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嘉仁的老爹赵知拙是个儒生,他相信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根本品德,所以五个孩子的名字里面各含了一个字。而且赵知拙还觉得人首先要拥有的品德就是守信,到了仁并非是简单的仁,更是包含了‘信、智、礼、义’这四个品德。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对孩子的祝愿起了作用,赵太尉本人就认为自己要有信。既然敢告知蒙古大汗近日相会,赵太尉自然是做了准备。在见到使者的第二天,宋军就派遣先头部队从孟津浮桥渡过黄河,开始由西向东每隔三十里修一个兵站。
从九月初一开始,宋军大队人马开始依次渡过黄河。此时并不知情的蒙古使者则开始踏上返回开封的道路。到了九月初六傍晚,路上竭尽全力的使者终于精疲力竭的出现在蒙古大汗忽必烈面前。
急匆匆禀报了猛力花赤军覆灭,猛力花赤被俘的消息,使者从忽必烈大汗脸上只看到了冷淡,忽必烈好像对此事根本不在意的样子。等使者说完了赵嘉仁‘今日必与大汗相见’的话,并且把赵嘉仁的信呈上。蒙古大汗只是冷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接着就让使者下去。
出门的时候使者大为失望,他其实很希望大汗忽必烈去拯救猛力花赤万户。可大汗每天事务繁忙,戈尔滕万户被俘了这么久,大汗也没能救他回来。使者只能希望宋军不要如同蒙古一样杀俘虏,这样猛力花赤万户还有机会被活着释放。
看着使者的背影,忽必烈大汗心里面极为不满。这个人完全没有能够打探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让他去真的是失败。当然,这只是因为忽必烈大汗在两天前接到蒙古在西边的探马禀报,宋军大部队正以每天超过六十里的速度向着滑县杀来。而蒙古使者回来的时候,宋军距离滑县只有百里距离。按照宋军的行军速度,两军大概两天后就可以在滑县碰面。
在两个多月前,忽必烈大汗还认为自己此次出征与之前一样,带领超过十五万的军队所向披靡。现在的事实是,蒙古军除了丢掉大量地盘之外,能够集结在滑县的军队勉强达到十一万,其中包括汴梁被俘后释放的五千蒙古军,还有阿术的三万部队。这两支部队战斗力都不堪用,忽必烈并不太信任他们。
在使者回来之前,忽必烈已经派遣张弘范带领两万人马前去侧击宋军,希望能够看看宋军的虚实。忽必烈对于张弘范的能力很认同,他希望这名汉人出身的蒙古元帅能够展现出他应有的能力。
洛阳地理位置重要,是因为出了洛阳之后向西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黄河以北是河北平原,黄河以南是黄淮平原,洛阳就处于在这个分界线上。
张弘范元帅对于中国地理了解有限,但是他对于自己在平原作战还算有些信心。平原作战的特点就是方便机动。得到忽必烈大汗的命令,张弘范并没有迎头对宋军发动进攻,而是一路向西,绕到宋军侧面。
侧击战术是常见又非常有效的战术,将正在行军途中的敌人队伍拦腰斩断,让敌人首尾不能兼顾。一旦成功,敌人就会面临崩溃。大汗忽必烈并不反对张弘范的战术,如果张弘范能够侧击成功,大汗忽必烈就会立刻从宋军正面发动进攻。
九月初七,张弘范已经抵达滑县西边五十里的地方。他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让部队扎下营寨。到了九月初八,最新消息传来,宋军在九月初七的时候已经抵达距离蒙古军四十里的距离安下营寨。到了九月初八,他们竟然再次出击,直奔滑县县城而去。
张弘范得知消息之后大喜,他老爹张柔非常喜欢藏书,现在备受忽必烈器重的郝经年轻时候就在张柔家的私人图书馆里面读书。张弘范读过《孙子兵法》,随着战争经验的增加,张弘范对这部书深以为然。
《孙子兵法》中的“军争篇”讲,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意思就是快速行军看似能后发先至的给敌人措手不及的打击,可行军很辛苦,强壮的士兵跑得快,瘦弱的士兵跑得慢,如果是一日夜跑一百里,大概能按时到达的只有十分之一。三军统帅身边没有这么点军队,会有危险。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五十里,顶多到一半人,上将军会因此遇到危险。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三十里,大概只有三分之二能抵达。
以宋军的这个行军水平,他们一天跑了六十里,此时部队定然只有一半到达。张弘范感觉战机已经抵达,立刻下令他的两万人开始南下。
忽必烈对宋国的战争中使用的元军基本都是汉军,所以部队里面骑兵的数量不到两成。张弘范带出来两万人马,有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其他的都是步兵。之前张弘范不想被宋军发现他的动向,所以收缩部队。此时觉得战局不可失去,便带了三千骑兵直接南下。
平原容易行军,张弘范的部队如同虎狼般冲出,这一路上感觉可实在是威风。然而张元帅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宋军应该分成好几路出击,而且队伍会拖很长,张弘范应该很快就会遇到宋军。可这两万人走出去十几里地之后竟然没见到任何宋军的迹象。张弘范知道蒙古大汗绝不会故意坑他,既然说宋军已经有行动,那就一定有行动。
十几里地对骑兵来讲并不是多大问题,张弘范虽然谨慎,却不是个胆小如鼠之辈。既然十几里没有看到宋军,他便继续前进。又向前走了十里地,张弘范终于看到了宋军的旗号。他能见到在大道上距离蒙古军四五里远的地方有个黄橙橙的城寨,上面有高高的望楼,并且打起宋国的旗帜。
见到宋军这么快就完成了一个城寨,张弘范就感觉事情不对。催马靠近,就见城寨的墙好像是稻草编成,但是墙壁,壕沟,拒马全部都有。看着竟然是城防坚固的样子。张弘范下令,“用火箭射一下!”既然城墙外面是稻草的样子,火箭大概是能让它燃烧的。
火箭没办法射太远,骑兵中的长弓手刚靠近到城寨五十步左右,墙壁上就冒出一股股白烟,张弘范估摸着城内就该有防御部队,倒也不惊讶。然而成为重点打击目标几名长弓手就已经被打倒在地,惨叫声传来,士兵们都变了脸色。有人想去救援,半路上也被打倒。这下可没人愿意再去送死。
张弘范叹口气,虽然这对士气有伤害,却也只能让那几名过于忠心的弓箭手自己撤下来。他命道:“先退后三里扎寨!”
最后张弘范的大营在距离路边七八里的一个小村子里,抓了些村民询问,村民讲说这几天宋军一度络绎不绝的向东而去,也不知道为啥现在突然没了人。张弘范也很奇怪,这不符合道理。除非是宋军全军全部保持每天六十里的速度行军然而这等事也就是想想,这等军队都是精锐,有个几千人已经不得了。蒙古能够肆虐天下,就是数以万计的蒙古骑兵都有着非常高的素质。张弘范虽然知道宋军装备很好,却还是认为这帮南蛮子都是瘦弱的。
第二天一早,张弘范开始埋锅造饭。而距离张弘范大概五十里外的滑县,被认为身体素质不高的南蛮子们已经吃完了早饭。宋军在沿途上留下一万人马守各个兵站,六万军队中一万作为预备队,其他五万全部从距离滑县十里外的营地出击。
十里路不过是一个小时的路程,而且蒙古军从昨天晚上确定宋军在十里外扎营,便也在城外扎下营地。
忽必烈把三万不中用的部队留在城内,他认为这帮人守城的能耐总是该有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与大帅伯颜分别带领部队移动到了宋军两侧,加上确定断了宋军后路的张弘范,蒙古大汗觉得宋军如此莽撞的行为就是赵嘉仁过度膨胀的结果。
忽必烈大汗想的没错,赵嘉仁的确很膨胀。之前的每一次胜利都让他膨胀一点,一直膨胀到现在,赵嘉仁积累了足够的讨论,所以他开始觉得现在已经拥有了17XX年欧洲军队水平的宋军已经可以和蒙古军一战啦。
此时在军阵中的赵嘉仁眼中并没有后面那些机动的蒙古军,他此时眼中的乃是滑县县城。提起县城,大家都会想起灰色砖石修建的结实城墙。赵嘉仁以前也曾经这么认为。直到他回到了宋代,他才知道那些砖墙一定是明清时代修建的。宋代会这么建筑的怎么也得是个州府。
现在滑县的城墙是夯土制成的,高度也就是两米多。这种玩意对于普通人的确有阻挡作用,而且现在城墙上满是蒙古军,他们不仅有长弓手,弓箭手,还能看到火炮的身影呢。
这些玩意对赵嘉仁毫无威慑作用,他语气轻松的下令,“进攻!”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对孩子的祝愿起了作用,赵太尉本人就认为自己要有信。既然敢告知蒙古大汗近日相会,赵太尉自然是做了准备。在见到使者的第二天,宋军就派遣先头部队从孟津浮桥渡过黄河,开始由西向东每隔三十里修一个兵站。
从九月初一开始,宋军大队人马开始依次渡过黄河。此时并不知情的蒙古使者则开始踏上返回开封的道路。到了九月初六傍晚,路上竭尽全力的使者终于精疲力竭的出现在蒙古大汗忽必烈面前。
急匆匆禀报了猛力花赤军覆灭,猛力花赤被俘的消息,使者从忽必烈大汗脸上只看到了冷淡,忽必烈好像对此事根本不在意的样子。等使者说完了赵嘉仁‘今日必与大汗相见’的话,并且把赵嘉仁的信呈上。蒙古大汗只是冷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接着就让使者下去。
出门的时候使者大为失望,他其实很希望大汗忽必烈去拯救猛力花赤万户。可大汗每天事务繁忙,戈尔滕万户被俘了这么久,大汗也没能救他回来。使者只能希望宋军不要如同蒙古一样杀俘虏,这样猛力花赤万户还有机会被活着释放。
看着使者的背影,忽必烈大汗心里面极为不满。这个人完全没有能够打探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让他去真的是失败。当然,这只是因为忽必烈大汗在两天前接到蒙古在西边的探马禀报,宋军大部队正以每天超过六十里的速度向着滑县杀来。而蒙古使者回来的时候,宋军距离滑县只有百里距离。按照宋军的行军速度,两军大概两天后就可以在滑县碰面。
在两个多月前,忽必烈大汗还认为自己此次出征与之前一样,带领超过十五万的军队所向披靡。现在的事实是,蒙古军除了丢掉大量地盘之外,能够集结在滑县的军队勉强达到十一万,其中包括汴梁被俘后释放的五千蒙古军,还有阿术的三万部队。这两支部队战斗力都不堪用,忽必烈并不太信任他们。
在使者回来之前,忽必烈已经派遣张弘范带领两万人马前去侧击宋军,希望能够看看宋军的虚实。忽必烈对于张弘范的能力很认同,他希望这名汉人出身的蒙古元帅能够展现出他应有的能力。
洛阳地理位置重要,是因为出了洛阳之后向西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黄河以北是河北平原,黄河以南是黄淮平原,洛阳就处于在这个分界线上。
张弘范元帅对于中国地理了解有限,但是他对于自己在平原作战还算有些信心。平原作战的特点就是方便机动。得到忽必烈大汗的命令,张弘范并没有迎头对宋军发动进攻,而是一路向西,绕到宋军侧面。
侧击战术是常见又非常有效的战术,将正在行军途中的敌人队伍拦腰斩断,让敌人首尾不能兼顾。一旦成功,敌人就会面临崩溃。大汗忽必烈并不反对张弘范的战术,如果张弘范能够侧击成功,大汗忽必烈就会立刻从宋军正面发动进攻。
九月初七,张弘范已经抵达滑县西边五十里的地方。他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让部队扎下营寨。到了九月初八,最新消息传来,宋军在九月初七的时候已经抵达距离蒙古军四十里的距离安下营寨。到了九月初八,他们竟然再次出击,直奔滑县县城而去。
张弘范得知消息之后大喜,他老爹张柔非常喜欢藏书,现在备受忽必烈器重的郝经年轻时候就在张柔家的私人图书馆里面读书。张弘范读过《孙子兵法》,随着战争经验的增加,张弘范对这部书深以为然。
《孙子兵法》中的“军争篇”讲,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意思就是快速行军看似能后发先至的给敌人措手不及的打击,可行军很辛苦,强壮的士兵跑得快,瘦弱的士兵跑得慢,如果是一日夜跑一百里,大概能按时到达的只有十分之一。三军统帅身边没有这么点军队,会有危险。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五十里,顶多到一半人,上将军会因此遇到危险。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三十里,大概只有三分之二能抵达。
以宋军的这个行军水平,他们一天跑了六十里,此时部队定然只有一半到达。张弘范感觉战机已经抵达,立刻下令他的两万人开始南下。
忽必烈对宋国的战争中使用的元军基本都是汉军,所以部队里面骑兵的数量不到两成。张弘范带出来两万人马,有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其他的都是步兵。之前张弘范不想被宋军发现他的动向,所以收缩部队。此时觉得战局不可失去,便带了三千骑兵直接南下。
平原容易行军,张弘范的部队如同虎狼般冲出,这一路上感觉可实在是威风。然而张元帅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宋军应该分成好几路出击,而且队伍会拖很长,张弘范应该很快就会遇到宋军。可这两万人走出去十几里地之后竟然没见到任何宋军的迹象。张弘范知道蒙古大汗绝不会故意坑他,既然说宋军已经有行动,那就一定有行动。
十几里地对骑兵来讲并不是多大问题,张弘范虽然谨慎,却不是个胆小如鼠之辈。既然十几里没有看到宋军,他便继续前进。又向前走了十里地,张弘范终于看到了宋军的旗号。他能见到在大道上距离蒙古军四五里远的地方有个黄橙橙的城寨,上面有高高的望楼,并且打起宋国的旗帜。
见到宋军这么快就完成了一个城寨,张弘范就感觉事情不对。催马靠近,就见城寨的墙好像是稻草编成,但是墙壁,壕沟,拒马全部都有。看着竟然是城防坚固的样子。张弘范下令,“用火箭射一下!”既然城墙外面是稻草的样子,火箭大概是能让它燃烧的。
火箭没办法射太远,骑兵中的长弓手刚靠近到城寨五十步左右,墙壁上就冒出一股股白烟,张弘范估摸着城内就该有防御部队,倒也不惊讶。然而成为重点打击目标几名长弓手就已经被打倒在地,惨叫声传来,士兵们都变了脸色。有人想去救援,半路上也被打倒。这下可没人愿意再去送死。
张弘范叹口气,虽然这对士气有伤害,却也只能让那几名过于忠心的弓箭手自己撤下来。他命道:“先退后三里扎寨!”
最后张弘范的大营在距离路边七八里的一个小村子里,抓了些村民询问,村民讲说这几天宋军一度络绎不绝的向东而去,也不知道为啥现在突然没了人。张弘范也很奇怪,这不符合道理。除非是宋军全军全部保持每天六十里的速度行军然而这等事也就是想想,这等军队都是精锐,有个几千人已经不得了。蒙古能够肆虐天下,就是数以万计的蒙古骑兵都有着非常高的素质。张弘范虽然知道宋军装备很好,却还是认为这帮南蛮子都是瘦弱的。
第二天一早,张弘范开始埋锅造饭。而距离张弘范大概五十里外的滑县,被认为身体素质不高的南蛮子们已经吃完了早饭。宋军在沿途上留下一万人马守各个兵站,六万军队中一万作为预备队,其他五万全部从距离滑县十里外的营地出击。
十里路不过是一个小时的路程,而且蒙古军从昨天晚上确定宋军在十里外扎营,便也在城外扎下营地。
忽必烈把三万不中用的部队留在城内,他认为这帮人守城的能耐总是该有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与大帅伯颜分别带领部队移动到了宋军两侧,加上确定断了宋军后路的张弘范,蒙古大汗觉得宋军如此莽撞的行为就是赵嘉仁过度膨胀的结果。
忽必烈大汗想的没错,赵嘉仁的确很膨胀。之前的每一次胜利都让他膨胀一点,一直膨胀到现在,赵嘉仁积累了足够的讨论,所以他开始觉得现在已经拥有了17XX年欧洲军队水平的宋军已经可以和蒙古军一战啦。
此时在军阵中的赵嘉仁眼中并没有后面那些机动的蒙古军,他此时眼中的乃是滑县县城。提起县城,大家都会想起灰色砖石修建的结实城墙。赵嘉仁以前也曾经这么认为。直到他回到了宋代,他才知道那些砖墙一定是明清时代修建的。宋代会这么建筑的怎么也得是个州府。
现在滑县的城墙是夯土制成的,高度也就是两米多。这种玩意对于普通人的确有阻挡作用,而且现在城墙上满是蒙古军,他们不仅有长弓手,弓箭手,还能看到火炮的身影呢。
这些玩意对赵嘉仁毫无威慑作用,他语气轻松的下令,“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