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调查是巨头们合并的最后一道阻碍。

  虽然反垄断很多时候也是资本的玩具,但不得不承认,它还是有一些作用。

  这个调查不仅局限在美利坚,在其它各国也有,巴西、阿根廷、华夏、印度……

  所以为了应付调查,合并的巨头需要出售一些资产。

  比如为了安抚华夏市场,孟山就把圣尼斯种业出售给了中化。

  这就是博弈的一环。

  实际上对孟山都的影响也不大,因为先正达也是蔬菜种业的巨头。

  但这一切让化工集团的任建新感觉到恶心。

  错失先正达已成定局,他已经将失败的情绪隐藏了下来。

  但凭什么中化都没怎么用力,就拿下了圣尼斯种业!

  而努力了几个月的化工集团,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化工集团和中化集团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矛盾。

  攀比心、嫉妒心……

  网上不是说嘛,既怕兄弟过得不好,又怕兄弟开上路虎。

  笑你无,恨你有。

  任建新现在就是这种心态。

  国内的化工市场也已饱和,化工和中化现在是竞争关系,即使没有收购先正达事件,两者未来也会走向合并。

  只是是谁主导的问题。

  “既然如此,就让化工来兼并中化吧,反正你也快退休了。”

  任建新阴沉着脸,在他身前,还放着一份关于中种集团收购圣尼斯种业的资料。

  化工集团主导收购先正达失败,而中化却在一点点发展壮大。

  他任建新被称为并购狂人,在一众央企的管理层中,也给上面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这一次博弈中成为了刘德树的垫脚石,这他让无法忍受。

  在暗自琢磨中,他下定了决心。

  不一会儿,农业经济学教授林松来到了他办公室。

  “任总,这次是什么事?”

  任建新瞥了他一眼,压下了心底对林松的不满,有些事情还得让他去吹风。

  “你这样……没问题吧!”

  林松笑了笑,“任董,你放心,这次铁定办得妥妥的。”

  “希望如此。”

  在任建新的安排下,林松很快又上了一个经济类的节目。

  在节目上,林松详细解读了六大巨头变四大巨头将带来的影响。

  其认为四大的存在,将进一步压缩国内相关企业的生存空间。

  即使拜耳和巴斯夫没有合并,但这两家的体量本来就更大。

  专注农化的拜耳在整合前,市值就超过900亿美元,最近整合又让其小幅上升。

  巴斯夫也是同理。

  两者的体量并不比合并后的陶氏杜邦和孟山都小。

  在国内,没有企业可以和四大抗衡,国内的农化市场很可能会沦陷。

  同时,林松还为化工集团未能参与收购先正达感到惋惜。

  曾经,他们的希望是很大的。

  他们的出价不比孟山都低,先正达也垂涎国内更多的市场,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后,也可以靠着国内市场发展得更好。

  另外,先正达还拥有各种先进技术。

  总之,在林松的嘴里,他把错失先正达说成了一个天大的遗憾。

  如果有了先正达,国内的粮食生产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也站在了世界农化行业的巅峰。

  但现在,国内首先需要思考,如何面对来自四大巨头的冲击。

  他认为,巨头们的并购整合还只是一个开始,国内也需要整合有实力的企业和力量。

  国内的农化和种子企业都太多了,一共有七八千家中小企业,就仿佛一盘散沙,在面对巨头们的冲击时,根本没有反手之力。

  鼓励整合并购是必然之举。

  但仅仅这样依然不够,国内也需要有农化行业的巨头。

  其中办法之一,就是让有份量的企业合并,林松提到了化工和中化,也提到了嘉禾。

  “农药的技术研发投入非常大,风险也高,没有强大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做后盾,要想在世界上站住脚非常困难。小公司维持不下去,大公司只有兼并扩展才有出路。”

  “我知道有人又要提全王生物,提嘉禾,生物农药的确是很伟大的尝试,全王生物也确实是其中的佼佼者,速杀、青刈、新叶也改变了很多农民的施药方式。

  但它依然是小众产品,一年的销售额也不够二三十亿,这只能说是九牛一毛。

  另外,根据国际机构的统计,研制一种农药新的活性成份,从开始研发到实现产业化,平均需要9.1年,研发费用达到2.1亿美元。

  研发型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企业能凭借产品专利保护在保护期内获得独家生产权力,从而获得巨额垄断利润,而在专利保护到期后,这些企业在产品上的技术水平仍要高于纺织型企业,其产品毛利率也将长期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目前,除孟山都外,其余五大巨头新型农药研发费用在销售额中的占比都约为7%。

  但即使这样,高投入、高风险也使得六大巨头越来越难以承受。

  在全球创新型农药原有产品不断失去专利保护的同时,新药推出速度却明显减缓。

  最终导致六大巨头走向了合并。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90年代末的农药行业低谷期,通过一系列的资产重组,十家世界大型农药公司最终只剩下六家。

  如今只不过是从六变成了四。

  全王生物不过是走了大运,从植物中发现了新的活性成份,但这种事是能持久的吗?

  植物学这门学科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生物成分的研究国外也积累了数十年,要想找到新的成份难如登天!

  并且,由于作物存在抗药性,任何农药都有其使用周期,农药需求无法单独依靠专利产品得到满足,所以才有了仿制药四小龙。

  一旦全王生物的新型生物农药研发不能跟上,其也将被掩埋在历史尘埃当中!

  杜邦、先正达、巴斯夫等等都深耕国内市场20余年,在价格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环保高质量的产品、受专利保护的农药品种,占据了国内中高端农药市场。

  在过去的20年,巴斯夫在华夏的累计投机超过20亿欧元,未来3~4年,巴斯夫在亚太地区还将投入20亿欧元!

  巴斯夫只是一个例子。

  还有人尽皆知的陶氏杜邦合并,孟山都收购先正达,他们都盯上了国内的农化市场。

  所以,我们需要自己的农化巨头来守护粮食安全,生物农药承担不了这个重任,农化企业中也只有化工和中化能这个实力!”

  林松的发言于普通人而言遥不可及,但在农化圈子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制造了一些恐慌,引发了对此粮食安全的担忧。

  郭阳也看到了林松的发言,嘉禾在其中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但很明显其想传达的意思是中化和化工的合并,他思考片刻后就把电话打给了刘德树。“刘总,这次中化好像成了猎物?”

  “是猎物,还是猎人,不是化工集团说了算的。”

  在一间明亮的办公室里,刘德树也在看着林松的发言,心底里有些不屑。

  “化工集团这两年的业绩不行,只能采用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郭阳笑了笑,“中化反而在蒸蒸日上,看来即使要合并,也是中化占主导。”

  刘德树说:“但我最多还有两三年就退休了。”

  两个央企的合并,即使都属于体制内,但也不是那么容易,一两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刘德树面临退休,那其他的候选人中最有机会的是谁呢?

  自然是化工的任建新。

  对任建新,郭阳是天然的不喜欢,不只是他主导收购先正达,也因为潜在的矛盾。

  嘉禾和中化也有业务冲突,但刘德树的占有欲并不强,更喜欢合则两利。

  而任建新更像是一个资本家。

  郭阳听明白了刘德树的意思,“如果他上位,嘉禾和中化的合作未来会走向何种地步,难以预料。”

  “但还有时间,这期间足够做出很多成绩。”

  “有人选吗?”

  刘德树说:“有。”

  “这两年嘉禾会和中化保持合作。”

  “有心了。”

  在这个位置呆了那么多年,中化留下了他很多痕迹,自然也有他想推上去的人。

  只是这并不容易。

  有一份好看的业绩自然是助力,而嘉禾的生物柴油,以及海外农药市场的开拓,都是极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才传出合并消息,郭阳就打来电话,这让刘德树有一点合作的感觉了。

  在林松之后,也接连有人渲染四大巨头的强大,仿佛全球农化市场都被四巨头垄断了一样。

  国内资本市场也充斥着悲观的气息,农化企业的代工现象再次被人提及。

  国内农药企业前100强90%以上都是代工厂,而先正达就占据了四五十家,现在这些企业都属于孟山都。

  在农药产业链的竞争中,国内企业沉沦于低端,而孟山都、先正达站在利润的顶端。

  一个典型的例子,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巴斯夫在去年的销售额同比下降约30%,但其农用解决方案部门却表现强劲,销售额反而同比增加21%。

  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拜耳、先正达等巨头的身上。

  这让巨头们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即使这样,陶氏杜邦、孟山都、先正达最终也因为业绩压力走向了合并。

  在世界金融危机大潮下,华夏的农村、农业、农民、农产品市场相当稳定,这让世界刮目相看。

  但这并不能改变国内农化企业羸弱的现实。

  不得不说,任建新很会挑时机,林松也很有煽动性,这让他们赢得了众多的支持。

  也让此前很多支持收购先正达的人站了出来。

  梅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新京报的记者,以调查性新闻见长。

  一直以来,他就是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的支持者,这将是改变国内农业的举措。

  这期间,他也写了几篇文章,但遭到了反对者的攻击,这些人一一例举了先正达在转基因和百草枯等方面犯下的‘罪行’。

  但他认为这是革命道路上必要的牺牲,转基因也是趋势。

  只是反对者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他认怂了,但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搜集调查。

  只是随着孟山都率先达成签约,这让他的工作成果只能放在某个柜子里吃灰。

  然而,在巨头们收购合并的听证会之后,事情迎来了变化。

  农化行业六巨头变成了四巨头,农业经济学专家林松出来强调农化行业的危机。

  至于化工和中化合并,梅隆不是很在乎,他更在乎这份‘危机感’。

  这让他感觉到了爽。

  “一群傻子,早点支持收购先正达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梅隆骂了一句,但心里却很轻松得意。

  这让他感觉他之前写的文章很有先见之明,可惜没人提及。

  于是他决定再写一篇,那是他去欧洲考察的经历,只有他才知道先正达的强大。

  无论行业怎么变,媒体怎么渲染,都影响不到春耕的到来。

  什么‘六巨头’,还是‘四巨头’,仿佛都和农民没什么关系。

  他们只知道季节一到,就要开始播种,翻地、备种备肥成了当下最为重要的大事。

  这也是农资销售最旺盛的季节。

  赵华又一次来到了山城。

  这里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地势起伏极大,导致山城依然是以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为主,蔬菜种植更是如此。

  农户的购种量都很少,还喜欢便宜货。

  这让习惯了鲁省大户模式的荣华贸易公司极其不适应。

  但没办法,沿海地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天禾种业的下级经销商,不仅要面临其它品牌,还要面临天禾的‘欺压’。

  况且天禾不止有荣华一个销售渠道,还有德农农资,荣华有的天禾牌种子,德农也有,双方只能在技服上竞争。

  农业大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荣华最终只能往西部扩张。

  比如说山城,对赵华来说,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而且,经过两三年耕耘,荣华贸易公司在山城逐渐站稳了脚跟,当地的蔬菜规模化生产也在快速推广。

  像山城这样的地区市场开拓,荣华贸易还有好几个。

  综合下来,荣华贸易的收入其实也不低,在非上市种业公司里属于次顶流。

  赵华走进了南坪种子市场荣华贸易的销售点,靠近大门口的橱窗内,摆放的是三排蔬菜种子。

  这都是天禾的品种。

  每一样品种都卖得比本地品种贵数倍乃至十倍以上,在沿海地区一直卖得不错,现在在山城也打开了市场,每年销售额增幅都在30%以上。

  这时已到了下午五点过,店里没有客人,只有店老板坐在柜台后的椅子上看报纸,看得很专注,眉头微微皱起。

  “陶老板,最近生意怎么样?”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最新章节,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