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第1343章 讲武

小说:逍遥侯 作者:大司空 更新时间:2019-07-09 16:53:0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讲武堂内,学员们正在争论一个问题,以强汉朝如今的实力,应该先伐北汉,还是先伐西蜀?

  李中易领着高强和张三正,就站在教室的门外,默默的倾听着学员们的发言。

  讲武堂中的学员,都有参战的经验,个个都是从实战中走出来的军官。所以,学员们的发言,哪怕再离谱,也基本符合兵法的要诀。

  按照李中易定下的规矩,讲武堂的教官们,也已经轮换了好几遍。

  很简单的道理,理论必须结合实际,才会对实战具有指导意义。如果,进了讲武堂后,再也没有领兵打过仗,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可能,不是一般的大。

  自从,杨烈和几名都指挥使级别的高级将领正式封侯之后,李中易就把他们都塞进了讲武堂里,让他们彻底的静下心来,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今天,李中易特意过来旁听杨烈等人的授课,没想到,刚到教室门边,就听有人说,“以我之见,完全可以先伐南唐和吴越,取了江南的粮税重地,再腾出手来,收拾北边的刘汉和西蜀。”

  很快,李中易就听见了杨烈的提问,“想当年,西晋就是先灭西蜀,后灭东吴,你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

  “杨帅,末将以为,如今的形势,已经和当初完全不同了。我军拥有强大的水师,只须骑步军八万,便可吸引南唐军的主力,于洪州一线。实际上,我军主力十万兵马,乘船走海路,先取了吴越,占领在江南的落脚地之后,两面夹击之下,南唐必灭。”

  李中易暗暗点头不已,根据参议司的建议,统一战争最先开始的目标,便是龟缩于苏杭一隅的吴越钱家。

  此时已经不同于往日,在整个华夏诸国之中,强汉朝的水师力量已经异常之强大,战船超过了两千余艘之多。

  平日里休战的时候,从江淮运粮食进开封城的主力,便是水师的运输船。

  不过,水师固然强大,其实也有隐忧。当初,为了充分利用海路运输的便利条件,很多战船的木料,并没有作风干数年的处理。

  这么一来,战船的整体寿命,就要大打折扣了,顶多也就可用五年而已。

  如今,据赵老幺的禀报,水师中的战船,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船只,底舱已经开始渗水了。

  所以,李中易打进了开封城之后,选择登州的海边,在原有造船厂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倍的扩建。

  从开封城中收集的千余名船匠,也都被送去了登州船厂,让他们和高丽造船场转移而来的工匠们,一起研究造海船的大事业。

  令整个造船事业突飞猛进的,其实还是在李中易拿下了榆关之后,在重赏之下,关外的各族渔牧民,纷纷砍了松木和杉木来换钱换帛。

  长白山上的几百年松木和杉木,简直多得砍不完,说是木料交换钱帛,实际上,以李家军和契丹人的敌对状态,这些木料都属于走私品。

  只不过,参与木料走私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抓都抓不完,契丹人也只能干瞪眼了。

  另外,由于逍遥津集市的存在,黄景胜的手头,已经收购了近千根柚木。

  柚木其实是最适合造船的木料,只不过,整个华夏并不是柚木的主产地,导致异常稀缺罢了。

  黄景胜手里的柚木,其实都是南唐和吴越的商人们,从南洋诸国那边,走私来的木料。

  南洋那边几乎遍地都是柚木,并不怎么值钱,黄景胜开出五倍的高价,敞开收购之后,自然有商人愿意将柚木送来逍遥津集市。

  李中易悄悄的走到教室后门,就见一名面白无须的青年军官,正站在他自己的座位上,哪怕面对名帅杨烈,依然是镇定自若的侃侃而谈。

  “嗯,将此人的名字记下来。”李中易扭头吩咐怀里揣着小黑本的高强。

  在李家军陆战强悍的将领,可谓是多如牛毛。然而,懂得水陆并进的军官,就要少很多了。

  等李中易绕着整个讲武堂转了一整圈,坐回到山长室的时候,高强兴冲冲的回来了,他小声禀报说:“回皇上的话,那人名叫钟南起,是从第一军甲营选拔出来的副指挥。”

  李中易点点头,端起茶盏,小饮了一口,冲张三正微微仰起下巴。

  张三正随即会意,转身就出去了,不大的工夫,领了一名低级军官进来。

  “嘭!”那军官重重的捶胸敬礼,大声说,“末将第五军丙营都头李敢,叩见山长。”

  李中易哪怕已经当了皇帝,只要在讲武堂内,偏偏喜欢人家唤他为山长,而不是皇上。

  “李敢?呵呵,不知你与大汉朝的李广将军……”李中易故意停顿了一下,等着李敢的解释。

  李敢昂首挺胸,朗声道:“不瞒山长,李广将军正是在下家族这一枝的嫡脉先祖。”

  “哦,难怪契丹人畏你如虎,果然是将门出虎子呐……”李中易立时来了兴趣,便借着记忆中的印象,和李敢交流起李广家族的一些往事。

  李敢起初很有些紧张,渐渐的,发觉李中易很温和,也就没那么拘束,也敢说话了。

  原来,李广自杀之后,居于陇西的李氏家族,便分了家。

  李敢这一枝的先祖们,为了纪念李广和李敢,其每一代的家主,居然都叫李敢。

  李中易心里觉得纳闷,除了他这个不遵守儒教规矩的怪胎之外,居然还有人不怕犯了的忌讳,偏喜欢用先祖的名讳。

  客观的说,狗娃的大名叫作李继易,其实从礼教而言,是极其不妥当的。可问题是,负责给长孙起名字的李达和,偏偏以李中易为荣,希望狗娃能够继承李中易的事业,如之奈何?

  规矩嘛,都是人定的,前有李继易,后有李敢,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何况,李敢家里世代习武从军,并不讲究儒教的那些规矩。

  不管多忙,李中易的习惯是,每十日至少来讲武堂授课一次,并找几个学员军官谈话交流一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中易的这个习惯,在讲武堂内,已经成了尽人皆知的惯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是非!

  有些人希望获得李中易的青睐,便故意在李中易经常走过的路边读书,还有些人则坚持绕着山长室练习长跑。

  李中易的心里,其实啥都明白,但他依然还是召见了这些人。毕竟,人都是有野心的动物。

  想方设法主动靠拢过来的军官,显然都是聪明人,而李中易偏偏最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建立军校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军事天才,而是让绝大多数军官在毕业之后,拥有水准以上的军事指挥能力。

  真正的军事天才,不可能从军校内选拔出来,而只可能从实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接着脱颖而出。

  以李家军的现状,只要不中埋伏,大军完全可以利用火炮和神臂弩的优势,原地固守待援,变成敌人十分难啃的硬骨头。

  所以,在讲武堂中,包括李中易的在内所有授课老师,都极其强调斥喉侦察的重要意义。

  说白了,李家军的基本作战原则是,宁可放弃唾手可得的胜利,也要确保不中埋伏。

  李中易的用兵原则,其实异常之保守,极少冒险,宁可不战,也不能打败仗。他本人指挥作战,斥喉营的勇士们,至少要放出去百里远,以免中了敌军的埋伏。

  从讲武堂出来后,恰好路过开封城里的馆驿,李中易心思一动,立即想起了一直住在这里的周宗。

  自从周宗北来之后,李中易因为始终惦记着小周后,就一直没有放他回南唐。

  李中易给周宗的待遇,也确实十分的优厚,除了出门有一大群人跟着之外,别的都可以让他随心所欲。

  监视周宗的任务,李中易交给的是警政寺卿李延清,原因很简单,李延清以前职于军法司的时候,最擅长的便是盯梢和暗中监视。

  如今,在李延清的严密“保护”之下,周宗的小日子过得倒也舒坦,只是没有充分的自由罢了。

  实际上,周宗如果成功的潜逃了,李中易并不会派人去追。逻辑非常简单,跑得了和尚,逃得了庙么?

  就算是周宗顺利的逃回了南唐首都洪州,李中易只要下一道措辞强硬的诏书给李煜,李煜就得乖乖的把周宗送回开封城。

  周宗听说李中易突然来了,不由大吃了一惊,他已经有两年多,没见过李中易了,莫非是杀他的?

  等到见面之后,李中易一直东扯西拉,周宗也就暗暗的放下心来,看样子,李中易的此来,并无恶意。

  “周司徒,开封的美食,比之洪州如何?”李中易端起茶盏,却故意没饮。

  开什么玩笑,周宗献上的茶汤,李中易如何敢随便饮用?

  万一其中有毒,李中易死的也就太不值得了,也太冤枉了!

  “回皇上的话,开封的美食,可比洪州强多了。单单是蒸饼,竟有十几种作法和口味,老臣实在是叹为观止,乐不思蜀矣!”

  周宗的说瞎话本事不一般,居然面不改色,心不跳!

  嘿嘿,李中易暗觉好笑,如果不是李延清看管得紧,周宗只怕是早就插翅飞回南唐去了!

  PS:现在是168票,超过188票,至少加一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逍遥侯,逍遥侯最新章节,逍遥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