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文臣的不服,李中易断然下达了抓捕令。于是,缇骑四出,整个晚上都在抓人,哀号声,哭喊声,拒捕被杀的惨叫声,响彻夜幕下的开封城。
“相公,外面闹的动静可是不小。”范家的大管家范七,十分忧心的提醒范质。
范质淡淡一笑,说:“自古以来,秀才造反三年无成。靠嘴皮子就想推翻李中易,那可能么?”
范七叹了口气,以前范质是政事堂首相的时候,范家门前车水马龙,达官贵人们络绎不绝。
如今,范质失了势,刚开始还有不少朝臣登门拜访,现在嘛,已是门可落雀矣!
俗话说的好,宰相的门房七品官。以前,就算是三品以上的朱紫重臣见了范七,也得客客气气的,不敢稍有怠慢。
如今,权势滔天的范首相,已经成了过去式,范七自然也水落船低,再无人搭理他了。
“老七啊,你跟了我这么些年,见识过很多的世面,也该清醒清醒了,脱毛的凤凰不如鸡,懂么?”范质嘴上劝说范七,实际上他的心里多少有些意难平。
以前忙于政务,经常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那个时候范质也会抱怨几句,但心里却是踏实和满足的。
现在,范质多的是时间用于养生,可是闲下来之后,他的身体状况,反而每况愈下。昨晚,他歇在最喜欢的美妾珧娘的房中,可是无论珧娘多么卖力的伺候着,他都始终无法成其好事。
李中易打进京城已经一月有余,可是,范质却一直枯坐于宅内,别说和李中易见面了,就连旧日的老部下,老门生都渐渐的不上门走动了。
树倒猢狲散,古今同理,范质完全看得懂其中的逻辑,却依然有些耿耿于怀。
滑阳郡王府里,李琼和李虎父子二人,正围在炭盆旁边,把酒叙话。
“大人,这些文臣莫非是脑袋被门夹了,竟敢闹垮了大王的登位大典,莫非不怕身死族灭么?”李虎十分不解的问老父李琼。
如今的李虎,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这个位同大九卿的新任判军器监自从上任后,李中易明里暗里已经去了军器监不下五回之多。
李虎就算是再傻,也知道一个升迁捷径:距离君上越近,越容易获得赏识和提拔。所以,很多靠不上李琼的中下级官僚,也史无前例的纷纷向李虎靠拢过来。
“呵呵,新朝新气象,新权贵,旧臣子们哪里是为了所谓的礼仪问题?”李琼磕了一粒炒得香喷喷的西瓜子,品了口热茶,笑眯眯的说,“我那位贤孙婿,你的女婿难道是个在乎骂名之人么?”
李虎微微一楞,想了好半晌,才磕磕巴巴的说:“儿子听说,当年给他起铜臭子绰号的家伙,不仅没被杀,反而至今活蹦乱跳的,快活逍遥。”
“这不就是了么?骂名这东西,看你怎么去想了。这不当家的人,谁知道柴米贵?站在河边骂撑船的人容易,自己真去撑船了,嘿嘿,多半要沉。”李琼打仗不行,玩政治的眼光,就连折家的老太公都远远不及他的七成功力。
“七娘这孩子,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没枉我当初故意纵了她去的一番苦心呐!”李琼心下一得意,室内又只他和李虎二人,嘴上便没了把门的,居然泄露了当初的隐私。
李虎的反应有些慢,不过,知父莫若子,过了一会儿,他这才如梦初醒,猛一拍大腿说:“敢情是大人暗中相助啊,我就说嘛,咱们家门禁森严,她哪能那么轻而易举的就逃离了家门呢?”
“哎,七娘这孩子是个死心眼。你女婿断然拒绝纳她为妾,她反而拧巴上了,一直惦记着你女婿。唉,我当初的心里也很矛盾,你女婿好色的名声,传扬在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万一七娘将来失了宠,岂不是坑苦了她?”李琼的真心话,憋在心里难受,也就敢对李虎这个闷嘴葫芦说一说。
有些话毕竟是犯忌讳的,只要传了出去,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
“大人,您也许是多虑了。就拿儿子来说吧,新纳的美妾,如果不是真心喜爱,顶多半年而已,也就玩腻了。可是,七娘跟了大王这都两年多了,据丽娘的暗中观察,眉峰紧锁,臀腿未开,只怕还是在室女。由此可见,大王是真心喜爱咱们家的七娘。”
李琼把眼一瞪,气得胸口发闷,李虎的一席话,说得太直白了,简直就是个没脑子的混球。
试问,哪有做父亲的,直接说他的亲生女儿,尚未破瓜的道理?旁人避讳惟恐不及,李虎这个老实人却大说特说,这也太不知羞了。
不过,李琼气归气,心里却是格外的怜惜李虎这个憨儿子。李虎在李琼的面前,从不遮遮掩掩,向来是有啥说啥的习惯。
也许,憨人有憨福吧!李虎不仅事父以真,而且事君以诚,这不,李中易只要去了军器监,就会把李虎带在身旁。
哪怕,李虎没脑子的说错了话,李中易不仅没生气,反而更乐意领着李虎四处转悠。
这时间一长,李琼也就看出了门道,军器监被李中易格外的看重,连门禁都是五岗明哨,再加各种暗哨,也许就是需要李虎这种敢说真话的家伙吧?
“三郎啊,咱们家即将正式成为外戚之家,你需要更加的谨言慎行,免得落人话柄,影响了七娘的前程。”
李琼的前半生撕杀于疆场,后半生厮混于官场,他比谁都明白一个道理:伴君如伴虎!
这年月,真正的老实人已经不多了。所谓忠言逆耳,类似李虎这种喜欢说真话的人,只要一时不察,就很容易被小人所构陷。
应景的时候,很容易就被打下十八层地狱,再也无法翻身。
“大人,儿子的脑袋确实有点像木头,却不是真傻,轻重缓急,还是拎得清的。儿子只在大王和大人您的跟前说实话,有旁人的时候,儿子都是锯了嘴的葫芦,打死也不说话的。”李虎此话一出口,李琼仔细一琢磨,嘿嘿,还真是那么回事呢。
政坛之上的风云变幻,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当啷入狱,就有人飞黄腾达。
就在左子光和李延清忙活着大肆抓人的时候,孔昆的府上正在宴客,来宾都是在整个大周动或多或少有些名气的鸿儒。
孔昆这个原本的登州知州,摇身一变,成了内阁的四位相公之一的参知政事。
在内阁之中,首相魏仁浦不太爱管事,李琼更不爱管事,真正主持日常政务的是刘金山这个李中易的心腹次相。
不过,内阁之中的值班顺序,是魏仁浦领着孔昆,刘金山配合李琼。
只要在权力核心圈里待着,就有数之不尽的好处和红利。魏仁浦一直等着李中易赏恩典给他们魏家的子孙,不仅不管事,而且非常好说话。对于孔昆的意见,他即使不太赞同,也不会当面反驳。
于是,这么一来二去的,孔昆也算得上是内阁中的实权派了。
在官本位的社会,只要你有权有势,哪怕你长得再丑,总有心明眼亮的人,会巴结上来。
连日来,孔昆的府上,都是高朋满座,笑语欢声不断。
孔昆自己心里也明白,他这个外孔子弟,原本是最不受鸿儒们待见的孔门支脉。如今呢,在座的鸿儒们只当完全不知道似的,满是热情的和他引经据典的高谈阔论,俨然他就是最正统的孔门嫡支掌舵人一般。
至于鸿儒们是否有别的心思,孔昆就懒得去猜了,在他看来,他的亲生女儿孔黛瑶即将参与选秀这事,肯定也是极其重要的加分项。
实话说,孔昆因是外孔子弟,从小就饱受冷眼和不待见。所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昆读书也就格外的刻苦用功,他的学问功底那是毋庸置疑的异常扎实。
因家传渊源的关系,孔黛瑶从小接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其学问水准远远超过一般的举人,甚至是金榜题名的二甲或三甲进士。
孔昆常常十分无奈且遗憾的说:吾家女若是男儿,必点状元郎!
不过,孔昆的身上,也不是如同表面的学问那样的光鲜亮丽。早前,张夫人母女醉倒于主上府的大丑闻,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依然被有心人牢牢的记于小黑本之上,就等着合适的时机发难。
自从,孔昆成了参知政事之后,已经没人敢公开传扬张夫人和孔黛瑶的丑闻,免得惹恼了孔昆,将来要倒血霉。
哪怕孔昆再没实权,毕竟每天都待在内阁里值班,他面见李中易的机会,也是大把大把。
真让孔昆记恨于心的话,嘿嘿,天知道哪一天李中易的心情很糟糕的时候,如果孔昆借势大进谗言,那就非常不妙了。
“孔公,在下几人方才有个共同的想法,是不是应该替孔门请封了?”有位鸿儒眼热于仕途,不顾其余几人的吃人眼神,居然把强行出头,把马屁拍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孔昆平生最是念兹在兹的事情,便是内孔屡屡公开打他的脸,申明外孔不是孔门正统族裔。
如果,由孔昆领着朝廷的诏书,去曲阜加恩于整个孔门,那是何等的风光啊?
这鸿儒的建议,可以说是一招见效,完全挠到了孔昆内心深处最痒的地方!
PS:今天至少万字更新,这是第一更,还剩下7000字,求赏一张月票,鼓励下!
“相公,外面闹的动静可是不小。”范家的大管家范七,十分忧心的提醒范质。
范质淡淡一笑,说:“自古以来,秀才造反三年无成。靠嘴皮子就想推翻李中易,那可能么?”
范七叹了口气,以前范质是政事堂首相的时候,范家门前车水马龙,达官贵人们络绎不绝。
如今,范质失了势,刚开始还有不少朝臣登门拜访,现在嘛,已是门可落雀矣!
俗话说的好,宰相的门房七品官。以前,就算是三品以上的朱紫重臣见了范七,也得客客气气的,不敢稍有怠慢。
如今,权势滔天的范首相,已经成了过去式,范七自然也水落船低,再无人搭理他了。
“老七啊,你跟了我这么些年,见识过很多的世面,也该清醒清醒了,脱毛的凤凰不如鸡,懂么?”范质嘴上劝说范七,实际上他的心里多少有些意难平。
以前忙于政务,经常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那个时候范质也会抱怨几句,但心里却是踏实和满足的。
现在,范质多的是时间用于养生,可是闲下来之后,他的身体状况,反而每况愈下。昨晚,他歇在最喜欢的美妾珧娘的房中,可是无论珧娘多么卖力的伺候着,他都始终无法成其好事。
李中易打进京城已经一月有余,可是,范质却一直枯坐于宅内,别说和李中易见面了,就连旧日的老部下,老门生都渐渐的不上门走动了。
树倒猢狲散,古今同理,范质完全看得懂其中的逻辑,却依然有些耿耿于怀。
滑阳郡王府里,李琼和李虎父子二人,正围在炭盆旁边,把酒叙话。
“大人,这些文臣莫非是脑袋被门夹了,竟敢闹垮了大王的登位大典,莫非不怕身死族灭么?”李虎十分不解的问老父李琼。
如今的李虎,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这个位同大九卿的新任判军器监自从上任后,李中易明里暗里已经去了军器监不下五回之多。
李虎就算是再傻,也知道一个升迁捷径:距离君上越近,越容易获得赏识和提拔。所以,很多靠不上李琼的中下级官僚,也史无前例的纷纷向李虎靠拢过来。
“呵呵,新朝新气象,新权贵,旧臣子们哪里是为了所谓的礼仪问题?”李琼磕了一粒炒得香喷喷的西瓜子,品了口热茶,笑眯眯的说,“我那位贤孙婿,你的女婿难道是个在乎骂名之人么?”
李虎微微一楞,想了好半晌,才磕磕巴巴的说:“儿子听说,当年给他起铜臭子绰号的家伙,不仅没被杀,反而至今活蹦乱跳的,快活逍遥。”
“这不就是了么?骂名这东西,看你怎么去想了。这不当家的人,谁知道柴米贵?站在河边骂撑船的人容易,自己真去撑船了,嘿嘿,多半要沉。”李琼打仗不行,玩政治的眼光,就连折家的老太公都远远不及他的七成功力。
“七娘这孩子,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没枉我当初故意纵了她去的一番苦心呐!”李琼心下一得意,室内又只他和李虎二人,嘴上便没了把门的,居然泄露了当初的隐私。
李虎的反应有些慢,不过,知父莫若子,过了一会儿,他这才如梦初醒,猛一拍大腿说:“敢情是大人暗中相助啊,我就说嘛,咱们家门禁森严,她哪能那么轻而易举的就逃离了家门呢?”
“哎,七娘这孩子是个死心眼。你女婿断然拒绝纳她为妾,她反而拧巴上了,一直惦记着你女婿。唉,我当初的心里也很矛盾,你女婿好色的名声,传扬在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万一七娘将来失了宠,岂不是坑苦了她?”李琼的真心话,憋在心里难受,也就敢对李虎这个闷嘴葫芦说一说。
有些话毕竟是犯忌讳的,只要传了出去,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
“大人,您也许是多虑了。就拿儿子来说吧,新纳的美妾,如果不是真心喜爱,顶多半年而已,也就玩腻了。可是,七娘跟了大王这都两年多了,据丽娘的暗中观察,眉峰紧锁,臀腿未开,只怕还是在室女。由此可见,大王是真心喜爱咱们家的七娘。”
李琼把眼一瞪,气得胸口发闷,李虎的一席话,说得太直白了,简直就是个没脑子的混球。
试问,哪有做父亲的,直接说他的亲生女儿,尚未破瓜的道理?旁人避讳惟恐不及,李虎这个老实人却大说特说,这也太不知羞了。
不过,李琼气归气,心里却是格外的怜惜李虎这个憨儿子。李虎在李琼的面前,从不遮遮掩掩,向来是有啥说啥的习惯。
也许,憨人有憨福吧!李虎不仅事父以真,而且事君以诚,这不,李中易只要去了军器监,就会把李虎带在身旁。
哪怕,李虎没脑子的说错了话,李中易不仅没生气,反而更乐意领着李虎四处转悠。
这时间一长,李琼也就看出了门道,军器监被李中易格外的看重,连门禁都是五岗明哨,再加各种暗哨,也许就是需要李虎这种敢说真话的家伙吧?
“三郎啊,咱们家即将正式成为外戚之家,你需要更加的谨言慎行,免得落人话柄,影响了七娘的前程。”
李琼的前半生撕杀于疆场,后半生厮混于官场,他比谁都明白一个道理:伴君如伴虎!
这年月,真正的老实人已经不多了。所谓忠言逆耳,类似李虎这种喜欢说真话的人,只要一时不察,就很容易被小人所构陷。
应景的时候,很容易就被打下十八层地狱,再也无法翻身。
“大人,儿子的脑袋确实有点像木头,却不是真傻,轻重缓急,还是拎得清的。儿子只在大王和大人您的跟前说实话,有旁人的时候,儿子都是锯了嘴的葫芦,打死也不说话的。”李虎此话一出口,李琼仔细一琢磨,嘿嘿,还真是那么回事呢。
政坛之上的风云变幻,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当啷入狱,就有人飞黄腾达。
就在左子光和李延清忙活着大肆抓人的时候,孔昆的府上正在宴客,来宾都是在整个大周动或多或少有些名气的鸿儒。
孔昆这个原本的登州知州,摇身一变,成了内阁的四位相公之一的参知政事。
在内阁之中,首相魏仁浦不太爱管事,李琼更不爱管事,真正主持日常政务的是刘金山这个李中易的心腹次相。
不过,内阁之中的值班顺序,是魏仁浦领着孔昆,刘金山配合李琼。
只要在权力核心圈里待着,就有数之不尽的好处和红利。魏仁浦一直等着李中易赏恩典给他们魏家的子孙,不仅不管事,而且非常好说话。对于孔昆的意见,他即使不太赞同,也不会当面反驳。
于是,这么一来二去的,孔昆也算得上是内阁中的实权派了。
在官本位的社会,只要你有权有势,哪怕你长得再丑,总有心明眼亮的人,会巴结上来。
连日来,孔昆的府上,都是高朋满座,笑语欢声不断。
孔昆自己心里也明白,他这个外孔子弟,原本是最不受鸿儒们待见的孔门支脉。如今呢,在座的鸿儒们只当完全不知道似的,满是热情的和他引经据典的高谈阔论,俨然他就是最正统的孔门嫡支掌舵人一般。
至于鸿儒们是否有别的心思,孔昆就懒得去猜了,在他看来,他的亲生女儿孔黛瑶即将参与选秀这事,肯定也是极其重要的加分项。
实话说,孔昆因是外孔子弟,从小就饱受冷眼和不待见。所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昆读书也就格外的刻苦用功,他的学问功底那是毋庸置疑的异常扎实。
因家传渊源的关系,孔黛瑶从小接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其学问水准远远超过一般的举人,甚至是金榜题名的二甲或三甲进士。
孔昆常常十分无奈且遗憾的说:吾家女若是男儿,必点状元郎!
不过,孔昆的身上,也不是如同表面的学问那样的光鲜亮丽。早前,张夫人母女醉倒于主上府的大丑闻,尽管已经时过境迁,但依然被有心人牢牢的记于小黑本之上,就等着合适的时机发难。
自从,孔昆成了参知政事之后,已经没人敢公开传扬张夫人和孔黛瑶的丑闻,免得惹恼了孔昆,将来要倒血霉。
哪怕孔昆再没实权,毕竟每天都待在内阁里值班,他面见李中易的机会,也是大把大把。
真让孔昆记恨于心的话,嘿嘿,天知道哪一天李中易的心情很糟糕的时候,如果孔昆借势大进谗言,那就非常不妙了。
“孔公,在下几人方才有个共同的想法,是不是应该替孔门请封了?”有位鸿儒眼热于仕途,不顾其余几人的吃人眼神,居然把强行出头,把马屁拍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孔昆平生最是念兹在兹的事情,便是内孔屡屡公开打他的脸,申明外孔不是孔门正统族裔。
如果,由孔昆领着朝廷的诏书,去曲阜加恩于整个孔门,那是何等的风光啊?
这鸿儒的建议,可以说是一招见效,完全挠到了孔昆内心深处最痒的地方!
PS:今天至少万字更新,这是第一更,还剩下7000字,求赏一张月票,鼓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