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天已经大亮,渔船已经回到虎子岛海域。

  “起网喽!”李二哥喊了一声,起网机再度“咔咔”响了起来。

  网袋缓缓升到甲板上,这一网的鱼获明显比第一网少。

  分拣出来后,价值高点的就是那七八十斤红甘鱼,大的有七八斤重,小的有五六斤,两块到三块一斤,加起来能卖个一两百块。

  皮皮虾肉感十足,随便抓几只,很少看到没长膏的。

  压断大鳌的螃蟹,连绑都不用绑,直接抓起来扔在竹筐里面,拿回去捣蟹酱腌制呛蟹。

  大伙儿抓墨鱼和八爪鱼的时候都特别小心,王新城和陈永威,最后还是被墨汁喷的满脸都是。

  今天的马鲛和青占特别多,两网鱼获大半都是这两种鱼。

  一斤到两斤的马鲛鱼挑出来晒鮳头,两斤以上的送海鲜行能卖三角一斤,三大桶六百多斤,也能卖一百多块。

  一千斤青占也才卖三十块,几人放血放到手抽筋,回去还得多请几个人帮忙杀鱼。

  李长乐抹了一把汗水,将放完血的青占从甲板上捡起来,扔进塑料桶,伸直身子揉揉酸疼的腰,“老腰都快断了,才把这家伙清理完。”

  李二哥和陈永威打水冲洗甲板,“阿乐,明天出海再走远一点,在海上住一晚再回家。”

  “好!还是从这边出去,这边的渔船少。”

  “吃饭喽!”李父拿着洋瓷碗冲几人吆喝,王新城端着铁锅跟在后面。

  早饭吃的米面,热乎乎的一大碗面下肚,李长乐驾驶着大船回航。

  路过吹圆岛时,看到附近几个小岛果然有渔船在作业。

  李父对李长乐说道:“阿乐,大船接回来后,你们的小船也卖了,以后都在远海捕捞,这里让给阿水作业咋样?”

  “给阿水也行。”

  李长乐又想起卖船给葛昌发的事,“阿爸,阿发想买我那条船,当时你给我算的便宜,

  修船加上改装算下来,比大哥他们还少花两百,我打算原价卖给他,你看咋样?”

  “阿发娘跟你阿娘关系好,我们家困难的时候,问他家借钱借米,人家从没要过利息,阿发跟你从小玩到大,又是好哥们。”

  李父顿了一下,“一百多块拿回来,花在哪儿都不晓得,人这一辈子,谈得来的朋友又有几个,就原价给他吧!”

  “好嘞!等他来找我,我就原价给他。”

  大船到码头,李长乐和李大哥挑了二十来斤红甘鱼、还有些大虾和膏蟹带到水路张给老张。

  他到那后,还要跟技术员沟通一下,把需要调试的机械设备调试好,明天正式接船。

  大船一靠岸,就有不少人朝大船这边看来,李长乐几人抬着鱼获下船,顿时收获了不少羡慕的目光。

  “你们看,阿堂家真的买了大船!”

  “我天啊,搞了半天阿乐兄弟几个,买的不是铁皮船是钢船啊!”

  “我上次在张家船坞看到过这条船,听老张说要两万多块呢!”

  “才两个来月,就挣了一条大钢船回来,难怪赖大说阿乐挑的那处水域日进斗金!”

  “少听赖大那种人瞎吹!我听陈会计说,阿乐兄弟买这条船,他丈母娘借了几大千给他们,凤凰酒楼的管事也借了不少给兄弟几个,这才把船买回来的。”

  大伙儿也不愿相信,李长乐兄弟两月能挣到一条大钢船,都觉得借来买的才合理。

  “踏马的,人家丈母娘才是丈母娘诶,舍得借几大千给女婿买船,我家丈母娘,就晓得来我家拿鱼。”

  “你要是有阿乐的相貌,也能找个有钱的丈母娘。”

  “这辈子别想咯,指望下辈子投胎前把眼睛擦亮一点。”

  “阿堂,你怎么还上船干活?该在家做老太爷,享清福了诶!”李父相熟的老船工羡慕的说道。

  李父满脸笑容,“呵呵,孩子们让我在家,我闲不住,久了没出海捕鱼,怪记挂的。”

  “你也是贱骨头,在家享清福不好,偏要上大船把自己累个半死。”

  “大船一点都不累人,在船舱里睡一觉醒来,开动机器就可以拖网了。一大包海货,一千多斤,机器一会儿就吊到甲板上了,都不用费力气管它。”

  村里巴望子孙早日买大船的人家多的是,结果他最先上了大船,再苦也是高兴苦。

  “我们这些个老家伙,还是你福气好啊,还没住上新楼房,就先上了大钢船。”

  有人指着大门紧闭的王记海鲜行,“难怪戏文里说,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阿乐跟王麻子吵架那次,王麻子还骂他一辈子穷鬼头呢!”

  “我还记得阿乐回他说,你怎么断定你能富一辈子?”

  “王家是啥人家?倒台是早晚的事。”

  “就是,阿堂家几个孩子勤快肯干,发家不过早晚的事。”

  李父听着众人恭维的话,心里那个自豪、骄傲、得意,感觉人都晕陶陶的,比喝下一罐老酒还舒服。

  李长乐看着像是年轻了十岁的老父亲,回想起他家老大考进医科大学的时候,他就是那种表情,晕陶陶的,就像踩在云端上一样。

  大潮汐码头卖海货的船家很多,陈记和李记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十五过后,青蟹、兰花蟹、梭子蟹和各种蟹的价钱又跌回了过节前。

  李长乐几人将筐子和水桶放在陈记门口,把寄放在阿东家的板车拉出来,将送回家晒鱼鲞的海货抬上板车。

  李父跟阿城拉着晒鱼鲞的海货回南山,吃过饭还要跟陈会计去镇上办那块地的红本。

  “二哥,还是你留在这里卖货,我跟阿威去涂下桥送货。”

  “行,我帮你们把鱼获抬到船上。”

  鱼获搬上船,李长乐发动渔船朝涂下桥码头驶去。

  陈永威倚在驾驶位旁边问:“哥,我们这一趟除了油耗,能挣多少?”

  “我们早上三点半出发,靠岸时刚好十点半,来回刚好七个小时,一小时的油耗大概三十升左右。”

  “加上拖网的油耗,总共耗油三百升左右,现在柴油七角钱一升,油耗就是两百一。

  扣除柴油钱,还有我阿爸和阿城的工钱,我们几个工钱,还有买船那两万多的利息,剩下的就是我们今天挣的。”

  “哥,听你这一算,我咋觉得还没我们开小船的时候挣的多啊?”

  “这段时间小船每天都拖两网,加上延绳钓、罐子、地笼的鱼获,当然比今天拖的两网挣的多喽。”

  “对哦,我们今天还没放延绳钓!”陈永威拍了脑袋一下,“哥,你上岸卖了鱼获坐小巴回去,我跟阿城去吹圆岛收地笼和罐子去。”

  李长乐想到还要问坤叔铺子的事,便同意他先走,他叫了板车送货去酒楼。

  青蟹、梭子蟹、兰花蟹一共三筐,一共卖了123块,两条剑鱼一共321斤,一块一斤,卖了321。

  红甘鱼46斤,卖了138,两条大马鲛、一条红点石斑,还有半桶鳗鱼、望潮、加起来卖了67块,一共卖了649块。

  阿雨算好账,阿坤拿着钱从后厨出来,结给李长乐后说道:“铺子的事,我已经托人帮你打听,可能就这两天就会有消息。”

  “谢谢坤叔。”李长乐感激的道谢。

  “听老板说,菜市街要搬到别的地方,以后菜市街摆的肉菜、海货、必须搬到市场里面卖,你们要早做打算。”

  李长乐也晓得这事,新修建的菜市场叫综合市场,建成已是两年后了,而且市场的左大门就在陈记海鲜行那条街。

  两年后,综合市场建成,临街那一圈将有不少门面房,他记着这事,打算等消息出来就去买两个铺子,就不用租别人的铺子了。

  “坤叔,如果把肉菜啥的都迁到市场里面卖,我觉得有钱的话,可以在临街的位置买间铺子,你看盘镇菜市街外面的铺子生意多红火。”

  阿坤点了点头,“老板也有这个打算,现在就等镇上把位置定下来。”

  “那我得加油挣钱,到时候请你帮我跟顾老板说说,请他帮忙定两间。”

  “行,到时候我帮你跟老板说。”

  阿坤爽快的应下,又让他回去送两百斤海蜇、四十斤马鲛鮳头、五十斤皮皮虾虾仁过来。

  李长乐应下出门,把车费给了拉板车的大叔,扛着塑料桶和竹筐到马路边,拦了小巴回家。

  到村口大路下车,就看到周若楠和李大嫂拉着棉絮、还有船上要用的东西在前面走。

  “阿楠,大嫂!”他扬声喊了起来,周若楠妯娌听到喊声回头,转身帮忙拿竹筐。

  李长乐把塑料桶放板车上,接过竹筐摞在上面,看到板车上码着几袋米,“你们今天大采购啊?”

  “这些被褥、床单、还有草席,都是给你们在船上用的。”

  “我们买了三四百斤大米,几十斤米面、还有年糕、还打了十几斤酱油、红醋、阿娘今早还买了十几斤板油、五花肉,明早放船上慢慢吃。”

  “我们最多就在船上住一晚,准备五六天的吃食,以防万一就足够。”

  大船出海一般都要准备五六天的淡水还有食物,万一遇到突发情况来不及回港,只能在就近的海岛或是码头停靠避风。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