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槽?”
“卧槽!”
薛仁贵和触电了似的,本能地向后一跃。
对方的反应稍稍慢了半拍,便要扯起嗓子喊:
“有敌……”
下半个字还没说出口,老哥整个人虎躯一震,软绵绵地瘫了下去,后脑勺肿了一个大包。
在他的背后,站着几位明军斥候。
“将军!无恙否?”斥候把手里的木棒子一扔,担忧地问。
精锐到底是精锐,老大滚下山后,他们立即下坡跟上,这才勉强来得及支援。
要是让地上躺平的这货发出了警报,这支侦查小队就别想逃出重围了。
“无事,无事……”薛仁贵短暂平复了一下心绪,立刻吩咐道:
“即刻回营,通知主帅!”
“遵令!”斥候嘴里应和着,从包袱里掏出一把剔骨尖刀。
“你要干什么?”薛仁贵纳闷地问。
“封口。”
斥候说着便弯下腰,准备替那位在地上躺尸、不省人事的唐军抹脖子。
这不是明军斥候残暴,而是古今中外侦察兵战术的基操了。
时间紧、任务重、又不能被发现,没有工夫收俘虏,都是直接抹脖子了事的。
“等等。”薛仁贵想了一想,道:
“还是把这家伙绑在树上吧。”
老哥怪热心的,就这么送他去轮回,于心不忍。
斥候互视一眼,没有多说什么,麻利地把这个幸运的倒霉蛋给绑了起来。
“走!”
一行人飞奔回营。
一路上,薛仁贵的小心脏扑扑直跳。
当时他还没什么感觉,越往后越觉得后怕。
卧槽,卧槽,卧槽!
唐军居然真的设伏了!
而且还是在朔州城下,行军的最后一程,大伙儿最疲惫、警惕心最放松的时候!
而且看那位老哥胡子拉碴的样子,他们在此埋伏的时间还不短,至少在五天以上!
真是狡猾狡猾滴!见鬼,朔州不是我大明的势力范围吗!
李世民陛下真是神了!
唐军从并州出发,还能比明军提前抵达朔州,不但行军速度变态,决策时间更是短得变态!
能发现晋阳方向是佯攻并不难,可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就很难了。
判断出明军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以进为退,而且是退往朔州,更是难上加难!
要不是李靖和侯君集两位大仙,在这一路上整出了这么多幺蛾子。
明军如果按照正常行军速度和戒备程度,十有八九是刚好落入唐军圈套的!
在补给不足、又无防备的状态下,遭到敌军主力的全力无耻偷袭,这个损失……
“不敢想,不敢想……”薛仁贵惊出了一身冷汗。
天助大明,真是运气够好啊!
居然误打误撞,逃过了唐军的阴谋……
“不,不是这样的。说不定两位高人真的识破了唐军的阴谋诡计,提前做了准备呢?
“是我太年轻了……”
小薛觉得自己图样了,误会了两位领导。
李卫公并不是衰朽昏聩的权力狂魔,侯君集也并不是官僚恶臭的甩锅狂魔。
两人都是高瞻远瞩的大明栋梁啊!
一想到自己童年的偶像仍然是一尘不染的白月光,他紧绷的心情稍稍松缓了一些。
…………
“黑夫!黑夫!”
唐军埋伏的阵位中,几名士兵正在寻找失踪的伙伴。
“那家伙跑哪儿去了?解个手怎么现在还不回来?老子把他的屁股踢烂!”伍长十分焦急。
大敌当前,突然手下有士兵失踪,这事绝对细思极恐。
“他不会被老虎……不是,大虫吃了吧?”老兵漫不经心地猜测。
“哪有老虎吃人没一点动静的?!”
伍长一急,都顾不上避讳本朝老祖“李虎”的大名了。
“怕不是明军的斥候摸上来,把他抹了脖子了!”
此话一出,战士们的血顿时凉了半截。
毕竟那么大个明军部队已经到伏击圈门口了,却突然诡异地停了下来。
该不会真的……
“这事情太大了,必须立刻汇报给上面!”
伍长觉得自己承担了这个段位不该承担的压力。
“安静点!你们在吵嚷什么呢!”校尉低声怒斥。
他刚来做第n次“最后的”战前巡检,就碰到这几个老哥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而对伍长来说,一个校尉已经算是够“上面”了。
“校尉……”
他正要将有士兵失踪、疑似被明军斥候偷偷摸掉的情况报告给他。
如果薛仁贵当时真把那个叫“黑夫”的热心唐军老哥给抹了脖子,那他们的行踪就会被早一步发现。
然而因缘巧合的是,薛仁贵留了活口。
而那个活口恰在这个时候醒来,口齿不清地发出“呜呜”声。
“什么声音?”
警觉度拉满的校尉打断了伍长的汇报。
伍长也竖起耳朵听了听,眉毛一动。
“好像是黑夫的声音?”
“黑夫?”
“就是我正准备向您说的那个……哎,先过去看看吧!”
几人循着声音下了山,又花了不少时间一顿好找,终于找到了被五花大绑、神志不清的黑夫老哥。
“你怎么了?!”伍长大惊,一边给他解绑。
黑夫还在那儿傻不愣登的,意识还很模糊。
“我不道啊,尿尿的时候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天将,说我是个好人,然后醒来就这样了……”
接着便是什么托塔李天王下凡降世之类,让人半懂不懂的胡话。
看来是问不出什么名堂了。
校尉听得直呲牙:
“先向上面汇报吧,我们大概被他们的暗哨发现了。”
…………
唐军最前线遇到了些小混乱,耽搁了些许时间。
而薛仁贵一行,就是抓着这转瞬即逝的窗口,连滚带爬地翻下了山崖,抄小道熟练地绕开唐军的弓弩射程,纵马向本部狂奔。
他带去了至关重要的情报——
前方有唐军伏兵!
而在唐军瞭望的视角中,他们只看见几匹快马不知从哪个山沟里窜了出来,直奔明军阵营。
那些快马的跑位非常风骚,让他们的弓弩无法瞄准,只能目送对方进了本阵。
然后,一直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明军,突然和打了鸡血一样,迅速行动起来。
只是他们行动的方向不是往前,而是往后。
阵型也发生了变化,从朴实无华的一字长蛇行军阵,变成了主力居中、各厢军分列中军六个方向的大型圆形阵列。
程知节立在半山腰,眼睁睁看着到嘴的鸭子突然变出了这套行云流水的阵型,脸都黑了。
“这是什么意思?”他低沉地自言自语。
一旁的副将立即为领导解答:
“回将军,这是李靖标志性的六花阵,说明对方准备接敌。
“六花阵有五种基础阵型,圆阵属于撤退阵法。”
程知节缓缓转过头,双眼血红,面无表情地重复了一遍:
“你给我翻译翻译,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呃……”副将莫名感到脖子发凉,硬着头皮道:
“大概是‘前方有敌人,我军且战且退’的意思吧……”
“你再踏马的翻译翻译,什么叫踏马的‘且战且退’?”老程目眦欲裂。
副将都快哭了,这才意识到领导的真实意思:
“这说明……明军已经发现我们了……”
“人家在等摆好阵型,你踏马的傻愣着在等什么?!”
程知节整个人仿佛都在冒火。
“快踏马的杀出去啊!”
不是将军,擅自出兵是您能拍板的吗,不需要请示李世绩大总管吗……副将的话刚到嘴边,又被他咽了下去。
在化身修罗的瓦岗山匪面前,他还是很有求生欲的。
…………
“这是……到底是被他们发现了!”
山巅之上,李世绩同样全程目睹了程知节的所见,而且看得还比他更清楚。
一开始明军这么龟龟缩缩,他就怀疑是不是走漏了风声。
现在对方突然变阵,那就更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敌方提前发现了我军,伏击失败!
“可是伏击失败了,不代表我军败了!”
李世绩也是满眼血红,活像一个一把梭哈的赌徒。
也确实到了该赌国运的时候了。
大唐整个国家的国力已经透支到了极限,已经撑不了多少时候了。
翻盘的唯一机会,就是一举歼灭明军主力,让疲弊的国家喘一口气!
现在明军主力已经送上门了,岂有放跑之理?
不打埋伏,就算正面较量,唐军也不是不能赢!
“全军听令……”
李世绩刚扯起嗓子下令,传令慌张来报:
“大总管,程知节部不听命令,擅自出击了!”
擅自……李世绩嘴角一抽。
军队里不听命令擅动确是大忌,非常挑战主帅的底线。
可是老程这应对没毛病。
失去了伏击的先手优势,仗难道就不打了?
李世绩没有片刻迟疑,当即下令:
“擂鼓,竖战旗,全军出击!”
…………
唐军立刻以战斗队形冲下山,几乎没有片刻耽搁。
他们本来就是做好了战斗姿态,随时可以开干的。
现在无非是还得向南边多跑个把里地,“迎接”一下远方的“来客”而已。
而明军自不必说,本来就是这么一路戒备过来的。
在得到斥候的预警以后,更是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
大明、大唐,两个地球绝对强权,终于在今天,在朔州城下,展开了真正意义的正面对决——
两国的主力部队,在没有任何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尽情发挥自己所有的技战术能力,堂堂正正地一决胜负!
其实双方的指挥层,不论是大唐的李世民、李世绩,还是大明的李明、李靖,谁都不想争这个“堂堂正正”的名号。
兵者诡道也,为了能让自己的部队在开战时占据哪怕“一丢丢”优势,两边的主帅绞尽脑汁。
各种精妙的、绝妙的、乃至下作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
然而,在台面下的一番激烈的攻防战之后,结果也看到了,双方势均力敌。
策略计谋统统失效,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
那就只能比拼军队的硬实力了。
双方的军阵如同洪水一般,在最优秀的将军的指挥下,根据地形、敌情,丝滑地变换着最合适的阵型,凶猛地向对方冲击着。
如同火星撞地球,酝酿许久的主力正面对决,开始了。
不论明军还是唐军,都是这个时代地表上的最强战力,与四方蛮夷相比断档似的存在。
两军同源同种,装备相似,基本战术相近。
注定了这场战斗将会非常残酷。
一时间,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两头憋了一整个冬天的凶残饿虎,将满腹愤怒毫无保留地向对方倾泻。
…………
“李明陛下也不过如此,心太善了,成不了大事。
“当初要是听我的,早早的就转入战时体制,把全国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战场,这仗会打得像现在这样憋屈?!”
平州,某处热闹的路边酒馆里。
喝多了的懂哥们又开始了男人们第二喜欢的“没有人比我更懂治国理政”环节。
反正李明陛下已经打喷嚏打习惯了,也无所谓几个酒鬼在他背后说坏话。
“陛下体恤民情,到你这儿倒成了罪过了?”
懂哥的言论遭到了其他懂哥的围剿。
“是啊没错,你现在站着说话不腰疼,等到税真收到你头上了你又不愿意。”
“谁说我不愿意了?谁说我不愿意了?”一开始的那位懂哥还不服输。
“现在不就是战时吗?不已经加税了吗?我没什么感觉啊!
“不但没感觉,我还觉得力度不够大,还想给官府再捐点经费呢!”
这番逆天到疑似反串的言论,却让大家没法反驳。
确实,虽然官府成天“战时经济”、“勒紧裤腰带”、“苦难行军”地宣传着,但雷声大雨点小,老百姓相当无感。
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歌照唱舞照跳。
大家伙还能在酒店喝酒吹牛,就是一大例证。
谁家战争状态不节省粮食,酒敞开了喝的?大家都是以前过惯了苦日子的,差不多得了。
前线都吃紧了,后方还这么紧吃,吃得老百姓都不好意思了。
为什么不能再勒紧点裤腰带,多支援将士们一点呢?
就算李明陛下最脑残的粉丝,心里也不禁有这样的疑问。
陛下善过头了吧……
“呵,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争状态么?”
诸位懂哥的身后,传来一个沧桑低沉的声音。
大家的目光向声源望去。
说话的是个中年水手,满脸褶子,一看就饱经风霜,给他的话又增添了几分说服力。
“对面的大唐不就是吗?海量的物资都花在了打仗上,老百姓都不够吃的了,所谓‘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说得煞有介事,让人不得不信了。
“反观我们这边呢?毫无斗志,简直是松懈!
“别说官府还允许你们浪费粮食聚众饮酒了,官府自己更浪费,各个港口工场在战前建造的船,现在非但没有停工,还在紧锣密鼓地大建呢!
“仗都打到这时候了,还花这么大力气造船干什么?主战场在山区,造大船干什么?”
这水手大约是喝多了,滔滔不绝地抱怨起来。
旁边的懂哥们不敢插话,对水手的吹牛洗耳恭听。
他们明白了,这位老哥才是真的懂。
当酒肆的气氛达到了顶点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
酒肆的角落里,两位妇人悄然起身,在桌上拍上一张大钱,便静静地离开了。
(本章完)
“卧槽!”
薛仁贵和触电了似的,本能地向后一跃。
对方的反应稍稍慢了半拍,便要扯起嗓子喊:
“有敌……”
下半个字还没说出口,老哥整个人虎躯一震,软绵绵地瘫了下去,后脑勺肿了一个大包。
在他的背后,站着几位明军斥候。
“将军!无恙否?”斥候把手里的木棒子一扔,担忧地问。
精锐到底是精锐,老大滚下山后,他们立即下坡跟上,这才勉强来得及支援。
要是让地上躺平的这货发出了警报,这支侦查小队就别想逃出重围了。
“无事,无事……”薛仁贵短暂平复了一下心绪,立刻吩咐道:
“即刻回营,通知主帅!”
“遵令!”斥候嘴里应和着,从包袱里掏出一把剔骨尖刀。
“你要干什么?”薛仁贵纳闷地问。
“封口。”
斥候说着便弯下腰,准备替那位在地上躺尸、不省人事的唐军抹脖子。
这不是明军斥候残暴,而是古今中外侦察兵战术的基操了。
时间紧、任务重、又不能被发现,没有工夫收俘虏,都是直接抹脖子了事的。
“等等。”薛仁贵想了一想,道:
“还是把这家伙绑在树上吧。”
老哥怪热心的,就这么送他去轮回,于心不忍。
斥候互视一眼,没有多说什么,麻利地把这个幸运的倒霉蛋给绑了起来。
“走!”
一行人飞奔回营。
一路上,薛仁贵的小心脏扑扑直跳。
当时他还没什么感觉,越往后越觉得后怕。
卧槽,卧槽,卧槽!
唐军居然真的设伏了!
而且还是在朔州城下,行军的最后一程,大伙儿最疲惫、警惕心最放松的时候!
而且看那位老哥胡子拉碴的样子,他们在此埋伏的时间还不短,至少在五天以上!
真是狡猾狡猾滴!见鬼,朔州不是我大明的势力范围吗!
李世民陛下真是神了!
唐军从并州出发,还能比明军提前抵达朔州,不但行军速度变态,决策时间更是短得变态!
能发现晋阳方向是佯攻并不难,可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就很难了。
判断出明军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以进为退,而且是退往朔州,更是难上加难!
要不是李靖和侯君集两位大仙,在这一路上整出了这么多幺蛾子。
明军如果按照正常行军速度和戒备程度,十有八九是刚好落入唐军圈套的!
在补给不足、又无防备的状态下,遭到敌军主力的全力无耻偷袭,这个损失……
“不敢想,不敢想……”薛仁贵惊出了一身冷汗。
天助大明,真是运气够好啊!
居然误打误撞,逃过了唐军的阴谋……
“不,不是这样的。说不定两位高人真的识破了唐军的阴谋诡计,提前做了准备呢?
“是我太年轻了……”
小薛觉得自己图样了,误会了两位领导。
李卫公并不是衰朽昏聩的权力狂魔,侯君集也并不是官僚恶臭的甩锅狂魔。
两人都是高瞻远瞩的大明栋梁啊!
一想到自己童年的偶像仍然是一尘不染的白月光,他紧绷的心情稍稍松缓了一些。
…………
“黑夫!黑夫!”
唐军埋伏的阵位中,几名士兵正在寻找失踪的伙伴。
“那家伙跑哪儿去了?解个手怎么现在还不回来?老子把他的屁股踢烂!”伍长十分焦急。
大敌当前,突然手下有士兵失踪,这事绝对细思极恐。
“他不会被老虎……不是,大虫吃了吧?”老兵漫不经心地猜测。
“哪有老虎吃人没一点动静的?!”
伍长一急,都顾不上避讳本朝老祖“李虎”的大名了。
“怕不是明军的斥候摸上来,把他抹了脖子了!”
此话一出,战士们的血顿时凉了半截。
毕竟那么大个明军部队已经到伏击圈门口了,却突然诡异地停了下来。
该不会真的……
“这事情太大了,必须立刻汇报给上面!”
伍长觉得自己承担了这个段位不该承担的压力。
“安静点!你们在吵嚷什么呢!”校尉低声怒斥。
他刚来做第n次“最后的”战前巡检,就碰到这几个老哥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而对伍长来说,一个校尉已经算是够“上面”了。
“校尉……”
他正要将有士兵失踪、疑似被明军斥候偷偷摸掉的情况报告给他。
如果薛仁贵当时真把那个叫“黑夫”的热心唐军老哥给抹了脖子,那他们的行踪就会被早一步发现。
然而因缘巧合的是,薛仁贵留了活口。
而那个活口恰在这个时候醒来,口齿不清地发出“呜呜”声。
“什么声音?”
警觉度拉满的校尉打断了伍长的汇报。
伍长也竖起耳朵听了听,眉毛一动。
“好像是黑夫的声音?”
“黑夫?”
“就是我正准备向您说的那个……哎,先过去看看吧!”
几人循着声音下了山,又花了不少时间一顿好找,终于找到了被五花大绑、神志不清的黑夫老哥。
“你怎么了?!”伍长大惊,一边给他解绑。
黑夫还在那儿傻不愣登的,意识还很模糊。
“我不道啊,尿尿的时候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天将,说我是个好人,然后醒来就这样了……”
接着便是什么托塔李天王下凡降世之类,让人半懂不懂的胡话。
看来是问不出什么名堂了。
校尉听得直呲牙:
“先向上面汇报吧,我们大概被他们的暗哨发现了。”
…………
唐军最前线遇到了些小混乱,耽搁了些许时间。
而薛仁贵一行,就是抓着这转瞬即逝的窗口,连滚带爬地翻下了山崖,抄小道熟练地绕开唐军的弓弩射程,纵马向本部狂奔。
他带去了至关重要的情报——
前方有唐军伏兵!
而在唐军瞭望的视角中,他们只看见几匹快马不知从哪个山沟里窜了出来,直奔明军阵营。
那些快马的跑位非常风骚,让他们的弓弩无法瞄准,只能目送对方进了本阵。
然后,一直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明军,突然和打了鸡血一样,迅速行动起来。
只是他们行动的方向不是往前,而是往后。
阵型也发生了变化,从朴实无华的一字长蛇行军阵,变成了主力居中、各厢军分列中军六个方向的大型圆形阵列。
程知节立在半山腰,眼睁睁看着到嘴的鸭子突然变出了这套行云流水的阵型,脸都黑了。
“这是什么意思?”他低沉地自言自语。
一旁的副将立即为领导解答:
“回将军,这是李靖标志性的六花阵,说明对方准备接敌。
“六花阵有五种基础阵型,圆阵属于撤退阵法。”
程知节缓缓转过头,双眼血红,面无表情地重复了一遍:
“你给我翻译翻译,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呃……”副将莫名感到脖子发凉,硬着头皮道:
“大概是‘前方有敌人,我军且战且退’的意思吧……”
“你再踏马的翻译翻译,什么叫踏马的‘且战且退’?”老程目眦欲裂。
副将都快哭了,这才意识到领导的真实意思:
“这说明……明军已经发现我们了……”
“人家在等摆好阵型,你踏马的傻愣着在等什么?!”
程知节整个人仿佛都在冒火。
“快踏马的杀出去啊!”
不是将军,擅自出兵是您能拍板的吗,不需要请示李世绩大总管吗……副将的话刚到嘴边,又被他咽了下去。
在化身修罗的瓦岗山匪面前,他还是很有求生欲的。
…………
“这是……到底是被他们发现了!”
山巅之上,李世绩同样全程目睹了程知节的所见,而且看得还比他更清楚。
一开始明军这么龟龟缩缩,他就怀疑是不是走漏了风声。
现在对方突然变阵,那就更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敌方提前发现了我军,伏击失败!
“可是伏击失败了,不代表我军败了!”
李世绩也是满眼血红,活像一个一把梭哈的赌徒。
也确实到了该赌国运的时候了。
大唐整个国家的国力已经透支到了极限,已经撑不了多少时候了。
翻盘的唯一机会,就是一举歼灭明军主力,让疲弊的国家喘一口气!
现在明军主力已经送上门了,岂有放跑之理?
不打埋伏,就算正面较量,唐军也不是不能赢!
“全军听令……”
李世绩刚扯起嗓子下令,传令慌张来报:
“大总管,程知节部不听命令,擅自出击了!”
擅自……李世绩嘴角一抽。
军队里不听命令擅动确是大忌,非常挑战主帅的底线。
可是老程这应对没毛病。
失去了伏击的先手优势,仗难道就不打了?
李世绩没有片刻迟疑,当即下令:
“擂鼓,竖战旗,全军出击!”
…………
唐军立刻以战斗队形冲下山,几乎没有片刻耽搁。
他们本来就是做好了战斗姿态,随时可以开干的。
现在无非是还得向南边多跑个把里地,“迎接”一下远方的“来客”而已。
而明军自不必说,本来就是这么一路戒备过来的。
在得到斥候的预警以后,更是完全做好了战斗准备。
大明、大唐,两个地球绝对强权,终于在今天,在朔州城下,展开了真正意义的正面对决——
两国的主力部队,在没有任何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尽情发挥自己所有的技战术能力,堂堂正正地一决胜负!
其实双方的指挥层,不论是大唐的李世民、李世绩,还是大明的李明、李靖,谁都不想争这个“堂堂正正”的名号。
兵者诡道也,为了能让自己的部队在开战时占据哪怕“一丢丢”优势,两边的主帅绞尽脑汁。
各种精妙的、绝妙的、乃至下作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
然而,在台面下的一番激烈的攻防战之后,结果也看到了,双方势均力敌。
策略计谋统统失效,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
那就只能比拼军队的硬实力了。
双方的军阵如同洪水一般,在最优秀的将军的指挥下,根据地形、敌情,丝滑地变换着最合适的阵型,凶猛地向对方冲击着。
如同火星撞地球,酝酿许久的主力正面对决,开始了。
不论明军还是唐军,都是这个时代地表上的最强战力,与四方蛮夷相比断档似的存在。
两军同源同种,装备相似,基本战术相近。
注定了这场战斗将会非常残酷。
一时间,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两头憋了一整个冬天的凶残饿虎,将满腹愤怒毫无保留地向对方倾泻。
…………
“李明陛下也不过如此,心太善了,成不了大事。
“当初要是听我的,早早的就转入战时体制,把全国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战场,这仗会打得像现在这样憋屈?!”
平州,某处热闹的路边酒馆里。
喝多了的懂哥们又开始了男人们第二喜欢的“没有人比我更懂治国理政”环节。
反正李明陛下已经打喷嚏打习惯了,也无所谓几个酒鬼在他背后说坏话。
“陛下体恤民情,到你这儿倒成了罪过了?”
懂哥的言论遭到了其他懂哥的围剿。
“是啊没错,你现在站着说话不腰疼,等到税真收到你头上了你又不愿意。”
“谁说我不愿意了?谁说我不愿意了?”一开始的那位懂哥还不服输。
“现在不就是战时吗?不已经加税了吗?我没什么感觉啊!
“不但没感觉,我还觉得力度不够大,还想给官府再捐点经费呢!”
这番逆天到疑似反串的言论,却让大家没法反驳。
确实,虽然官府成天“战时经济”、“勒紧裤腰带”、“苦难行军”地宣传着,但雷声大雨点小,老百姓相当无感。
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歌照唱舞照跳。
大家伙还能在酒店喝酒吹牛,就是一大例证。
谁家战争状态不节省粮食,酒敞开了喝的?大家都是以前过惯了苦日子的,差不多得了。
前线都吃紧了,后方还这么紧吃,吃得老百姓都不好意思了。
为什么不能再勒紧点裤腰带,多支援将士们一点呢?
就算李明陛下最脑残的粉丝,心里也不禁有这样的疑问。
陛下善过头了吧……
“呵,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争状态么?”
诸位懂哥的身后,传来一个沧桑低沉的声音。
大家的目光向声源望去。
说话的是个中年水手,满脸褶子,一看就饱经风霜,给他的话又增添了几分说服力。
“对面的大唐不就是吗?海量的物资都花在了打仗上,老百姓都不够吃的了,所谓‘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说得煞有介事,让人不得不信了。
“反观我们这边呢?毫无斗志,简直是松懈!
“别说官府还允许你们浪费粮食聚众饮酒了,官府自己更浪费,各个港口工场在战前建造的船,现在非但没有停工,还在紧锣密鼓地大建呢!
“仗都打到这时候了,还花这么大力气造船干什么?主战场在山区,造大船干什么?”
这水手大约是喝多了,滔滔不绝地抱怨起来。
旁边的懂哥们不敢插话,对水手的吹牛洗耳恭听。
他们明白了,这位老哥才是真的懂。
当酒肆的气氛达到了顶点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
酒肆的角落里,两位妇人悄然起身,在桌上拍上一张大钱,便静静地离开了。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