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州牧府。
“明公,袁术以奉天子诏为由,以荆州七郡并豫州四郡合为楚国,于宛城外筑台进楚王。并拜孙坚为前将军,纪灵、张勋、桥蕤三将为四方将军,黄忠、刘勋、苌奴等将为爪牙。”
逢纪神情谄媚,劝道:“明公今为魏公,何不顺势进王爵,与袁术并尊哉!”
袁绍本无称公进王之念,然却架不住袁术的刺激。今下得知袁术进王,袁绍心有所动,为了了解众人反应,捋须暗观堂内众人反应。
“逢元图欲陷明公于不义否?”
沮授沉声呵斥,说道:“明公受封魏公,便已惹河北士民非议。若非天子三次下诏册封,为明公搪塞流言,今明公恐已如坐针毡。当下张虞、刘和虎视眈眈,明公再进位魏王,岂不与袁术同流,授把柄于张虞。”
袁绍虽心有不喜,但具有政治素养的他,却也知沮授所言实为他而考虑。
许攸考虑良久,说道:“昔高祖破项羽,受众诸侯推举而为帝;世祖定河北立业,受文武拥护而登基。明公如能大败张虞,降服山西之地,明公莫说为王,更能效高祖、世祖之业。”
袁绍不禁点头,对许攸所谏之语甚是满意。
“子远莫要胡言!”
袁绍象征性呵斥了下许攸,正色说道:“我能受封魏公,便是承蒙天子恩德,今怎敢奢求王位,更莫说效袁术行僭号之事。”
众人默契对视,对袁绍的虚伪言语多有无语。相比袁术明目张胆暴露自己野心,袁绍则是半遮半掩,而张虞则是举汉旗如一。
“咳~”
田丰清了下嗓子,向袁绍拱手,说道:“明公,今张虞厉兵秣马,不日将伐河北。以丰之见,明公宜当早作安排!”
“元皓先前劝孤守赵魏坚城,消磨张虞兵马锐气,而今再谏方略,莫非是有新见?”袁绍问道。
田丰神情微正,说道:“据上党细作回禀,张虞于腊月巡视邸阁兵粮。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语,并军必出上党,直指赵、魏。”
“今张虞与刘和、张燕联合,二者必会起兵呼应,幽州人心不一,不足为明公忧虑。而张燕所领黑山之众,与明公有大仇,张虞遣四将出山抄掠,张燕出力不少,甘心受驱使袭扰燕、赵之界,抄掠河北粮草,是为我军往后之大患。”
“故以丰之见,明公或能遣大将先讨张燕,先剪除张虞羽翼,破黑山,避免并、幽合流。而明公则能率大军于后,观张虞用兵动向。”
袁绍点了点头,说道:“元皓所言甚是,张燕虽为皮肤之疾,然帐下黑山军悍勇,盘踞于缘山城乡,欲清平张虞,不可不除张燕。今先除张燕,张虞出兵支援,我军则能趁势击之。”
“明公不应仅出兵张燕,更应令公孙与蹋顿出兵幽州,令幽州诸郡动荡。”审配说道。
“不可出兵幽州!”
田丰眉头竖起,强调说道:“刘和虽名为幽州之主,然需仰仗诸豪。而幽州诸郡守闭门自保,无意为张虞效死力。若令公孙与蹋顿出兵幽州,诸豪为守家乡,必纷纷出兵,受刘和差遣,将与明公为敌。”
“并、幽二州若是同进退,则冀州危矣!”
田丰一直不赞同袁绍出兵幽州,而不赞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幽州力量分散,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幽州诸将很难协力用兵,为张虞的天下出生入死。而一旦有人想打破幽州局势,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将力量分散的幽州诸军整合起来。
“不然!”
逢纪大喝一声,说道:“田君所言欠妥。幽州之所以能存,非刘和勇武,能御明公。实因有张虞为援,明公忌惮张虞袭邺城。今乌桓为姻亲之交,蹋顿允诺出兵,此时不取幽州,剪除张虞羽翼,岂不错失良机。”
见众人继续为攻伐幽州而争执,袁绍无奈而叹,说道:“诸公所言,各有道理,实难相驳。今却令人难以决断!”
继而,袁绍从榻上起身,挥手止住众人议论,站至舆图跟前,拧眉愁思,举棋不定。
瞧了半天舆图,袁绍不得兵略关键,问道:“友若、子远二位多有见识,今可有主张?”
坐于席上的许攸沉吟了下,观察了下审配、田丰、逢纪等人神情,说道:“张虞联络吕布、张燕、刘和为援,明公为何不能联络蹋顿、公孙二人为援?”
“田君忧幽州诸豪因乡土受袭而为张虞驱使,然若幽州诸郡岌岌可危,张虞为保全刘和,岂不需出兵支援,时幽州胜败关乎两军战事。如张虞畏惧而撤,明公则能挥兵去幽州。”
“而明公之前所言,先击张燕之语可行之!”
许攸自恃与袁绍关系亲密,坐而论兵事,说道:“张燕虽为跳梁小丑,但若不除之,将会影响战事。明公遣大将击之,而自率大军应对张虞。幽州动荡,黑山兵败,则张虞羽翼断绝,而明公将大有可为也!”
见许攸建议二者都要,让他避免了选择困难,袁绍顿时来了精神,说道:“子远有谋略,而不知友若有何见解?”
许攸向荀谌以眼色示意,而荀谌收到信号,考虑一番,说道:“许君所言恰当,明公伐刘和、张燕二人,而张虞为安人心,必会分兵救援,将能弱并军兵马。时明公将能以众而凌寡,并趁势击破张虞,席卷并、幽二州。”
袁绍大喜不已,谓众人说道:“诸君所见皆有道理,我今兵将虽不及并军精锐,但却比并军众多。故多出兵马则能弱张虞之力,有利我军击破张虞。”
“明公~”
见袁绍二者并用,田丰刚想着急说话,便被袁绍所打断。
“今计策已定,诸卿不必多言。”
袁绍神情严肃,说道:“友若为我出使公孙,令他与蹋顿起兵,南北共取幽州。”
“遵命!”
“颜良、张郃何在?”
“末将在!”
二将从席上起身,向袁绍拱手。
袁绍吩咐说道:“今以颜良为主将,张郃为副将,辛评为军师,率兵先征张燕。”
“明公!”
沮授劝道:“恐张虞会遣援兵,而颜将军虽说骁勇,但恐敌众于我军,颜将军不敌并军,故明公需三思人选!”
袁绍蹙眉而思,说道:“儁乂尚机变,今可由公选伐张燕,而由儁乂领兵阻援。而若张虞兵众,我当另遣兵马为援。”
相比降将张郃,袁绍更偏爱一开始便追随他的颜良,即便颜良性情急躁,好勇而寡谋,今袁绍亦愿以颜良为帅。然袁绍考虑沮授的建议,及张虞治下骁勇的并军,还是让张郃出任副将,辅佐颜良。
“遵命!”
颜良不满看了眼沮授,便与张郃、辛评二人拱手领命。
“传令于淳于琼,邺城为并军出冀州之门户,务必固守邺城。”袁绍传令道。
“诺!”
“禀明公,义请战!”
麴义趋步而出列,沉声说道:“仆久居凉州,深晓胡羌之斗,今帐下兵马骁勇,更精车阵之妙,愿独领一军,或为大军先锋,为明公破敌。”
麴义虽依旧自恃功绩,但今无独破公孙瓒功绩,倒是不敢嚣张跋扈。而袁绍为了对付张虞,便一直容忍麴义,希望能像击败公孙瓒般,用麴义击败张虞。
见麴义求战心切,袁绍不恼反喜,说道:“昔界桥搴旗拔垒,先登制破公孙,故公节所率兵马为我之依仗。而今将与张虞交手,而我有大用公节之时。”
说着,袁绍环顾众人,沉声说道:“令青州刺史袁谭率兵前来,与我大军汇合。而我军以沮授为督军,逢纪为护军,许攸、田丰、审配为谋士,麴义、文丑、韩猛、高览为大将,骑卒一万五千人,步卒八万五千人,共起甲士十万。”
“责令各部兵马集结,随时等候出征军令!”
堂内众文武或有不同之见,但今见袁绍点兵出征,皆肃然齐声而应。
见袁绍令袁谭随行出征,逢纪不动声色,说道:“明公以三子各事一州,欲观三子才能。而今公子尚才干不弱诸君,且常年服侍明公,故不如令公子尚随军,与观其才干兵略。”
公子尚即袁绍少子袁尚,因袁尚貌美出众,年少聪慧,便深得袁绍喜爱,并有意立为世子,仅是袁绍少有向外表露。逢纪、审配二人因与袁谭不和,故暗中投靠袁尚。
而今袁绍出征张虞,关乎袁绍一统天下之关键,如袁谭在其中如能立功建业,众人必以袁谭为世子。二人不愿见袁谭得意,故今自然要让袁尚随军,以便力推袁尚为上位。
袁绍有所意动,笑道:“尚儿多聪慧,多有类我。今可随军参议,以观显甫才略!”
“诺!”
许攸作揖说道:“今时出兵为据大义,明公需作檄文,尽数张虞恶行,发至天下州郡,如此则能名正而言顺!”
“好!”
袁绍看向陈琳,说道:“孔璋,劳君为我冀州撰写檄文,尽数张虞恶行,发往天下州郡。”
“遵命!”
陈琳领命。
“明公,袁术以奉天子诏为由,以荆州七郡并豫州四郡合为楚国,于宛城外筑台进楚王。并拜孙坚为前将军,纪灵、张勋、桥蕤三将为四方将军,黄忠、刘勋、苌奴等将为爪牙。”
逢纪神情谄媚,劝道:“明公今为魏公,何不顺势进王爵,与袁术并尊哉!”
袁绍本无称公进王之念,然却架不住袁术的刺激。今下得知袁术进王,袁绍心有所动,为了了解众人反应,捋须暗观堂内众人反应。
“逢元图欲陷明公于不义否?”
沮授沉声呵斥,说道:“明公受封魏公,便已惹河北士民非议。若非天子三次下诏册封,为明公搪塞流言,今明公恐已如坐针毡。当下张虞、刘和虎视眈眈,明公再进位魏王,岂不与袁术同流,授把柄于张虞。”
袁绍虽心有不喜,但具有政治素养的他,却也知沮授所言实为他而考虑。
许攸考虑良久,说道:“昔高祖破项羽,受众诸侯推举而为帝;世祖定河北立业,受文武拥护而登基。明公如能大败张虞,降服山西之地,明公莫说为王,更能效高祖、世祖之业。”
袁绍不禁点头,对许攸所谏之语甚是满意。
“子远莫要胡言!”
袁绍象征性呵斥了下许攸,正色说道:“我能受封魏公,便是承蒙天子恩德,今怎敢奢求王位,更莫说效袁术行僭号之事。”
众人默契对视,对袁绍的虚伪言语多有无语。相比袁术明目张胆暴露自己野心,袁绍则是半遮半掩,而张虞则是举汉旗如一。
“咳~”
田丰清了下嗓子,向袁绍拱手,说道:“明公,今张虞厉兵秣马,不日将伐河北。以丰之见,明公宜当早作安排!”
“元皓先前劝孤守赵魏坚城,消磨张虞兵马锐气,而今再谏方略,莫非是有新见?”袁绍问道。
田丰神情微正,说道:“据上党细作回禀,张虞于腊月巡视邸阁兵粮。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语,并军必出上党,直指赵、魏。”
“今张虞与刘和、张燕联合,二者必会起兵呼应,幽州人心不一,不足为明公忧虑。而张燕所领黑山之众,与明公有大仇,张虞遣四将出山抄掠,张燕出力不少,甘心受驱使袭扰燕、赵之界,抄掠河北粮草,是为我军往后之大患。”
“故以丰之见,明公或能遣大将先讨张燕,先剪除张虞羽翼,破黑山,避免并、幽合流。而明公则能率大军于后,观张虞用兵动向。”
袁绍点了点头,说道:“元皓所言甚是,张燕虽为皮肤之疾,然帐下黑山军悍勇,盘踞于缘山城乡,欲清平张虞,不可不除张燕。今先除张燕,张虞出兵支援,我军则能趁势击之。”
“明公不应仅出兵张燕,更应令公孙与蹋顿出兵幽州,令幽州诸郡动荡。”审配说道。
“不可出兵幽州!”
田丰眉头竖起,强调说道:“刘和虽名为幽州之主,然需仰仗诸豪。而幽州诸郡守闭门自保,无意为张虞效死力。若令公孙与蹋顿出兵幽州,诸豪为守家乡,必纷纷出兵,受刘和差遣,将与明公为敌。”
“并、幽二州若是同进退,则冀州危矣!”
田丰一直不赞同袁绍出兵幽州,而不赞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幽州力量分散,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幽州诸将很难协力用兵,为张虞的天下出生入死。而一旦有人想打破幽州局势,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将力量分散的幽州诸军整合起来。
“不然!”
逢纪大喝一声,说道:“田君所言欠妥。幽州之所以能存,非刘和勇武,能御明公。实因有张虞为援,明公忌惮张虞袭邺城。今乌桓为姻亲之交,蹋顿允诺出兵,此时不取幽州,剪除张虞羽翼,岂不错失良机。”
见众人继续为攻伐幽州而争执,袁绍无奈而叹,说道:“诸公所言,各有道理,实难相驳。今却令人难以决断!”
继而,袁绍从榻上起身,挥手止住众人议论,站至舆图跟前,拧眉愁思,举棋不定。
瞧了半天舆图,袁绍不得兵略关键,问道:“友若、子远二位多有见识,今可有主张?”
坐于席上的许攸沉吟了下,观察了下审配、田丰、逢纪等人神情,说道:“张虞联络吕布、张燕、刘和为援,明公为何不能联络蹋顿、公孙二人为援?”
“田君忧幽州诸豪因乡土受袭而为张虞驱使,然若幽州诸郡岌岌可危,张虞为保全刘和,岂不需出兵支援,时幽州胜败关乎两军战事。如张虞畏惧而撤,明公则能挥兵去幽州。”
“而明公之前所言,先击张燕之语可行之!”
许攸自恃与袁绍关系亲密,坐而论兵事,说道:“张燕虽为跳梁小丑,但若不除之,将会影响战事。明公遣大将击之,而自率大军应对张虞。幽州动荡,黑山兵败,则张虞羽翼断绝,而明公将大有可为也!”
见许攸建议二者都要,让他避免了选择困难,袁绍顿时来了精神,说道:“子远有谋略,而不知友若有何见解?”
许攸向荀谌以眼色示意,而荀谌收到信号,考虑一番,说道:“许君所言恰当,明公伐刘和、张燕二人,而张虞为安人心,必会分兵救援,将能弱并军兵马。时明公将能以众而凌寡,并趁势击破张虞,席卷并、幽二州。”
袁绍大喜不已,谓众人说道:“诸君所见皆有道理,我今兵将虽不及并军精锐,但却比并军众多。故多出兵马则能弱张虞之力,有利我军击破张虞。”
“明公~”
见袁绍二者并用,田丰刚想着急说话,便被袁绍所打断。
“今计策已定,诸卿不必多言。”
袁绍神情严肃,说道:“友若为我出使公孙,令他与蹋顿起兵,南北共取幽州。”
“遵命!”
“颜良、张郃何在?”
“末将在!”
二将从席上起身,向袁绍拱手。
袁绍吩咐说道:“今以颜良为主将,张郃为副将,辛评为军师,率兵先征张燕。”
“明公!”
沮授劝道:“恐张虞会遣援兵,而颜将军虽说骁勇,但恐敌众于我军,颜将军不敌并军,故明公需三思人选!”
袁绍蹙眉而思,说道:“儁乂尚机变,今可由公选伐张燕,而由儁乂领兵阻援。而若张虞兵众,我当另遣兵马为援。”
相比降将张郃,袁绍更偏爱一开始便追随他的颜良,即便颜良性情急躁,好勇而寡谋,今袁绍亦愿以颜良为帅。然袁绍考虑沮授的建议,及张虞治下骁勇的并军,还是让张郃出任副将,辅佐颜良。
“遵命!”
颜良不满看了眼沮授,便与张郃、辛评二人拱手领命。
“传令于淳于琼,邺城为并军出冀州之门户,务必固守邺城。”袁绍传令道。
“诺!”
“禀明公,义请战!”
麴义趋步而出列,沉声说道:“仆久居凉州,深晓胡羌之斗,今帐下兵马骁勇,更精车阵之妙,愿独领一军,或为大军先锋,为明公破敌。”
麴义虽依旧自恃功绩,但今无独破公孙瓒功绩,倒是不敢嚣张跋扈。而袁绍为了对付张虞,便一直容忍麴义,希望能像击败公孙瓒般,用麴义击败张虞。
见麴义求战心切,袁绍不恼反喜,说道:“昔界桥搴旗拔垒,先登制破公孙,故公节所率兵马为我之依仗。而今将与张虞交手,而我有大用公节之时。”
说着,袁绍环顾众人,沉声说道:“令青州刺史袁谭率兵前来,与我大军汇合。而我军以沮授为督军,逢纪为护军,许攸、田丰、审配为谋士,麴义、文丑、韩猛、高览为大将,骑卒一万五千人,步卒八万五千人,共起甲士十万。”
“责令各部兵马集结,随时等候出征军令!”
堂内众文武或有不同之见,但今见袁绍点兵出征,皆肃然齐声而应。
见袁绍令袁谭随行出征,逢纪不动声色,说道:“明公以三子各事一州,欲观三子才能。而今公子尚才干不弱诸君,且常年服侍明公,故不如令公子尚随军,与观其才干兵略。”
公子尚即袁绍少子袁尚,因袁尚貌美出众,年少聪慧,便深得袁绍喜爱,并有意立为世子,仅是袁绍少有向外表露。逢纪、审配二人因与袁谭不和,故暗中投靠袁尚。
而今袁绍出征张虞,关乎袁绍一统天下之关键,如袁谭在其中如能立功建业,众人必以袁谭为世子。二人不愿见袁谭得意,故今自然要让袁尚随军,以便力推袁尚为上位。
袁绍有所意动,笑道:“尚儿多聪慧,多有类我。今可随军参议,以观显甫才略!”
“诺!”
许攸作揖说道:“今时出兵为据大义,明公需作檄文,尽数张虞恶行,发至天下州郡,如此则能名正而言顺!”
“好!”
袁绍看向陈琳,说道:“孔璋,劳君为我冀州撰写檄文,尽数张虞恶行,发往天下州郡。”
“遵命!”
陈琳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