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天气转凉。

  赵桓在兴庆府待了几个月,更是等来了新任命的西北招讨使何栗。

  这是一早就在朝中任职的人。

  何栗属于主战派出身,身上又带着元祐党人的身份。

  他出身四川眉山,身上有着浓浓的苏门印记,曾因为这个身份被贬出朝廷,去地方任职。

  即便如此,何栗也很快调回朝中。

  一方面,何栗本身也善于朋党,把元祐党人的身份用到了极致。

  另一方面,他本身有足够的底气,因为他是进士第一,状元出身,是翰林清贵。

  曾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京畿学事、中书舍人兼侍讲。

  这是无与伦比的身份。

  有这些身份在,加上何栗本身有一定能力,还有足够的背景,自然能稳稳立足朝中。只是之前朝廷的变动提拔,何栗一直担任尚书右丞,仅仅是一个副相,始终没有更进一步。

  要成为真正的宰相,就必须进入政事堂拜相。

  拜相后,还要成为次辅,再成为首辅。

  何栗一贯是自傲,因为他师承苏门,更是状元出身。

  可惜这么多年来,一直原地不动。

  何栗也很无奈。

  皇帝大权独揽,他这个副相权势也削弱,只能任由皇帝安排,兢兢业业的办事情。

  之前朝中讨论西夏归顺,要安排人来接任,何栗觉得留在朝中没有立功的机会,才毛遂自荐,主动请求来西夏出任招讨使。

  之前,张叔夜去了北方金国担任北方招讨使,杨时去了大理,如今他来了西夏。

  只要在西夏待上几年,使得西夏彻底归顺朝廷,再回朝中肯定能更进一步。

  这是何栗的打算。

  相比于朝廷诸公,何栗算是比较年轻的,才四十多岁,而且身体也不错,所以他主动请缨。

  李纲和吴敏等人商议后,同意了何栗的请求。

  何栗到了兴庆府,见到了赵桓,行礼道:“臣何栗,拜见官家。”

  赵桓笑道:“关于你出任招讨使的事情,朝廷已经先一步传书来。你来担任,朕是放心的,因为你有能力。朕对你,只有一个要求。”

  何栗连忙道:“请官家示下。”

  赵桓说道:“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朕希望你担任西北招讨使期间,能彻底同化西夏各部,让他们成为大宋的一份子,而不是继续保持原有的一切风俗习惯。”

  何栗眼神也愈发明亮。

  他自然也有追求的。

  曾经的大宋衰弱,何栗虽然主战,却也没有太多追求,能保住大宋就算很好了。

  如今,何栗希望得到更多。

  他更希望名留青史。

  何栗回答道:“请官家放心,臣一定会完成任务,彻底书同文、车同轨,绝不会再放纵地方各部。”

  赵桓赞许道:“朕期待你的结果,等着你锦衣还乡。”

  何栗心中也是无比激动,连忙应下。

  君臣一番交谈,赵桓又说了之前召见了西夏各部,现在西夏各部都表示了归顺,愿意成为大宋的一份子。

  对西夏的处置,现在兴庆府的情况,军队的情况,赵桓也都一一交代。

  全部交代后,赵桓留下了岳飞的万岁军在西夏,就带着韩世忠所部开始返回。

  ……

  东京城,政事堂。

  李纲坐镇后方处理政务,没有太多的压力,因为西夏前线很顺利。

  原本李纲认为,攻打西夏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恐怕要抽调无数的粮食,会摊派无数的徭役。

  战事一起,就需要无数的粮食。

  大宋要维持自身的运转,就已经要消耗无数的粮食了。现在大战来了,压力肯定大,李纲也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

  没想到,赵桓刚入西夏,就拿下了洪州城,杀了李乾顺,夺取了无数的钱粮,确保了前线不缺少任何的粮食。

  朝廷的压力小了,也没什么负担。

  没过多久,西夏没了,安排了何栗去主持西夏局面,皇帝也即将凯旋,大宋的实力前所未有的强盛了起来。

  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局面。

  更是太祖、太宗,都不曾完成的伟业,李纲自然是欢欣鼓舞的。

  李纲想着赵桓即将凯旋,吩咐道:“去把几位相公都请来议事。”

  侍从去传令,没过多久,吴敏、徐处仁、王宗濋联袂来了,行礼后各自坐下。

  李纲说道:“官家即将抵达东京城,天下大一统,我大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我们这一次除了迎接官家,你们认为,还应该做些什么?”

  王宗濋却没表态。

  这种事儿,他是最不擅长的。

  听着就是。

  重在参与。

  徐处仁捋着颌下胡须,笑道:“这事情很简单,只需要大赦天下,普天同庆就是。让四海八荒的百姓,都沐浴皇恩。”

  李纲点了点头,却没有直接表态,目光又落在了吴敏的身上,问道:“吴相公认为,该怎么办呢?”

  吴敏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动着。

  他自然也有想法的。

  朝廷政策,谁提出来的,如果按照谁提议的执行,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他却不愿意搞什么大赦天下。

  太普通了。

  必须要搞个大活儿。

  吴敏思考一会儿,正色道:“官家奠定大宋基石,铸造大宋辉煌。既如此,应该要让所有人都感受到陛下的旷世伟业。”

  李纲皱眉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吴敏说道:“封禅,泰山封禅。自古以来,泰山封禅就是最大的褒奖,所以我建议官家封禅泰山,勒石记功,彰显我朝的风光。”

  王宗濋一直是没表态的。

  纵然他武将外戚出身,可是担任了宰相后,也读了些书,更知道了封禅泰山的意义,以及对自身的好处。

  这是大大的好。

  王宗濋开口道:“吴相公的提议,我认为是相当好的。唯有如此,才能铭记官家的功劳。我大宋危难之际,是管家力挽狂澜,彻底解决了大宋的危机。”

  “封禅泰山很合适。”

  “我看行!”

  王宗濋的内心已经是跃跃欲试了。

  李纲摩挲着颌下的胡须,心中也有些意动了,因为封禅泰山对皇帝好,对文武百官一样好,这是极为风光的事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最新章节,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