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听完司马懿的汇报,遂起身笑道:“看来仲达已熟练掌握治理胡人之法,没有一味地讲究杀戮了,朕心甚慰。”

  这样的一番话,让司马懿听得尴尬地笑了笑,拱手恭敬说道:“陛下,往事何须再提,懿略有偏激,幸蒙陛下教诲,方才革心易行。”

  那时匈奴投降不久,他窥视到了对方的虚弱之际,便立即上书给汉王,为了避免将来胡患日益严重,不如直接寻一罪名出击匈奴,用斩杀殆尽的方法,迫使对方从并州退出。

  当年南匈奴进入汉地,才不过三万四千户,二十三万七千余人。

  如今恰好百年,听说人数却翻了快两倍,还有北边的鲜卑也想往并州迁移,使匈奴不得不继续南下,并州虽为汉家州郡,但胡人的总数却还超过了凉州。

  司马懿先前在河内温县家中,亲眼见过了匈奴人掠夺百姓为奴之事,又被汉王辟去过幽州、关中,最后又回到河东为县令,途中见过了不少胡人为祸造成的狼藉,多数是语言不通,风俗各异,骑马行凶导致。

  于是司马懿思考得出了结论,胡人与汉人最关键之处不同,就是因他们有马匹需要放牧,不像黔首百姓,不服徭役都无需走动,只需待在乡里或县城附近。

  放牧就能轻易了解到周围郡县守卒的虚实情况,再加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水草欠收就会作乱,汉军至则畏服,汉军离则复叛。

  与其如此反复,倒不如直接用弓弩反向徙戎,当年怎么迁进来,现今就怎么迁出去。

  何况以汉家的实力完全能做到,只要暂缓各州郡度田,就能让天下同心协力,把匈奴与鲜卑逼迫出长城以北。

  那时朝堂对匈奴部落编户齐名的诏令还未下来,于是司马懿洋洋洒洒提笔写了足有三千字的徙戎奏疏,建言天子趁着大汉国力强盛的时候,把事情给办妥,至少能免除子孙百年之忧。

  在朝堂之中也引起了热议,司马仲达之名也随着徙戎奏疏,被朝廷官吏所尽知。

  出名的同时骂名亦随之而来,有官吏怒道:“此人名为汉室,实则误国也,一旦开始徙戎匈奴与鲜卑,北地的汉军必将无以卸甲,马亦不可取鞍。”

  “连天子也不能稳坐于京都,终此一生如高祖般成了马背天子。”

  “陛下虽率军百战百胜,但草原却不同于汉土,不在于出征,而在于索敌,倘若大军征伐塞外一无所获,纵使中原粮草富饶,亦不可持久。”

  “就算卫、霍二人复来,北伐能获得牛羊畜牧,可对天下百姓终归是苦不堪言。”

  “司马仲达毫无怜悯之心,此人日后若为重臣,汉室万民必将遭难。”

  司马懿在河东听到这样攻击犀利的话,顿时就不乐意了。

  他立即黑着脸,派人去打听到底是谁说的,知不知道这样一番话,传到陛下耳边,能让我在县令位置上多干几十年。

  人生如白驹过隙,光阴易逝,怎么就专冲我来了,莫非想与温县司马氏为死敌乎?

  结果派人一打听才得知,是雒阳的卢太傅当场拍案怒骂,吓得其他官吏皆不敢接话辩驳。

  获知此讯息的司马懿,冷汗如雨从额头冒出,快速把随从召回,然后书信给天子与卢公,仔细解释徙戎之事。

  与此同时,阿翁司马防和兄长司马朗的书信先后到达河东,尤其是司马朗在书信里把司马懿骂得狗血淋头。

  用长兄如父严厉的口吻:先是骂自己过于疏忽管教,接着让司马懿辞官奔赴幽州,让他以身作则来管导。

  眼见事情将要愈演愈烈,在关中的刘备及时下诏书抬了一把司马懿,把事情重新翻页。

  也把荀彧叫去竹宫议论了整夜,翌日开始整顿尚书台,为什么如此重大的汉家决策奏疏,会泄露的人尽皆知。

  就算奏疏没有密封,尚书台的七百余官吏也没有资格去泄露,见到涉及军策的奏疏,也应该立马转交中书台。

  何况司马懿的奏疏还是密封的,到底是经过谁的手查阅,又泄露出去?

  这件事情一出,不仅让荀彧的尚书令变成了试尚书令,连尚书台的一些处置权力,也回归到了六部手中。

  关中的朝堂变化,司氏没办法触及,却也不影响司马懿感激天子的救命之恩,及时挽救了他的仕途,否则真要去幽州躲避数年再说。

  ……

  “陛下……”在其他官吏汇报完离开之际,司马懿故意磨蹭走在最后,忽然拱手行礼,说道:“河东匈奴不过是丧家之犬,故容易收服,而西河、北地、上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七郡的匈奴贵族实力犹存。”

  “各部落的老王虽说留在关中,却也择出了新王,如左谷蠡王、右谷蠡王、日逐王、温禺鞮王、以及左右斩将王。”

  “这些新王不同于老王年老体衰,暮气沉沉,相反却皆斗志昂扬,臣唯恐施压之下匈奴生变,不如先遣一将驻守北地郡的富平,联络附近的羌族与丁零抵御匈奴骑兵的侵犯。”

  “再派一将领兵屯上郡肤施,扼其咽喉。”

  “然后命河西太守继续坚守离石,不使匈奴有入侵司隶之机,待陛下进驻晋阳之时,亦可调令征北将军于雁门郡阴馆向西屯兵马邑,用以策应。”

  “如此一来就算匈奴生变,也可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其要害之处,见汉军多地有防备,鲜卑也不敢趁机南下响应匈奴。”

  司马懿自打听说天子将去晋阳,就常在左思右想,从呼厨泉部落打探来的消息,凭本能的直觉便感到棘手。

  匈奴老王并非愚蠢之辈,在去关中之前就已安排好了子侄继位,而且并州匈奴先前反叛过汉家,面对汉军将至,更容易在心里抱成团。

  在司马懿看来,想要降服并州匈奴,将其贵族权力剥夺出去,汉匈之战在所难免。

  从来没和汉军交过手的并州匈奴不会妥协,而天子也不会对胡人妥协。

  何况中军大张旗鼓地调动,绝非用兵之法,定是陛下在对匈奴设套。

  吃过祸从嘴出的司马懿,只敢暗想道。

  但建言还是要说的,若不大胆献计献策,时间长了谁还记得他司马仲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