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战场气氛肃杀,局势越来越紧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与此同时,太行山之东,主战场的隔壁。
大明恒州,真定县。
阳光明媚,天朗气清,正是建设大明特色封建主义的大好时间。
如今的大明已经全面转入战时经济,“哐哐哐”挖地挖矿盖房子等修理地球的噪音小了很多。
相对的,铁匠铺的大锤和农田里的锄头都快抡冒烟了,为前线提供丰沛的兵甲、粮草等后勤物资援助。
除了物力,支援前线的还有人力。
“杀!杀!”
校场上,新兵正在教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训练。
这些河北的大好青年日夜磨炼杀敌技巧,就是为了给李明陛下的统一大业做贡献。
才不是为了找机会暴打关中佬呢。
“头儿,我们什么时候去暴打关中佬啊?”
训练的间隙,几个士兵围住教官问。
“是啊是啊,我们都在这儿训练了快大半年了。”
“我是在中原大战之前就入伍的,到现在连个关中佬的影子都没看到。”
“前线都快打烂桃子了,等得我们好心焦啊~”
“上头是不是把我们忘了啊?”
面对求战心切的河北青年们,教官一人一个,给他们逐一发送大逼斗,呵斥道:
“就你们这熊样,挽弓无力枪术不精,队形松散反应迟钝,没一个动作像样的,就你还想和唐军精锐同台较量吗?活腻歪了可以去松漠挖矿。”
自从来了河北,这位教官的脾气就很大。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裴行俭。
是的没错,就是那位在长安报社替“小记者们”捉刀、后来因为疑似细作被逼到辽东的那位苦命主编。
他到平州时,刚好碰上苏定方远征新罗。
李明就亲自把这位老伙伴安排给了资深片儿警老苏,作为仓曹参军主管军队仓储。
结果没想到,裴行俭居然被老苏发掘了军事才能,被迫投笔从戎,从文秘摇身一变成了武官,编入“预备役”负责起了河北新兵的训练工作。
“我可是明经中举的文士啊,怎么成了粗鄙武夫,还得整天和河北村夫混迹……”
裴行俭越想越委屈,在工作中就难免把怨气发泄到新来的大头兵头上。
但是没想到,或许他确实有领兵的才能吧,新兵们还真的挺服他。
即使被当头泼了盆冷水,河北汉子们也仍然不肯死心,继续缠着小裴。
他们不怕上前线,恰恰相反,他们只怕自己参了个假军。
大明军队中,上级对下级一般是不进行隐瞒的,基层士兵也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前方战报。
而且不是那种经过粉饰的“大本营”战报,实际战线该是什么样,战报里写的就是什么样。
这是李明陛下的意旨,根据陛下的意思,让士兵实时了解到战争的真实动态,可以让他们更有参与感。
结果就是太有参与感了。
当在后方训练的河北新兵得知,前方战事并不是赢赢赢,而是陷入了焦灼的拉锯战时。
心里那个急啊,怎么还不能上阵杀敌呢!
要不是在这军营里有饭吃有钱拿,他们还以为自己被骗到什么古怪的园区,等着噶腰子了呢。
“头儿,他们说的没错啊。”
聚过来的河北健儿越来越多,围着裴行俭再三央求道:
“死了算我们自己的,求求您让我们上前线,去好好教训教训那帮关中佬吧!”
“是啊,那些蛮子混血暴发户那嘴脸,欺我们太甚了!”
“我的太爷爷就是被鲜卑人杀害的。”
“他们在河北收税都比别的地方收得多啊~”
面对山东河北健儿们愈发高涨的报国热情,裴行俭摁不下去,只能使出杀手锏:
“你们踏马的这么有力气,说明训练得还不够狠,先给我上山拉练个五十里再说话!”
在一片哀嚎声中,闹腾的场面终于安静了下来。
因为闹腾的家伙都被一脚踢进深山加练去了。
裴行俭忍不住叹了口气。
心累。
没想到最让他们感到疲惫的不是怎么抓壮丁,而是怎么拦住冲动的壮丁、别让他们白白送死。
虽然大明转入了战时状态,但是战时和战时亦有不同。
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明军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上战场。
去了战场也不是直接冲上第一线,而是先从二线的后勤、支援等辅助任务做起,再逐步替换老部队里轮换下去的老兵,以老带新。
总之一句话,大明男儿不是去当填线宝宝的,要尽可能减少新兵伤亡。
结果就是,开战以后征召的新兵——主要是河北山东籍贯的志愿兵——还没有大规模上战场。
顶在山西前线的主力,仍然以李明从辽东和东北带过来的老部队为主。
“李卫公不愧是军神啊,带着这点部队能和强唐对阵这么久还不落下风……
“等等,我在琢磨什么呢?我是文人,是文人!”
裴行俭赶忙给自己一个耳光清醒清醒。
奶奶的,在军队待久了如入鲍鱼之肆,思维方式都开始和那帮大老粗们趋同了……
这时,他又看见有更多新兵聚成一堆,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好像在听谁演讲。
“奶奶的,怎么这帮家伙一到休息时间就这么不让人省心……
“不不不,小生乃温文儒雅之士,怎么可以口出詈语呢?”
裴教官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怒气冲冲地扒开最外层的士兵。
“叫你们休息不是让你们开会!”
然而让他吃惊的是,士兵只是往旁边让了让,仍然全神贯注地听着中间那人的讲话,好像完全没有看见自己的上司似的。
好你个河北田舍郎……裴行俭的火气噌地就上来了,怒不可遏地大吼:
“你们是听他讲还是听我讲?!”
这一喊果然有奇效,前面的人扭头看了看他。
然后,给自己的教官默默地让开一条路。
裴行俭看见,在人群的中央,确实有一人站在柳条箱上,正在激情演讲。
待看清那个不速之客的面貌,小裴的嘴角几乎抽筋了。
“你们知道对面大唐一斗米多少钱吗?五十贯铜钱!
“这些钱甚至比它能买的米还要重!
“大河对岸的同胞们苦不堪言,在山西战线的士兵,他们的姐妹要卖身来换饭吃,老农种出来的米自己也吃不到!
“诸君,我们要奋斗!只有解放全天下,才能最后解放我们自己!”
一番演讲的煽动性极强,果然让在场的新兵们一个个心潮澎湃,想要奋斗了,一个个都振臂高呼。
“誓死追随陛下!”
裴行俭只想把头埋进土里。
战士们的积极性已经很爆棚了,千万不要再勾引他们了……
…………
“你不是让大伙儿听你讲吗?怎么让你讲却不吭声了?”
会后,李明一脸坏笑地挖苦着裴行俭,一边背着手走在前面,巡视着新兵的训练。
裴行俭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以人臣之礼,战战兢兢地全程陪同陛下巡视,支支吾吾道:
“不……不知陛下亲临前线,未亲迎圣驾,还望陛下恕……恕罪……”
他真傻,真的。
单知道陛下在兖州前线卖头拉仇恨,没想到会突访恒州……
“这不怪你,是我没有提前通知。”
李明大度地挥挥手。
“对面已经看穿了我们调虎离山的战略,我继续留在兖州也没有意义了。
“与其回平州坐办公室,不如来前线视察,整兵备战。”
这是实在话,现在大明的头等大事,莫过于打仗了。
“陛下圣明。”裴行俭说道,并不是完全出于恭维。
“这也是多亏你们勠力同心啊。”李明颇为满意地看着新兵的操练。
雄壮威武,令行禁止,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放到其他朝代,已经足以称得上是精锐了。
“只是,和天策上将的虎狼之师相比,总感觉还是差了些实战的血性。
“宝剑锋从磨砺出,仍然需要再打磨一段时日啊。”
李明语重心长地指出。
作为从辽东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初代创业者,他是亲眼见识过战争的血腥和残酷的。
裴行俭唯唯诺诺,完全没有刚才军训手下的气势了:
“陛下圣裁!”
李明靠了过来,压低声音问:
“我们最近推行的战争新政,收紧了财政,压缩了民生。底下有没有怨言?”
事实上,在战争新政发布以后,李明就一直在密切关注民间的舆论。
都穷兵黩武了,民间有反弹是肯定的,问题是反弹有多大,是否会威胁到政权的稳定性,是应该继续收紧还是适当放松……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就是要在不断的微调中,达到民生和战争的最优平衡。
如果手法粗暴,方向盘一把打到底,国家这盆“小海鲜”就得被震碎了。
只是没想到,在自己提高赋税、收紧民生,全面开启战争机器以后。
民间的反应不说波澜不惊吧,也可以说是喜迎新政了。
至少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给李明的报告是这样的。
全国人民喜迎物价上涨是吧?
他怀疑,自己的手下在报喜不报忧,在把他当冤大头耍。
所以没到一地,他必亲自询问当地民情。
而对于陛下问出的送命题,裴行俭自然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没有没有,大家都很支持。”
李明狐疑地瞥了他一眼:
“真的?”
裴行俭:“真的。”
李明:“说真话。”
裴行俭:“如果陛下硬要臣实话实说的话……军中和河北民间确实有一些怨言。”
李明右拳击打左掌:
“我就说肯定会有不满的声音。开启了战时经济,民间怎么可能毫无怨言呢?”
赋税增加和物价上涨,怎么可能没人讨厌呢。
虽然根据他的亲自探查,辽东和东北的父老乡亲们确实对新政没什么意见。
但那是因为他们都过惯了苦日子,如今的所谓“战时状态”对他们来说连忆苦思甜都算不上,纯纯的没有感觉。
但是在富庶肥沃的河北,老百姓怎么可能会没有意见呢……
“大家伙都在私底下埋怨,怎么陛下现在才开始用心收紧内政,咱早就该全力备战了。”裴行俭道。
李明一拍手:
“我就知道——
“你说什么?”
裴行俭眨着无辜的大眼睛:
“这帮河北蛮子田舍郎……不是,河北的百姓一致认为,陛下心系民生固然很好,但是在特殊时期也应该有特殊的办法。”
李明嘴角一抽:“你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裴行俭道:
“这帮虎狼之民觉得如今的战时政策还不够劲,还可以再用力一点。”
李明不知该说什么。
看来,老房和长孙无忌确实是如实汇报,没有说谎?
“咳咳。”
李明干咳一声,自然而然地切换了话题:
“人的问题你解决得很好。
“那物的问题呢?”
小裴慢慢抬起头,明显比刚才更有底气:
“请陛下过目!”
…………
两人来到了真定县的军粮仓库——
说是仓库,其实更像是一个大型物流集散中心,集仓储、运输于一体。
裴行俭专门在县城外的空地上规划出了这一大片“园区”,专门作为前线补给物资供应的中转基地。
宝贵的粮草、兵甲、医药等后勤资源井然有序,都完好地保存在鳞次栉比的巨型仓库之中。
比前线在空地上搭个棚的简陋仓储,可要稳妥多了。
“嗯,做得很不错。”李明真心夸赞道。
到底是做过仓曹参军的知识分子,当起快递站长来有模有样的。
“陛下圣旨,不敢不全心办理。”裴行俭恭敬中又带着点小自豪。
李明转过身,面对如山堆积的海量物资,就像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
“这就是我们打下整个天下的依仗啊。”
根据对李世民多年行军打仗风格的总结,李靖得出了打boss的最佳攻略,那就是——
屯屯鼠战略。
老李喜欢断粮道是吧?
那如果我把前方都堆满了粮食,以至于可以单机相当一段时间而不需要粮道的运输,阁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你知道唐军正在干扰我军在山西前线的粮道吗?”李明问。
裴行俭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我们藏在山中的主要线路,都早说了不同程度的遮断,运输队遭受了相当的伤亡损失,甚至有民夫拒绝上山……
“该说,不愧是天策上将吗?”
李明和李靖的后勤线路安排,不可谓不周全。
他们深谙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同时规划了好几条运输链路,遍布山间谷地。
不但隐蔽,数量还多,对前线进行饱和式后勤。
没想到,这复杂的后勤网络,居然几乎同时遭到了唐军的伏击……
尽管古今中外的将军都知道断粮道的重要性,但是在李世民面前都是弟弟。
“虽然李卫公在前线囤积了大量的物资,但是如果没有外部补给,终究是坐吃山空,迟早会弹尽粮绝。
“更何况,不知道唐军会不会派出细作,使出火烧粮仓的下作手段……”
裴行俭的神情十分忧虑。
“陛下,应该如何是好?这里囤积的后勤物资再多,也得能运到前线去啊!”
李明静静地听着这位文武全才的谏言,不急不忙道:
“我来恒州,就是为了这件事的。你把耳朵靠过来。”
裴行俭凑了过去:
“请陛下明示。”
“由你负责,把这里囤积的物资,还有你训练好的人,全部往南运。”
(本章完)
与此同时,太行山之东,主战场的隔壁。
大明恒州,真定县。
阳光明媚,天朗气清,正是建设大明特色封建主义的大好时间。
如今的大明已经全面转入战时经济,“哐哐哐”挖地挖矿盖房子等修理地球的噪音小了很多。
相对的,铁匠铺的大锤和农田里的锄头都快抡冒烟了,为前线提供丰沛的兵甲、粮草等后勤物资援助。
除了物力,支援前线的还有人力。
“杀!杀!”
校场上,新兵正在教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训练。
这些河北的大好青年日夜磨炼杀敌技巧,就是为了给李明陛下的统一大业做贡献。
才不是为了找机会暴打关中佬呢。
“头儿,我们什么时候去暴打关中佬啊?”
训练的间隙,几个士兵围住教官问。
“是啊是啊,我们都在这儿训练了快大半年了。”
“我是在中原大战之前就入伍的,到现在连个关中佬的影子都没看到。”
“前线都快打烂桃子了,等得我们好心焦啊~”
“上头是不是把我们忘了啊?”
面对求战心切的河北青年们,教官一人一个,给他们逐一发送大逼斗,呵斥道:
“就你们这熊样,挽弓无力枪术不精,队形松散反应迟钝,没一个动作像样的,就你还想和唐军精锐同台较量吗?活腻歪了可以去松漠挖矿。”
自从来了河北,这位教官的脾气就很大。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裴行俭。
是的没错,就是那位在长安报社替“小记者们”捉刀、后来因为疑似细作被逼到辽东的那位苦命主编。
他到平州时,刚好碰上苏定方远征新罗。
李明就亲自把这位老伙伴安排给了资深片儿警老苏,作为仓曹参军主管军队仓储。
结果没想到,裴行俭居然被老苏发掘了军事才能,被迫投笔从戎,从文秘摇身一变成了武官,编入“预备役”负责起了河北新兵的训练工作。
“我可是明经中举的文士啊,怎么成了粗鄙武夫,还得整天和河北村夫混迹……”
裴行俭越想越委屈,在工作中就难免把怨气发泄到新来的大头兵头上。
但是没想到,或许他确实有领兵的才能吧,新兵们还真的挺服他。
即使被当头泼了盆冷水,河北汉子们也仍然不肯死心,继续缠着小裴。
他们不怕上前线,恰恰相反,他们只怕自己参了个假军。
大明军队中,上级对下级一般是不进行隐瞒的,基层士兵也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前方战报。
而且不是那种经过粉饰的“大本营”战报,实际战线该是什么样,战报里写的就是什么样。
这是李明陛下的意旨,根据陛下的意思,让士兵实时了解到战争的真实动态,可以让他们更有参与感。
结果就是太有参与感了。
当在后方训练的河北新兵得知,前方战事并不是赢赢赢,而是陷入了焦灼的拉锯战时。
心里那个急啊,怎么还不能上阵杀敌呢!
要不是在这军营里有饭吃有钱拿,他们还以为自己被骗到什么古怪的园区,等着噶腰子了呢。
“头儿,他们说的没错啊。”
聚过来的河北健儿越来越多,围着裴行俭再三央求道:
“死了算我们自己的,求求您让我们上前线,去好好教训教训那帮关中佬吧!”
“是啊,那些蛮子混血暴发户那嘴脸,欺我们太甚了!”
“我的太爷爷就是被鲜卑人杀害的。”
“他们在河北收税都比别的地方收得多啊~”
面对山东河北健儿们愈发高涨的报国热情,裴行俭摁不下去,只能使出杀手锏:
“你们踏马的这么有力气,说明训练得还不够狠,先给我上山拉练个五十里再说话!”
在一片哀嚎声中,闹腾的场面终于安静了下来。
因为闹腾的家伙都被一脚踢进深山加练去了。
裴行俭忍不住叹了口气。
心累。
没想到最让他们感到疲惫的不是怎么抓壮丁,而是怎么拦住冲动的壮丁、别让他们白白送死。
虽然大明转入了战时状态,但是战时和战时亦有不同。
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明军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上战场。
去了战场也不是直接冲上第一线,而是先从二线的后勤、支援等辅助任务做起,再逐步替换老部队里轮换下去的老兵,以老带新。
总之一句话,大明男儿不是去当填线宝宝的,要尽可能减少新兵伤亡。
结果就是,开战以后征召的新兵——主要是河北山东籍贯的志愿兵——还没有大规模上战场。
顶在山西前线的主力,仍然以李明从辽东和东北带过来的老部队为主。
“李卫公不愧是军神啊,带着这点部队能和强唐对阵这么久还不落下风……
“等等,我在琢磨什么呢?我是文人,是文人!”
裴行俭赶忙给自己一个耳光清醒清醒。
奶奶的,在军队待久了如入鲍鱼之肆,思维方式都开始和那帮大老粗们趋同了……
这时,他又看见有更多新兵聚成一堆,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好像在听谁演讲。
“奶奶的,怎么这帮家伙一到休息时间就这么不让人省心……
“不不不,小生乃温文儒雅之士,怎么可以口出詈语呢?”
裴教官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怒气冲冲地扒开最外层的士兵。
“叫你们休息不是让你们开会!”
然而让他吃惊的是,士兵只是往旁边让了让,仍然全神贯注地听着中间那人的讲话,好像完全没有看见自己的上司似的。
好你个河北田舍郎……裴行俭的火气噌地就上来了,怒不可遏地大吼:
“你们是听他讲还是听我讲?!”
这一喊果然有奇效,前面的人扭头看了看他。
然后,给自己的教官默默地让开一条路。
裴行俭看见,在人群的中央,确实有一人站在柳条箱上,正在激情演讲。
待看清那个不速之客的面貌,小裴的嘴角几乎抽筋了。
“你们知道对面大唐一斗米多少钱吗?五十贯铜钱!
“这些钱甚至比它能买的米还要重!
“大河对岸的同胞们苦不堪言,在山西战线的士兵,他们的姐妹要卖身来换饭吃,老农种出来的米自己也吃不到!
“诸君,我们要奋斗!只有解放全天下,才能最后解放我们自己!”
一番演讲的煽动性极强,果然让在场的新兵们一个个心潮澎湃,想要奋斗了,一个个都振臂高呼。
“誓死追随陛下!”
裴行俭只想把头埋进土里。
战士们的积极性已经很爆棚了,千万不要再勾引他们了……
…………
“你不是让大伙儿听你讲吗?怎么让你讲却不吭声了?”
会后,李明一脸坏笑地挖苦着裴行俭,一边背着手走在前面,巡视着新兵的训练。
裴行俭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以人臣之礼,战战兢兢地全程陪同陛下巡视,支支吾吾道:
“不……不知陛下亲临前线,未亲迎圣驾,还望陛下恕……恕罪……”
他真傻,真的。
单知道陛下在兖州前线卖头拉仇恨,没想到会突访恒州……
“这不怪你,是我没有提前通知。”
李明大度地挥挥手。
“对面已经看穿了我们调虎离山的战略,我继续留在兖州也没有意义了。
“与其回平州坐办公室,不如来前线视察,整兵备战。”
这是实在话,现在大明的头等大事,莫过于打仗了。
“陛下圣明。”裴行俭说道,并不是完全出于恭维。
“这也是多亏你们勠力同心啊。”李明颇为满意地看着新兵的操练。
雄壮威武,令行禁止,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放到其他朝代,已经足以称得上是精锐了。
“只是,和天策上将的虎狼之师相比,总感觉还是差了些实战的血性。
“宝剑锋从磨砺出,仍然需要再打磨一段时日啊。”
李明语重心长地指出。
作为从辽东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初代创业者,他是亲眼见识过战争的血腥和残酷的。
裴行俭唯唯诺诺,完全没有刚才军训手下的气势了:
“陛下圣裁!”
李明靠了过来,压低声音问:
“我们最近推行的战争新政,收紧了财政,压缩了民生。底下有没有怨言?”
事实上,在战争新政发布以后,李明就一直在密切关注民间的舆论。
都穷兵黩武了,民间有反弹是肯定的,问题是反弹有多大,是否会威胁到政权的稳定性,是应该继续收紧还是适当放松……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就是要在不断的微调中,达到民生和战争的最优平衡。
如果手法粗暴,方向盘一把打到底,国家这盆“小海鲜”就得被震碎了。
只是没想到,在自己提高赋税、收紧民生,全面开启战争机器以后。
民间的反应不说波澜不惊吧,也可以说是喜迎新政了。
至少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给李明的报告是这样的。
全国人民喜迎物价上涨是吧?
他怀疑,自己的手下在报喜不报忧,在把他当冤大头耍。
所以没到一地,他必亲自询问当地民情。
而对于陛下问出的送命题,裴行俭自然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没有没有,大家都很支持。”
李明狐疑地瞥了他一眼:
“真的?”
裴行俭:“真的。”
李明:“说真话。”
裴行俭:“如果陛下硬要臣实话实说的话……军中和河北民间确实有一些怨言。”
李明右拳击打左掌:
“我就说肯定会有不满的声音。开启了战时经济,民间怎么可能毫无怨言呢?”
赋税增加和物价上涨,怎么可能没人讨厌呢。
虽然根据他的亲自探查,辽东和东北的父老乡亲们确实对新政没什么意见。
但那是因为他们都过惯了苦日子,如今的所谓“战时状态”对他们来说连忆苦思甜都算不上,纯纯的没有感觉。
但是在富庶肥沃的河北,老百姓怎么可能会没有意见呢……
“大家伙都在私底下埋怨,怎么陛下现在才开始用心收紧内政,咱早就该全力备战了。”裴行俭道。
李明一拍手:
“我就知道——
“你说什么?”
裴行俭眨着无辜的大眼睛:
“这帮河北蛮子田舍郎……不是,河北的百姓一致认为,陛下心系民生固然很好,但是在特殊时期也应该有特殊的办法。”
李明嘴角一抽:“你不妨把话说得更明白些。”
裴行俭道:
“这帮虎狼之民觉得如今的战时政策还不够劲,还可以再用力一点。”
李明不知该说什么。
看来,老房和长孙无忌确实是如实汇报,没有说谎?
“咳咳。”
李明干咳一声,自然而然地切换了话题:
“人的问题你解决得很好。
“那物的问题呢?”
小裴慢慢抬起头,明显比刚才更有底气:
“请陛下过目!”
…………
两人来到了真定县的军粮仓库——
说是仓库,其实更像是一个大型物流集散中心,集仓储、运输于一体。
裴行俭专门在县城外的空地上规划出了这一大片“园区”,专门作为前线补给物资供应的中转基地。
宝贵的粮草、兵甲、医药等后勤资源井然有序,都完好地保存在鳞次栉比的巨型仓库之中。
比前线在空地上搭个棚的简陋仓储,可要稳妥多了。
“嗯,做得很不错。”李明真心夸赞道。
到底是做过仓曹参军的知识分子,当起快递站长来有模有样的。
“陛下圣旨,不敢不全心办理。”裴行俭恭敬中又带着点小自豪。
李明转过身,面对如山堆积的海量物资,就像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
“这就是我们打下整个天下的依仗啊。”
根据对李世民多年行军打仗风格的总结,李靖得出了打boss的最佳攻略,那就是——
屯屯鼠战略。
老李喜欢断粮道是吧?
那如果我把前方都堆满了粮食,以至于可以单机相当一段时间而不需要粮道的运输,阁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你知道唐军正在干扰我军在山西前线的粮道吗?”李明问。
裴行俭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我们藏在山中的主要线路,都早说了不同程度的遮断,运输队遭受了相当的伤亡损失,甚至有民夫拒绝上山……
“该说,不愧是天策上将吗?”
李明和李靖的后勤线路安排,不可谓不周全。
他们深谙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同时规划了好几条运输链路,遍布山间谷地。
不但隐蔽,数量还多,对前线进行饱和式后勤。
没想到,这复杂的后勤网络,居然几乎同时遭到了唐军的伏击……
尽管古今中外的将军都知道断粮道的重要性,但是在李世民面前都是弟弟。
“虽然李卫公在前线囤积了大量的物资,但是如果没有外部补给,终究是坐吃山空,迟早会弹尽粮绝。
“更何况,不知道唐军会不会派出细作,使出火烧粮仓的下作手段……”
裴行俭的神情十分忧虑。
“陛下,应该如何是好?这里囤积的后勤物资再多,也得能运到前线去啊!”
李明静静地听着这位文武全才的谏言,不急不忙道:
“我来恒州,就是为了这件事的。你把耳朵靠过来。”
裴行俭凑了过去:
“请陛下明示。”
“由你负责,把这里囤积的物资,还有你训练好的人,全部往南运。”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