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乎乎软糯糯的海鲜粥,配着包子馒头、爽口的小菜还有油滋滋的红烧肉,大家吃了个肚圆,瘫在甲板上,吹着带着咸味的海风,舒服的一动不想动。

  陈阿毛笑着对李长乐几人说道:“感谢,今天这一顿是我出海以来,吃的最舒服的一顿。”

  “客气了!”李长乐笑着递了支香烟给他,“都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我们也过过神仙日子。”

  “哈哈哈!”陈阿毛大笑起来,接过香烟冲李父说道:“李伯,我第一次听阿乐老大说话,就觉得他人不错。

  当时就在想,要是有机会跟他一起结伴出海作业,日子定会没那么枯燥,现在看来果然没错。”

  “阿乐兄弟几个都说陈老大是个爽快人,也都喜欢跟你结伴作业。”

  李父笑着看了李长乐一眼,“我四个儿子就他最皮,跟他一起干活,每天要多说一箩筐的话。”

  “我那条船上就我喜欢说,阿泰几个连话都没一句,憋的慌。”

  陈阿毛点燃抽了一口,“我阿娘在的时候说,只要有饱饭吃,有衣服穿暖,就是神仙日子,现在只要不懒肯干,就能过上神仙日子。”

  “对,能吃饱穿暖就是神仙日子。”李父乐呵呵的收拾碗筷,跟王新城去厨房刷洗。

  几人又闲聊了几句,陈阿毛问:“阿乐老大,接下来你准备在附近拖网,还是朝远一点的外海走?”

  “以前都是在岛礁附近拖,听说海岛边大鱼少,外海的渔获也更多。海水越深,鱼越好吃,我们这次就走远一点看看。”

  他们现在作业的海域,只能说是离海岸线远一些,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深海、荒海。

  还有,那些远洋出海的渔船都是好几十吨上百吨的大型捕捞船,出一次海,短则一月,长的数月都有。

  他们的船还不够大,等那条三十多米的大船回来,他们就能去更远一些的海域作业。

  陈阿毛高兴的点头,“我就喜欢去远一点的海域作业。我看你们都喜欢在岛礁附近,还以为你不喜欢去外海呢!”

  李长乐笑笑,“我是只要有鱼抓,随便哪里都行。”

  “这话在理!”陈阿毛笑道,“我过去休息一会儿,咱们就出发!”

  “好,我们还带了地笼来,等一下还要放地笼去。”

  “难怪你家能买大船,下次我也把地笼带上,找座岛礁下地笼。”

  陈阿毛走后,李二哥对李长乐说道:“阿乐,我们把地笼网和罐子、拖网放下去后,你跟阿爸他们去休息,我带着阿城开船。”

  “也行!”

  李二哥去驾驶室发动机器,朝海龟岛附近洋面,水流较为缓慢的水域开去。

  李父和王新城也从厨房出来,大伙儿将分拣出来的鱼饵装进地笼网,一组一组抛下了海,用浮标标记地笼的位置,接着就是罐子。

  几个人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罐子和地笼下好,将甲板收拾干净开始下网。

  习惯性的喊着鱼获多多将拖网放下海,站在甲板上看了一会儿漂远了的拖网,这才去了船舱休息,累了一上午,沾上枕头就睡了过去。

  时间过的很快,像是刚睡着,喇叭里就响起了李二哥喊起网的声音。

  李长乐几人翻身下床,迅速跑到甲板上各就各位。

  李二哥也伸着脖子看着甲板上,第一次跑这么远来拖网,也不晓得能网到什么好货?

  李大哥上前将曳纲挂到绞盘上,绞盘咔咔咔的旋转起来,曳纲缓缓往上,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声音。

  李长乐看着缓缓上升的曳纲,想到上次追赶鱼群,还是他们第一次跑这么远捕捞作业,这次没有鱼群也不晓得鱼获咋样。

  几人等着绞盘往上起网的功夫,看向了四周,除了一条冒着黑烟的大货轮朝西驶去,就只剩下他们的船和停在后面不远的顺风号。

  陈永威看看远处的大货轮,再看看自家的渔船,“大哥,那条船得有六七十米了吧?”

  李大哥回头看了一会儿,点头道:“有,远洋货轮都比较大。”

  “乖乖!”陈永威两眼发光,“我们啥时候也能打一条六七十米的大船就好了。”

  “臭小子,跟你哥一样,三十多米的还没回来,又想着六七十米的了。”李父笑着拍了他一下,“想要买大船就赶紧干活去。”

  “遵命!”陈永威啪嗒行了个不伦不类的军礼,朝缓缓上升的网袋跑去,将袋口扎紧。

  李父睨了李长乐一眼,再看看陈永威,暗道:以前多老实的孩子啊,跟着他家阿乐跑几月也学油了。

  李长乐被他这一眼搞的莫名其妙,摸摸鼻子,“阿爸,我脸上有东西啊?”

  “没有,就是觉得你又晒黑了不少。”老三就像他阿奶,怎么晒都不黑,阿平和阿安几个怎么就不像他阿奶,偏偏像自己和阿花,晒的跟乌鱼一样。

  “……”李长乐看着皮肤黑亮的李父,摸摸自己的脸,“哪有,阿楠都说我这几天没出海,又白了不少。”

  “男人家家的那么白做啥?”李父指着往上升起的拖网,岔开话头,“跑这么远,也不晓得能捕到什么大货?”

  “放心,不会差的!”李长乐一脸笃定的说道。

  说话间,网袋就被拉到了甲板上,看到比早上那一网鼓得还要大的网袋,几人都欢呼起来。

  “爆网了!”陈永威脚步轻快的跑过去用绳子将袋口扎紧,将缆绳挂到吊臂上,李大哥再次启动机器,将网袋拉到分拣的位置。

  李二哥看着甲板上欢呼的几人,刚想下去看看捕到什么大货,就听到对讲机里传来陈阿毛激动的说话声。

  “李二哥,鱼获怎么样?”

  “听他们喊爆网了,你们怎么样?”

  “比早上两网都好,还是外海好啊,可惜我船小,不敢跑太远了。”

  陈阿毛拿着对讲机,看着大船上忙碌的身影,想着这次回去卖出来的钱,把欠账还了,就去定一条大一点的。

  “我家的还好,你这次回去就把大船定上,要一年多才接的到船呢!”

  “是啊,我也打算定大船。”陈阿毛顿了一下,“再拖一网,我们就回航咋样?”

  李二哥看了看时间,刚好三点,“我们也准备再拖一网。”

  “好,那我就准备去了。”

  甲板上,李父跟王新城朝网袋底部跑去,查看后对他说道:“阿城,我看着你解网,下一网,你来打绳结,能干好么?”

  等船上的人招齐,他就得回家看着那一摊子了。

  “能!”

  王新城上前照他教的将绳结打开,大大小小的鱼获从网袋里涌了出来,带鱼、梭子鱼、黄占、马鲛……这些鱼获看着跟岛礁附近的没多大区别。

  李大哥再次启动吊臂,网袋里剩下的鱼获再次涌出来,白花花的一片涌出来盖在鱼山上,在阳光的照射闪烁着银光。

  “乖乖!”李父惊喜的喊了起来,“咋这么多马友鱼?”

  “是啊,咋这么多?”李长乐也笑得合不拢嘴,“上次送坤叔那的三斤多一条的中马友,已经涨到两块五一斤。”

  今天简直是撞了大运了,一千多斤马友鱼,中鱼占大多数,大鱼也有不少。

  他抱起一条十多斤的马友鱼,高兴的笑出了声,“难怪都喜欢跑远洋,这么大的还是第一次捕捞到。”

  李大哥也抱起一条十多斤的大鱼,“阿乐,我们还没捕过这么大的,这能卖到十来块一斤了吧?”

  李长乐笑道:“十来块一斤还是卖不到上,五六块应该没问题。”

  以前一两百一斤的时候舍不得吃,下午得弄两条尝尝鲜。

  “管他几块,回家就晓得了。”李父喜滋滋的拍了儿子一下,“赶紧把渔网理顺,没准还能再拖一网起来。”

  中鱼都两块五六,大鱼价钱更高,一网起来这么多,下面八成有鱼群,要是再来一网,这一趟比上次挣的还多。

  “对对对!”李长乐冲望着甲板的李二哥做了个手势,让他准备,他们要下网了。

  李二哥冲他点了点头,调整好舵向,沿着刚才的方向继续朝前跑,能再来一网马友鱼更好,没有的话,上点别的鱼获也不错。

  李长乐见他开始启动机器,转身上前帮着把附着在拖网上面的海藻、还有挂在网眼上的鱼获取下来,将拖网理顺送到船尾。

  大伙儿喊着鱼获多多,将拖网推下海,看着拖网跟着水流漂远。

  这时,距离旭升号一百来米远的顺风号,响起了悠扬的汽笛声,李二哥回应后,两条船保持着距离匀速前行。

  李长乐几人这才回去忙着分拣鱼获,这一网的螃蟹最少,梭子蟹、兰花蟹、青蟹几种加起来,连一个竹筐都没装满。

  李父提着螃蟹筐朝活舱走,陈永威和阿城将到处瞎窜的鳗鱼找出来,小的直接一棒子打死装筐保鲜,大的用钳子夹起来装网兜放进活舱,这才开始分拣鱼获。

  大伙儿最喜欢的就是分拣这种鱼,只需把大小分出来装筐就成,就怕第三网捞上来的那种大杂烩。

  两三分一斤的杂鱼,分拣起来麻烦不说,费油费力拉回去连柴油钱都挣不回来。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