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五日。

  一觉醒来的耿煊,只觉神清气爽。

  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燧珠”。

  相较于入睡之前,又陆续新增了九点白运,新炼化了412份余气,新增了11948点红运,比昨日整个白天加前半夜的收益都还更多。

  “看来,都是属夜猫子的,都喜欢集中在后半夜动手。”

  开始享用扎络送来的丰盛早餐之时,耿煊心中还如此想。

  早饭期间,惯例还是听扎络讲“故事”的环节。

  因为耿煊的特意叮嘱,除了早餐,扎络还另准备了一些食物,装在一个布袋之中。

  早餐吃完,扎络的故事也暂时告一段落,耿煊对扎络道:

  “营地这边一切都已步入正轨,这两天我有别的安排,你待会儿就带着你的伙伴回盆地去吧。”

  扎络闻言,失落道:“主人不要扎络的服侍了吗?”

  耿煊道:

  “盆地仓库内储存的两百多万石物资,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闪失。

  我将看守的重任交给你,却不知这担子你敢不敢接?”

  “主人请放心……”

  扎络闻言,立刻就大声的脱口而出,可很快,脸上就露出“我被骗了”的神情。

  耿煊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那这事我就交给你了。”

  说着,也不理会扎络的小委屈,提着装了许多食物的布袋就出了营帐。

  避开了热闹喧嚣的营地,耿煊在岑岭深处纵跃疾行。

  大约一刻钟后,已身在数十里外的他,在一个视野开阔、清静宜人的半山平台之上停了下来。

  “就这里了。”

  将装食物的布袋挂在一根横出的树干之上,耿煊就再没做别的事情,就宛如一颗钉子,一根树桩般,在这半山平台上一动不动的站了起来。

  耿煊之所以远离营地,自然是想要一个能够不被打扰,清静修炼的环境。

  现在,从各个渠道赶赴营地的人员数量,已经超过了万人。

  从营地,到洙水淤塞段及周边有山体坍塌处,以及巨湖周边,乃至与巨湖相连的几条河道,都已经有或疏或密的人迹行踪。

  且随着各部开始从生涩到逐渐流畅的运转起来,不再拘泥于统一的作息,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任何一个时间,都有人在专注的燃烧着自己的体力,或者脑力。

  即便耿煊已经申明不过问具体事务,可只要身在营地,总是难免会被这样的氛围干扰到。

  是以,耿煊干脆深入岑岭,随意选择了一处,距离营地既不是太远,也不是太近的清静之地。

  耿煊刚在这半山平台站定之时,周遭雾气弥漫,升腾流卷。

  除了偶尔传来零星的鸟叫虫鸣,一片静谧。

  可耿煊却很清楚,这片山林,一点都不安静。

  情况恰恰相反,热闹得很。

  就在身侧不远处,一棵已经半枯的大树根部,有一个隐蔽的蚁巢。

  它们在大树根部往来不断,密密麻麻的附在大树之上,一点点将大树蚀空。

  那轻微而密集的震动,仿佛通过双脚,直接传入耿煊的脑海,仿佛绵绵春雨,又似群蚕啃噬桑叶一般的轻响。

  单是凭着刚刚入门的“地听术”,其实很难捕捉到这一切。

  可耿煊却还有圆满境界的“定星术”相辅。

  他已经提前锁定了这些蚁群的存在。

  每一只蚂蚁,散发出来的“波纹”固然极不起眼,很容易就被大地群山那复杂而多变的“波纹”掩盖掉。

  可一个蚁巢,聚集着数以十万计,乃至数百万计的蚂蚁。

  它们哪怕全部藏在大地之下,不显露丝毫痕迹,可它们迭加在一起的“波纹”,却也让它们在耿煊眼中变得醒目异常,无法忽略。

  在有了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按图索骥,在经过一次次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之后,耿煊也终于“听”到了它们的动静。

  这时,“地听术”却不再是入门,而是已晋入到了小成之境。

  如此快速的进步,除了更高修为、更高眼界、更多秘术、技能等因素带来的综合加成之外,还因耿煊再次按了“加速键”——一次“霸王之悟”。

  此后,利用同样的方式,耿煊又“听”到了八九里外的一处密林中,一头野猪与五条鬣狗之间的生死血战。

  这时,“地听术”已顺利从小成晋入大成。

  此刻,身周浓雾已经变成了淡淡的薄雾,太阳完整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

  就这样,随着对“地听术”的掌握越发精深,耿煊的“地听”能力,以他身处之地为中心,向着大地相连的四面八方极速扩散。

  可随着“地听”范围的扩大,困扰从“‘听’到的动静太少”变成了“‘听’到的动静太多”。

  面对如浪潮一般,从四面八方传入体内的动静。

  耿煊需要将这些混杂在一起的“声音”区分开来,并将那些不需要的“杂声”过滤,只将他需要的那一部份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

  其复杂困难的程度,更甚于“听”到这些动静本身。

  从这一刻开始,这项能力,也开始彻底超脱出“听声辨位”的范畴。

  当耿煊完全掌握这种能力,“地听术”已经顺利从大成晋入大师境界。

  到这一步,耿煊把握到了这门秘术真正的内核本质。

  这门秘术,其实是对“波纹”的深度探索和解析。

  从这点来说,其和“点兵术”存在某种共性。

  只不过,“点兵术”探索的“波纹”,来自于人,最终也作用于人。

  而“地听术”探索的“波纹”,却来自于大地。

  此刻,耿煊身处的半山平地,雾气早已消散。

  几乎已经位于中天的暖阳,将他沐浴在和煦的光明中。

  从数步之外的蚁巢,到数里之外的群兽争锋,到十数里外的流泉飞瀑……

  地听术,“听”大地。

  这些通过大地“波纹”的变动,传入他脑海中的,生机勃勃的大地交响,不断的浮现,又不断的隐没。

  最终,留存在耿煊脑海中的,只有一柄柄铁锤此起彼落,不断敲击岩石的清脆鸣响,一辆辆满载岩土的车轮重重碾过地面的闷响,一道道宛如鼓槌敲击大地一般的马蹄哒哒声。

  这些声音,全都来自几十里外的工地。

  通过“地听术”,耿煊就像是打开了另一幅视野。

  那些相互远离,无法视线相通的十几处工地,还有那从一处处工地延伸而出的便道,通过声音的方式,在他心中还原出来,就像是开了全地图一般。

  仔细感受了一番大师境“地听术”所能带来的奇妙体验,几乎原地不动,站了一个上午的耿煊,终于结束了这奇妙的修炼。

  稍稍活动了一下变得有些僵硬不适的双腿。

  耿煊将挂在树上的布袋取下,寻了一块干净的,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巨石坐下。

  沐浴暖阳,面朝群山,将干瘪的肚子填饱。

  而后,耿煊也不起身,在这惬意闲适的心境中,将那本来自于孟铁心的笔记取出。

  从第一页开始,慢慢的翻阅了起来。

  时间,仿佛一下子变得悠闲起来。

  从日当正午,到逐渐西斜。

  当耿煊缓缓合上最后一页,只随意的轻轻抬头,便见几乎水平的西方天际,已经变得一片赤红。

  变得红彤彤的太阳,其底部轮廓与群山起伏的轮廓,已经轻轻合在了一起。

  耿煊只是随心一看,便已收回了目光。

  从已经悄然变凉的巨石上站起,重新站在了上午修炼“地听术”时站立过的那片土地。

  很快,他就熟练的进入状态之中。

  大地的“波纹”,通过“地听术”,与他悄然相接。

  和上午修炼“地听术”时不一样的地方是,耿煊没有去探究这“波纹”的变化,没有试图去“听”某一种通过某一段“波纹”传入脑海的声音。

  大地散出的“波纹”,被他看做了一个混沌的整体。

  他在全身心的,对这个混沌整体进行感受。

  并通过改变呼吸,甚至完全屏蔽肺部的呼吸,利用周身毛孔与外部交换。

  调整血液流动的速度,心跳的频率,周身劲力的变化流动……

  耿煊使用一切现在的他可以使用的手段,改变、调试自身的“波纹”。

  试图让自己的“波纹”,契合进宛如一片混沌整体的大地“波纹”之中。

  渐渐地,耿煊从一个生命力蓬勃旺盛的人,一点点变成了一棵树桩,一块顽石。

  此刻,若是有另一个将“定星术”修炼到圆满之境的人在旁边。

  就能够更清晰的看到,一开始,站立在大地之上的耿煊,就如同漆黑夜空中一只闪烁光明的萤火虫,一滴落在雪地之上的漆黑墨渍。

  他与他身处的环境之间,是如此的泾渭分明。

  可渐渐的,“萤火虫”的亮光一点点变暗,漆黑的“墨渍”也在一点点变淡。

  他正在有目的的淡化自己存在的“锋芒”,将自己一点点与身处的环境一点点相融在一起。

  ……

  早在将十几门彼此互补,又一体相连的淬体功法修炼到各自的极限,顺理成章的领悟到“无双铁壁”的神意真谛的那一刻。

  耿煊没有选择获得这门孟铁心的成名绝技,而是打算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因为他明确的感受到,这条路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远没有走到尽头。

  但下一步,具体应该如何迈出呢?

  这些日子,耿煊一直都有思考。

  心中也有了不少思路。

  在无忧宫卫城,翻开那本孟铁心的笔记,从那些零碎的文字中,耿煊惊讶的发现,有这想法的,非只他一人。

  第一个走上这条路的孟铁心,也有过同样的思考。

  只不过,当她如此思考的时候,她已经做出了选择。

  她站在所走路线的终点,回顾一路走来轨迹,遥望更远处未曾走过、却已遥遥可见的风景。

  带着遗憾惋惜的情绪,以总结提炼的方式,将已经走过的道路重新梳理了一遍。

  另一方面,又对其他没有走过,但以她当时的眼界,认为可以走,走得通的道路,进行“模拟行走”。

  这本看似没有任何一门确切的功法秘术的笔记,给了耿煊许多的启发。

  从这笔记中,耿煊不仅看到了许多与他相似的设想和思考。

  这让他心中已有的设想,变得更加完善。

  也看到不少他未曾设想过的路线,这给了耿煊巨大的启发。

  除此之外,因为早年留在身体中的隐患,一身修为止步于三境圆满,却与其他五境圆满的传奇并列的孟铁心,还记录了大量有关先天境的信息。

  并将之与他设想的那些道路相互结合印证。

  这所有的一切,这些孟铁心晚年,带着遗憾惋惜情绪留下的文字,全部变成了耿煊的养分。

  耿煊现在的修为,按照此世标准,仅止于炼髓巅峰。

  可无论是实力,还是眼界,都早已超越了这个境界本身。

  而且,他还拥有一面可以更容易的照见自己,照见这众生天地的“镜子”。

  这是连霸王,以及此世其他先贤圣哲,都不具备的特殊优势。

  ……

  孟铁心的笔记,还顺带着解开了不少萦绕在耿煊心中的疑惑。

  为什么自霸王之后,先天境的数量如此之少?

  且无论这些人在突破先天境之前是个什么性格,等他们突破先天境之后,就一个个深居简出,离群索居,几乎从不主动与人发生争斗?

  明明有着远超他人的实力,他们却从不主动展示,也没有一个用这样的实力,去致力于让“九州一统”这样的伟业!

  总不可能是因为,这个先天境还有让人强行修身养性的特性吧?!

  无论其人以往是个什么心性,一旦突破先天,就变得清心寡欲,没有了低级的、世俗的欲望。

  若果真如此,耿煊都要犹豫,要不要最终迈出这一步。

  把自己从一个活生生的人,修成一个无情无欲的木头顽石。

  无论这会让自己变得多么强大,以耿煊现在的境界,这都是他不能接受的。

  如果强大的结果是这个,那他情愿在迈出这最终一步前主动停下。

  好在,实际情况没有这么糟糕。

  但也没有乐观多少。

  从孟铁心的笔记中,耿煊了解到,这扇被霸王强行推开的先天大门,从一开始就是有缺陷的。

  淬体从炼皮开始,一路到炼髓,再到五境圆满,是在将肉体凡胎的自己,不断去芜存菁,百炼成钢,持续打磨完善的过程。

  而这条路的极限,就是被称为完满无漏的五境圆满。

  这是圆满,同样也是尽头终点。

  意为进无可进,炼无可炼。

  这就是肉体凡胎所能抵达的极限。

  由霸王推开的“先天境”,就是一锤打破这种圆满。

  肉体凡胎的圆满,充其量也只是“小圆满”,甚至是夜郎自大,是苟安一隅,连“自具自足,不假外求”都做不到,更遑论其他。

  在广袤天地面前,更是什么都不是。

  在孟铁心的笔记中,修炼者就像是一只蚕,从无到有,给自己结一层茧。

  随着这“茧”越来越完善,这“蚕”也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强大,可另一面,这“茧”也是束缚,是限制。

  当“茧”彻底结成的那一刻,是完满的顶点,也是束缚的极限。

  要更进一步,就是彻底破开这“茧”,由“蚕”蜕“蝶”,肉体凡胎,在这一刻发生真正的质变。

  广袤的天地,对“新生命”真正的敞开怀抱。

  这“蝶”,这被广袤天地拥抱的“新生命”,就是先天境。

  可悲催的地方在于,这扇由霸王在绝境之下,抱着必死之念推开的大门,似乎根子上就烙下了一往无前,有进无退的决绝之念。

  就像是离弦之箭,被引燃的火药。

  能放不能收,能进不能退。

  先天境主动破开保护肉体凡胎的壳,却没有找到新的“靠山”。

  生命无所依托。

  只能独自面对这广袤无情的苍茫天地。

  每一次释放,每一次振翅,有限的生命之火就会急剧外泄。

  这是霸王突破后,虽然拥有了绝世勇力,一通肆意杀戮,便迅速自爆的原因。

  应对之法,就是让自己变成一只清心寡欲的“乌龟”。

  从内到外,从身体到心灵,主动降低与外界天地交互的频率。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身更长久的存在。

  在突破先天境的那一刻,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就摆在了他们面前。

  要么,做一只绚烂却短暂的“蝶”。

  要么,做一只无趣却长寿的“龟”。

  而历史给出的答案是,除了霸王,其他先天境全都选择了后者。

  毕竟,能走到这一步的,无一不是集齐了天赋、机缘、心志、才情等诸多要素于一身的人杰。

  谁会愿意在晋入新天地之后,把自己当一个“烟花”给放了?

  难道苦修一生,就是为了让其他人听个响吗?

  ……

  孟铁心的笔记,仔细阐述了从五境圆满到“破”入先天的办法,以及先天境所要面临的新处境。

  并没有给出能根除这个缺陷的办法。

  只是留下一段感慨。

  “如果,先天也能如后天一般,有一个更稳定、更牢靠的依托,情况或许会更好一些。

  不过,后天修者的依托,就是其肉体本身。

  可先天境的根本,就是破开肉身的枷锁。

  这……岂不是彻底无解?

  难道另求于其他事物?

  可这又如何能够做到?!”

  在孟铁心看来,这是个自相矛盾,完全无解的死题。

  可这段文字看在耿煊眼中,却几乎相当于给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些可以根除掉先天隐患的方法。

  是的,是一些,而不是一个。

  力量超限的先天,肉身已经不足以成为其稳定自身的依托?

  没有能力真正“离巢”,在无垠天地面前,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先天,还需要找一个新的“监护人”,一个类似于“养父”或者“义父”一般的存在?

  如何做到暂且不说,谁有资格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其他人?

  显然不行。

  在天地面前,先天或许还是个“未成年”。

  可在人类这个群体中,在眼睛可以看到的范围内,先天就是最强大,最超越的存在。

  其他生命体?

  同样不行。

  迄今为止,所听所见的只有比人类更低级的动物,不存在超越于人类的生命。

  更何况,即便真有这样的存在,让祂们做自己的“监护人”,那也是脑子坏掉了。

  修炼是为了变得更强大,更超脱,而不是去成为某个存在的奴才。

  这些念头,在耿煊的心中,是自然发生的思维过程。

  在接连否掉了这两种方案之后,耿煊心中的思绪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发散。

  很奇怪的,几乎是毫无逻辑的,他的脑海中就很自然的跳出了两个东西。

  一个是现在被妥善保管在清源集内的巨熊帮仓库中,被罗青等人称作“度量原器”的小木桶。

  一个是被他埋在清源集附近,与周围无数形质相同的卵石融为一体的,被称作“白帝定水石”的条形卵石。

  在小小愕然之后,耿煊刨根究底,追溯思绪的源头,想要知道自己为何会生出这样的念头。

  然后,他发现了自己缘何会联想到它们。

  因为他在给先天寻找这个新的“监护人”之时,假设了其必须的基本前提——

  这个“监护人”至少得是一个生命体。

  因此,他最先想到的是其他人类,继而想到的是非人类的动物。

  而因为长时间的习惯,耿煊已经很自然的将“生命体”与“散发出的‘波纹’表现出生命的活性特征”这两者等同。

  很自然的,非生命体中,却具备如此奇异特性的“原器木桶”以及“白帝定水石”这两者的形象就浮现在他脑海之中。

  这完全是下意识的思考,直到他自己刨根究底,才找到那条藏在暗处的“线”。

  然后,耿煊发现,它们,似乎,好像,还真的具备成为“先天未成年”的“监护人”的资格。

  “似乎真的可行。”

  “不过……”

  很快,耿煊就发现了弊端。

  最大的一个,就是这种方法,不具备普适性。

  因为从“原器木桶”和“白帝定水石”的出现机理,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太稀缺了,太罕见了。

  每一种,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且,除了“波纹”特性,它们本身其实是非常脆弱易碎的。

  别说先天,只要有心,一个淬体有成的后天修炼者,就能将其轻松破坏掉。

  用这样的东西做“监护人”,相当于先天主动给自己造了个能轻易致死的命门。

  “变得和巫妖一样了。”

  耿煊想到了前世知道的某种存在,心中如此调侃的想。

  然后,不满足的耿煊,思绪继续发散。

  很自然的,从“生命体”这个思维源头出发,他又想到了另一样东西。

  树木。

  相比于动物和人类来说,它的优点有很多。

  更漫长、更稳定的生命。

  没有智慧,不必担心被其反向控制。

  可还是那个问题,其本身过于脆弱,同样是个“先天命门”。

  “成德鲁伊了。”

  不满足的耿煊继续思索,这一次,他有意识打破了“生命体”这个他下意识给出的限定词。

  “为什么一定要是生命体?

  非生命体不成吗?

  坚硬的石头可不可以?

  ……更硬的铁块行不行?

  陨石呢?

  金刚石呢?

  ……

  为什么要拘泥于一小块,一座山行不行?

  再大胆一点,为什么要限定一个范围呢?

  无垠的大地,不是厚德载物么?

  还托不住一个小小的先天?”

  就这般,思维不断地延伸,不断的发散,不断的破除。

  最终,耿煊意外又毫不意外的发现。

  那个最稳妥,最值得托付的“监护人”,就是这个近在咫尺,承载众生,却又经常让人忽视其存在的大地本身。

  至于如何让自己与对方建立起“联系”,让它做自己的“监护人”。

  对其他人来说,这或许是个完全无处下手的难题。

  天无把,地无环,要如何做呢?

  可对耿煊来说,这道题解起来却是如此的简单。

  他心中很自然的想到了两个东西。

  第一,万物皆“波纹”。

  这不仅是前世知识给他的馈赠,同样也是他用“定星术”确确实实验证过的。

  只要他愿意,大地的“波纹”随时能见。

  “地听术”更是对其深入探索的成果。

  这完全不需要质疑。

  第二,耿煊想到了“走狗术”、“相马术”、“驯鸽术”、“飞鹰术”这些秘术。

  名目不同,目的却是一样的。

  都是施术者的人类,与受术者的动物之间,建立起稳定而确切的连接。

  本质就是不同的“波纹”体之间的连接。

  那么,是否能用类似的方法,与大地建立起连接呢?

  什么,你一个小小后天凡俗,也敢如控鹰遛狗一般,契约无垠大地?

  掉个身位不就行了,我来做“受术者”。

  什么,大地又没有思维,不会主动来攻?

  那我倒贴不行吗?

  大地不会动,我会动啊!

  ……

  太阳渐渐西沉。

  天色逐渐暗淡。

  夜的凉风缓缓在山间吹拂。

  渐渐地,大地完全进入黑夜的主场,山林再不见丝毫光亮。

  二十五的夜晚,星月暗淡。

  微弱的光亮无法深入到枝叶繁密的丛林中。

  一阵啾啾轻鸣中,两只小鸟你追我逐,从丛林中飞出,来到这处半山平地。

  随意盘旋了一周,最终落在一块名为耿煊的“石块”上。

  它们先后落在他的右肩,亲昵的紧紧依偎在一起,用鸟喙给对方梳理着羽毛,将小小的脑袋扎入对方脖间松软的绒毛中。

  过了好一阵,忽然有怪异的呱呱叫声从林间传来,还伴随着翅膀扇动的声音。

  两只惬意悠闲的小鸟立刻警觉,迅速朝着另一个方向飞去。

  而直到它们离开,都不曾察觉,它们歇脚的“石块”,不是石块,而是一个比那天敌更加恐怖,能轻易剥夺它们生命的“怪兽”。

  又过了许久,草丛传来窸窣声响。

  很快,一只兔子从草丛深处窜出。

  “噗!”

  一头狠狠撞在耿煊腿上的肥兔子跌在地上,有些茫然的看着面前矗立的一尊“石块”。

  在它的印象中,这条每天都要经过的路上,应该没有石头才对。

  不过,以它的智商,这点疑惑便已耗尽了它全部的智慧。

  很快,它就绕开了这块影影绰绰的巨石,向远处去了。

  ……看似静谧的夜晚,在耿煊身周,却发生了多次类似的小插曲。

  这却怪不得这些小动物。

  此刻,即便有一位以知觉敏锐著称的人类强者,来到这里。

  在不举火照明,不亲眼看清的情况下,都无法察觉到一丝一毫的活人气息。

  各种敏锐的知觉,也会全部“休假”,生不出丝毫警觉。

  因为在其感应中,这里与山林其他地方,一般无二,没有任何不同。

  ……

  身体散发的“波纹”,渐渐与大地契合。

  但这距离让大地做自己的“监护人”,还早得很,那是修为正式破入先天之后才需要去考虑的事情。

  现在,最多只能算是“混个脸熟”。

  但这已经让耿煊受用无穷。

  心中纷杂的念头,自然而然的就沉寂了下来。

  像是窝进了一张松绒酥软,大到无边无际的床上。

  安全,踏实,舒心。

  太阳落下。

  月亮升起。

  斗转星移。

  山林静谧。

  天高无限,地厚无垠。

  而在这无限与无垠之间,一个小小的人,却恰恰好处于它们两者之间。

  戴天履地。

  除了感受到这无限与无垠,以及自己的存在,耿煊的精神世界中,再无他物。

  这让他生出一种极奇妙的感悟。

  一方面,他感觉自己渺小如微尘,短暂如朝露。

  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自己这个卑微而渺小的存在,都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可另一方面,他又感觉自己是如此的神奇,如此的伟大,完全可与天地比肩同列。

  在这个“世界”中,自己,不逊于无限之天,与无垠之地分毫。

  甚至,恰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存在,才让这静默的天与地有了意义,并彼此产生了连接。

  那连接的契机,就在自己。

  在自己之前,天是天,地是地。

  在有了自己之后,天,地,人,宛然一体。

  而自己,是最不可缺的核心。

  在这样的感悟中,天地仿佛静止,又仿佛在轻轻的旋转。

  从不知哪一刻开始,耿煊莫名的感到,各不相扰,彼此永恒的“天”与“地”之间,开始产生了轻微的交互。

  有气韵在这两者之间缓缓的流动。

  天地作合。

  而承担了这重任,成为这“天地交互”介质的,便是自己的身体。

  有新的信息在脑海中浮现,没有借用“霸王之悟”,自然沉浸在奇妙感悟中的耿煊却没有分心丝毫。

  但他也能清晰的感受到,原本,通过强行“屈己顺人”的方式,才堪堪与大地“波纹”契合上的身体。

  在没有他主动干预的情况下,发生了一系列自然而然的变化。

  使用龟息术前行改变的呼吸,悄然改变。

  气息,重新在鼻孔双窍之间流动,有节奏的一进一出,时深时浅。

  血液的流动,心跳的频率……

  身体所有被他强行干预、改变的地方,都重新恢复到了自然的状态。

  可若是按照以往的经验,这种变化的后果,必然是自己从这奇妙的状态中跌出,结束这种与大地契合,与苍天勾连,戴天履地的奇妙状态。

  可是,没有。

  时间流逝。

  濛濛水汽从大地之中升腾而起,在山林间流动。

  笼罩耿煊身周的黑夜,渐渐的浓浓的白雾替代。

  时间流逝。

  浓雾越来越淡,直至彻底消失无踪。

  和煦的暖阳,再一次将耿煊轻轻包围。

  “咕咕——”

  “咕咕——”

  就在这时,从耿煊的腹部,传来持续的鸣叫声。

  仿佛他的肚子里面,住着一群不屈服的金蟾。

  耿煊再也坚持不住,终于从那奇妙的状态中退了出来。

  刚清醒过来,便听得“咚”的一声,耿煊直挺挺的摔在了地上。

  摔在地上的耿煊,没有立刻起身。

  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刚醒来时,他第一个念头自然是活动身体。

  然后,他愕然的发现,自己完全感受不到身体的存在。

  也包括双腿。

  脑子里出现想要活动的念头,身体却无法准确执行,直接摔在了地上。

  直到这一摔之后,耿煊才感觉,知觉才缓缓恢复了过来。

  不过,最先恢复的,却是脑袋,以及与脑袋相连的身体躯干。

  继而是双手。

  双脚是最后才恢复的。

  耿煊躺在地上,感受着身体的“重启”。

  待知觉完全充盈周身,他这才揉了揉双腿,重新站起。

  一直咕咕乱叫不停、饿得烧心烧肺的肚子在提醒着他。

  他立刻探手入怀,取出一个瓷瓶,扒开瓶塞,将瓶口凑在嘴边就昂头尽数倾了进去。

  随着十颗精元丹尽数入腹,磅礴的药力散入周身。

  那“饥饿”到快要发狂的身体,终于得到了些许的抚慰。

  自从有了充足的补血丸、精元丹之后,耿煊几乎就再没有体会到这种感觉。

  以他现在的修为,要让他的身体亏空到这个地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可怖的是,连续十颗精元丹入腹,也只是稍稍安抚,距离完全填平身体的亏空,还有很长的距离。

  不过,只带了一瓶精元丹的耿煊,暂时也只能如此。

  起身将挂在树上的,装着许多食物的布袋取下,拆开之后,直接大口吃了起来。

  除了因不可思议的消耗带来的剧烈亏空,他的身体,也是真的饿了。

  一边快速补充,耿煊一边仔细检查身体。

  很快,他就惊得瞪大了眼睛。

  刚送入嘴中的食物,都因过于惊愕,张开的嘴巴没有及时闭上掉到了地上。

  耿煊清晰的记得,就在昨天,自己的淬体成就,还保持在“炼皮九成八,炼肉九成九,炼血九成五,炼骨九成五,炼髓九成五”。

  可现在,他却赫然发现,炼皮与炼肉这两项淬体,全都到了进无可进,炼无可炼的十成完满!

  而原本全都处于九成五的炼血、炼骨、与炼髓,也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为了避免失误,耿煊用多种方法进行了交叉验证。

  最终结果,都是如此。

  “那……就没错了!”

  【炼皮十成,炼肉十成,炼血九成八,炼骨九成七,炼髓九成六】

  这就是耿煊现在的淬体成就。

  “这岂不是说……我现在已经是二境圆满了?”

  心中如此想着,耿煊终于想起了什么,赶紧将念头沉入“燧珠”之内。

  【恭喜宿主,领悟《???》立意真谛,消耗六点红运,即可入门。】

  【是?/否?】

  【恭喜宿主,因充分的领悟,自行入门《???》。】

  看着这没有名字的新功法,昨夜那奇妙的感受再次袭上心头。

  “天地桩,就叫天地桩吧。”

  【天地桩,入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满眼红名开始,从满眼红名开始最新章节,从满眼红名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