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上党涅县。
“袁术先进公,再拜王,好生得意,或不日将更替汉室,僭号称帝!”
张虞迎着寒风,领众人巡视邸阁,谓左右说道:“袁绍初受魏公不久,今知袁术所为,不知是否会自进魏王!”
贾诩亦步亦趋,笑道:“君侯屈居侯爵,莫非为此羡慕二袁?”
“羡慕?”
张虞闻言而笑,说道:“天下未有一统,今却进帝、王之号,岂不与宋建所为相同。”
张虞可非圣贤,他若不为一统天下,不为开国称帝,他何必起兵争霸呢?
故袁术行僭号代汉之事,张虞不可能不羡慕。然人需知舍得,眼下大业未成,凭张虞的家世,怎敢效二袁进公称王?
“如实而言,君侯进位王公,于帐下文武有利!”
荀攸缓步捋须而行,说道:“关东大夫捐亲友,弃乡土,追随君侯于兵戈之间,众之所望无非攀龙附凤,成衣锦还乡之志。今二袁僭号,天子下诏,众人多盼君侯进位。然君侯逆文武之意,实令文武失望。”
“观形势而言,君侯以尊奉汉室以讨不臣,故众文武依附之。而今天下未定,却称公僭号,大众必会离心。人心离散,难可复合,故非明智者所能为。”
其实针对张虞称公与否,内部存在两种声音。一种声音从政治利益出发,希望张虞能称公进位;另一种从天下形势出发,劝张虞不能急于僭号。
而荀攸今日所言,便是点出了为何有这两种声音。
天下大乱,不少人背井离乡追随张虞,不是为了所谓的效忠汉室,而是为了富贵,故张虞所居的位子越高,才能赏赐属下更多官职。而反对者,除了偏向汉室的文武外,便有少数能看清形势的智者。今大战将起,为了团结更多人,张虞必须选择后者。
“以图之见,此番如能破袁绍,君侯具有一统天下之势,彼时得乎众人所望,可将顺天意而应人心。”郭图说道。
闻言,张虞开玩笑说道:“公则背井离乡,弃官投我。及功成名就时,公则可封阳翟县侯,时衣锦还乡,可立阀阅尔!”
“君侯立业万世,图得富贵便足!”郭图谦虚道。
“哈哈!”
张虞拍郭图肩膀而笑,行为中充满了勉励意味。
行走闲谈话间,张虞止步于眼前的仓窖,问道:“涅县阁有粮多少石,建有多少仓?”
见张虞问话,贾衢从人群中而出,作揖说道:“禀君侯,涅县阁存有军粮二十一万石,每窖能存粮两万石,足支五万大军两月之用。”
张虞从粮仓里取出了米,见成色颇旧,眉头不由微蹙,将手中米粮交于左右。
“大军每岁征伐,粮草用度频繁。今岁粮仓存粮,本应是近两年所屯,所屯米粮怎会如此陈旧?”郭图仔细观察了下,便诧异说道。
“是啊!”
贾诩伸手捞了捞袋子里的米,见成色陈旧,狐疑看向贾衢,问道:“昔伐陇右时,军粮多新鲜。而今东征河北,何故米粮陈旧?”
见众人投以猜忌眼神,贾衢不卑不亢,说道:“实如郭君所言,今岁运抵之粮皆为新粮,而今涅县阁中米粮半数为三、四年之陈粮。”
“何故如此?”张虞将粮放到米袋里,问道。
“禀君侯,昔前汉粮官监守自盗,常卖新粮于市,换陈粮实仓。而今山西之中,新粮价位较临期旧粮略高一成,仆盘算粮草支出,遂请奏军师,以新粮换旧粮,其中所得累计于库中!”
贾衢指着涅县阁,说道:“邸阁粮草本仅有二十万石,而今却有二十一万石,其中一万石为售卖陈粮所得。”
秦汉时期,官府亲自营造的粮仓,其粮草储存年限最多不超九年。大族的话,因储存技术问题,大多数仅能储存三、四年。而寻常百姓,米粮最多储存一、两年。因此新粮与陈粮的价格会出现波动,新粮会略受欢迎些。
古代将校喝兵血,最常见的操作便是以次充好,将好的米粮卖于大族,换取囤积多年的陈粮,从中赚取差价。甚至更有大胆,直接克扣兵粮。
然贾衢则是将见不得人的勾当放在台面上,或是出于为公事考虑,为了获取更多的粮草,主动用新粮换陈粮,毕竟太原、上党、河东大族可不少,完全有能力吃下新粮。
“君负责上党邸阁三处,可是每处皆是如此?”张虞问道。
贾衢拱手说道:“大体如此,邸阁共有三处,应收军粮五十万石,实屯军粮五十三万石,仆行粗鄙之策,为君侯多筹军粮三万石。”
依照士卒每月食两石米粮计算,贾衢共为大军多凑出一万五千人的月粮。
心中有了计算,张虞大为赞叹,谓左右说道:“假使天下千石悉如贾梁道,我今无忧尔!”
贾衢不悲不喜,束手而立,等候张虞继续询问。
顿了顿,张虞问道:“我今若从上党出兵,走滏口伐邯郸,上党兵粮运至前线需费多少人力?”
贾衢早有腹稿,说道:“禀君侯,上党至邯郸约四、五百里,而五万兵马每月需十二万石。而民夫能负六斗粮,牲畜背负能有数石,而如有大道行车能载二十五石,依井陉道之难行,需用人力背负,故供给五万兵马至少需六、七万百姓。”
“而计山西二州运粮至上党,依水、陆而运并进,观今岁之人力,需再发七万人。共计前后服徭役运粮之民,五万之兵不下十四万人,六万之众至少需十五万之众。”
莫看山西人口仅比袁绍所有冀州人口略差点,然实际动员能力,或是说粮草运输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山西运粮除了关中、河东能依仗水路外,余者需依靠陆路。而冀州因水系错综复杂之故,反而能多依靠水路运输。因此张虞如与袁绍对峙,单纯拼粮草消耗的话,大概是拼不过袁绍。
见贾衢核算数据与钟繇前些日子所报内容大差不多,张虞笑谓荀攸,说道:“君非荐邸阁督于我,而是荐两千石之贤吏。”
荀攸微微颔首,说道:“上党屯粮五十万石,太原有粮二十万石,共有兵粮七十万石。如不计民夫,可供六万兵马半岁之用。而计前线运粮民夫消耗,仅够三、四月之用。”
“够了!”
张虞说道:“明岁三月出兵,至少能耗至秋时,如能再得新粮,至少能度至冬季。若半年不破袁绍,则不宜久持,可率兵班师,再寻出征时机。”
“此番望能下缘山诸郡,否则如若无功班师,劳累大军不说,举发二十万户百姓则大伤农事。”吕范感慨说道。
山西人口总共才约两百万人,户籍约四十万户。而今兵民合出二十万,间接、直接影响到的人将有百万,故此番张、袁之争,如不能取得战果,将会大伤山西元气。
若想继续征讨河北,至少需要休养两年,才能继续出兵。而若能击败袁绍,张虞或许无法横扫河北,却能为下次征讨袁绍,打下牢固的基础。
如果被袁绍击败,那么张虞只能依靠上党地利固守,至少需要休养生息多年,才能再凑出一批大军东征。
张虞看向左右文武,问道:“今滏口陉畅通,我欲从毛城出兵,与袁绍对峙于邯郸。而以张燕为偏军,出井陉袭扰燕、赵之所。今至上党,不知诸位可有他见?”
“禀君侯,上党与邺城相隔林虑,今君侯率大军出潞县。不妨遣偏军出壶口关,取林虑,伐邺城,以为虚张声势之用,并能威胁邺城。”郭图建议道。
其实上党与冀州的交通,不止大道滏口陉,更有一条小道羊肠道。而羊肠道为连接邺城与壶关之间的道路,其中道路需经过林虑(今林州市)。
历史上,曹操伐高干时,便走羊肠道取上党,在壶口关下受挫多时,最终才破关取上党。而今反其道而行之,可以遣一军出山谷,先取林虑,配合滏口陉的大军用兵。
至于张虞为何不能走羊肠道,则是因山道崎岖,军粮难以运转,不利于张虞长久用兵。
张虞考虑半响,说道:“公则所言可行,我军大军出滏口陉,而袁绍于魏郡守军当会弱之。今出奇兵于羊肠道,或能于魏郡有所作为。”
“今张燕出常山,另一偏军出魏郡,君侯大军出赵郡。不知幽州兵马如何策应大军?”吕范问道。
“暂时难决!”
贾诩说道:“如乌桓不出兵,刘和可南下河间,分袁绍之兵。而若乌桓出兵,时公孙在南,南北受袭,则幽州需以守备为上。”
张虞摆了摆手,说道:“与袁绍交手,不可急于求成。幽州数万兵马如能动用,袁绍腹背受敌,其必败于我军之手。而今不知袁绍于幽州布置,即便出兵征讨,亦要先与之对峙。”
此次出兵河北,张虞做好两手准备,一者从幽州破局,其次在邯郸与袁绍分出胜负。
望着天空渐起的雪花,张虞谓左右说道:“今兵粮无忧,明日便可西归,安排出征事宜。”
“诺!”
“袁术先进公,再拜王,好生得意,或不日将更替汉室,僭号称帝!”
张虞迎着寒风,领众人巡视邸阁,谓左右说道:“袁绍初受魏公不久,今知袁术所为,不知是否会自进魏王!”
贾诩亦步亦趋,笑道:“君侯屈居侯爵,莫非为此羡慕二袁?”
“羡慕?”
张虞闻言而笑,说道:“天下未有一统,今却进帝、王之号,岂不与宋建所为相同。”
张虞可非圣贤,他若不为一统天下,不为开国称帝,他何必起兵争霸呢?
故袁术行僭号代汉之事,张虞不可能不羡慕。然人需知舍得,眼下大业未成,凭张虞的家世,怎敢效二袁进公称王?
“如实而言,君侯进位王公,于帐下文武有利!”
荀攸缓步捋须而行,说道:“关东大夫捐亲友,弃乡土,追随君侯于兵戈之间,众之所望无非攀龙附凤,成衣锦还乡之志。今二袁僭号,天子下诏,众人多盼君侯进位。然君侯逆文武之意,实令文武失望。”
“观形势而言,君侯以尊奉汉室以讨不臣,故众文武依附之。而今天下未定,却称公僭号,大众必会离心。人心离散,难可复合,故非明智者所能为。”
其实针对张虞称公与否,内部存在两种声音。一种声音从政治利益出发,希望张虞能称公进位;另一种从天下形势出发,劝张虞不能急于僭号。
而荀攸今日所言,便是点出了为何有这两种声音。
天下大乱,不少人背井离乡追随张虞,不是为了所谓的效忠汉室,而是为了富贵,故张虞所居的位子越高,才能赏赐属下更多官职。而反对者,除了偏向汉室的文武外,便有少数能看清形势的智者。今大战将起,为了团结更多人,张虞必须选择后者。
“以图之见,此番如能破袁绍,君侯具有一统天下之势,彼时得乎众人所望,可将顺天意而应人心。”郭图说道。
闻言,张虞开玩笑说道:“公则背井离乡,弃官投我。及功成名就时,公则可封阳翟县侯,时衣锦还乡,可立阀阅尔!”
“君侯立业万世,图得富贵便足!”郭图谦虚道。
“哈哈!”
张虞拍郭图肩膀而笑,行为中充满了勉励意味。
行走闲谈话间,张虞止步于眼前的仓窖,问道:“涅县阁有粮多少石,建有多少仓?”
见张虞问话,贾衢从人群中而出,作揖说道:“禀君侯,涅县阁存有军粮二十一万石,每窖能存粮两万石,足支五万大军两月之用。”
张虞从粮仓里取出了米,见成色颇旧,眉头不由微蹙,将手中米粮交于左右。
“大军每岁征伐,粮草用度频繁。今岁粮仓存粮,本应是近两年所屯,所屯米粮怎会如此陈旧?”郭图仔细观察了下,便诧异说道。
“是啊!”
贾诩伸手捞了捞袋子里的米,见成色陈旧,狐疑看向贾衢,问道:“昔伐陇右时,军粮多新鲜。而今东征河北,何故米粮陈旧?”
见众人投以猜忌眼神,贾衢不卑不亢,说道:“实如郭君所言,今岁运抵之粮皆为新粮,而今涅县阁中米粮半数为三、四年之陈粮。”
“何故如此?”张虞将粮放到米袋里,问道。
“禀君侯,昔前汉粮官监守自盗,常卖新粮于市,换陈粮实仓。而今山西之中,新粮价位较临期旧粮略高一成,仆盘算粮草支出,遂请奏军师,以新粮换旧粮,其中所得累计于库中!”
贾衢指着涅县阁,说道:“邸阁粮草本仅有二十万石,而今却有二十一万石,其中一万石为售卖陈粮所得。”
秦汉时期,官府亲自营造的粮仓,其粮草储存年限最多不超九年。大族的话,因储存技术问题,大多数仅能储存三、四年。而寻常百姓,米粮最多储存一、两年。因此新粮与陈粮的价格会出现波动,新粮会略受欢迎些。
古代将校喝兵血,最常见的操作便是以次充好,将好的米粮卖于大族,换取囤积多年的陈粮,从中赚取差价。甚至更有大胆,直接克扣兵粮。
然贾衢则是将见不得人的勾当放在台面上,或是出于为公事考虑,为了获取更多的粮草,主动用新粮换陈粮,毕竟太原、上党、河东大族可不少,完全有能力吃下新粮。
“君负责上党邸阁三处,可是每处皆是如此?”张虞问道。
贾衢拱手说道:“大体如此,邸阁共有三处,应收军粮五十万石,实屯军粮五十三万石,仆行粗鄙之策,为君侯多筹军粮三万石。”
依照士卒每月食两石米粮计算,贾衢共为大军多凑出一万五千人的月粮。
心中有了计算,张虞大为赞叹,谓左右说道:“假使天下千石悉如贾梁道,我今无忧尔!”
贾衢不悲不喜,束手而立,等候张虞继续询问。
顿了顿,张虞问道:“我今若从上党出兵,走滏口伐邯郸,上党兵粮运至前线需费多少人力?”
贾衢早有腹稿,说道:“禀君侯,上党至邯郸约四、五百里,而五万兵马每月需十二万石。而民夫能负六斗粮,牲畜背负能有数石,而如有大道行车能载二十五石,依井陉道之难行,需用人力背负,故供给五万兵马至少需六、七万百姓。”
“而计山西二州运粮至上党,依水、陆而运并进,观今岁之人力,需再发七万人。共计前后服徭役运粮之民,五万之兵不下十四万人,六万之众至少需十五万之众。”
莫看山西人口仅比袁绍所有冀州人口略差点,然实际动员能力,或是说粮草运输能力,不可同日而语。
山西运粮除了关中、河东能依仗水路外,余者需依靠陆路。而冀州因水系错综复杂之故,反而能多依靠水路运输。因此张虞如与袁绍对峙,单纯拼粮草消耗的话,大概是拼不过袁绍。
见贾衢核算数据与钟繇前些日子所报内容大差不多,张虞笑谓荀攸,说道:“君非荐邸阁督于我,而是荐两千石之贤吏。”
荀攸微微颔首,说道:“上党屯粮五十万石,太原有粮二十万石,共有兵粮七十万石。如不计民夫,可供六万兵马半岁之用。而计前线运粮民夫消耗,仅够三、四月之用。”
“够了!”
张虞说道:“明岁三月出兵,至少能耗至秋时,如能再得新粮,至少能度至冬季。若半年不破袁绍,则不宜久持,可率兵班师,再寻出征时机。”
“此番望能下缘山诸郡,否则如若无功班师,劳累大军不说,举发二十万户百姓则大伤农事。”吕范感慨说道。
山西人口总共才约两百万人,户籍约四十万户。而今兵民合出二十万,间接、直接影响到的人将有百万,故此番张、袁之争,如不能取得战果,将会大伤山西元气。
若想继续征讨河北,至少需要休养两年,才能继续出兵。而若能击败袁绍,张虞或许无法横扫河北,却能为下次征讨袁绍,打下牢固的基础。
如果被袁绍击败,那么张虞只能依靠上党地利固守,至少需要休养生息多年,才能再凑出一批大军东征。
张虞看向左右文武,问道:“今滏口陉畅通,我欲从毛城出兵,与袁绍对峙于邯郸。而以张燕为偏军,出井陉袭扰燕、赵之所。今至上党,不知诸位可有他见?”
“禀君侯,上党与邺城相隔林虑,今君侯率大军出潞县。不妨遣偏军出壶口关,取林虑,伐邺城,以为虚张声势之用,并能威胁邺城。”郭图建议道。
其实上党与冀州的交通,不止大道滏口陉,更有一条小道羊肠道。而羊肠道为连接邺城与壶关之间的道路,其中道路需经过林虑(今林州市)。
历史上,曹操伐高干时,便走羊肠道取上党,在壶口关下受挫多时,最终才破关取上党。而今反其道而行之,可以遣一军出山谷,先取林虑,配合滏口陉的大军用兵。
至于张虞为何不能走羊肠道,则是因山道崎岖,军粮难以运转,不利于张虞长久用兵。
张虞考虑半响,说道:“公则所言可行,我军大军出滏口陉,而袁绍于魏郡守军当会弱之。今出奇兵于羊肠道,或能于魏郡有所作为。”
“今张燕出常山,另一偏军出魏郡,君侯大军出赵郡。不知幽州兵马如何策应大军?”吕范问道。
“暂时难决!”
贾诩说道:“如乌桓不出兵,刘和可南下河间,分袁绍之兵。而若乌桓出兵,时公孙在南,南北受袭,则幽州需以守备为上。”
张虞摆了摆手,说道:“与袁绍交手,不可急于求成。幽州数万兵马如能动用,袁绍腹背受敌,其必败于我军之手。而今不知袁绍于幽州布置,即便出兵征讨,亦要先与之对峙。”
此次出兵河北,张虞做好两手准备,一者从幽州破局,其次在邯郸与袁绍分出胜负。
望着天空渐起的雪花,张虞谓左右说道:“今兵粮无忧,明日便可西归,安排出征事宜。”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