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细雨覆盖了车师前部国的交河城,三年前得到汉家天子册封的车师王,躺在宫殿羊毛地毯上,静静地看着雨滴飘落。
短促胡须又浓密的脸,流露出矛盾而后悔的微妙神色,原本是他最喜欢的雨季,此刻也难令他开心。
年约四旬的车师国王悔恨地抓挠一把头发,捶打了地毯,坐直身长吁短叹。
西域诸国在大汉撤离西域后,便逐渐向北边的鲜卑人靠拢,又害怕汉人每隔数十年,杀回来一次,挑出小国来杀鸡儆猴,现在各国王都学聪明,有了不成文的约定,那则是事鲜卑不绝汉,事汉也不绝鲜卑。
反正两家绝不能往死里得罪,也得罪不起。
特别是他们这些靠近东边的国家,夹在鲜卑与大汉之间,更让人首鼠两端。
车师国为何分前部、后部,还不是拜汉将赵破奴所赐,楼兰国为何会改名鄯善,不就是汉使傅介子刺楼兰国王,还更其国名,接着屯军于伊循城。
他们车师前部把国都迁移到交河,不就想躲避汉军锋芒的无奈之举吗?
结果大汉又打通了从敦煌出发的伊吾道,可以管控天山底下的所有诸国,直接靠近交河城屯军。
如同鄯善一样,在他们脖颈抵了一把锋利的刀刃。
诸国成了对抗北匈奴的牢城,而匈奴败退后又来了鲜卑,鲜卑来了没多久,汉家又撤走回敦煌。
要不是鲜卑人不知抽哪门子风,要去攻打大宛,想让乌孙提供粮草,迟迟没有谈妥,却停留在他们车师国附近,掠夺他们的粮草与铁器,让临近诸国苦不堪言,否则也不会想请大汉重新返回西域。
而眼下鲜卑不知是何缘故,突然向东撤走,又听闻大臣阿赖那氏传来“好消息”大汉将要派遣使者前来西域,打算在西域重设都护府,保护诸国不再遭受鲜卑凌辱,还能维护商道安全。
听见这一讯息的车师王瞬间眼前发黑,鲜卑撤走,也希望汉军永远别来。
就算来了,屯驻在敦煌郡最好,不要再往西边来,大汉给予诸国王的心理创伤,并不比曾经的匈奴低,数百汉军骑兵就能击灭一国,斩杀国王,悬其头颅。
此刻不仅车师王心烦意燥,宫殿另一旁在讨论的大臣们也是愁眉苦脸,忧形于色不知如何是好。
“或许汉使未必会来的如此快,而且大汉屯军不一定会选择我车师国,鄯善国先前不也请求汉室重设都护府,说不准汉家天子会同意其所求,驻军于伊循。”
有一皮肤略白,鼻梁高挺的大臣,轻微皱着眉头,开口试探说道。
其余大臣闻言忍不住点头,鄯善国被大汉调教多年,早就不敢轻易背离,稍微有异动,其国王恐将暴骨无全躯。
这么多反例摆在面前,鄯善王哪有胆量拒绝。
“据行商从敦煌回报,汉家犹如当年被大臣篡位,竟然险些衰亡,幸得新天子重新整顿天下,才让大汉恢复如初,想来数十年前汉军撤离西域,并非如他们所说:匈奴无力南下,故而撤军。而是大汉如重病缠身无法西顾了。”
“如此看来,重病之人哪怕病好了,也会持续虚弱一段时间,我猜想即便此时有汉使持诏书前来,想要等汉军真正涉足西域,也需要一二十年之久。”
见到众人低头陷入沉思,一名头顶稀疏的大臣,用咳嗽声吸引注意力,接着说道。
十数名车师国大臣商讨来,又商讨去,最后一致认为就算有汉使来到交河城,也无需过于担忧。
该来的事跑不了,纵使他们先前没派人与鄯善国一齐去大汉求援,等大汉缓过气来,也会把手伸到西域。
可如今他们抢在西域诸国前面,先对汉家天子俯首称臣,得天子赏赐龟绶与汉昌车师前部国王的称号,毫无疑问有这样的称号在手中,就算将来在国都旁边重设都护府,那些驻军校尉、长史、司马、功曹等掾吏也不敢逼迫太甚。
众人商讨完了将结果告知车师国王,对方听见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望着外边细密的雨水,滴落在地上,内心犹如此刻的天气带有凉意。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静观其变罢。”
车师国王轻微叹气,只能认命道。
国小而民弱,整个车师前国如今才千九百多户,人口尚未破万,能骑马作战的军士不过两千人,如何有胆量抗拒身旁有雄师百万,积甲如山,绵延不知有多广的大汉。
这样的庞大国家,出现在他们身边,简直就是一场持续的灾难。
好在当年同样占地数万里的匈奴,已被大汉打得不复存在,不然他们这些国家还要夹在两强中间,那就更惨了。
车师国王暗暗感慨道:“若是大汉也成为小国,那该多好啊!”
这样的话,可以与其亲近,也不用担心对方把手伸过来。
……
傅干与甘宁一行数十人,带着从敦煌购得的马匹与骆驼,顶着呼啸的冷风,从玉门关出发,往北走伊吾道,前往车师前部国。
“傅校尉,沿着此故道往北向西,约需行一千三百里,将路过一片沙碛之地,此处水草稀少,每逢大风刮过,道路不可准记,行人唯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标验,沿路而行方可不迷失道路。”
“其地道路恶人畜罕见,若遇见远处有人哭声呼喊,需叮嘱众人切莫走近查看,以弓弩声惊走即可。”
使团内深邃眼睛异色的西域胡人,找到了汉家正使傅干,把手按在胸膛躬身行礼,然后带着慎重神色对其说道。
沙漠之中鬼怪之说,过往商队难辨真假,但却常有人在夜晚莫名失踪,甚至有一些人在白日听见有人呼唤姓名,手持刀刃过去沙碛内探看,瞬息之间不知所在,数日后同行人才见其尸骸出现,种种怪异,令人望而生畏。
甚至连他自己也曾遇见过怪事,夜晚有歌哭声,而不见其形,商队守卫害怕有盗贼,于是遣数人带着火把前去寻查,结果一去不复返,哭声乃止。
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西域向导最害怕汉使不肯相信,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减少。
短促胡须又浓密的脸,流露出矛盾而后悔的微妙神色,原本是他最喜欢的雨季,此刻也难令他开心。
年约四旬的车师国王悔恨地抓挠一把头发,捶打了地毯,坐直身长吁短叹。
西域诸国在大汉撤离西域后,便逐渐向北边的鲜卑人靠拢,又害怕汉人每隔数十年,杀回来一次,挑出小国来杀鸡儆猴,现在各国王都学聪明,有了不成文的约定,那则是事鲜卑不绝汉,事汉也不绝鲜卑。
反正两家绝不能往死里得罪,也得罪不起。
特别是他们这些靠近东边的国家,夹在鲜卑与大汉之间,更让人首鼠两端。
车师国为何分前部、后部,还不是拜汉将赵破奴所赐,楼兰国为何会改名鄯善,不就是汉使傅介子刺楼兰国王,还更其国名,接着屯军于伊循城。
他们车师前部把国都迁移到交河,不就想躲避汉军锋芒的无奈之举吗?
结果大汉又打通了从敦煌出发的伊吾道,可以管控天山底下的所有诸国,直接靠近交河城屯军。
如同鄯善一样,在他们脖颈抵了一把锋利的刀刃。
诸国成了对抗北匈奴的牢城,而匈奴败退后又来了鲜卑,鲜卑来了没多久,汉家又撤走回敦煌。
要不是鲜卑人不知抽哪门子风,要去攻打大宛,想让乌孙提供粮草,迟迟没有谈妥,却停留在他们车师国附近,掠夺他们的粮草与铁器,让临近诸国苦不堪言,否则也不会想请大汉重新返回西域。
而眼下鲜卑不知是何缘故,突然向东撤走,又听闻大臣阿赖那氏传来“好消息”大汉将要派遣使者前来西域,打算在西域重设都护府,保护诸国不再遭受鲜卑凌辱,还能维护商道安全。
听见这一讯息的车师王瞬间眼前发黑,鲜卑撤走,也希望汉军永远别来。
就算来了,屯驻在敦煌郡最好,不要再往西边来,大汉给予诸国王的心理创伤,并不比曾经的匈奴低,数百汉军骑兵就能击灭一国,斩杀国王,悬其头颅。
此刻不仅车师王心烦意燥,宫殿另一旁在讨论的大臣们也是愁眉苦脸,忧形于色不知如何是好。
“或许汉使未必会来的如此快,而且大汉屯军不一定会选择我车师国,鄯善国先前不也请求汉室重设都护府,说不准汉家天子会同意其所求,驻军于伊循。”
有一皮肤略白,鼻梁高挺的大臣,轻微皱着眉头,开口试探说道。
其余大臣闻言忍不住点头,鄯善国被大汉调教多年,早就不敢轻易背离,稍微有异动,其国王恐将暴骨无全躯。
这么多反例摆在面前,鄯善王哪有胆量拒绝。
“据行商从敦煌回报,汉家犹如当年被大臣篡位,竟然险些衰亡,幸得新天子重新整顿天下,才让大汉恢复如初,想来数十年前汉军撤离西域,并非如他们所说:匈奴无力南下,故而撤军。而是大汉如重病缠身无法西顾了。”
“如此看来,重病之人哪怕病好了,也会持续虚弱一段时间,我猜想即便此时有汉使持诏书前来,想要等汉军真正涉足西域,也需要一二十年之久。”
见到众人低头陷入沉思,一名头顶稀疏的大臣,用咳嗽声吸引注意力,接着说道。
十数名车师国大臣商讨来,又商讨去,最后一致认为就算有汉使来到交河城,也无需过于担忧。
该来的事跑不了,纵使他们先前没派人与鄯善国一齐去大汉求援,等大汉缓过气来,也会把手伸到西域。
可如今他们抢在西域诸国前面,先对汉家天子俯首称臣,得天子赏赐龟绶与汉昌车师前部国王的称号,毫无疑问有这样的称号在手中,就算将来在国都旁边重设都护府,那些驻军校尉、长史、司马、功曹等掾吏也不敢逼迫太甚。
众人商讨完了将结果告知车师国王,对方听见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望着外边细密的雨水,滴落在地上,内心犹如此刻的天气带有凉意。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静观其变罢。”
车师国王轻微叹气,只能认命道。
国小而民弱,整个车师前国如今才千九百多户,人口尚未破万,能骑马作战的军士不过两千人,如何有胆量抗拒身旁有雄师百万,积甲如山,绵延不知有多广的大汉。
这样的庞大国家,出现在他们身边,简直就是一场持续的灾难。
好在当年同样占地数万里的匈奴,已被大汉打得不复存在,不然他们这些国家还要夹在两强中间,那就更惨了。
车师国王暗暗感慨道:“若是大汉也成为小国,那该多好啊!”
这样的话,可以与其亲近,也不用担心对方把手伸过来。
……
傅干与甘宁一行数十人,带着从敦煌购得的马匹与骆驼,顶着呼啸的冷风,从玉门关出发,往北走伊吾道,前往车师前部国。
“傅校尉,沿着此故道往北向西,约需行一千三百里,将路过一片沙碛之地,此处水草稀少,每逢大风刮过,道路不可准记,行人唯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标验,沿路而行方可不迷失道路。”
“其地道路恶人畜罕见,若遇见远处有人哭声呼喊,需叮嘱众人切莫走近查看,以弓弩声惊走即可。”
使团内深邃眼睛异色的西域胡人,找到了汉家正使傅干,把手按在胸膛躬身行礼,然后带着慎重神色对其说道。
沙漠之中鬼怪之说,过往商队难辨真假,但却常有人在夜晚莫名失踪,甚至有一些人在白日听见有人呼唤姓名,手持刀刃过去沙碛内探看,瞬息之间不知所在,数日后同行人才见其尸骸出现,种种怪异,令人望而生畏。
甚至连他自己也曾遇见过怪事,夜晚有歌哭声,而不见其形,商队守卫害怕有盗贼,于是遣数人带着火把前去寻查,结果一去不复返,哭声乃止。
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西域向导最害怕汉使不肯相信,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减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