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共和四年十一月初一,大都的天空彤云密布,眼瞅着就要下雪的模样。
黄色纸钱在半空中飞舞,飘飘洒洒的落下来。地面上已经铺了薄薄的一层,现在又铺了一些。出葬的队伍跟在撒纸钱的人之后,人人披麻戴孝,人人满脸悲痛。
大都的道路很宽,也有交通管制。路左行走的出葬队伍并没有影响路右行走的人们,在路右的四轮马车里,孛儿只斤·郝仁万户透过玻璃窗看向出葬的队伍,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家是宋姓汉军世侯,家里六个儿子中有四个都从军,最能干的都当了千户。
攻克临安的战争中,宋家通过战争中掠夺的战利品富裕起来。几个月前,他们家中的四个儿子满心欢喜的再次投入到忽必烈大汗的麾下。十几天前,第一票前去认尸体的人们回来,宋家四兄弟中,有两人尸体被认领回来,有一个确定被俘。在阿术元帅麾下作战的那个宋家孩子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黄河战役打了几个月,滑县县城中折损了三万多人,张弘范元帅抛下了一万七千人,阿术元帅麾下水淹下死了万余人,两万汴梁守军,三千洛阳守军全军覆没,还有野战中被宋军杀死的两万人。全部加起来一共实打实的损失十万人。
想到战争中的损失,郝仁万户心中一阵遗憾。向前再走一段就见到令一波出殡队伍。最近几天,大都街道上到处都是纸钱,出殡的队伍接连不断。这还是有些家门的人,那些普通士兵的家庭连认尸的财力都没有,只能拜托别人帮着认尸。至于千里迢迢将尸体运回,更不是普通人家能够负担得起。能托人带回一缕头发,就已经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啦。
丢失了大片土地后,大元治下的汉人大概还剩下一千万,十万人的损失大该是一百个人中损失一个。这个比例高还是不高,郝仁万户做不出评价,他能看到的只是大都城内愁云惨淡的模样。
马车在一个正在施工的大院门口停下,这个大院与旁边院落中间一道五六尺宽的小路正在被修墙堵住。已经有人在这里候着,郝仁一下车就被领进院里。只见大院内部与隔壁的墙已经被拆掉大半,看起来这个全新的院落大概有五十米宽,五十米长,看上去挺宽敞的。
“郝仁兄,好久不见。”在正屋门口,大宋礼部官员宋公明热情的迎接了郝仁。
郝仁阴沉着脸说道:“宋兄弟,好久不见。我听说隔壁这户人全家男丁都死在与宋国战争中,没想到你们竟然敢要他们家的老房子。”
“哦?还有此事?”宋公明讶异的问道。
郝仁没好气的说道:“我来之前有人专门给我讲的,想来不是谎话。若是这家还有男丁撑门面,哪里会这么轻易的就把房子卖了。”
宋公明并没有露出丝毫的不安,他答道:“我在临安的房子,就是临安总投降之后被蒙古军杀了满门,我刚住进去的时候就见到血迹浸透墙砖。我也不懂得怎么刷墙。而且懂刷墙的工匠要么被杀,要么被掳走。好几个月我家人都不敢到有血迹的屋子里面去。”
郝仁原本是想指责宋军的残暴,听了宋公明的回应后也觉得有些讪讪的,就找了一个新话题,“宋兄,此次我是奉大汗所命,前来谈交换俘虏的事情。”
宋公明答道:“可巧,赵太尉让我来也是想谈此事。”
有了共同的目标,双方进了屋内直接切入正题。这一谈,双方就出现了分歧。孛儿只斤·郝仁边摇头边说道:“不行不行!换俘虏须得一换一,哪里有一换四的道理。”
宋公明无奈的说道:“一换一么,我们大宋没有在蒙古掳掠,手中并没有那么多俘虏。你要是这么讲,我回去禀告太尉,咱们两边不如接着打仗。我们杀进大都烧杀抢掠,掳走人口,咱们两边那时候再交换俘虏。”
孛儿只斤·郝仁只是仰慕大宋文化,却不等于他就自认为是宋人。遭到如此无礼的说法,他心中怒火大盛。本想拍案而起,但郝仁还是忍住了。黄河战役之所以打起来,就是因为双方都希望用武力解决问题。蒙古一贯是遇到问题就军事威胁,军事威胁不成就发动战争。黄河战役之前的大宋也是同样的态度,所以在事后看来如同小孩子吵架般的口头冲突,在极短时间里面就变成了三十万人的大战。
忽必烈之所以派遣郝仁前来,是他认为郝仁并非投降派,也不是强硬派。黄河战役已经证明蒙古军不是同等数量宋军的对手,所以蒙古在短期内必须维持与宋国的和平。
遭受了这样的欺辱,郝仁强忍怒气,在心里默念,‘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这是荀子劝学篇中的文章。自打从赵太尉那里得知荀子学说的精义乃是‘唯物主义’,郝仁发现自己开始慢慢能真正读懂这位先秦诸子集大成者的教导。
默默背诵了一段来化解愤怒,郝仁逼迫自己面对当下残酷的事实。他尽可能镇定的说道:“蒙古立国杀戮极重,与宋国战争中多有杀伤,宋国意图报复,我也没什么好讲。不过大元并非蒙古,皇帝也非大汗。即便是蒙古之时,也以信义为重。现在改国号大元,更是从了汉礼。我们两国便是要杀个尸山血海,可否不厮杀之时能以礼相待。一个蒙古俘虏是一个人,难倒四个汉人俘虏才算是一个人么?我不觉得宋兄乃是自轻自贱之辈!”
宋公明眼睛微微眯缝起来,他没想到蒙古万户郝仁竟然如此应对。被人这么怼,当然会生气。可宋公明觉得自己对郝仁所说的内容不能装作没听到,最后他不情不愿的应道:“郝仁兄,你这么讲倒是有些道理。”
见宋公明被对等的道义说服,郝仁心中忍不住赞叹大宋的确是文明国家。蒙古文化建立在军事力量对比之上,单纯的仁义并不存在于蒙古文化之中。想单纯的谈仁义,这天下大概只能在宋国才能看到。所以郝仁也收起了不快,诚恳说道:“宋国手里没那么多俘虏,却有很多我大元想要的物件。若是宋国真心愿意换回俘虏,大元当然乐于交换。”
“那可是很贵的!”宋公明说道。
见到大宋代表没有堵死谈判大门的打算,郝仁笑道:“我听说宋国将漫天要价啄地还钱,咱们在这里唇枪舌剑的争执,不就是要达成一个相对公平的买卖么。”
“我们从俘虏那边听说,蒙古在大都可是存了不少碱块。既然如此,蒙古不妨就以当年谈妥过的价钱先卖给我们一百万斤。”宋公明开了条件。
“那可否将刘垓万户交还给我们。”郝仁也提出了条件。
宋公明笑道:“刘垓等宋奸已经在临安公审后处决,我们大宋绝不会放过这些人!”
宋奸公审大会后,这些宋奸被当众吊死,行刑之后尸体被斩首。刘家父子三人的脑袋放在同一个笼子里与其他宋奸的脑袋一起示众。回想起‘全家笼’里头腌制过的脑袋,宋公明觉得胃里面有点不舒服,却因为见到宋奸授受而非常解气非常开心。
郝仁知道宋国对宋奸的态度,也就不废话了。回想起出殡的军官们,郝仁心里面对刘家感到有点同情。汉人有象棋,蒙古也有象棋。蒙古象棋里面的‘兵’不叫兵,而是叫‘儿子’。蒙古象棋的规矩中,最后一个‘儿子’不能杀。
在蒙古传统中,蒙古人杀蒙古人,若是那家还有最后一个儿子,是要放条生路。杀绝别人家的儿子会遭受诅咒。刘家老爹刘整被杀。刘家四个儿子里面已经被杀了两个,看宋国的态度,郝仁觉得他们会灭宋奸满门。
公事暂时谈到这里,郝仁人问道:“宋兄,却不知赵太尉最近身体可好。我当年心中有困惑,太尉不吝赐教,让我终于得以解开枷锁。这些年每逢稍有进益,便想起太尉的恩情。”
宋公明当年受赵嘉仁所命给郝仁详细讲述荀子与唯物主义,听郝仁说的诚恳,心里面也高兴。而且与郝仁交谈之中,宋公明也能感觉郝仁的三观的确与蒙古人大不相同,他也有些感慨的答道:“太尉正乃壮年,身体好得很。若是太尉得知你时时精进,自然会开心。”
郝仁也很感慨,他原本对儒家有些居高临下的心思。蒙古文化虽然不如儒家,却比儒家强很多。可赵太尉这个十三岁考上进士的人掌权之后,宋国国力突飞猛进。黄河战役更是展现出强大的军事能力。现在的他对赵太尉青睐的荀子学说是彻头彻尾的信服。
也许是因为这样,郝仁发现自己实在是没办法与宋公明谈论荀子。因为他很担心自己说出些他并不该说的话。于是郝仁起身说道:“我现在就回去禀告陛下,碱块的事情有什么消息,我便立刻与宋兄联络。”
黄色纸钱在半空中飞舞,飘飘洒洒的落下来。地面上已经铺了薄薄的一层,现在又铺了一些。出葬的队伍跟在撒纸钱的人之后,人人披麻戴孝,人人满脸悲痛。
大都的道路很宽,也有交通管制。路左行走的出葬队伍并没有影响路右行走的人们,在路右的四轮马车里,孛儿只斤·郝仁万户透过玻璃窗看向出葬的队伍,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家是宋姓汉军世侯,家里六个儿子中有四个都从军,最能干的都当了千户。
攻克临安的战争中,宋家通过战争中掠夺的战利品富裕起来。几个月前,他们家中的四个儿子满心欢喜的再次投入到忽必烈大汗的麾下。十几天前,第一票前去认尸体的人们回来,宋家四兄弟中,有两人尸体被认领回来,有一个确定被俘。在阿术元帅麾下作战的那个宋家孩子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黄河战役打了几个月,滑县县城中折损了三万多人,张弘范元帅抛下了一万七千人,阿术元帅麾下水淹下死了万余人,两万汴梁守军,三千洛阳守军全军覆没,还有野战中被宋军杀死的两万人。全部加起来一共实打实的损失十万人。
想到战争中的损失,郝仁万户心中一阵遗憾。向前再走一段就见到令一波出殡队伍。最近几天,大都街道上到处都是纸钱,出殡的队伍接连不断。这还是有些家门的人,那些普通士兵的家庭连认尸的财力都没有,只能拜托别人帮着认尸。至于千里迢迢将尸体运回,更不是普通人家能够负担得起。能托人带回一缕头发,就已经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啦。
丢失了大片土地后,大元治下的汉人大概还剩下一千万,十万人的损失大该是一百个人中损失一个。这个比例高还是不高,郝仁万户做不出评价,他能看到的只是大都城内愁云惨淡的模样。
马车在一个正在施工的大院门口停下,这个大院与旁边院落中间一道五六尺宽的小路正在被修墙堵住。已经有人在这里候着,郝仁一下车就被领进院里。只见大院内部与隔壁的墙已经被拆掉大半,看起来这个全新的院落大概有五十米宽,五十米长,看上去挺宽敞的。
“郝仁兄,好久不见。”在正屋门口,大宋礼部官员宋公明热情的迎接了郝仁。
郝仁阴沉着脸说道:“宋兄弟,好久不见。我听说隔壁这户人全家男丁都死在与宋国战争中,没想到你们竟然敢要他们家的老房子。”
“哦?还有此事?”宋公明讶异的问道。
郝仁没好气的说道:“我来之前有人专门给我讲的,想来不是谎话。若是这家还有男丁撑门面,哪里会这么轻易的就把房子卖了。”
宋公明并没有露出丝毫的不安,他答道:“我在临安的房子,就是临安总投降之后被蒙古军杀了满门,我刚住进去的时候就见到血迹浸透墙砖。我也不懂得怎么刷墙。而且懂刷墙的工匠要么被杀,要么被掳走。好几个月我家人都不敢到有血迹的屋子里面去。”
郝仁原本是想指责宋军的残暴,听了宋公明的回应后也觉得有些讪讪的,就找了一个新话题,“宋兄,此次我是奉大汗所命,前来谈交换俘虏的事情。”
宋公明答道:“可巧,赵太尉让我来也是想谈此事。”
有了共同的目标,双方进了屋内直接切入正题。这一谈,双方就出现了分歧。孛儿只斤·郝仁边摇头边说道:“不行不行!换俘虏须得一换一,哪里有一换四的道理。”
宋公明无奈的说道:“一换一么,我们大宋没有在蒙古掳掠,手中并没有那么多俘虏。你要是这么讲,我回去禀告太尉,咱们两边不如接着打仗。我们杀进大都烧杀抢掠,掳走人口,咱们两边那时候再交换俘虏。”
孛儿只斤·郝仁只是仰慕大宋文化,却不等于他就自认为是宋人。遭到如此无礼的说法,他心中怒火大盛。本想拍案而起,但郝仁还是忍住了。黄河战役之所以打起来,就是因为双方都希望用武力解决问题。蒙古一贯是遇到问题就军事威胁,军事威胁不成就发动战争。黄河战役之前的大宋也是同样的态度,所以在事后看来如同小孩子吵架般的口头冲突,在极短时间里面就变成了三十万人的大战。
忽必烈之所以派遣郝仁前来,是他认为郝仁并非投降派,也不是强硬派。黄河战役已经证明蒙古军不是同等数量宋军的对手,所以蒙古在短期内必须维持与宋国的和平。
遭受了这样的欺辱,郝仁强忍怒气,在心里默念,‘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这是荀子劝学篇中的文章。自打从赵太尉那里得知荀子学说的精义乃是‘唯物主义’,郝仁发现自己开始慢慢能真正读懂这位先秦诸子集大成者的教导。
默默背诵了一段来化解愤怒,郝仁逼迫自己面对当下残酷的事实。他尽可能镇定的说道:“蒙古立国杀戮极重,与宋国战争中多有杀伤,宋国意图报复,我也没什么好讲。不过大元并非蒙古,皇帝也非大汗。即便是蒙古之时,也以信义为重。现在改国号大元,更是从了汉礼。我们两国便是要杀个尸山血海,可否不厮杀之时能以礼相待。一个蒙古俘虏是一个人,难倒四个汉人俘虏才算是一个人么?我不觉得宋兄乃是自轻自贱之辈!”
宋公明眼睛微微眯缝起来,他没想到蒙古万户郝仁竟然如此应对。被人这么怼,当然会生气。可宋公明觉得自己对郝仁所说的内容不能装作没听到,最后他不情不愿的应道:“郝仁兄,你这么讲倒是有些道理。”
见宋公明被对等的道义说服,郝仁心中忍不住赞叹大宋的确是文明国家。蒙古文化建立在军事力量对比之上,单纯的仁义并不存在于蒙古文化之中。想单纯的谈仁义,这天下大概只能在宋国才能看到。所以郝仁也收起了不快,诚恳说道:“宋国手里没那么多俘虏,却有很多我大元想要的物件。若是宋国真心愿意换回俘虏,大元当然乐于交换。”
“那可是很贵的!”宋公明说道。
见到大宋代表没有堵死谈判大门的打算,郝仁笑道:“我听说宋国将漫天要价啄地还钱,咱们在这里唇枪舌剑的争执,不就是要达成一个相对公平的买卖么。”
“我们从俘虏那边听说,蒙古在大都可是存了不少碱块。既然如此,蒙古不妨就以当年谈妥过的价钱先卖给我们一百万斤。”宋公明开了条件。
“那可否将刘垓万户交还给我们。”郝仁也提出了条件。
宋公明笑道:“刘垓等宋奸已经在临安公审后处决,我们大宋绝不会放过这些人!”
宋奸公审大会后,这些宋奸被当众吊死,行刑之后尸体被斩首。刘家父子三人的脑袋放在同一个笼子里与其他宋奸的脑袋一起示众。回想起‘全家笼’里头腌制过的脑袋,宋公明觉得胃里面有点不舒服,却因为见到宋奸授受而非常解气非常开心。
郝仁知道宋国对宋奸的态度,也就不废话了。回想起出殡的军官们,郝仁心里面对刘家感到有点同情。汉人有象棋,蒙古也有象棋。蒙古象棋里面的‘兵’不叫兵,而是叫‘儿子’。蒙古象棋的规矩中,最后一个‘儿子’不能杀。
在蒙古传统中,蒙古人杀蒙古人,若是那家还有最后一个儿子,是要放条生路。杀绝别人家的儿子会遭受诅咒。刘家老爹刘整被杀。刘家四个儿子里面已经被杀了两个,看宋国的态度,郝仁觉得他们会灭宋奸满门。
公事暂时谈到这里,郝仁人问道:“宋兄,却不知赵太尉最近身体可好。我当年心中有困惑,太尉不吝赐教,让我终于得以解开枷锁。这些年每逢稍有进益,便想起太尉的恩情。”
宋公明当年受赵嘉仁所命给郝仁详细讲述荀子与唯物主义,听郝仁说的诚恳,心里面也高兴。而且与郝仁交谈之中,宋公明也能感觉郝仁的三观的确与蒙古人大不相同,他也有些感慨的答道:“太尉正乃壮年,身体好得很。若是太尉得知你时时精进,自然会开心。”
郝仁也很感慨,他原本对儒家有些居高临下的心思。蒙古文化虽然不如儒家,却比儒家强很多。可赵太尉这个十三岁考上进士的人掌权之后,宋国国力突飞猛进。黄河战役更是展现出强大的军事能力。现在的他对赵太尉青睐的荀子学说是彻头彻尾的信服。
也许是因为这样,郝仁发现自己实在是没办法与宋公明谈论荀子。因为他很担心自己说出些他并不该说的话。于是郝仁起身说道:“我现在就回去禀告陛下,碱块的事情有什么消息,我便立刻与宋兄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