“方便吗?”
慈航寺前骤然安静,哗然声尽数消散。
人们无法用看疯子的眼神去看魔主,但仍旧深觉荒唐。
假如慈航寺中保留着佛祖的遗蜕,那必然也是寺中最为珍贵的事物,等同于曾经的缘灭镜,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要来得更为神圣。
如此神圣的事物,哪怕是寺中的高僧大德想来也很难接触,更不要说让一位外人靠近,而那个外人还是道门共主。
这不是羞辱?
那是什么?
苦舟僧的脸色又怎可能不难看?
他深深地呼吸数口,强行控制住几近冲毁禅心的愤怒,提醒说道:“今天大秦有一位大人物死了,巡天司已然震怒,我想,这着实不是一个适合拜山的时机,要不您还是改天再来?”
这个提议很合理,却抵不过顾濯的一句话。
“人是我杀的。”
……
……
“其实我今天比较赶时间,但这事的确有些不太礼貌,于是想尽可能地做的礼貌一些。”
顾濯的声音很是温暖,似是今日阳光:“至少让贵寺在颜面上过得去。”
苦舟僧看着他,面无表情说道:“让您进来,本寺遇到的就不仅仅是颜面上的问题了。”
顾濯说道:“很遗憾。”
言语间,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无奈得很真。
苦舟僧又如何肯信,冷声说道:“既然您已经得到答案,那就离开吧。”
顾濯的回答十分直接:“抱歉。”
不等苦舟僧开口,慈航寺中已有大德含怒开口。
“魔主,你以为你还是百年前的你吗?道休祖师固然入寂,但这不代表本寺就能任你欺压!”
……
……
佛音灌耳,站在寺门后的寻常和尚心中胆怯意淡去,不再战栗到颤抖。
接着,慈航寺的强者们相继来到人们的视线里。
除却那些闭死关不出的老僧之外,这已经是慈航寺最为强大的阵势。
哪怕是大秦,面对慈航寺此刻展现出来的力量也必须要给予真实的尊重,更不要说此间还是禅宗祖庭所在,谁也不知道僧人们隐藏着怎样的恐怖底蕴。
纵是羽化中人,想来也唯有暂退,不以一己之力与禅宗战。
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耻辱,世人对慈航寺这座禅宗祖庭始终抱有敬畏之心。
问题在于,今日前来拜山的人是魔主。
道门千年以降第一人。
不战而退,那将会成为整个道门的耻辱。
万道目光落在顾濯的身上。
苦舟僧面容坚毅说道:“那就请回吧。”
顾濯给出了回答。
他往前,踏过那数千载的旧门槛,再入慈航寺。
与此同时,他的声音平静响起。
“就像那位长老所言,我不再是过去的我,灭门的确是做不到了,但只要你们愿意尝试,我应该还是能杀上一半的人。”
“要试试吗?”
顾濯神情淡然如前,语气更是随和,仿若春风。
……
……
枯山上。
裴今歌站在悬崖之前,凝望着东方的天空,面无表情。
在她的身后,数百位巡天司的执事正在忙碌着,掘地三尺搜寻着一切相关的线索。
哪怕其中许多执事都已猜到凶手是谁,但事情仍旧需要继续下去,因为巡天司必须要给出最为详尽的报告,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皇帝陛下的怒火。
偶尔,有人的视线落在裴今歌的背影上,感受着其中外溢出来的烦躁,更是生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错觉。
就在这时候,有飞剑破空而至。
听着那刺耳的呼啸声,看着剑身与空气进行高速摩擦后,带起的那一缕耀眼的光火,巡天司的执事们也忍不住愕然出声。
那是一封有着最高优先层级的剑书。
按照巡天司的规矩,这封剑书中的那封情报,将会是一件关乎到大秦安危的大事。
不知为何,裴今歌却没有第一时间翻看。
直到有人忍不住想要提醒时,她才是揭开剑书,随意扫过信上文字,旋即就以火焰将其焚烧殆尽。
“继续。”
裴今歌先是看了一眼东方,视线再落在西南某边,对下属神情漠然吩咐道:“我要离开,这边按计划继续下去。”
话音还未完全落下,她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
待那位巡天司执事醒过神时,才有凛冽冬风缓缓而至,吹来寒意。
……
……
风至湖心岛。
一道阴影出现在楚珺和谢应怜之间,彷如刀锋。
裴今歌本就握着人世间最了不起的那把刀。
如瀑般的黑发与长裙齐飘。
她的颜容唯有绝美二字可以形容,眼眸中的寒意却还要比这来得更绝,惨绝人寰。
她面无表情说道:“顾濯到底要做什么?”
到了这时,楚珺才是醒过神来,意识到裴今歌的出现。
紧接着,她再次确定昨夜出手那人果然就是这位巡天司司主。
篝火早已熄灭,寂静在徘徊。
谢应怜没有说话的意思。
楚珺抬起头,望向那双冷意十足的眸子,决定如实相告。
——师父要去慈航寺拜山,瞻仰佛祖遗蜕。
裴今歌墨眉紧蹙,说道:“没有了?”
“还有……”
谢应怜看着她,说道:“他让我们当面对你说声谢谢。”
裴今歌沉默片刻后,冷笑出声。
她的目光落在楚珺手中折雪之上,眼里流露出一抹不加掩饰的厌烦,声音微沉说道:“不要再去做任何愚蠢的事情,要不然没有下一次了。”
话止于此,裴今歌的身影再是消散不见。
谢应怜对楚珺说道:“裴司主很生气。”
楚珺心想师父大抵是真的去拜山了。
谢应怜说道:“裴司主和你师父的情分,或许比我们所看到的还要浓。”
楚珺蹙眉,心想为何要用浓这个字来形容?
“因为……”
谢应怜仿佛能够看到她的想法,认真说道:“这已经不能用好字来描述了,哪有像你师父这样子坑自己朋友的呢?”
楚珺无言以对。
谢应怜叹了口气。
楚珺蹙眉问道:“又怎么了?”
谢应怜望向东边的天空,眼里满是神往,恨恨说道:“如此盛事,不能亲眼目睹,我如何能痛快?”
“是啊……”
楚珺似是恍然大悟,细眉舒开,微笑说道:“下次我让师父亲口和我复述一遍好了。”
……
……
顾濯踏过门槛,入慈航寺。
下一刻,寺中强者才是反应过来,开始应对。
苦舟僧没有立刻出手。
不仅仅是他,还有那些境界深厚的老僧同样也无动作,而是在等待。
这与恐惧无关,是过往战斗经验在告诉他们,面对魔主这等绝代强者再如何谨慎都不为过,决不能随意选择孤注一掷。
更何况这里是慈航寺,禅宗当世祖庭之一,不是一人与魔主战。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合理的判断。
故而当顾濯无任何动作,径直往前,天地气息却骤然大乱时……慈航寺中无人有此预感。
站在最前面的那些僧人连佛法都未能施展出来,只不过是靠近顾濯一步,便已直接被震飞出去。
后方的僧人来不及把脚步停下来,被惯性胁迫着往前,然后重复先前发生过的事情。
顾濯什么都没做。
天地气息却混乱如深海漩涡,荒原之飓风。
任何靠近他的事物,任何试图阻缓他脚步的修行者,都无法进入他身旁三尺之内,勉强而为之的结果就是倒飞而出,以各种姿势撞在墙壁上,摔在砖瓦上,挂在树梢枝头上……掀起片片烟尘与哀嚎声。
慈航寺之清净,于顾濯寥寥数步中不复存在。
阳光清丽,寺中烟尘四起。
唯有顾濯身周干净如故。
……
……
苦舟僧错愕不已。
他直觉那应该是道场,却又不敢真正相信,但这足以做出应对。
在极短时间里,包括他在内的数位寺中高僧以禅识完成交流。
于是有钟声响起。
钟声出自慈航寺中各大殿宇。
天空如水面般泛起波纹,纯白佛光自其中降临,如若石柱伫立在世人眼中。
这无疑就是慈航寺的山门大阵。
人们看着这幕画面,很自然地回想起去年开春时节,步入羽化境的人间骄阳亲赴清净观,欲要毁灭这道门圣地却无奈折返的事实。
清净观何以能坚持到太始宫的驰援?
根本原因就是其山门大阵。
慈航寺被世人公认胜过清净观。
其时的赵启已至羽化,而顾濯自承并非当初之他。
沐浴在白光下的僧人们心神坚定,把负伤的身躯从尘埃中拔出,结法印而端坐在地,开始诵经。
经声如咒,渐庄严,渐沉重,最终凝为怒火。
无数花瓣自天空飘落,遮去太阳洒落的光。
花瓣似真似幻。
真实时剧烈燃烧,带来无穷热量,仿佛要焚尽这污秽世间。
虚幻之时又有悲悯意生,令人心生皈依冲动,踏上佛国,不再留此岸,往彼岸去。
顾濯不在往前。
至此刻,他才不过往前五十余步,与道路尽头那座大殿仍有百余步。
慈航寺的高僧们口宣佛号,正准备开口,劝其回头是岸时……
顾濯转过身。
天空的花瓣还在飘落,再过几个呼吸,就要落在他的身上,燃起佛火。
以他现在的境界,被这座大阵镇压是唯一的结果。
这已经错过离开的时机。
故而没有人明白顾濯这个转身的意义所在。
直到裴今歌的出现。
衣裳不复最初的华贵与光鲜,布满尘埃的痕迹,那是千里路的风尘,亦是她让这一切凝缩在两刻钟内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阳光映照出她颜容上的轻微苍白,她看都没看一眼顾濯,目光落在那些以佛光凝聚而成的花瓣上,神情冷漠至极。
慈航寺山门大阵已经完全启动,想要破阵而入岂是容易事?
唯一的办法就是寺中僧人解开阵法。
裴今歌望向苦舟僧。
一切已在不言中。
苦舟僧明白她的意思,便没有拒绝这个提议的理由——让巡天司对付魔主,总比让寺中的僧人赴死来得要好。
山门大阵再如何因此而破损,那都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苦舟僧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准备一意孤行。
顾濯却不接受。
缘灭镜的碎片出现在他的手中。
诸多僧人惘然,诧异,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高僧大德们明白其中缘故,禅心生怒,但并不担心。
缘灭镜的碎片不是缘灭镜。
哪怕是缘灭镜又如何?
不曾读过佛经,明悟禅宗妙法,这有何意义?
这个想法依旧是正确的。
“一群白痴。”
裴今歌的声音自唇间渗出,冰冷至极。
便在话音落下之时,一道白光从那块缘灭镜碎片中射向天空。
满天飞花骤滞,无边佛火骤然熄灭,成风。
风吹花落,人未憔悴。
顾濯唇角微翘,朝着面无表情的裴今歌笑了笑,再转身。
他走在风中,任由佛花落肩头,不掸去。
慈航寺一片死寂。
经声也寂灭。
……
……
数年以前,茶庵寺中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
其时的夏祭头名顾濯东南游,近乎游遍南国四百八十寺,此事曾在修行界掀起不小的风波,只是后来发生了太多事情,以至于大多数人将其遗忘,或者不如何在乎。
在那段漫长的旅途中,顾濯曾经做到过一件让满堂俱惊的事情——茶庵寺住持宣佛后,毫无区别地展现出相同的禅法。
后来当人们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只觉得那是以高妙境界复刻出来的假象,并非他真正用心参悟过佛法。
唯裴今歌这般人才将此视作为真实,视作为万法全通之境。
缘灭镜碎片落入顾濯之手已有一夜。
对他而言,这如何还能不足够?
无道休坐镇的慈航寺大阵,凭什么不能为他所用?
……
……
裴今歌眼帘微垂。
长刀无声出现在她手中。
寺中的僧人再次前往阻止顾濯,然后毫无还手之力地被震飞。
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和尚,就像是菜地里的大葱,被拔出来仍得到处都是。
那些高僧再也无法旁观下去。
戒律堂首席握着锡杖,来到顾濯身前。
彷如漩涡般的混乱天地气息,不断拉扯着他禅躯中的真元流动,让袈裟也不得平静。
老僧沉怒说道:“你会后悔的。”
“也许。”
顾濯说道:“但像我这样的人,一般是把事情做完再去后悔。”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把左手伸向风中,随意轻握。
无数片花瓣应召而来,形似溪流,于瞬息之间汇聚至他手中,成剑。
画面无比瑰丽。
人们见之如痴如醉。
“请。”
顾濯轻声说道,无锋花剑轻轻上挑。
这极有可能是长留在慈航寺历史上的一幕画面。
——花迎剑佩日初升。
戒律堂首席再也无法冷静下去。
他霍然往前,浑身真元毫无保留倾泻而出,持锡杖劈向顾濯。
面对这近乎搏命的一击,顾濯的应对简单到极点。
还之以剑。
两者于正面相遇,不避更不让。
看似脆弱,一触即溃的花剑竟是毫无变化,锡杖却已经在弯曲变形,发出令人牙酸的不堪重负之声!
伴随着锡杖的变形,老僧站着的那片地面的青砖开始龟裂破碎,些许热气从中飘起,转眼消散。
高下已然分明。
没有人想过魔主会败在老僧的手上,即便他是成就无垢境的戒律堂首席。
负伤的僧人们再次发起冲锋,试图借此机会接近顾濯的身旁,还是进不了他的三尺之内。
苦舟僧眼中布满血色,嘴唇以极高的频率颤动着,却没有任何声音从中传出。
那是无声的诵读,是慈航寺的不传真经,是他在不惜一切代价与顾濯争夺慈航寺山门大阵的掌控权。
想要在今日逼迫魔主离开,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苦舟僧对这个事实再是清楚不过。
就在他的脸色急剧苍白,黝黑的面庞像是覆雪般的同时,其余高僧又怎会只是旁观?
讲经堂长老抬起眼皮,昏沉布满尘埃的双眼骤然明亮,与顾濯的识海搭上一道无形的桥梁。
积攒百年的神魂力量不顾损耗,依循着这道桥梁尽数涌去……然后,有剑光凭空升起,斩落。
一口鲜血自讲经堂长老嘴里喷溅而出,打湿僧袍。
没有人来得及搀扶他,藏经阁中那位长老已然往前,以金刚之躯硬抗天地气息撕扯,步入顾濯的三尺之内。
便在藏经阁长老含怒出拳的同时,戒律堂首席手中的锡杖终于无法再坚持下去,赫然从中截断。
顾濯松手。
花剑轰然而散,涌向那个蕴含金刚怒意的拳头,以至柔克刚。
这一切看似漫长,实则只在七个呼吸间。
当顾濯再迈步往前时,那些花瓣已经割破藏经阁长老的金刚之躯,沾着鲜血,追上他,如风缭绕不散。
而他由始至终不曾看上一眼。
他也没有劝说慈航寺的僧人们放弃。
他只是平静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任由千万人来阻止,任由诸般佛法加之于身,然后……未曾停步长过七息。
璀璨佛光之下。
禅宗祖庭中。
顾濯已入无人之境。
(本章完)
片刻之前,僧人们眼中有过的那些情绪被震惊与错愕迅速替代,紧接着是不敢相信的强烈怀疑,在心中不停告诉自己必然是听错了,怎可能会有这么一个事实呢?
然而那位弟子的喘息声是如此的急促,面容是如此的惊惧和慌张,以至于这世间最擅长装聋作哑的一群人,此刻都无法再继续盲目痴愚下去。
禅房里一片死寂。
气氛诡异的令人心颤。
下一刻,苦舟僧把这沉默打破。
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疲惫地闭眼片刻,再自顾自地推着轮椅往禅房外去。
无论魔主此行是为问剑,还是礼佛,甚至于荒谬如祭拜也罢,慈航寺终究需要有人站出来,而且必须是以平静的姿态。
如此方为禅宗。
……
晨光照着慈航寺的山门。
无冬雪之痕迹,坐在石壁里的尊者像沐浴天光,散发出清新的意味,让未入春便已郁郁葱葱的山树多出几分悠远的禅意。
若是往山中深处望去,有清澈溪水如绸缎般垂落,金光熠熠。
如斯美景,今日的游客与僧人们却毫无欣赏的念头,气氛寂静到如若乱葬岗。
事实上,很多人心中都认为乱葬岗这三个字,可以在不久后用来形容慈航寺的面目。
原因十分简单。
无数视线汇聚在那一袭黑衣之上。
绝大多数人能看到的只是背影,根本无法看到正面。
然而根本不需要四目相对,人们不过是看着那随风微飘的衣袂,便能感受到那渊渟岳峙般的宗师气度……不,仿若下一刻就要飘然离去的淡渺仙意。
偌大人间,除却魔主谁人能有这般气质?
人们紧张地沉默着,很多人有离开的想法,但却迈不出脚步,最终怀揣着忐忑的心情留下来。
慈航寺的正门早已打开。
上百位僧人站在门后,面色严肃到极点,哪怕是南齐国君前来礼佛也无此等待遇——前提是忽略那些在阳光映照下的苍白面色。
顾濯站在寺门前。
风吹衣发动。
在说完那句话后,他没有再做任何事情,静静地等待着。
直到人群后方传来声音。
“请问魔主此行所为何事?”
伴随着话音响起的还有轮椅碾过青石板的声音,站在寺门后的僧人们愣了一下,旋即有些慌乱地让开道路,把苦舟僧暴露出来。
顾濯看着这幕画面,眼里流露出些许怀念,与伤感。
不是因为苦舟僧,而是他想起自己那位坐在轮椅上的老朋友。
一年已过,他却仍未去到易水献上那一束花。
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
顾濯敛去幽思。
“来看看佛祖遗蜕。”
他礼貌问道:“方便吗?”
此言一出,阳光骤冷。
紧接着,哗然声冲霄而起。
人们震惊到无法形成言语的声音,在瞬息之间漫山遍野,如若燎原野火。
那些人下意识迈步往前,向慈航寺正门处靠拢,想要把这即将传遍整个人间的变故看得更为真切。
平静被彻底撕碎,气氛在眨眼间压抑到极点。
就连面容黝黑如苦舟僧也都愣住了。
他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在变白,像是覆着薄霜的茄子,不知道是愤怒还是惊惧。
顾濯再问道:“方便吗?”
慈航寺前骤然安静,哗然声尽数消散。
人们无法用看疯子的眼神去看魔主,但仍旧深觉荒唐。
假如慈航寺中保留着佛祖的遗蜕,那必然也是寺中最为珍贵的事物,等同于曾经的缘灭镜,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要来得更为神圣。
如此神圣的事物,哪怕是寺中的高僧大德想来也很难接触,更不要说让一位外人靠近,而那个外人还是道门共主。
这不是羞辱?
那是什么?
苦舟僧的脸色又怎可能不难看?
他深深地呼吸数口,强行控制住几近冲毁禅心的愤怒,提醒说道:“今天大秦有一位大人物死了,巡天司已然震怒,我想,这着实不是一个适合拜山的时机,要不您还是改天再来?”
这个提议很合理,却抵不过顾濯的一句话。
“人是我杀的。”
……
……
“其实我今天比较赶时间,但这事的确有些不太礼貌,于是想尽可能地做的礼貌一些。”
顾濯的声音很是温暖,似是今日阳光:“至少让贵寺在颜面上过得去。”
苦舟僧看着他,面无表情说道:“让您进来,本寺遇到的就不仅仅是颜面上的问题了。”
顾濯说道:“很遗憾。”
言语间,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无奈得很真。
苦舟僧又如何肯信,冷声说道:“既然您已经得到答案,那就离开吧。”
顾濯的回答十分直接:“抱歉。”
不等苦舟僧开口,慈航寺中已有大德含怒开口。
“魔主,你以为你还是百年前的你吗?道休祖师固然入寂,但这不代表本寺就能任你欺压!”
……
……
佛音灌耳,站在寺门后的寻常和尚心中胆怯意淡去,不再战栗到颤抖。
接着,慈航寺的强者们相继来到人们的视线里。
除却那些闭死关不出的老僧之外,这已经是慈航寺最为强大的阵势。
哪怕是大秦,面对慈航寺此刻展现出来的力量也必须要给予真实的尊重,更不要说此间还是禅宗祖庭所在,谁也不知道僧人们隐藏着怎样的恐怖底蕴。
纵是羽化中人,想来也唯有暂退,不以一己之力与禅宗战。
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耻辱,世人对慈航寺这座禅宗祖庭始终抱有敬畏之心。
问题在于,今日前来拜山的人是魔主。
道门千年以降第一人。
不战而退,那将会成为整个道门的耻辱。
万道目光落在顾濯的身上。
苦舟僧面容坚毅说道:“那就请回吧。”
顾濯给出了回答。
他往前,踏过那数千载的旧门槛,再入慈航寺。
与此同时,他的声音平静响起。
“就像那位长老所言,我不再是过去的我,灭门的确是做不到了,但只要你们愿意尝试,我应该还是能杀上一半的人。”
“要试试吗?”
顾濯神情淡然如前,语气更是随和,仿若春风。
……
……
枯山上。
裴今歌站在悬崖之前,凝望着东方的天空,面无表情。
在她的身后,数百位巡天司的执事正在忙碌着,掘地三尺搜寻着一切相关的线索。
哪怕其中许多执事都已猜到凶手是谁,但事情仍旧需要继续下去,因为巡天司必须要给出最为详尽的报告,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皇帝陛下的怒火。
偶尔,有人的视线落在裴今歌的背影上,感受着其中外溢出来的烦躁,更是生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错觉。
就在这时候,有飞剑破空而至。
听着那刺耳的呼啸声,看着剑身与空气进行高速摩擦后,带起的那一缕耀眼的光火,巡天司的执事们也忍不住愕然出声。
那是一封有着最高优先层级的剑书。
按照巡天司的规矩,这封剑书中的那封情报,将会是一件关乎到大秦安危的大事。
不知为何,裴今歌却没有第一时间翻看。
直到有人忍不住想要提醒时,她才是揭开剑书,随意扫过信上文字,旋即就以火焰将其焚烧殆尽。
“继续。”
裴今歌先是看了一眼东方,视线再落在西南某边,对下属神情漠然吩咐道:“我要离开,这边按计划继续下去。”
话音还未完全落下,她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
待那位巡天司执事醒过神时,才有凛冽冬风缓缓而至,吹来寒意。
……
……
风至湖心岛。
一道阴影出现在楚珺和谢应怜之间,彷如刀锋。
裴今歌本就握着人世间最了不起的那把刀。
如瀑般的黑发与长裙齐飘。
她的颜容唯有绝美二字可以形容,眼眸中的寒意却还要比这来得更绝,惨绝人寰。
她面无表情说道:“顾濯到底要做什么?”
到了这时,楚珺才是醒过神来,意识到裴今歌的出现。
紧接着,她再次确定昨夜出手那人果然就是这位巡天司司主。
篝火早已熄灭,寂静在徘徊。
谢应怜没有说话的意思。
楚珺抬起头,望向那双冷意十足的眸子,决定如实相告。
——师父要去慈航寺拜山,瞻仰佛祖遗蜕。
裴今歌墨眉紧蹙,说道:“没有了?”
“还有……”
谢应怜看着她,说道:“他让我们当面对你说声谢谢。”
裴今歌沉默片刻后,冷笑出声。
她的目光落在楚珺手中折雪之上,眼里流露出一抹不加掩饰的厌烦,声音微沉说道:“不要再去做任何愚蠢的事情,要不然没有下一次了。”
话止于此,裴今歌的身影再是消散不见。
谢应怜对楚珺说道:“裴司主很生气。”
楚珺心想师父大抵是真的去拜山了。
谢应怜说道:“裴司主和你师父的情分,或许比我们所看到的还要浓。”
楚珺蹙眉,心想为何要用浓这个字来形容?
“因为……”
谢应怜仿佛能够看到她的想法,认真说道:“这已经不能用好字来描述了,哪有像你师父这样子坑自己朋友的呢?”
楚珺无言以对。
谢应怜叹了口气。
楚珺蹙眉问道:“又怎么了?”
谢应怜望向东边的天空,眼里满是神往,恨恨说道:“如此盛事,不能亲眼目睹,我如何能痛快?”
“是啊……”
楚珺似是恍然大悟,细眉舒开,微笑说道:“下次我让师父亲口和我复述一遍好了。”
……
……
顾濯踏过门槛,入慈航寺。
下一刻,寺中强者才是反应过来,开始应对。
苦舟僧没有立刻出手。
不仅仅是他,还有那些境界深厚的老僧同样也无动作,而是在等待。
这与恐惧无关,是过往战斗经验在告诉他们,面对魔主这等绝代强者再如何谨慎都不为过,决不能随意选择孤注一掷。
更何况这里是慈航寺,禅宗当世祖庭之一,不是一人与魔主战。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合理的判断。
故而当顾濯无任何动作,径直往前,天地气息却骤然大乱时……慈航寺中无人有此预感。
站在最前面的那些僧人连佛法都未能施展出来,只不过是靠近顾濯一步,便已直接被震飞出去。
后方的僧人来不及把脚步停下来,被惯性胁迫着往前,然后重复先前发生过的事情。
顾濯什么都没做。
天地气息却混乱如深海漩涡,荒原之飓风。
任何靠近他的事物,任何试图阻缓他脚步的修行者,都无法进入他身旁三尺之内,勉强而为之的结果就是倒飞而出,以各种姿势撞在墙壁上,摔在砖瓦上,挂在树梢枝头上……掀起片片烟尘与哀嚎声。
慈航寺之清净,于顾濯寥寥数步中不复存在。
阳光清丽,寺中烟尘四起。
唯有顾濯身周干净如故。
……
……
苦舟僧错愕不已。
他直觉那应该是道场,却又不敢真正相信,但这足以做出应对。
在极短时间里,包括他在内的数位寺中高僧以禅识完成交流。
于是有钟声响起。
钟声出自慈航寺中各大殿宇。
天空如水面般泛起波纹,纯白佛光自其中降临,如若石柱伫立在世人眼中。
这无疑就是慈航寺的山门大阵。
人们看着这幕画面,很自然地回想起去年开春时节,步入羽化境的人间骄阳亲赴清净观,欲要毁灭这道门圣地却无奈折返的事实。
清净观何以能坚持到太始宫的驰援?
根本原因就是其山门大阵。
慈航寺被世人公认胜过清净观。
其时的赵启已至羽化,而顾濯自承并非当初之他。
沐浴在白光下的僧人们心神坚定,把负伤的身躯从尘埃中拔出,结法印而端坐在地,开始诵经。
经声如咒,渐庄严,渐沉重,最终凝为怒火。
无数花瓣自天空飘落,遮去太阳洒落的光。
花瓣似真似幻。
真实时剧烈燃烧,带来无穷热量,仿佛要焚尽这污秽世间。
虚幻之时又有悲悯意生,令人心生皈依冲动,踏上佛国,不再留此岸,往彼岸去。
顾濯不在往前。
至此刻,他才不过往前五十余步,与道路尽头那座大殿仍有百余步。
慈航寺的高僧们口宣佛号,正准备开口,劝其回头是岸时……
顾濯转过身。
天空的花瓣还在飘落,再过几个呼吸,就要落在他的身上,燃起佛火。
以他现在的境界,被这座大阵镇压是唯一的结果。
这已经错过离开的时机。
故而没有人明白顾濯这个转身的意义所在。
直到裴今歌的出现。
衣裳不复最初的华贵与光鲜,布满尘埃的痕迹,那是千里路的风尘,亦是她让这一切凝缩在两刻钟内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阳光映照出她颜容上的轻微苍白,她看都没看一眼顾濯,目光落在那些以佛光凝聚而成的花瓣上,神情冷漠至极。
慈航寺山门大阵已经完全启动,想要破阵而入岂是容易事?
唯一的办法就是寺中僧人解开阵法。
裴今歌望向苦舟僧。
一切已在不言中。
苦舟僧明白她的意思,便没有拒绝这个提议的理由——让巡天司对付魔主,总比让寺中的僧人赴死来得要好。
山门大阵再如何因此而破损,那都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苦舟僧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准备一意孤行。
顾濯却不接受。
缘灭镜的碎片出现在他的手中。
诸多僧人惘然,诧异,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高僧大德们明白其中缘故,禅心生怒,但并不担心。
缘灭镜的碎片不是缘灭镜。
哪怕是缘灭镜又如何?
不曾读过佛经,明悟禅宗妙法,这有何意义?
这个想法依旧是正确的。
“一群白痴。”
裴今歌的声音自唇间渗出,冰冷至极。
便在话音落下之时,一道白光从那块缘灭镜碎片中射向天空。
满天飞花骤滞,无边佛火骤然熄灭,成风。
风吹花落,人未憔悴。
顾濯唇角微翘,朝着面无表情的裴今歌笑了笑,再转身。
他走在风中,任由佛花落肩头,不掸去。
慈航寺一片死寂。
经声也寂灭。
……
……
数年以前,茶庵寺中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
其时的夏祭头名顾濯东南游,近乎游遍南国四百八十寺,此事曾在修行界掀起不小的风波,只是后来发生了太多事情,以至于大多数人将其遗忘,或者不如何在乎。
在那段漫长的旅途中,顾濯曾经做到过一件让满堂俱惊的事情——茶庵寺住持宣佛后,毫无区别地展现出相同的禅法。
后来当人们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只觉得那是以高妙境界复刻出来的假象,并非他真正用心参悟过佛法。
唯裴今歌这般人才将此视作为真实,视作为万法全通之境。
缘灭镜碎片落入顾濯之手已有一夜。
对他而言,这如何还能不足够?
无道休坐镇的慈航寺大阵,凭什么不能为他所用?
……
……
裴今歌眼帘微垂。
长刀无声出现在她手中。
寺中的僧人再次前往阻止顾濯,然后毫无还手之力地被震飞。
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和尚,就像是菜地里的大葱,被拔出来仍得到处都是。
那些高僧再也无法旁观下去。
戒律堂首席握着锡杖,来到顾濯身前。
彷如漩涡般的混乱天地气息,不断拉扯着他禅躯中的真元流动,让袈裟也不得平静。
老僧沉怒说道:“你会后悔的。”
“也许。”
顾濯说道:“但像我这样的人,一般是把事情做完再去后悔。”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把左手伸向风中,随意轻握。
无数片花瓣应召而来,形似溪流,于瞬息之间汇聚至他手中,成剑。
画面无比瑰丽。
人们见之如痴如醉。
“请。”
顾濯轻声说道,无锋花剑轻轻上挑。
这极有可能是长留在慈航寺历史上的一幕画面。
——花迎剑佩日初升。
戒律堂首席再也无法冷静下去。
他霍然往前,浑身真元毫无保留倾泻而出,持锡杖劈向顾濯。
面对这近乎搏命的一击,顾濯的应对简单到极点。
还之以剑。
两者于正面相遇,不避更不让。
看似脆弱,一触即溃的花剑竟是毫无变化,锡杖却已经在弯曲变形,发出令人牙酸的不堪重负之声!
伴随着锡杖的变形,老僧站着的那片地面的青砖开始龟裂破碎,些许热气从中飘起,转眼消散。
高下已然分明。
没有人想过魔主会败在老僧的手上,即便他是成就无垢境的戒律堂首席。
负伤的僧人们再次发起冲锋,试图借此机会接近顾濯的身旁,还是进不了他的三尺之内。
苦舟僧眼中布满血色,嘴唇以极高的频率颤动着,却没有任何声音从中传出。
那是无声的诵读,是慈航寺的不传真经,是他在不惜一切代价与顾濯争夺慈航寺山门大阵的掌控权。
想要在今日逼迫魔主离开,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苦舟僧对这个事实再是清楚不过。
就在他的脸色急剧苍白,黝黑的面庞像是覆雪般的同时,其余高僧又怎会只是旁观?
讲经堂长老抬起眼皮,昏沉布满尘埃的双眼骤然明亮,与顾濯的识海搭上一道无形的桥梁。
积攒百年的神魂力量不顾损耗,依循着这道桥梁尽数涌去……然后,有剑光凭空升起,斩落。
一口鲜血自讲经堂长老嘴里喷溅而出,打湿僧袍。
没有人来得及搀扶他,藏经阁中那位长老已然往前,以金刚之躯硬抗天地气息撕扯,步入顾濯的三尺之内。
便在藏经阁长老含怒出拳的同时,戒律堂首席手中的锡杖终于无法再坚持下去,赫然从中截断。
顾濯松手。
花剑轰然而散,涌向那个蕴含金刚怒意的拳头,以至柔克刚。
这一切看似漫长,实则只在七个呼吸间。
当顾濯再迈步往前时,那些花瓣已经割破藏经阁长老的金刚之躯,沾着鲜血,追上他,如风缭绕不散。
而他由始至终不曾看上一眼。
他也没有劝说慈航寺的僧人们放弃。
他只是平静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任由千万人来阻止,任由诸般佛法加之于身,然后……未曾停步长过七息。
璀璨佛光之下。
禅宗祖庭中。
顾濯已入无人之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