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乐直接报价,“谢叔,我给八千八,你觉得可以的话,我们立马就去办手续。”
漫天叫价,坐地还钱,九千多的房子,多磨几句,起码能省几大百。
老谢没好气的说道:“八千八要卖的话早就卖了,哪还轮得到你!”
阿坤看了他一眼,“老谢,我这个中人插句嘴,阿乐是诚心来看房子的,你适当少点,阿乐再加一点,这笔买卖就成了,你也可以收拾了去省城带孙子。”
老谢想到催自己过去帮忙看孩子的儿子、儿媳,“你开口了,肯定要给你一个面子,这样吧,少三百,九千五。”
两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9200块成交。
一个小时后,李长乐拿着新鲜出炉的产权证,还有钥匙跟阿坤回酒楼拿卖毛鲿鱼的钱。
想到一条大鱼就卖了3100块,李长乐觉得九千多的房子不要太便宜,这年头只要撸起袖子干,大海就是一座大宝藏。
现在这边也有自己的铺子了,往后阿姐和丈母娘管销售,他们只管撸起袖子加紧挣钱。
攒下钱把冻库整上,买机器设备将蟹酱、虾酱、鱼子酱、蚝油啥的做出来。
再订制三四条二三十米左右的船,组成一个捕鱼队,产销一条龙,整个海鲜产业就齐活了。
李长乐越想越高兴,喜滋滋的从酒楼出来,想到接下来几场雨就开始降温,天气冷下来后,中层鱼会越来越少,大都沉底去了更暖和的深海。
如果换成底拖网,岛礁附近的海域底下暗礁多,容易挂网,挣的钱还不够换拖网的。
他又去买了几十张底层粘网、还有鱼钩渔线、下水裤,又去五金公司逛了一圈,看到这里也有电瓶灯卖,又买了五盏,卖毛鲿鱼的钱就去了一多半。
回去时候,又去菜市街买了五花肉、卤鸭,看到现场做小膏糖的,推着脚踏车走了过去。
“阿乐老大!”陈阿毛惊喜的拍了他一下,“远远看到你的卷发,我就晓得没认错人。”
李长乐见他车后座两边的背篓装得满满当当,车架上还捆了两大包粘网,“你也来采买东西啊?”
“对!眼看就要变天,我来买两包粘网,天冷起来后还是下粘网好。”
陈阿毛说着又拍拍背篓,“我还说,回去就去沙头村请你们去家里喝酒,遇到了就一起过去?”
“这两天真没时间,我留了三千多斤鱼虾起来晒鲞头。现在天气这个鬼样子,得在家守着,把鲞头晒干了才敢出门。”
“行,等你忙完了,我们再聚。”
“好嘞!”
李长乐买好小膏糖,驮着两个背篓,三大包粘网往回走,天气比早上还要闷热,连一丝风气都没有,不时有大块的乌云从头顶掠过……
村里和码头的大喇叭,片刻不停的提示出海的渔民注意风险,以及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危害性。
回到南山凹,浑身上下被汗水湿透,像是刚从水里爬起来的一样。
李父见他回来,忙迎上前帮忙搬东西,“大鱼卖的多少钱一斤?”
“四十五!”李长乐跟他抬着一包粘网朝屋里走。
李父惊喜的停下看着他,“一年就涨了十五块?”
“对,一年就涨了十五块,坤叔说,一百斤以上的涨得更多。”
“前两年就很少捕到一百斤以上的,现在大船那么多,更加不容易捕到。”
“运道好,会遇到的。”李长乐笑眯眯的把单子拿出来给他,“一条鱼就卖了三千一,要是每次出去都来一条,别的鱼获就是赚的。”
“哪有那么好的事?”李父说着又嗔怪的瞪了他一眼,“铺子买下来啦?”
“买下来了!”李长乐将私有房屋产权证拿出来递给二老,“九千二买下的。”
李母看着李长乐用九千多换回来的私有房屋产权证,一时间是又高兴又心疼。
“等忙过这两天我们跟你去镇上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铺子,竟要九千多。”
李父乐呵呵的说:“买都买回来了,你就别念叨了,不管咋样一月也能租几十块呢!”
说着又看向李长乐,“铺子买回来了,让阿喜和阿金有空就把铺子拾掇一下,该置办些啥东西,你帮问问坤叔。”
“我跟坤叔说过了,等从鹿城回来,我就带阿姐和姐夫去酒楼看看,他们店里的东西比海鲜行还齐全。”
“坤叔帮了你这么多,以后捞到他喜欢吃的鲜货,记得多送点过去。”
“晓得的。”
“看样子就这两天就要变天,你们今天还去鹿城么?”
“不去了,把这批鲞头晒好装起来,雇辆拖拉机一起送过去。”
几千斤鲞头,万一被雨淋湿,影响了品质,到时候连卖鲜货的钱都卖不回来。
“也好,你们在家守着,万一变天啥的,也来得及收回家。”
李长乐把产权证拿进屋放好,去工地上把铺子买下来的事跟张得金说了,让他抽空去看看,找人将铺子粉刷一下,把货柜、货架做好。
“姐夫,前面是铺子,后面是住房,你们一大家子随便住。店铺开起来后,下学期把小雪他们也带到镇上住,以后就在镇上读书。”
张得金激动的连连点头,“好,我回去就跟你阿姐说。”
“你忙,我还要去边防派出所一趟。”
“好咯!”
李长乐蹬着脚踏车去了派出所,那位胖乎乎的林姓民警接待了他,果然跟阿冬伯说的一样,他们打算找李家订干货和鲜货。
两人定下要送的斤两以及要送货的时间,李长乐开心的哼着小戏往回赶。
经过码头时,看到不少出海作业的渔船都提前回港,码头有不少小贩守着收货。
天气异常,李长乐也不敢收海货回来晒鮳头,不用晾晒的海蜇倒是收了不少。
李母雇了几个妇人来家,李长乐和李二哥拉着板车,将收回来的海蜇头送到海边杀洗。
天阴沉沉的,海面上风平浪静,连空气都散发着一股潮湿的气息。
兄弟俩将板车上的海蜇筐搬下来,放在那口大水坑旁边。
这里已经成了李家杀洗鲜货的专用场地,李父和李大哥还拉了些石板、石块放在水坑边,方便帮忙的妇人干活。
李长乐放下竹筐,抬头看到远处的海面时,惊喜的瞪大了双眼,“哥,你看海面上是什么?”
只见海面上浮现一座黄墙黑瓦、巍峨庄严的千年古刹,还能清楚的看到古刹甬道两旁浓荫蔽日,修竹夹道。
古刹周围,林木葱郁、奇峰迭起,云烟缭绕,一座高塔若隐若现的出现在山峦之中。
李二哥见状也瞪大了眼,“伐得了,普陀仙山!”
水坑边杀洗海蜇的妇人都站了起来,“老天,真的是仙山!”
年纪大的妇人忙在水坑里洗了洗手,还撩起衣服用力擦了擦,冲着古刹虔诚的拜了起来,嘴里念念有词。
李长乐想起自己重生的事,也虔诚的冲着古刹拜了几拜。
李二哥也虔诚的拜了拜,“我们在舟山的时候去过普陀山,还看到过佛光。阿乐,你说世上是不是真的有神仙?”
“可能有吧?”李长乐觉得应该有,不然他又是怎么回来的?
要不然,就像短视频上说的,世上不止这一个时空而是有好几个……
仙山古刹在海面上持续了半个小时,才逐渐消失在海面上。
干活的妇人这才蹲下继续干活,还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说谁做了坏事被神明责罚啥的……
兄弟俩拉着板车往回走,一家子担惊受怕的忙到下午,将空出来的大缸又装满了海蜇头,风雨还是没来。
庆幸的是,经过一天半的风吹日晒,小的、薄的鳗鲞已经干透,厚实的墨鱼鲞、黄鱼鲞等,明天再晾晒一天,就可以装缸。
……
隔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李长乐和陈永威就已经坐上了李长清的拖拉机朝鹿城赶。
两人靠着车厢板坐在盖着篷布的竹筐上面,发现今天的天气比起昨天前天,稍微凉爽了一些。
想到昨下午天气预报说,强雷雨天气已经形成,并伴有雷电、风暴的消息,两人的心情却越发沉重了。
以渔村人以往的经验,风暴登陆前越平静,登陆后就会愈发凶猛。
昨天,他们就把船开去了张家埠头避风,裸露在外的发动机啥的全都用油布包裹起来,做好了防水工作。
新房工地上该收拾的东西,全都收拾起来放屋里,脚手架也加固了一遍。
工地前面的草棚也提前拆除,省得被风暴卷到半空飞出去砸伤人。
张得金带着几个泥瓦匠,把老宅的房顶又添补加固了一遍,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台风。
李父还让李大肖搬到老宅住几天,省得风暴登陆把他那间,摇摇欲坠的破倒屋刮倒,把人埋里面了。
为了早点赶回来,三人天没亮就出发,连原本说好去李记金行打首饰,也改成了下次。
拖拉机出了盘镇朝涂下桥驶去,陈永威想想冲李长乐说道:
“哥,听天气预报说这次雷雨天气要持续一礼拜,还有可能更久,有的还说风暴长时间不登陆的话,有可能会形成强台风。”
“是啊,我们回来的那晚就下了一场雨,到现在都没下透,不晓得老天爷要憋啥大招?”
(本章完)
漫天叫价,坐地还钱,九千多的房子,多磨几句,起码能省几大百。
老谢没好气的说道:“八千八要卖的话早就卖了,哪还轮得到你!”
阿坤看了他一眼,“老谢,我这个中人插句嘴,阿乐是诚心来看房子的,你适当少点,阿乐再加一点,这笔买卖就成了,你也可以收拾了去省城带孙子。”
老谢想到催自己过去帮忙看孩子的儿子、儿媳,“你开口了,肯定要给你一个面子,这样吧,少三百,九千五。”
两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9200块成交。
一个小时后,李长乐拿着新鲜出炉的产权证,还有钥匙跟阿坤回酒楼拿卖毛鲿鱼的钱。
想到一条大鱼就卖了3100块,李长乐觉得九千多的房子不要太便宜,这年头只要撸起袖子干,大海就是一座大宝藏。
现在这边也有自己的铺子了,往后阿姐和丈母娘管销售,他们只管撸起袖子加紧挣钱。
攒下钱把冻库整上,买机器设备将蟹酱、虾酱、鱼子酱、蚝油啥的做出来。
再订制三四条二三十米左右的船,组成一个捕鱼队,产销一条龙,整个海鲜产业就齐活了。
李长乐越想越高兴,喜滋滋的从酒楼出来,想到接下来几场雨就开始降温,天气冷下来后,中层鱼会越来越少,大都沉底去了更暖和的深海。
如果换成底拖网,岛礁附近的海域底下暗礁多,容易挂网,挣的钱还不够换拖网的。
他又去买了几十张底层粘网、还有鱼钩渔线、下水裤,又去五金公司逛了一圈,看到这里也有电瓶灯卖,又买了五盏,卖毛鲿鱼的钱就去了一多半。
回去时候,又去菜市街买了五花肉、卤鸭,看到现场做小膏糖的,推着脚踏车走了过去。
“阿乐老大!”陈阿毛惊喜的拍了他一下,“远远看到你的卷发,我就晓得没认错人。”
李长乐见他车后座两边的背篓装得满满当当,车架上还捆了两大包粘网,“你也来采买东西啊?”
“对!眼看就要变天,我来买两包粘网,天冷起来后还是下粘网好。”
陈阿毛说着又拍拍背篓,“我还说,回去就去沙头村请你们去家里喝酒,遇到了就一起过去?”
“这两天真没时间,我留了三千多斤鱼虾起来晒鲞头。现在天气这个鬼样子,得在家守着,把鲞头晒干了才敢出门。”
“行,等你忙完了,我们再聚。”
“好嘞!”
李长乐买好小膏糖,驮着两个背篓,三大包粘网往回走,天气比早上还要闷热,连一丝风气都没有,不时有大块的乌云从头顶掠过……
村里和码头的大喇叭,片刻不停的提示出海的渔民注意风险,以及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危害性。
回到南山凹,浑身上下被汗水湿透,像是刚从水里爬起来的一样。
李父见他回来,忙迎上前帮忙搬东西,“大鱼卖的多少钱一斤?”
“四十五!”李长乐跟他抬着一包粘网朝屋里走。
李父惊喜的停下看着他,“一年就涨了十五块?”
“对,一年就涨了十五块,坤叔说,一百斤以上的涨得更多。”
“前两年就很少捕到一百斤以上的,现在大船那么多,更加不容易捕到。”
“运道好,会遇到的。”李长乐笑眯眯的把单子拿出来给他,“一条鱼就卖了三千一,要是每次出去都来一条,别的鱼获就是赚的。”
“哪有那么好的事?”李父说着又嗔怪的瞪了他一眼,“铺子买下来啦?”
“买下来了!”李长乐将私有房屋产权证拿出来递给二老,“九千二买下的。”
李母看着李长乐用九千多换回来的私有房屋产权证,一时间是又高兴又心疼。
“等忙过这两天我们跟你去镇上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铺子,竟要九千多。”
李父乐呵呵的说:“买都买回来了,你就别念叨了,不管咋样一月也能租几十块呢!”
说着又看向李长乐,“铺子买回来了,让阿喜和阿金有空就把铺子拾掇一下,该置办些啥东西,你帮问问坤叔。”
“我跟坤叔说过了,等从鹿城回来,我就带阿姐和姐夫去酒楼看看,他们店里的东西比海鲜行还齐全。”
“坤叔帮了你这么多,以后捞到他喜欢吃的鲜货,记得多送点过去。”
“晓得的。”
“看样子就这两天就要变天,你们今天还去鹿城么?”
“不去了,把这批鲞头晒好装起来,雇辆拖拉机一起送过去。”
几千斤鲞头,万一被雨淋湿,影响了品质,到时候连卖鲜货的钱都卖不回来。
“也好,你们在家守着,万一变天啥的,也来得及收回家。”
李长乐把产权证拿进屋放好,去工地上把铺子买下来的事跟张得金说了,让他抽空去看看,找人将铺子粉刷一下,把货柜、货架做好。
“姐夫,前面是铺子,后面是住房,你们一大家子随便住。店铺开起来后,下学期把小雪他们也带到镇上住,以后就在镇上读书。”
张得金激动的连连点头,“好,我回去就跟你阿姐说。”
“你忙,我还要去边防派出所一趟。”
“好咯!”
李长乐蹬着脚踏车去了派出所,那位胖乎乎的林姓民警接待了他,果然跟阿冬伯说的一样,他们打算找李家订干货和鲜货。
两人定下要送的斤两以及要送货的时间,李长乐开心的哼着小戏往回赶。
经过码头时,看到不少出海作业的渔船都提前回港,码头有不少小贩守着收货。
天气异常,李长乐也不敢收海货回来晒鮳头,不用晾晒的海蜇倒是收了不少。
李母雇了几个妇人来家,李长乐和李二哥拉着板车,将收回来的海蜇头送到海边杀洗。
天阴沉沉的,海面上风平浪静,连空气都散发着一股潮湿的气息。
兄弟俩将板车上的海蜇筐搬下来,放在那口大水坑旁边。
这里已经成了李家杀洗鲜货的专用场地,李父和李大哥还拉了些石板、石块放在水坑边,方便帮忙的妇人干活。
李长乐放下竹筐,抬头看到远处的海面时,惊喜的瞪大了双眼,“哥,你看海面上是什么?”
只见海面上浮现一座黄墙黑瓦、巍峨庄严的千年古刹,还能清楚的看到古刹甬道两旁浓荫蔽日,修竹夹道。
古刹周围,林木葱郁、奇峰迭起,云烟缭绕,一座高塔若隐若现的出现在山峦之中。
李二哥见状也瞪大了眼,“伐得了,普陀仙山!”
水坑边杀洗海蜇的妇人都站了起来,“老天,真的是仙山!”
年纪大的妇人忙在水坑里洗了洗手,还撩起衣服用力擦了擦,冲着古刹虔诚的拜了起来,嘴里念念有词。
李长乐想起自己重生的事,也虔诚的冲着古刹拜了几拜。
李二哥也虔诚的拜了拜,“我们在舟山的时候去过普陀山,还看到过佛光。阿乐,你说世上是不是真的有神仙?”
“可能有吧?”李长乐觉得应该有,不然他又是怎么回来的?
要不然,就像短视频上说的,世上不止这一个时空而是有好几个……
仙山古刹在海面上持续了半个小时,才逐渐消失在海面上。
干活的妇人这才蹲下继续干活,还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说谁做了坏事被神明责罚啥的……
兄弟俩拉着板车往回走,一家子担惊受怕的忙到下午,将空出来的大缸又装满了海蜇头,风雨还是没来。
庆幸的是,经过一天半的风吹日晒,小的、薄的鳗鲞已经干透,厚实的墨鱼鲞、黄鱼鲞等,明天再晾晒一天,就可以装缸。
……
隔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李长乐和陈永威就已经坐上了李长清的拖拉机朝鹿城赶。
两人靠着车厢板坐在盖着篷布的竹筐上面,发现今天的天气比起昨天前天,稍微凉爽了一些。
想到昨下午天气预报说,强雷雨天气已经形成,并伴有雷电、风暴的消息,两人的心情却越发沉重了。
以渔村人以往的经验,风暴登陆前越平静,登陆后就会愈发凶猛。
昨天,他们就把船开去了张家埠头避风,裸露在外的发动机啥的全都用油布包裹起来,做好了防水工作。
新房工地上该收拾的东西,全都收拾起来放屋里,脚手架也加固了一遍。
工地前面的草棚也提前拆除,省得被风暴卷到半空飞出去砸伤人。
张得金带着几个泥瓦匠,把老宅的房顶又添补加固了一遍,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台风。
李父还让李大肖搬到老宅住几天,省得风暴登陆把他那间,摇摇欲坠的破倒屋刮倒,把人埋里面了。
为了早点赶回来,三人天没亮就出发,连原本说好去李记金行打首饰,也改成了下次。
拖拉机出了盘镇朝涂下桥驶去,陈永威想想冲李长乐说道:
“哥,听天气预报说这次雷雨天气要持续一礼拜,还有可能更久,有的还说风暴长时间不登陆的话,有可能会形成强台风。”
“是啊,我们回来的那晚就下了一场雨,到现在都没下透,不晓得老天爷要憋啥大招?”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