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这边,能够动用的总兵力大概有十八万人马。

  其中,有四万是董璜新增援的还在路上的援军,里面新兵居多,战斗力一般,需要边打边练,正常情况下,还是用于防守营寨为好。

  士兵很可能不如后周军队精锐,也是贾诩不太喜欢野战,反而打阵地战的重要原因。

  贾诩手中剩下的十四万兵马中,有不到八万人是之前陆陆续续赶到的中央军,其中包括高顺最初带来的三万人马,董力支援的一万多原本用于防守兴元府的人马,以及贾诩亲率北伐的四万人马。

  这些兵马,也是贾诩手中的精锐核心,尤其是高顺手中的一万陷阵营,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此外,还有三万人马是地方部队以及三万降军。这些人马的质量参差不齐,其中的精锐,堪比高顺的陷阵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兵油子,当然,也有不小比例的老弱病残。

  说到底,这个时代很多节度使的军队就跟明末的士兵一个模式,明末将领打仗靠的是亲兵,这个时代的节度使靠的则是牙兵,至于其他的部队,不能说没有精锐,但终究占了少数,且装备也没法跟牙兵相比。

  (北方主要州县图)

  在兵力布置方面,经过调整,高顺军团目前已经布置了六万人,但是对外宣称只有四万人。

  其中李处耘部万余人马守卫安化(今甘肃庆阳),安化是庆州的州治,位于延庆水和马岭水的交汇处,因为周围地形等的原因,说实话,就算是从北方进攻,也挺不容易的。

  历史上,北宋在马岭水一线设立了大量的堡寨,用于防备西夏的进攻,一直到北宋末年,西夏都没能在这里取得像样的成果。

  李处耘所部的人马以后周静难军的降兵为主,但因为这些降兵的家眷大都在邠州,且都跟随过折从阮、折德愿、李处耘作战,所以战斗意志还算不错。

  韩继勋、董力所部两万余人镇守宁州首府定安城(今甘肃QY市宁县),定安城位于延川水、九陵水、马岭水三水交界的位置,其中九陵水发源于子午岭主峰子午山,子午山位于定安城差不多正东方向,是宁州与东方后周州县的天然屏障。

  因为定安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够支援南方的邠州,也能够支援北方的庆州,同时也是极有可能被优先攻击的一个州,所以大虞在这里布置了重兵。其中稳重的养成系将领董力负责防御城池,韩继勋所部则负责支援与伏击。

  高顺则亲率主力镇守邠州,总兵力约三万人,其中有一万陷阵营。高顺所部,也是董璜所有军队中,野战能力最突出的一支。

  位于秦州首府成纪县的高彦俦所部,也有一万余人的机动兵力。

  此外,斜峪口、宝鸡、汧原等重地,总共也驻扎了万余人马以备不测,麟游也有万余人马,其他城市要点加起来也有万余人马。

  贾诩手中还有四万人。

  接下来的四万援军,也会来贾诩所在的武功大营。

  如果贾诩手中只有四万人,依托武功的地形,防御李重进部的四五万人自然很轻松,但万一敌军主力到了,就很难受了,甚至很可能守不住粮道了。

  (武功城位置图)

  现在刚刚好,八万人马既能够扩大营寨的规模,还能够沿着河流布防,既能够保证粮道,也有一定的战术移动空间,挡住十一二万大军的进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贾诩的此番兵力布置,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钳形攻势,锁死了京兆府方向后周军进攻的方向。

  并且因为时间太过充裕,贾诩的防御工事、设施的建造也十分从容,武功原一线已经被他打造成坚固的堡垒,只等着后周来攻。

  论起战略定力,贾诩还没有怕过谁。

  说实话,他很期待与后周在这里拖下去。

  因为前蜀后蜀几十年的努力,大虞并不缺粮草,本来兴元府以及秦、成、凤、阶四州就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大批的粮食被运到前线后,足够贾诩所部用上大半年;此外,凤翔府等地也缴获了不少粮食。

  经过贾诩的调度,邠州等城的粮草可以用一年半以上。

  此外,开春之后,巴蜀之地的粮草也可以源源不断运来,凤翔府等地也可以种粮反哺,可以说,大军并没有缺粮之忧。

  这场仗,大虞至少能够靠上两年。

  但后周能靠多久那就不一定了。

  靠不住了,那就只能强攻或者撤退了。

  贾诩很喜欢后周强攻,到时候,一定会给后周一个大大的惊喜。

  后周要是撤退的话,京兆府能不能保住是一会儿事,西北三镇肯定是保不住了。

  事实上,后周真的愿意在这里拖上两年的话,董璜说不定已经拿下南唐了,从襄樊、淮南两路伐周了。

  当然了,设想归设想,真正的战争,决胜的因素有很多,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贾诩觉得自己的赢面很大……

  这段日子,贾诩仍旧是修筑城寨、训练士兵,一点儿都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把李重进急的嘴上直冒泡,然而却无可奈何。

  你说你都打进关中半年了,就是不打长安,有你这么玩的吗?

  你懂不懂军事啊!

  人家诸葛武侯北伐了半辈子,不就为了见见长安吗?你倒好,赖在武功不走了!

  李重进对于贾诩的不按套路出牌,毫无办法。

  他都恨不得给贾诩普及一下长安的重要性,教一下贾诩该怎么打仗,好让贾诩来攻打咸阳大营、来攻打长安了!

  李重进判断不出贾诩的策略,后周的核心谋士们也为贾诩的举动伤透了脑筋。

  王朴、王溥、魏仁浦等人其实一直在研究大虞北线的策略,他们觉得,贾诩的所作所为,应该不是不智,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陛下,臣认为,大虞军之所以不急着攻长安,一则是长安自晚唐以来,久经兵燹,十分残破,繁华程度甚至还不如凤翔府的天兴城;二来贾诩有可能是想要养兵自重。”

  王朴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话却没有说完。

  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不敢多说了。

  自唐末五代以来,一方大将掌握了国家半数的军队,就没有不造反的——就算是自己不想造反,难道君主就不会怀疑吗?

  就像是后周太祖郭威,他的全家为什么被杀啊?

  不就是后汉隐帝不信任吗?

  就连柴荣的家人,包括几个襁褓之年的儿子,也都因此被杀。

  这件事说多了,会激起柴荣的不适,所以王朴不能说深了,他只是建议道:“陛下,我们不妨用反间计,先是散布贾诩拥兵自重的流言,视其效果,再散布贾诩反叛或者打算投降我大周的流言,臣不信大虞就这么君臣相和!”

  我不相信五代有这么互信的君臣关系!

  我不信!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历史到神话,从历史到神话最新章节,从历史到神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