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第二日,大校阅。
城外的军营里,甲士如云,健马似林,旌旗迎风招展,大纛更是高耸如云。
宾客数百,都在观礼,这场面苏武自是看惯了,却也看得认真,只看看各部新兵老兵配合情况,也看各部军械军备情况。
将台之上,也站满了人,李赵自不用说,苏武没料到的是,李姐也来了,只管往将台去站。
苏武还给人家见礼,李姐只是轻轻一福,并不多看苏武,只管往将台远方去看。
场面也着实震撼人心,只看那步卒大阵开始在动,脚步整齐划一,踩得大地咔咔作响,轰鸣一般。
真听入耳,那一步一步,不是咔咔咔,而是回荡在天地之间的一种共鸣,轰轰轰轰……
极为有节奏!
李迒看得眼睛都直了,只管来说:“真是强军,钢铁之军!”
赵存诚惊叹之间,问得一语来:“倒也不知学士这支人马,要花多少钱去。”
苏武也答:“所以啊,还要仰赖父老乡亲们的资助!”
赵存诚点头来说:“这钱啊,只怕用不到地方去,真若这般去用,说起来,我也当真舍得……”
李迒也愣愣点头:“是,是这个道理,只管教我眼睛看得到,不作假,我也舍得!”
只看那远方,忽然,铁骑也动,瞬间,天地之间,再也无了节奏,激荡轰鸣仿佛拢成了一片,那钢铁洪流冲杀而起,就是势不可挡之气势。
苏武左右去看,将台之上,将台之下,刚才还只是震惊,此时个个不言,惊呼声都没有,只有那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只待轰鸣声来去几番,慢慢也有人转头来看苏武,许也有人在想,难怪,难怪苏学士如此百战百胜,如此悍勇无当,如此深受圣宠……
李迒来说话语:“这般强军,哪里还有打不胜的仗……”
苏武却皱眉:“辽人也是披甲百万之国,马匹多的是,那女真,此般精骑,而今至少有三四万之数。”
李迒闻言已然就愣,却问一语:“学士这里多少?”
“轻骑重骑加在一起,不过堪堪三四千。”苏武答来。
李迒一时就是无语,心中之惊骇,无以复加,心头之上,岂能不起担忧?
连赵存诚都愣得一愣,直看苏武来。
苏武却也把话往回说:“但他们的步卒,远不比我麾下精悍。”
大宋,真说起来,很多部曲的步卒,其实是堪用的,特别是西军。
乃至,西军的战绩,这好几十年来,往往还是胜多败少,靠的主要是精锐步卒,骑兵为辅。
但为何胜不出大的战绩呢?鲜少有那种值得称道的大胜,不外乎还是马少,你打赢了,追不上人家,人家远远去了,集结起来,自又卷土重来。
你打输了,你跑不过人家,人家追来,你就是一泻千里。
这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无解的劣势。
还有一点,那就是西军多防守姿态,也是兵种的限制,以防守为主,出击为辅,在城池堡寨里,守住了,捷报传来,岂不也是胜利?
如此,胜多败少,便也不难理解。
也是此时,不理人的李清照,也开始主动来看苏武了,其实两人相距并不远,苏武自也感受到了,转头去给了一个笑脸,算是客气。
李姐却又把头一偏,假装又不看了,甚至假装没看到。
苏武一脸苦笑,也问李迒:“你家姐姐这是怎么了?”
李迒笑来:“苏学士可把家姐得罪不浅……”
“哪里有的事?”苏武一脸错愕。
“有!”李迒点头,正要再说个详细,却忽然感受一股寒光射来,正是家姐锐利的目光,他便立马尴尬一笑,摆摆手:“不谈不谈,今日观阵!”
苏武点头,也去看赵存诚,其实苏武挺喜欢这个大他不少岁的赵家大郎,也知他不是赵明诚之辈。
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家的儿子,有人能一吓就怂,逃命飞快,也有人能面对强敌,岿然不动。
苏武一语来:“许多事就不多言了,拜托二位。”
赵存诚连忙拱手:“分内之事!”
李迒也只管点头:“学士放心,自是尽心尽力,便也要做点模样出来,免得家姐日日说我不务正业!”
苏武闻言也笑,便也去看那“家姐”,“家姐”并不看他。
苏武叹口气去,不多看了,只看眼前千军万马听大鼓。
忽然,鼓声正要急,苏武就在将台边,抬手一挥:“李成,备马!”
马匹就到将台之下,苏武翻身就上,打马就走!
不知多少目光集中而去,千军万马都不看,就看学士一人之背影。
学士去了,往那铁骑而去,百十亲卫跟着,大纛在随。
学士入阵去,领头一个,随后前后左右簇拥一片,马作的卢飞快飞快,鼓声急,马蹄飞。
一阵去,虽无敌人在前,气势已然九霄。
步卒在奔,马军在绕。
慢慢的……鼓声也落,骄阳也残……
数百宾客,却还好似意犹未尽,只恨自己只长了两只眼,看不得千军万马的每一处。
苏学士回来了,再上讲台,把那马鞭一扔,有军汉熟练接去,说不尽的潇洒风流。
苏武是要装逼,在京东所有高门大户士绅之流面前装逼。
这一逼,装得意义重大。
钱也好,粮也好,人也罢,父老乡亲多多支持。
自也愿意多支持一些,这些富贵人,讲究的是个投资,投资求的是个未来的回报,许回报在能挣得更多……
许也回报在来日安全上的保障。
兵马在归营,众人意犹未尽也在散,震惊之后,人类有个共性,那就是喋喋不休。
各种交谈之中,都在来说,京东军如何如何强横,苏学士如何如何大公无私、义薄云天。
伐辽之事,而今早已不是隐秘了,也说苏学士此番定还大胜,还要高升。
也说京东父老,与有荣焉。
归去……
苏武还要在军中来复盘,做得好的要夸奖,做得不好的要严厉,时不我待。
夜半,苏武还在看公文,陡然间,忽然想起什么来,真就是记忆深处的灵光一闪。
提笔就写,一张信纸写罢,装好,便有军汉拿着信去送,不远,就在城中客栈。
易安居士还未眠,正在抬头邀月,低头吃酒。
信来了,展开来看,看完,便也笑了……
无甚,就一首词来。
《瑞鹤仙》的词牌,内容如此: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一旁同饮是李迒,便就来问:“姐姐缘何就笑来?苏学士又不气人了?”
那书信递过来,李迒也看,一边看,一边也看姐姐反应,然后来说:“《瑞鹤仙》这词牌,音律可复杂得紧,一般人可填不好。”
姐姐点头。
李迒心中一定,便再来言:“这曲,着实是好,与姐姐头前那一曲当真相似,此曲也说梅,通篇却没梅字,最相似,莫过于姐姐把梅来比,比是的‘玉人浴出新妆洗’,苏学士和来,便也比,不免也比成了玉人,和得真是好。还有那一句,转盼万花羞落,不免也是一直寒梅独傲……”
李姐微微在笑,有一种开怀,却又克制矜持……
李迒更摸到了脉搏,那就更要说了:“此曲更好在……也说春开,也说梅之孤苦,说粉蝶儿不解风情……”
李姐稍稍皱眉,便是她最通词句之愁,有些人,天生就是感性。
李迒更要再说:“本以为苏学士是那豪迈汉子,只知大开大合,此来再看,岂不也是婉转细腻?”
只待稍稍一顿,李迒做个恍然大悟模样:“我知道了,苏学士此来,那是致歉,说的是他也会得,靡靡之音,无病呻吟,他自也懂此道!”
却是李姐眉黛一蹙:“你这瞎说什么呢,拿来!”
便是李姐把信纸一把夺取。
“啊?我又说错了?”李迒一脸无辜。
李姐来言:“此词抒怀,抒的是无人知苦,也是无人知意……”
“哦,那是我胡说,那就不是无病呻吟……”李迒点着头,又道:“回去之后,我就请人来唱,来去几曲梅,一曲一曲唱来听。”
“明日就回家了……”李姐忽然如此来说。
“嗯,明日回家,姐姐回家,我自去忙……”李迒点着头。
却看姐姐低头又看了看,又是一怼:“词极好,深得我心,倒是这笔字,张牙舞爪要吃人。”
“许是军中汉子,自是这个气概,吃人的气概,那苏学士,可不全是个学士,胸中有猛虎之辈也!岂在乎这一笔一划来?”李迒再摸脉搏。
“许是此理吧……”李姐点头,便是一招手:“取纸笔来!”
“伺候姐姐来了!”李迒转头去。
纸笔来,一手执笔,一手挽那笔下之袖,轻柔之间,蝇头小楷,娟秀非常。
“明早你辞别的时候,送去吧……”李清照吩咐。
“那是自然!”李迒点着头,只管看着家姐俯身轻轻去吹墨迹,双手慢慢叠来,温柔非常。
李迒忽然忍不住一语说:“姐姐,怕是你苦……”
这一语说来,李清照浑身一颤,好似定在当场。
“姐姐……真算起来,相隔十四五岁去了……”李迒再说,意思其实简单,也知道姐姐何等聪慧,岂能听不懂?
李清照忽然莞尔一笑:“你自胡说,知己何妨?我李易安,何等秉性?岂落世间俗套?”
说着,便把信纸塞进信封,递给弟弟。
弟弟点头接过:“如此甚好!是为佳话,可传千古!”
夜深,还当邀月再来佐酒,李姐常常喝醉,不知多少酒醉之词,真说她无病呻吟,她吃酒来,也如男儿一般,一盏接一盏,兴致极高。
大早,城内车架街头排到街尾,宾客们都要赶回家去,多也不去辞别叨扰。
但李赵还是要去辞别一番。
苏武也早早到得军中,便见李赵。
再无寒暄,只管托付,再托付就不是口头了,而是实际之事,一一来说。
只待说尽,李迒一封书信留下,去也。
苏武自也来看,好多句,《孤雁儿》,自也还是梅。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也难怪,昨夜李迒看此曲,却说那话。
苏武看来,心中陡然一动,想起的不免是李姐洁白脸庞上眼角边的那稍许皱纹。
似也话里有话,着实不是一般女子,从来不理什么世间桎梏,当时心意当时说。
许也不是那般意,头前苏武说粉蝶儿不理南枝开遍,只顾桃柳,说心中之孤独。
此时李姐来说,说的是世间再无相伴,说的是心意无处去放,倒也是和在一处,不免也是无人知苦,无人之意。
只是说来,只把苏武惊得心意一阵乱。
却是门外武大来了……
武大到府城来,给武松操持婚事,苏武不得空闲,只管让武大去操持,武将军成婚,自也要好生筹备。
武大作为长辈来主持一些礼节,程娘子却是真正的操持事情的人,府城里给武松寻个宅子,给武松下帖请宾客,帮武松准备宴席……
都在忙,家中还有一事在忙,就是备一小宴,把孟玉楼从侧门抬进家中来,还要把握一个度,既不显得过于高调,也不显得过于低调。
如此,苏武家宅之中,便有了大娘子程霁月与孟姨娘。
随后日子,苏武只管一心忙军中之事,太急太急,此番大战不比以往,一万出头的新兵,时间紧迫非常。
江南之地,王禀也接了枢密院的令,开始带着一万五千婺州兵北上,先到大名府去。
大名府来了新的知府,名唤李纲,但李纲并不是北京留守,留守之职暂时空缺。
西北刘延庆,也接到命令了,他的准备时间更短,却也要往河北真定府开拔。
然后就是河北之兵,各州府也开始要集结人马,其中却也还有昔日随着高俅剿过宋江的十节度。
河东关胜,却是不动,因为河东本也与辽国接壤,太原往北,就是大同,大同而今,就是辽国西京,也属于燕云十六州之一。
谭稹还要来,作为童贯的副手,跟着来。
这个大宋朝,好似正在全力运转,童贯在枢密院里,啥事不做,开始进钱,三司衙门来的,江南来的,每日不断往枢密院的库房里运。
朝廷给的现钱数目,第一笔是四百万贯,各路州府转运的粮草,集散地是大名府,再分到河间府与真定府与雄州,河北各州府民夫差调的自也压力极大。
旁处不知,苏武差人去大名府问了几番李纲,李纲正是焦头烂额,不过许多话,他倒也不说,只管大名府下各个州县,自己亲自去走。
东平府下宗泽,那也是忙得脚不沾地,每个县多少户籍,抽调多少民夫,他都把数目一一亲自过问,甚至有时候还自己下县去看。
齐州张叔夜,青州赵存诚,密州赵思存,乃至李迒,各地的公文如雪片一般往宣抚使司衙门里来。
苏武更是在两个衙门上值,兵马总管衙门他上值,宣府使司衙门甚至时间更多。
有一点苏武没想到,连程万里都开始连轴转了,工作态度与工作强度,大大提升,每日眉头紧皱,起床就坐在案前,夜半还不睡觉。
青州秦明,兵马在来,五千七百余人。
张清领兵在往大名府去,苏武直接把他介绍给了李纲。
东平府内,似乎所有人都在忙碌,整个城池都有一种肃杀之气,
东平府内部分人马,主要是骑兵,由林冲花荣等人带着先北上入沧州,一来是牧马,二来是准备草料,也要征调民夫去收割青草,当然也给钱,这是为入冬做准备,显然,草料供应的压力其实极大,比军粮的供应压力大得多。
沧州海岸线极广,此时沧州海岸线上的滩涂湿地很大,乃至还有河流沿岸,以往东平府的许多草料,也来自这里的贩卖。
苏武本以为战事要等到明年,也就是宣和四年,没想到,今年就动了。
天子之命也!
当然,这天子背后,便也是有人在推波助澜,这天子当真太好拿捏,会拿捏天子的人,自也是把天子手拿把掐。
其实,仓促。乃至,西军那边更是仓促……
今日苏武在座,燕青疾奔而来,进了屋话语更急:“叔父,燕京密报,甚急甚急!”
“快拿来看!”苏武大手挥去,人也站起。
密报到手,出自李处温,三言两语:奉先动,天子怒,晋王薨,文妃死,余堵惊,大变!
萧奉先还是动手了,北边那个天子,与南边这个天子,真是一回事,轻易教人忽悠拿捏,真动手把在外领兵的大将耶律余睹支持的皇子与贵妃都给赐死了。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更何况还是此般危机之时、用人之际。
真是神仙操作。
大辽东路军总管耶律余堵,许正在惊恐犹豫,叛变不远了。
好事,其实是好事,此时此刻,虽然仓促,许与历史上的节点真不一样,但好似胜算也多出不少。
耶律余睹一旦叛变,辽国中京大定府,立马陷落,辽国人心惶恐,正是时机。
历史上,宋可没抓住这个时机,也是没这个情报能力。
此番不同,一切好似歪打正着,更也好似苏武有意如此。
苏武连忙与燕青来说:“你速去燕京,亲自去,与赵相公说,让他稳住李处温,若是耶律余堵真临阵倒戈,教他勿要惊慌,且看时局,就说我正在四处联络,准备带兵北上到边境驻扎,只在策应……”
“得令!”燕青点头,立马就走,便知事情紧急。
苏武深吸几口气,其实心中也紧张,紧张不已,许多事有一种未知,与以往大不同的未知。
说宋江,苏武知道宋江要亡。
说方腊,苏武也知道方腊要亡。
辽国大不同,一切都是未知,且辽国真有豪杰,耶律大石之辈,那是不世的雄主,岂敢有一丝一毫的轻视?
不免,压力山大,一时间着实是一种紧张的情绪。
苏武立马开口与一旁宗颖:“写信,写给枢密院童枢相,着他快快北上来汇合,直接去河间府,时不我待,急,甚急!”
宗颖似乎也感受到了一股紧张的气氛,面色板正,动笔快速,手似乎也有些抖动。
只看苏武在堂前踱步来去,眉头紧皱一处,左右去去想。
片刻,又道:“以枢密院之名,着大名府索超一部,并张清一部,先去雄州,速速去!”
片刻,再道:“以枢密院之名,就以我直学士之名,去信西北,着西北各部,再加步伐!要快,越快越好,甚急!”
“着秦明部,不要南下来汇合了,直接掉头转北,往河间府去。”
“下令京东各部,所有休沐,一应归营,余下未休沐者,不准再休,两日内做好准备,战兵先走,直去河间府,辅兵辎重五日内也要出发!”
说完,苏武直奔府衙去,要动了,一切都要配套,辅兵辎重也好,民夫也罢,还有匠作……
宗泽是总后勤的负责,工作量大得不可想象。
只看得瞬间,整个东平府城,到处都是奔起来的游骑,四处出城去。
便是百姓都知,要动了要动了,要打仗了。
梁山泊那边,船只也开始靠去,装东西,主要是装钱,这钱要运到前线,苏武随时开口,随时要发。
总管衙门里,文官文吏也在忙碌,带多少东西,笔墨纸砚之类是其一,舆图要整理,复刻复印了许多许多,还在整理,还要分发……这事,来得太急,显然许多准备还没做好……
也是这世间,有一个道理,没有几件事,是完全准备好了再来做的……
(兄弟们,今天太忙……六千字,写得也认真非常。)
城外的军营里,甲士如云,健马似林,旌旗迎风招展,大纛更是高耸如云。
宾客数百,都在观礼,这场面苏武自是看惯了,却也看得认真,只看看各部新兵老兵配合情况,也看各部军械军备情况。
将台之上,也站满了人,李赵自不用说,苏武没料到的是,李姐也来了,只管往将台去站。
苏武还给人家见礼,李姐只是轻轻一福,并不多看苏武,只管往将台远方去看。
场面也着实震撼人心,只看那步卒大阵开始在动,脚步整齐划一,踩得大地咔咔作响,轰鸣一般。
真听入耳,那一步一步,不是咔咔咔,而是回荡在天地之间的一种共鸣,轰轰轰轰……
极为有节奏!
李迒看得眼睛都直了,只管来说:“真是强军,钢铁之军!”
赵存诚惊叹之间,问得一语来:“倒也不知学士这支人马,要花多少钱去。”
苏武也答:“所以啊,还要仰赖父老乡亲们的资助!”
赵存诚点头来说:“这钱啊,只怕用不到地方去,真若这般去用,说起来,我也当真舍得……”
李迒也愣愣点头:“是,是这个道理,只管教我眼睛看得到,不作假,我也舍得!”
只看那远方,忽然,铁骑也动,瞬间,天地之间,再也无了节奏,激荡轰鸣仿佛拢成了一片,那钢铁洪流冲杀而起,就是势不可挡之气势。
苏武左右去看,将台之上,将台之下,刚才还只是震惊,此时个个不言,惊呼声都没有,只有那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只待轰鸣声来去几番,慢慢也有人转头来看苏武,许也有人在想,难怪,难怪苏学士如此百战百胜,如此悍勇无当,如此深受圣宠……
李迒来说话语:“这般强军,哪里还有打不胜的仗……”
苏武却皱眉:“辽人也是披甲百万之国,马匹多的是,那女真,此般精骑,而今至少有三四万之数。”
李迒闻言已然就愣,却问一语:“学士这里多少?”
“轻骑重骑加在一起,不过堪堪三四千。”苏武答来。
李迒一时就是无语,心中之惊骇,无以复加,心头之上,岂能不起担忧?
连赵存诚都愣得一愣,直看苏武来。
苏武却也把话往回说:“但他们的步卒,远不比我麾下精悍。”
大宋,真说起来,很多部曲的步卒,其实是堪用的,特别是西军。
乃至,西军的战绩,这好几十年来,往往还是胜多败少,靠的主要是精锐步卒,骑兵为辅。
但为何胜不出大的战绩呢?鲜少有那种值得称道的大胜,不外乎还是马少,你打赢了,追不上人家,人家远远去了,集结起来,自又卷土重来。
你打输了,你跑不过人家,人家追来,你就是一泻千里。
这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无解的劣势。
还有一点,那就是西军多防守姿态,也是兵种的限制,以防守为主,出击为辅,在城池堡寨里,守住了,捷报传来,岂不也是胜利?
如此,胜多败少,便也不难理解。
也是此时,不理人的李清照,也开始主动来看苏武了,其实两人相距并不远,苏武自也感受到了,转头去给了一个笑脸,算是客气。
李姐却又把头一偏,假装又不看了,甚至假装没看到。
苏武一脸苦笑,也问李迒:“你家姐姐这是怎么了?”
李迒笑来:“苏学士可把家姐得罪不浅……”
“哪里有的事?”苏武一脸错愕。
“有!”李迒点头,正要再说个详细,却忽然感受一股寒光射来,正是家姐锐利的目光,他便立马尴尬一笑,摆摆手:“不谈不谈,今日观阵!”
苏武点头,也去看赵存诚,其实苏武挺喜欢这个大他不少岁的赵家大郎,也知他不是赵明诚之辈。
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家的儿子,有人能一吓就怂,逃命飞快,也有人能面对强敌,岿然不动。
苏武一语来:“许多事就不多言了,拜托二位。”
赵存诚连忙拱手:“分内之事!”
李迒也只管点头:“学士放心,自是尽心尽力,便也要做点模样出来,免得家姐日日说我不务正业!”
苏武闻言也笑,便也去看那“家姐”,“家姐”并不看他。
苏武叹口气去,不多看了,只看眼前千军万马听大鼓。
忽然,鼓声正要急,苏武就在将台边,抬手一挥:“李成,备马!”
马匹就到将台之下,苏武翻身就上,打马就走!
不知多少目光集中而去,千军万马都不看,就看学士一人之背影。
学士去了,往那铁骑而去,百十亲卫跟着,大纛在随。
学士入阵去,领头一个,随后前后左右簇拥一片,马作的卢飞快飞快,鼓声急,马蹄飞。
一阵去,虽无敌人在前,气势已然九霄。
步卒在奔,马军在绕。
慢慢的……鼓声也落,骄阳也残……
数百宾客,却还好似意犹未尽,只恨自己只长了两只眼,看不得千军万马的每一处。
苏学士回来了,再上讲台,把那马鞭一扔,有军汉熟练接去,说不尽的潇洒风流。
苏武是要装逼,在京东所有高门大户士绅之流面前装逼。
这一逼,装得意义重大。
钱也好,粮也好,人也罢,父老乡亲多多支持。
自也愿意多支持一些,这些富贵人,讲究的是个投资,投资求的是个未来的回报,许回报在能挣得更多……
许也回报在来日安全上的保障。
兵马在归营,众人意犹未尽也在散,震惊之后,人类有个共性,那就是喋喋不休。
各种交谈之中,都在来说,京东军如何如何强横,苏学士如何如何大公无私、义薄云天。
伐辽之事,而今早已不是隐秘了,也说苏学士此番定还大胜,还要高升。
也说京东父老,与有荣焉。
归去……
苏武还要在军中来复盘,做得好的要夸奖,做得不好的要严厉,时不我待。
夜半,苏武还在看公文,陡然间,忽然想起什么来,真就是记忆深处的灵光一闪。
提笔就写,一张信纸写罢,装好,便有军汉拿着信去送,不远,就在城中客栈。
易安居士还未眠,正在抬头邀月,低头吃酒。
信来了,展开来看,看完,便也笑了……
无甚,就一首词来。
《瑞鹤仙》的词牌,内容如此: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一旁同饮是李迒,便就来问:“姐姐缘何就笑来?苏学士又不气人了?”
那书信递过来,李迒也看,一边看,一边也看姐姐反应,然后来说:“《瑞鹤仙》这词牌,音律可复杂得紧,一般人可填不好。”
姐姐点头。
李迒心中一定,便再来言:“这曲,着实是好,与姐姐头前那一曲当真相似,此曲也说梅,通篇却没梅字,最相似,莫过于姐姐把梅来比,比是的‘玉人浴出新妆洗’,苏学士和来,便也比,不免也比成了玉人,和得真是好。还有那一句,转盼万花羞落,不免也是一直寒梅独傲……”
李姐微微在笑,有一种开怀,却又克制矜持……
李迒更摸到了脉搏,那就更要说了:“此曲更好在……也说春开,也说梅之孤苦,说粉蝶儿不解风情……”
李姐稍稍皱眉,便是她最通词句之愁,有些人,天生就是感性。
李迒更要再说:“本以为苏学士是那豪迈汉子,只知大开大合,此来再看,岂不也是婉转细腻?”
只待稍稍一顿,李迒做个恍然大悟模样:“我知道了,苏学士此来,那是致歉,说的是他也会得,靡靡之音,无病呻吟,他自也懂此道!”
却是李姐眉黛一蹙:“你这瞎说什么呢,拿来!”
便是李姐把信纸一把夺取。
“啊?我又说错了?”李迒一脸无辜。
李姐来言:“此词抒怀,抒的是无人知苦,也是无人知意……”
“哦,那是我胡说,那就不是无病呻吟……”李迒点着头,又道:“回去之后,我就请人来唱,来去几曲梅,一曲一曲唱来听。”
“明日就回家了……”李姐忽然如此来说。
“嗯,明日回家,姐姐回家,我自去忙……”李迒点着头。
却看姐姐低头又看了看,又是一怼:“词极好,深得我心,倒是这笔字,张牙舞爪要吃人。”
“许是军中汉子,自是这个气概,吃人的气概,那苏学士,可不全是个学士,胸中有猛虎之辈也!岂在乎这一笔一划来?”李迒再摸脉搏。
“许是此理吧……”李姐点头,便是一招手:“取纸笔来!”
“伺候姐姐来了!”李迒转头去。
纸笔来,一手执笔,一手挽那笔下之袖,轻柔之间,蝇头小楷,娟秀非常。
“明早你辞别的时候,送去吧……”李清照吩咐。
“那是自然!”李迒点着头,只管看着家姐俯身轻轻去吹墨迹,双手慢慢叠来,温柔非常。
李迒忽然忍不住一语说:“姐姐,怕是你苦……”
这一语说来,李清照浑身一颤,好似定在当场。
“姐姐……真算起来,相隔十四五岁去了……”李迒再说,意思其实简单,也知道姐姐何等聪慧,岂能听不懂?
李清照忽然莞尔一笑:“你自胡说,知己何妨?我李易安,何等秉性?岂落世间俗套?”
说着,便把信纸塞进信封,递给弟弟。
弟弟点头接过:“如此甚好!是为佳话,可传千古!”
夜深,还当邀月再来佐酒,李姐常常喝醉,不知多少酒醉之词,真说她无病呻吟,她吃酒来,也如男儿一般,一盏接一盏,兴致极高。
大早,城内车架街头排到街尾,宾客们都要赶回家去,多也不去辞别叨扰。
但李赵还是要去辞别一番。
苏武也早早到得军中,便见李赵。
再无寒暄,只管托付,再托付就不是口头了,而是实际之事,一一来说。
只待说尽,李迒一封书信留下,去也。
苏武自也来看,好多句,《孤雁儿》,自也还是梅。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也难怪,昨夜李迒看此曲,却说那话。
苏武看来,心中陡然一动,想起的不免是李姐洁白脸庞上眼角边的那稍许皱纹。
似也话里有话,着实不是一般女子,从来不理什么世间桎梏,当时心意当时说。
许也不是那般意,头前苏武说粉蝶儿不理南枝开遍,只顾桃柳,说心中之孤独。
此时李姐来说,说的是世间再无相伴,说的是心意无处去放,倒也是和在一处,不免也是无人知苦,无人之意。
只是说来,只把苏武惊得心意一阵乱。
却是门外武大来了……
武大到府城来,给武松操持婚事,苏武不得空闲,只管让武大去操持,武将军成婚,自也要好生筹备。
武大作为长辈来主持一些礼节,程娘子却是真正的操持事情的人,府城里给武松寻个宅子,给武松下帖请宾客,帮武松准备宴席……
都在忙,家中还有一事在忙,就是备一小宴,把孟玉楼从侧门抬进家中来,还要把握一个度,既不显得过于高调,也不显得过于低调。
如此,苏武家宅之中,便有了大娘子程霁月与孟姨娘。
随后日子,苏武只管一心忙军中之事,太急太急,此番大战不比以往,一万出头的新兵,时间紧迫非常。
江南之地,王禀也接了枢密院的令,开始带着一万五千婺州兵北上,先到大名府去。
大名府来了新的知府,名唤李纲,但李纲并不是北京留守,留守之职暂时空缺。
西北刘延庆,也接到命令了,他的准备时间更短,却也要往河北真定府开拔。
然后就是河北之兵,各州府也开始要集结人马,其中却也还有昔日随着高俅剿过宋江的十节度。
河东关胜,却是不动,因为河东本也与辽国接壤,太原往北,就是大同,大同而今,就是辽国西京,也属于燕云十六州之一。
谭稹还要来,作为童贯的副手,跟着来。
这个大宋朝,好似正在全力运转,童贯在枢密院里,啥事不做,开始进钱,三司衙门来的,江南来的,每日不断往枢密院的库房里运。
朝廷给的现钱数目,第一笔是四百万贯,各路州府转运的粮草,集散地是大名府,再分到河间府与真定府与雄州,河北各州府民夫差调的自也压力极大。
旁处不知,苏武差人去大名府问了几番李纲,李纲正是焦头烂额,不过许多话,他倒也不说,只管大名府下各个州县,自己亲自去走。
东平府下宗泽,那也是忙得脚不沾地,每个县多少户籍,抽调多少民夫,他都把数目一一亲自过问,甚至有时候还自己下县去看。
齐州张叔夜,青州赵存诚,密州赵思存,乃至李迒,各地的公文如雪片一般往宣抚使司衙门里来。
苏武更是在两个衙门上值,兵马总管衙门他上值,宣府使司衙门甚至时间更多。
有一点苏武没想到,连程万里都开始连轴转了,工作态度与工作强度,大大提升,每日眉头紧皱,起床就坐在案前,夜半还不睡觉。
青州秦明,兵马在来,五千七百余人。
张清领兵在往大名府去,苏武直接把他介绍给了李纲。
东平府内,似乎所有人都在忙碌,整个城池都有一种肃杀之气,
东平府内部分人马,主要是骑兵,由林冲花荣等人带着先北上入沧州,一来是牧马,二来是准备草料,也要征调民夫去收割青草,当然也给钱,这是为入冬做准备,显然,草料供应的压力其实极大,比军粮的供应压力大得多。
沧州海岸线极广,此时沧州海岸线上的滩涂湿地很大,乃至还有河流沿岸,以往东平府的许多草料,也来自这里的贩卖。
苏武本以为战事要等到明年,也就是宣和四年,没想到,今年就动了。
天子之命也!
当然,这天子背后,便也是有人在推波助澜,这天子当真太好拿捏,会拿捏天子的人,自也是把天子手拿把掐。
其实,仓促。乃至,西军那边更是仓促……
今日苏武在座,燕青疾奔而来,进了屋话语更急:“叔父,燕京密报,甚急甚急!”
“快拿来看!”苏武大手挥去,人也站起。
密报到手,出自李处温,三言两语:奉先动,天子怒,晋王薨,文妃死,余堵惊,大变!
萧奉先还是动手了,北边那个天子,与南边这个天子,真是一回事,轻易教人忽悠拿捏,真动手把在外领兵的大将耶律余睹支持的皇子与贵妃都给赐死了。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更何况还是此般危机之时、用人之际。
真是神仙操作。
大辽东路军总管耶律余堵,许正在惊恐犹豫,叛变不远了。
好事,其实是好事,此时此刻,虽然仓促,许与历史上的节点真不一样,但好似胜算也多出不少。
耶律余睹一旦叛变,辽国中京大定府,立马陷落,辽国人心惶恐,正是时机。
历史上,宋可没抓住这个时机,也是没这个情报能力。
此番不同,一切好似歪打正着,更也好似苏武有意如此。
苏武连忙与燕青来说:“你速去燕京,亲自去,与赵相公说,让他稳住李处温,若是耶律余堵真临阵倒戈,教他勿要惊慌,且看时局,就说我正在四处联络,准备带兵北上到边境驻扎,只在策应……”
“得令!”燕青点头,立马就走,便知事情紧急。
苏武深吸几口气,其实心中也紧张,紧张不已,许多事有一种未知,与以往大不同的未知。
说宋江,苏武知道宋江要亡。
说方腊,苏武也知道方腊要亡。
辽国大不同,一切都是未知,且辽国真有豪杰,耶律大石之辈,那是不世的雄主,岂敢有一丝一毫的轻视?
不免,压力山大,一时间着实是一种紧张的情绪。
苏武立马开口与一旁宗颖:“写信,写给枢密院童枢相,着他快快北上来汇合,直接去河间府,时不我待,急,甚急!”
宗颖似乎也感受到了一股紧张的气氛,面色板正,动笔快速,手似乎也有些抖动。
只看苏武在堂前踱步来去,眉头紧皱一处,左右去去想。
片刻,又道:“以枢密院之名,着大名府索超一部,并张清一部,先去雄州,速速去!”
片刻,再道:“以枢密院之名,就以我直学士之名,去信西北,着西北各部,再加步伐!要快,越快越好,甚急!”
“着秦明部,不要南下来汇合了,直接掉头转北,往河间府去。”
“下令京东各部,所有休沐,一应归营,余下未休沐者,不准再休,两日内做好准备,战兵先走,直去河间府,辅兵辎重五日内也要出发!”
说完,苏武直奔府衙去,要动了,一切都要配套,辅兵辎重也好,民夫也罢,还有匠作……
宗泽是总后勤的负责,工作量大得不可想象。
只看得瞬间,整个东平府城,到处都是奔起来的游骑,四处出城去。
便是百姓都知,要动了要动了,要打仗了。
梁山泊那边,船只也开始靠去,装东西,主要是装钱,这钱要运到前线,苏武随时开口,随时要发。
总管衙门里,文官文吏也在忙碌,带多少东西,笔墨纸砚之类是其一,舆图要整理,复刻复印了许多许多,还在整理,还要分发……这事,来得太急,显然许多准备还没做好……
也是这世间,有一个道理,没有几件事,是完全准备好了再来做的……
(兄弟们,今天太忙……六千字,写得也认真非常。)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最新章节,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最新章节,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圣墟小说网!