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则布告的时候,一名唐军校尉感到脑壳疼。
不是哥们,我们虽然是来搞敌后破坏的,可是蒲州也太靠后了吧?
校尉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他手下有一百名潜伏的唐军战士,人数不多不少,需要独立做出下一步的行动规划。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得要考虑到行动的方方面面。
远离前线战场,意味着他们得到的情报价值将大大降低。
后方能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无非是每天向前线输送多少物资而已,走的还是水路,唐军根本拦截不到。
不仅如此,在蒲州进行敌后破坏行动,风险上升不说,成效也不高。
毕竟那儿离前线得有个几百里路程。
和友军支援互相打配合成为了不可能,而五千将士的撤离疏散也是一个问题。
更何况,蒲州的大火要烧到并州的明军军营,不知得延烧到猴年马月。
成果太不直接了,不知道晋阳城的诸位能不能撑到发挥效力的时候……
“啊?还要去蒲州扩建港口?”
一旁的唐军战士们发出阵阵哀嚎。
士兵们都是很单纯的,他们只是单纯不想再打工了,而且还是去外地打工。
和体力劳动有人代劳、只需要筹划搞事的军官不同。
大头兵们在园区里的日子,可没有过得这么优哉游哉。
因为作为民夫被“征召”过来,他们是要干活的。
不但自己的那份工分要挣,还得替脱产的军官老爷们干活,把他们的那份工也包了。
因此,哥几个来这儿才几天,这手就没有停过。
不是在园区里盖房子,就是去邻近的榆次等县城修桥铺路、筑堤打井。
作为大唐府军良家子,他们在打仗和训练任务以外,平时也就种种田、看天吃饭而已,除了农忙时节,大部分时间还是有空闲的。
哪像在缅北……不是,山西园区里的这几天,五千好汉像一台无休无止的机械似的,每天连轴转地工作?
农家子弟平生第一次经历工业化动员的暴打,累得他们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干其他事儿都没有兴致了。
包括他们的主业——搞事情。
虽然园区里的伙食还可以,让长期补给不足、只能吃小米拌西北风的唐军老哥们,也狠狠地吃了几天大明的大米。
但是他们觉得,这米可是一粒也没有白吃啊!
都是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的啊!
“昨天刚给榆次的河堤加固完毕,通往并州南其他县的道路也刚刚整修平整,本以为可以休息几天,可怎么……”
士兵们都麻了。
要不是大明给的待遇还可以,兄弟们早踏马揭竿而起,反他娘的了!
“哎你们看,布告最下面写着什么!”
识字的唐军发现了华点,大声为弟兄们念着:
“蒲州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参与者伙食加鸡腿,工分加倍!”
“哦?有工分赚,还有鸡腿吃?好耶!”
半路出家的“细作”们顿时多云转晴,弹冠相庆。
在这儿窝了几天,他们也开始接受大明特色的经济系统了。
比如劳动成果统一用工分结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再以工分兑换纸币和伙食,以纸币购买普通商品,等等。
被“工分”这双看得见的大手充分调动了劳动积极性,荣誉大明人的小日子过得飞起。
“愚不可及!还想着挣什么劳什子的‘工分’?尔等难道忘了太上皇陛下的嘱托,忘了尔等来此的任务了吗!”
校尉严厉地批判兵士们过小日子的行为,把属下训得脸一阵红一阵白。
虽然当细作要融入周围环境,但是你们也融入得太好了,都融入到对面去了!
让你们来探查情报搞破坏,你们倒好,都被“工分”这个诱饵给钓成翘嘴了!
真是的,大明难道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不就是有几个臭钱,粮食敞开了吃,时不时地给加餐加肉……
咕嘟~想到这里,校尉忍不住咽了口水。
“可是除了吃……消耗明军粮草,我们在蒲州能干些什么呢?”他的士兵一脸迷茫。
这……校尉愣了一愣。
是啊,到了敌人的大后方,有什么办法能不当米虫呢……
有了!
校尉脑海中有一道光闪过,旋即严肃地吩咐道:
“我们在蒲州,照样也能大有可为!
“蒲州乃是重要的河运港口,明军的主要后勤都在那里中转。
“尔等在蒲州港工作时,不正好可以做些破坏,从而威胁对明军前线的后勤补给么!”
军官到底是军官,脑子还是很活络的,很快就找到了在后方也能大杀四方的办法。
而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士兵们也顿时振作了起来。
是啊,大家冒死潜入敌后的目的,可不是来这儿混三菜一汤的,而是复兴大唐啊!
我等可是无敌的大唐虎狼之师啊!怎么能就此在温柔乡里堕落,被优渥的物质条件所俘获,心甘情愿地给大明当牛马呢!
“很好!”
看着手下重燃斗志,校尉欣慰地点点头。
等着吧明贼,尔等将我军当成牛马般役使的仇恨,必将十倍、百倍地还施于尔等!
…………
次日,大船靠岸。
从并州去蒲州,成本最低廉的运输方式自然是坐船。
向南转移的民夫在港口排队,依次等待登船。
而校尉所带领的那一百唐军卧底,也很自然地混迹于其中。
队伍秩序井然,很快就轮到了他们。
好好干……校尉意味深长地拍拍手下的肩膀,目送他们登船。
下一个就是他了。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顺着绳梯上船时。
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谁?!”
校尉警惕地回头。
站在他身后的,是一脸错愕的包工头。
“呃,那个……”满脸横肉的包工头被对方突如其来的杀气都给整不会了,态度都软了几分。
“这条船满了,麻烦请移步下一艘。”
为什么要说“请”……
“下一艘?”
校尉下意识地瞄了一眼腼腆的包工头,确定对方没有耍别的花样,又顺着对方的手指向河面上望去。
只见那里停着几艘一模一样的帆船,每一艘都威风凛凛,和他手下所乘坐的大帆船并无二致。
他心说硬挤一艘船不但狼狈、而且还招人怀疑,便顺从了包工头的指示,登上了下一条船。
反正目的地都是蒲州,等到了地方再与手下会合也不迟。
专业的军人,大家伙都上刀山下火海这么多年了,不至于坐个船就把队伍给坐散吧?
…………
翌日。
校尉拎着行李下了船,困惑地挠着脑袋。
“给我干哪儿来了,这还是蒲州吗?”
话说,从并州南到蒲州相隔几百里,就算是顺流而下,这也不是一天航程就能抵达的地方吧?
更糟糕的是,他的手下,他那一百个手下,一个都不在。
校尉有点慌了,逮住一个同船的民夫问:
“这里是哪儿?这里是蒲州吗?”
“什么蒲州,这里是汾州。”那老哥耸了耸肩。
汾州?汾州,州……
校尉脑子一片空白。
汾州就在并州的南边,也是明军的实际控制范围。
来汾州也能起到破坏明军的效果,问题不大。
但问题是,他的一百手下去了蒲州啊!
没了手下,他这个光杆校尉能顶什么用?
“汾州……不对啊!不是说好了去蒲州修建港口的吗!”
校尉脸色煞白地喃喃。
他身边的民夫老哥古怪地看着他。
“布告不是写清楚了吗?去蒲州‘等’州县,进行扩建港口‘等’工程项目。
“我们的任务是来汾州修路。
“反正都是干活,工分都一样地挣,去哪儿不是干?”
好一个“等”!
校尉嘴角抽搐,迷茫地向四周张望。
汾州的景色和并州的明军占领区差不多。
一样的河港,一样的园区,一样庞大的民夫队伍。
显然,大明民夫早就开始开发这地方了。
“我明白了!”
此情此景,让校尉的脑海中闪过一道光,恍然大悟。
大明征召来的百万民夫并没有全部集中在榆次县,而是以榆次为中转,逐步分散去了汾州、蒲州等其他州县!
“明军在山西控制了哪些州县?
“并州以南,有汾州、晋州、蒲州、潞州、隰州,每个州都有五个至十五个不等的县……”
这么一算下来,每个地方分到的人,其实也不多啊!
他总算明白了大明的策略。
其实也不复杂,就是摊大饼,每个州县都送一点民夫过去。
和集中优势兵力的用兵策略刚好相反。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在一个地方堆积太多人口,导致补给效率飙红。
刚好阴差阳错,把他的部队给拆散了。
首脑在北,手下在南。
这可怎么开展工作?
“被套路了啊!”
校尉长吁一声。
这儿荒郊野岭的,园区并不挨着县城,坐11路公交车南下蒲州和手下会合比较危险。
该怎么脱出困局呢?
“你去干嘛?”
包工头发现了这个鬼鬼祟祟的家伙,大喝一声。
“我……解手。”校尉心虚地回答。
“就在树丛里快点解决,我们要干活了。”
“啊?!”
校尉这才恍然意识到此番遭遇的最大危机——
缺了大头兵,就得他自己亲自撸起袖子干活挣工分了!
“我,我……”
“我什么我?”看着这货六神无主的样子,包工头无奈地叹气,交给他一把铲子。
“看你不大聪明的样子,身体倒是挺壮实的,你就去刨树根吧,至少不用动脑子。”
“砍树?让我去砍树?”校尉拿着铲子发愣。
包工头没搭理他的疑问,自顾自往下说:
“不是砍树,把树根连着树干,尽量完整地刨出来,这样树还是活的。
“看见那个山头没有?跟着你的工友,沿着山峰画一个圈,把沿线的树都给挖出来。
“然后放把火,把圈内的草木都给烧了。
“再然后,将你挖出来的树,都给移栽到县城里去。”
这一套操作,把校尉的小脑仁给干烧了。
又是栽树又是放火,你们大明人是要左脚踩右脚、螺旋上天吗?
包工头踹了校尉一脚:
“你就照做便是,跟你说你也不懂!”
便丢下蒙圈的校尉,开始吆喝其他人了。
校尉傻傻地看着手里的铲子,又看看正干得热火朝天的其他民夫。
他知道,那些低头劳作的牛马之中,必然也有其他被打散编制的大唐战士。
但是,他们之间没法相认。
毕竟他不可能挨个去问:你好,请问你是大唐细作吗?
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
接下去该怎么办?
真得干活?
…………
几日后,蒲州。
那一百唐军士兵鱼贯下船,发现和自己的领导联系不上,失散了。
群龙无首啊!
几人抽空碰头一合计。
“接下来怎么办?校尉不在,我们自主开展行动吗?放火,暗杀,还是拔钉子拧螺栓?”
“我觉得先挣工分要紧。”
“我也觉得。”
“呔!你们忘了陛下的恩情了吗!”
“可是这里晚饭加鸡腿啊。”
“……你们说得有道理,我们到了新地方,应该先缓一缓,熟悉熟悉情况。”
难道李明就不是陛下,他的恩情就不是恩情了吗!
唐军的诸位就此在蒲州安定了下来,批判性地开展劳动、食用鸡腿。
…………
类似的故事,在山西各地上演。
五千唐军“卧底”,和百万大明民夫一起,被随机分散到了山西大明实控区的各个角落。
好消息是,李世民陛下的构想实现了,他撒出去的细作真的像往大海里扬了把沙子,根本挑不出来。
坏消息是,他们真的就像一把沙子似的,被海水冲得到处都是,连大唐方面也没办法把他们组织起来。
好在唐军将士还是很敬业的,一边兢兢业业地给大明打工挣工分,还不忘抽空给大唐方面送情报。
只是这些凌凌漆都是半路出家的,情报给的毫无营养,堪称灌水。
垃圾情报源源不断地涌入晋阳府,淹没了李世民的书桌。
“修桥,铺路,开荒,种地……
“哦,总算有份新奇的情报,大明先放火烧树、再重新植树。
“呵呵,真是充实的生活啊。
“呵呵,真是卓有价值的情报啊!”
李世民气得把桌子掀了。
不是哥们,我们虽然是来搞敌后破坏的,可是蒲州也太靠后了吧?
校尉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他手下有一百名潜伏的唐军战士,人数不多不少,需要独立做出下一步的行动规划。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得要考虑到行动的方方面面。
远离前线战场,意味着他们得到的情报价值将大大降低。
后方能有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无非是每天向前线输送多少物资而已,走的还是水路,唐军根本拦截不到。
不仅如此,在蒲州进行敌后破坏行动,风险上升不说,成效也不高。
毕竟那儿离前线得有个几百里路程。
和友军支援互相打配合成为了不可能,而五千将士的撤离疏散也是一个问题。
更何况,蒲州的大火要烧到并州的明军军营,不知得延烧到猴年马月。
成果太不直接了,不知道晋阳城的诸位能不能撑到发挥效力的时候……
“啊?还要去蒲州扩建港口?”
一旁的唐军战士们发出阵阵哀嚎。
士兵们都是很单纯的,他们只是单纯不想再打工了,而且还是去外地打工。
和体力劳动有人代劳、只需要筹划搞事的军官不同。
大头兵们在园区里的日子,可没有过得这么优哉游哉。
因为作为民夫被“征召”过来,他们是要干活的。
不但自己的那份工分要挣,还得替脱产的军官老爷们干活,把他们的那份工也包了。
因此,哥几个来这儿才几天,这手就没有停过。
不是在园区里盖房子,就是去邻近的榆次等县城修桥铺路、筑堤打井。
作为大唐府军良家子,他们在打仗和训练任务以外,平时也就种种田、看天吃饭而已,除了农忙时节,大部分时间还是有空闲的。
哪像在缅北……不是,山西园区里的这几天,五千好汉像一台无休无止的机械似的,每天连轴转地工作?
农家子弟平生第一次经历工业化动员的暴打,累得他们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干其他事儿都没有兴致了。
包括他们的主业——搞事情。
虽然园区里的伙食还可以,让长期补给不足、只能吃小米拌西北风的唐军老哥们,也狠狠地吃了几天大明的大米。
但是他们觉得,这米可是一粒也没有白吃啊!
都是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的啊!
“昨天刚给榆次的河堤加固完毕,通往并州南其他县的道路也刚刚整修平整,本以为可以休息几天,可怎么……”
士兵们都麻了。
要不是大明给的待遇还可以,兄弟们早踏马揭竿而起,反他娘的了!
“哎你们看,布告最下面写着什么!”
识字的唐军发现了华点,大声为弟兄们念着:
“蒲州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参与者伙食加鸡腿,工分加倍!”
“哦?有工分赚,还有鸡腿吃?好耶!”
半路出家的“细作”们顿时多云转晴,弹冠相庆。
在这儿窝了几天,他们也开始接受大明特色的经济系统了。
比如劳动成果统一用工分结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再以工分兑换纸币和伙食,以纸币购买普通商品,等等。
被“工分”这双看得见的大手充分调动了劳动积极性,荣誉大明人的小日子过得飞起。
“愚不可及!还想着挣什么劳什子的‘工分’?尔等难道忘了太上皇陛下的嘱托,忘了尔等来此的任务了吗!”
校尉严厉地批判兵士们过小日子的行为,把属下训得脸一阵红一阵白。
虽然当细作要融入周围环境,但是你们也融入得太好了,都融入到对面去了!
让你们来探查情报搞破坏,你们倒好,都被“工分”这个诱饵给钓成翘嘴了!
真是的,大明难道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不就是有几个臭钱,粮食敞开了吃,时不时地给加餐加肉……
咕嘟~想到这里,校尉忍不住咽了口水。
“可是除了吃……消耗明军粮草,我们在蒲州能干些什么呢?”他的士兵一脸迷茫。
这……校尉愣了一愣。
是啊,到了敌人的大后方,有什么办法能不当米虫呢……
有了!
校尉脑海中有一道光闪过,旋即严肃地吩咐道:
“我们在蒲州,照样也能大有可为!
“蒲州乃是重要的河运港口,明军的主要后勤都在那里中转。
“尔等在蒲州港工作时,不正好可以做些破坏,从而威胁对明军前线的后勤补给么!”
军官到底是军官,脑子还是很活络的,很快就找到了在后方也能大杀四方的办法。
而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士兵们也顿时振作了起来。
是啊,大家冒死潜入敌后的目的,可不是来这儿混三菜一汤的,而是复兴大唐啊!
我等可是无敌的大唐虎狼之师啊!怎么能就此在温柔乡里堕落,被优渥的物质条件所俘获,心甘情愿地给大明当牛马呢!
“很好!”
看着手下重燃斗志,校尉欣慰地点点头。
等着吧明贼,尔等将我军当成牛马般役使的仇恨,必将十倍、百倍地还施于尔等!
…………
次日,大船靠岸。
从并州去蒲州,成本最低廉的运输方式自然是坐船。
向南转移的民夫在港口排队,依次等待登船。
而校尉所带领的那一百唐军卧底,也很自然地混迹于其中。
队伍秩序井然,很快就轮到了他们。
好好干……校尉意味深长地拍拍手下的肩膀,目送他们登船。
下一个就是他了。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顺着绳梯上船时。
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谁?!”
校尉警惕地回头。
站在他身后的,是一脸错愕的包工头。
“呃,那个……”满脸横肉的包工头被对方突如其来的杀气都给整不会了,态度都软了几分。
“这条船满了,麻烦请移步下一艘。”
为什么要说“请”……
“下一艘?”
校尉下意识地瞄了一眼腼腆的包工头,确定对方没有耍别的花样,又顺着对方的手指向河面上望去。
只见那里停着几艘一模一样的帆船,每一艘都威风凛凛,和他手下所乘坐的大帆船并无二致。
他心说硬挤一艘船不但狼狈、而且还招人怀疑,便顺从了包工头的指示,登上了下一条船。
反正目的地都是蒲州,等到了地方再与手下会合也不迟。
专业的军人,大家伙都上刀山下火海这么多年了,不至于坐个船就把队伍给坐散吧?
…………
翌日。
校尉拎着行李下了船,困惑地挠着脑袋。
“给我干哪儿来了,这还是蒲州吗?”
话说,从并州南到蒲州相隔几百里,就算是顺流而下,这也不是一天航程就能抵达的地方吧?
更糟糕的是,他的手下,他那一百个手下,一个都不在。
校尉有点慌了,逮住一个同船的民夫问:
“这里是哪儿?这里是蒲州吗?”
“什么蒲州,这里是汾州。”那老哥耸了耸肩。
汾州?汾州,州……
校尉脑子一片空白。
汾州就在并州的南边,也是明军的实际控制范围。
来汾州也能起到破坏明军的效果,问题不大。
但问题是,他的一百手下去了蒲州啊!
没了手下,他这个光杆校尉能顶什么用?
“汾州……不对啊!不是说好了去蒲州修建港口的吗!”
校尉脸色煞白地喃喃。
他身边的民夫老哥古怪地看着他。
“布告不是写清楚了吗?去蒲州‘等’州县,进行扩建港口‘等’工程项目。
“我们的任务是来汾州修路。
“反正都是干活,工分都一样地挣,去哪儿不是干?”
好一个“等”!
校尉嘴角抽搐,迷茫地向四周张望。
汾州的景色和并州的明军占领区差不多。
一样的河港,一样的园区,一样庞大的民夫队伍。
显然,大明民夫早就开始开发这地方了。
“我明白了!”
此情此景,让校尉的脑海中闪过一道光,恍然大悟。
大明征召来的百万民夫并没有全部集中在榆次县,而是以榆次为中转,逐步分散去了汾州、蒲州等其他州县!
“明军在山西控制了哪些州县?
“并州以南,有汾州、晋州、蒲州、潞州、隰州,每个州都有五个至十五个不等的县……”
这么一算下来,每个地方分到的人,其实也不多啊!
他总算明白了大明的策略。
其实也不复杂,就是摊大饼,每个州县都送一点民夫过去。
和集中优势兵力的用兵策略刚好相反。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在一个地方堆积太多人口,导致补给效率飙红。
刚好阴差阳错,把他的部队给拆散了。
首脑在北,手下在南。
这可怎么开展工作?
“被套路了啊!”
校尉长吁一声。
这儿荒郊野岭的,园区并不挨着县城,坐11路公交车南下蒲州和手下会合比较危险。
该怎么脱出困局呢?
“你去干嘛?”
包工头发现了这个鬼鬼祟祟的家伙,大喝一声。
“我……解手。”校尉心虚地回答。
“就在树丛里快点解决,我们要干活了。”
“啊?!”
校尉这才恍然意识到此番遭遇的最大危机——
缺了大头兵,就得他自己亲自撸起袖子干活挣工分了!
“我,我……”
“我什么我?”看着这货六神无主的样子,包工头无奈地叹气,交给他一把铲子。
“看你不大聪明的样子,身体倒是挺壮实的,你就去刨树根吧,至少不用动脑子。”
“砍树?让我去砍树?”校尉拿着铲子发愣。
包工头没搭理他的疑问,自顾自往下说:
“不是砍树,把树根连着树干,尽量完整地刨出来,这样树还是活的。
“看见那个山头没有?跟着你的工友,沿着山峰画一个圈,把沿线的树都给挖出来。
“然后放把火,把圈内的草木都给烧了。
“再然后,将你挖出来的树,都给移栽到县城里去。”
这一套操作,把校尉的小脑仁给干烧了。
又是栽树又是放火,你们大明人是要左脚踩右脚、螺旋上天吗?
包工头踹了校尉一脚:
“你就照做便是,跟你说你也不懂!”
便丢下蒙圈的校尉,开始吆喝其他人了。
校尉傻傻地看着手里的铲子,又看看正干得热火朝天的其他民夫。
他知道,那些低头劳作的牛马之中,必然也有其他被打散编制的大唐战士。
但是,他们之间没法相认。
毕竟他不可能挨个去问:你好,请问你是大唐细作吗?
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
接下去该怎么办?
真得干活?
…………
几日后,蒲州。
那一百唐军士兵鱼贯下船,发现和自己的领导联系不上,失散了。
群龙无首啊!
几人抽空碰头一合计。
“接下来怎么办?校尉不在,我们自主开展行动吗?放火,暗杀,还是拔钉子拧螺栓?”
“我觉得先挣工分要紧。”
“我也觉得。”
“呔!你们忘了陛下的恩情了吗!”
“可是这里晚饭加鸡腿啊。”
“……你们说得有道理,我们到了新地方,应该先缓一缓,熟悉熟悉情况。”
难道李明就不是陛下,他的恩情就不是恩情了吗!
唐军的诸位就此在蒲州安定了下来,批判性地开展劳动、食用鸡腿。
…………
类似的故事,在山西各地上演。
五千唐军“卧底”,和百万大明民夫一起,被随机分散到了山西大明实控区的各个角落。
好消息是,李世民陛下的构想实现了,他撒出去的细作真的像往大海里扬了把沙子,根本挑不出来。
坏消息是,他们真的就像一把沙子似的,被海水冲得到处都是,连大唐方面也没办法把他们组织起来。
好在唐军将士还是很敬业的,一边兢兢业业地给大明打工挣工分,还不忘抽空给大唐方面送情报。
只是这些凌凌漆都是半路出家的,情报给的毫无营养,堪称灌水。
垃圾情报源源不断地涌入晋阳府,淹没了李世民的书桌。
“修桥,铺路,开荒,种地……
“哦,总算有份新奇的情报,大明先放火烧树、再重新植树。
“呵呵,真是充实的生活啊。
“呵呵,真是卓有价值的情报啊!”
李世民气得把桌子掀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