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李长乐和陈永威带了些鲞头,几十只手表还有些磁带,出门到盘镇,又去买了些猪肉,蹬着脚踏车去了鲤鱼山。
家里那些手表,李长喜前前后后帮着卖了二十多只,还剩下一百多只手表,一大箱磁带没卖。
没路子,急也急不来,这次带山里给钱阿聪看看,一只给几块钱的抽成,应该能卖出去一些。
李长喜帮忙卖的那些,给她抽成死活也不要,还说给抽成她就是没拿她当亲姐妹。
李长乐兄弟几个只得收回给抽成的话,几个嫂子见李长喜没拿抽成,对帮她开海鲜行的事,也积极起来。
出了盘镇,路边的稻田已经收割,有的已经撒上了花草、烧菜和大叶芥菜。
花草嫩的可以炒花草膏,老的可以割回去喂猪,还可以肥田。
烧菜是他们这边的叫法,学名叫雪菜,有的叫雪里蕻,九头芥,每年都要种不少,腌制几大缸咸菜,一部分晒菜干,一部分留大缸里慢慢吃。
十点多,李长乐和陈永威就到了钱阿聪屋后的山坡,他看着坡地上的竹子,一根根只有小孩子手腕粗细,从竹根到上端粗细都很匀称。
忽然想起一个主意,“阿威,我们买些这种竹子回去晒鲞头咋样?”
陈永威看了看那些竹子,扭头不解的看着他,“买竹子做什么,用铁丝多方便啊?”
“铁丝只能固定在晒架上,收鲞头的时候,只能一个一个收竹筐里面,用这种竹子晒,可以连竹竿取下来,送仓库里面放挂钩上,还不用重新挂一次。”
陈永威听后恍然大悟,“这法子好,等会儿你问问钱哥,找主人家买两车回去。”
李长乐应下,两人下坡到钱阿聪屋后,见两夫妻在屋后的空地垒草垛,“钱哥,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埋头压着稻草往上垒的钱阿聪,抬头看到两人,高兴的跳下草垛,拍拍身上的草屑,掏出香烟迎了上去。
“今年收成还好,把公粮交完,剩下的粮食顿顿吃白米饭也吃不完。”
“顿顿白米饭好,每顿都掺番薯丝煮饭,都吃厌了。”
“渔村田地少,稻黄前又被风吹倒了不少稻谷,今年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不够吃,你们可以把吃不完的粮食送我们那儿卖。”
钱阿聪带着两人朝家走,“那感情好,到时候你帮我问问,你们那有哪些人家要买粮食?我们村有好几户要卖粮换钱。”
“我家就要买,到时候你把晚稻送一千斤去我家,我哥还有我父母那也要,就我家,你起码得准备三四千斤稻谷。”
“阿聪哥,我家也要买一千斤。”陈永威接过去说道。
“好!等我们把稻谷翻出来晒两个太阳,就给你们送去。”钱阿聪高兴的搓手,“这下好了,送去粮站卖议价,便宜不说,那些过秤的还要扣我们秤头。”
陈永威一听这个就来气,“怎么不是,我去年送稻谷去粮站交公粮前,在家称好了的,到那又添了几十斤才够。”
“怎么不是,我们每次都要带几十斤稻谷去添秤头。”钱阿聪端了竹椅给两人,“我还说,忙完了去你那跟你淘海玩的。”
“我还要买点木料,你送货过去的时候就在家住几天,带你去好好玩玩。”
“你买了那么多木料,怎么还不够?”
“我又弄了一块地,建仓房,木料就不够咯!”
李长乐说罢,将里面的鲞头和猪肉拿出来放在桌上,“从镇上过的时候,顺道割了两斤,给嫂子加个菜。”
“每次都这么客气……”
两人客气了几句,钱阿聪老婆就喜滋滋的拿着东西进屋,准备午饭去了。
李长乐将张得金写好的料单给了钱阿聪,“除了房梁还要不少两米多长,碗口粗的木头,你看看能找到多少?”
钱阿聪给两人倒了茶水,又抱了个文旦出来剥给两人吃。
“你要几十根我家就有,几百根我得帮你问问。年底村里订婚,办喜事的多,都想卖点粮食、山货换钱,你们来得正是时候。”
李长乐听后心里一喜,“订婚办喜事的多,那有没有打算买手表的人家?”
“你们还能搞到手表啊?”钱阿聪也是一脸惊喜的看着他。
“鹿城的亲戚有门路弄货,价钱比百货大楼便宜不少,我这次还顺便带了些手表和磁带,我拿给你看看。”
“好好好,上次就听人说鹿城的黑市有卖手表、电视机那些的,就是不晓得在哪。”
“我晓得,有机会我带你去。”李长乐将手表拿出来放在桌上,“铁力士110一只、梅花85一只、双狮85……价钱比黑市还便宜。”
钱阿聪拿起那只铁力士,翻来覆去的看了一会儿,又放在耳边听了听,满意的点头。
“你亲戚家这个真的便宜多了。我上次去百货大楼看过,价钱贵不说还要工业券,没券还不卖。”
他说着拿起那只梅花表,“这个牌子的有女式的么?有的话,给你嫂子弄一只。”
“有!”李长乐又拿了一包出来,“这里是女式的,红叶牌的110一只,梅花的85,都是全自动的。”
“我拿去给你嫂子看看。”钱阿聪高兴的拿着手表去了厨房。
李长乐看着他家院外那些桃树、桔树、柿子树,文旦、杨梅,院墙角还种了棵葡萄。
“阿威,房子建好了,我们也弄几种果树种屋后。”
“我想种杨梅、黄桃、文旦和葡萄。”
“这些我家都有,开春给你们挖几棵小树送过去。”钱阿聪说着把红叶牌的递给他,“我要那只铁力士的,你嫂子要梅花牌的。”
“好嘞!铁力士收你一百零五一只,梅花牌收你八十。”
“幸好那天在百货大楼没买,便宜了好几十块。”钱阿聪喜滋滋的接过手表,掏出钱给他,“把手表带上,我带你们去问问有哪几家要买手表,再顺便看看木料。”
“钱哥!”李长乐对他说道,“大家都是朋友,我也不瞒你,我亲戚把手表给我的时候说了,
这些手表,只要我卖出去一只,就给我五块钱的抽头。等会儿,不管你卖出去几只,五块的抽头我全都给你。”
“那怎么好意思?”
钱阿聪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一只五块抽头,十只就是五十,村里好些小后生都想买手表,看来自家今天买表的钱是省下了。
“应该的!应该的!等风停下来,我们又忙着出海,拿着也没工夫帮他卖,只能麻烦你帮忙。”
李长乐记得钱阿聪说过,他们村有五六十户人家,这年头,家里有年纪到了找对象阶段的小后生,大多会买只手表充充门面。
“阿乐兄弟就是会说话。”钱阿聪高兴的把手表戴好,喜滋滋的看了几眼,带着李长乐两往外走。
三人出了院子,李长乐看到山坡上那些竹子,又想起来买竹子的事,“钱哥,那些竹子是谁家的,要卖么?”
“我家跟我大哥家的。”钱阿聪笑道,“哪用得着买,你要砍两捆就成。”
“只要一捆我就直接开口要了。”李长乐把竹子的用处跟他说了,“起码要三四百根竹子。”
“这种竹子叫硬头黄竹,长的有十多米,竹质厚实挺直、空心小、质地坚硬,用来搭棚架、晒架、做纤担挑东西最好不过。”
钱阿聪想了一下,“我们送镇上卖两角一根,你一次要这么多,一角五一根给你,我让我哥挑老黄竹砍了给你。”
“麻烦了!”
“你看又跟我客气。”钱阿聪笑眯眯的说道,“说实话,我巴不得你经常来麻烦我,每次来我都有钞票进账。”
李长乐想想还真是,“那我以后有空就来一趟。”
“阿乐,你们难得有空,这次就在我家住两天,山上这段时间野果子多,我带你们上山打猎捡野栗子去。”
“家里还在建房子,明年一定来。”李长乐笑道,“你这次送货下去住两天,我带你淘捕鱼去。”
“你们那么忙……”
“下午退潮去一点都不耽搁功夫。”
“等我把果园子里的果子卖的差不多了,再去你家。”
“好!你去盘镇卖的话,街口那个胖乎乎的猪肉佬是我亲娘舅,你要是有啥东西不方便带回来的,可以拿去寄放在他那儿。
塗下桥菜市大门对面那家海鲜行是我阿姐开的,你去那卖的话,可以把东西存放在铺子里。”
“谢谢!谢谢!”钱阿聪感激的说,“我们下山卖东西,主要就是放东西不方便,有你娘舅和阿姐在镇上,真的方便不少。”
说话间,三人就到了钱大哥家,钱阿聪一见他就拉着他到一旁,得意的露出手腕上的手表,“哥,看看这是什么?”
钱大哥抓住他手腕,“哟~你小子在哪找的工业券?”
“阿乐带来的,我买了两只,才花了一百八十五……”
钱阿聪小声的把李长乐说的跟他说了一遍,“他还要买黄竹和小松木,你把家里的都挑出来,黄竹挑老的砍。”
“放心,保证都挑好料子给他。”钱大哥说着又道,“走,看看手表去,给你阿嫂和阿春一人买一只。”
(本章完)
家里那些手表,李长喜前前后后帮着卖了二十多只,还剩下一百多只手表,一大箱磁带没卖。
没路子,急也急不来,这次带山里给钱阿聪看看,一只给几块钱的抽成,应该能卖出去一些。
李长喜帮忙卖的那些,给她抽成死活也不要,还说给抽成她就是没拿她当亲姐妹。
李长乐兄弟几个只得收回给抽成的话,几个嫂子见李长喜没拿抽成,对帮她开海鲜行的事,也积极起来。
出了盘镇,路边的稻田已经收割,有的已经撒上了花草、烧菜和大叶芥菜。
花草嫩的可以炒花草膏,老的可以割回去喂猪,还可以肥田。
烧菜是他们这边的叫法,学名叫雪菜,有的叫雪里蕻,九头芥,每年都要种不少,腌制几大缸咸菜,一部分晒菜干,一部分留大缸里慢慢吃。
十点多,李长乐和陈永威就到了钱阿聪屋后的山坡,他看着坡地上的竹子,一根根只有小孩子手腕粗细,从竹根到上端粗细都很匀称。
忽然想起一个主意,“阿威,我们买些这种竹子回去晒鲞头咋样?”
陈永威看了看那些竹子,扭头不解的看着他,“买竹子做什么,用铁丝多方便啊?”
“铁丝只能固定在晒架上,收鲞头的时候,只能一个一个收竹筐里面,用这种竹子晒,可以连竹竿取下来,送仓库里面放挂钩上,还不用重新挂一次。”
陈永威听后恍然大悟,“这法子好,等会儿你问问钱哥,找主人家买两车回去。”
李长乐应下,两人下坡到钱阿聪屋后,见两夫妻在屋后的空地垒草垛,“钱哥,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埋头压着稻草往上垒的钱阿聪,抬头看到两人,高兴的跳下草垛,拍拍身上的草屑,掏出香烟迎了上去。
“今年收成还好,把公粮交完,剩下的粮食顿顿吃白米饭也吃不完。”
“顿顿白米饭好,每顿都掺番薯丝煮饭,都吃厌了。”
“渔村田地少,稻黄前又被风吹倒了不少稻谷,今年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不够吃,你们可以把吃不完的粮食送我们那儿卖。”
钱阿聪带着两人朝家走,“那感情好,到时候你帮我问问,你们那有哪些人家要买粮食?我们村有好几户要卖粮换钱。”
“我家就要买,到时候你把晚稻送一千斤去我家,我哥还有我父母那也要,就我家,你起码得准备三四千斤稻谷。”
“阿聪哥,我家也要买一千斤。”陈永威接过去说道。
“好!等我们把稻谷翻出来晒两个太阳,就给你们送去。”钱阿聪高兴的搓手,“这下好了,送去粮站卖议价,便宜不说,那些过秤的还要扣我们秤头。”
陈永威一听这个就来气,“怎么不是,我去年送稻谷去粮站交公粮前,在家称好了的,到那又添了几十斤才够。”
“怎么不是,我们每次都要带几十斤稻谷去添秤头。”钱阿聪端了竹椅给两人,“我还说,忙完了去你那跟你淘海玩的。”
“我还要买点木料,你送货过去的时候就在家住几天,带你去好好玩玩。”
“你买了那么多木料,怎么还不够?”
“我又弄了一块地,建仓房,木料就不够咯!”
李长乐说罢,将里面的鲞头和猪肉拿出来放在桌上,“从镇上过的时候,顺道割了两斤,给嫂子加个菜。”
“每次都这么客气……”
两人客气了几句,钱阿聪老婆就喜滋滋的拿着东西进屋,准备午饭去了。
李长乐将张得金写好的料单给了钱阿聪,“除了房梁还要不少两米多长,碗口粗的木头,你看看能找到多少?”
钱阿聪给两人倒了茶水,又抱了个文旦出来剥给两人吃。
“你要几十根我家就有,几百根我得帮你问问。年底村里订婚,办喜事的多,都想卖点粮食、山货换钱,你们来得正是时候。”
李长乐听后心里一喜,“订婚办喜事的多,那有没有打算买手表的人家?”
“你们还能搞到手表啊?”钱阿聪也是一脸惊喜的看着他。
“鹿城的亲戚有门路弄货,价钱比百货大楼便宜不少,我这次还顺便带了些手表和磁带,我拿给你看看。”
“好好好,上次就听人说鹿城的黑市有卖手表、电视机那些的,就是不晓得在哪。”
“我晓得,有机会我带你去。”李长乐将手表拿出来放在桌上,“铁力士110一只、梅花85一只、双狮85……价钱比黑市还便宜。”
钱阿聪拿起那只铁力士,翻来覆去的看了一会儿,又放在耳边听了听,满意的点头。
“你亲戚家这个真的便宜多了。我上次去百货大楼看过,价钱贵不说还要工业券,没券还不卖。”
他说着拿起那只梅花表,“这个牌子的有女式的么?有的话,给你嫂子弄一只。”
“有!”李长乐又拿了一包出来,“这里是女式的,红叶牌的110一只,梅花的85,都是全自动的。”
“我拿去给你嫂子看看。”钱阿聪高兴的拿着手表去了厨房。
李长乐看着他家院外那些桃树、桔树、柿子树,文旦、杨梅,院墙角还种了棵葡萄。
“阿威,房子建好了,我们也弄几种果树种屋后。”
“我想种杨梅、黄桃、文旦和葡萄。”
“这些我家都有,开春给你们挖几棵小树送过去。”钱阿聪说着把红叶牌的递给他,“我要那只铁力士的,你嫂子要梅花牌的。”
“好嘞!铁力士收你一百零五一只,梅花牌收你八十。”
“幸好那天在百货大楼没买,便宜了好几十块。”钱阿聪喜滋滋的接过手表,掏出钱给他,“把手表带上,我带你们去问问有哪几家要买手表,再顺便看看木料。”
“钱哥!”李长乐对他说道,“大家都是朋友,我也不瞒你,我亲戚把手表给我的时候说了,
这些手表,只要我卖出去一只,就给我五块钱的抽头。等会儿,不管你卖出去几只,五块的抽头我全都给你。”
“那怎么好意思?”
钱阿聪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一只五块抽头,十只就是五十,村里好些小后生都想买手表,看来自家今天买表的钱是省下了。
“应该的!应该的!等风停下来,我们又忙着出海,拿着也没工夫帮他卖,只能麻烦你帮忙。”
李长乐记得钱阿聪说过,他们村有五六十户人家,这年头,家里有年纪到了找对象阶段的小后生,大多会买只手表充充门面。
“阿乐兄弟就是会说话。”钱阿聪高兴的把手表戴好,喜滋滋的看了几眼,带着李长乐两往外走。
三人出了院子,李长乐看到山坡上那些竹子,又想起来买竹子的事,“钱哥,那些竹子是谁家的,要卖么?”
“我家跟我大哥家的。”钱阿聪笑道,“哪用得着买,你要砍两捆就成。”
“只要一捆我就直接开口要了。”李长乐把竹子的用处跟他说了,“起码要三四百根竹子。”
“这种竹子叫硬头黄竹,长的有十多米,竹质厚实挺直、空心小、质地坚硬,用来搭棚架、晒架、做纤担挑东西最好不过。”
钱阿聪想了一下,“我们送镇上卖两角一根,你一次要这么多,一角五一根给你,我让我哥挑老黄竹砍了给你。”
“麻烦了!”
“你看又跟我客气。”钱阿聪笑眯眯的说道,“说实话,我巴不得你经常来麻烦我,每次来我都有钞票进账。”
李长乐想想还真是,“那我以后有空就来一趟。”
“阿乐,你们难得有空,这次就在我家住两天,山上这段时间野果子多,我带你们上山打猎捡野栗子去。”
“家里还在建房子,明年一定来。”李长乐笑道,“你这次送货下去住两天,我带你淘捕鱼去。”
“你们那么忙……”
“下午退潮去一点都不耽搁功夫。”
“等我把果园子里的果子卖的差不多了,再去你家。”
“好!你去盘镇卖的话,街口那个胖乎乎的猪肉佬是我亲娘舅,你要是有啥东西不方便带回来的,可以拿去寄放在他那儿。
塗下桥菜市大门对面那家海鲜行是我阿姐开的,你去那卖的话,可以把东西存放在铺子里。”
“谢谢!谢谢!”钱阿聪感激的说,“我们下山卖东西,主要就是放东西不方便,有你娘舅和阿姐在镇上,真的方便不少。”
说话间,三人就到了钱大哥家,钱阿聪一见他就拉着他到一旁,得意的露出手腕上的手表,“哥,看看这是什么?”
钱大哥抓住他手腕,“哟~你小子在哪找的工业券?”
“阿乐带来的,我买了两只,才花了一百八十五……”
钱阿聪小声的把李长乐说的跟他说了一遍,“他还要买黄竹和小松木,你把家里的都挑出来,黄竹挑老的砍。”
“放心,保证都挑好料子给他。”钱大哥说着又道,“走,看看手表去,给你阿嫂和阿春一人买一只。”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