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九月初一,晨曦东起,烈烈朝辉拨开云雾,令天色骤明。

  长安东郊的平原易野,一阵阵大风袭来,犹如万马奔腾,又如衔枚疾走。

  祭坛之下,先登营、声射营、锐冲营、甲营、柴营,共计两万余战兵,两万三千六百余名辅卒,或是持械戒备在道路旁,或是肃然站立,挺起腰背,威风凛凛。

  这些为汉家征战多年的军士,除了刘备想要让他们见证大汉的新生外,也要依靠战兵与辅卒维持着东郊的秩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别说司隶的士族、豪族子弟成百上千地赶来长安城,就连邻近的益州、并州、荆州,还有远一点的豫州、兖州、冀州,甚至青州、徐州、扬州都有连绵不断的士人成群结队赶来,只为参与天子即位的盛况。

  不仅是士人如此,黔首百姓也赶来凑热闹,尤其是大河一带,每日数百艘来往不绝船舶,都载满了赶往长安的百姓。

  据官吏统计,近半月来在潼关等四座渡口,横渡入关中的人数多达八、九万。

  不少是全家选出一人,携带炒熟的干粮,方便去时在路上吃,然后再带些钱财以备不虞之需,若有变故,还可以在其他州郡,购买些杂食谷米充作口粮,半饥半饱省着一路吃回来。

  刘备得知从各地前来长安的百姓,便属青州黔首百姓不可胜纪,而青州百姓当中,就数平原、济南、乐安三郡国来的最多。

  于是下令凡入关者暂免过所,所有河道官船乘船费用减半,又命传舍、邮、亭,若需求购秸秆者,可按市价购得。

  同时勒令途中行商,贩卖各种物品,不得高于原先价格,违令者重责。

  截至数日前,长安附近陡然增加了近十二万人,好在大家都知道关中此刻是什么模样,遭凉州贼肆虐多年,民不聊生,前些年又遇大旱。

  当地关中百姓根本就没余粮卖出,只有自己携带足以应付解饿的粮食,不然来到长安就得挨饿了。

  为了能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秩序,划分空地安置百姓,严查各种奸、盗、杀之事,可把任京兆尹的赵云忙碌得不行。

  此时,东郊的天色刚亮,便已万头攒动,人山人海,无论是官吏还是士人、百姓,皆伸长脖子,扬着头远望最前面巨大的三层,又有青、赤、白、黑、黄五色的夯土天坛。

  坛上摆满了案台,最顶上放置了柴木,用来燔柴告天,焚烧牺牲、玉帛,以达精诚于天。

  太常的官吏们正在小心翼翼检查摆放在祭台附近的钟、鼎祭祀之器,翻检酒食器具,再确认各种方位置放无误。

  紧接着太常官吏算着时辰,然后嘴里念念有词,躬身磕头长拜三次,恭敬地起身斟酌温酒与肉食先供奉给从高庙请出来的太祖高皇帝灵牌。

  坛下的众多官吏目不转睛地盯着太常们的动作,也紧跟行礼长拜高祖。

  随着太常官吏算好的吉时越来越接近,祭祀外围的驰道上也震响了马蹄声。

  最先出现是数千全身玄铠,兜鍪插赤色飞羽的虎贲骑在前头开路,竖持丈八长槊,弯弓挂于马背,场面恢弘磅礴,气势扑面而来,雄壮的士卒高擎“漢”旗大旌迎大风飘扬。

  接着便是天子的雉羽华盖车驾,以金根车,驾六匹白马承载,车壁绘日月星辰,寓意象天而行。

  还有随行的五车队,按五行而设,满有旗、鼓、礼器等器物与随从。

  虎贲骑军在前开路,庞大的车队一路从驰道行驶至天坛乃止。

  “万岁!”

  “万岁!!”

  “汉家天子万岁!刘氏天子万岁!!”

  刘备还没走出羽葆车,激动难耐的黔首百姓不顾肃静的礼仪,直接变得红脸赤颈,情不自禁地举臂高呼。

  甚至有平原百姓兴高采烈的喜极而泣,没想到他们也有机会能和汉家天子有点头之交,还有人先前受过恩惠,也曾与天子当年坐在地上唠过嗑。

  这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对于青州百姓来说,刘备是他们的乡亲天子,追随玄德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听见百姓激动的齐声呐喊,原本身着十二章纹衮冕的刘备按照太常规定好礼仪,是要一直向前走到登坛为止。

  但是听见黔首百姓用最震耳欲聋的喊声,激动又热烈的向他倾诉欢欣,不禁缓缓停住了脚步。

  “大王为何驻足?”引导的太常官吏们,不解问道。

  这些步骤可是经过他们详细推敲过的,完全是按照光武当年在雒阳完善的礼仪摆出来的。

  无论是新君提前三日斋戒沐浴,还是派遣官吏告祭宗庙历代先帝,告以即位之事的过程,绝对是传承合法,没有任何纰漏,怎么突然间就……

  头戴天子十二冕冠,身穿舆服的刘备没去理会太常们所想,在登坛前转身仔细地凝视了诸多士卒、百姓与官吏,将熟悉或陌生的一个个脸庞映入脑海。

  然后揖礼躬身,伏拜天下万民,再踏步走上台阶。

  “这,这……这合乎周礼吗?”

  太常的官吏们顿时有些懵住了,没想到天子即位还会对天下百姓揖礼,就算他们熟读周礼多年,也没找到这样的出处可以借鉴。

  大王为何完全不按周礼套路出牌,如此盛大之事,怎么能乱拜啊。

  有太常官员想提醒,却又不敢在这时候多嘴,只能看着新天子把周礼又加一个莫名步骤,让后世官吏能以此为鉴来整改了。

  就在此时,百姓与士卒震天动地的喊声随即应起,尽数跪倒在地。

  “陛下!”

  “愿为陛下效死!”

  “见陛下诚挚,岂敢不肝脑涂地而报。”

  别说有没有见过,就是传闻也是从来没听过天子会在登坛即位前,转身伏拜天下万民的事,不说黔首百姓与兵卒为之轰然,连来观看盛典的士人与官吏,也包括在内被震得久久无言。

  “此君在世,尧舜可比乎?!”

  有耄耋之龄的老儒,忍不住颤声说道。

  这是把天下人无论男女老幼,身份卑贱如何,都当作人在看啊。

  要知道越是身份尊贵的人,越不把地位低下的人当人对待,以牲口的方式已是不差了。

  而新的汉家天子却能折身礼拜,一拜下来,在场所有人谁敢不效死力乎?

  这并非价值观破灭的魏晋,而是士之遗风的大汉,心神的强烈震撼,对于众人来说都是头一遭,随着时间更能传播到天下。

  重恩下来,谁敢不以士人之礼报之,别说人群中的甘宁在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就算劳碌许久的司马懿亦是如此。

  跟着叔父诸葛玄前来长安的诸葛亮,望见这一幕,不禁牢牢地记在心里。

  “天子真明主也,赤忱之心,使见者难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