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三佛齐水上王城之后的第六天,也就是大宋320年6月13日。兵部总参谋长郑捷在杭州晨会上讲述了这个消息。
赵嘉仁心里面松了口气。他相信战争一定可以获胜,却没办法阻止自己为此事担心。
“我军攻破了三佛齐的水上王城,陆军正在进攻三佛齐的陆上王城。”郑捷继续介绍。
一个国家的王都还分陆上与水上,这个说法颇令人讶异。立刻就有人提问这是何故。
“三佛齐占据海峡,阻断船只通行。他们为了能够监视海峡,就建立起水上王都。国王,贵族经常居住在这里。我们暂且认为三佛齐的大船在此战中被我们一举歼灭。现在进攻的三佛齐陆上王城,就是三佛齐的步军所在。能击破此处,才能算是大破三佛齐……”
听了总参谋长的讲述,这帮人才明白这场战争只是刚开始,因为胜利而生出的欢喜顷刻就被冲淡了许多。
这件事讲完,户部尚书开始讲述起开辟运河的问题,“我等原先以为可以沿着旧河道把运河挖出来。最近的测量之后,旧河道因为黄河淤积,以及高于地面,如果要开挖运河,必须进行全面测量。所以我们户部上下已经开展了有关水土保持的全面学习和深化。正如官家所讲,黄河南下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在我们能够维护的只是原本淮河到长江的运河……”
孙青尚书满嘴的新式用语,下面的其他尚书们表情比较多样,譬如兵部的总参谋长郑捷的脸色看着非常冷淡。兵部曾经认为可以通过恢复传统的运河,让运兵变得轻松。搞测量的基本都是兵部派遣的技术人员,然后得出的结果无法使用旧河道的确切结果。这让郑捷觉得有种作茧自缚的懊恼。
至于农业部的官员,表情就非常的沉重。江南土改之后,农业部门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从隋炀帝时代开始,就有了‘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现在的江南是大宋税负的核心地区。江南土改之后,大宋花费巨大的气力完善了水土保持以及灌溉系统,丘陵地区变成了林业地区,大量撤退到平原上的人们分到了水浇地。
谁都不是傻瓜,农业部的众人都知道现在大宋粮食的核心就是这套花费巨大人力兴建起来的水利系统。就在农业部官员希望能够在广袤的黄淮平原上复制体系,并且获得巨大政绩的现在,却要停下脚步,等待更全面的测量结果。之前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除了这些有非常切身利益的家伙之外,礼部的熊裳本人对于户部尚书孙青满口的新用语比较在意。这些新词汇越来越多,以前熊裳靠自己的古文基础,还能做到望文生义。然而这样的优势正在不断缩小。很多新词汇,譬如孙青方才说的生态灾难。灾难容易理解,生态是什么。熊裳已经没办法用想象的方法对其做出判断。
大宋这真的变得更加文明了?这并不是那些宣传口的家伙在拍马屁么?因为考上了进士而一直自视甚高的熊裳不得不这么怀疑。
“今天的晨会结束。孙青和郑捷留下。”赵嘉仁说道。
没被点名的就起身离开,走之忍不住对这两人多看两眼。这次晨会上的通报和两人都有关系,也不知道赵官家会和他们谈什么。
等其他人离开,赵嘉仁说道:“我对三佛齐之战很有信心。此战我们要达成的目标并不是彻底摧毁三佛齐,现在我们既没有那么多钱,也没有那个必要。当下有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割取三佛齐中南半岛南端,将其变成我们的种植园。”
孙青虽然在管理课程上听赵官家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此时深有所感,自然而然的想起这句话。原本的户部尚书和兵部的在一起商议,必然是兵部打仗需要户部出钱。孙青从来没想过竟然会发生兵部打完仗,户部去收取战争红利的局面。
“第二件事,海峡我们要控制住。再不许有敌人存在于海峡之中。”
“是!”郑捷回答的非常干脆,也非常有自信。
赵嘉仁转头向孙青,“对于户部来讲,以后所有在航道上的船只,必须是我们大宋颁发航行许可证的船。这个归海事局管。”
海事局就是以前航海行会的管理机构,现在暂时归在户部之下。孙青一听说户部竟然获得了这么大的权力,连忙确认一下,“官家,你说的这个航线是什么意思?”
“整个太平洋里面所有航线都是我们管,我们不给发航行许可,任何船都不能在里面航行!”
“哦!……啊!”在几秒钟内,孙青终于想明白了太平洋是什么意思。于是大宋的户部尚书就发出了前后意思完全不同的声音。尚书连忙问道:“整个太平洋?!”
大宋这些年不断派出探险队。这些探险队的装备大大胜过历史上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探险队。对于地球的认知,包括经纬度,气候,季风,海流,更是超过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探险队。实际上他们更像是‘去验证赵官家对世界的假设’。
现在大宋的地球仪上,很清晰的标出太平洋、天竺洋、南大西洋的形状。北大西洋以及北冰洋则是只有一个大概标注。想到太平洋的浩瀚,孙青是真被赵官家的豪言壮语吓得不轻。
“当然,我们现在管不到,或者不方便管的地方,也会暂时不去管。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赵嘉仁用新比喻给自己被吓到的臣下缓解一下压力,这话一听就是夹钢法制刀的诀窍。
孙青尚书把思路收回到大宋现在主要航线上,才觉得震惊感消退许多。便是如此,孙尚书还是觉得这规模实在是够大。现在大宋航线的最北端是虾夷岛。大宋航线的南端则是大宋正在攻打的海峡,航线最西端是红海的埃及。主要航线的距离有几万里。
“官家,这几万里的航线上若是有了没经我们认同的船队,那该如何是好?”孙尚书问。
赵嘉仁指了指坐在旁边的兵部总参谋长,“那就得靠我们的军舰来维护航路秩序。”
孙尚书没有继续说话。到了此时,他感觉自己完全理解了‘战争是政治延续’的这句话。蒙古攻打大宋是为了利益,三佛齐阻绝海峡是为了利益,大宋抵抗蒙古入侵,乃至于反攻蒙古,打击三佛齐。都是为了利益。政治则是完全基于利益而存在的东西,没有利益,谁给你讲政治。
当官家说话之后,什么都不说也不行。孙尚书答道:“官家图谋宏远,为臣所不及。”
赵嘉仁说道:“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以现在你们就先根据这个做计划。特别是针对那些愿意投身航海的人,要给大家讲清楚。”
“遵旨。”
“遵命!”
让两人下去忙。赵嘉仁想起他老爹,现在的太上皇赵知拙。太上皇最后还是秉持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理念回泉州故乡。同去的还有陈太后。陈太后也不全是回丈夫故乡,老太太也要回陈家省亲。
按照辈分的话,陈太后大概是家里辈分最高的。从身份上,陈家的闺女嫁给进士,生的儿子也是进士,这已经非常显贵。现在她当了太后,自然是无人能及。
所以赵官家倒是非常期待自家老爹能够让那帮不争气的赵氏宗亲里面有点震动,不争气的家伙根本不用指望,赵嘉仁也懒得在这帮人身上花费宝贵的时间。但是见识了赵知州这位太上皇,好歹有些还想靠自己奋斗一下的家伙存在吧。若是这些想奋斗一下的家伙肯到南海开辟种植园,赵嘉仁就会觉得很满意了。
就在赵嘉仁考虑着这些事情之际,侍卫禀报,“官家,徐太师求见。”
在赵嘉仁的朝廷里面,致仕之后获得太师称号的有三位。一位是吴潜,一位是徐远志,一位是大大得罪了赵嘉仁的李庭芝。所以不用多说,赵嘉仁就知道前来的是徐远志。
以前的时候,很多人写大宋也是动辄就跪。实际上大宋和大唐的区别是,大唐的高官们是坐着的。而大宋的高官站着。至于动辄下跪,那是北方大元超的规矩,徐远志作为致仕的高官,连躬身行礼都有些懒得做。
赵嘉仁也没这个兴趣,那些繁琐的日常礼数通通以握手代替。两人握手,赵嘉仁笑道:“徐太师,几日不见,你倒是富态了。”
“天天吃了睡,睡了吃,不胖才怪。”徐远志笑道。
以前对于有功的大臣,官家要在京师赐宅邸。不过这个赏赐是个令双方都很不舒服的选择。因为宅邸要大要好看,官家会不爽。而官邸位置一般都不好,大臣感觉很不爽。现在赵官家不赐宅邸,而是用很便宜的价格卖给大家房子。
赵嘉仁从徐远志的话里面判断出,这位老先生和大多数这一轮致仕的官员相同,都没有离开杭州,而是在这里住下。一副长期定居的态势。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不管有各种逃离北上广的说法,然而有机会在一线城市定居的人,还是会选择在那边定居。
两人坐下,徐远志开口就问道:“官家,我听闻有人说要封建南海。”
赵嘉仁心里面松了口气。他相信战争一定可以获胜,却没办法阻止自己为此事担心。
“我军攻破了三佛齐的水上王城,陆军正在进攻三佛齐的陆上王城。”郑捷继续介绍。
一个国家的王都还分陆上与水上,这个说法颇令人讶异。立刻就有人提问这是何故。
“三佛齐占据海峡,阻断船只通行。他们为了能够监视海峡,就建立起水上王都。国王,贵族经常居住在这里。我们暂且认为三佛齐的大船在此战中被我们一举歼灭。现在进攻的三佛齐陆上王城,就是三佛齐的步军所在。能击破此处,才能算是大破三佛齐……”
听了总参谋长的讲述,这帮人才明白这场战争只是刚开始,因为胜利而生出的欢喜顷刻就被冲淡了许多。
这件事讲完,户部尚书开始讲述起开辟运河的问题,“我等原先以为可以沿着旧河道把运河挖出来。最近的测量之后,旧河道因为黄河淤积,以及高于地面,如果要开挖运河,必须进行全面测量。所以我们户部上下已经开展了有关水土保持的全面学习和深化。正如官家所讲,黄河南下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在我们能够维护的只是原本淮河到长江的运河……”
孙青尚书满嘴的新式用语,下面的其他尚书们表情比较多样,譬如兵部的总参谋长郑捷的脸色看着非常冷淡。兵部曾经认为可以通过恢复传统的运河,让运兵变得轻松。搞测量的基本都是兵部派遣的技术人员,然后得出的结果无法使用旧河道的确切结果。这让郑捷觉得有种作茧自缚的懊恼。
至于农业部的官员,表情就非常的沉重。江南土改之后,农业部门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从隋炀帝时代开始,就有了‘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现在的江南是大宋税负的核心地区。江南土改之后,大宋花费巨大的气力完善了水土保持以及灌溉系统,丘陵地区变成了林业地区,大量撤退到平原上的人们分到了水浇地。
谁都不是傻瓜,农业部的众人都知道现在大宋粮食的核心就是这套花费巨大人力兴建起来的水利系统。就在农业部官员希望能够在广袤的黄淮平原上复制体系,并且获得巨大政绩的现在,却要停下脚步,等待更全面的测量结果。之前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除了这些有非常切身利益的家伙之外,礼部的熊裳本人对于户部尚书孙青满口的新用语比较在意。这些新词汇越来越多,以前熊裳靠自己的古文基础,还能做到望文生义。然而这样的优势正在不断缩小。很多新词汇,譬如孙青方才说的生态灾难。灾难容易理解,生态是什么。熊裳已经没办法用想象的方法对其做出判断。
大宋这真的变得更加文明了?这并不是那些宣传口的家伙在拍马屁么?因为考上了进士而一直自视甚高的熊裳不得不这么怀疑。
“今天的晨会结束。孙青和郑捷留下。”赵嘉仁说道。
没被点名的就起身离开,走之忍不住对这两人多看两眼。这次晨会上的通报和两人都有关系,也不知道赵官家会和他们谈什么。
等其他人离开,赵嘉仁说道:“我对三佛齐之战很有信心。此战我们要达成的目标并不是彻底摧毁三佛齐,现在我们既没有那么多钱,也没有那个必要。当下有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割取三佛齐中南半岛南端,将其变成我们的种植园。”
孙青虽然在管理课程上听赵官家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此时深有所感,自然而然的想起这句话。原本的户部尚书和兵部的在一起商议,必然是兵部打仗需要户部出钱。孙青从来没想过竟然会发生兵部打完仗,户部去收取战争红利的局面。
“第二件事,海峡我们要控制住。再不许有敌人存在于海峡之中。”
“是!”郑捷回答的非常干脆,也非常有自信。
赵嘉仁转头向孙青,“对于户部来讲,以后所有在航道上的船只,必须是我们大宋颁发航行许可证的船。这个归海事局管。”
海事局就是以前航海行会的管理机构,现在暂时归在户部之下。孙青一听说户部竟然获得了这么大的权力,连忙确认一下,“官家,你说的这个航线是什么意思?”
“整个太平洋里面所有航线都是我们管,我们不给发航行许可,任何船都不能在里面航行!”
“哦!……啊!”在几秒钟内,孙青终于想明白了太平洋是什么意思。于是大宋的户部尚书就发出了前后意思完全不同的声音。尚书连忙问道:“整个太平洋?!”
大宋这些年不断派出探险队。这些探险队的装备大大胜过历史上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探险队。对于地球的认知,包括经纬度,气候,季风,海流,更是超过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探险队。实际上他们更像是‘去验证赵官家对世界的假设’。
现在大宋的地球仪上,很清晰的标出太平洋、天竺洋、南大西洋的形状。北大西洋以及北冰洋则是只有一个大概标注。想到太平洋的浩瀚,孙青是真被赵官家的豪言壮语吓得不轻。
“当然,我们现在管不到,或者不方便管的地方,也会暂时不去管。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赵嘉仁用新比喻给自己被吓到的臣下缓解一下压力,这话一听就是夹钢法制刀的诀窍。
孙青尚书把思路收回到大宋现在主要航线上,才觉得震惊感消退许多。便是如此,孙尚书还是觉得这规模实在是够大。现在大宋航线的最北端是虾夷岛。大宋航线的南端则是大宋正在攻打的海峡,航线最西端是红海的埃及。主要航线的距离有几万里。
“官家,这几万里的航线上若是有了没经我们认同的船队,那该如何是好?”孙尚书问。
赵嘉仁指了指坐在旁边的兵部总参谋长,“那就得靠我们的军舰来维护航路秩序。”
孙尚书没有继续说话。到了此时,他感觉自己完全理解了‘战争是政治延续’的这句话。蒙古攻打大宋是为了利益,三佛齐阻绝海峡是为了利益,大宋抵抗蒙古入侵,乃至于反攻蒙古,打击三佛齐。都是为了利益。政治则是完全基于利益而存在的东西,没有利益,谁给你讲政治。
当官家说话之后,什么都不说也不行。孙尚书答道:“官家图谋宏远,为臣所不及。”
赵嘉仁说道:“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以现在你们就先根据这个做计划。特别是针对那些愿意投身航海的人,要给大家讲清楚。”
“遵旨。”
“遵命!”
让两人下去忙。赵嘉仁想起他老爹,现在的太上皇赵知拙。太上皇最后还是秉持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理念回泉州故乡。同去的还有陈太后。陈太后也不全是回丈夫故乡,老太太也要回陈家省亲。
按照辈分的话,陈太后大概是家里辈分最高的。从身份上,陈家的闺女嫁给进士,生的儿子也是进士,这已经非常显贵。现在她当了太后,自然是无人能及。
所以赵官家倒是非常期待自家老爹能够让那帮不争气的赵氏宗亲里面有点震动,不争气的家伙根本不用指望,赵嘉仁也懒得在这帮人身上花费宝贵的时间。但是见识了赵知州这位太上皇,好歹有些还想靠自己奋斗一下的家伙存在吧。若是这些想奋斗一下的家伙肯到南海开辟种植园,赵嘉仁就会觉得很满意了。
就在赵嘉仁考虑着这些事情之际,侍卫禀报,“官家,徐太师求见。”
在赵嘉仁的朝廷里面,致仕之后获得太师称号的有三位。一位是吴潜,一位是徐远志,一位是大大得罪了赵嘉仁的李庭芝。所以不用多说,赵嘉仁就知道前来的是徐远志。
以前的时候,很多人写大宋也是动辄就跪。实际上大宋和大唐的区别是,大唐的高官们是坐着的。而大宋的高官站着。至于动辄下跪,那是北方大元超的规矩,徐远志作为致仕的高官,连躬身行礼都有些懒得做。
赵嘉仁也没这个兴趣,那些繁琐的日常礼数通通以握手代替。两人握手,赵嘉仁笑道:“徐太师,几日不见,你倒是富态了。”
“天天吃了睡,睡了吃,不胖才怪。”徐远志笑道。
以前对于有功的大臣,官家要在京师赐宅邸。不过这个赏赐是个令双方都很不舒服的选择。因为宅邸要大要好看,官家会不爽。而官邸位置一般都不好,大臣感觉很不爽。现在赵官家不赐宅邸,而是用很便宜的价格卖给大家房子。
赵嘉仁从徐远志的话里面判断出,这位老先生和大多数这一轮致仕的官员相同,都没有离开杭州,而是在这里住下。一副长期定居的态势。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不管有各种逃离北上广的说法,然而有机会在一线城市定居的人,还是会选择在那边定居。
两人坐下,徐远志开口就问道:“官家,我听闻有人说要封建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